浅谈我眼中的雍正皇帝
雍正的自我评价
![雍正的自我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6c32ce6f90f76c661371a2e.png)
雍正帝的性格颇为复杂。
生性多疑,冷酷暴躁,却不乏人情世故。
勤政刻苦满清野史对雍正的评价多为负面,究其原因,是因为雍正上台之后提高了汉人的地位,折损了满洲旗人的利益,所以野史多把雍正描写为残暴冷酷,但实际上,雍正非常勤于政事,平日除却睡觉,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折,康熙末年,国库亏空严重,只有八百万两左右,而雍正末年,国库银两就增至六千余万两,上升了近十倍,由此可见雍正勤于政事的重大成果。
暴躁有一次,雍正看杂剧《郑儋打子》。
演员的演技和唱腔都不错,雍正赐食。
因为剧中郑儋是常州人,演员就问雍正帝现今常州刺史(明清时刺史是知州的别称)是谁。
想不到雍正听后大怒,说:“你是戏子,怎么可以问起官守来?”立刻将演员杖击而死。
雍正初年,发现浙江人汪景祺讥评雍正杀功臣年羹尧,查嗣庭出“维民所止”的试题,雍正帝怒发冲冠,杀了汪景祺,查嗣庭下狱并死于牢中。
他认为浙江浇漓,不定期的停止浙江乡、会两试,并设观风整俗使。
刻薄残酷雍正帝的刻薄表现在他以极其粗俗丑恶的语言丑化他所痛恨之人。
钱名世写了歌颂年羹尧的诗,雍正帝就给钱名世写了块“名教罪人”的匾,挂到钱名世的大厅,以世世代代丑化钱名世。
他还嫌不够,令385名举人、进士写诗丑化钱名世。
残酷主要表现在雍正即位后把他的好几个兄弟打了下去,有的置之死地。
雷厉风行、当机立断雍正即位后搞了许多改革,如财政制度改革,改土归流,都是决定后就干,一干就大张旗鼓,全力以赴,不拖拖拉拉,一定干出结果。
朴素、严肃《啸亭杂录》卷一说他“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
雍正有仁慈一面。
他吃饭不剩饭,颗粒必尽,他常对臣下说,要珍惜五谷,以暴殄天物为戒。
他对张廷玉说,他与人同行,不踩他人头影。
喜欢别人向他报告祥瑞。
他为祈雨而造风、云、雷、雨四神。
所谓祥瑞是指好事情的兆头和征象,例如玉米一棵四穗,稻禾径高数尺,皇陵出现五色祥云等。
雍正七年十月,云南赵州出醴泉,鄂尔泰奏闻,雍正帝马上褒奖他“化民成俗,格天致瑞”,加官少保。
如何评价雍正?
![如何评价雍正?](https://img.taocdn.com/s3/m/bdf4f70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3.png)
如何评价雍正?雍正帝,名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735年),即清世宗。
雍正皇帝是被文人黑得较惨的皇帝之一,根由在于他所推行的改革的“石破天惊”。
《清史稿》对他的评价是: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
论者比于汉之文、景。
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
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
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
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
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清末历史学家孟森在其《明清史讲义》中这样评价雍正帝,“要之圣祖诸子,皆无豫教,唯世宗之治国,则天资独高,好名图治,于国有功。
则天之佑清厚,而大业适落此人手,虽于继统事有可疑,亦不失为唐宗之逆取顺守也”,这样的评价,并非一人,近代多有著名学者对其怀抱较高的评价,由是可见,雍正至少算是水准之上的皇帝。
雍正早年所经历的,“九子夺嫡”算是一件大事。
雍正在三方面上努力,战胜了所有的对手,成为清世宗。
第一,在夺嫡过程中,他努力地饰演一个“天下第一闲人”,表现得对帝位不感兴趣,极力地缓和与各个兄弟间的关系,让各位皇子看不见这个隐藏的宁静悠远之下的敌人;第二,雍正极力在政治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针,在康熙帝眼前表现出他的价值;第三,在暗地里,他手上拥有着一个集团,为他在政治、军事方面提供夺嫡的支持。
雍正理所当然地夺得了帝位,后经过一连串的运作,他逐渐坐稳了皇帝之位,开始深为文人诟病的改革。
雍正帝登基伊始就说:“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之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过之。
”雍正认为“人心玩愒已久,百弊丛生,……若不惩创,将来无所底止”,提出反对因特苟且;雍正对总督上谕,“今之居官者,钓誉以为名,肥家以为实,而曰'名实兼收’,不知所谓名实者果何谓也”,于是开始整顿吏治;雍正上位时经“九子夺嫡”,是真正意义上的“九死一生”,因此,他深知朋党之害,遂兴反对朋党之改革。
清朝皇帝雍正-承上康熙、下起乾隆
![清朝皇帝雍正-承上康熙、下起乾隆](https://img.taocdn.com/s3/m/a08921c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3.png)
清朝皇帝雍正-承上康熙、下起乾隆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前一个朝代是明朝,其主要统治时间是从1644年到1911年,共267年。
清朝统治时期有很多皇帝,其中比较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雍正皇帝。
本文将会介绍清朝皇帝雍正的生平、承续康熙、开启乾隆时代的历史背景和贡献。
清朝皇帝雍正的生平雍正帝出生于1678年,原名胤禧,是康熙皇帝的四儿子。
康熙死后,雍正即位,享年51岁,执政13年。
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雍正时期,是清朝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
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政治家,他有很多的政治改革,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
承续康熙-雍正时期雍正继承了父亲康熙的统治,进行了强有力的政治改革。
雍正即位之后,对清朝的朝政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力求使政治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通过削弱大臣权力、增加官员工资、削减冗员官员、改革税收制度、整顿吏治、禁止私人铸币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能。
雍正时期对五峰山矿山出产的铜资源进行专营,用铜钱代替布币流通,大大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雍正也对文化方面有很大贡献,他号召文人墨客大力创作文字,这也是雍正时期进行的一大文化活动。
开启乾隆时代雍正帝去世后,由其第四子胤禛继位,即乾隆帝。
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乾隆的时期。
乾隆即位后,继承了父亲和曾祖父的治理中国的智慧。
在乾隆时期,对经济方面的探索和发展尤为重要,封建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人民的生产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商业活动日益繁荣,贡献了中国振兴经济的巨大力量。
此外,乾隆时期的文化大为繁荣,正是因为乾隆帝一直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并重视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诸多贡献雍正在位期间,先后制定了许多的法规,加强了皇权统治,增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和控制力,为清朝后期的强大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雍正还大力提倡学术研究,推崇科学思想,鼓励人们创新,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增添了勃勃生机。
