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拟定摹拟虚拟拟人比拟谋:参谋筹谋合谋计谋密谋谋划瑞:祥瑞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损坏破损损失缺损损人利己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炼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眷恋眷念眷顾亲眷家眷女眷赴:奔赴赴宴赴任赴死赴汤蹈火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殊殊荣悬殊殊途同归殊死搏斗尊:尊重令尊尊敬自尊尊师签:签字签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变革革新革职革除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教案三篇《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深受感动的句子,感悟父亲的慈父情怀的毛主席的无私胸襟。
3.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感悟*主席常人的慈父情感和超人的无私胸怀。
2.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2.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以及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上周我们感悟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豪放与乐观,也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国家的气概。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7课,来感受那博大而深沉的父爱和他非比寻常的伟人胸怀。
1.揭题:青山处处埋忠骨师:一齐读课题,读——《青山处处埋忠骨》师:谁能接下一句?(1)生接下句:何须马革裹尸还。
(2)初解诗意: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句诗,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生:这句诗的意思应该是说:“青山上到处都可以埋骨灰,何必要用马革裹着尸体运回家乡呢?”师引导:忠骨仅仅指骨灰吗?它还指——那些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的忠义之士的骨灰。
在文中具体指的是——生答:毛岸英烈士的骨灰。
原意: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3)教师介绍:其实在古代打仗的时候,牺牲了的将士会被其他同伴用马皮包裹尸体运回故乡,表明他们是用生命来报答祖国的,活着的人以此来纪念他们对祖国的贡献,彰显他们的忠心。
后来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那么毛主席借用这两句诗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通读顺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看黑板,谁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青山处处埋忠骨》赏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赏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过对毛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后的描写,展现了毛主席作为领袖和父亲的高尚品质和博大胸怀。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一、情感真挚,感人至深文章通过生动细腻的语言,将毛主席内心的悲痛和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得知噩耗后的沉默、悲痛,到艰难抉择时的犹豫、无奈,再到最终做出决定后的坚定、从容,毛主席的情感变化被描绘得十分真实,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作为一个父亲和领袖的复杂心情。
二、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文章对毛主席的动作、神态等细节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毛主席当时的情景。
比如,“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毛主席内心的悲痛,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作为领袖的沉重压力和责任。
三、语言简练,意蕴深厚文章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少量的文字就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比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既表达了毛主席对儿子的怀念和对烈士的敬意,也展现了他作为领袖的崇高情怀和胸怀。
这样的语言运用,使得文章不仅具有感人的情感力量,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四、主题鲜明,意义深远文章的主题鲜明,通过对毛主席得知爱子牺牲后的描写,展现了毛主席作为领袖和父亲的高尚品质和博大胸怀。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烈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样的主题和意义,使得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也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总之,《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优秀的文章,通过对毛主席的描写和对主题的阐述,展现了人类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和平的重要,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十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讲解

1 会认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认清字形,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描写人物的 方法。
3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青山处处埋忠骨”这 句诗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知识链接
毛岸英(1922-1950),本名远仁,字岸英, 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 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 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2019年,毛岸英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答: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表达了毛主席极度悲伤的丧子之情。
(4)简要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
答:主要写彭德怀从朝鲜前线发来关于毛岸英牺牲的 电报以及毛主席收到电报后万分悲痛的心情。
二、仔细阅读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第9自然段),回答问题。
(1)反复阅读第6自然段中“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 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本 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第二部分主要是描写了毛主席强忍着丧子之痛,经过激 烈的内心挣扎,在电报稿上写下了将毛岸英葬在朝鲜的批示。
写法借鉴 巧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细节描写是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小的举 止行动以及景物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文中对毛主席的描写大多抓住 了细节,如“‘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 喃喃着”“主席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强忍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 限的眷恋”等,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毛主席既有跟普通 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超出常人的胸怀胸襟。
拓展延伸
1.表现悲伤的成语。
