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e66a63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3.png)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
授刑部主事。
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
又善辨疑狱。
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
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
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礼泣谢,从之。
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
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按行关塞,武备大饬。
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
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
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
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
较他司亦然。
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
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9fb9e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1.png)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李徜,字正言,平城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授行人。
擢御史。
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
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
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徜拒不应。
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
诏起官时,调南京用。
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
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
起应天府尹。
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
徜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
徜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
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
召拜刑部尚书。
徜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
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
寻奏,帝报从之。
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
帝称善,优诏褒纳。
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徜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
徜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
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徜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而徜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
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
赠太保。
天启初,追谥恭介。
注: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
②言路:言官。
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B.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C.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D.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此处指大理寺。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422ebc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f.png)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篇一」高拱,字肃卿,新郑人。
穆宗居裕邸,出阁请读,拱与检讨陈以勤并为侍讲。
拱侍裕邸九年,启王yi敦孝谨,敷陈剀切。
王甚重之,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
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
四十一年,擢礼部左侍郎。
寻改吏部,兼学士,掌詹事府事。
进礼部尚书,召入直庐。
四十五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与郭朴同入阁。
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
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朴复助之,阶渐不能堪。
而是时以勤与张居正皆入阁,居正亦侍裕邸讲。
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
会议登极赏军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
三年冬,帝召拱以大学士兼掌吏部事。
拱乃尽反阶所为,凡先朝得罪诸臣以遗诏录用赠恤者,一切报罢。
拱之再出,专与阶修郤,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
阶子弟颇横乡里。
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成。
所以扼阶者,无不至。
逮拱去位,乃得解。
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
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
仓卒举用,皆得其人。
又以时方忧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
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
其在部考察,多所参伍,不尽凭文书为黜陟,亦不拘人数多寡,黜者必告以故,使众咸服。
以广东有司多贪黩,特请旌廉能知府侯必登,以厉其余。
失人废事,渐不可训。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①,还之内阁。
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
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
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
太后颔之。
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
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
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
拱既去,保憾未释。
复构王大臣狱,欲连及拱,已而得寝。
居家数年,卒。
久之,廷议论拱功,赠太师,谥“文襄”,荫嗣子务观为尚宝丞。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注】司礼权:司礼,指司礼监,官署名,各种职位由太监担任。
《明史》阅读答案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3ddb7d8bd64783e08122b75.png)
《明史》阅读答案翻译何景明,字仲默,信阳人。
八岁能诗古文,弘治十一年举于乡,年方十五,宗籓贵人争遗人负视,所至聚观若堵。
十五年第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辈倡诗古文,梦阳最雄骏,景明稍后出,相与颉颃。
正德改元,刘瑾窃柄。
