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竞赛复习材料(一)信息学与名人知识
高中信息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高中信息学竞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666d8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d.png)
高中信息学竞赛知识点总结信息学竞赛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比赛,要求参赛者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对高中信息学竞赛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参赛者更好地备战比赛。
一、基本概念1. 数据结构:包括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2. 算法:包括排序算法、查找算法、递归算法、贪心算法、动态规划等常见算法。
3. 编程语言: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C++、Java、Python等,并熟练掌握其语法和基本操作。
二、算法与数据结构1. 线性表:包括数组、链表等线性结构的定义和常用操作。
2. 栈和队列:包括栈和队列的定义、特点和常用操作。
3. 树:包括二叉树、平衡树、堆等树结构的定义和常用操作。
4. 图:包括有向图和无向图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常用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等。
5. 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常用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6. 查找算法:包括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常用查找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三、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网络:包括OSI模型、TCP/IP协议、HTTP协议等网络基础知识。
2. 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内存管理等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3. 数据库: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以及SQL语言的基本操作。
四、编程能力1. 程序设计:包括算法设计、模块化设计、结构化编程等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
2. 调试与优化:包括程序调试、性能优化、错误处理等编程技巧。
五、解题方法1. 分析问题:包括理解问题要求、确定问题的输入和输出、分析问题的复杂度等。
2. 设计算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有效的解题方法等。
3. 实现代码:包括编写正确、清晰、高效的代码。
4. 测试与优化:包括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调试代码、性能优化等。
六、实践能力1. 编程实践:包括完成编程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开源项目等。
信息学竞赛知识点
![信息学竞赛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c5410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0.png)
信息学竞赛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算法复杂度》①基本定义:算法复杂度就是用来衡量算法执行效率的东西。
简单说就是算法执行时要花多少时间、多少内存之类的资源。
时间复杂度就看算法要运行多久,空间复杂度就看算法运行时占用多少内存空间。
②重要程度:在信息学竞赛里这可是相当重要的。
就好比盖房子得考虑用多少材料花多少时间一样,要衡量一个算法好不好用,复杂度是重要的标准。
要是复杂度太高,程序可能就运行得很慢或者占用太多内存而没法正常运行。
③前置知识:得先知道一些基本的算法操作,像循环、条件判断这些,还得知道数据结构里的数组、链表等基础知识,因为算法复杂度离不开对这些操作和结构的分析。
④应用价值:在设计软件或者解决实际数据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通过分析算法复杂度可以选择出更高效的算法。
比如说处理大量用户订单信息,用复杂度低的算法就能更快地完成任务,让用户体验更好。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算法复杂度在信息学里就像一个衡量工具。
在整个算法知识体系里,它是评估算法性能的重要依据。
无论写什么算法,最后都得考虑复杂度问题。
②关联知识:和数据结构紧密联系。
不同的数据结构会影响算法的复杂度。
比如用数组和用树结构来存储数据做搜索操作时,复杂度可能就不一样。
跟算法优化也有关联,如果一个算法复杂度太高,可以通过优化算法或者更换数据结构来降低复杂度。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对于新手来说有点难理解。
像大O表示法那种抽象的表示方式不好懂。
但是只要多做例子,逐渐就能有感觉。
- 关键点:关键是能够准确分析算法里每个操作的数量级,像循环嵌套了几层,每次循环里又做了多少操作等。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超级重要。
无论是初赛考察概念,还是复赛考察算法优化,总能涉及到算法复杂度。
- 考查方式:可能直接问某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或者空间复杂度;也可能给一段代码让你分析复杂度;或者给你复杂度的要求让你设计满足要求的算法。
三、详细讲解(这里当作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时间复杂度:主要是看算法执行基本操作(比如比较、赋值这些简单操作)的次数随着数据规模(比如输入的数据量大小)的增长趋势。
信息学奥赛基础知识点
![信息学奥赛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5f1b0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1.png)
信息学奥赛基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信息学奥赛基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信息学奥赛就是关于信息学方面的奥林匹克竞赛,简单说就像是信息学领域里的学霸争霸赛。
这里面包含好多知识,像计算机编程、算法设计、数据结构这些东西。
