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考点训练一资料讲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考点训练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考点训练一](https://img.taocdn.com/s3/m/07082732cfc789eb172dc824.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考点训练一分析情节结构一、类题精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职业汪曾祺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
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蚤药!”壁虱即臭虫。
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
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
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
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
非常简单。
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
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
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
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
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
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
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将军的马。
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
黑马、青马、枣红马。
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
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
若是谱出来,就是: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
2024年高频考点解密0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情节分析(讲义)(解析版)
![2024年高频考点解密0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情节分析(讲义)(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c2fb9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6.png)
解密0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情节分析(解析版)高频考点一情节和线索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小说情节是小说中用来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事件,它与小说人物、环境、主题息息相关。
情节考查有较强的综合性,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
请按照叙述顺序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6分)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1)情节的基本结构情节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序幕,对故事背景的交代,或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开端,一般指文本中发生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指矛盾冲突从开展到激化的过程;高潮,指矛盾冲突发展到极点,矛盾各方的主要矛盾达到最紧张、激烈的阶段。
结局,指矛盾得到解决,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
尾声,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以此深化升华主题。
(2)线索的类型线索是贯穿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可以是某人、某物、某个事件或心理变化、情感变化、关系变化等,还可以是时间或空间。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单线结构:线索明晰,情节单一,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情节,环环相扣。
双线结构:两条线索同时展开,情节丰富,人物形象刻得画得更丰满、更充分。
明线是显性的,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暗线是隐性的,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
双线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明线使故事更为集中,暗线能够更好地揭示社会的矛盾,显隐结合,贯穿全文。
(2)答题步骤(3)线索的作用线索的作用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和效果有关。
人物上,塑造人物,丰富形象;情节上,贯穿全文,严谨结构;环境上,交代环境,渲染气氛;主题上,寄托情感,揭示主题;效果上,明暗结合,行文变化。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e214caed630b1c59eeb5f5.pn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箫之韵梁晓声时下,文化人士的这个协会那个协会,都搬入文化局新盖的机关楼里了,腾出的那些房子,租作酒楼、洗浴中心什么的。
美术家协会的房子由一位五十几岁的副主席承包,改造成了画廊。
前不久,我应友人相邀,前往画廊,赴茶聚,幸会了那位副主席。
他姓谭,留髯,穿唐装,着布鞋,形象特古代。
一隅,有白发翁抚古琴,仙风道骨,其调袅宛。
友人言:“今日谭先生高兴。
”问何故?答曰:“近来售画频频。
”谭先生忽然问我:“怎么不发高论?”我笑道:“听琴。
”谭先生神情郁悒,轻叹一声,正欲开口,有人制止:“万勿再提小穆。
”众人一时默然,各动怀想之容……友人送我归至宾馆。
我忍不住问小穆何人?友人说,谭先生创办画廊之初,公开招聘善箫者,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近百名应聘者,但都难令谭先生满意。
这过程中谭先生收到一封求职信——写信人声明,自己是个只哑不聋的哑巴。
因为都不满意,谭先生就想起了那封信。
即日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出现在谭先生面前。
谭先生给了他一支笔,两页纸。
先问青年姓甚名谁,何方人氏,青年写出自己的名字“穆小小”,接着写了“保密”二字。
又问师从,笔答“父亲”。
其字娟小,笔画工整。
再问其父艺从何来?似有所讳。
半页纸没写满,谭先生已无心多问,命吹来。
青年唇触之际,箫音悄起。
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
欣录之。
谭先生刚刚创业,急于收回投资,处处精打细算。
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
每到一小时另付50元。
小穆默然认可。
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