在军事方面,雍正皇帝也有过非常重要的作为,他组建了新军队,采用了西化制度,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雍正皇帝的历史贡献和几点启示-20171207韩永星
![雍正皇帝的历史贡献和几点启示-20171207韩永星](https://img.taocdn.com/s3/m/6ff358dc2cc58bd63186bdb1.png)
雍正皇帝的历史贡献和几点启示——电视剧《雍正王朝》观后感延安市人大办韩永星(2017年12月7日)近年来,以清朝历史为背景的宫廷剧是荧屏中比较火热的一大剧类,尤其是改编自著名作家二月河“落霞三部曲”的《康熙王朝》(陈道明主演)、《雍正王朝》(唐国强主演)和《乾隆王朝》(焦晃主演)作为帝王系列剧,代表了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最高水平,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好评如潮,之后又在央视的其它频道、各省市卫视频道以及各大网络平台上反复重播,同样受到广泛追捧,经久不衰。
其中由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胡玫执导,由二月河、刘和平联合编剧,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长沙电视台共同录制的《雍正王朝》,于1999年1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创下当年央视播出电视剧最高收视率(16.7%),包揽了该年份所有电视剧奖项大奖(金鹰奖、飞天奖),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的高度评价,成为当年党政机关重点推荐收看的一部电视剧,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我个人之所以对《雍正王朝》给予特别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雍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争议的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很多,褒贬不一,让人不由心生好奇。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但对康乾盛世中间那个承前启后、扭转乾坤的时期——雍正王朝却不甚了解。
而这个时期最为关键的人物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期间,励精图治、勤政为民、厉行节俭、惟才是举、奖罚分明、严惩贪官,算得上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封建政治家,然而他却背负了200多年骂名,比如谋父逼母、诛兄屠弟、阴谋篡位等,民间长期流传有“十大罪状”,一些影视作品对此亦有各种版本的夸大演绎,严重影响了后人对一代君王的判断。
作家二月河在小说《雍正皇帝》中通过大量史料,为一代帝王作了无声的辩解,使得现代人对雍正皇帝产生了新的认识。
第二,单就《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十分优秀文艺作品,电视剧中设臵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讲述的很多故事折射了我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比如科场舞弊案的现实版是前些年屡次发生的国家级考试泄题和高考舞弊案;黄河水患的现实版是1998年朱镕基总理严加斥责的长江大堤“豆腐渣工程”;“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改革良策难于施行,隐射的是国家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大将军年羹尧的人生轨迹更是近年来中央查处的一些“大老虎”的不二版本……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因此,观看和品味电视剧《雍正王朝》,对于我们运用历史眼光审视当下,通过故事讲述启迪人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6b4865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8.png)
雍正王朝观后感最近看了《雍正王朝》这部剧,真的是感触颇多呀!这剧里的人物那叫一个丰富,情节也是跌宕起伏,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
先来说说雍正这个人吧。
在剧里,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苦命”的皇帝。
为了推行改革,那真是操碎了心,碰了一鼻子灰不说,还到处招人恨。
就拿整顿吏治这件事儿来说,那阻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各级官员那是想尽办法给他使绊子,阳奉阴违的大有人在。
可雍正呢,咬着牙也要把这事儿干下去。
我还记得有个情节,雍正坐在书房里,对着一堆奏折发愁,那紧锁的眉头,疲惫的眼神,让我深深感受到他的无奈和坚持。
他心里清楚,这事儿要是不干,国家就没救了,老百姓就得继续受苦。
他身边的亲信,像李卫、田文镜,那也是为了帮他推行新政,到处得罪人。
再说那八爷胤禩,表面上一副仁义道德的样子,其实心里头的小九九可多了去了。
每次看到他在背后搞小动作,我都恨得牙痒痒。
他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为了自己能当上皇帝,不择手段。
可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还有年羹尧,这家伙一开始是雍正的得力干将,打了不少胜仗。
可后来呢,居功自傲,嚣张跋扈得不行。
雍正给他的恩宠,他全当成了理所当然,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我就想啊,这人咋就这么不知足呢?好好的荣华富贵不珍惜,非得自己作死。
剧里的那些大臣们,也是各有各的心思。
有的一心为公,有的只为自己的私利。
每次朝堂上的争论,那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据理力争,那场面,真叫一个精彩。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情节是,雍正为了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亲自到民间去考察。
他看到老百姓因为沉重的赋税而生活困苦,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他走进一户农家,看到家里破破烂烂的,连口像样的锅都没有。
那家的老人拉着雍正的手,哭诉着生活的艰辛。
雍正当时的表情,充满了同情和决心。
他回到京城后,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坚决要把这个政策推行下去。
这个情节让我看到了雍正作为一个皇帝的担当和对百姓的关怀。
还有一处,就是雍正和他的儿子弘时之间的关系。
雍正传读后感
![雍正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fcfb68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d.png)
雍正传读后感读罢,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
这位在清朝历史上颇具争议的皇帝,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说起雍正,那可真是个大忙人。
他在位的时间不算长,可干的事儿那是一件接着一件。
