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读后感1000字[小学生优秀作文]
《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读后感1000字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读《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真心与儿童做朋友”,看到这句话,作为老师的我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呢?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但要做起来,恐怕是很不容易的。
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我努力与孩子们成为朋友,但孩子真正的把老师当做朋友了吗?我们该通过什么的方式与儿童做朋友呢?我们认为的这些方式能够被儿童接受吗?我们与儿童交朋友是出于“真心”吗?带着问题阅读此书,从吴正宪老师与孩子的交流中、课堂中、思想中学习,寻求答案。
史教授在总序中主要提到了教育家应该具备的四个条件:即真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有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能够全面把握学科知识;会反思和会研究。
细读书中的一个个案例,真正体会到了吴正宪老师做为一个教育家的魅力,她的魅力来自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来自于对每一个内容的深刻剖析。
所以她的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了对数学的兴趣,感受着被尊重的快乐。
吴老师常说:“数学教育要用教师的智慧不断唤醒、点化、丰富、开启学生的智慧,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教学目标三者和谐有机地结合”也正是有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吴老师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处处是真情流淌,让学生那么喜欢。
每听一次吴老师的课,都会看到最后孩子们不愿意下课的场景。
尤其让我受益的是:她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付出加倍的爱,帮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这也是我在平时的课堂中不能做到的。
平时课堂中总想着完成教学任务,对那些特别困难的孩子关注真的是太少,都留到了课下再补。
现在想想,真的是让这些孩子缺少了课堂学习的兴趣,体验不了成功的快乐。
细读吴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部分,真真的感受到吴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她的成功之处就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吴老师的追求的是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更是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追本溯源的寻根课堂;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
观看吴正宪教学视频心得体会(共3篇)
观看吴正宪教学视频心得体会(共3篇)第1篇:吴正宪教学心得吴正宪教学心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部曲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
通过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1 .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会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
课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 9 +几的计算方法计算 8 +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 …… 同学们之间出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
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 1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
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人格的接触、碰撞和融通。
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第1篇:读吴正宪心得体会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013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
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
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1一位国家的领导人曾在教师节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
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中国教育界名师辈出,名家荟萃。
而其中,我最为崇拜的莫过于吴正宪老师,作为一位特级教师,她从女性教师的角度生动细腻的讲解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寒假,在百度了吴正宪老师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后,我更是受益匪浅。
一、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充满智慧,并且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尊重、获得自信。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最令我羡慕、向往和努力要做的,便是那些充满了真诚的赞赏和那些热情的鼓励。
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
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慢慢萦绕着的是学习数学的趣味和无尽可能的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她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学生拥有着学习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才是最珍贵的。
三、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读《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的启示
读《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的启示良乡五小鞠淑芳《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为读者呈现了吴老师的儿童观、儿童数学教育观和她丰富的教学实践。
其中的八种特色课堂是吴老师几十年来教学实践的结晶,是我们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
“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是吴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又一个显著特色,是她几十年来不懈追求的理想课堂境界之一。
吴老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审视数学教学,不但通过重新组建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习系统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努力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努力探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蕴含其中的方法论因素,适时地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将发展变化中的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成知识网,形成脉络清晰的立体的知识模块,在不断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几年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研究、实践吴老师的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
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的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研读教材知识间的“关联”,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关联”,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用教师的建构促成学生的建构,师生获得共同发展。
下文为本人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心得,与大家分享。