自用小穆,谭先生的财运,一月旺过一月,却连为小穆定做的一套服装,也从定薪里照单扣钱。
画家画商,凡听过小穆吹箫的,无不大加称赞。
谭先生得意,小穆知足。
两周后,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修鞋的老头儿,在画廊门旁摆开了摊位。
谭先生命手下捧人。
老头儿作揖打躬,苦苦哀求。
恰逢小穆前来赶场。
小说讲义--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讲义--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2be0d2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6.png)
小说讲义考点3 分析鉴赏小说的环境考向1 概括环境的特点小说中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特点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
小说环境的特点一般有: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蓬勃、旺盛,萧索、冷清、孤寂、沉闷,恐怖、黑暗等。
关键技法三步解答概括环境特点题第一步,审题干,明确概括类型。
通过审读题干,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弄清题目要求:是概括自然环境特点还是概括社会环境特点。
若题干中出现“概括”“分析”“景物”“特点”等关键词时,则需要概括自然环境特点。
但要注意区分“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后者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手法(技巧)。
第二步,找角度,分析对应原文。
确定要求概括的是哪种环境后,找准概括角度,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自然环境特点,首先看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从形、声、色等角度概括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
同时,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概括社会环境特点,注意从四个角度进行:①从描写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活动场所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②从描写人物的人际关系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③从描写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④从描写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的句子中分析特点。
第三步,细归纳,注意使用术语。
组织答案时,要分条归纳,注意使用形容词(多为自然环境)或名词(多为社会环境)来概括环境的特点。
考向2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必备知识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角度作用环境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突出环境的特点,营造某种意境。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故乡》第二段自然环境的描写,点明时间——深冬,地点——船舱,描写了故乡深冬严寒的特点。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①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②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④导引人物出场。
情节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
![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768888b84ae45c3a358c4d.png)
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子刘庆邦建敏是福来酒家的门迎。
她上身穿的是掐腰中式褂子,下面是黑色长裙,加上门口有几级台阶,建敏的身材显得很高挑。
可老板说,她的笑应该自然些。
她对自己的笑没法作判断,哪样儿算自然,哪样儿算不自然呢?在洗手间里,她对着镜子笑了ー下,又笑了ー下,笑着笑着,眼泪就浸出来了。
老板是建敏的姑姑。
姑姑说,要是吃饭的客人太少,当老板的就赚不到钱给她们发工资。
在福来酒家的错对过儿,开着另外一处酒家。
建敏注意到了,人家的门迎是两个,人家穿的是粉红缎子的旗袍,上面花花朵朵,打眼得很。
每到用餐时间,那间酒店的人总是比较多,这让建敏有些烦恼。
她想,是不是自己当门迎当得不好。
一天晚上,她把她的想法跟姑姑说了。
姑姑说,好孩子,你当得很好。
建敏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
门前街道刚翻修过,酒家门前还砌了两个花池,建敏一抬眼就把花池里的新土看到了,黑油油的,绒乎乎的。
也许秋天不是种花的手节,花池一直空着。
花池空着,建敏心里也空着。
建敏把池子里的细土用手攥过,一攥就春蚕一样在手心卧成一条。
建敏闻了闻,苦盈盈,甜丝丝,还有那么一点腥,是熟悉的那种味道,一下子就吸进肺腑里去了。
别人不种,她来种点什么不行吗?这个念头一撞,建敏心里就跳起来。
她打算种的是小麦。
别人家孩子到远方打工,父母都是为孩子包一把土,建敏的爹包的是小麦。
爹说,麦子是你种出来的,想家了,你就闻闻。
建敏点点头,没有说话。
那天一大早,弟弟建根还没睡。
她来到床前,叫着建根,我走了,你跟爹在家好好的。
她叫得声音发颤,建根还是没醒。
她把手伸进被窝里,弟弟的小身子瘦瘦的,脖子里涩拉拉的。
她的眼泪再也包不住,呼地流了出来。
娘死那年,弟弟オ一岁多,是她把弟弟拉扯大的。
她代替娘的职责,把弟弟管得很严。
有一次弟弟没完成作业,她抓过弟弟,打得很厉害。
弟弟叫着,姐,姐,别打了!她说,你不好好学习,就得打!她后悔不该那样打弟弟,心疼得差点哭出声来。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小说阅读专题(新高考通用)第01讲 赏析形象(讲义)解析版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小说阅读专题(新高考通用)第01讲 赏析形象(讲义)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baae7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3.png)
第01讲赏析形象目录01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2)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8)04 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12)【考点考情分析】【备考策略】1.掌握基础知识,巩固学习要点在解答赏析形象类试题之初,我们要重点掌握基础知识比如:人物形象类型、人物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人物心理描写手法等等,之后进行分类归纳总结。
只有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我们才能有针对性提升答题技巧。
2.梳理答题框架,明确答题思路在本考点中共有三种考向,每种考向都有不同的答题框架和答题思路。
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对应真题,梳理不同的答题框架和思路,为下一步系统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组合变式训练,提升应试能力赏析形象类试题以简答题考查方式为主,类型多样。