书里描述的雍正,成天不是在批奏折,就是在琢磨怎么治理国家。
我就感觉他好像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整天都在为了国家大事操心。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雍正对于改革的那股子狠劲儿。
他推行的那些政策,像什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可都是动了不少人的奶酪。
就拿摊丁入亩来说吧,这在当时可是个大胆的举措。
以前交税是按照人头来算,不管你家里有没有地,都得交税。
这可苦了那些穷苦的老百姓,本来就没啥地,还得交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雍正大手一挥,改成按照土地的多少来交税,有地的多交,没地的少交或者不交。
这一下,那些大地主们可不乐意了,这不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嘛。
可雍正才不管呢,他心里清楚,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国家才能富强。
还有他批奏折的认真劲儿,也让我佩服得不行。
书里说他经常批奏折批到深夜,而且批语写得那叫一个详细。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皇帝当得也太累了吧,啥事儿都要亲力亲为。
可转念一想,这也正是他负责任的表现啊。
他不想被下面的官员糊弄,想要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所以才会这么认真地对待每一份奏折。
记得有一次看到雍正批的一份奏折,那上面的字密密麻麻的,全是他的意见和指示。
我仿佛能看到雍正坐在书桌前,皱着眉头,一边思考一边奋笔疾书的样子。
他的批语不光是说事儿,还会骂人呢。
要是哪个官员办事不力,他可不会客气,直接就开骂。
“你这蠢货,这点事儿都办不好!”看到这样的话,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心想这皇帝也太接地气了吧。
雍正对于官员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
他绝不允许官员贪污腐败,一旦发现,那处罚可绝不手软。
有个大臣因为贪污了一点银子,就被雍正给严惩了。
这在当时可是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让那些想动歪心思的官员都收敛了不少。
再说说雍正的勤奋吧。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处理各种政务,一直忙到深夜。
认识雍正皇帝
![认识雍正皇帝](https://img.taocdn.com/s3/m/e3b1d57f58fb770bf68a555f.png)
参
雍正改革
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皇帝
他锐意拓新,改革除弊,使他在康雍乾三朝承前启后、名垂史册。他在做 皇子时就对康熙晚年政治上的弊端和官场的腐败看得比较清楚。他45岁继位的 时候,正直盛年,比较成熟了,所以一上台就连续下了十一道谕旨:总督、巡 抚、布政史、知府、知州、知县,文官还有武馆,告诫他们:不许贪污,不许 受贿,不许苛扣,武官不许吃空额,违者严重治罪。他成立会考府,就是对财 政进行审计。审计出问题,要严肃处理,譬如说户部亏空了银子,凡有关的堂 官,在任的、离任的,一律退赔。因此,他在位期间,扭转了康熙晚年不良的 社会风气,国库变得充裕起来,整个机关出现了勤政节俭局面,使清朝的历史 继续向前发展。对他评价是这样的:
雍正提倡办事讲“真”字
面对当时官场上相当严重的浮夸作风,雍正皇帝曾经语重心长地 对湖南巡抚王国栋说,朕就是有神仙一样的本事,也不过是根据你们 这些地方大员做过的情况来进行决断。因此,他反复地告诫内外百官, 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向朝廷奏报,千万不要隐瞒实情。
讲真话,干实事,求实效
有一个叫李元值的御使敢讲真话,他在一件奏折中直言不讳地 说,现今,一些大臣为保全官位,一味迎合,皇上认为可以,没有 一个人敢说不可以,皇上若认为不可已,则没有一个人敢说可以。 这种陋习在中央各部院衙门随处可见。讲这种大实话的人固然要有 胆量,听的人就更需要胸怀。雍正对李元值非常欣赏,认为李元值 说中了要害,把他召入内廷,当面交谈,还赏赐荔枝作为鼓励。由 此可见,雍正反对虚假腐败,提倡讲真话,强调干实事,求实效。
认识雍正皇帝
求真务实之典范
引言
提起康乾盛世,人们都知道,那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丰 功伟绩也备受赞扬。然而,康乾之间还有一位皇帝是雍正。对于这位皇帝,历来的 评价却是褒贬不一。那么雍正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皇帝,他夹在康乾盛世中间到底扮 演了怎样的角色?假期里我翻阅了大量有关雍正皇帝的档案,更清晰地认识了雍正 这位清代皇帝。历史学家在编辑出版雍正3万多件奏折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有血有 肉,性格鲜明,求真务实,很有作为的皇帝,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的优秀品质:果断、勤勉、务实、沉稳与睿智
![雍正的优秀品质:果断、勤勉、务实、沉稳与睿智](https://img.taocdn.com/s3/m/d9d3e7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f.png)
雍正的优秀品质:果断、勤勉、务实、沉稳与睿智
雍正的性格特点对他的统治和治理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帮助他成为一位优秀的皇帝。
首先,雍正的果断和决断力使他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有效地执行。
在处理复杂的政治问题时,他能够迅速识别问题的核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这种果断和决断力使得他在处理国家事务时能够迅速应对各种挑战,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雍正的勤勉和务实精神使他能够深入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关注民生问题。
他注重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民情,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
这种勤勉和务实精神使得他在治理国家时能够更加贴近民意,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此外,雍正的性格特点还包括他的沉稳和睿智。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他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性,分析问题的本质,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的沉稳和睿智使得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自信,展现出一位优秀皇帝的风范。
综上所述,雍正的性格特点对他的统治和治理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帮助他成为一位优秀的皇帝。
他的果断、勤勉、务实、沉稳和睿智等性格特点使得他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关注民生问题,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历史趣谈:雍正皇帝是个怎样的人?雍正皇帝年号有何来历
![历史趣谈:雍正皇帝是个怎样的人?雍正皇帝年号有何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d3d3e59dd4d8d15abe234eeb.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皇帝是个怎样的人?雍正皇帝年号有何来历导语:雍正帝当时继位时,因为康熙的八子不甘心于争夺储位的失败,因此对于雍正的登基多有不满。
