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合集下载

微电网参与下的配电网调频优化方法研究

微电网参与下的配电网调频优化方法研究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电力技术应用 2023年7月25日第40卷第14期· 79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Jul. 25, 2023, Vol.40 No.14岳 彤:微电网参与下的配电网调频优化方法研究运行成本;C R 1为火电机组单位燃耗成本,取0.05元/(kW·h );K Y 1为配电网单位运行成本,取 0.035元/(kW·h )。

配电网参与调频1 h 的总收益为 C M =(P L 1+∆P L )×C 0-C (3)式中:C 为燃耗成本C R 和运行成本C Y 之和;C 0为单位电价,取0.477元/(kW·h )。

f 2P L1∆P LP L2P L2( f )P L1( f )P G3( f )P G2( f )P G1( f )P P 2P 30236541f 3f Nf图2 电力系统频率二次调整机理1.2 微电网参与配电网调频微电网参与配电网的调频机理如图3所示,电力系统负荷有功功率增加∆P L =P L 2-P L 1,发电机组同步器发生作用,电发电机功率频率特性曲线上移至 P G 2( f ),电力系统平衡运行点随之移到2点。

同时,微电网发生并网,电力系统负荷和发电量增加,负荷功率和发电机组有功功率增加,负荷功率特性曲线上移至P L 2+L 0( f ),发电机功率频率特性曲线上移至P G 2+G 0( f ),电力系统平衡运行点移到3点。

之后,同步器再一次发挥作用,发电机功率频率特性曲线上移至P G 4( f ),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点移到5点,频率恢复额定功率f N 。

其成本及收益模型建立公式为 C R 1=(P L 1+L 0+∆P L 0)×C R 0 (4) C Y 1=(P L 1+L 0+∆P L 0)×K Y 0 (5) C M 1=(P L 1+L 0+∆P L 0)×C 0-C w (6)式中:C R 0和K Y 0为微电网参与调频后的火电机组燃耗成本及单位运行成本;C W 为微电网参与调频后的燃耗成本C R 1和运行成本C Y 1之和;C M 1为微电网参与调频1 h 内总的收益;C R 0=0.02元/(kW·h );K Y 0=0.040 1元/(kW·h )。

智能电网条件下微电网接入的配电网综合效益研究

智能电网条件下微电网接入的配电网综合效益研究

产 和人 民生活 的各个 角落 , 乡 用 电负荷 迅速 增长 , 城 社会对 电力 的需 求量 越来 越大 。配 电网是 电网系统 中直接关 系用 户的重要部分 , 电网公 司连 接广大客 是 户最直接 的纽 带 , 其建设发展就显得 至关 重要。 通 过智能 电 网的建设 , 电力 发 、 、 、 各领 域 输 配 用 都将发生飞跃 和提升 , 尽管智 能电 网的研 究与实践 尚
21 年 8 第 1 01 月 4卷 第 8期
21 0 1,V0 ,1 l 4,No 8PO、 , E C 7ER ’ TECHNoLoGY
电网科技
P w rG i e h oo y o e rd T c n lg
再 生能源 。但是 , 目前 的 配 电网 结构 却 不能 接 纳 这
么大 容量 的分布式 电源 , 电网对 分 布式 电源 的有 微

】 ・ 0
第 8期
唐永胜 : 智能电 网条件下微 电网接 入的配电网综合效益研 究
( F M> 高级 配 电 自动 化 ( D 、 电网运行 和 用 DS 、 A O) 微
重要 负荷 的持续 供 电 和提供 可靠 的 应 急 电源 , 提 是 高 电力系统 的抗 灾能力 的关键 。微 电 网可 以在故 障
电系统 的高级量测 体 系 ( MI 、 A ) 自动读 表 ( MR) A 等
结构恰是 实现主动式配 电网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 开发和延伸微 电网的概 念能够促进分布 式电源与可再生 能源的大 规模接入 , 使传统 电网向智能 网络过渡 。微 电网先进的控制 系统和灵 活的运行方式恰好满足 了智 能电网的要 求 。 并
且 整 合 了 高 比重 的 可 再 生 能 源发 电 , 高 了 系统 的 整 体 效 率 和 灵 活性 。 提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微电网技术是一种基于分散式电源和电能存储装置的电力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管理。

在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能源的供应、系统的控制和运行、以及与传统电网的互联互通等。

微电网技术可以为主动配电网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

传统的配电网往往依赖中央发电站向用户提供电力,但是由于输电损耗及负荷不均衡等问题,会导致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

而微电网技术可以通过分散式发电装置,如太阳能光伏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以及电能存储装置,如电池等,实现对能源的可靠供应。

这种基于分散式电源和电能存储装置的能源供应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降低其负荷压力。

微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主动配电网系统的控制和运行管理。

传统的配电网系统往往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运行,缺乏对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精细调控。

而微电网技术则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对系统中的各个节点进行精确调控,实现对能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利用。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系统中各个组件的状态和能源的流动情况,可以实现对系统运行的实时调整和优化,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微电网技术还可以实现主动配电网与传统电网的互联互通。

传统的配电网与微电网往往是相互独立的,缺乏有效的协同运行机制。

而通过微电网技术,可以实现主动配电网和传统电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通过智能化的通信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能源在主动配电网和传统电网之间的流动控制和调度,实现双方之间的高效协同。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实现对能源的灵活调度和应急供应。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为主动配电网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和运行管理,以及实现与传统电网的互联互通。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微电网技术将在未来的主动配电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

