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 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1、简述平行透视在绘画上的运用。

荷兰霍贝玛的<林间小道> 将观者视线顺引导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适合表现长廊隧道公路铁路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突出中心人物形成一种稳静的气氛起到截止视线下行的作用.基督的冷静与十二门徒三人一组一字排开的对称构图形成静与动的对比制约.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方法,使观者身临其境.意大利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心人物不大但平行透视的构图方法对称的高大的建筑直角边线直指画幅中心因此牵引掌握了视线使主要形象得以突出一道拱门形成了很深的透视感.2、简述变线的种类及各类变线的透视消失方向。

答:变线分两大类:1)、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灭点在视平线上。

其中,和画面垂直的直角线消失于心点;和画面成其他角度的成角线消失于心点以外的余点、距点上。

2)、和基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他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以外。

其中,和画面、基面成近低远高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上的天点;和画面成近高远低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下的地点。

3、原线的种类与透视特征有哪些?答:原线是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同类线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

原线包括平行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垂直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垂直线,倾斜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斜线三大类。

原线不产生消失现象,无灭点。

4、简述远近视距的构图效果。

答:视距决定、制约着60度正常视域圈内的画幅,保证表现透视空间的最近、最大合理容量。

视距短画面容量小,视距长画面容量大。

5、简述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在透视手法上的差异。

答: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不受限制。

具有时空跨度自由、表现幅度随意的特点,画面容量大。

西洋风景画采用焦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受限制。

时空容量、表现幅度有严格的限制,画面容量小。

6、平行透视特点:1)立方体的前后两个面与画面平行,底面、顶面与基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立方体各边线都集中到视平线上的心点消失。

透视知识点

透视知识点

(材料说明:本材料仅为我参照课件,针对老师强调的点、易错点,结合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整理概括所得,特别强调仅供同学们复习参考)第一部分:必背透视知识点1、把人眼视为投射中心时,空间几何元素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被称为透视投影或者透视图。

简称透视或者焦点透视。

2、由视点、画面和物体构成的包括视觉和投影空间的整个透视投影关系。

其中的视点、画面、物体构成了透视关系的三个要素3、透视变化的条件:纵深关系(没有远近纵深关系,就没有透视。

)4、透视变化的规律:空间物体(直线)由于远近距离关系产生的透视变化规律有三种;物体大小的变化、直线方向的变化、平面方向的变化视向是视线的方向(投影的方向),即中视线的方向。

视向主要分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5、定义:在视中线与基面(地面)平行的投影中,空间物体(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垂直时形成的透视称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6、作透视图的实质: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与长度的变化。

距点法、测点法(也称量点法)。

7、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成一定角度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8、与画面平行的光线(称平行光线),即侧面光线,和与画面相交的光线(称相交光线),即对面光线(逆光)和背面光线。

相交光线侧面光线分左侧光和右侧光;对面光线分正对面光、左侧对面光和右侧对面光;背面光线分正背面光、左侧背面光和右侧背面光。

9、注透视图中物体落影的消失规律是随着物体所在面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影灭点(光足)的位置要根据物体的所在面来确定。

10、在透视投影中,凡是直线(平面)与基面和画面都倾斜时形成的透视,称倾斜透视。

由于倾斜透视一般有三个消失点,故又称三点透视。

根据视向的变化的规律,倾斜透视可分为平视的倾斜透视和仰视与俯视的倾斜透视。

11、斜面透视又分为平行倾斜透视和余角倾斜透视。

其中,平行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心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余角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余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

透视学复习资料(精)

透视学复习资料(精)

透视学历史 1. 透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眼睛与生俱来的本领。

人依靠眼睛分清楚物体的远近、大小、厚薄、轻重。

2. 对透视学的研究始于公元 5 世纪。

雅典画家阿嘎塔尔库斯在他为爱米路斯画的歌剧布景中就运用了透视原理,这是最早运用透视原理绘画的一例。

3. 真正将最早将严谨的透视原理运用到绘画上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乔托。

后来佛罗伦萨画派代表马萨乔继承了乔托的传统。

4. 到了十五世纪,透视研究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

《绘画透视学》—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科(意大利),聚像焦点透视法——布鲁耐莱斯基,线性透视法——阿尔伯蒂。

5. 列奥纳多达芬奇对透视学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借助《画论》使之成为了一门科学的、系统的学问。