更甚者还派人私下里传播谣言,散发雍正之位不是由雍正帝当时继位时,因为康熙的八子不甘心于争夺储位的失败,因此对于雍正的登基多有不满。
更甚者还派人私下里传播谣言,散发雍正之位不是由康熙亲自指定的,而是雍正以卑劣手段从其他兄弟那儿夺来的。
这些舆论在民间传的风风火火,好像真有那么一回儿事一样。
世人皆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对于自己成为民间茶余饭后的谈论的焦点,雍正帝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他既不能以武力镇压,也不能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将散播谣言的罪魁祸首抓捕下狱。
因此在登位定年号的时候,为了抨击世俗舆论得位不正之说法,年号为“雍正”。
雍正的意思即为:“雍亲王得位之正”。
也正是因为雍正取年号的时候,是为了能纠正舆论,所以现今许多学者都称“雍正”这个年号寓意并不是那么好。
不好之处就在于那一个“正”字,金海陵王的正隆,金哀宗的正大,元顺帝的至正,明武宗的正德、明英宗的正统,这些历代以来含有“正”字的年号都不是吉兆。
所以为什么雍正相对于他的父亲和儿子,六十多年的在位时间,只仅仅当了13年的皇帝了。
因为雍正在争夺皇位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登上帝位,而且对他的一些兄弟处置毫不留情,因此对于雍正,民间流传的说法都是:“雍正是一个谋父、弑兄、屠弟贪财好色的人”。
但是这样极端的观点,小编并不是很认同。
从为皇来看,客观的讲雍正是一个好皇帝。
他上承康熙,下启乾隆,对于康乾盛世的缔造具有不可忽视的功绩。
登基后,他整顿吏治,清生活常识分享。
浅析二月河笔下帝王系列形象之雍正
![浅析二月河笔下帝王系列形象之雍正](https://img.taocdn.com/s3/m/76f49f47336c1eb91a375d89.png)
二月河的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风行海内外,二月河在其力作《雍正皇帝》中,形象地描绘了康熙晚年出现的种种社会腐败现象和九王夺嫡的残酷党争,是符合历史发展主线的。
小说家又不拘泥于历史,充分运用创作自由,根据塑造典型人物形象需要,虚构故事情节,加以夸张、渲染,把一个性格坚毅自信,勤政为国,决心改良,敢于逗硬;对政敌毫不手软,对腐败分子实行残酷打击,对属下冷面苛薄,不计生前死后名的活生生的改革皇帝,写得栩栩如生。
中国是一个“史官”文化高度发达、历史积淀异常深厚的国度,每一历史时期都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这些所谓的“正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众多历史小说家进行创作的材料来源和创作准绳。
近年来,人们的历史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历史的“真实性”问题在小说创作中也遭到了更多人的质疑甚至颠覆。
这一现象的出现缘起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影响(这一问题将在后文论及)。
不过一般来说,历史小说应该以“正史”为依据,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
作为历史小说,如何摆脱历史资料的规定,更深层次地去挖掘有利于展示当时社会风貌的素材,以避免小说只是干巴巴的史料堆砌,等等。
这些都成为二月河“帝王系列”创作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处理得合理与否,不仅关系着作品艺术品位的高低,而且也关系着作品是否具备了“历史小说”的品格。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历史小说的气势是否宏大,是否具有“史诗”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准确、逼真地再现当时的社会历史场面,能否在庞杂零乱的历史事件中筛选出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表现。
“帝王系列”在这方面的艺术处理应该说是相当出色的。
雍正虽只做了十三年皇帝,但他在位期间国力也得到极大的加强,为“康乾盛世”的最后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从另一方面说,他们却是那个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
对于这些人物,作者以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充分展示和肯定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而且,更多从生活中入手,从多个侧面对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行描绘;同时,也不避讳存在于他们身上的种种弱点和不足。
雍正王朝评价
![雍正王朝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55d927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9.png)
雍正王朝评价
雍正王朝对于后世而言,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它的节点在于
清朝的第三代皇帝雍正。
雍正继承了父亲康熙皇帝的重任,延续了康熙严
明的政治制度,又增强了政府行政效率,他注重儒学教育,实行推行新政,重视民生,普及康复教育,以及培养艺术水平,有力弘扬了礼义廉耻,实
现了对国家的繁荣稳定。
此外,雍正王朝发展了中国的经济,建立了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加
强了统治,促进了中国的农业发展,改善了公民权利,改革了政治制度,
以及增强了人民对统治者的忠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总的来说,雍正王朝对后世而言,是一段历史时期,在政治文化社会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继承了儒家思想,以实用主义政策贯彻实行,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大清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雍正皇帝学生读后感500字_读雍正皇帝有感500字
![雍正皇帝学生读后感500字_读雍正皇帝有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ab99c1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0.png)
雍正皇帝学生读后感500字_读雍正皇帝有感500字《雍正皇帝》是二月河“帝王系列”的第二部,描写了雍正皇帝波澜壮阔的一生。
阅读了《雍正皇帝》这本书籍之后,你对雍正皇帝有哪些了解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雍正皇帝学生读后感500字_读雍正皇帝有感500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雍正皇帝学生读后感500字【1】闲暇无事时,最爱做的就是看书,看小说,并且比较偏爱读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
假期里,哥哥向我推荐了《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说这几套书真不错,关于这几个皇帝,我可以说一点儿也不了解,以前只是从武侠小说的只言片语中有个印象罢了。
看了看书,都很厚,字也小,只《雍正皇帝》是上下两册,其余都是六册,干脆先从少的看起吧!于是,我随著作者二月河开始走进了清朝的历史。
读了这部小说,感觉雍正龙潜藩邸时就很有慧眼,狗儿聪明伶俐、坎儿心思缜密、邬思道善揣帝王心思,有这帮能人忠心耿耿,帮他出谋划策。