我们可以在平时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训练形式,熟悉人物形象和物象的试题出题规律,提升答题应试技巧;同时设置衔接课本的变式试题,在变化中进一步巩固能力。
总之,赏析形象类试题考作为必考题型,考查形式多样,我们要灵活掌握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同时注意衔接课本内容,在试题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应试能力质的提升。
【备考策略思维导图】【知识导图整体框架】【主要考法归纳】赏析形象部分主要有三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赏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分析人物心理以及赏析物象含义及作用。
在本设题角度中,我们要把握不同细化设题角度的出题形式。
【人物形象类型】小说人物形象的类型:(1)按人物的地位,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按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可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阐释:性格较为复杂往往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如《复活》(节选)中的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
意义和作用:(1)打破了好和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人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2)圆形人物的复杂多变让小说富于变化,使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使读者充满阅读期待。
重难点07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主旨(一)-备考2023(解析版)
![重难点07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主旨(一)-备考2023(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28edf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7.png)
重难点07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主观题答题技巧(一)这里说的主旨题,其范围要广一些,除了小说主题外,还包括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
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小说的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分析小说主旨题“五抓”抓标题: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抓情节: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的发展的体现,抓住矛盾冲突就可挖掘小说揭示的主旨,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确定了小说的主旨方向。
抓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抓环境描写:①分析环境的特点。
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内涵。
②抓背景介绍。
思考文本产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抓作者的思想倾向:①抓住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再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或它们的情感态度。
②抓住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
常见的标题类题目有两种:1.理解标题含义(意蕴)型2.分析标题的作用型小说的主旨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意蕴等,它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创作的意图所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对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在某种程度上,标题有时就是作者创作意图的精要概括。
所以解答主旨、标题题,首先要想到文章的创作意图。
小说的主旨和标题,即使考题中没有直接考查此类题目,也可能会出现在其他题目的解答中,因为均离不开对小说主旨的把握和对标题服务主旨意图的揣摩。
所以说,“小说主旨和标题”不考也考。
标题作用分析的“五个角度”一、(2022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4858e516fc700aba68fc5c.png)
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达①村的老屋老赵头拎着两瓶小烧走在前街的路上。
已经是晚饭的时候,夕阳融化在西边的天幕上,一层一层地暗淡下去,家家户户的烟筒里涌出白色的炊烟。
到园子里拔葱的东家的儿媳妇隔着矮墙和西家的老丫头闲扯皮。
从地里劳作回来的人骑着车,一边和人打着招呼,一边抽着烟。
安达村的傍晚一如往常的宁静,在黑土地上劳作的人们忙碌于各自的生活,就如他们的千百年前的祖先。
但是老赵头忙碌着的却不完全是自己的事。
今天晚上他要请从乡里开会回来的支书赵三哥吃饭,为他正照管着的那间老屋。
街里的人们都知道那间老屋,清朝初年时那是一个将军府下正五品章京②的府邸,那是五进院的雕梁画栋、青砖青瓦的大宅子,高大的屋檐下绘画着长白山的风景和仙女佛库伦③的传说。
但是年久失修的老屋渐渐在关东的繁霜重雪下坍圮,只剩下最后的正房和一排厢屋。
老赵头是老屋的看护者。
但他只能看着老屋气派的青瓦被荒草覆盖,檐下生动的彩绘被尘烟模糊。
三年里他和村支书说过不知多少次申请经费修缮老屋的事儿,但一直到今天一切还只是停留在申请的层面。
当那条三斤重大胖头鱼头变成一堆骨头的时候,两瓶小烧也见了底,但三哥和老赵头的话头还正盛。
赵三哥说,新来的刘乡长一看就是干大事儿的,咱们乡的公路要重铺了。
老赵头说,老哥啊,咱们这个老屋的事儿得抓紧啊,前儿我去归拢④房子的时候,差点被掉下来的瓦片打到。
赵三哥说,刘乡长打算拿杨树村东边的那块山坡地儿招商办个药厂,咱们村的小子们守家带地就能打着工了。
老赵头说,能不能先整点钱儿过来,至少把檐儿底下的画儿描描啊,都开始掉碎渣了,老祖宗留下的多好的画儿啊,看着心疼。
赵三哥说,你看你,我和乡里说这个事儿了,刘乡长跟我说,乡里现在有大规划,资金要用在刀刃上,咱这老房子再挺挺,没事儿。
老赵头便没再说话了。
转过年的六月份,宋家崴子那边儿的一个公园落成了,用了500多顷地儿,一水的仿古式建筑,白墙红柱琉璃瓦。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1)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c6a146d68e9951e79a892777.png)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1)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A文段明天,11月5日正午,规定的期限便满期了。
中午一过,法拉古舰长就要履行他的诺言,使战舰离开太平洋的北部海面,向东南方开行。
船这时正在北纬31度15分,东经136度42分。
日本本土就在离我们不及两百英里左右的下方。
黑夜快到了。
船上正敲八点钟。
一片片的乌云掩盖了上弦的新月。
大海波纹在船后面平静地舒展着。
这时候,我倚在船头右舷围板上。
康塞尔站在我的旁边,眼睛向前看着。
全体船员,爬在缆素梯绳上面,细心考察渐渐缩小和沉黑了的天边。
