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新华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1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4单元 第3课 第3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4单元 第3课 第3课时

第3课《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三课时南宋与金的和战【知识与能力】知道金的建立;掌握金灭辽和北宋以及宋金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知道岳飞抗金的主要事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岳飞的事迹和搜集有关岳家军的事迹,培养正义感和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切身感受岳飞抗金以及北方人民反抗金压迫的斗争是正义的抗争,岳飞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认识到女真族对开发祖国的北部边疆作出了贡献,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重点】金的崛起和与南宋的对峙。

【难点】正确认识宋金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

【自主学习】1.建立金政权的是哪个民族的哪位杰出首领?2.岳飞为什么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尊敬?3.宋金对峙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同学们去过杭州旅游吗?旅游时有没有参观过坐落在西湖旁的岳飞庙呢?岳飞庙里岳飞墓门的下边有四个白铁铸的人像,均无上衣,袒胸露乳,反剪双手,低头面墓而跪,你们知道这四个人是谁吗?为什么人们会让他们的铸像跪于岳飞墓前受人唾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历史上有关这些的一切。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女真族的兴起与金灭辽宋1.阅读教材P103第1至3段,回答:女真族生活在哪一地区?什么时候建国?建立者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答案提示: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国,都城在会宁。

2.金国建立后是如何对抗辽朝的?答案提示:1125年,金灭掉已经腐朽的辽朝。

3.金灭辽后,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

北宋的结局如何?答案提示:1126年,金军攻破宋朝都城。

1127年,金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还掠夺了大量的宫廷仪仗、典籍和珍宝器物,北宋灭亡。

知识点二南宋与金的和战1.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在南方建立。

请回答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

答案提示:1126年,赵构,临安。

2.南宋建立后,金又发动了对南宋的大举进攻。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新华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1课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新华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1课

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1课时)主要内容:农牧文化的交融,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文人的世界,古代科技的典范,开放与交流。

与前两课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叙事不同的是,本课将宋元时期视为一个整体,将之分为不同的主题,以此来透视宋元时代社会的不同侧面。

课文整合了有关史实,概括了宋元时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东方与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世俗生活、民间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等两大时代特征,描绘出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脉络。

本课与课程标准的关系: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和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5—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极其变化。

5—3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6—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6—2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教学要求:1.通过汉族与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之间交往及互相影响的若干事例,体会农牧文化的融合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意义。

2.从宋元时期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成就极其引发的社会生活变迁中,领悟科技和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道理。

3.通过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黄道婆改良棉纺织技术和宋词元曲兴起于民间等事例,领会民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和传承文明的主体的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4单元 第3课 第6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4单元 第3课 第6课时

第3课《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第六课时社会生活与文化【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宋词、元曲的鉴赏,培养审美感,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宋元时期传统生活方式的形成;宋词元曲。

【难点】宋元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形成原因。

【自主学习】1.宋元时期有哪些传统节日?2.瓦子是什么?出现于何时?3.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各是什么?【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如今,春晚已成为新的文化传统,走进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知道过春节的习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去感受宋元时期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社会生活1.出示材料,思考:(1)材料说明了谁的地位的提升?材料:(宋)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拜读。

其戒有三:一保全柴家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

——王夫之《宋论》答案提示:文人。

(2)阅读教材P111阅读卡,宋代农民的地有何变化?答案提示:宋代的自耕农、佃农的身份比以往有所提高。

(3)下面两段材料又说明了什么?材料一:宋徽宗时,京师富商张家娶了三十多个宗室女。

宋徽宗的郑皇后、宋高宗的吴皇后都是出自商人之家。

材料二:宋朝规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就能做官。

答案提示:宋代商人地位提高,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2.另外宋朝的日常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阅读教材P111第2段,进行归纳。

答案提示:城市居民的活动不再受坊、市分割和“日落闭市”等时间、空间的限制;逢年过节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的家具。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宋元时期并立政权及其更替情况。