同期,阿尔布赖切特丢勒在所著的《圆规直尺测量法》中对线性透视做了更深入的研究。

6. 到了十七世纪,法国里昂建筑师数学家沙葛最先在数学领域研究了透视理论,他的《透视学》制定了几何形体透视投影的正确法则,使透视学从“线性透视”的平行透视扩大到了成角透视。

透视学的定义1. 将三维的客观空间画到二维的平面上,使二维的平面产生深度空间,从而得到三维的绘画效果,这就是透视。

2. 希腊哲学家阿纳萨格罗斯说XXXXXXXXXXXX3. 三维空间即上下左右前后各一维。

把景物的三维空间立体地表现在平面上,即透视学。

基本术语1. 视点——画者眼镜的位置2. 画面——将景物透过透明面形成的物象绘出来的媒介(就是你画板上的纸)3. 基面——景物投到画面的水平面,画面和基面成 90 度(可理解为地面)4. 视心线——视点和心点的连线,与画面垂直。

5. 视距——画面和视点的距离6. 心点——视心线与画面的交点,位于画面上7. 视平线——由心点引出来的位于画面上的水平线,随眼睛(即视点)的高低位置变化而变化8. 基线——画面与基面的相交线9. 视高——视点的高度,即视平线和基线的距离10. 灭点——消失点,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在画面上会愈远愈靠拢,最后消失在灭点11. 距点——与画面成 45 度角的水平线的灭点(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各有一个距点,距点与心点的距离等于心点与视点的距离,是眼睛的视野范围的界限)12. 余点——余角透视(即成角透视的一种)中在视平线上与画面成任意角度(除 45 度与 90 度)的灭点13. 天点——视平线以上的灭点14. 地点——视平线以下的灭点15. 视圈的画法:由视点引出与视平线成 60°角的线相交视平线于两个点,命名为 E、F 点,再以心点为圆心,以 E 或 F 点与心点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即为视圈焦点透视又称定点透视法,是视点相对近距离地观察物体的方式,属于有限视域范畴的中心投影,画面只有一个中心。

透视与阴影知识点

透视与阴影知识点

透视与阴影复习资料1、视角大,景物看着就大;视角小,景物看着小。

2、透视三要素包括:物体、视点、画面。

3、平行斜仰视透视和平行斜俯视透视都属于两点透视。

4、视距是视点到景物的垂直距离,即画者距景物的远近。

5、根据人体工程学可知,当人以一只眼睛凝视前面景物时,其视野范围是有限的。

6、视高的选择即视平线位置的选择。

7、点的透视规律,点的透视仍然是点,就是该点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如果点位于画面上,点的透视就是其本身;点与该点的水平投影的透视同在一条铅垂线上。

8、量点法是透视作图的基本方法之一。

9、根据光源性质的不同,阴影可分为日光阴影和灯光阴影。

10、一般偏角的选择,物体为正方体时,为避免透视图显得呆板,偏角不宜选择45°。

11、所谓阴影实际上就是物体上各条阴线在承影面上产生的影子的围合。

12、视向为俯视时,俯角大于0°小于90°时,主点在视平线上,心点在主点下方。

13、透视投影正是归纳了人的单眼观看事物时在视网膜上成像的过程。

14、正俯视透视和正仰视透视都属于一点透视。

15、直线上所有的点的透视都在这条直线的透视上。

16、视线法又称建筑师法,是透视作图的基本方法之一。

所谓视线法,就是利用物体上的主要点(棱线的转折点)与视点的连线(视线)在画面上的交点,来确定物体的透视位置的方法。

17、透视一词的含义,就是透过透明的平面来观察物体,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在观察中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18、平行透视是指平视时,当物体正面平行于画面,物体长度、高度方向也平行于画面,其透视仍然保持平行;宽度方向与画面垂直,故宽度棱线的透视愈远愈靠拢,最后消失于一点。

此种透视因为只要一个消失点,故又称为一点透视。

19、成角透视是指平视时,当物体正面倾斜于画面,只有高度方向与画面平行时,其长度、宽度方向都与画面倾斜,则长度、宽度方向的棱线的透视愈远愈靠拢,最后消失于各自的消失点,由于有两个消失点,又称为两点透视。

透视复习重点

透视复习重点

透视重点透视学:研究物象投影成型的原理和法则的学科,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规律。