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语极激烈。
已,遂谢病归。
逾年,瑾尽免诸在告者官,景明坐罢。
瑾诛,用李东阳荐,起故秩,直内阁制敕房。
李梦阳下狱,众莫敢为直,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之。
九年,乾清宫灾,疏言义子不当畜,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
留中。
久之,进吏部员外郎,直制敕如故。
钱宁欲交欢,以古画索题,景明曰:此名笔,毋污人手。
’ 留经年,终掷还之。
寻擢陕西提学副使。
廖鹏弟太监銮镇关中,横甚, 诸参随遇三司不下马,景明执挞之。
其教诸生,专以经术世务。
遴秀者于正学书院,亲为说经,不用诸家训诂,士始知有经学。
嘉靖初,引疾归,未几卒,年三十有九。
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梦阳并有国士风。
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謨。
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各树坚垒不相下,两人交游亦遂分左右袒。
说者谓景明之才本逊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
然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选自《明史》)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屈服B.用李东阳荐:任用C.众莫敢为直:伸冤D .初相得甚欢:投合11.下列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内阁制敕房舍人:明代中书舍人的一种,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题奏等机密文书,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
B .进士:明代殿试中选者称为进士。
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 合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若干人,二甲第一名叫传胪。
C.吏部:吏部为管理文武官员的机关,负责考授、升调、封爵、世职、恩荫、出继、入籍、终养等事务。
D .书院:起自明朝的书院有考课式和会讲式。
考课式书院重授课、考试;会讲式书院强调讲会、论辩。
《明史》原文赏析及译文
![《明史》原文赏析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b5d13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6.png)
《明史》原文赏析及译文张昺,字仲明,慈溪人。
举成化八年进士,授铅山知县。
性刚明,善治狱。
有寡妇惟一子,为虎所噬,诉于昺。
昺与妇期五日,乃斋戒祀城隍神。
及期,二虎伏庭下,昺叱曰:“孰伤吾民,法当死。
无罪者去。
”一虎起,敛尾去。
一虎伏不动,昺射杀之,以畀节妇。
一县称神。
铅山俗,妇人夫死辄嫁;有病未死,先受聘供汤药者。
昺欲变其俗,令寡妇皆具牒受判。
署二木。
曰“羞”,嫁者跪之。
曰“节”,不嫁者跪之。
民傅四妻祝誓死守,舅姑绐令跪“羞”木下,昺判从之,祝投后园池中死。
邑大旱,昺梦妇人泣拜,觉而识其里居姓氏,往诘其状。
及启土,貌如生。
昺哭之恸曰:“杀妇者,吾也。
”为文以祭,改葬焉,天遂大雨。
诸异政多类此。
擢南京御史。
弘治元年七月偕同官上言:“内幸虽斥梁芳,而赐祭仍及便辟,是复启宠幸之渐也。
外戚虽罪万喜,而庄田又赐皇亲,是骄纵姻娅之渐也。
愿陛下以为戒。
”帝嘉纳之。
先是,昺以雷震孝陵柏树,与同官劾大学士刘吉等十余人,给事中周纮亦与同官劾吉,吉衔之。
其冬,昺、纮奉命阅军,军多缺伍。
两人欲劾奏守备中官蒋琮,琮先事劾两人。
章下内阁,吉修隙,拟黜之外。
尚书王恕抗章曰:“不治失伍之罪,而罪执法之臣,何以服天下!”再疏争,言官亦论救。
久之,昺用荐迁四川佥事。
富豪杀人,屡以贿免。
御史檄昺治,果得其情。
寻进副使。
守备中官某将进术士周慧于朝,昺擒慧,论徙之极边。
岁余,引疾归。
环堵萧然,拥经史自娱。
都御史王璟以振荒至,馈昺百金,坚拒不得,授下户饥民粟以答其意。
知县丁洪,昺令铅山所取士也,旦夕候起居,为具蔬食。
昺曰:“吾诚不自给,奈何以此烦令君。
”卒弗受。
炊烟屡绝,处之澹如。
及卒,含敛不具,洪为经纪其丧。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一有删改)(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伤吾民,法当死当:判罪B.觉而识其里居姓氏觉:觉察C.再疏争,言官亦论救再:两次D.及卒,含敛不具具:备办(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有病未死,先受聘供汤药者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①昺哭之恸曰:“杀妇者,吾也。
《明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c0e3a88804d2b160b4ec0fb.png)
《明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
授编修,进左中允。
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
历左谕德少詹事。
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
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
皆不报。
寻请追谥建文朝忠臣。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
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
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
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
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
久之,始入朝。
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
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
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
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织造中官刘成死,遣其党吕贵往护,贵嗾奸民留己督造。
中旨许之,命草敕。
道南偕从哲争,且询疏所从进,请永杜内降,弗听。
鄱阳故无商税,中官为税使,置关湖口征课。
道南极言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请罢关勿征,亦不纳。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
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
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
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
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式,都下为之大哗。
道南等亟检举,乃诏令复试。
同和竟日构一文。
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
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
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
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
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南即辍讲拱俟辍:停止B.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
皆不报。
报:回复C.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莅:到D.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覆:覆灭,破灭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吴道南“尽忠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②不获见,不敢入直③道南偕从哲争④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⑤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⑥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2018-2019】《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推荐word版 (6页)