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应运而生。

主动配电网是指通过新能源、储能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为用户提供可靠、高效、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微电网技术作为主动配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电网是一种小型的能源系统,由多种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和负荷组成,能够在与传统电网相互连接或者独立运行的情况下,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微电网技术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而产生的,其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已经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微电网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主动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往往会导致大范围的停电,给用户带来严重的影响。

而微电网技术可以将传统的大型电网划分成许多小的微电网,每个微电网都可以独立地运行,当一个微电网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微电网仍然能够继续为用户提供电力供应,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微电网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主动配电网的能源利用率。

传统的电力系统大多依赖于传统的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这些能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微电网技术通过引入新能源和储能设备,可以更好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微电网技术,主动配电网可以更好地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变。

微电网技术能够提高主动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微电网系统可以配备智能监测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在实时监测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可以对供电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管理和优化调度。

通过智能化技术,微电网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不同需求的电力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提供更为个性化的电力服务。

微电网技术能够显著改善主动配电网的电力质量。

传统的电力系统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电压波动、频率波动、谐波扰动等问题,给用户带来不稳定的电力供应和质量不佳的用电服务。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1242022年6月下 第12期 总第384期油气、地矿、电力设备管理与技术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引言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在能源不断枯竭以及环境保护压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微电网由于其自身因地制宜性、能够应用新能源、成本较低、污染相对较小,且运行模式高度灵活等诸多特点,在当前世界电气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持续增加,而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当前应对气候恶化的重要对策。

借助智能电网建设的国家相关政策,微电网与主动电网在实际构建过程中,其工程的建设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步的对各类能够对物联网、智能电网以及相关储能技术作为实际支撑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予以构建。

微电网在实际构建过程中,会将分布性的多种分布式电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及优化,之后集中单点接入,主动电网将显著增加配电网以及用户的能量互动性。

同时,使得信息互动性得以增加。

文章对微电网在实际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微电网技术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1-3]。

1.对微电网相关概念进行分析1.1对概念进行分析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均开始对微电网进行研究。

每一个国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对微电网具有的定义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

我国微电网研究人员在实际研究中,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对微电网进行如下定义。

电网的实际建设中,主要是指对该地区内分布式电源以及传统发电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会对周边运行电能供给属于特殊性的电网,与传统的电网进行比较,微电网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拥有独立运行的重要特征。

1.2对微电网在主动配电网中其接入的构造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构建较为独立且具有高度完整性的微电网接入结构,技术人员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更为灵活的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应用,由此对实际的主动配电网进行管理,使得主动配电网在开展电力传输过程中,具有的额外能量消耗得到大幅度地降低。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因其节能效果好、环境负面影响小、投资效益良好等特性,受到国家政策方面大力支持而迅速发展。

这些分布式光伏电源(本文简称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后,配电网由单电源模式变为多电源模式,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容量及运行方式对配电网的线路潮流、节点电压、网络损耗,以及故障时短路电流的大小、流向和分布都将产生较大影响,配电网结构和运行控制方式都将发生巨大改变,配电网的控制和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这就对已经适应“单一电源方向”的配电网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1)对配电网规划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得配电网规划突破了传统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会影响系统的负荷增长模式,使原有的配电系统的负荷预测和规划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配电网本身节点数非常多,系统增加的大量分布式电源节点,使得在所有可能网络结构中寻找最优网络布置方案更加困难;由于分布式电源的投资建设单位多为投资公司、私营企业或个人,在项目建设中往往仅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缺少中期或远景的项目规划,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与供电企业配电网规划的前瞻性存在明显的不匹配。

(2)对馈线电压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大多接入呈辐射状的10 kV 或0.4 kV配电网,稳定运行状态下,配电网电压一般沿潮流方向逐渐降低。

分布式电源接入后,改变了原线路潮流分布,使各负荷节点的电压被抬高,甚至可能导致一些负荷节点电压偏移超标。

由于接入位置、容量和控制的不合理,分布式电源的引入,常使配电线路上的负荷潮流变化较大,增加了配电网潮流的不确定性。

大量电力电子器件的使用给系统带来大量谐波,谐波的幅度和阶次受到发电方式及转换器工作模式的影响,对电压的稳定性和电压的波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如果分布式电源是作为配电系统的备用电源来使用,则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以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其与系统侧电源的协调运行度将直接决定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程度。

微电网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

微电网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

微电网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摘要微电网是局部的电力系统,因此可能会或可能不会连接到配电系统,通常它由局部操作掌握。

微电网的关注度正逐步提升,它很可能将致使微电网连接数分布网络增加。

目前,还不能很好的将微电网并入配电系统-它们在稳定构方面有着成潜在威逼。

然而,微电网重点是简单的掌握,用以管理其特定的挑战,这样能解决很多的问题,也是实现智能电网需要克服的。

这本文研讨了一些涉及的问题微型电网连接的分销网络,并说明微电网如何在智能电网的进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切负荷,微电网,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稳定性,存储。

关键词:1 .介绍对“微电网”的定义有很多,但在这些定义中,我们感爱好的是一个小的自足电力系统中,能给消费者供应电压,在发电机和负荷组合在一起单一的地理位置,其中一些可再生能源发电,这些资源在当地的掌握权施加在地方一级。