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

了解岳飞,能说出他的突出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会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们共同缔造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教学重点: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填空题1. 960年,大将 ___________ 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__________________ 史称 ____________ 。

2. 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 1127年,北宋皇族称帝,后在南方的 ______________ (即今___________ )定都,史称南宋。

4. 1140年,岳家军在河南 _______________ 取得大捷,抗金形式对南宋有利,但宋高祖急于求和,解除了_____________ 的兵权,并以“ ________________ ”的罪名将他杀害,抗金成果毁于一旦。

5. 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的和议历史上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 ”6. 1260年,______________ 被推为大汗,尊称为_______________ ,蒙古国建立。

7. 置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二、课堂助学:1. 瀆渊之盟(1)签订“瀆渊之盟”的是哪双方?在什么情况下签订?和议有什么规定?(2)你如何看待课文P106页两人的观点?你对此盟约有何看法?2. 课本阅读卡《岳家军》的学习(1)在南宋抗金中取得显著胜利的是哪支军队?谁领导?(2)材料中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说明了什么?(3)金军对这支队伍的态度如何?4)老百姓又是怎样的态度?4.材料一:(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一)宋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肖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材料二:元昊称帝后,宋夏战争不断。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教案人教版

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北宋建立后所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②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学情分析学生对历史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

对中国古代自先秦以来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和中央集权巩固的史实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杯酒释兵权》【师】时间发生在哪一个朝代?【生】宋朝【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一框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活动2【讲授】授新课(一)北宋建立【师】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呢?我们参考P98,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生】时间:公元960年地点:陈桥驿人物:赵匡胤(宋太祖)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结果: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师】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

宋太祖(即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

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在位期间,陆续消灭南平和楚(963年)、后蜀、南汉、南唐、吴越, 979年,北汉投降,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宣告结束,北宋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这是的中国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结合北宋与辽、西夏分立形势图)【生】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A 原因【师】北宋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来分析一下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4单元 第3课 第4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4单元 第3课 第4课时

第3课《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第四课时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知识与能力】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掌握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思考、自主学习等方式,掌握元朝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通过对历史地图的阅读,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作的贡献,培养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热爱之情。

【重点】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难点】元朝时开放与交流的原因。

【自主学习】1.统一蒙古的人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2.元朝是由谁建立的?实行了怎样的制度?3.元朝时期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歌曲唱的是什么地方?(草原,蒙古)这里生活着哪个民族?(蒙古族)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善于骑射,骁勇善战。

正是这样的民族特性,使蒙古人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民族是如何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的。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蒙古国的建立和发展阅读教材P105di 1-3段内容,思考:(1)是谁统一了蒙古各部?他被尊称为什么?答案提示:铁木真,成吉思汗。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是怎样发展它的?答案提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通过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

知识点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1.阅读教材P105第4段内容,思考:(1)请找出元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答案提示: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元朝是怎样统一全国的?答案提示:1276年元灭南宋。

消灭了最后一支抵抗力量之后,1279年元统一全国。

2.读图4-48,分析元朝此时的疆域四至。

答案提示:北到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西北至今新疆,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南到南海。

3.作为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帝国,元世祖是怎样巩固统治的呢?阅读教材P106第2、3段,思考:(1)在政治上忽必烈实行了哪些改革?答案提示:①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4-3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7份打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4-3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7份打包)
学生在知识方面,对于宋元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的内在联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深化。学生在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针对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现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学生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学习态度积极。然而,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存在一定差距。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观点;但也有部分学生较为内向,课堂参与度不高,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关注和鼓励,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述,向学生传授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宋元时期的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现象及其对文明发展的贡献。对于这一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通过制作宋代的文化工艺品,如瓷器、剪纸等,来体验当时的文化特色。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书籍:《宋元时期的文化交流》、《宋元社会历史研究》等,这些书籍能提供更深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现象分析。
(2)学术论文: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学术论文,以拓宽视野,提高学术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4.3《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4.3《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含答案)