![【2018-2019】《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推荐word版 (6页)](https://img.taocdn.com/s3/m/8a94de67f01dc281e53af081.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蒋瑶,字粹卿,归安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行人。
正德时,历两京御史。
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
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
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
筑黄潭堤。
调扬州。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诸嬖幸皆怒。
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
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
微瑶,民且重困。
驾旋,瑶扈至宝应。
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
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
已,累迁工部尚书。
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
西苑宫殿成,帝置宴。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
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以忧去。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帝幸承天,瑶扈从。
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
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
既归,僻处陋巷。
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
卒年八十九。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4b9821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a.png)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
祖贵,户科给事中。
父宝,永州知府。
顺之生有异禀。
稍长,洽贯群籍。
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
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
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引疾归。
久之,除吏部。
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
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
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
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
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
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
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起南京兵部主事。
父忧未终,不果出。
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
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
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
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
擢太仆少卿。
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
贼窘,退巢庙湾。
顺之薄之,杀伤相当。
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
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
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
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
镗、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
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
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
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
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三十九年春,汛期至。
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
讣闻,予祭葬。
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不复叙复叙:再度任用B.督舟师邀之海外督:督促C.坚壁不出壁:营垒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条:分条陈述答案:B解析督:率领。
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
![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bf80e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3.png)
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原文】席书,字文同,遂宁人。
弘治三年进士。
入为工部主事,移户部,进员外郎。
十六年,云南昼晦地震,命侍郎樊莹巡视,奏黜监司以下三百余人。
书上疏言:“灾异系朝廷,不系云南。
如人元气内损,然后疮疡发四肢。
朝廷,元气也;云南,四肢也,岂可舍致毒之源,专治四肢之末?今内府供应数倍于往年,冗食官数千,织造频烦,赏赉逾度;皇亲夺民田,宦官增遣不已;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今樊莹职巡察,不能劾戚畹、大臣,独考黜云南官吏,舍本而治末。
乞陛下以臣所言弊政,一切厘革。
他大害当祛,大政当举者,悉令所司条奏而兴革之。
”时不能用。
武宗时,历河南佥事、贵州提学副使。
时王守仁谪龙场驿丞,书择州县子弟,延守仁教之,士始知学。
屡迁福建左布政使。
宁王宸濠反,急募兵二万讨之。
至则贼已平,乃返。
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中官李镇、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书疏发之。
嘉靖元年改南京兵部右侍郎。
江南北大饥,奉命振江北。
令州县十里一厂,煮糜哺之,全活无算。
大同军变,杀巡抚张文锦,毁总兵官江桓印,而出故帅硃振于狱,令代桓。
帝因而命之,谕礼部铸新印。
书持不可,请讨之,□政府忤。
时执政者费宏、石珤、贾咏,书心弗善也,乃力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且曰:“今诸大臣皆中材,无足与计天下事。
定乱济时,非守仁不可。
”帝曰:“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守仁迄不获柄用。
书以议礼受帝知,倚为亲臣,虽诸辅臣莫敢望。
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
屡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
其后疾笃,请益力,诏加武英殿大学士,赐第京师,支俸如故。
甫闻命□卒。
赠太傅,谥文襄。
书遇事敢为,性颇偏愎。
初,长沙人李鉴为盗,知府宋卿论之死。
书方巡抚湖广,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
帝遣大臣按,不如书言。
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
书遂言:“臣以议礼犯众怒,故刑官率右卿而重鉴罪,请敕法司辨雪。
《明史》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明史》文言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96e95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3.png)