泣不成声 悲不自胜 悲痛欲绝 痛哭流涕 撕心裂肺 呼天抢地 黯然销魂 呕心抽肠 人琴俱亡 凄入肝脾 情凄意切 哀毁骨立 兔死狐悲 摧心剖肝 痛不欲生 心如刀绞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层层的梯。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写作背景《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二、多音字组词禁:jīn(情不自禁)jìn(禁止)三、近义词破格──破例慰问──问候四、反义词危险──安全悲痛──快乐五、词语眷恋永别平平安安情不自禁自我安慰踌躇黯然狂轰滥炸光荣殉职原封不动六、句子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地眷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原封不动:比喻像原样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破格: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意愿:愿望、心愿。
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
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亲人的生死离别,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毛主席强忍住老年散子的悲痛,作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他是“很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但又想到了“更多牺牲了的志愿军战士”。
于是坚持把岸英葬在朝鲜,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呀!七、题解我们知道毛泽东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伟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词句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
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成长经历。
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3.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毛泽东收到了两封意愿截然不同的电报,经过痛苦的抉择,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二、多音字弹dàn(子弹 )tán(弹性 )三、重点词语彭德怀拟定参谋瑞雪锻炼损失眷念奔赴特殊尊重签字革命情不自禁慰问繁忙下意识四、词语解释拟定: 起草制定。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踌躇:犹豫;徘徊不前;得意的样子。
黯然:阴暗的样子;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
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毛主席看到爱子牺牲的电报后非常悲痛。
毛主席对爱子归葬的抉择过程。
2.你觉得毛主席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凡人、伟人说他是凡人是因为他得知儿子牺牲后和常人一样无比悲痛,有着常人一样的感情;说他是伟人,因为他是一位国家领袖,能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具有常人难以具备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3.“(1)“主席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是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动作、神态描写。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图文讲解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拟定摹拟虚拟拟人比拟谋:参谋筹谋合谋计谋密谋谋划瑞:祥瑞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损坏破损损失缺损损人利己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炼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眷恋眷念眷顾亲眷家眷女眷赴:奔赴赴宴赴任赴死赴汤蹈火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殊殊荣悬殊殊途同归殊死搏斗尊:尊重令尊尊敬自尊尊师签:签字签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变革革新革职革除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 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 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课文内容概述《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
全文描写了抗日英雄赵登禹的事迹,他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民族大义英勇牺牲,最终被埋葬于青山之中,令人感怀和敬仰。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了解抗日历史,了解抗日英雄赵登禹的英勇事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从文中领悟民族精神;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述赵登禹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2.难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赵登禹的事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和抗日英雄的了解和兴趣。
2. 导入(10分钟)播放或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故事背景并带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3. 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带领学生阅读理解,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赵登禹的事迹,每组总结出赵登禹所表现出的品质和精神,并展示讨论成果。
5. 个人感悟(10分钟)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赵登禹的敬仰和感慨,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进行总结,强调学习的收获和感悟,引导学生对赵登禹的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7. 课后作业(自习课完成,20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赵登禹的事迹的读后感,包括自己对赵登禹的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抗日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抗日英雄赵登禹有了更深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和爱国情感。
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以上是本次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关注和尊敬,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拟定摹拟虚拟拟人比拟谋:参谋筹谋合谋计谋密谋谋划瑞:祥瑞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损坏破损损失缺损损人利己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炼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眷恋眷念眷顾亲眷家眷女眷赴:奔赴赴宴赴任赴死赴汤蹈火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殊殊荣悬殊殊途同归殊死搏斗尊:尊重令尊尊敬自尊尊师签:签字签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变革革新革职革除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青⼭处处埋忠⾻》是作者晓年写作的⼀篇短⽂。
主要讲了⽑泽东的爱⼦⽑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泽东常⼈的情感,超⼈的胸怀。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五年级下册语⽂第10课《青⼭处处埋忠⾻》课⽂原⽂ ⼀ 中南海,⽑泽东的卧室。
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
我们今⽇7时已进⼊防空洞,⽑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内。
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已出来。
敌机过后,他们4⼈返回房⼦内,忽⼜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当时有⼆名参谋跑出,⽑岸英及⾼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
其他⽆损失。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泽东整整⼀天没说⼀句话,只是⼀⽀接着⼀⽀地吸着烟。