首先是它是可再生的一代,这是特别重要的,由于越来越大的气候变化压力让人特别担忧;其次,它使掌握更具挑战性,尽管微电网获得普及,但是它们解决一些关键问题的潜力,在智能电网的进展问题始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由于其有着各种好处,微电网这在吸引人们的关注叶⑷,这包括:•提高牢靠性,微电网可以供应连续的或备份的电源,例如制造和安装;•在敏感应用程序方面有着更高的功率的平安性,如政府和军方;•本地能拥有掌握权和全部权,从而可以使当地运营商打算的电能质量水平;•假如严格掌握资源,那么可再生能源所占的份额较高;• 假如可再生能源占一个足够的份额,而不是只是一个象征性的,那这很有利于改善环境;•降低了往偏远地区的运输成本;・余热采用,在应用中可以结合实际实行热电联产;目前,世界各地的很多微电网试验性质的,被用来调查问题,如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普及率高,稳定性好,孤立性好和爱护性好。

然而,也有很多由于其特定的位置或应用程序被应用于商业上,是可行的实际微网。

其中一个例子是电力系统安装在一个孤立的葡萄牙岛弗洛雷斯⑸。

电力系统中微电网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微电网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微电网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传统的中央电力系统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能源供给不稳定、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供给模式,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讨论微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和优势。

一、微电网的定义和特点1.1 微电网的定义微电网是一个小型的能源系统,可以独立运行,与传统的中央电力系统和电网相连接。

它由多个分布式能源资源(DERs)组成,例如太阳能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组、燃料电池等,以及储能设备和能量管理系统。

微电网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供能,降低对传统电网的依赖,并且在断网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持续运行。

1.2 微电网的特点微电网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分布式能源资源:微电网利用分布式能源资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

2)能量存储:微电网通过储能设备,例如电池或压缩空气储能等,将多余的能量存储起来,以供给需要能源的时间段。

3)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微电网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监测和控制能源的分配和使用,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供电质量。

4)可靠性和弹性:微电网能够在电网断电或故障的情况下继续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二、微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1 居民区微电网微电网在居民区的应用是其最早的应用之一。

通过在居民区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储能设备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户外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之间的互联。

居民区微电网可以满足居民日常用电需求,减少电力系统的负荷压力,并降低对传统电力系统的依赖。

此外,居民区微电网还可以提供应急电力供应,例如在自然灾害或电力中断时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

2.2 商业和工业微电网商业和工业领域对能源的需求通常较大,而且能源需求的稳定性也较高。

微电网在商业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满足这些需求,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商业和工业微电网可以将多种能源资源集成在一起,例如太阳能、风能和燃料电池,并配备能量存储系统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分析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分析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接入成为了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能源接入主要指的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接入利用。

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环保、可再生、分散等特点,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表现在电网结构上。

传统电网采用的是集中式的大型发电机,而主动配电网则采用分布式发电。

新能源接入主要以分布式发电的方式接入电网,这将对传统电网的结构造成影响。

因为传统电网主要是为集中式发电而设计的,而分布式发电可能会对电网的保护、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造成一定挑战。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还表现在电网运行管理上。

传统电网运行管理主要是由大型发电厂和输电公司来完成,而主动配电网需要更加灵活的运行管理方式。

新能源的间歇性、不确定性、波动性等特点会对电网的运行管理造成一定挑战,尤其是对调度和优化等方面。

需要对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管理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还表现在电网规划建设上。

传统电网主要是为了满足大型发电厂和大负荷用户的需求而建设的,而主动配电网需要更多的考虑到微电网、多能互补等方面。

新能源的接入还需要对电网的规划和建设进行调整,以满足新能源接入的需要。

针对以上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需要对电网结构进行升级和改造,以适应新能源接入的需要。

可以采用智能配电技术、微电网技术等,来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需要对电网运行管理进行优化和调整,采用先进的调度和优化技术,来应对新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

需要对电网规划建设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新能源接入的需要。

需要加强对电网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电网的智能化和可持续性。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电网结构、运行管理、规划建设、技术设备等多个方面。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主动配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实际运行中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配电网络的性能和可控性提高了整体能源效率。

因此,对主动配电网中的微电网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讨论微电网技术在有源配电网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电网技术;主动配电网;应用引言配电系统是继输电系统之后向用户分配电力的系统。

有源电网具有综合控制各种分布式能源的能力,是智能电网技术的先进阶段。

同时,将微电网安装在有源配电网中,形成有源配电网。

主动配电网概念引入后,由于当时分布在电网中的电源数量较少,管理难度较小,并没有立即得到行业的足够重视和发展。

但是,随着新型发电、储能模块等分布式能源在电网中的兴起,有源配电网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得到迅速发展。

一、微电网的定义和特点1.1微电网和有源配电网概述1.1.1微电网的含义根据我国国情的发展和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微电网定义为:区域性,是一种特殊的电网,与常规电源相比具有独立的特性。

1.1.2主动配电网的含义与传统的单向传输可靠无源配电网相比,有源配电网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实现对储能设备、DG、可控负载等电网的独立协调和控制管理。

主动配电网通过试点电网结构的灵活改造,达到控制电网内潮流流向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优化和调节主动配电网的运行,保证电力的可靠性,基于网络的提高绿色能源的利用率。