《明史》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明史》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
(10分)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③,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④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⑤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
②赞:帮助,辅佐。
③起居注:官职名。
④广信:地名。
⑤廉:察考。
小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舍人∕耿忠使广信还B.舍人耿忠∕使广信还C.舍人耿忠使∕广信还D.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延()(2)书()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2分)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小题4: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
(2分)小题5: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
(2分)参考答案:小题1:B小题2:(1)邀请、延请;(2)写,书写;小题3: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
小题4:亲,信。
小题5:示例:面对母亲已老,熊鼎辞官归家,奉行孝道,说明他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面对平民反叛,熊鼎从容应对,平定叛乱,说明他是一个处变不惊的人;面对皇上旨意,熊鼎抓住要害,直陈利弊,说明他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答出两点即可)小题1: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本句陈述的对象(主语)是“舍人耿忠”,陈述的内容(谓语)是“使广信还”,主谓之间一般划分节奏。
《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c4b2d5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5.png)
《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舍。
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
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去溧阳、溧水,从下集庆。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芝。
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
即获壮士谍,结以恩义,俾为己用。
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迭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厨辞。
一日,帝与这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①卧正寝。
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帝觇之,大悦。
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日“大功”。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后果败,帝益重达。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这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
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
在军,令出不二。
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
善拊循②,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尤严戟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阁井宴然,民不苦兵。
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
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注】①舁:抬。
②拊循:抚慰人。
(节选自《明史》,有改动)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业农业:以……为职业B.子兴执孙德崖执:捉拿、逮捕C.帝觇之,大悦觇:看D.不矜不伐矜:怜悯,同情9.以下四组话,分别直接表现徐达“刚毅武勇”和“中正无疵”的一组是A.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②以达兼太子少傅B.①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②单车就舍C.①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②有布衣兄弟称D.①诸将奉持凛凛②延礼儒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部下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统军元帅。
《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a33b0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c.png)
《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黄凤翔,字鸣周,晋江人。
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
教习内书堂,辑前史宦官行事可为鉴戒者,令诵习之。
《世宗实录》成,进修撰。
万历五年,张居正夺情,杖诸谏者。
凤翔不平,诵言于朝,编纂章奏,尽载诸谏疏。
及居正二子会试,示意,凤翔峻却之。
当主南畿试,以王篆欲私其子,复谢不往。
屡迁南京国子祭酒。
省母归,起补北监。
时方较刻《十三经注疏》,凤翔言:“顷陛下去《贞观政要》,进讲《礼经》,甚善。
陛下读曾子论孝曰敬父母遗体,则当思珍护圣躬。
诵《学记》言学然后知不足,则当思缉熙圣学。
察《月令》篇以四时敷政、法天行健,则可见圣治之当勤励。
绎《世子》篇陈保傅之教、齿学之仪,则可见皇储之当早建豫教。
”疏入,报闻。
寻擢礼部右侍郎。
洮、河告警,抗疏言:“多事之秋,陛下宜屏游宴,亲政事,以实图安攘。
为今大计,惟用人、理财二端。
宋臣有言:‘平居无极言敢谏之臣,则临难无敌忾致命之士。
’邹元标直声劲节,铨司特拟召用。
其他建言迁谪,如潘士藻、孙如法亦拟量移,而疏皆中寝。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昔宋艺祖欲积缣二百万易辽人首,太宗移内藏上供物为用兵养士之资。
今户部岁进二十万,初非旧额,积成常供。
陛下富有四海,奈何自营私蓄!窃见都城寺观,丹碧荧煌,梵刹之供奉,斋醮之祈禳,何一不糜内帑。
与其要福于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于孑遗之赤子。
”帝不能用。
廷臣争建储,久未得命,帝谕阁臣以明春举行。
大学士王家屏出语礼部,凤翔与尚书于慎行、左侍郎李长春以册立仪上。
帝怒,俱夺俸,意复变。
凤翔又疏争,不报,遂请告去。
二十年,礼部左侍郎韩世能去,张一桂未任而卒,复起凤翔代之。
寻改吏部,拜南京礼部尚书。
以养亲归。
再起故官,力以亲老辞。
久之母卒,遂不出,卒于家。
天启初,谥文简。
(节选自《明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B.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C.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D.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内书堂,为明代后宫妃嫔学习之所。
《明史》阅读答案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37b807c852458fb770b56e4.png)
《明史》阅读答案翻译何景明,字仲默,信阳人。
八岁能诗古文,弘治十一年举于乡,年方十五,宗籓贵人争遗人负视,所至聚观若堵。
十五年第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辈倡诗古文,梦阳最雄骏,景明稍后出,相与颉颃。
正德改元,刘瑾窃柄。
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语极激烈。
已,遂谢病归。