所以虽是孤臣,却也在九王夺嫡中,雍正险胜,使得紫禁城新桃换旧符。
但树欲静而风未止,皇城内外,大江南北,仍杀机四伏。
八爷党死而未僵,取代之心,咄咄逼人;专阃将军年羹尧倨功自傲,拥军干政;连托孤重臣隆科多也脚踏两只船,擅派兵丁入禁苑。
一时间,风急浪险,浮云蔽日。
沧海横流,正试帝王才干。
雍正皇帝又在张廷玉、马齐、方苞等人的帮助下,革除弊政,清除贪官污吏,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刻画的淋漓尽致,生动逼真。
雍正其实是康乾盛世之间承上启下的一针强心剂,他的性格和久为皇子的经历,使得他可以在康熙晚年留下的诸多弊病面前敢于并且能够大肆革新,充实国库,将清朝的盛世又延长了几十年。
雍正皇帝学生读后感500字【2】第一次进入图书馆寻找《雍正皇帝》这本书时是因为看了《宫》这部电视剧。
当看到主人公对这本书那么热衷时,一时心理也非常想品读,由于自己也比较偏爱于读史书,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寻找到这本书。
有人说:“读史使人明智。
”我喜欢这句话。
历史学家对雍正的评价
![历史学家对雍正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9a38f3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3.png)
历史学家对雍正的评价
历史学家对雍正的评价
雍正(1674-1722)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其博大的政治才能、独特的政
治理念和细腻的人文心态得到历史学家的广泛认可。
首先,历史学家普遍认为雍正是一位政治大师。
他加强了封建统治,
增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政府现代化管理体系,使国家稳定而繁荣。
同时,他采取了明治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政策,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使清朝政权持续稳定,这也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历史学家称赞雍正是一位文化大师。
他改革了内务府,使内务
府具有机制,改善了官吏的待遇,推行了财政改革,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同时,他在文学、文物整理、翻译、教育、科技等方面都有不错
的表现,为清朝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历史学家认为雍正是一位人文大师。
他倡导以太平天国的“谦逊”思想,认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及人民的心理需求;另外,他采取
了“恩威并用”的政策,对农民、商人等民众不折不扣实行恩泽政策,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其独特的人文智慧也为当时的社会繁荣作出巨
大贡献。
总之,历史学家对清朝第三位皇帝雍正的评价十分高,他是一位政治、文化、人文大师,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生性多疑、猜忌心重的雍正帝
![生性多疑、猜忌心重的雍正帝](https://img.taocdn.com/s3/m/664954f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1.png)
⽣性多疑、猜忌⼼重的雍正帝 雍正在治理国家⽅⾯⼀直是被后⼈所赞扬的。
但是他的为⼈是怎样的?下⾯我们就来看看吧! ⽣性多疑、猜忌⼼重 雍正帝⼜是⼀个⽣性多疑、猜忌⼼重的⼈。
在他的统治下,⽂字狱也更多更严重。
最出名的是吕留良事件。
吕留良是⼀个著名学者。
明朝灭亡以后,他参加反清⽃争没有成功,就在家⾥收学⽣教书。
有⼈推荐他博学鸿词,他坚决拒绝。
官员劝他不听,威胁他也没⽤,后来他索性跑到寺院⾥,剃光了头当和尚,官员们拿他没办法。
吕留良当了和尚之后,躲在寺院⾥著书⽴说。
书⾥⾯有反对清朝统治的内容。
幸好书写成了,没有流传开去,吕留良死了,更没被⼈注意。
有个湖南⼈曾静,偶然见到吕留良的⽂章,对吕留良的学问⼗分敬佩,就派了个学⽣张熙,从湖南跑到吕留良的⽼家浙江去打听他遗留下来的⽂稿。
张熙⼀到浙江,不但打听到⽂稿的下落,还找到吕留良的两个学⽣。
张熙跟他们⼀谈,很合得来。
他向曾静汇报后,曾静也约两⼈见了⾯,四个⼈议论起清朝统治,都⼗分愤慨。
⼤家就秘密商量,怎么想办法推翻清王朝。
他们懂得,光靠⼏个读书⼈办不了⼤事。
后来,曾静打听到担任陕⽢总督的汉族⼤⾂岳钟琪,掌握很⼤兵权,因为讨伐边境叛乱的时候⽴了战功,受到雍正帝重⽤。
他想,要是能劝说岳钟琪反清,成功就⼤有希望。
曾静写了⼀封信,派张熙去找岳钟琪。
岳钟琪接见张熙,拆看来信,见是劝说他反清的,⼤吃⼀惊,问张熙说:“你是哪⾥来的,胆敢送这样⼤逆不道的信。
”张熙⾯不改⾊说:“将军跟清⼈是世仇,您难道不想报仇?”岳钟琪说:“这话从哪⼉说起?”张熙说:“将军姓岳,是南宋岳忠武王(就是岳飞)的后代,现在的清朝皇帝的祖先是⾦⼈。
岳王当年被⾦⼈勾结秦桧害死,千古称冤。
现在将军⼿⾥有的是⼈马,正是替岳王报仇的好机会呢。
” 岳钟琪听了,马上翻了脸,吆喝⼀声,把张熙打进牢监,并且要当地官吏审问张熙,追查他是什么⼈指使的。
张熙受尽种种酷刑,就是不招,说:“你们要杀要剐都可以,要问指使⼈,没有!”岳钟琪⼼想,这个张熙是个硬汉,光使硬的治不了他,就另想⼀个软的办法。
雍正皇帝简介分享 雍正皇帝资料大全
![雍正皇帝简介分享 雍正皇帝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c4e425a6f1aff00bed51ed8.png)
雍正皇帝简介分享雍正皇帝资料大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雍正皇帝一般指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那么雍正这个皇帝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今天和大家分享雍正皇帝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
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
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同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
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其第四子弘历。
政治作为强化密折制度雍正帝扩大密折的范围和内容。
密折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密折有助于皇帝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实施统治。
雍正皇帝简介为充分发挥密折作用,雍正帝把递密折的范围扩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内容则扩大到生计、风俗等方面。
设立军机处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时期恢复明朝内阁。
康熙成立南书房都旨在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雍正皇帝简介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他们的活动都是在皇帝的监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话记录的。
介绍雍正的作文
![介绍雍正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e2da4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7.png)
介绍雍正的作文
《我眼中的雍正》
嘿,咱今天来说说雍正。
雍正啊,那可是清朝一位很有特点的皇帝呢!