一透视学发展1、线透视在西方研究发端于希腊,在罗马艺术中所预示2、师法自然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的行动纲领,透视学与解剖学成为该时代艺术的两大支柱。

初期:(1)建筑家布鲁内来斯基在透视学和数学领域作出了重要建树。

(2)马萨乔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探论人体结构,空间透视等问题,研究透视原理,代表作壁画《圣三位一体》(3)画家、建筑家列昂·巴替斯塔·阿尔贝蒂在1435年写的《绘画论》中专门阐述了透视学。

(4)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在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把透视的技术方法作了数学上的详细阐释,从而为透视学奠定了严格的科学基础掌握了空间表达的规律中后期:(1)列奥纳多、达·芬奇写了《绘画论》,把解剖、透视、明暗、构图等零碎知识整理成系统的理论阐述了绘画中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和隐没透视的规律。

(2)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去,使透视学获得了理论上的发展。

他的透视作图法被称为丢勒法。

(3)沙葛在1636年的《透视学》给出了几何形体透视投影的正确法则以及几何形体各部分尺寸的正确计算(4)法国——盖斯帕尔·蒙若在1795年写了把正投影当作独立的科学学科来阐述的《画法几何学》,由于它的科学原理的完整性,对发展造型艺术的几何原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3、在中国《墨经》记载了中国人对小孔成像现象的观察(1)南北朝,宋·宗炳在著《画山水序》中阐述了近大远小的基本规律,概括论述了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透视原理的运用(2)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之川》中提出‘高远、深远、平远’的郭氏三远法,山水画于视点位置变化所产生的三种透视变化构图特点,空间观念观察方法,构图方式的不同,形成散点透视构图法二、透视图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术语1、基本规律(1)近大远小:景物的深度变化是其关键。

《透视基础》复习资料

《透视基础》复习资料

透视基础一.1空间一点A,与视点S的连线称为视线,它与画面V的交点Ao称为视点,A的H面a,Ao的H面平行于a称为基面,其透视ao称为A点的次透视,2点的透视,为通过视点与视点的连线与画面的交点,一点在画面上,则其透视为本身3一点的透视Ao与次透视ao位于X轴的垂直线上,即Ao与ao的连线为竖直线4.直线的透视,一般情况下仍为直线,直线通过视点为一点,直线在画面上时,为本身5.曲线的透视,一般情况下仍为曲线,曲线通过试点为一点,在画面上时,为本身6.所有互相平行的直线有同一个灭点,点的次透视必在该点的透视的垂直线上7.直线的灭点是通过视点引一条平行于该直线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画面相互交线或其延长线必通过该直线的灭点8.所有相互平行的画面相交线有同一灭点及它们的透视都经过这一灭点9.平行图形的透视一般情况仍为一个边数相同的平面图形,只有当平面图形通过视点时,为一条直线,在画面上时,为本身,10.两相交斜面的交线的透视的灭点是什么?,是这两个斜面灭线的交点11.眼睛所在的位置相当于中心投影中的投影中心S称为视点12.视点S的H面的投影os是站点,高度Ss称为视高,视点S在画面的正投影s’为主点,@#的投影Ss’称为主视线,距离Ss’称为视距,过s’所做的OX轴平行线H称为视平线二.1.什么是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凡是正形物体中的一个体面或任意一对边线与画面平行,且画面中只出现一个灭点的透视现象叫“平行透视”。

2.什么是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即在正形物体中没有一个平面与画图平行,也没有一组边缘线与画面平行,都与画面成一定角度,且画面上只出现两个灭点。

3.透视与次透视4.平行透视中一组边线与另一组边线怎么样5.成角透视中一组边线向左余角,另一组边线肯定向右余角6.直线上点的透视必在直线的透视上,该点的次透视在直线的次透视上,7.直线的灭点怎么找8.方形斜面透视中,根据斜面的底迹边的透视来确定是平行透视还是余角透视,如果底迹边是平行透视,斜面就是平行透视,如果底迹边的透视是余角透视,斜面就是余角透视。

透视学备考资料

透视学备考资料

阴影的一般消失规律。

从光点发射出的光线,将各物体投影到地面上,光点通过各种垂直边的顶端向下投影光线到地面时,恰与起点时每条垂直边低端的链接,直线交出截点背光部分的各条垂直边投影作出,它们同时向足点集中。