研读“关联”,实现“关联”内容提要: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不论选教什么学科,都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不能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低效教学,更不能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如何研读“关联”,实现“关联”?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帮助学生实现意义建构?本文以京版第五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除法》为例,例谈如何从整套教材层面研读本节课在整个口算除法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单元教材层面研读本节课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研读“关联”的基础上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并实施实现“关联”的教学活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实现有效建构,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吴正宪及小学数学读后感.docx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一五一放假归来的时候,学生的期中学力检测成绩也出来了,接学校通知, 5 月 3 日晚上要开家长会,内容主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展开,那个时候我非常苦恼。
检测平均分虽然上了90 分,但整体上的水平较上学期差了很多,其中有个女孩子更让我惊讶,原本能考八十多甚至第一单元考出96 分好成绩的她,那次检测只考了62 分。
成绩出来后我和她进行了交流,并且耐心给她辅导,但是第二个星期,她跟我提出要辞掉数学小组长的职务,也不说明原因,此后我听说,她现在特别讨厌数学,觉得数学很难,甚至有点讨厌我了,说实话,我心里有些难过。
上个学期我就知道,她学数学学得很吃力,每次考试都在八十分左右徘徊,我也经常和她家长交流,可是成绩和兴趣互相影响,导致她最终失去了兴趣,成绩也一蹶不振。
怎么样才能提高她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在《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里,我了解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如何调动学生对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书中提到,假如学生能体验到数学挺有趣、发现数学真神奇、感受数学有价值、享受数学美极了这样的种种过程,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而其中触动我内心的有两件事。
其一,吴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原班老师用一个字概括了对该班学生的印象——懒。
而吴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设置了这样的场景黑板上排列着许多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还有许多有趣的问题,"认识我吗 ---伟大的 0"、 "别小看它 ---小数点 " 、" 你知道阿基米德检验金冠的故事吗?" 、 " 数学家索菲愿意做你的朋友 ", 讲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教室的四周挂满了红红绿绿的纸条 " 数字迷宫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你能把字母变成数字吗? ",这一切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视线,也像磁石般吸住了学生的心。
读吴正宪的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的心得体会吴正宪老师,一位在教育领域备受尊崇的专家,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深深地触动了我。
通过阅读她的相关著作和研究她的教学案例,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吴正宪老师强调的“儿童数学教育”理念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她认为,数学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让数学变得有趣、有用、可亲。
这使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孩子们对数学的感受和兴趣的培养。
在她的理念中,“尊重”二字尤为关键。
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思维,尊重他们的错误,把错误视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过去,当学生犯错时,我可能会急于纠正,而没有深入思考错误背后所反映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误区。
吴老师让我明白,错误是孩子们成长的阶梯,通过引导他们分析错误,能让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和生机。
她善于创设情境,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比如,在讲解乘法运算时,她会通过一个有趣的购物场景,让孩子们在实际的买卖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知识。
她还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
这让我意识到,在我的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吴正宪老师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她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她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让我明白,在教学中,我应该多引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另外,吴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也让我深受感动。
她总是用温暖的语言和鼓励的眼神去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充满自信。
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数学的潜力,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支持。
在阅读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后,我开始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和探索。
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实用9篇)
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实用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实用9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的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的读后感《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的读后感1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再次感受到,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需要从很多方面修炼,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词:爱心、勤奋、创新。
做教师要有爱心,要爱教育事业,要爱每个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来无比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中的幸福。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心地爱事业、爱身边的每个学生,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永远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阳光灿烂。
今年带毕业班,毕业班的孩子学习压力大,面对小升初的竞争孩子们在情绪上波动也很大,有时亢奋,有时低落,相对来说也很敏感,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更应该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我常常与他们谈心聊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他们帮助,也帮他们宽心。
正是这种友爱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班的孩子能够更心平气和地面对学习的困难和压力,班集体也始终笼罩在和谐的氛围中。
作为教师,还要讲勤奋,首先勤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
其次,在教学中要勤于思考,因为学生、教材是变化的,课堂是动态的,勤于反思是教师不断向上前进的阶梯。
“创新”――创就是做好教育的工作目标。