军官们拿着夜间用的望远镜,向渐次黑暗的各方搜索。
月亮有时从朵朵的云间吐出一线光芒,使沉黑的海面闪耀着光辉;一会儿又消逝在黑暗中了。
B文段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
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
“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
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
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
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
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
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
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
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
可是我错了。
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
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
也许白天跑得累了。
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
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
他发出命令。
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赏析小说形象》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赏析小说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bbd02e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8.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赏析小说形象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所以说,正确把握人物(事物)的品格品行是解答形象类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这部分常设考点有3个: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题型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阅读中的必考题,这部分常常有两种命题形式:①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②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具体命题时,有些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有些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
考法(一) 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形象概括分析题型二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而高考对形象作用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一、掌握必备知识小说人物角色小说阅读“人物角色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人物角色的作用,作答时却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
因为小说是一个整体,“人物”“情节”“环境”“结构”“主旨”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考法(一) 人物形象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对……(主题),或……(情节)等起到了……作用。
如下图示意:考法(二) 物象的作用题型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一、掌握必备知识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1.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1cdc6e84868762cbaed549.png)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洗礼①[法]莫泊桑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
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
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像绳子似的卷曲着。
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
燕子像箭一样地掠过蓝色天空。
牛圈的气味掺杂着苹果树甜蜜蜜的气息不时飘过。
那些男人中间的一个转身对着房子喊道:“快点,快点,梅利娜,打钟啦!”他大约三十岁光景,是个魁梧的庄稼汉。
他的父亲,一个老头儿,像橡树的躯干那样虬劲盘结,说道:“女人家总不肯早点准备好。
”老头儿的另外两个儿子笑了,其中一个对刚才高声叫喊的大哥说:“去催催吧,波利特。
不然到了中午也出不来。
”那年轻人走进房子去了。
这当儿,保姆在门口出现了,裹在白襁褓里的两个月的婴儿睡在她的肚子上。
随后,那母亲也挽着丈夫的胳膊出来了。
她长得高大壮实,才十八岁,气色红润,面带笑容。
亲属都跟在后面出发了。
保姆抱着怀里的小生命,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洼。
老人们规规矩矩地走着。
年轻人却想跳舞了,他们望着路边那些来看热闹的姑娘们。
婴儿的父亲和母亲一本正经地跟在孩子后面,这孩子日后要在人世上代替他们,要继续他们的姓氏,当蒂这个姓氏在全区是有名的。
现在可以望见有尖顶钟楼的教堂了,那钟声在召唤新生的婴儿第一次到天主的家里来。
一条狗跟着他们。
有人扔给它几颗糖杏仁,它就围着人欢蹦乱跳。
教堂的门敞开着。
神父正在祭坛前面等候。
他是个高个子、红头发的年轻人,瘦而结实,也姓当蒂,是孩子的叔叔,孩子父亲的另外一个兄弟。
他按着仪式给他的侄子施了洗礼。
洗礼完毕,这一家人在门口等着神父脱掉祭披又上路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考点1+赏析小说的叙述特征+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考点1+赏析小说的叙述特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8621a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a.png)
1
2
3
4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 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 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 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意蕴丰富。
1
2
3
4
4. [分析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必修下册中的《祝福》的叙事艺术。 ①采取倒叙的手法。先写祥林嫂悲惨的结局,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想要探
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②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写“我”的所