4.3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A. 秦朝疆域图B. 唐朝疆域图C. 元朝疆域图D. 清朝疆域图2.以下是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搜集组合的图片,由这组图片可知他们正在探究的历史专题是()A.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B.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C.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D.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3.下列关于两宋、西夏、辽、金并立的示意图中,错误的一幅是()A. B.C. D.4.下列各项,跟马可·波罗前来中国并居留 17 年有关的元素包括()①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为他从西向东来到中国提供了便利②元代疆域广大与罗马帝国接壤③当时中国科技居于世界领先水平④元代中国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和开放的对外政策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③④5.宋代民间私学兴盛,官方教育机构也对平民阶层开放,还出现了以讲书赚钱为职业,不以科举进仕为目标的专职教师。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工商皆本思想推动社会变迁B. 国家统一安定促进文化繁荣C. 科举制度创立推进教育发展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下移6.《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 澶渊之盟B. 郾城之战C. 靖难之役D. 陈桥驿兵变7.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该段记载描述的科技成就是()A. 蔡伦改进造纸术B. 雕版印刷术C. 活字印刷术D. 胶泥排版术8.中国服饰历史悠久,服饰用料有一个丰富发展的过程。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①东汉与罗马帝国保持贸易往来,中国丝绸在罗马深受欢迎②唐朝丝织技术高超,生产规模大,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③宋代的养蚕缫丝技术提升,棉布的生产和使用还没有开始④元代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使松江成为了棉纺织中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地广野丰”,繁荣昌盛,百姓勤劳,努力耕作……。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和世俗的时代6课时教案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和世俗的时代6课时教案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和世俗的时代第一课时农牧文化的交融一,教学设计思想(一)教材结构分析本课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逐渐成长,民间世俗文化勃兴,中国社会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风貌.与前两课主要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叙事不同,本课将宋元时期视为一个整体,将之分为不同的主题来透视宋元时代社会的不同侧面.课文整合了有关史实,概括了宋元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东方与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世俗生活,民间文化的勃兴与发展等两大时代特征,描绘出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脉络."农牧文化的交融"重点讲述了当时农牧民族之间的和战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同时也为后面内容的展开预设了时代背景.总体观之,本课给学生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历史生活画卷,尤其是普通民众世俗生活的图景.学生可以从丰富生动的文字,地图和图像等材料中,如身临其境,领略历史的迷人魅力. 本课内容看似繁杂,无序,实则形散而神不散,始终贯穿着时代特色和民众生活这条主线.课文对中国科技发明的凸现,有助于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对普通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重视,有助于学生理解民众是历史的主人,对开放与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的强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二)教学目标1,通过汉族与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之间交往以及相互影响的若干事例,体会农牧文化的融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意义.2,学会从各种载体中,提取信息,认识社会生活,养成关注普通民众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牧文化的交融难点:体会农牧文化的融合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方法和建议探究式教学为主,兼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纵跨宋元时代,又涉及民族关系,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生活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涵盖的知识点十分繁多.但除了最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外,均不要求学生记忆.教学评价应该侧重于考察学生能否通过阅读文字和图像,参加讨论,描述和体验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领悟相关的历史观点和价值情感;能够从具体史实和案例情境中提炼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色.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开放式综合评价.(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相关的音像资料,文字资料,课堂活动的设计.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的资料,对教材有个整体的认识.二,教学流程的整体构架农牧文化的交融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发散思维,激发兴趣------依据教材,思考问题----合作学习,激思质疑-----故事比赛,尽展风采----观察图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播放录像,梳理脉络----畅所欲言,发表看法,锻炼发散思维----对比分析,自主学习.三,板书设计农牧文化的交融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分裂割据政权并立北宋:960年,赵匡胤辽:契丹族 "澶渊之盟"及其评价西夏:党项族南宋:1127年临安岳飞抗金:郾城大捷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元:忽必烈1276年,南宋灭亡四,教学过程农牧文化的交融[故事导入新课]本课内容丰富多彩,众多历史人物入寇准,岳飞,苏轼,李清照,成吉思汗等深入人心;许多以宋元时期为背景的文学故事如岳家军,杨家将等也广为流传,学生讲述感兴趣的故事,教师稍加归纳导入新课.教师:民族融合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始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都由表现.请同学们思考:"回顾前面所学过的内容,可以发现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教师:宋原时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又一个高峰期,本课的内容便涉及到了碰撞与交融的方方面面.学生阅读教材5分钟.[观察图片,寻找信息]课件上展示"宋,辽,金"形势图,指出当时政权分布情况,同时教师对于各个政权的建立稍加介绍.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学生选派代表发表看法,教师不加评价,可以适当引导.然后加以概括.参考:澶渊之盟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宋辽实力的均衡,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来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 知道学生阅读教材,适当补充一些有关女真族的知识.提问:北宋是怎样灭亡的通过这种方式,引出南宋建立和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岳飞的资料,课上同学们相互交流,也可以让个别同学对此发表看法,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岳飞的优秀品质有一个感性认识.结合图4---68,向学生讲述宋金议和的史实,提问:"如何看待宋金议和"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认识当时的形势即可以.教师介绍一些宋和辽以及西夏相互交流融合的事例,如辽耶律阿保机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根据汉字创立契丹文字,西夏文字等,还有汉族也到契丹族聚居的地方,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契丹等少数民族杂居的史实,明确农牧文化的交融.教师指出:文化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不过因为双方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双方的地位不是对等的.[活动]辽,西夏文字的比划,结构与汉字相似,这有力地说明了农牧文化融合的程度.教师介绍有关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政权的建立,是继唐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课后作业]填充图册.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二课时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归纳及分析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触与文明高度发展 同步