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次。
岸英是⽑泽东最⼼爱的长⼦,在他⾝上倾注了⽆限的⽗爱。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送到他⾝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泽东⼜亲⾃把爱⼦送到农村锻炼。
那⼀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的⾝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泽东⽤⾷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禁地喃喃着。
⼆ 秘书⾛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运回国内。
”秘书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向主席表⽰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民的⼉⼦,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 主席不由⾃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中的悲痛,⽬光中流露出⽆限的眷恋。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作繁忙,未能见上⼀⾯,谁知竟成了永别!“⼉⼦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吧!”主席想。
然⽽,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的⾎⾁之躯不是⽗母所⽣,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
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也是朝鲜⼈民的⼉⼦,就尊重朝鲜⼈民的意愿吧。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及赏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
在中朝边境有一座名叫五圣山的山峰,山峰脚下有一个名叫上甘岭的村庄。
1952年,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斗——上甘岭战役。
这场战役历时43天,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其中,就有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毛岸英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这个消息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
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沉默了很久,然后他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这句话表达了毛主席对于儿子牺牲的悲痛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
赏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通过讲述毛主席在面对儿子牺牲时的悲痛与崇高情怀,展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家国情怀。
课文中,毛主席所说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味深长,寓意深远。
这句话既是对儿子英勇牺牲的赞美,也是对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敬意。
同时,也表达了毛主席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和大无畏精神。
整篇课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毛主席的悲痛与崇高情怀。
同时,也教育了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青山处处埋忠骨》词句解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
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成长经历。
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3.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毛泽东收到了两封意愿截然不同的电报,经过痛苦的抉择,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拟定摹拟虚拟拟人比拟谋:参谋筹谋合谋计谋密谋谋划瑞:祥瑞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损坏破损损失缺损损人利己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炼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眷恋眷念眷顾亲眷家眷女眷赴:奔赴赴宴赴任赴死赴汤蹈火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殊殊荣悬殊殊途同归殊死搏斗尊:尊重令尊尊敬自尊尊师签:签字签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变革革新革职革除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生字讲解

字义:①不同;差异。②特别;
签革
“歹”横撇的撇宜长; “朱”下部撇捺舒展。
特殊。③〈书〉很;极。
笔顺:
平舌音
彭拟谋
zūn 部首:寸 结构:上下
瑞损锻
组词:尊敬 尊重
炼眷赴
形近字:遵
搞殊尊
字义:①敬重;尊崇。
签革
“寸”的横宜长,点 尽量靠左,要有力。
②地位或辈分高。
笔顺:
彭 拟 谋 qiān 部首:
彭拟谋 瑞损锻 炼眷赴 搞殊尊 签革
笔顺:
juàn
点、撇对称,两横 长短不等,撇捺伸 展盖其下。
部首:目 结构:上下 组词:家眷 亲眷 形近字:卷 字义:①〈书〉关心;怀念。
②亲属。
彭拟谋
fù
部首:走 结构:半包围
瑞损锻
组词:赴宴 赴约
炼眷赴
形近字:起
搞殊尊 签革
“走”捺画平出至末 端出锋;“卜”竖为
字义:①到(某处)去。
②在水里游。
悬针竖。
笔顺:
彭拟谋
ɡǎo 部首:扌 结构:左右
瑞损锻
组词:搞好 搞鬼
炼眷赴
形近字:稿
搞殊尊
字义:①做;干;从事。
签革
“扌”窄长;右部较 宽,横折处向左倾斜。
②设法获得;弄。
笔顺:
翘舌音
彭拟谋
shū 部首:歹 结构:左右
瑞损锻
组词:特殊 悬殊
炼眷赴
形近字:珠
搞殊尊
②图谋;谋求。③商议。
彭拟谋 瑞损锻 炼眷赴 搞殊尊 签革
ruì
左窄右宽。
部首:王 结构:左右 组词:祥瑞 瑞气 形近字:端 字义:①吉祥。②姓。
笔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吉安县实验小学:王子英【教材简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
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丧子之痛,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另一方面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学会阅读。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认真阅读,提高能力。
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9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岸英有关资料。
3、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导入:(出示毛主席图片)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诗人,是我们的伟大领袖,他的智慧和风采非比寻常。
作为一位父亲,他也同样关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失去儿子的情感世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板书课题:27* 青山处处埋忠骨(理解课题:忠骨)2、在青山的掩映下,在深沉的思绪中,让我们的记忆回到抗美援朝的年代。
打击美国侵略者,援助朝鲜,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主席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观看课件,了解课文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创设情景,催发学生的情感。
)3、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9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学习生字,读通全文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读字词:拟定、勋鉴、殉职、奔赴、踌躇、黯然。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填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从整体把握文本,初步感知,了解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一)读通课文,知晓三封“电报”师:课题是毛泽东收到三封电报以后回电的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二)示范导学,体会主席情怀。
(1—4自然段)1、师:失去儿子,主席悲痛。