见所闻所感,既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使情节紧凑。③现实与回忆交织。把祥
1
2
3
4
5
4. [分析穿插使用不同叙述人称的艺术效果/2024浙江杭州质量检测,T9]小说叙述故
事穿插运用了“我”“你”“他”三种人称,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
加以分析。(6分)(张承志《北方的河》) ①“他”是小说主要的叙述人称,表现的是主人公当下坐车前往黄河的情节及所
思所感,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更加客观冷静;②“我”更侧重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1
2
3
4
命题拓展
1. [分析反复的叙述方式/2021新高考I卷,T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
高二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高二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5c1b9402768e9950e7383d.png)
高二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
灯塔刘建超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
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
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
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
没啥说的!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让父亲变成了一名海军。
他以为海军就是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
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
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
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
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
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
父亲从没有一点儿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
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在大海里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
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
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
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36328caf1ffc4ffe47acf0.png)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点灯冷江星娃又升官了!全村人都来贺喜。
母亲却显得分外平静,一如往常,吃罢早饭,扛起锄头就颤巍巍往门外走。
村长说,星娃他妈,这么大喜事,你怎么也得和全村老少爷们庆祝庆祝,怎么说也是咱村出了大人物了!母亲微微一笑,什么大人物,在做娘的眼里儿子永远都只是个孩子!母亲佝偻着腰身,头上已经有隐隐的白发。
辛苦了大半辈子,该颐养天年了,可是庄嫁人不劳动不就等于坐吃等死吗?母亲有自己的逻辑。
星娃六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躺在西厢的床上整夜发烧、说胡话。
母亲把煤油灯的光亮调到最小,茫茫暗夜中一星微火,随风摇曳,就像他小小的生命,在艰难的乡村夜晚里苦苦挣扎。
母亲脸上充满了焦虑,整夜都在不停地喃喃祈祷。
天亮后星娃渐渐疾愈,可母亲却累倒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星娃此后的人生竟然出奇的顺利。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后来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到离家千里的那个大城市。
大学毕业后,星娃分产了政府一个重要部门。
母亲那时就很平静,经常告诫星娃,咱们是农村出来的,不能忘!农民就得脚踏实地。
星娃心不在焉地点着头,脑子里却畅想着光宗耀祖的美好前程。
才工作不到三年,就成为单位最年轻的副处。
星娃的自信心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星娃忙给母亲打电话,让母亲去城里住。
母亲没有答应,理由是你娃还没成家,等成了家有了孩子,我再去。
又过了三年,星娃成了单位最年轻处长。
又娶了局长的千金,可以说是双喜临门。
结婚仪式,母亲坚持不去城里,理由是,要办就得回家来办,让你死去的爸爸也沾沾喜气!星娃拗不过,只好在北京办了一次,又哄着妻子回老家再办一次。
星娃怕母亲俭省,提前汇款给小舅爷,让代为置办一应事务。
母亲这回没有反对,婚礼在老家堂屋前的大院子里举行,邀请了几乎全村所有老少爷们,酒席置办了二十多桌。
当天晚上,道喜的人陆续散去,星娃踉踉跑跄地走进里屋,却看到母亲在父亲的遗像前点亮那盏煤油灯,灯光摇曳,母亲的脸颊上泪光闪闪。
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讲解部分)
![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讲解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73eb779c227916888486d7b2.png)
(2)人物形象的描写角度及作用
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语言描写
肖像、神 态、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栏目索引
作用 人物的语言体现着人物的思想 性格,反映着人物的心理活动,直 接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品质,能 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及性格特征,揭示主题。 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 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 兴奋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刻画人物性格。
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用其他 人物衬托
用物象衬托 用环境烘托
栏目索引
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能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 折地表现人物形象;可以节省正 面描写花费的大量笔墨,使得文 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 简洁精练。
栏目索引