连接各截点,各物体的影子范围就确定出来了。

分析各物体的影子就会发现平行与画面的水平边的影子,仍是水平的,不消失,垂直画面的直角边的影子。

仍与直角边同向消失到心点,左右成角边的影子与各成交边消失到左右交点。

侧光投影的特点是:1,、投影在物体一侧形成 2 、垂直边的影线是水平的,不消失。

3、直角边的影线消失到心点 4、成角边的影线消失到余点逆光投影特点是1、影子在物体前面或前侧形成2、平行光线从前上方射来,恰是一组近低远高线,光点就是它们的灭点(又称光灭点)3、所有垂直边的影线都消失到足点,这个足点代表影子的总消失方向(又称影灭点) 4、水平边的影线仍是水平的,不消失 5、直角边与成角边的影线分别消失到心点、余点。

顺光的投影特点是1。

、影子在物体后面或后侧形成 2、顺光光线是一组近高远低线,其灭点可作为间接光点3、垂直边的影线消失到倒足点 4、水平边的影线仍是水平的不消失 5。

、直角边与成交边的影线分别消失到心点、余点反影透视的基本规律1、实物与其影幻形象之就像用一块透明的玻璃将两个对称的空间及物体从中隔离一样2、真实空间物体各点到反影面的距离等于反影空间物体各对应点到反影面的距离 3、两个空间处在同一视觉关系中,实物与反影统一与一条视平线制约到同一心点(或两个余点)上4、实物与其反影在视觉中的形象不是绝对对称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与画面平行的平面以及边线属于完全对称的。

其他则保持位置上的相对与消失上的一致,这是一种互为对应的透视形象关系。

(1)平行仰视透视,地平线在下边,平行仰视立方体与平行透视中视平线以上立方体相比。

1、平行水平边与画面,地面平行,无消失变化,其中正面一条底边,离画面最近2、平行透视的直角边对仰视画面,已变为近高远低,向水平消失到地平线平视心点3、垂直边变为近低远高边,向上垂直消失到顶灭点。

透视复习资料

透视复习资料

填空题
1、绘画透视就是线的透视,又称焦点透视和中心投影透视。

中国画的透视一般称散点透视,
其特点是高视高、远视距、多视点。

2、透视图的直线有两种状态,即原线和变线,凡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为变线。

3、水面反影透视的作图须遵守三个原则,即垂直、等距、反方向。

4、俯视和仰视统称为倾斜透视。

5、在任何透视中,中视线一定与画面成垂直关系,中视线与地面平行时,视向为平视。

6、阴影透视是阴部和影子的合称。

阴影透视的三要素是垂直立杆、光灭点
和影灭点。

1、狭义上的透视称焦点透视或中心投影透视。

一般称中国画的透视为散点透视。

2、透视学是运用立体几何学和光学原理,在画面中产生近大远小的空间感觉的一门学问。

3、视锥中与画面垂直的视线称中视线,所有与这条线平行的变线集中消失在心点上。

4、消失点就是变线聚集的点。

消失点一般有主点、距点、余点、升点、降点 5种。

5、倾斜视是俯视和仰视的统称,三点透视的消失点分别设定在 T形的轨迹上。

6、反影分水面反影和镜面反影。

在日光阴影中,光线是相互平行的,而在灯光阴
影光线则是成辐射状的。

改错题
用辅助方法画出庑殿顶斜坡。

透视学(全)

透视学(全)
5、视心CV(center of vision):中心视线与画 面的垂直交点。
6、视平线VH(view horizon):过视心所做的水平线。 7、视平面HP(horizontal plane):视线所在的水平面。 8、视高H(height):视点(E)到停点(S)的垂直距离。 9、视距D(distance):视点(E)到视心(VC)的垂直距 离。
西方绘画:透视研究集中体现于焦点透视理论的形成与发 展,它是一种三进向空间的推理法,形成目极无穷,视线 失落与灭。其画面为单视域中心,空间形体表现常常有堆、 叠、灭的效果,给人一种近距离观察的集中现实感。
中国绘画:常以世外鸟瞰的高远之目、心灵的眼睛,游目 周览,体现了以大观小、以远观近、以上观下的方法,形 成回旋往复的空间。其画面视域中心多是分散的,空间形 体表现常常给画面带来散漫的、遥远的空灵感。
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 小。
近缩法。有意缩小近部,防止由于近部透视正常 而挡远部的表现。
空气透视法。物体距离越远,形象越模糊;或一定距离外物体偏蓝, 越远越偏色重,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
1、近处的景物较暗,远处的景物亮,最远处的景物往往和 天空浑为一体,甚至消失;
2、距离近的景物反差较大,距离远的景物反差较小;。 3、近处的景物轮廓比较清晰,远处的景物轮廓较模糊;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透而视之”---透过透明 的平面来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 规律和图形画法。而所描绘的图形却如实表现了 空间距离和准确的立体感,这就是物体的透视形。
“透视学” 是在二维平面上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 感、立体感的绘画方法和与此有关的科学理论研 究。
当我们站在宽广马路的中间, 会看到本来平 行的马路,远远望去他们之 间的距离越来越窄,进而消 失在远处的一点上。如果这 时候远处疾驰而来一辆汽车, 你会发现汽车越来越大,越 来越清晰,这种近大远小、