二、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运用的作用2.1提高有源配电网的电压质量和稳定性有源配电网络中大量的分布式电源、各种储能设备以及有源负载的集群接入,使得电压分配更加复杂。

分布式电源的分散和不规则波动会影响电压稳定,接入和关闭过程也会对电压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对减少配网设备的使用时间,所以需要运用有效地管理措施,要积极治理配电网电压不稳问题。

配电网接口处电压相关参数的控制及其平滑切换技术也可以减少由于分布式电源直接连接到配电网而造成的电压不稳定性。

微电网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微电网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微电网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经济效益分析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中央电网面临着供电不稳定、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微电网技术应运而生。

微电网是一种以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本文将探讨微电网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它带来的经济效益。

首先,微电网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微电网可以与中央电网互联互通,也可以独立运行。

它可以根据需求实现供电的自动切换,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此外,微电网还可以灵活地管理分布式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储能系统等。

这些分布式能源资源可以满足局部区域的能源需求,还可以向中央电网输送多余的电能。

微电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其次,微电网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具有许多经济效益。

首先,微电网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质量。

传统的中央电网存在着供电不稳定的问题,而微电网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避免供电中断的风险。

此外,微电网技术可以减少能源的损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储能技术可以储存多余的电能,在需求高峰时释放出来,平衡供需之间的差异。

这样可以减少中央电网的负担,降低能源的浪费。

另外,微电网技术还可以降低能源的成本。

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使用更加廉价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昂贵化石能源的需求。

微电网还可以减少能源输送的损耗,降低能源的运输成本。

此外,微电网技术还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效益。

传统的中央电网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如煤炭和石油,这会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而微电网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这些能源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因此,微电网可以显著降低能源的碳排放,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此外,微电网还可以促进能源的地方化,减少长距离的能源输送,进一步降低能源的碳排放以及环境的影响。

然而,微电网技术在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微网接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影响的研究