2.故事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之一,它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 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 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它是现实生 活的提炼,但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小说情节的展开,是有起 伏、有过程的。作品的情节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 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进行,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 也可颠倒或交错。
照应 伏笔 铺垫
栏目索引
又叫呼应,如文章题目与正文的照应、文章开头 与结尾的照应、上下文间内容的前后照应。照 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就是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 (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 结构严密,情节发展更合理,更具有真实性。 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 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 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 现手法。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突出主要人 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使情节更具合理性。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67ad29c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7.png)
综合考法5 分析小说的主题
1.常见题型
▶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 ▶ 读了全文后,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句(××× 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方法 (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分析概括。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概括。 (3)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典型环境上把 握主题。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Ⅰ)小说阅读 (Ⅱ)散文阅读
(Ⅰ)小说阅读
考点&考法
➢小说的三要素 ➢小小说的特点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 1 ➢综合考法 2 ➢综合考法 3 ➢综合考法 4 ➢综合考法 5 ➢综合考法 6 ➢综合考法 7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鉴赏小说的情节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 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分析小说的主题 赏析小说的标题 小说阅读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3.小说以一个没Biblioteka 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 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 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 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 象回味的空间。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综合考法2 鉴赏小说的情节
(一)概括小说的情节 (二)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概括小说的情节
1.常见题型
▶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 答。 ▶ 请围绕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梳理文章的基本 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考点训练一分析情节结构一、类题精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职业汪曾祺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
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蚤药!”壁虱即臭虫。
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
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
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
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
非常简单。
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
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
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
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
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
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
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将军的马。
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
黑马、青马、枣红马。
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
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
若是谱出来,就是: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
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
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
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
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
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
穿过这条巷子,便是城墙,往左一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
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
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
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
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
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
忽然回过头来看看。