就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涵盖数学、逻辑等各方面。
②重要程度:在学科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因为它涵盖了很多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内容。
通过参加这个奥赛,既能锻炼思维能力,又能很好地深入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
而且在以后想要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或者在这个领域做研究等都很有帮助。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像基本的算术运算、逻辑推理之类的。
还得懂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像怎么开机、打开文件这种最基础的操作,再往深一点就是对操作系统大概的了解之类的。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方面可多了。
比如说开发软件,掌握这些知识能优化算法,使软件运行得更快更高效。
在处理大数据的时候,信息学奥赛的那些算法思想在数据挖掘、分析里面就很有用。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处于信息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顶端位置,牵扯到下面很多基本的知识单元,像是往上搭建的金字塔尖,需要下面的基础知识层层累叠起来支持。
②关联知识:和计算机语言、数学思维、算法优化等知识点联系紧密。
比如说你要实现一个算法可能得用一种编程语言来写,并且这个算法可能就是基于某个数学原理。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其实挺大的。
难点在于算法思维的建立,这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像是要凭空去想象构建一个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关键在于多做多想多练,把各种算法模型刻在脑子里,还能灵活运用。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那肯定是重点。
考查方式多样,可能是给你个实际问题让你写程序解决,或者给个算法让你优化之类的。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信息学奥赛中的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步骤。
比如说要给一群学生按照成绩排名,你设计的一种比较成绩大小进行排序的过程就是算法。
而数据结构则是数据的组织存储方式,像把学生们的信息按顺序一个一个存放,或者按照树状结构存放等。
信息学竞赛辅导资料
![信息学竞赛辅导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b0c05aaf524ccbff1218425.png)
第0章概述0.1 关于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NOI)及其分区联赛(NOIP)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
是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委托并批准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信息技术普及活动,其宗旨就是在青少年中普及计算机科学,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并从竞赛中发现人才。
NOIP是同一时间在全国各个省份同时开展的比赛,1995年开始举办第一届。
只有在分区赛中表现十分突出的学生才有机会代表其所在省份参加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
如果在NOI中表现极其优秀,就会有机会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IOI)。
北京曾于2000年成功举办第12届国际奥林匹克竞赛(IOI)。
NOIP分两个等级组:普及组和提高组。
每组竞赛分两轮:初试和复试。
初试形式为笔试,侧重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的基本能力,并对知识面的广度进行测试。
初试为资格测试,获本省初试成绩在本赛区前15%的学生进入复赛。
复试形式为上机编程,着重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数学抽象能力,编程语言的能力和编程技巧、想象力和创造性等。
各省NOIP的各等奖项在复试的优胜者中产生。
比赛中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PASCAL或C/C++。
初赛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计算机能处理的数据除了像128、32.56等这样的数值型数据外,还能处理文字、图片、声音等类型的数据。
在计算机中,所有这些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说,不管是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还是电影等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都是以0和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表示的。
将各种数据表示为不同二进制串的方法称为信息编码。
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计算机中各种不同类型数据的编码方法。
1.1数值数据的表示1.1.1 进位计数制进位计数制简称为数制,是指用一组固定的R 个数字符号的线性排列,按照由低位向高位“逢R 进一”的计数规则来表示数目的方法。
我们习惯使用的是十进制,另外还有八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六十进制等等。
信息学奥赛NOIP初赛复习知识点
![信息学奥赛NOIP初赛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4b6e9669eae009591bec1c.png)
信息学奥赛NOIP初赛复习知识点1、计算机相关科学家:A: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的美籍匈牙利科学家、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 年发表了一个全新的" 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