微网接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影响的研究

微网接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影响的研究瞿朝庆【摘要】The micro-grid access can reduce the network loss of the feeder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and energy efficiency.Now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micro-grid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x.With lot of power supply devices connected to the micro-grid,in the event of a short circuit or open circuit fault,the relevant parameters of the current and voltage will have some changes,which will greatly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fault lo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cro-grid control mode and DG control under the grid-connected and off-grid state.By accurately positioning the fault type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studying in detail the real-time status of the relay,we have established an equivalent model of inverte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under grid-connected operation and a distribution system model including micro-grid in PSCAD/EMTDC software aiming at the impact of the micro-grid access on the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微网的接入能够降低馈线的网络损耗、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能源利用率,现在的微网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主要是接入了大量的供能器件,一旦发生了短路或者断路故障,那么电流、电压相关参数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大大增加了故障定位的难度.分析了微网的控制模式以及在并网与离网两种状态下DG的控制.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类型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并且针对继电器的实时状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由此建立了在并网运行时逆变型分布式发电的等效模型,在针对微网的接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装置影响上于PSCAD/EMTDC软件中建立了包含微网的配电网系统的模型.【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5)001【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微网;分布式发电;储能装置;配电网【作者】瞿朝庆【作者单位】国网恩施市供电公司,湖北恩施 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62进入21世纪,资源的匮乏与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了国际上重视的发展话题,而新型可再生的能源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广泛关注.现今仅有少部分区域含有较丰富的资源,并且绝当今的清洁能源分布及不集中,这对科研工作者带来了很多麻烦,为此人们研究了将微电网与大电网相结合,利用微电网能将其他种类的能源集中起来并且转化成电能的能力,来达到资源稀缺的缓解.分布式能源(DG)大多是体型较小,能够很轻易地安装在用户周围的储能装置.其作用不仅能单独给用户提供电能,还能并入电网向电网传输电能.当中地储能系统和分布式电源并在一起,直接为用户供电.从大电网角度来讲,微网能作为大电网中的一个可控结构;微网并入到电网中有以下几个优点:1)能够使系统更加稳定.2)使得供电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3)使不同种类分布式电源的优越性得到良好的体现.4)能更好地提高电能质量,降低谐波造成的污染.5)利用储能装置解决了负荷用电峰谷差造成的装机容量不足的问题.2.1 微网的构成微电网的结构包含分布式电源、负荷、能量转换装置与监控保护装置几个部分. 1)分布式发电:DG能以多种能源的种类体现;能够直接向用户输送电能,提高了供电的质量.2)负荷:主要指的是导线、电缆、电气设备等.3)能量转换装置:将不同种类的能源转化为电能.4)监控保护装置:主要由监控设备和继电保护装置构成.常见的微网主要有直流微电网、交流微电网、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压配电支线微电网、低压微电网.2.2 微网的运行模式并网运行和离网运行是微电网的最主要的两种运行方式,其中功率匹配状态和功率不匹配状态是并网运行中的两个比较重要的运行状态并.其中功率匹配是指一个设备能输出的最大功率,正好接上另一个有同样最大功率的设备,则能正常使用,如图1所示,微网和大电网在结点PCC处连接,流过PCC的有功功率为P,流过的无功功率为Q.如果P=0并且,Q=0时,那么可以认为流过PCC结点的电流为零,使得微网中所有分布式电源的出力达到最佳,也就达到了微网的最优的运行状态,这种运行状态被称为微网的功率匹配运行状态.如果P不等于零或并且Q也不为零,那么可以认为经过PCC结点的电流不等于零,配电网同微网进行了功率的转换,这种运行状态被称为微网的功率不匹配运行状态.如果微网处于功率不匹配的运行状态,当P<0的时候,会出现有功过剩的情况,当P>0的时候,会出现有功缺额.2.3 配电网仿真模型的建立由于现在城市化建设日渐成熟,为了防止发电时影响到用户的日常生活,大型发电厂需要建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宽广地带.而从发电厂发出的电能首先要输送到负荷中心进行配电,主要由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网来实现.到达负荷中心之后,经过配电系统的一系列的调度和分配,将电能输送到用户达到供电的作用.1)压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和相应的继电保护装置.图2为单向辐射型配电网,其继电保护配置是在网络出口处配置的三段式电流保护,剩余的馈线需要使用到过电流保护.主要判断的方法为:电流1段保护必须小于馈线末端的流过的最大电流,其缺点是无法保护整条线路;电2段保护是需要判定每个原件的最大允许电流,并且保护电流值要小于所有原件中最小的允许流过电流,相对于上一段保护,该保护可以保护到整条线路,与上一段保护一同作为线路的主要保护方法;而电流3段保护是小于等于流过负荷的允许最大电流来确定的.2)低压配电网结构保护装置.低压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是0.4KV,其保护装置是带有能起到自动断电作用的万能断路器和熔断器,热继电器等.速断脱扣时间低于0.1s.而短路电流整定的时间特性为I2t的反时限特性,约定脱扣的电流是1.45In;脱扣时间是<1h或者<2h.2.4 微网模型本文在对目前微网的研究状况进行相应的阐述后,细致分析了在配电网中并入微网后对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进,如果首先忽略微网内部结构,当微网在进行并网时,分布式电源全部使用P/Q控制方式,那么需要将微网等效成一个单分布式电源和负载并联的一个复合型拓扑结构.而逆变型分布式电源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并入了配电网,并且在并网时全部采用了P/Q的控制方案.如果并入微网后的电网发生了瞬时性故障,那么在这个瞬时暂态的过程中,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输出会因为偏离整定值而迅速增大,这对配电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很大,但是该暂态的持续时间并不是不长,所以逆变型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有功和无功能在一个短时间段内恢复到到整定值.本文所使用的模型是采用受控电流源来代替的:如果正常运行状态,分布式电源的电压、电流、相位角、功率值可以通过潮流计算得到;如果发生故障会导致压降减小,此时逆变型的分布式电源提供的电流和电压会成反比.在PSCAD软件中建立一个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模型,如图3所示,其输出三相电流最大值和相位是能控的,控制的方式如图4所示.3.1 仿真模型的建立使用图3中建立的拓扑模型进行细致研究,最终得到的模型如图5所示.3.2 仿真分析1)线路AB末端的F1发生三相短路故障.①没有接入分布式电源的系统;②在线路中间C点接入DG的系统.仿真结果分析:①如果F1处发生了瞬时性故障时,位于故障处左端的保护1在没有接入分布式电源于线路中部接入分布式电源两种运行状态下所测出的短路电流相同,如图6~8所示.由图7可以明显看出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处左端发生瞬时性故障的时候,分布式电源对于故障处左端的继电保护装置没有任何的影响.②对位于故障点F1和DG接入点之间的保护2,当F1故障时检测到的电流和功率异向,如图8、9所示.在此情况下,为了避免保护误动,需要考虑方向元件.发生瞬时性故障检测到流过它们的电流于功率均异向,那么需要考虑加装方向元件来防止继电保护装置的不必要动作,仿真结果如图10所示.2)线路CD末端F3发生三相短路故障.①没有接入DG的系统;②在线路中间C点接入DG的系统.仿真结果分析:①于馈线中部中间接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若果F3发生瞬时性故障,保护3流过的I会超过分布式电源系统中保护3检测到的I,而且保护1、2所流过到的I会低于无分布式电源系统中对应的保护装置测量出到的I.由图11、12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发生瞬时性故障较短时间之内,分贝流入保护1、2、3地I同理论上计算的结果相一致,但在一段时间后通过它们的I会过渡没有分布式电源系统情况下电流的水平,分析可能是系统电源最大储存容量远超过分布式电源的储存容量造成的.②F3发生瞬时性故障时会导致保护4处被短路,检测到的I的值为零,如图13、14所示.能源与环境问题备受国家的重视,含微网的配电系统必将成为配电网的重要发展趋势.但由于接入微网后的配电网方式发生改变,使得配电网的运行、保护等方面遇到新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继电保护方面开展工作.其主要研究内容的总结如下: 1)分析了微网的主要构造,微网的两种运行方式及其切换.在微网处于并网运行状态时,系统的额定电压和频率需要由大电网来协调,微网中重要部分布式电源要通过控制输出功率来达到整个微网中的功率平衡,所以这个时候的分布式电源逆变器多数时候会使用P/Q控制方式.如果微网是在离网的运行状态,微网内部的额定电压与额定频率要通过自我的调节作用,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分布式电源来代替大电网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作用是维持电压与频率的平衡,那么符合这些条件的分布式电源要使用U/f与Droop的控制方式.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含微网的辐射型配电网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实验.2)全面的研究了微网的接入对配电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所带来的影响.在一般中压辐射型网络中一般会出现末端故障电流,同时降低了保护装置的灵敏性,而相邻馈线的故障保护会产生误动,而对于一般的中压环网型的网络,因为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馈线中相应的常开开关会断开,无法达到重合闸、分段器的互相配合,并且使得故障定位隔离的实现变得十分困难,那么就会导致故障后半段的负荷无法得到正常供电.因此将并网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等效成一个可控的电流源,于PSCAD/EMTDC软件中进行了仿真实验.【相关文献】[1] 洪峰,陈金富,段献忠.微网发展现状研究及展望[C]//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8.[2] JAYA warna N,WUT X,ZHANGT Y,et al.Stability of a Micro-grid[C]//The 3rd IET 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Machines and Drives Ireland,2006:316-320.[3] 韩奕,张东霞,胡学浩,等.中国微网标准体系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69-72.[4] 何鑫.微网故障分析与保护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电力大学,2012.[5] 高菲.交流型分布式电源及微网系统模型分析与暂态仿真[D].天津:天津大学,2012.[6] 梁明辉.微网故障特性分析和保护原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7] KAUHANIEMI K,KUMPULAINEN L.Impact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C]//2004 I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s in Power System Protection,2004:315-318.[8] SALMAN S K,RIDA I M.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embedded generation on relay settings of utilities electrical feeders[J].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2011,16(2):246-251.[9] CHILVERS LM,JENKINS N,CROSSLEY P A.The use of 11 kV distance protection to increase generation connected to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C]//The 8th l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s in Power System Protection,2004:551-554.[9] 韩奕,张东霞,胡学浩,等.中国微网标准体系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69-72.[10] 王成山,王守相.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20):1-4,31.[11] 李振杰,袁越.智能微网—未来智能配电网新的组织形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42-48.[12] 丁明,张颖媛,茆美琴微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9,33(11):6-11.[13] YOKOYAMA R,NIIMURA T,SAITO N.Modeling and evaluation of supply reliabilityof microgrids including PV and wind power[C]//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Conversion and Delivery of Electrical Energy in the 21st Century,Pittsburgh,USA:IEEE,2008:1-5.[14] 黄伟,孙昶辉,吴子平,等.含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微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9):14-18.[15] 王归新,刘小娟,杨世凯,等.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4):77-81.。