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有删改)1.在写主人公的叫卖声之前,作者先写了其他几种叫卖声,请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丰富故事的背景,映衬卖糕饼的孩子的叫卖声;②扩大主题内涵,表达底层民众生活的苦辛。
2.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用模仿的叫卖声结尾,难得的轻松一刻反衬小孩职业的辛苦;②生动刻画小孩卸去职业束缚后的率性天真,表达孩子对自由的向往;③再次重复上文的叫卖声,使得文章结构富有节奏感。
二、综合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吊炕许福元吊炕,就是将土炕吊起来。
行吗?去了“吗”就行。
斗子峪乡新上任的党委靳书记眼睛一亮,盯着吊炕转来转去。
很有兴趣地听泥瓦匠现场解说。
靳书记是农民出身,对土炕有天然亲切感。
忙问:“那你这节能吊炕和传统土炕,有何区别呢?”“靳书记您请看这吊炕:就是砌砖腿做烟道当过梁,上铺水泥板,将炕悬起来,……炕沿四周镶上白瓷砖,跟睡双人床似的,土炕不土。
”“连工带料,一盘吊炕多少钱能拿下来?”“长两米乘宽两米的,七百块钱,足矣。
”“七百块钱?还不够买一吨大同块原煤的呢!”靳书记转身对县电视台摄影记者说,“为国家节约不可再生的能源。
这是一个亮点。
”当天晚上,县电视新闻就播出了,靳书记下到基层农民家中做调研,为农民办实事,帮助农民建新型节能炕——吊炕,节约煤炭资源,云云。
第二天,本县时讯的报纸,也刊登了通讯、照片及编者按语,说领导干部,就要像靳书记那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第三天,市里报纸的郊区版作了跟踪报道。
第四天,县委书记作出批示:此是利国利民之事,资金要向“三农”倾斜。
请财政局研究,出台相关经济鼓励政策。
第五天,鼓励农民做吊炕的奖励政策出台了。
每家农户做一个吊炕,补助九百元。
半年以后,靳书记因政绩突出,就升迁到县发改委,任副主任。
有人说和吊炕有关,也许吧。
斗子峪乡又新来的尚书记有大专学历,学的专业是环境保护。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第一把火就将吊炕给烧掉了。
他历数吊炕的几大罪过:“烧掉植被,污染环境,制造一氧化碳,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贻害子孙,阻碍可持续发展。
”最后对记者强调:“新农村建设,不能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这不符合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
这是一个亮点。
”电视,这回是市电视台;报纸,这次是市委机关报;批示,这位是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
都支持尚书记的高论。
很快,这回是市财政出台奖励政策:每拆掉一盘土炕,奖励一千元。
三个月以后,尚书记又上调了,任县环保局局长。
有人说与吊炕有关,也可能。
尔后,斗子峪乡这次新来的是石书记,村委会主任出身。
说来也怪,上任伊始,他也瞄准了吊炕。
石书记用了一个月时间,一个人跑遍了全乡十八个村庄,考察四百盘吊炕的使用情况,最后在乡党委扩大会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村,吊炕还是很需要的。
在城乡接合部,大多数是不需要的,很多农户是候鸟型的,冬天搬进楼房,春天又搬回农村平房。
好多户得了双份钱:大喇叭一喊,报名登记说搭吊炕,先得一个九百;大喇叭又一喊,报名登记说拆吊炕,又得了一千。
实际上,好多家根本领了材料就没做。
有的户,搭了吊炕也没睡。
全县这好几百万,不是打水漂了吗?这好几百万要放在农村改水、修路和帮助农村失学儿童上,会更有意义吧。
”“我们是做基层工作的,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
我们必须把线认真地穿到针鼻里去。
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最后,石书记提议:我们以乡党委的名义,写一个关于吊炕的调研报告,送给上级领导做参考。
我看到一个资料,利用秸秆粉碎,做光能秸秆气化炉的能源,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干事不要起哄,一哄而起,一哄而下。
也不要轻易上电视,登报纸,咱们哑眯地干点实事得了。
到现在,石书记在斗子峪乡都干两年多了,还没有一点高就升迁的迹象。
其实,靳书记、尚书记和石书记本来是初中时的老同学,一次聚会时,靳书记和尚书记都替石书记惋惜:“论真本事,你都在我们之上,可你怎么就抓不住亮点呢?”石书记淡然一笑:“要亮点干吗?刚才有雾,你们来时开车才打开雾灯;白天有霾,自然会亮起大灯;摸黑夜行,才需要灯笼火把。
这都是亮点。
现在青天白日,阳光灿烂,到处都是亮点啊。
”靳书记、尚书记听了,似懂非懂。
但还是关切地对石书记说:“咱们是老同学。
我们说实话,到现在,这吊炕就如十五个吊桶,还在我们心里七上八下的,你呢?”石书记听毕,头往椅子后背一仰,哈哈大笑:“我心中本无吊桶,何来七上八下?”(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靳书记极具经济头脑,他觉得搭吊炕代价低,又能为国家节约煤炭资源,就到基层农民家中做调研,帮农民建新型节能的吊炕。
B.尚书记很注重环境保护,他认为吊炕破坏环境,加速气候变暖,不符合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他的高论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支持。
C.石书记经过考察认为,好多户报名搭吊炕先得九百,又报名拆吊炕再得一千,且领了材料也没做,搭吊炕也没睡,不如将资金放在农村改水、修路和帮助失学儿童上。
D.小说写靳、尚二书记把吊炕作为亮点,博取媒体和领导的重视,职位快速高升,可他们的心中却如十五只吊桶一样,七上八下的。
E.小说按时间顺序,写了靳、尚、石三名书记对吊炕的不同态度,故事情节简单,人物语言描写到位,小说极富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答案DE解析A项“到基层农民家中做调研,帮农民建新型节能的吊炕”是县电视新闻播出的内容。
B项尚书记的高论是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支持。
C项这是城乡接合部的情况,石书记认为,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村,吊炕还是很需要的。
4.小说主人公石书记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具有吃苦精神,一心为民。
用了一个月时间,一个人跑遍了全乡十八个村庄,考察吊炕的使用情况,建议将资金放在农村改水、修路和帮助农村失学儿童上。
②真抓实干,科学考证,缜密严谨,做事踏实低调。
利用秸秆粉碎,做光能秸秆气化炉的能源,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干事不要起哄,一哄而起,一哄而下。
不要轻易上电视,登报纸,要干实事。
③淡泊名利,心胸坦荡。
不为升迁找“亮点”,一心为民心坦然。
在乡书记位上都干两年多了,还没有一点高就升迁的迹象,仍默默奉献,为民办事。
5.小说最后两段写了石书记与靳书记、尚书记的对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回扣标题。
靳、尚二书记把“吊炕”作为“亮点”都上调升迁,而他们的心如同吊桶,“吊炕”对“吊桶”,照应了标题中的“吊”。
②丰富人物形象。
由靳、尚二书记的忐忑不安的心理与石书记的坦荡形成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丰满,优劣高下不言自明。
③升华小说的主旨。
靳、尚二书记心里七上八下,讽刺了部分干部作风浮夸、不切合实际的问题;石书记的话表明,只有一心为民,踏实做事,才能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人民。
对话使小说意蕴更深远,传达了正能量。
6.小说的题目是“吊炕”,而小说中多次提到“亮点”,有人建议以“亮点”为题目,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吊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