EDVAC 方案提出了著名的“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理论:(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2)采用存储程序方式(3)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B:“图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
1950年10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
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与计算机有关的最高奖项“图灵奖”。
2、与竞赛有关的知识:A:信息学奥赛相关的软件有:anjuta 1.2.2版; Red Hat 9.0 自带了gcc/g++ 3.2.2版;Lazarus 0.9.10版;free pascal编译器2.0.1版; gdb 6.3版;RHIDE;(turbo pascal淘汰)3、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知识:A: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WIN32、WIN95、WIN98、WIN2000、WINXP、WIN2003、WIN2007、LINUX、VISTA4、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知识:无5、与计算机硬件相关的知识:A:断电后能保存信息的有:ROM(只读存储器)、硬盘、软盘、光盘、U盘、MP3、MP4等;不能保存的主要是RAM(读写存储器)。
B:CPU又名中央处理器,它可以拆分成运算器、控制器6、病毒及防火墙:A: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黑客攻击。
7、与编程语言相关的知识:A:1972年PARC发布了Smalltalk的第一个版本。
大约在此时,“面向对象”这一术语正式确定。
Smalltalk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面向对象的语言B:第一代语言:机器语言(0101001);第二代语言:20世纪50年代,汇编语言,第三代语言:高级语言、算法语言,如BASIC,FORTRAN,COBOL,PASCAL,C;高级语言的特点是可读性强,编程方便;第四代语言:非过程化语言;SQL;第五代语言:智能性语言,PROLOG(代表);还有:LISP,APL,SNOBOL,SIMULA。
信息竞赛必备知识点总结
![信息竞赛必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3e31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6.png)
信息竞赛必备知识点总结信息竞赛是一种在特定主题领域内,以比赛形式展示知识和技能的竞赛活动。
信息竞赛要求选手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综合能力,以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信息竞赛中,选手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并且要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
下面就信息竞赛必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学数学是信息竞赛中必备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算术与代数:包括数的性质、整数、分数、比例、百分数、方程与不等式等内容。
2. 几何与三角:包括图形的性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相似性、三角函数等内容。
3. 数学分析:包括函数、极限、导数、积分、微分方程等内容。
4. 概率统计:包括概率、随机变量、统计学、分布函数、抽样调查等内容。
5. 数论与离散数学:包括素数、模运算、离散结构、组合数学等内容。
二、物理物理是信息竞赛中另一个重要的学科,其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力学: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等内容。
2. 热学:包括热力学过程、热传导、热容与比热、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3. 光学:包括光的本质、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波动性质、光的干涉与衍射等内容。
4. 电磁学:包括电荷与电场、电位、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
5. 声学:包括声波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级的测量等内容。
三、化学化学是信息竞赛中的另一门重要学科,其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结构与性质: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碳化合物等内容。
2. 化学反应与平衡:包括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等内容。
3. 化学变化与能量:包括热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活化能等内容。
4.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包括溶液的性质、固液气体的性质、电解质等内容。
5. 化学实验与化学分析:包括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化学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等内容。
四、生物生物学是信息竞赛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的结构、生物膜、细胞器、生物大分子等内容。
信息学竞赛基础知识
![信息学竞赛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1c5a52abd64783e09122b6f.png)
江苏省阜宁中学信息学奥赛培训资料2011.9第一部分信息学竞赛基础知识第一章计算机的概念、诞生与发展、应用、分类一、计算机的概念:是一种能迅速而高效的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第一代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第三代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第四代1971——至今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三、计算机的主要特点1、惊人的运算速度;2、很高的计算机精度;3、超强的存储能力;4、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5、自动控制能力。
四、计算机的主要应用:1、数值计算:2、数据和信息处理:其特点是数据量大,但计算相对简单。