你们知道吗?我曾经仔细看过一幅雍正的画像,哇,那画像上的他,穿着龙袍,表情严肃,可威严了呢!那模样仿佛在说:“朕可是天下之主!”就从这张画像,我似乎都能感觉到当时宫廷中的那种庄严肃穆。
雍正帝在位的时候,那可是非常勤奋的哟!天天都在处理政务,据说那奏折批得是哗哗的,真可谓是日理万机呀!他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工作狂人,一心想着把国家治理得好好的。
他对官员的要求也很严格呢,谁敢不好好干活,那可得小心他的龙威哦。
不过呢,雍正也有很有趣的一面。
我听说啊,他有时候也会有一些特别的爱好和小脾气。
就好像他在处理完繁忙的政务后,说不定也会偷偷地找个小角落放松一下,也许是听听小曲儿呀,或者看看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
雍正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既有着威严的一面,让大臣们敬畏;又有着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和小性子。
从那幅画像开始,我就对他充满了
好奇,想要去了解更多关于他的故事。
每次想到雍正,我就好像能看到他在宫廷中忙碌的身影,还能想象到他偶尔露出的那一点点小幽默。
嘿,这就是雍正呀,一个让人着迷的皇帝!
总之呢,雍正就是这么一个独特的存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他的印记呢!。
大众眼中的雍正皇帝 继位是否正当 死亡莫名其妙
![大众眼中的雍正皇帝 继位是否正当 死亡莫名其妙](https://img.taocdn.com/s3/m/6c581a8802d276a200292e71.png)
象 中 。 正显 得 相 对 复杂 。在有 的时 候 , 是 英 明神武 、 智 聪 雍 他 睿
明 、 谏 如 流 的 ; 有 的 时候 , 则是 刚愎 自用 、 忍 寡恩 、 杀 从 在 他 残 嗜 成 性 的 为什么 会 出现这样 的偏 差 呢 ? 雍 正 是清 人关 后 的第 三位 皇帝 .在 历史 上 也是 一个 雄 才大 略 的皇帝 。雍 正 的作 为 主要是 加 大反 腐败 力 度 , 治贪 污 . 惩 实行
口 周 旭
东
继位 是 否 正当 死亡莫名 其妙
一
清 世宗 雍正 是 中 国历 史 上 响当 当 的皇帝 . 在位 十三 年 . 于 勤
大众眼巾昀雍正星帝
政务 . 锐意 进取 , 有政 绩 。 史学 家 的眼 中 , 颇 在 雍正 虽然污 点较 多 些 , 基本 上是 值得 充分 肯 定 的人 物 。然而 , 民间 的大众 形 但 在
来 的不 同史料 实 在太 多 , 不仅 有官 方 的 , 还有 半 官方 的 、 民间 的 。
所有 这些 , 对雍 正 的大众 形象 的塑造 。 起到 了相 当重要 的作 用 。
“ 成王 败寇 ” 简单 的 四个字 未必 就 比当今 时代 的任何 所 谓历
史 大 家或名 家 的大作 所传 达 出 的理论 更浅 陋 。历 史是 强者 书 写 的 历史上 的强 者对 于历 史 的过 滤水 平 和所 制造 的逻 辑会 影 响 后世 人们对 其 的判 断与 思考 大 众 眼 中的历 史真 相其 实 往往 是
摊 丁 入 亩 , 立 军 机处 , 土 归流 , 广 奏折 制 度 、 创 改 推 平定 罗 卜 藏丹
津等 等 如 果单 从政 绩上 论 . 在位 仅 十三年 的 雍正未 必就 比在位
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https://img.taocdn.com/s3/m/cdf87807f78a6529647d530a.png)
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励精图治、整治贪腐、为国为民的一代改革派楷模,是中国历史上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帝王之一。
尤其是雍正的铁腕改革,使他无愧于改革家的称号。
由于雍正帝的励精图治,勇于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虽然也有着其时代局限性和弊端,但形成了那个时代比较清明的政治环境,促使国力强盛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英国历史学者史景迁认为:雍正的父亲康熙为政宽松,执政末期受储立之争所扰,出现典型长寿帝王的统治能力退化现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满清实已浮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准恶化的危机;由於雍正即位以精准的分析问题并以铁腕魄力的作出应对,他的改革同时包含力行整顿与和现实的妥协(如火耗归公与养廉银),满清得以建立起一套继续运行百年以上仍大致有效的统治体制,而未沦为“立国百年而亡”的异族王朝,此当归功於雍正一朝的改革。
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极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从他的登基到他的去世,都盛行着各种各样的传说。
几百年来,雍正皇帝的头上一直笼罩着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的疑团。
作为创建了清王朝“康乾盛世”的三位杰出帝王之一,雍正生活在两位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即在位61年的康熙大帝和在位60年的风流天子乾隆之间,犹如耸立在两座高峰之间的又一座高峰,他承先启后,是“康乾盛世”中功不可没的一代帝王。
雍正皇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是一个有魄力的改革家。
他改土归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他摊丁入亩,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增加了国库的收入;他设立军机处,加强了中央集权;他实行秘密立储,缓解了皇子之间的争斗。
因此,我认为,雍正皇帝理所当然应归于明君之列。
《雍正王朝》是一部大型连续剧,看完这部煌煌巨制,我长出了一口气,心头似乎卸下了千斤重担!但在看《雍正王朝》的时候,心里却是满满的沉重与思考。