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触与文明高度发展  同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触与文明高度发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 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B. 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 分化相权,强化君权D. 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2. 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州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3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

……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A.造纸术B.“交子”C.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4.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点苍山会盟B.和同(为)一家C.澶渊之盟D.经济重心南移5. 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

下列表述与南宋时期南方商业繁荣的史实不相符的是()A.京城的主要街道店铺林立B.京城的主要街道买卖昼夜不绝C.纸币与铜钱并行D.广州的人口多达百万6.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指南针),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 印刷术的运用,加快了人类文化的传播B. 火药武器的使用,极大地影响了作战方式C. 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D. 三大发明的出现,阻碍了人类历史的进步7.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8. 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①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③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10. 元朝为管辖辽阔疆域,建立行省制度。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开放与交流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开放与交流教案 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开放与交流一、课程标准1.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2.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二、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通过“影片欣赏”“小组合作”“鉴古评今”等活动形式,分析宋元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盛,理解开放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文字和图片,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描述和体验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领悟相关的历史观点和价值情感,能从具体史实和案例中提炼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色,通过对开放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强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朝时开放与交流的表现。

教学难点:元朝时开放与交流的原因。

四、教学设计:出示马可·波罗像,猜猜他是谁?(学生答),你能说说他的情况吗?(学生答)现在,让我们与马可·波罗一起远行吧!<马可·波罗中国游>出示丝绸之路图,请学生结合地图,说一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路线。

提示:路线应为“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到达哪里。

”(学生讲述路线)师:这就是丝绸之路,它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出示视频与问题,问:马可·波罗到达大都后看到了什么?从中感受到元帝国是怎样一个王朝?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视频,等一下交流彼此的收获。

提示: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如果前面的同学所回答的与你相同,且你有新的补充,请你以下面的方式来回答:“我同意以上同学的说法,此外,我还认为………”(生:元朝是个开放与交流、繁荣的朝代)不久马可·波罗以其精明能干、年轻有为备受元世祖器重。