其中数据泛指计算机能处理的各种数字、图形、文字,以及声音、图像等信息。
数据处理指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分析和传送的全过程。
3、过程控制: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内容和手段,是由计算机对所采集到的数据按一定方法经过计算,然后输出到指定执行机构去控制生产的过程。
4、计算机辅助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 T)、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等。
CAD:即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即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制造。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CAT:即Computer Aided Testing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测试。
CAE:即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工程。
5、人工智能:是指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
信息学奥赛NOIP初赛复习知识点
![信息学奥赛NOIP初赛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3f99fbbb4cf7ec4afed04e.png)
信息学奥赛NOIP初赛复习知识点1、计算机相关科学家:A: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的美籍匈牙利科学家、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 年发表了一个全新的" 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
EDVAC 方案提出了著名的“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理论:(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2)采用存储程序方式(3)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B:“图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
1950年10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
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与计算机有关的最高奖项“图灵奖”。
2、与竞赛有关的知识:A:信息学奥赛相关的软件有:anjuta 1.2.2版; Red Hat 9.0 自带了gcc/g++ 3.2.2版;Lazarus 0.9.10版;free pascal编译器2.0.1版; gdb 6.3版;RHIDEB:C:D:3、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知识:A: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WIN32、WIN95、WIN98、WIN2000、WINXP、WIN2003、LINUX、B:C:D:E:F:G:4、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知识:5、与计算机硬件相关的知识:A:断电后能保存信息的有:ROM(只读存储器)、硬盘、软盘、光盘、U盘、MP3、MP4等;不能保存的主要是RAM (读写存储器)。
B:CPU又名中央处理器,它可以拆分成运算器、控制器C:D:E:F:6、病毒及防火墙:A: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黑客攻击。
B:C:D:E:F:7、与编程语言相关的知识:A:1972年PARC发布了Smalltalk的第一个版本。
大约在此时,“面向对象”这一术语正式确定。
Smalltalk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面向对象的语言B:第一代语言:机器语言(0101001);第二代语言:20世纪50年代,汇编语言,第三代语言:高级语言、算法语言,如BASIC,FORTRAN,COBOL,PASCAL,C;高级语言的特点是可读性强,编程方便;第四代语言:非过程化语言;SQL;第五代语言:智能性语言,PROLOG(代表);还有:LISP,APL,SNOBOL,SIMULA。
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名人
![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2dab1a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f.png)
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名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对于组织和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杰出的名人为其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下将介绍一些在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有显著贡献的名人。
我们不得不提到数据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也是著名技术公司Google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拉里·佩奇(Larry Page)。
拉里·佩奇凭借其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深刻理解,为Google的搜索引擎算法的设计和改进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我们在海量的信息中能够找到所需的答案。
他的工作推动了信息管理和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在网络中的管理和利用更加高效和便捷。
另一位不可忽视的名人是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艾伦·图灵(Alan Turing)。
艾伦·图灵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设计了图灵机,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对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工作不仅在理论上推动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影响了整个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方向。