请看第一封电报。
出示:主席勋鉴: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
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
尔后。
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
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敌机的汽油弹击中。
主席的儿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一位同学朗读。
师:(板书:闻噩耗)听闻噩耗以后,主席万分悲痛。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把自己深受感动的词语和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多读几遍,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请记住两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师:你们了解岸英吗?找到书上句子。
生: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当年地下党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后来送到苏联留学,又到农村锻炼,现在又来到了战场。
师:(补充资料,出示主席与岸英一起合影的图片)主席有三个儿子,五岁的岸青流浪街头的时候被警察打伤头部,一直治疗,岸龙在战争中不幸失踪,再无信息。
长子岸英,受尽了苦难才回到主席身边。
(出示地图)可是美国人把魔掌伸向了朝鲜,想消灭了朝鲜以后,进攻中国。
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派彭德怀带领自己的儿子和几十万志愿军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主席多么希望经过朝鲜战场上锻炼后回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啊,可是---- 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生:(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三)学生自学,朗读感悟。
(学生自学课文5---10自然段)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呢?当秘书把这两封电报给主席时,主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课文中,哪些句子的描写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毛泽东作为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父亲,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合作讨论、自主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先用横线划出文中描写主席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的句子,再完成以上自学任务。
待会儿,我要看一看,评一评,哪个小组合作最愉快,讨论最热烈,学习最有效,发言最积极,下课后,这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就能得到一份小礼物作为奖励。
学生自学后汇报。
师: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内容意见不一。
(出示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学生朗读)……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师:这是两封意见不同的电报。
圈出“破格”两字,能明白吗?生:其他的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是不能够回家的。
因为他是主席的孩子,唯一的一个健康的孩子,可以破格把尸体运回家乡。
师: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主席手中,可是主席最后的决定却是让儿子埋在朝鲜的土地上。
默读第五自然段,最能打动你的词句圈话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默读第五自然段)师: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的体会。
生:“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强忍”两个字让我感觉到毛主席内心的无限哀伤,但是,他还要安慰自己,人家的父母也悲痛,没有见到儿子的遗体,我要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多么了不起的人啊。
生:主席太了不起了,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利益,他想到的是朝鲜人民的请求,他想到的是满足朝鲜主席的愿望,他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师:(板书:伟人的胸怀)生:主席非常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其他的战士牺牲后都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也要和普通人一样,真是一个伟大的人。
师: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四十多万志愿军死伤战场上。
在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但艰难抉择后的批示是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
那博大的胸怀令人震撼。
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师:我请一生读读第八自然段。
生:(朗读第八自然段)师:如果,我把第八自然段文章的内容去掉是否可以。
生:可以,因为上下能连起来了。
生:不可以,虽然,毛主席下了决心尊重儿子的意愿,但是内心还是很疼很疼的,写不下去的。
四、发挥想象,表达主席情怀师:他毕竟是一位父亲啊!一直想了一个晚上才写下了电文,是伟人,也是常人,这就是毛泽东,常人的情怀,伟人的胸怀。
这篇文章最感人的就是对主席的神态、动作、心理的描,把一个普通的父亲形象和一个伟人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我们的眼前。
请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楠楠着。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这一个晚上,10多个小时主席又是经过了怎样的煎熬,而最后作出伟大的抉择呢?请我们结合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写一小段他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学生写话。
师:我们走进了主席忍痛写批示的那一个晚上,你笔下的主席是怎样艰难地度过一个晚上的。
生:主席坐在床上,辗转反侧,一支接着一支吸烟,眼前浮现出和岸英在一起的情景,心痛不已,把儿子的尸体接回来是一种破例,我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他拿起笔,老泪纵横,挥笔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师:“辗转反侧、一支接着一支吸烟、心疼不已”刻画了常人情怀,“挥笔写下”、“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是伟人的胸怀。
生:主席在卧室里,不停徘徊着,目光黯然,泪流满面,岸英,岸英,你在朝鲜的国土安息吧!你永远在父亲心中。
生:主席踌躇着,神情憔悴,目光呆呆地看着自己和岸英的照片,嘴里喃喃地,岸英,永别了,永别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生:主席半躺在床上,眼睛一直望着窗外,嘴里喃喃地,岸英!岸英!我的好儿子,父亲对不起你,把你留在了朝鲜,你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师:主席是一位领袖人物,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和每位父亲一样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最后的抉择尊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让我们一起再次朗读课题生:青山处处埋忠骨。
四、深化感悟、领悟写法1、配乐朗读:师:毛主席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弟弟、儿子等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生读:⑴“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师:痛失爱子,主席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
生读:(2)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师:痛失爱子,主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
生读:(3)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师:痛失爱子的他,心如刀绞,他是父亲,但他更是主席。
他有厚重如山的父爱,他,更有深邃如海的革命胸怀。
于是,主席决定----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师:痛失爱子的他,心如刀绞,他是主席,但他更是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