教师在创造过程中学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把“空间”留给学生去探索、思考。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吴正宪老师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如:体验数学挺有趣、发现数学真神奇、感受数学有价值、享受数学美极了、听懂了,才会喜欢、把数学变的容易些、满腔热情的保护“火种”。
吴老师从趣、奇、用、美、喜欢、容易等多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方法策略,值得我们进行尝试和探索。
这是一本值得教师阅读的好书,向吴老师学习,满怀激情和憧憬追逐教育梦想。
我将会在教育之路上慢慢地寻找自己教学中的幸福,行动吧!《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的读后感2有幸在偶然的机会下,听了一次吴老师的数学课,顿时被吴老师的讲课风格深深的吸引了,后来便在网上搜了许多吴老师的上课视频,每节数学课都是风趣幽默,笑声连连,孩子们在游戏中在实践中就学会了数学,我想这就是专家讲课的特别之处吧。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3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3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一)五一放假归来的时候,学生的期中学力检测成绩也出来了,接学校通知,5月3日晚上要开家长会,内容主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展开,那个时候我非常苦恼。
检测平均分虽然上了90分,但整体上的水平较上学期差了很多,其中有个女孩子更让我惊讶,原本能考八十多甚至第一单元考出96分好成绩的她,那次检测只考了62分。
成绩出来后我和她进行了交流,并且耐心给她辅导,但是第二个星期,她跟我提出要辞掉数学小组长的职务,也不说明原因,此后我听说,她现在特别讨厌数学,觉得数学很难,甚至有点讨厌我了,说实话,我心里有些难过。
上个学期我就知道,她学数学学得很吃力,每次考试都在八十分左右徘徊,我也经常和她家长交流,可是成绩和兴趣互相影响,导致她最终失去了兴趣,成绩也一蹶不振。
怎么样才能提高她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在《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里,我了解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如何调动学生对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书中提到,假如学生能体验到数学挺有趣、发现数学真神奇、感受数学有价值、享受数学美极了这样的种种过程,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而其中触动我内心的有两件事。
其一,吴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原班老师用一个字概括了对该班学生的印象——懒。
而吴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设置了这样的场景:黑板上排列着许多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还有许多有趣的问题,'认识我吗---伟大的0'、'别小看它---小数点'、'你知道阿基米德检验金冠的故事吗?'、'数学家索菲愿意做你的朋友',讲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教室的四周挂满了红红绿绿的纸条:'数字迷宫'、'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把字母变成数字吗?',这一切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视线,也像磁石般吸住了学生的心。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学生跃入了数学的乐园,开始了艰辛而有趣的探索,竟连曾经对数学毫无兴趣,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在毕业考试时都能以95分的优秀成绩升入中学。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篇一:读吴正宪心得体会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XX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
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
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是我近期看过的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
书中通过描写作者吴正宪先生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感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要谈一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吴正宪先生的成长经历展示了一个“普通”的数学教师如何逐渐发展成了一位杰出的教育专家。
吴正宪先生小时候家境贫困,但他却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自学和刻苦努力,他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发,让我明白只要有执着的追求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并成为在某个领域内的专家。
其次,这本书让我深思如何更好地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常常面临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等问题。
书中吴正宪先生提出了“数学思维”的概念,他认为数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他强调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我会尝试着使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吴正宪先生通过讲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数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他提到了数学对于金融、工程、科学等领域的重要性,并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
通过这些例子,我逐渐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努力学习数学的决心,并更加深入地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这本书也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吴正宪先生在书中提到了他个人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挫折,以及他如何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追求克服这些困难。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3篇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3篇刚拿到《跟吴正宪学教数学》一书时,就被“吴正宪”这个名字拉回到2019年11月,那时的我刚入职2年,刚休完产假,带着娃参加了杭州“千课万人”的学习。
毕竟不是师范类毕业的,所以那时的我其实对数学界的这些大咖们一无所知,但执教老师们每上完一节课,都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在场下一拥而上的场面,我顿时惊呆了!他们是明星?竟然有这么多的老师们蜂拥而上想和他们去合影?这种大型追星现场的主角竟然不是某知名歌星或知名演员,太震撼了,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界的魅力!对于吴正宪老师,我也是印象深刻,当时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用意甚至如何突破重难点并其实没有过多的想法,但是感受最深的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那种驾轻就熟的教学机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吴老师的讲授变得妙趣横生,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另外,当时也当了回“伪粉丝”,想着难得参加这种大型活动,既然受到这么多老师的追捧,吴正宪老师一定很牛,所以我也努力地从人堆里挤进去拍了张吴正宪老师的照片(想合影实在是太困难了)。
回想吴正宪老师的课,我也很想像她一样,让自己的课堂变成“艺术的享受”,拿着这本书时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很想对吴老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怀着一种好奇又敬佩的态度拜读了这本书,也好像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吴正宪老师认为:“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课堂上,她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
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吴正宪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1一直以来,最让我钦佩的数学教师就是吴正宪老师。