数字媒体专业 动画透视-复习资料.doc

数字媒体专业 动画透视-复习资料.doc

动画透视复习提纲(个人整理,仅供参考)1、透视学常用名词术语及原理(1)、常用名词术语(如图)• 视点EP:视者眼睛的位置。

又叫目点。

主点CV: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父点。

又叫心点、视心。

•中视线: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

又叫中心视线。

•视平面:视平线所在的水平面。

•视平线、地平线HL: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

平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重叠,即视平线等于地平线;仰视、俯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分离。

•水平视心CVO:过视心位置的垂直线与地平线相交的点,称水平视心。

由视点至水平视心的视线与中视线的夹角为仰视或俯视角。

•视高H:视点到基面的垂直距离。

•视距VD: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

•视线SL: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假象连线。

•视角: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中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

•视域:视点看出去的60°范围内。

在此范围内的视域称为正常视域。

•视向:作画时所看的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基面GP: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停点所在的面。

•基线GL: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灭点V: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的投影点。

又叫消失点、消点。

•测点M: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

又称量点。

•距点D:在视平线上,距视心和视距相等的点。

•天点:就是近低远高的倾斜物体,在地平线以上的灭点。

•地点:就是近低远高的倾斜物体,在地平线以下的灭点。

•余点:成角透视在视平线上,除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他灭点都叫余点。

•灭点定理:任何线段的灭点,都是从视点引一条实际上与这一线段平行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这就是灭点定理。

•视圈线:视域圆锥曲面与画面的交接线,即泛指60°视角度的视圈线。

•画幅:画幅上60度视角的视圈线范围以内所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一般为矩形, 它的四边线起着选景框的作用,亦称取景框。

•距点法:所谓距点测量法,就是利用45度等腰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用X点测量)•原线:与透明画面平行的线段,没有纵深角度变化,只有近长远短、近粗远细的变化。

透视复习重点

透视复习重点

透视重点透视学:研究物象投影成型的原理和法则的学科,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规律。

一透视学发展1、线透视在西方研究发端于希腊,在罗马艺术中所预示2、师法自然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的行动纲领,透视学与解剖学成为该时代艺术的两大支柱。

初期:(1)建筑家布鲁内来斯基在透视学和数学领域作出了重要建树。

(2)马萨乔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探论人体结构,空间透视等问题,研究透视原理,代表作壁画《圣三位一体》(3)画家、建筑家列昂·巴替斯塔·阿尔贝蒂在1435年写的《绘画论》中专门阐述了透视学。

(4)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在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把透视的技术方法作了数学上的详细阐释,从而为透视学奠定了严格的科学基础掌握了空间表达的规律中后期:(1)列奥纳多、达·芬奇写了《绘画论》,把解剖、透视、明暗、构图等零碎知识整理成系统的理论阐述了绘画中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和隐没透视的规律。

(2)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去,使透视学获得了理论上的发展。

他的透视作图法被称为丢勒法。

(3)沙葛在1636年的《透视学》给出了几何形体透视投影的正确法则以及几何形体各部分尺寸的正确计算(4)法国——盖斯帕尔·蒙若在1795年写了把正投影当作独立的科学学科来阐述的《画法几何学》,由于它的科学原理的完整性,对发展造型艺术的几何原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3、在中国《墨经》记载了中国人对小孔成像现象的观察(1)南北朝,宋·宗炳在著《画山水序》中阐述了近大远小的基本规律,概括论述了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透视原理的运用(2)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之川》中提出‘高远、深远、平远’的郭氏三远法,山水画于视点位置变化所产生的三种透视变化构图特点,空间观念观察方法,构图方式的不同,形成散点透视构图法二、透视图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术语1、基本规律(1)近大远小:景物的深度变化是其关键。

