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新华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1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1课时)

主要内容:农牧文化的交融,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文人的世界,古代科技的典范,开放与交流。

与前两课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叙事不同的是,本课将宋元时期视为一个整体,将之分为不同的主题,以此来透视宋元时代社会的不同侧面。课文整合了有关史实,概括了宋元时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东方与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世俗生活、民间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等两大时代特征,描绘出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脉络。

本课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和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5—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极其变化。

5—3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6—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6—2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教学要求:

1.通过汉族与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之间交往及互相影响的若干事例,体会农牧文化的融合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意义。

2.从宋元时期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成就极其引发的社会生活变迁中,领悟科技和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道理。

3.通过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黄道婆改良棉纺织技术和宋词元曲兴起于民间等事例,领会民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和传承文明的主体的观点。

4.通过分析宋元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盛,理解开放和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5.学会从各种载体中提取信息,认识社会生活,养成关注普通民众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第一课时——农牧文化的交融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介绍了五代十国后至元朝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更替的大致概况。其中重点讲述了当时农牧民族之间的战与和以及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同时也为后面5课时内容的展开预设了时代背景。

二、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过程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难点——农牧文化交融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阅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法:搜集、分析、运用历史信息,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学间相互交流、分享。

五、教学活动建议:

导入新课: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在宋元之前,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和主要表现,以此导入宋元时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又一高峰;或者教师可以举一些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趣味性的例子导入。

澶渊之盟:1、通过地图,看宋辽政权的分布,简要介绍契丹族的情况,了解澶渊之盟的背景。

2、引入有关历史故事,增强学生兴趣。

3、组织学生活动,分析讨论澶渊之盟的性质。

4、可以从澶渊之盟的作用说明宋辽之间的战与和也是民族交流、融合的途径之一。

宋夏、宋金关系:1、通过地图了解政权分布情况,简要补充党项、女真族的知识。

2、以岳飞的抗金事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但要注意中华民族的概念。

3、宋夏、宋金议和情况可与澶渊之盟对照。

农牧文化融合:

1、可以利用宋与辽、夏、金议和后,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的生动史例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2、说明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但不一定对等。

3、说明各民族均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元朝的建立:

适当补充成吉思汗的功绩或展示元朝疆域图使学生对元的大一统有感性认识。

六、教学设计(学与教的过程):

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岳飞的故事吗?岳飞是什么朝代的人呢?我们语文书中学到的《沁园春·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又是什么时候的人物呢?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农牧文化的交融

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唐朝已经到了最强盛的时期。唐朝后期的政治已经是相当混乱。历史上常见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情况又出现了,中国重新回到了分裂的局势。唐朝以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先后出现过五个朝代——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而中国的南方也相继出现了十个政权——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统称“五代十国”。但是这种四分五裂的形式并没有维持多久。那么你知道后来中国的历史上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生:回答

师:有没有同学听说过“陈桥兵变”?

生:回答,讲“陈桥兵变”的内容。

师:在此之后,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教师在此补充“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但是当时的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对,在当时的中国除了北宋,还有好几个政权和北宋并存,是哪些政权呢?(教师多媒体给出当时的政权图,和学生一起对当时中国的形势进行分析。)

中原——北宋——汉族——东京(开封);北方——辽——契丹——上京;西北——西夏——党项族——兴庆;东北——金——女真——中都。当时中国的多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就在神州大地上“较量”,都想一统天下。所以各个政权之间就有了摩擦,其中在北宋时期较重要摩擦结果的是“澶渊之盟”。谁来讲一下“澶渊之盟”?

生:讲述“澶渊之盟”订立的前因后果。

师:(组织活动)我们怎么看“澶渊之盟”?当时的北宋政府是否该签这一协议呢?如果你是北宋的皇帝,你会怎样?

生:进行讨论问题,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讨论以后阐述自己组的观点。

师:对“澶渊之盟”的订立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而是要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如果当时两个政权没有订立协议,那么结果就是战争,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因此协议的订立对双方都有好处,再说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多个民族的和平相处对整个中国的发展绝对是有好处的,而且对于我们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生活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师: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地域那么广阔的北宋竟然“胜而不胜”呢?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吸取以前唐朝后期节度使权力太大的教训,北宋在建立没多久就“重文轻武”有关,与上面提到的“杯酒释兵权”联系起来。也正是因为整个原因,整个宋朝老是受到少数民族的“欺负”。北宋如此,南宋也如此。那么北宋是怎样灭亡的?南宋又是如何建立的?

生:简述两个政权交替的过程。

师:我们许多同学都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其中有一部叫《射雕英雄传》,其中提到的“靖康之耻”讲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事情。南宋的统治者到了南方以后,并没有想要恢复北方被少数民族占领的失地,而是天天花天酒地。教师给出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也直接造成了南宋最后的灭亡。

师:南宋前期主要对其造成威胁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而在所有的抗金斗争中最有名的就是岳飞了,关于岳飞大家知道得很多,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生:(活动)说岳飞。

师:到了南宋的后期,北方蒙古高原上兴起的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了,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最终逐渐地吃掉了中国好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到他的儿孙一代的时候,蒙古兵的铁蹄踏到了西亚,同时吃掉了南宋,建立了元朝,使当时的元朝成了世界上的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也在经历了大小的分裂后真正地重新统一起来了。(给出成吉思汗等的图片)师:你觉得在中国各民族竞争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