微电网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微电网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微电网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摘要:由于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电源不断增多,能够灵活调度多个能源的微电网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尽管微电网可以增加电力系统的调度灵活性,但由于微电网的存在,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配电系统的无功电压。

基于此,本文对微电网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同行业者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微型网络;无功功率;网络损耗引言:对于在中国各地建设微电网,并成为传统电能网络的有益补充,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充足,为建立微型电网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此外,通过把微型电网技术融入到供电网络系统中,既可克服边远地区的长距离输送问题,也可运用广泛的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协调控制的目的,进而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连续性和经济效益。

一、微型网络的基本原理微电网是一种能够将分散式电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的小型电力系统。

微电网还具有发、变、输、配电等功能,但其运行机制与传统的电力系统不同。

本文以风光储微电网为实例,对其内部构成进行分析。

另外,风光储电网还包括风机、光伏电源、储能设备和配套的电子设备。

其中,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将风力、太阳能转换成电力,再通过能量存储设备来存储。

风机与太阳能发电系统共同发电,互相配合,解决风机、光伏电源输出功率的不确定问题,提高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二、微电网并网对配电网运行的影响由于区域供电分布较广,一类负荷较小,大部分配电网都是以一条辐射线为基础的,其网架薄弱,供电半径长,线损大,安全可靠性差。

同时,由于我国区域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不同地区的能源分布、经济发展状况、居住方式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微电网必然会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从而对电力系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对配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微电网不仅可以吸收配电网络的电力,而且还可以传输到配电网络,这就改变电力传输的单向性,进而对电力系统的电压、功角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微电网在吸收电力的同时,可以把微电网视为一个可控制的集中负载,从而使其不受电力系统的稳定影响[1]。

DG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DG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DG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传统配单向潮流流通的配电网,其保护是基于过电流保护。

由于微电网或DG的接入,使得配电网故障特征发生变化,故出现双向潮流流通。

DG接入对配电网的过电流保护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有:降低了所在线路保护的灵敏度;相邻线路故障进可引起所在线路保护的误动作;影响线路重全闸的成功率;DG或微电网的接入,使得其上游保护的范围缩小,下游保护的范围扩大等。

基于上述情况,目前DG或微电网并网运行规程都规定: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DG需讯速退出配电网,以保证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等。

因些,如何在并网情况下快速感知大电网故障,在并网与独立2种性况下对微电网内部故障作出正确动作,确保继电保护动作的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是微电网保护的关键。

逆变型DG的特点
微是源即为组成微电网的DG。

微电源并入电网时的接口主要有3种:1、直接并网型:主要以异步风力发电机和传统小型同步发电机为主。

这种方式不属于本文计论的范围。

2、DC-AC型:采用该并网方式的DG主要有太阳能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储能装置等。

3、AC-DC-AC型:该方式适合变频风机和微型燃气轮机等频率不恒等
于50Hz的微电源。

此法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上述3种接口串2、3采用的是逆变型接口,为本文讨论对象。