透视(2)

透视(2)

透视(2)透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第一节一、1、在平视的画面中,(都有)地平线;在半俯视,半仰视的画面中(不一定有)地平线;在全俯视,全仰视的画面中(更不会有)地平线。

2、视平线是一条水平线,它始终与(中视线)垂直。

3、视平线至地面的高度,或(其他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的高度,叫视高。

4、(视平线)是地面与所有水平面的灭线。

5、人若在平视的时候,视平线与地平线(实际重合到一起),当仰视或俯视时,视平线和地平线(分离)。

6、地平线是由(视点)位置的高低所决定。

7、地平线是所有(水平变线)灭点集中的直线。

8、在定点透视的画面中,视平线的应用实际上就是指的画家视点的(高低)位置。

9、因仰视,俯视,平视等变化,画面和地面可有(平行,倾斜,垂直)的多种状况。

10、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任意一点至(视平线)间的高度都相等。

二、选择题3、下面哪句诗句文本不是描绘地平线的(A)A、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三、名词解释1、什么是地平线?答:在四无遮掩的平原或湖、海平面上,众目远望,可以看到天地之间或水天之间有一条水平交界线,就叫地平线。

四、问答题1、视平线使用的基本法则a.在固定视点的画面中,只有一条视平线。

b.视平线是空间物体的分界线,凡比视点高的物体都应画在视屏线以上部分,凡比视点低的物体都应画在视平线以下部分。

c.凡与地面平行的物体,在视平线以上者只能见其底面,在视平线以下者只能见其顶面,与视平线等高时,底面、顶面皆不可见,仅能见其前端一条横线。

d.凡与地面平行的物体,离视平线远者可见面宽。

离视平线近者可见面窄,与视平线重合者只能见其近端一条横线。

e.凡与地面平行的变线,在视平线以上者均应画成近高远低,在视平线以下者均应画成近低远高。

但最远都不能越过视平线,而必须消失在视平线上。

第二章第二节一、填空1、心点是视平线与中视线(垂直相交)之一点。

2、中视线代表(眼)的视像。

3、每一个戏剧场面或重要场面都有(一)个视觉中心。

4、心点是画面上(视觉中心)的核心。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3、透视学常用名词术语及原理(1)、常用名词术语(图1-3—1)●视点E(Eye Point):视者眼睛的位置。

又叫目点。

●停点S(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

又叫站点、立点.●主点CV(Center of Vision):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叫心点、视心。

●画面PP(Picture Plane):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平行于画者的颜面,垂直于中视线。

●画幅(Picture):在60~视角的视圈线范围以内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中视线(Central Visu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

又叫中心视线。

●视垂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所作的视平线的垂线。

又叫中心线.●视平面(Horizon Plane):视平线所在的水平面。

●视平线、地平线HL(Horizon Line):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

平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重叠,即视平线等于地平线;仰视、俯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分离。

●水平视心CVO:过视心位置的垂直线与地平线相交的点,称水平视心。

由视点至水平视心的视线与中视线的夹角为仰视或俯视角.●视高H(Height):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视距VD(VisualDistance):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

●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视角(Sight Ang]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中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

●视域(VisualThreshold):视点看出去的60.空、司范围。

在此范围内的视域称为正常视域。

●视向(V1sion Direction):作画时所看的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基面GP(Grou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停点所在的面。

●基线GL(Grou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灭点V(Vanlshlnq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的投影点.又叫消失点、消点。

透视知识点

透视知识点

透视知识点(材料说明:本材料仅为我参照课件,针对老师强调的点、易错点,结合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整理概括所得,特别强调仅供同学们复习参考)第一部分:必背透视知识点1、把人眼视为投射中心时,空间几何元素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被称为透视投影或者透视图。

简称透视或者焦点透视。

2、由视点、画面和物体构成的包括视觉和投影空间的整个透视投影关系。

其中的视点、画面、物体构成了透视关系的三个要素3、透视变化的条件:纵深关系(没有远近纵深关系,就没有透视。

)4、透视变化的规律:空间物体(直线)由于远近距离关系产生的透视变化规律有三种;物体大小的变化、直线方向的变化、平面方向的变化视向是视线的方向(投影的方向),即中视线的方向。