逾年,瑾尽免诸在告者官,景明坐罢。
瑾诛,用李东阳荐,起故秩,直内阁制敕房。
李梦阳下狱,众莫敢为直,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之。
九年,乾清宫灾,疏言义子不当畜,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
留中。
久之,进吏部员外郎,直制敕如故。
钱宁欲交欢,以古画索题,景明曰:“此名笔,毋污人手。
”留经年,终掷还之。
寻擢陕西提学副使。
廖鹏弟太监銮镇关中,横甚,诸参随遇三司不下马,景明执挞之。
其教诸生,专以经术世务。
遴秀者于正学书院,亲为说经,不用诸家训诂,士始知有经学。
嘉靖初,引疾归,未几卒,年三十有九。
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梦阳并有国士风。
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諆。
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各树坚垒不相下,两人交游亦遂分左右袒。
说者谓景明之才本逊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
然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选自《明史》)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屈服B.用李东阳荐:任用C.众莫敢为直:伸冤D.初相得甚欢:投合11.下列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阁制敕房舍人:明代中书舍人的一种,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题奏等机密文书,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
B.进士:明代殿试中选者称为进士。
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合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若干人,二甲第一名叫传胪。
C.吏部:吏部为管理文武官员的机关,负责考授、升调、封爵、世职、恩荫、出继、入籍、终养等事务。
D.书院:起自明朝的书院有考课式和会讲式。
考课式书院重授课、考试;会讲式书院强调讲会、论辩。
《明史》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明史》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1bbab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7.png)
《明史》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明史》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
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
”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
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
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
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
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
”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
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
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
”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
三日来见,长揖使者。
使者怒,悦脱帽竟去。
使者下阶谢,乃已。
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注】①刊落:削除,删去。
②衔:怨恨。
③渎:轻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⑴ 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 ⑵ 益两使促之(▲ )⑶ 使者恚,欲收悦( ▲ )?? ⑷ 使者下阶谢,乃已(▲ )2.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A.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3.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 悦不迎,岂有恙乎?⑵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4.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分)答案:1.(4分)⑴延:请;⑵益:增加;⑶恚:恼怒;⑷已:停止。
【评分要点及说明】各1分,若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2.(2分)C。
【评分要点及说明】原句和C项均是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用来”。
A项,介词,把;B项,介词,按照;D项,介词,因为。
3.(6分)⑴(2分)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评分要点及说明】反问句,“恙”需翻译到位。
⑵(2分)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评分要点及说明】“自非”“亭午”“曦”,需翻译到位。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83b65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2.png)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蒋瑶,字粹卿,归安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行人。
正德时,历两京御史。
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
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
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
筑黄潭堤。
调扬州。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诸嬖幸皆怒。
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
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
微瑶,民且重困。
驾旋,瑶扈至宝应。
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
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
已,累迁工部尚书。
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
西苑宫殿成,帝置宴。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
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以忧去。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帝幸承天,瑶扈从。
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
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
既归,僻处陋巷。
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
卒年八十九。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彬即畀瑶责其直责:询问B.驾旋,瑶扈至宝应扈:侍从C.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核:考核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赉:赏赐4.【答案】A【解析】责:索要。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543684db0717fd5370cdcaf.png)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
少孤,育于叔父。
其贵也,不知其母姓。
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