信息系统领域的重要人物还包括信息系统管理专家、学者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
彼得·德鲁克在信息系统管理理论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的著作《管理的实践》等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对信息系统管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还有不少信息管理领域的领军人物,如信息学专家、研究者保罗·奎克(Paul Kuhns)、信息系统专家、学者罗杰·斯佩克特(Roger Spress)等,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推动了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名人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着杰出表现,也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重要成就。
信息学竞赛复习材料(一)信息学与名人知识
![信息学竞赛复习材料(一)信息学与名人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bcc0a6eb90d6c85ed3ac638.png)
信息学竞赛复习材料(一)信息学与名人知识现代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图灵英国科学家,他是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鼻祖。
1937年他提出了能思考的计算机——图灵机的概念,推进了计算机理论的发展。
图灵机模型是一种抽象计算模型,用来精确定义可计算函数,是实现机器人的最基本的一个理论模型。
1950年,艾伦图灵发表题为《计算技能思考吗》的论文,设计了著名的图灵测验,解决了如何判定机器人是否具有同人类相等的智力问题电子计算机之父与·诺依曼·诺依曼(John Von Neuman)凭他的天才和敏锐,在电脑初创期,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从而规和决定了电脑的发展方向。
时至今日,我们所有的电脑都叫“·诺依曼计算机”,即计算机是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的,是对这位数学天才最好的评价。
对于·诺依曼来说,人类第一台电脑造了一半时才参与开发,多少有些遗憾。
但是,他刚好在那大机器程序存储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使得·诺依曼的天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彻底实现程序由外存储向存储的转化,原有的设计必须作修改,经费不够再追加。
在·诺依曼的影响下,整个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诺依曼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一步提高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二是存储程序,即把程序放在计算机部的存储器中,即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
1945年6月,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式,被称为“·诺依曼结构”。
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又称为通用计算机。
时至今日,所有的电脑都逃脱不了·诺依曼的掌心,我们所有的电脑,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诺依曼机器”,它超越了品牌、国界、速度和岁月。
信息学奥赛基础知识(一)
![信息学奥赛基础知识(一)](https://img.taocdn.com/s3/m/1a8afbc35fbfc77da269b16d.png)
注意:如果复习时间不够,我们猜他红色部分不考第一节数制及其转换一、二、八、十六进制转十进制的方法:乘权相加法。
例如:(11010110)2 = 1×27 + 1×26 + 0×25 + 1×24 + 0×23 + 1×22 + 1×21 + 0×20 = (214)10(2365)8 = 2×83 + 3×82 + 6×81 + 5×80 = (1269)10(4BF)16 = 4×162 + 11×161 + 15×160 = (1215)10带小数的情况:(110.011)2 = 1×22 + 1×21 + 1×20 + 0×2-1 + 1×2-2 + 1×2-3 = (6.375)10(5.76)8= 5×80 + 7×8-1 + 6×8-2 = (5.96875)10(D.1C)16= 13×160+ 1×16-1 + 12*16-2 = (13.109375)10二、十进制化二进制的方法:整数部分除二取余法,小数部分乘二取整法。
例一:(43)10 = (101011)2例二:(0.375)10 = (0.011)2三、二进制转八进制的方法1位数八进制与二进制对应表转换方法:对二进制以小数点为分隔,往前往后每三位划为一组,不足三位补0,按上表用对应的八进制数字代入即可。
例如:(10111011.01100111) = 010,111,011.011,001,110 = (273.36)8三、二进制转十六进制的方法1位数十六进制与二进制对应表转换方法:对二进制以小数点为分隔,往前往后每四位划为一组,不足四位补0,按上表用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字代入即可。
信息学竞赛辅导资料_基础知识
![信息学竞赛辅导资料_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64973330c22590103029d3f.png)
1.发展史(1)计算机发展代别划分:代别*年代逻辑元件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第二代1959-1964晶体管第三代1965-1970集成电路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2)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这台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3)冯·诺依曼理论1944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工作方式的设想,为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时至今日,尽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但计算机本身的体系结构并没有明显的突破,当今的计算机仍属于冯·诺依曼架构。