视向主要分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5、定义:在视中线与基面(地面)平行的投影中,空间物体(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垂直时形成的透视称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6、作透视图的实质: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与长度的变化。

距点法、测点法(也称量点法)。

7、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成一定角度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8、与画面平行的光线(称平行光线),即侧面光线,和与画面相交的光线(称相交光线),即对面光线(逆光)和背面光线。

相交光线侧面光线分左侧光和右侧光;对面光线分正对面光、左侧对面光和右侧对面光;背面光线分正背面光、左侧背面光和右侧背面光。

9、注透视图中物体落影的消失规律是随着物体所在面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影灭点(光足)的位置要根据物体的所在面来确定。

10、在透视投影中,凡是直线(平面)与基面和画面都倾斜时形成的透视,称倾斜透视。

由于倾斜透视一般有三个消失点,故又称三点透视。

根据视向的变化的规律,倾斜透视可分为平视的倾斜透视和仰视与俯视的倾斜透视。

11、斜面透视又分为平行倾斜透视和余角倾斜透视。

其中,平行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心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余角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余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

透视基础知识

透视基础知识

的《绘画论》和弗朗西斯卡的《绘画透视学》,以科学的
态 度,不 断 地 实 践 ,写 了 许 多 有 关 透 视 学、画 家 守 则 和 人
体运动方面的笔记,后人将其整理成《画论》一书,把解
剖、透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的理论。
达 芬 奇 并 将 透 视 分 为 三 个 分 支:线 透 视( 形 体 )、空 气
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
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遥。”概括论述了近大远
小透视规律和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
的 《 山 水 论 》“:丈
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
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
者高密。”概括论述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原理和
点 (。 图
平面图( :只有长和宽没有高度的图像,就
是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没有透视变化的点、线、面投影痕
迹 (。 图
)图 中
叫次透视图。
迹 点( :平面图引向底基线垂直落点。(图

视 高( :平视时视点到物体底基面之间的距
离 。 图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四 节 透 视 的 种 类
一、平 行 透 视
近法”。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的《墨经》中已记载了中国
人对小孔成像的观察。战国时《荀子 解蔽》篇中说“从
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从山
下望木者,千仞之木若箸,而求著者不上拆也,高蔽其长
也”,从感性上已经认识到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东晋
时代的一些画论中就已开始有了如何运用透视规律进行绘
文艺复兴的出现终于使中世纪的人们看到了文明与 科学的曙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继续发扬马萨乔的显示主义传统,他与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一书为系统地研究透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
3、透视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

4、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个要素。

5、画者眼睛做在的位置叫做视点。

6、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行比备的条件,叫做画面。

7、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叫做测点M 。

8、中心视线与画面垂直的交点,叫做视心。

9、不平行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叫做灭点。

在地平线以上的叫天点,在地平线以下的叫地点。

10、固定视点做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对此作画。

11、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12、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

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13、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14、物体的透视特征: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

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

15、、同远近的景物,距离视平线远时所见面积宽,反之所见面积窄,等高缩窄为一条直线。

16、、视向总体上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7、、凡在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

18、从透视原理来讲,一幅画只能有一个视向。

作透视图和作画之前都必须首先固定视点的位置和确定注视的方向,因为这是作画和作透视图的先决条件。

19、成角透视又叫余角透视,是由于物体与画面构成角度,所以形成了一条向左边消失的线,另一条向右边消失的线,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没有形成消失点。

我们习惯把成
角透视形成的两个消失点叫VP1和VP2 。

21、景物处在眼睛高度上方或下方表现在画面上就是视平线的上方或下方。

与眼睛同高的景物一定在视平线上。

22、成角的仰视、俯视中有3个消失点。

23、斜面透视中,天点或者地点距地平线越近,说明斜面的倾角越小,之倾角越大。

24、仰视或俯视时,由于视心线倾斜,因而画面也随之倾斜,这种透视叫做倾斜透视。

25、与画面和基面都倾斜的变线叫做倾斜变线。

它上斜变线和下斜变线有两种表现形式。

30、透视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景物与观察者之间有不同的距离,因而可以说有远近才有透视现象,没有远近就没有透视现象。

