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22 手指》的内容,抓住主旨,领会作者的用意。

2.能够通过对比分析,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3.能够通过朗读练习,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旨。

2.分析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22 手指》中含蓄的内涵。

2.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感情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本《22 手指》、黑板、粉笔。

2.录音机、录音带。

3.朗读练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热情互动,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尝试猜测主题。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解释生词。

3.学生小组合作,分享对课文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4.老师组织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看法。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描写,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3.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训练,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感情表达。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开展相关作文活动,写一写自己亲人的故事,展示对家庭的独特感悟。

2.提倡学生多读一些优秀散文,培养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堂作业1.撰写课后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对《22 手指》的理解和感悟。

2.准备一段朗读练习,展示在课堂上。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2),希朓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 手指【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 手指【教案】

22 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3.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3.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板块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课件出示: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猜器官)指名学生猜谜底。

(手指)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手指)3.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4.教师小结: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

22 手指(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2 手指(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2 手指教学目标1、了解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2、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儿一段话,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儿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图片导入出示课件)2、提问: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的关系的?你从哪里知道的?(设计意图:知识复习图片导入能更直接、更快地把学生带入课堂中来,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品读课文,感受幽默1、默读课文,自主学习并完成表格。

(1)默读课文4-5段,从外形和作用两方面了解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完成好表格。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2、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幽默(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把自己觉得幽默风趣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设计意图:贯穿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引领学生边读边思考,标话语句,记录感受。

培养学生做批注的习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小组间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4)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幽默的语言。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刻)【预设】【1】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 手指 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 手指 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手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从万物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将之前所出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说说课文描写五根手指的顺序。

预设:迅速看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五根手指的。

明确: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1)在中心句下画上记号,并朗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流后明确:(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分别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作铺垫,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2.教师总结第1自然段的内容,引出第2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第1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长短。

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样的长处和短处呢?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并说说大拇指的短处和长处各是什么。

明确:短处是形状不美;长处是最肯吃苦。

(2)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外形的?明确:“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这句话从身体、头、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设计一:22.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4.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

我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以手指为对象,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

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互查课文朗读情况,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错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顿,朗读通畅,不回读。

(3)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

(指名读)重点指导“弦”“轧”“薄”“憎”“窈窕”等字词的读音。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口头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2)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所在段落,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明确: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本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三、指导写字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规律。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与手指相关的词汇。

3.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手指》。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活动设计、辅助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书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手指结构和功能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手指的作用和结构。

2. 学习课文《手指》(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及难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设计小组展示形式,表现手指的重要性。

4. 创作活动(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创作一则以手指为主题的小故事,并鼓励他们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组展示他们编写的小故事,其他组员进行评论和评价,鼓励互相学习、改进。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创作能力。

这也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手指的作用,学会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手指。

五、课堂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了解手指的神奇之处,拓展他们对手指的认识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一天中手指的使用情况,体会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细致和感恩之心。

这样,通过对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的优质课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情感教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会背诵课文。

2.能正确朗读课文,讲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结构、功能及重要性。

4.能用所学知识描述手指的作用,体会手指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识记并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3.认识到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让学生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A. 导入1.师生共同欣赏手指的图片或手势,引出“手指”话题。

2.引导学生谈谈手指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B. 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阅读《手指》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讨论。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故事情节。

C. 深化学习1.老师介绍手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手指的构成。

2.讨论手指的功能,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手指的认识。

D. 回顾梳理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点。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手指的观点,展示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背诵《手指》课文。

2.简单绘画手指的结构。

3.思考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写下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关注和珍惜自己的手指,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人体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手指的奥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人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手指的详细知识和功能,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细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享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2.难点:手指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手指的奥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手指图片、实物模型等。

2.教学道具:手指模型、实物手指等。

3.学习资料:关于手指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手指游戏或手指舞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手指。

2.呈现(10分钟)展示手指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

同时,讲解手指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手指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用手指模型或实物手指,展示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手指功能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展示关于手指的科普文章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手指的更多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手指》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爱护自己的手指。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手指有关的日常生活经历,引发学生对手指的重要性的思考。

2. 学习课文《手指》(15分钟)•教师逐段阐述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认识(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指,描述自己对手指的感受。

4. 锻炼表达能力(15分钟)•让学生围绕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5. 总结(5分钟)•整理学生的学习收获,总结课文《手指》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手指的重要性,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手指》相关内容,复述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手指的重要性会有更深的认识,也会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并爱护自己的手指,让它们为我们服务更好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手指》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手指》中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写作。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悉《手指》的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手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 学习文本(20分钟)•听读课文《手指》,理解主要情节。

•解释生词和生词短语,确保学生理解。

•分析文章结构,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 讨论和小组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等,并进行总结。

•小组展示自己的分析,交流学习。

4. 语言运用(10分钟)•操练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写作训练(20分钟)•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文。

•注重学生的写作结构和逻辑性,提高写作能力。

3. 朗读和评析(1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课文或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析和互相指导。

4.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重点。

•布置作业:写作内容延伸,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手指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为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写作训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教案旨在通过文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并用心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带来的启示和感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与手指有关的趣事,引发读者对人类手指的奥秘的思考。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富有童趣,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主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来探讨手指的奥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了解其功能和作用,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的态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幽默风趣的课文容易产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自己身体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对于手指的奥秘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手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理解作者对于手指的奥秘的思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的态度,增强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手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手指的功能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手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物学知识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各种手指的形态和动作,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奥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手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案(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手指的形状、功能和姿态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通过观察手指的细微之处,引发读者对人类身体的奇妙和手指的灵活性的思考。