于是他多次奉元世祖之命出使各地,并在扬州做官3年。

后来马可·波罗又游历到东南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在那里他看到了遍地的刺桐树和刺桐花,于是就问这是哪儿?(泉州)马可·波罗在泉州一住就是好几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组图片来揭开谜底吧!出示泉州的图片进行简介。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上册练习:第四单元第3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上册练习:第四单元第3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上册练习:第四单元第3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C.唐末农民起义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2.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3.北宋初年禁军布防的原则是()A.先北后南B.内外相制C.强干弱枝D.兵将分离4.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A.防止武将专权B.强干弱枝C.加强禁军D.使其互相牵制5.北宋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B.兵越多,战斗力越强C.官越多,行政效率越低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7.下列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北宋.辽.西夏B.北宋.西夏.辽C.辽.北宋.西夏D.辽.西夏.北宋8.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B.C.D.9.“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A.防御B.进攻C.和亲D.投降10.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是( )A.寇准B.宋真宗C.李纲D.宋铁宗11.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12.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中国被称为“瓷之国”,到宋朝陶瓷制造业发展到新阶段。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3《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3《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3《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宋元时代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成就领悟科技和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道理。

通过分析宋元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的繁盛,理解开放和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读图能力;收集线索能力;诗词、书画鉴赏能力;阅读史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目标活字印刷术、黄道婆;宋词、元曲;交子;岳家军;杂剧;指南针的运用教学过程提问:“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可以发现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总结指出,宋元时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又一个高峰,本课将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本段内容,并结合图4-66,看看当时政权分布情况。

请学生介绍契丹族的情况,教师作适当补充。

讨论:澶渊之盟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说明了什么?(北宋政府在有利的情况下签订的,说明了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

)活动:说说杨家讲的故事,感受杨家讲的赤胆忠心。

指导学生阅读本段内容,适当补充有关女真族的知识。

问:北宋时如何灭亡的?引出南宋建立、南宋军民抗金的事迹。

活动:说说岳家军的事迹,认识岳飞的优秀品质。

结合图4-68 ,向学生讲述宋金议和的事实,问:“如何看待宋金议和?”活动:辽、西夏文字的笔划、结构与汉字相似,说明农牧文化融合的程度。

13世纪中页叶,兴起于蒙古草原的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强大起来,它连接灭亡了西夏与金,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了元朝,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灭南宋,不久中国再度统一起来。

两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问: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原因是什么?(北方的战乱;北方劳动者的南移;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让学生阅读课本,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农业:秧马,占城稻,手工业:陶瓷,商业等几个方面)提问:现代城市格局有哪些特点?(商业场所不定;街道两旁商店林立;买卖自由等)那么,在此之前的城市格局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活动:比较两幅城市平面图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1课时)
主要内容:农牧文化的交融,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文人的世界,古代科技的典范,开放与交流。

与前两课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叙事不同的是,本课将宋元时期视为一个整体,将之分为不同的主题,以此来透视宋元时代社会的不同侧面。

课文整合了有关史实,概括了宋元时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东方与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世俗生活、民间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等两大时代特征,描绘出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脉络。

本课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和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5—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极其变化。

5—3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6—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6—2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教学要求:
1.通过汉族与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之间交往及互相影响的若干事例,体会农牧文化的融合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意义。

2.从宋元时期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成就极其引发的社会生活变迁中,领悟科技和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道理。

3.通过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黄道婆改良棉纺织技术和宋词元曲兴起于民间等事例,领会民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和传承文明的主体的观点。

4.通过分析宋元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盛,理解开放和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5.学会从各种载体中提取信息,认识社会生活,养成关注普通民众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第一课时——农牧文化的交融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介绍了五代十国后至元朝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更替的大致概况。

其中重点讲述了当时农牧民族之间的战与和以及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同时也为后面5课时内容的展开预设了时代背景。

二、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过程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难点——农牧文化交融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阅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法:搜集、分析、运用历史信息,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学间相互交流、分享。

五、教学活动建议:
导入新课: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在宋元之前,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和主要表现,以此导入宋元时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又一高峰;或者教师可以举一些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趣味性的例子导入。

