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1

《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1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结合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数学教材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申报了《对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的研究课题,上半学期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实施方案的制定。

我制定了研究的过程中三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习惯养成阶段.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教师主动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与学生讨论,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问题、探究问题。

第二阶段:问题意识形成阶段。

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

发现了问题,就想去探索、解决,形成了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推动学生自己学,学生进了“书山”,教师指点门径,学习之途由学生自己去跋涉,并经常使学习内容与答案保持若明若暗的距离,让学生动一动、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具体做法是设置问题情景或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生生或师生互动交流,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后的更高层面的综合交流,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第三阶段:自觉探究问题阶段。

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的勇气。

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同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在教师出现错误时学生能大胆指出。

把问题意识逐渐转变为学生自觉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大力表扬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意见的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我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

现对我的课题研究实验情况作阶段小结: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

因此,在确立实验课题后,我经常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杂志上的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文章,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课题实施中期研究报告(0)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课题实施中期研究报告(0)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金华市红湖路小学数学课题组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实践研究是我校2006年度立项的市级规划课题。

课题实施一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已取得了良好进展,现将有关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研究措施1、制定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我们的研究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学期初由课题负责人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制定学期研究计划,计划订出每个月的研究主题、安排了课题组成员的交流活动时间。

课题组成员据此就可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际的研究工作。

可以说,研究计划的制定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2、搭建博客(/jhhhlxx/)平台,及时有效的对实施过程进行反馈和监督。

3、丰富研究形式,使研究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

⑴、继续每半月一次地教海沙龙活动。

教海沙龙是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一种形式,是课题组成员思想汇集、思维碰撞、灵感顿现的场所。

在活动中,有交流半个月里各自教学中的得失,有互相传递自己的随想所得,有述说自己的疑惑和迷茫,也有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阐述。

在这里,大家无拘无束传递着信息,交流着感受。

⑵、聆听专家之言,丰富内涵。

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从事课题研究,最为缺乏的是教育理论、是位于前沿的教改信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为了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让每一位教师有机会走近专家,我校先后请了教研室的各位专家来校作如何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方面的讲座。

这为我校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做好了物质上地准备。

⑶、及时实践,寻找差距。

我们的课题研究总是在学理论的同时边实践于课堂,为此,我们结合研究进程,执教了一些实验课。

这些课有在本校执教的,也有走出校门,去临近兄弟学校执教的。

课上,我们总是尽量把一些想法与研究成果体现出来。

课后,我们还细细地对每一节课进行剖析,总结不足。

4、为保证课题研究能正常有续的开展下去,特向学校申请经费,以做教学资料打印费和教学活动经费。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中期成果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中期成果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中期成果总结报告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中期成果总结报告《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中期成果总结报告一、课题研究及紧张情况经过一个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已经有不小的收获,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问题课堂教学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重点是通过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来推动我校整个课堂教学改革。

(一)、分学段(小学低段、中段和高段)对常小学数学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析,完成分析报告。

完成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收集和整理工作后,课题组成员分学段,即:小学低段(一二年级)、中段(三四年级)和高段(五六年级)对每个学段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1.本学段,学在课堂中出现那些问题哪些类型?2.小学数学课堂出问题原因是什么?3.针对这些错例,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课题组老师首先对每个年级的“课堂容易出错的原因”进行的深入的分析,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形成了自己对错例的认识和理解;(二)、分年级、分单元针对常见原因进行集中优化。

在对数学课堂中的常见问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数学课堂中的常见问题,往往是教学难点,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容易忽视或者技能不过关的地方。

因此,我们一边收集和整理原因,一边整理对策:1、对重难点的理解可以通过多练习来达到教学目标。

2、多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3、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多引起学生的注意。

/4、4、不爱发言的学生,多鼓励,有勇气发言。

5、老师提问不要过多,形式多样化6、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7、教学手段应该日益更新二、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1.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通过多样性、实效性的学习,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第一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名称】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参与人员】一年级教师【研究依据】一、问题的提出。

可以说,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计算教学更可以说是贯穿于我们教学过程始终的!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

可是反观我们的现状,却不难发现下面一些问题。

1、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不高;学生们对于计算教学真的是喜爱不起来,经过调查发现,孩子们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大的时间去研究。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的现实情况就是,老师讲的时候煞费苦心、极其卖力,孩子们却根本不买账,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更不会装假,更有甚者都很高兴地玩到了桌子底下。