了解雍正皇帝,并不是从这部电视剧开始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吕四娘与雍正爷的故事,还有血滴子的传闻等等,上了高中以后,又接触了一些报刊杂志上对雍正皇帝的野说,言辞中也都是给了雍正皇帝褒贬不一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眼中的雍正皇帝10100320104 应用心理系于铎曾经,满清12位皇帝中,雍正是我最不喜欢的,因为他为了巩固自己的黄位,或者说为了夺取皇位,可以毫不犹豫地对自己的父亲、兄弟痛下杀手;因为他开始大兴文字狱,不知道造成了多少家破人亡、多少无故冤死……无疑,我最初对于雍正皇帝的印象,只有“嗜血”“铁血”“刽子手”“冷酷无情”这类词汇。
因为不喜欢他,所以不曾想过要去理解他,不曾想过要去读懂他……后来,直到很多类似《步步惊心》的清穿小说开始疯狂地穿越在中学生的手中,我开始好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本小说中一千个雍正皇帝,那么,这位神秘的皇帝,这位连接了康乾盛世的皇帝,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我们的“常识”中,我们习惯于用“龙”来描述皇帝,“真龙天子”“龙袍”“龙椅”等等。
但是,在我眼中,对于雍正皇帝,他更像……狼。
是的,我认为用“狼”来描述雍正皇帝要比“龙”更贴切些,这并不是代表我认为雍正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而是我觉得,他的一生,从作为阿哥时的野心与隐忍,到成功登上帝位之后的雷厉风行,都有狼的特性。
狼是有野心的,正所谓“狼子野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同时,狼也是智慧的,它们坚忍,可以尾随猎物几公里只为了趁其不备的那“一击必中”;它们更是善于伪装,“披着羊皮的狼”“狼外婆”“小红帽”许许多多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有足够的能力对自己进行伪装,麻痹对手。
毫无疑问,胤禛有野心,而且野心不小。
但是他同时又善于隐忍。
在他还是四阿哥的时候,他以屈求伸,以静制动,面对太子党的嚣张,八爷党的炙手可热,他只是以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作壁上观。
不插足于任何一方,更不去发展培养自己的势力。
在太子胤礽失去耐心,多次表示“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的时候,他默默做了四十五年孝子,好哥哥;在胤禩各处笼络,为自己罩上“八贤王”的光环的时候,他默默以父皇的想法,办好父皇交代的每一件事,以至于落了个“冷面王”的称号……无疑,他的韬光养晦是成功的。
在“九子夺嫡”那场残酷的争斗中帮他避免了各方的伤害,而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帮他取得了他的皇阿玛康熙的信任。
这也正是雍正“狼性”的另一个体现,不出手则以,出手便要一击必中。
不错,你皇太子胤礽的确有“地利”,你在皇太子宝座上坐着,只要没有大错就不能随便废立;你八阿哥胤禩占尽“人和”,笼络朝臣,在朝中大有“一呼百应”的局面。
但是,最最关键的,确是“天时”。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没有了天时,特别是在这种皇帝圣心独裁,一言九鼎的时代,失去了皇帝的喜欢,皇帝的认可,其他的都只是稍纵即逝的泡沫,等待着你的便只有一败涂地。
于是,他隐忍,他伪装,他把自己的野心藏在心底最深处,而把“父慈子孝,兄弟和睦”摆在康熙面前,千方百计讨康熙欢心。
无论是废太子时候,胤禛独辟蹊径,或者说揣摩对了康熙的想法要求复立太子;还是在康熙龙体欠安,各皇子忙于争位的时候,“虽不知医理,愿冒死择医,令其日加调治”;亦或是无论局面多么微妙,依然坚持给各兄弟写信写诗以慰自己的兄弟之情……终获康熙“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似词居心行事,洵是伟人”的表彰。
在雍正58岁的人生中,前45年他都是在隐忍,伪装,察言观色中度过的。
不管最后他的皇位来得名正言顺还是耍手段篡位而来,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那场争斗中,他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狼是变化莫测的。
它多疑,它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察觉猎人布下的陷阱的可疑之处,而狼王更是以怀疑的眼光打量着周围的同类,它拥有绝对的权利的同时更不会允许任何狼有威胁自己的可能;它却有理性,它那锋利的爪牙只在最关键的时候才会用,在用爪牙之前,它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的眼,鼻上,判断前进方向,找到危险所在;它残忍狠毒,面对战争,它不会退缩,而是挑对手最痛处下手;它却非常务实,可以为一个共同的食物而团结在一起。
相应的,雍正的性格也有者其双重性的一面,这可能就是很多人不喜欢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如果说雍正是狼,那他无疑是清朝政治舞台上的群狼中的狼王,他正是一个像狼王那样,权利欲极强,决不允许有任何威胁到自己的权利的危险存在,哪怕潜在的危险也不行。
所以他打击结党营私,不允许任何除自己之外任何权威的存在。
别说康熙年间被幽禁的允禔、允礽被幽禁至生命最后一刻,而跟自己争夺皇位的八爷党的下场更是凄惨。
八阿哥允禩被改名阿其那,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最后惨死;九阿哥允禟被改名塞思黑,夺爵,幽禁,削宗籍,于雍正四年惨死;八爷党集团的骨干,雍正坚持斩尽杀绝;就连雍正自己的同胞弟弟十四阿哥,也被革爵禁锢,幽禁在景陵,直到乾隆即位才被释放。
而曾静、张熙谋反案以及由此引出的吕留良文字狱,雍正更是采取了“宁可错杀一万”的想法,斩尽杀绝。
可见,对于自己的敌人,雍正的确足够薄情寡恩,手段严酷,不斩尽杀绝不罢休。
而有些为自己的成功即位付出过的功臣们,不少也落了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例如年羹尧,隆科多。