常见的逆变型DG(Inverte Bas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IBDG)接口控制有恒功率(PQ)控制和恒压恒频V/f控制。

新能源接入对供配电系统的影响与解决方案

新能源接入对供配电系统的影响与解决方案

新能源接入对供配电系统的影响与解决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新能源接入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新能源接入是指将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纳入传统供配电系统中供电所使用。

然而,新能源接入对供配电系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接入对供配电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影响1. 电网可靠性下降:新能源接入给供配电系统带来了变动性和不确定性,新能源的产生受到自然条件和能源资源的限制,容易受到天气条件、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

这种不可控性导致电网频繁出现电力波动,给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带来了挑战。

2. 电力平衡难以维持:供配电系统需要保持供电稳定,并且电力的使用需求与供应需求要保持平衡。

然而,由于新能源的间歇性特点,其电量和供电时间不可预测,使得电力平衡更加困难。

3. 电力质量下降:新能源接入对电力质量造成影响。

例如,光伏发电对电网产生的高次谐波造成污染,风力发电由于受到风速的变化影响,也容易导致电压波动和电力质量下降。

二、解决方案1. 增强电网的调度和运行能力:为应对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力波动和随机性,需要利用先进的电网调度技术和现代化的电网运行管理系统。

通过对电网中新能源的预测和调度,可以实现对电力波动的有效控制,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

2. 多能源互补与协同发展:通过多能源互补与协同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能源接入对电力平衡的挑战。

例如,将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相互补充利用,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下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3. 提高新能源的可预测性:通过建立先进的气象预测模型和新能源发电预测模型,可以提高新能源接入的可预测性。

准确预测新能源的产量和供电时间可以帮助调度员更好地调度和管理电力系统,保持电力平衡和供电稳定。

4. 加强电网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电网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解决新能源接入问题的关键。

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以供需要时释放,可以解决新能源间歇性带来的供电不稳定问题。

微电网技术进展及其对实现智能电网的影响

微电网技术进展及其对实现智能电网的影响
第 1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3期
J u n lo h n o gElcrcPo rC l g o r a fS a d n e ti we ol e e

影 响 。另外 。 据I E 5 7 准 , 根 E E14 标 当主 网发 生故 障 时分 布式 电源要 与主 网隔 离 。 因此 . 这些 因素 的 受
【 中图分类号】M 2 T 77
【 文献标识码 】 A
随着 传统 能 源供 给 的不断 紧 张 ,环保 压力 的
不 断 增 大和 电力市 场 对 电 能质 量 和供 电可靠 性 要 求 的不 断提 高 ,人 们 开 始对 传 统发 电模 式 进行 反
有 害气 体排 放具有 明显 的意 义 。 分布式 功能 系统 紧 邻 负 荷 区 。 运用 往 复式 电机 、 型 燃气 轮 机 和 燃 可 微
对 于系统 而 言 。 电 网可 以被 看成 是一 个 有许 微
多负 荷 和 电源所组 成 的可控 单元 。 它可作 为一 个微 型 电 源 . 可 以为 主 网提 供 辅 助 支撑 . 缓解 用 电 也 如 高峰 时 的负荷 压力 。对 用户 而 言 , 电 网类 似 于传 微
统 的低压 配 网 , 能 同时提供 热 能 和 电能服 务 。另 并
作者简介 : 杨柳 (9 2 )女 , 理 工 程 师 , 要 研 究 方 向 : 18 一 , 助 主 智 能 电网 技 术 。
力 电子 技术 的分 布式 发 电设 备 接 人 电 网 的数 目达 到一定 程度 时 , 它们会 对 电网 的暂态 稳定 产 生不 良
山东 电力 高 等专科 学 校学 报
针对 微 电 网的具 体特 点 , 阐述 了与微 电网相关 的控制 和保 护技 术 的研 究进 展 。 后 , 过对 比 最 通 微 电 网和 智 能 电网的特 点 , 明 了微 电网在 实 现智 能 电网 中的特殊 意义 。 说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分析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分析

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分析1. 对主动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有显著影响新能源的接入能够弥补传统能源的不足,提高主动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由于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相较于传统能源更为环保,因此其接入还可以提升主动配电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对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方式有较大改变传统的电力系统主要依靠中央化的发电方式,而新能源接入后,电力系统将更加去中心化,逐渐走向分布式发电模式。

这将对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需要相应调整和改变。

3. 对主动配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挑战由于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其接入会给主动配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一定挑战。

尤其是对于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在天气或风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到主动配电网的稳定运行。

如何合理地应对新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成为主动配电网需要面对的问题。

4. 对主动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提出新要求传统电力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是基于中央化的发电方式进行的,而新能源接入后,主动配电网需要更加灵活地规划和建设,以确保新能源的有效接入和利用。

这就对主动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应对新能源接入的策略1. 提高主动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引入智能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提高主动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新能源的接入,以及新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

通过智能化技术,能够更好地管理新能源的接入和利用,提升主动配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结语新能源接入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是双重的,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面对新能源接入带来的影响,需要主动配电网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不断提升主动配电网自身的智能化水平和稳定性,以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接入的要求。

需要积极推进新能源的储能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主动配电网能够更好地迎接新能源接入带来的挑战,实现更加高效、可靠和环保的供电服务。