寒假期间,我再次拜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对吴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吴老师在书中用简明的语言,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将她一路走来的思索和心声娓娓道来,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书写着吴正宪老师成长的点点滴滴,显示着她独特的智慧,这不仅仅是一本记录着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的记录,还是关于教学的精彩例题、案例集锦,读起来是那样的亲切,回味起来是那么的有趣,又感觉对我是那样的实用。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吴老师在初为人师的日子里,怀着做一个优秀教师的愿望,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以为这样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
但是教师的职业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当她发现了一位小学6年级的学生写的孩子厌恶学习,渴望美好童年的心境的时候;当她发现自己讲的眉飞色舞,而孩子一个个呆滞的目光的时候……吴老师的内心凝聚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她开始沉思:只图提高分数,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吴正宪的心头凝结,她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2、拜师访友,积极探索教育的真谛。
吴老师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是从拜师学习开始起步的,首先她虚心向马芯兰老师拜师学艺。
为了让自己的数学课堂也变成一个充满生机的王国,吴正宪下决心要学“真经”,她一头扎进了马老师的课堂。
她每天晚上静下心来反思,记下学习的收获体会,日积月累,吴老师慢慢地从马老师身上感受到“教学改革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而需要融入更多的教育思想”。
同时她得到了很多恩师的帮助,比如前辈刘梦湘老师、缪玉田老师,还有周玉仁老师、张梅玲老师等等,他们高尚的师德、锐意改革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和影响了吴老师。
读《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的心得体会-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读《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的心得体会花园小学周慧敏利用寒假的时间,我阅读了吴正宪写的《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从中感受良多,以下是我的阅读心得体会。
一、热爱儿童是吴老师数学教育充满活力的不竭动力“一切为了儿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但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儿童”并不容易。
吴老师做到了,并且她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孩子,是用自己的教学行为热爱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人都在她的课堂上得到满足,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吴老师相信,“爱的核心是尊重,尊重儿童是更高层次的热爱、教育和保护”。
这种对每一个孩子的爱体现在她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她每一个教学活动中。
如在本书中的案例《为什么把我画的桃子擦掉了》,透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感受到,面对几位执意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半”的学生,吴老师尊重他们,耐心等待。
尽管黑板被这些大小不同的图画占了一大部分,但看着学生的执着精神,吴老师没有强求,而是小心翼翼地把学生的“杰作”用红笔框起来,告诉大家:“这是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得到尊重。
”尽管预先设计好的有序板书被打乱,但是学生感受到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的快乐,从而也更加喜欢这位尊重学生的教师。
在这本书中还有许多的案例,都向我们展示了吴老师是如何把这个爱的教育融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吴老师正是把她对孩子们充满激情的爱成为教育活动的不竭动力,几十年来,用她的每一节充满活力的课,每一个充满激情的教研活动诠释着这一教育理念。
二、热爱数学是吴老师数学教育永不满足的智慧源泉数学是抽象的,有时学习数学又是枯燥的,许多人对数学是望而生畏。
而数学又是有用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数学。
好的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进而不懈地探索数学的奥秘,而不好的数学教学可能把学生扼杀在学习数学的初期阶段。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就显得十分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花园小学周慧敏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阅读了吴正宪写的《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从中感受良多,以下是我的阅读心得体会。
一、热爱儿童是吴老师数学教育充满活力的不竭动力
“一切为了儿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但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儿童”并不容易。
吴老师做到了,并且她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孩子,是用自己的教学行为热爱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人都在她的课堂上得到满足,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吴老师相信,“爱的核心是尊重,尊重儿童是更高层次的热爱、教育和保护”。
这种对每一个孩子的爱体现在她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她每一个教学活动中。
如在本书中的案例《为什么把我画的桃子擦掉了》,透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感受到,面对几位执意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半”的学生,吴老师尊重他们,耐心等待。
尽管黑板被这些大小不同的图画占了一大部分,但看着学生的执着精神,吴老师没有强求,而是小心翼翼地把学生的“杰作”用红笔框起来,告诉大家:“这是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得到尊重。
”尽管预先设计好的有序板书被打乱,但是学生感受到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的快乐,从而也更加喜欢这位尊重学生的教师。
在这本书中还有许多的案例,都向我们展示了吴老师是如何把这个爱的教育融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吴老师正是把她对孩子们充满激情的爱成为教育活动的不竭动力,几十年来,用她的每一节充满活力的课,每一个充满激情的教研活动诠释着这一教育理念。
二、热爱数学是吴老师数学教育永不满足的智慧源泉
数学是抽象的,有时学习数学又是枯燥的,许多人对数学是望而生畏。
而数学又是有用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数学。
好的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进而不懈地探索数学的奥秘,而不好的数学教学可能把学生扼杀在学习数学的初期阶段。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就显得十分重要。
让每一个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份责任。
吴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寻数学教学的方法,不断研究数学与数学教育的规律。
比如,在教学“比和比例”时,吴老师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指着高高的旗杆问:“这根旗杆大约有多高?”学生都清楚,阳光下,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个儿高的人影子就短(事实性知识)。
且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即同一时间物体之间影长与实际物体的长的比值是相等的(概念性知识)。
同学们开始测量吴老师准备好的竹竿或者自己手中的铅笔、尺子等,再测量旗杆的影长,利用比值相等的关系,计算出旗杆的高度(方法性知识)。
最终他们不但领略到了影子的奇妙,更自觉地把比例当作一种工具,运用到其他问题当中(价值性知识)。
吴老师能让数学知识如此鲜活,正是因为她的课堂教学是将事实与概念、方法、价值联系起来,深入理解事实的教学,从而真正做到了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智慧,如果没有智慧的支撑,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难以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新奇。
因此,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