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以故战辄有功。
时陕西贼入河南,图怀庆。
廷议令良玉将昌平兵往剿,大指专办河南。
会贼寇修武、清化者窜入平阳,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颇有斩获。
时曹文诏将陕西兵,帝令良玉受尚璟节制,与文诏同心讨贼。
良玉之起由侯恂。
恂,故东林也。
马士英、阮大铖用事,虑东林倚良玉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筑板矶城为西防。
良玉叹曰:“今西何所防,殆防我耳。
”会朝事日非,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面触马、阮。
既返,遣缇骑逮澍,良玉留澍不遣。
澍与诸将日以清君侧为请,良玉踌躇弗应。
崇祯初,屡迁四川副总兵,与侯良柱共斩安邦彦。
京师有警,率六千人勤王,共复遵、永四城。
加署都督佥事,世荫千户。
寻擢总兵官,镇守遵化。
战喜峰口及洪山,并有功,进秩为真。
五年春,叛将乱登、莱,王洪等无功。
玘自请行,命为援剿总兵官,与洪及刘国柱御贼沙河,战相当。
已而遁走,贼乘之,大败。
寻与诸将金国奇等复登、莱二城,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十一年正月,良玉与总兵陈洪范大破贼于郧西。
张献忠假官旗号袭南阳,屯于南关。
良玉适至,疑而急召之,献忠逸去。
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未几,请降,良玉知其伪,力请击之,文灿不许。
十五年四月,自成复围开封,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起为督师,犒良玉营将士,激劝之。
良玉及虎大威、杨德政会师朱仙镇,贼营西,官军营北。
十七年三月,诏封良玉为宁南伯,畀其子梦庚平贼将军印,功成世守武昌。
命给事中左懋第便道督战,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
疏入,未奉旨,闻京师被陷,诸将汹汹,以江南自立君,请引兵东下。
良玉恸哭,誓不许。
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吾击之!”以巨舰置炮断江,众乃定。
选自《明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檄:檄文B.良玉适至适:恰好C.贼营西营:扎营D.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闻:使……闻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B.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C.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D.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良玉少时多舛,成年后显贵。
《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34593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f.png)
《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
’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
”特荐为并州法曹。
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
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
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高宗大怒,命促刑。
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
”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
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
”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②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
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
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
须法外杀之。
”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
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命编入史。
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
”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
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
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
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
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
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明史》四篇阅读答案
![《明史》四篇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2e42a3a417866fb84a8edc.png)
(一)萧近高传10B11A12B13.(1)皇帝不高兴,剥夺他俸禄一年。
不久,他上疏陈述江西税使潘相擅自处罚皇室宗族人的罪行,(皇帝)没有回音。
(2)当时魏忠贤势力嚣张,正人君子已被排斥一空。
萧近高不想出来做官,拖延了很长一段时间。
【参考译文】萧近高,字抑之,江西庐陵人。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职中书舍人,提拔礼科给事中。
刚上任,就上疏议论罢免矿税、释放囚犯、起用旧臣三件事,声明诏书已颁布,不可以中途停止。
皇帝不高兴,剥夺俸禄一年。
不久,疏论江西税使潘相擅自处罚皇室宗族人的罪行,没有回音。
不久停止征收矿税的诏书下达,潘相无利可图,擅自移驻景德镇,请求专门管理窑务。
皇帝就同意他的请求,萧近高又极力争论。
后来江西巡抚、巡按一起弹劾潘相,潘相以为是近高主使的,上疏极力诋毁他。
萧近高上疏辩解,又弹劾潘相。
没有按奏疏实行,潘相不久自己引咎辞职了。
提升为刑科都给事中,知县满朝荐、诸生王大义等人都由于冒犯太监关进监狱三年了。
萧近高请求释放他们,没有回音。
辽东税使高淮激起人民造反,萧近高弹劾他的罪状,请求撤回税使,皇帝不接受。
又因为高淮诬告逮捕同知王邦才、参将李获阳,萧近高又一次营救他们。
正好有很多廷臣弹劾高淮,皇帝不得已把他召回了,而王邦才等人照样关押着。
不久,极力陈述言路不开通,耳目堵塞看不见的害处。
没多久,又说王锡爵营公行私,应停止征召。
朱赓被六十多道奏疏弹劾,不应当还留用他。
都没有批复。
按过去的惯例,六科都给事中内外轮流任职,人们轻视外任,都回避,萧近高自动请求到外地任职。
吏部侍郎杨时乔请求皇帝尽快同意以实现他的愿望。
于是任命他为浙江右参政,提升按察使。
因病回家,起用为浙江左布政使。
所到之处以清廉有操守而闻名。
泰昌元年征召为太仆卿。
廷议“红丸案”,萧近高说崔文升、李可灼应当斩首,方从哲应当勒令他回归故里,张差谋反有真凭实据,不能够拿疯癫做掩护。
历任工部左、右侍郎。
天启二年冬天,称病离职。
御史黄尊素于是说萧近高有志向、不爱虚荣、清风袭人,应立即表彰以示尊重,劝勉在位的官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
授刑部主事。
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
又善辨疑狱。
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
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
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礼泣谢,从之。
文枷锁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
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按行关塞,武备大饬。
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
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
既而出位
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存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
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
较他司亦然。
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