其理论要点如下:·计算机硬件设备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
·存储程序思想——把计算过程描述为由许多命令按一定顺序组成的程序,然后把程序和数据一起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已存入的程序和数据处理后,输出结果。
(4)我国的计算机发展情况·我国从1956年开始计算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60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诞生;1964年我国研制成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19机;·1983年每秒运行一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1992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0亿次的“银河ⅱ”巨型计算机;1997年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我国较有名的微型计算机品牌有:“联想”、“长城”、“方正”等;(5)微机发展:·1982年intel公司发布80286个人计算机微处理器芯片;·1985年-80386·1989年-80486·1993年,pentium,主频60-66 mhz;·1997年,pentiumⅱ,主频233 mhz;·1999年,pentium ⅲ,主频 450mhz以上;·xx年,p4,主频以上;2.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能力,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辅助设计(教学、制造)等;3.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单片机§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最新整理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学竞赛辅导资料·基础知识.docx
![最新整理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学竞赛辅导资料·基础知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dae3eb267ec102de3bd897c.png)
最新整理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学竞赛辅导资料·基础知识1.发展史(1)计算机发展代别划分:代别*年代逻辑元件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第二代1959-1964晶体管第三代1965-1970集成电路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2)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 umericalIntegratorAnd puter),这台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3)冯·诺依曼理论1944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工作方式的设想,为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时至今日,尽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但计算机本身的体系结构并没有明显的突破,当今的计算机仍属于冯·诺依曼架构。
其理论要点如下:·计算机硬件设备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
·存储程序思想——把计算过程描述为由许多命令按一定顺序组成的程序,然后把程序和数据一起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已存入的程序和数据处理后,输出结果。
(4)我国的计算机发展情况·我国从1956年开始计算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60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诞生;1964年我国研制成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19机;·1983年每秒运行一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1992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0亿次的“银河Ⅱ”巨型计算机;1997年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我国较有名的微型计算机品牌有:“联想”、“长城”、“方正”等;(5)微机发展:·1982年Intel公司发布80286个人计算机微处理器芯片;·1985年-80386·1989年-80486·1993年,Pentium,主频60-66MHz;·1997年,PentiumⅡ,主频233MHz;·1999年,PentiumⅢ,主频450MHz以上;·2000年,P4,主频1.4G以上;2.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能力,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辅助设计(教学、制造)等;3.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单片机§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信息学奥赛初赛复习
![信息学奥赛初赛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ac2a1dd5022aaea998f0f76.png)
①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对于整数部分,用被除数反复 除以2,除第一次外,每次除以2均取前一次商的整数部分作 为被除数并依次记下每次的余数。另外,所得到的商的最后 一位余数是所求二进制数的最高位。 例:将十进制数117.625转换成二进制数
取余, 整数部分:除2取余,逆序输出 除 取余
2 2 2 2 2 2 2 117 58 29 14 7 3 1 0 ………… ………… ………… ………… ………… ………… ………… 1 0 1 0 1 1 1 × ×
历年奥赛试题 (2003)6.已知队列(13,2,11,34,4l,77,5,7,18, 26,15),第一个进入队列的元素是13,则第五个出队列的 元素是( )。 A)5 B)41 C)77 D)13 E)18 (2002)20.设找 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为空,元素 e1,e2,e3,e4,e5,e6依次通过栈S,一个元素出栈后即进入队列 Q, Q,若出队的顺序为e2,e4,e3,e6,e5,e1,则栈S的容量至少应该 e2,e4,e3,e6,e5,e1, S 为( ) 。 A) 2 B) 3 C) 4 D) 5