课文语言幽默,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说明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语言和细致观察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手指的灵活性和人体奥秘的探究欲望尚未被充分激发。

此外,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尚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形状、功能和姿态等方面的知识;学会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身体的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身体、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形状、功能和姿态等方面的知识;学会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语言和细致观察,以及对人体奥秘的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的幽默和生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课文朗读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人体部位的文章,通过作者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手指的形态、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富有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手指的奥秘,培养学生对身体的认识和爱护。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身边的人体部位有所了解。

但在课文理解、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方面仍有待提高。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手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关爱身体、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作用。

2.难点:感受作者对手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关爱身体、珍惜生命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手指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手指的珍惜和关爱,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22 手指》中的情节和人物•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和用法•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含义,能够自主思考、提问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利用角色扮演和拓展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同理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珍惜•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提问的习惯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22 手指》的情节和寓意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3.能够以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22 手指”代表的含义2.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剖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手指与友情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

2.以导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第二步:学习《22 手指》1.教师朗读课文《22 手指》,让学生跟读。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剖析课文中的情节及寓意。

3.学生小组展示分析结果,分享观点。

第三步:词汇学习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2.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关键词汇。

第四步:情感体验1.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演绎文章中的故事情节。

2.小组分享体验感悟,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友情的真谛。

第五步:语言运用1.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使用课文中所学语句进行表达和讨论。

2.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主旨,展开扩展性讨论。

五、课堂效果检验1.通过课堂练习与小组互动,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收集学生的思考动态和言行表现,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六、课后延伸活动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位好朋友,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

2.课外拓展:指导学生搜集关于友情故事,进行口头展示或小组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22 手指》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了友情的珍贵。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22 手指【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课文的学习,继承发扬“团结才有力量”的传统美德。

语言运用:感受语言的风趣,尝试仿写。

思维能力: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审美创造: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课前解析】《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要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

作者对五根手指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目的是由物及人,揭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的语言十分风趣幽默,从外形到作用,将小小的手指刻画得栩栩如生。

本文的语言表达的方法多样,感染力强。

最为典型的是全文将手指这一寻常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他们各自鲜明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很是有趣。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作者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

22 手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难点: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你们猜这是什么?(手指)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根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

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手指》。

2.简介作者:丰子恺。

(出示课件)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主要作品有《远远堂随笔》《缘缘堂再随笔》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五根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

(出示课件)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

(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___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______,最后总结写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2课,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作品。

课文以作者对自己五个手指的观察和思考为主线,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五个手指的形态、性格和用途,寓意着人的各个侧面。

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对散文作品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能够感受到散文的美。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作者观察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眼睛;学会珍惜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培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观察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相关散文作品等,以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22 手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22 手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22 手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2 手指》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童年的经历为线索,通过讲述十个手指头的故事,展示了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传达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的深刻寓意。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发现和关注细节,对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理解抽象寓意方面,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培养学生珍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注意把握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合作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培养学生珍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手指的象征意义。

5.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设计(第22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设计(第22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

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篇一:教材分析: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1、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足见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手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叫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教师:请大家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出示“阅读提示”]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

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首先,读的时候,把易读错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解决,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相互交流;其次,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好,下面就请大家开始预习)2、出示口头填空,指名回答。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过渡:让我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开始学习这篇课文吧!1、想想作者写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列表格。

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自学,出示表格。

3、汇报交流。

4、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手指特点的?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抓住手指各自的特点,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表达方法,语言风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

四、联系实际,感悟道理1、准备一支笔,一本厚书要求: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这只笔,看能不能拿起来。

用二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会有什么发现?2、做了这个游戏后,你认为和文中的哪段话相符,找出来读一读。

3、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教师小结: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

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

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护生画集》(共9部)等。

《白鹅》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四年级课文、《竹影》被编入初中一年级课文,《手指》被编为初中、小学课程。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五个手指的故事一天,五个手指头聚在一起讨论谁的本领大。

大拇指首先站起来趾高气扬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当然是我的本领最大,要不怎么我排在第一呢?”食指不干了,急忙说:“我最了不起,人们不论干什么,都是用我来指指点点的,哪儿有你们什么事?”中指没等二拇指说完,连忙站起来分辩说“快看快看,伸直五个手指头,比比谁最高。

”……无名指、小指也不甘示弱,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与他们争论。

他们的争吵声被角落里的花皮球听见了,花皮球给他们提了个建议:看谁能拿动它,谁就最有功劳。

五个手指头互相看了看,都觉得这个建议可行,于是他们各个摩拳擦掌,挨个试,可他们谁都没能拿起来。

花皮球又提了一个建议:如果你们五个手指头一起来拿,会是怎么样?五个手指头齐上阵,果然轻轻一拿就拿起来了。

五个手指头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好意思的笑了。

他们终于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五个手指的故事“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

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

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

”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

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

”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

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

”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

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

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

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

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

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

“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

”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

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作者:王凡选自:福州日报)丰子恺的文章杨柳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

但我也曾问心,为什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什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

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

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

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

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

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

但这话也是随缘的。

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什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

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

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

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

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什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叹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

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

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像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

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

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

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

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

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但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

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

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

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

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

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