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人服其鉴。
天启初,谥贞肃。
(选自《明史》卷一五九,有删改)
注:①绣服:官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善辨疑狱案情
B.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对待
C.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登记
D.遂劾罢不职者八人职务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至鬻子女以偿
B.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C.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D.汪直欲见之,不可因悟仓吏缺粮之由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刚正廉洁的一组是(3分)
①文枷锁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②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③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④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朝觐谒吏部亦然
⑤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⑥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A.①②⑤B、②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礼、张文在押送盗贼途中放跑了盗贼,张文以身抵罪,杨继宗察明他并不是匪徒,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
B.杨继宗生性刚正廉洁,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要求他们立下印券。
太监吓得咋舌不敢接受。
C.担任浙江按察使期间,杨继宗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困难,又大力兴办社学。
D.杨继宗很有识人眼光,他教诲的两名学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很佩服他。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
②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
参考答案
⑸【答案】D(D项解释为“称职”。
)
⑹【答案】C(A项第一句的“以”字是介词,拿;第二句是连词,表目的,用来。
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
C项两个“为”字都是介词,替、给。
D项第一个“之”字是代词,第二个是构造助词。
)
⑺【答案】C(解析]①说的是杨继宗能明断案情,④说的是杨继宗守礼⑥说的是杨继宗有识人眼光。
)
⑻【答案】B(A项中盗贼是逃走的,而非被放走。
C项是在杨继宗担任嘉兴知府期间。
D项考中状元的不是杨继宗的学生。
)
⑼【答案】(1)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错、漏、多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断为“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 “而后视事曰”亦可。
)
(2)①过了不久,他离开座位向僚友作揖说道:“明天要办公事,希望诸君能谅解我”(“既而”1分,过了不久,过了一会儿;“相”1分,偏指一方,我;大意1分)
②杨继宗笑道:“这是朝廷的手册的服装,这时不穿,将什么时候穿用呢(将怎么使用呢)?”(“此朝廷法服也”译出判断句式,1
分;“此而不服”的“服”字名词活用为动词,穿,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
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
当时狱囚病死较多,杨继宗为他们改善饮食,下令每三天洗浴一次,使很多囚犯得以继续生存。
杨继宗又善于辨明疑案。
河间府捕捉了匪徒,派遣乡里村民张文、郭礼押送京师,途中匪徒逃走。
张文对郭礼说道:“我们两个人都应当同死。
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用我来替代匪徒,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
”郭礼抽泣而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
张文身被枷锁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不是匪徒,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
成化初年,朝廷采纳王翱的推荐,升任杨继宗为嘉兴知府。
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
他生性刚正廉洁孤单冷峭,人们都不敢有所冒犯。
然而他却能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子弟年满八岁不往就学,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
杨继宗每遇到学官时都待以宾客之礼,府内教师儒生竞相劝学,一时文教大兴。
有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送给他们的只是菱角、芡实之类和历书。
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去领取库中金银,并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
”太监吓得咋舌不敢接受。
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
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答复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
”
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
他屡次冒犯太监张
庆,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经常在宪宗面前诽谤杨继宗。
宪宗说道:“你说的不就是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吗?”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知道他这个人了。
”
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清理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而还。
守丧结束后,杨继宗以右企都御史巡抚顺天府。
京畿之内有多处权贵的庄田,凡有权贵侵占百姓产业的,就立即夺还给百姓,他还巡查关塞,武备得到很大整饬。
遇到星辰变异,杨继宗应诏上疏陈言,历数指斥太监和文武诸臣们贪赃残虐之状,并且恳求召回出镇的太监,因此更加被权贵们所嫉恨。
明孝宗即位后,杨继宗改任湖广按察使。
到任后,他让人打来上百斛水,把厅衙冲洗一番,然后再处理事务,他说:“我用来清除污秽。
”在任不久,又以金都御史巡抚云南。
云南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有许多旧日同僚,相见十分快乐。
见面后他离开座位向僚友揖礼说道:“明天要办公事,望诸君能给予谅解。
”于是弹劾罢免不称职的八人。
杨继宗竭力维持风纪节操,但心肠慈厚,自己处事必定依礼而行。
任知府时,谒见上司一定身着朝服,入京朝觐谒见吏部时也是如此。
有人说不用这样,杨继宗笑道:“这是朝廷的手册的服装,这时不穿,将什么时候穿用呢?”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管仓库官吏的十余人因缺少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致于卖掉子女赔偿。
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
有一天,送来他的月俸银,他让人称量一下,就
发现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恳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替代仓吏们赔偿。
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
杨继宗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恭喜。
”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
天启初年,追赠谥号为贞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