小数部分:乘2取整,顺序输出 乘 取整 取整,
0.625 2 1.250 0.25 2 0.50 0.5 2 1.0
………… …………
1 0
×
…………
1
所以(117.625)10=(1110101.101)2
Hale Waihona Puke 1、 以下二进制数的值与十进制数23.456 的值最接近的是 以下二进制数的值与十进制数23.456 ( D )。 (2005) 2005) A. 10111.0101 B. 11011.1111 C. 11011.0111 D. 10111.0111 E. 10111.1111 2、 (3725)8 + (B)16的运算结果是( BCE )。 (2005) (B)16的运算结果是( 2005) A. (3736)8 B. (2016)10 C. (11111100000)2 D. (3006)10 E. (7E0)16 3. 与十进制数1770.625 对应的八进制数是( A )(2006) 与十进制数1770.625 A. 3352.5 B. 3350.5 C. 3352.1161 D. 3350.1151 E. 前4个答案都不对 4. (2010)16 + (32)8的结果是( AB )(2006) (32)8的结果是( A. (8234)10 B. (202A)16 C. (100000000110)2 D. (2042)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学竞赛复习材料(一)信息学与名人知识现代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图灵英国科学家,他是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鼻祖。
1937年他提出了能思考的计算机——图灵机的概念,推进了计算机理论的发展。
图灵机模型是一种抽象计算模型,用来精确定义可计算函数,是实现机器人的最基本的一个理论模型。
1950年,艾伦图灵发表题为《计算技能思考吗》的论文,设计了著名的图灵测验,解决了如何判定机器人是否具有同人类相等的智力问题电子计算机之父与冯·诺依曼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凭他的天才和敏锐,在电脑初创期,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从而规范和决定了电脑的发展方向。
时至今日,我们所有的电脑都叫“冯·诺依曼计算机”,即计算机是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的,是对这位数学天才最好的评价。
对于冯·诺依曼来说,人类第一台电脑造了一半时才参与开发,多少有些遗憾。
但是,他刚好在那大机器程序存储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使得冯·诺依曼的天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彻底实现程序由外存储向内存储的转化,原有的设计必须作修改,经费不够再追加。
在冯·诺依曼的影响下,整个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冯·诺依曼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一步提高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二是存储程序,即把程序放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即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
1945年6月,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又称为通用计算机。
时至今日,所有的电脑都逃脱不了冯·诺依曼的掌心,我们所有的电脑,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冯·诺依曼机器”,它超越了品牌、国界、速度和岁月。
摩尔定律与高登·摩尔当人们不断追逐新款PC时,殊不知这后面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那就是摩尔定律,而这著名定律的发明人就是高登·摩尔(Gordon Moore)。
1965年的一天,摩尔顺手拿了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一张草图,纵坐标代表不断发展的集成电路,横坐标是时间。
他在月份上逐个描点,得到一幅增长的曲线图。
这条曲线显示出每24个月,集成电路由于内部晶体管数量的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使性能几乎翻倍提高,同时集成电路的价格也恰好减少一倍。
后来高登·摩尔把时间调整为18个月。
摩尔是在集成电路技术的早期作出结论的,那时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还远未出现,所以他在1965年的预言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
高登·摩尔的另一壮举是在1968年与罗伯特·诺伊斯带头率领一群工程师离开仙童公司,成立了一家叫集成电子的公司,简称“Intel”,这就是今日名震世界的英特尔公司。
第一个给计算机写程序的人阿达·奥古斯塔,19世纪诗人拜伦的女儿,数学家。
穿孔机程序创始人,建立了循环和子程序概念。
为计算程序拟定“算法”,写作的第一份“程序设计流程图”,被珍视为“第一个给计算机写程序的人”。
尼克劳斯沃斯与pascal语言尼克劳斯沃斯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PASCAL语言发明人,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缔造人。
他提出了程序=算法+数据结构的观点。
PASCAL语言是为了纪念法国著名数学家帕斯卡,帕斯卡发现了数学中著名的帕斯卡三角形,即中国的杨辉三角形。
预言大师与PC阿伦·凯(Alan Kay)不是一位公众人物,但在计算机界,尤其是技术圈内,他是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屈指可数的大师之一。
成为硅谷的又一位亿万富翁或让他当麻省理工的院长,都无法激起他的兴奋,但他会有足够的耐性与一群8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玩电脑。
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发明他喜欢的东西。
阿伦·凯是面向对象编程环境语言的发明人之一,也是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还是笔记本电脑最早的构想者和现代Windows GUI(图形用户接口)的建筑师。
最早提出“PC”概念的也是阿伦·凯。
20世纪90年代程序员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面向对象”,发明这一术语的也是阿伦·凯。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份备忘录上,阿伦·凯还正确预言到,“20世纪90年代将有成百万的个人计算机,而且都将连接到全球公用的信息设施上”,这不正是今天的互联网吗?集成电路之父诺伊斯作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在科学史上已名垂青史,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促成了历史的大转折。