澶渊之盟:1、通过地图,看宋辽政权的分布,简要介绍契丹族的情况,了解澶渊之盟的背景。

2、引入有关历史故事,增强学生兴趣。

3、组织学生活动,分析讨论澶渊之盟的性质。

4、可以从澶渊之盟的作用说明宋辽之间的战与和也是民族交流、融合的途径之一。

宋夏、宋金关系:1、通过地图了解政权分布情况,简要补充党项、女真族的知识。

2、以岳飞的抗金事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但要注意中华民族的概念。

3、宋夏、宋金议和情况可与澶渊之盟对照。

农牧文化融合:
1、可以利用宋与辽、夏、金议和后,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的生动史例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2、说明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但不一定对等。

3、说明各民族均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元朝的建立:
适当补充成吉思汗的功绩或展示元朝疆域图使学生对元的大一统有感性认识。

六、教学设计(学与教的过程):
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岳飞的故事吗?岳飞是什么朝代的人呢?我们语文书中学到的《沁园春·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又是什么时候的人物呢?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农牧文化的交融
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唐朝已经到了最强盛的时期。

唐朝后期的政治已经是相当混乱。

历史上常见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情况又出现了,中国重新回到了分裂的局势。

唐朝以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先后出现过五个朝代——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而中国的南方也相继出现了十个政权——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统称“五代十国”。

但是这种四分五裂的形式并没有维持多久。

那么你知道后来中国的历史上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生:回答
师:有没有同学听说过“陈桥兵变”?
生:回答,讲“陈桥兵变”的内容。

师:在此之后,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教师在此补充“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但是当时的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对,在当时的中国除了北宋,还有好几个政权和北宋并存,是哪些政权呢?(教师多媒体给出当时的政权图,和学生一起对当时中国的形势进行分析。


中原——北宋——汉族——东京(开封);北方——辽——契丹——上京;西北——西夏——党项族——兴庆;东北——金——女真——中都。

当时中国的多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就在神州大地上“较量”,都想一统天下。

所以各个政权之间就有了摩擦,其中在北宋时期较重要摩擦结果的是“澶渊之盟”。

谁来讲一下“澶渊之盟”?
生:讲述“澶渊之盟”订立的前因后果。

师:(组织活动)我们怎么看“澶渊之盟”?当时的北宋政府是否该签这一协议呢?如果你是北宋的皇帝,你会怎样?
生:进行讨论问题,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讨论以后阐述自己组的观点。

师:对“澶渊之盟”的订立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而是要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如果当时两个政权没有订立协议,那么结果就是战争,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因此协议的订立对双方都有好处,再说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多个民族的和平相处对整个中国的发展绝对是有好处的,而且对于我们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生活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师: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地域那么广阔的北宋竟然“胜而不胜”呢?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吸取以前唐朝后期节度使权力太大的教训,北宋在建立没多久就“重文轻武”有关,与上面提到的“杯酒释兵权”联系起来。

也正是因为整个原因,整个宋朝老是受到少数民族的“欺负”。

北宋如此,南宋也如此。

那么北宋是怎样灭亡的?南宋又是如何建立的?
生:简述两个政权交替的过程。

师:我们许多同学都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其中有一部叫《射雕英雄传》,其中提到的“靖康之耻”讲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事情。

南宋的统治者到了南方以后,并没有想要恢复北方被少数民族占领的失地,而是天天花天酒地。

教师给出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也直接造成了南宋最后的灭亡。

师:南宋前期主要对其造成威胁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而在所有的抗金斗争中最有名的就是岳飞了,关于岳飞大家知道得很多,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生:(活动)说岳飞。

师:到了南宋的后期,北方蒙古高原上兴起的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了,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最终逐渐地吃掉了中国好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到他的儿孙一代的时候,蒙古兵的铁蹄踏到了西亚,同时吃掉了南宋,建立了元朝,使当时的元朝成了世界上的最强大的国家。

而中国也在经历了大小的分裂后真正地重新统一起来了。

(给出成吉思汗等的图片)师:你觉得在中国各民族竞争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生:讨论,然后分组回答自己的看法。

教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问题。

也以此作为本堂课的小结。

七、教后记(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