雍正称年羹尧“恩人”,称隆科多“舅舅”,足见雍正对他们的宠信,也侧面反映了两位为雍正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两个人,最终一个被雍正所杀,落了个家破人亡;另一个也在被幽禁中忧愤至死。
究其原因,不外乎居功自傲,结党营私,以至于使雍正感到自己的皇权受到了威胁。
但是,在雍正真正下手打压年,隆两位之前,他在各种奏折,谕旨中对他们表示过不满,批评,甚至忌惮,却没有收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在威胁面前,他毫不犹豫亮出了自己的爪牙,雷厉风行,痛下杀手。
雍正的双重性格,以及这种性格中狠戾,残忍的一面,留下了冤案,留下了许许多多太过的惩罚,失去了去多人才,也给他带来了很多很多负面影响。
面对这市井间各种流言蜚语,纵然他用《大义觉迷录》来为自己辩解,却注定收效甚微,注定了他的孤独。
狼,也是孤独的。
据说,在冬天,狼总是孤独地流浪在山野之中,为了最后的猎物,它能人如令人难以抵御的严寒和饥饿,在冰天雪地中孤独地等待。
草原上的孤狼,狼王。
狼王无愧于草原上的王,它登高一呼,就能召集成群结对的狼群向着敌人飞奔而去,而这个时候,冲在最前面的,总是狼王。
其实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总会想,狼王是不是也是孤独的?高出不胜寒,无论狼王,亦或是雍正,他们坐在高出,手握生杀大权的同时,却把握不了自己。
因为自己所处的位置注定是众矢之的,不知道多少人(狼)眼红,想趁自己不备取而代之;因为坐在这个位子上,注定要帅为天下先。
而坐上这个位子的那条路,又是布满了鲜血,又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惊险万分。
狼是孤独的,但人们又把它们成为群居动物,而且是一种凝聚力非常之强的群居动物,因为它们有一头无情但又英明得懂得如何分配狼群力量的狼王。
同时,狼又是一种善于和敢于牺牲的动物,我就曾经读过一片文章,狼为了拜托猎人的陷阱,它们可以咬断自己被束缚的腿。
雍正无疑是以为了解民情,知人善任的皇帝。
说他了解民情,他即位之前做了45年的“闲散阿哥”,为避嫌没有像八阿哥那样笼络“官心”,培养自己的势力。
反而做了不少累死巡视黄河防务, 收缴库银, 平反冤案的事儿,无不尽心尽力, 的确,这当中有做给康熙看,表现自己的才华的因素在里面,可是,也正是因为常年居住在紫禁城外,没有那么多高墙当着,也使得雍正能够很好地了解民情。
他自己都曾说过,自己很多地方都不能与“皇考”康熙相提并论,唯有比康熙更了解民情。
康熙晚年,处于后世对自己评价等等考虑,一直都是怀抱着一种宽容的姿态,吏治不严,国库空虚,官员们腐败……等等,可以说,康熙留给雍正的,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烂摊子,一个烫手山芋。
不得不说,为了改变这个局面,雍正做出来很多大胆而有效的改革——一、严查亏空雍正即为以后,立即严令稽查钱粮亏空,矛头明确指向各级贪官。
雍正的态度十分强硬:各省督抚必须将所载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三年之内必须如数补足,如限满未能补足,从重治罪;三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从严治罪。
严查亏空的具体措施为:第一,两地抄家。
不仅在当地官衙抄,而且在官员原籍老家同时抄,以防被抄之人将财产“隐匿寄顿”;第二,罢官。
第三,亏空钱粮不准代赔。
第四,亏空钱粮官员的宗亲戚友连带赔补。
二、摊丁入亩摊丁人亩是将中国历史上人丁、地亩双重征税标准,变为以土地作为单一征税标准的重大赋役改革,它简化了税收的原则和手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的情况,增加了地主的赋役,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使国家的财政收入有了保证,改善了财政状况。
三、耗羡归公耗羡归公制度,即各省征收一定比例的耗羡,将之全部上缴中央国库,中央政府再给予地方官员一定数额的养廉银和办公经费。
说他善于用人,不得不说,他破格提拔了很多肱股之臣,最终成为乾隆皇帝的左臂右膀。
雍正用人不拘一格,各用所长,但都有一个不变的准则,那就是——忠、公、能三者兼能。
纵观雍正宠臣,有“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的怡亲王允祥、“公忠弼亮、筹及远大”的鄂尔泰、“第一宣力”的三朝元老汉大臣张廷玉、“老成历练、才守兼优”的模范督抚田文镜、“操守廉洁、敢于任事”的李卫,他们身上无一例外的有“忠、公、能”三大品质。
所以,尽管他们各具个性,各有功业,雍正也能论功行赏。
而雍正身边也有很多谋士,这些谋士们不仅在雍正通往帝位的道路上举足轻重,甚至在雍正继承大统之后依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些谋士尤以和尚禅师最多,关系最密。
这与雍正本身喜欢佛学,喜欢说禅息息相关,而更重要的则是这些人一来这些人多与世无争,提出的谋划较为客观;二来多为饱学之士,谋事周密。
而为了最大限度保证自己的皇权,便于自己监视大臣,雍正建立了多种监察机制,比如健全了奏折机制,鼓励众大臣们互相监督互相揭发;他建立了秘密立储机制,把写有储君的遗诏放在正大光明匾后,既预防了储君势力过大威胁到皇权,又避免了“九子夺嫡”这样的骨肉相残的悲剧的再次上演。
不得不说,每一次变革的背后都有流血事件,而这些改革都是在雍正铁血手腕的推动下才得以顺利施行,雍正的铁血,严惩了官员,给百姓们带来了福音,却给自己留下了酷吏等等骂名。
他为了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皇帝,放弃了太多太多,从开始的骨肉亲情,到后来儒家思想最为推崇的“宽厚仁慈”的帝王形象……关于雍正,不同的人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有人骂,有人叹,也有人心疼。
他的确薄情寡恩,铁血手段;但他同时很好地完成了康乾盛世的承上启下,修改了康熙后期由于在位时间过长引起的吏治腐败,国库亏空,为乾隆盛世的到来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无论是从物质经济上,还是从精神人才上,甚至是帮他扫平了通往皇位的道路上的所有障碍……我不知道雍正对自己的评价是怎样的,不过,我相信,他是按照自己心中好皇帝的目标行进着的,或许,那个时候,他的心情和武则天立无字碑的时候是一样的吧——功过自有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