而且他还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两家硅谷最伟大的公司,第一家是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Fairchild)公司,这已成为历史;第二家则仍跻身美国最大的公司之列,这就是英特尔公司。
在仙童,诺伊斯最大的成就是发明了集成电路。
当然诺伊斯成就的最高峰还是英特尔公司。
微处理器之父特德·霍夫1971年1月,第一个可以运转的微处理器诞生了,定名为“4004型”。
其中,第一个“4”是指以4位为单位的设计思想,后一个“4”是指由英特尔制造的第4种专用芯片,而它的发明人就是特德·霍夫。
霍夫认为自己占了天时和地利之便:“如果我们没有在1971年发明4004微处理器,那么别人也会在一两年里发明它。
”在普遍认为大型机才是大有可为的时代,霍夫另辟蹊径,投入到微处理器的研制中。
霍夫说服了刚从仙童公司跳槽的斯坦·麦卓尔与他合作,共同设计了一种比4004型更强大的微处理器,称为“8008型”,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微处理器。
1973年8月,“8080型”微处理器问世,它首次使用了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这也是第一个通用微处理器,是20世纪最后25年里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将霍夫称作是“第二次大战以来最有影响的7位科学家之一”。
1978年,他被提升为英特尔研究员(至今一共只有两个人获得过类似的称号),这意味着他在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权。
PC之父罗伯茨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微电脑的殊荣,现在一般都归到爱德华·罗伯茨(Edward Roberts)身上。
罗伯茨是位电脑爱好者,1974年,罗伯茨决定利用8080微处理器装配一种供黑客试验的计算机,《大众电子》杂志为寻找独家新闻,主动上门观看了罗伯茨的设计方案,之后决定让他制成一台原型机,由杂志社在封面予以报道。
1975年1月,《大众电子》封面刊出一台很小的计算机照片,大字标题写着:“世界上第一组堪与商业机相媲美的以成套形式提供的小型计算机——牛郎星8800”。
根据杂志的介绍,“牛郎星”勉勉强强算是一台电脑,在金属制成的小盒内,罗伯茨装进两块集成电路,一块即8080微处理芯片,另一块是存储器芯片。
既没有可输入数据的键盘,也没有显示计算结果的“面孔”。
插上电源后,使用者需要用手按下面板上的8个开关,把二进制数“0”或“1”输进机器。
计算完成后,面板上的几排小灯泡忽明忽灭,就像军舰上用灯光发信号那样表示输出的结果。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装置,却引发了大地震。
罗伯茨的“牛郎星”电脑问世后,美国出现了一个电脑业余爱好者购买散件、在家庭车库内组装微电脑的热潮。
尽管“牛郎星”十分原始,但它把计算机发展到大型机时代料想不到的辉煌阶段。
IBM PC之父唐·埃斯特利奇如果说个人电脑之火是由苹果引燃的,那么IBM的介入,才真正将这场大火燃遍全球,热度持续近20年而不减。
而缔造IBM PC的,就是颇富个人魅力的唐·埃斯特利奇。
1980年中,IBM召集高层咨询会议,要对如火如荼的个人电脑浪潮作出应对。
这时实验室主任洛伊站起来,提议打破常规,秘密组织一个精干小组,在一年内搞出PC来。
洛伊仅挑选了12名最优秀的工程师来演绎一段类似苹果公司经历过的传奇故事,担当这个名为“西洋棋”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埃斯特利奇。
以往,埃斯特利奇在工作上被认为“极不合作”,不听别人使唤,只凭自己的意思行事。
而这种不合群的态度,正适合IBM PC计划,洛伊将它交给埃斯特利奇,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十分英明。
1981年8月12日,IBM PC如人们预想的那样跨进了PC业,没有人惊奇和兴奋,因为要等一段时间,人们才真正明白PC时代的开始。
在第一台PC发布前几个月,埃斯特利奇还着手下一代产品——PC XT的开发。
XT的推出,再次把IBM推到PC科技的最前端,XT疯狂畅销,使IBM一举占有企业PC市场的75%。
同时埃斯特利奇还启动另一计划,以PC攻打家庭市场,但推出时间太晚,错过了圣诞销售旺季,后来这个产品无疾而终。
1982年,埃斯特利奇开始着手下一个大计划,即生产真正强劲的AT机。
AT机象征着IBM是惟一能使用80286处理器的厂商。
1984年 8月,AT机推出好几个月后,竞争对手才推出AT级产品。
1984年, IBM PC的收入已达到40亿美元,这意味着光是PC一个部门就可以在美国工业公司中排名第74位,并可名列美国第三大计算机公司,仅次于IBM自己和DEC。
埃斯特利奇还安排了一个争议性的计划,让经销商销售个人电脑,这是IBM 产品第一次由非IBM业务代表的人销售,从而开拓了电脑分销的先河。
1985年8月2日埃斯特利奇终于带着太太,去渡公司承诺已久的假期。
两人乘坐的191航班试图在暴风雨中降落到达拉斯机场时,飞机失控,埃斯特利奇和太太玛丽不幸丧生。
虽然他的生命结束于不幸的飞行事故,但打开昨日的篇章,历史永远会承认一个真正有贡献的人。
电脑奇才恩格尔巴特恩格尔巴特(Doug Engelbart)是电脑界的一位奇才,被称为“人机交互”领域里的大师。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他在人机交互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共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20余项发明专利。
世界上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E-Mail)、文字处理系统、在线呼叫集成系统和超文本链接都出自他之手。
另外,他还发明了电脑显示器上的多重视窗、共享屏幕的电视会议、新的电脑交互输入设备等等。
在恩格尔巴特的众多发明中,人们最熟悉的就是电脑上用的鼠标。
1963年,美国国家专利局批准恩格尔巴特几年前提交的一份申请,确认一种叫“搜寻点击”的输入装置是一项独创的技术。
在英语中,mouse有老鼠的意思,因此“搜寻点击”装置又被称为鼠标。
1968年,恩格尔巴特应邀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电脑会议,在会上,他拿出了许多令人吃惊的绝活:视窗(Windows)、超媒体(Supermedia)、群件(Groupware),还有鼠标,这也是鼠标第一次作为“搜寻工具”公开亮相。
微软帝国像苹果砸出牛顿的智慧一样,个人电脑突入盖茨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它封面上Altair 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一下子点燃了比尔·盖茨的电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