31、透视图形的产生是由于景物反射到人眼内通过时,与画面有许多交点,把这些交点连接起来就成了透视图。

32、把变线向画面方向延长后,只能与画面相交一点,这一点叫做该直线的迹点。

在作透视图时经常利用迹点作为直线的起始点来求得直线的透视。

33、相互平行的原线的透视仍然相互平行,没有灭点。

等长的线段只有近长远短的差别。

34、原线平移,长度不变。

因此原线在与画面平行的的平面上,左右移动或转动,它的透视长度相等。

35、原线的透视与其本身平行。

即原线的透视保持原来的状态,直立的仍然保持直立,水平的仍然保持水平,倾斜的仍然保持原来的倾斜度。

36、把原线向画面移动,能整条线与画面重合,这时它的透视长度也就是它本身的长度。

作透视图求透视高度就是利用这一原线的透视特点的。

37、互相平行的变线的透视共同消灭于一点。

38、变线上的等线段点的透视不再等分直线,变为渐远渐短。

39、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一点。

二、原线与变线
1、什么是水平原线?
2、什么是直立原线?
3、什么是倾斜原线?
4、什么是水平变线?它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5、什么是倾斜变线?它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6、什么是直立变线?它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1、水平原线——与基面和画面都平行的直线叫做水平原线。

水平原线的透视仍然保持水平状态。

2、直立原线——与基面垂直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叫做直立原线。

直立原线色透视仍然保持直立状态。

3、倾斜原线——与基面倾斜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叫做倾斜原线。

倾斜原线的透视仍然保持原来的倾斜状态。

1、水平变线——不平行于画面而平行于基面的直线都叫做水平变线。

水平变线有三种:
(1)直角水平变线——与主视线平行的直线叫做直角水平变线。

直角水平消灭于视平线上的主点。

(2)45°水平变线——平行于基面而与视平线(画面)成45°的角的直线叫做45°水平变线。

45°水平变线消灭于视平线上的距点
(3)余角水平变线——平行于基面与视平线(画面)的夹角不是0°、45°和90°其余任何角度的直线叫做余角水平变线。

2、倾斜变线——与画面和基面都倾斜的变线叫做倾斜变线。

它们的灭点是通过主点(或距点、余点)的铅垂线(纵灭线)上的天点或地点。

倾斜变线也有两种表现形式:
(1)上斜变线——近低远高的变线叫做上斜变线。

它们的灭点在视平线上方的天点。

(2)下斜变线——近高远低的变线叫做下斜变线。

它们的灭点在视平线下方的地点。

3、直立变线——仰视或俯视时,由于视心线倾斜,因而画面也随之倾斜,这种透视叫做斜透视。

在斜透视中垂直于基面的直立原线与画面不平行成为变线,所以直立变线是仅存于斜透视的一种特殊变线。

直立变线的灭点通过主点并与视平线垂直的纵灭线(即主垂线)的上方或下方。

(1)下斜直立变线——近高远低的直立变线叫做下斜直立变线。

这种直立变线只有俯视透视中才有,因此也可以叫做俯视直立变线。

下斜直立灭线消灭于直立地点,直立地点在主垂
线上,位置在主点(主天点)下方。

(2)上斜直立变线——近低远高的直立变线叫做上斜直立变线。

这种直立变线仅存于仰视透视中,因此也可以叫做仰视直立变线。

上斜直立变线消灭于直立天点。

直立天点在主垂线上,位置在主点上方。

三、透视关系
1、什么是平行透视?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当水平位置的直角六面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其消失点只有一个的画面叫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基本特征:
(1)平行画面的平面保持原来的形状;平行画面的轮廓线方向不变,没有灭点。

水平的保持水平,直立的仍然直立。

(2)与画面不平行的轮廓线垂直于画面,是变线,这些变线集中消失于一点即主点。

2、平行透视的画法(P31)
3、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的画法(P33)
4、成角透视的定义是什么?
当平放在水平基面GP上的立方体,与垂直基面的画面PP构成一定夹角关系时(不包括0度、90度、180度角,这样的立方体与画面构成了平行透视),我们称之为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通常消失于灭点VP1和VP2。

5、成角透视的绘图方法(P53-55)
6、斜面透视以及基本特征(P60)
7、斜面透视的画法
8、倾斜透视的定义(P69)
9、平行仰视、俯视的画法(P80-82)
10、成角仰视、俯视的画法(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