基于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故障电流影响概述

基于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故障电流影响概述

基于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故障电流影响概述发表时间:2018-12-17T11:42:12.0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苏宇范汉杰田文强马端齐晋辉牟万元[导读] 摘要:微电网是一种将分布式电源、控制系统等各种设备装置整合在一起的新型供电系统。

国网抚顺供电公司辽宁抚顺 113000摘要:微电网是一种将分布式电源、控制系统等各种设备装置整合在一起的新型供电系统。

微电网的出现有效降低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给电网系统带来的冲击性,而且还丰富了系统电源的供电形式,强化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即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但是微电网的接入也给系统的继电保护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最大程度消除影响配网运行的不利因素,加强对配电网的控制,展开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故障电流;影响一、引言随着全社会对电力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

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储量虽然庞大但是毕竟有限,现如今已经出现了资源枯竭的苗头。

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出现对于电网的发展和经济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配电网供电的稳定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有了很大增长,大面积停电事故次数显著降低。

因为分布式发电系统采用的是邻近的电源,所以可以实现灵活供电方式,具有运行成本、线路损耗低、能源利用率高的优势。

本文在阐述分布式电源发展的基础上论述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故障电流的影响,为分布式电源未来的发展丰富理论基础。

二、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时不时地停电事故已经显示出集中发电式电力系统的严重不足,已经无法充分满足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对电力供应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实际需求。

分布式电源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分布式电源指的是在用户附近就近发电,开发出来的电能就地利用,电压等级在10kV及以下的水平上,直接接入电网。

分布式电源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供电的可靠性比较高,发电方式也较为灵活,投资成本也比较低,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以及建设智能电网的必经之路,所以成为国内外电力行业研究的重点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网接入对配电保护的影响分析微电网是一组由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装置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系统。

微电网所含有的分布式电源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机、蓄电池和高速飞轮等。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配电网内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还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电网的安全性,预防电网大停电事故的发生,是中国建成坚强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在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用户的供电质量和电网服务水平,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应用。

传统电网为电源到负荷的单向潮流供电方式,微电网的接入将改变这种运行特性,并对微电网接入点的电压、线路潮流、线路电流、电能质量、继电保护以及网络可靠性等都将产生影响。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微电网的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1对网络规划的影响:微网接入配电网后,配电系统不再扮演单一的电能分配方,而是兼顾了电能收集、传输、存储和分配等角色,从而使得稳态潮流分布和暂态故障特性将受到影响,空间负荷预测、配电网络优化、电源规划、随机潮流、无功电源优化、经济效益等评估标准都会改变,原有的将配电系统作为无源系统进行规划的方法不再适应新环境下的系统规划要求。

2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微电网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微电网的接入,对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有功的间歇性:由于微电网其功率交换特性复杂多变,多种微电源的协调本身也会带来一定风险,这就导致含大规模微电网的大电网在进行稳定理论分析等问题时必然会区别于传统的不含微网的电力系统,如果微网的接人成一定规模,则势必会对大电网的电压稳定、频率稳定和功角稳定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频率、电压调控困难:微网中大量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会对大电网造成谐波污染;单向分布式电源将加剧大电网的三相不平衡水平;可再生电源输出能量不恒定和潮流的随机变化还会引起系统电压和频率偏差、电压波动及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

(3)潮流交互:微电网接入系统后其潮流分布与单纯的DG相比会更加复杂,功率交换程度也更大,此时电能的流向也具有不确定性,微网既有可能作为电源也有可能作为负荷吸收电能,而不像一般的负荷和DG只能扮演单一角色,呈现出双向的能量交互,从而为电网的运行方式确定和潮流计算增加了新的难题。

3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微网中大量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会对大电网造成谐波污染;单向
分布式电源将加剧大电网的三相不平衡水平;可再生电源输出能量不恒定和潮流的随机变化还会引起系统电压和频率偏差、电压波动及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

4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微网接入配电网会在本质上使得系统的网架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大电网发生系哉故障后,相应的电气量会表现出较大不同,这就要求保护装置具有自适应的整定功能,因此故障定位传统检测方法与传统的继电保护模式不再适应于新形势下的电网安全运行要求。

5对调度运行的影响:微电网通常包含多种类型的电源,需要较为灵活的控制策略,呈现给大电网的电气特性也会较为复杂,微网的接入必将造成配电网潮流分布和电压水平的改变,进而影响原大电网调频调压手段的有效性,使得调度人员必须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才能实现有效调度与管理。

此外,微电网可以有效降低线路的网络损耗、改善能源结构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优点,如何通过大电网的经济调度来发挥微网这些优势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对网络损耗的影响:电网的损耗主要取决于系统的潮流,由于微网接入后电能的潮流不像传统电网一样只流入电网,而是能与外部电网进行双向的能量交换,各支路潮流再不是单向流动,则电网损耗也势必会受到影响,使得网络损耗的计算复杂化。

此时网络损耗的计算需综合考虑负荷的大小、微电源的接入容量及位置以及电网拓扑架构等因素。

当少量的微电网接入到配电网时,对配电网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但是当大量的微电网接入到配电网时,必将会对系统的频率和电压稳定、电压波动及闪变、波形畸变及谐波、有功及无功潮流、短路电流、网损等电气领域各个方面造成较大影响,对配电网的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微电网对配电网的各方面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控制策略,将微电网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