2、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非常的低;由于学生们普遍对于计算的不够重视,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低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可是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不会做这些计算题,而往往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数、计算过程不够仔细、嫌麻烦不愿意进行验算等等造成的。

3、普遍没有养成良好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但是现在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加以关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4、计算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问题的形成,固然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是我更认为和我们数学教师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

大多数老师认为,在现如今的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备受瞩目了,而且新的课程标准中似乎也对计算的要求相对降低了很多,以往的一些好的方法并没有坚持和传承下来,这些无疑都深深地影响到了现在的计算教学,也是造成现在孩子们普遍计算能力大幅下降的根源之一。

二、研究的价值。

从一年级小学生开始,就打好口算的基础,这必将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因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计算教学大多数都是建立在20以内加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的,经过上个学年段的初步调研,我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恰在于此;另外,学生们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中,计算能力的高低也会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现如今的中高考体制下,对于计算的要求很高、计算量也相对较大。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自2012年10月本课题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韩章海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012年12月20日举行开题仪式,2013年11月8日举行课题中期交流活动,进修学校詹祖权老师到场指导。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投入资金3000余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开展县校级教研活动等。

现将课题实施1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实施过程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

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

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

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省、市、县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激励吧。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当今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意识是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养成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本报告旨在总结中期研究成果,探讨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践研究法,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收集并分析数据。

同时,结合文献资料,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成果1.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提问,思维活跃;课后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

2.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需求。

因此,我们尝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特长,营造宽松、自由的提问氛围。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样本较小,结论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2.尚未完全探索出最有效的培养策略,需继续深入研究;3.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需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扩大研究样本,深入挖掘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并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共同为培养具有高度问题意识的小学生努力。

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课堂氛围;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意识和能力;3.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选题背景: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而教育却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仅仅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

并且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掌握了数学知识就具备了数学水平。

对知识的过度注重,也使自己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水平,以至于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提问这个具体环节上,师生的参与普遍失衡,而且是年级越高,现象越严重。

而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所以,注重学生的可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动学生发展的要求。

所以我特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水平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课题实行研究,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烈。

但是往往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在等待别人的回答。

自己却力不从心,无从着手。

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想法。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能主动参与,没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对学生以肯定的回答。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水平。

三、课题研究目标:1、科研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研组中期工作总结8篇

小学数学教研组中期工作总结8篇

小学数学教研组中期工作总结8篇篇1一、引言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优化教学方案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共同讨论、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2. 开展公开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公开课活动。

通过公开课活动,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同时,公开课活动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公开课活动中,教师们精心准备,认真上课,积极反思,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 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数学竞赛活动。

通过数学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数学竞赛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勇于挑战自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 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学研究活动还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们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以及教育理论等方面内容,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案例分析等文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互动方面还需要加强;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改进。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工作,通过开展培训、交流和学习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 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虽然我们在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和动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并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总结[五篇范例]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总结[五篇范例]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总结[五篇范例]第一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总结《小学数学中高年级问题解决策略研究》中期总结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现在教材中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小学阶段,应用题的解答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解答,怎样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也成了小学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

在本学期我们课题组从理论探究到实践教学中不断研究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方法,从中收获了不少经验同时也有一些不足和改进的地方。

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本学期的课题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缘由对于学生掌握应用题较差的原因,归纳起来有:①审题不严,忽视了条件与问题的关系的词语;②对问题的要求不明确;③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⑤数量关系不明确;⑥根本不理解题意而乱做;⑦也有一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勉强会演算,而让其独立解答就错误百出,或条件和问题稍有改变,就解答不出来。

由此可见,学生在解答方面所犯的错误,主要是由于不会分析应用题或根本没有分析而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计算碰对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触类旁通和灵活运用。

二、课题研究的状况为了切实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确保研修任务顺利完成,本学期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交流活动和课题组会议为一体模式,目的在于及时沟通教研中的问题交流课题近期的一些问题。

每月进行一些研讨活动以及趣味数学活动。

并且在三课活动中紧密结合课题进行公开课的展示。

学生从问题解决思想和问题解决的方法都取得了一些进步。

三、课题研究经验。

1、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解决习惯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解题思路,这样才会建立数学模型思想触类旁通灵活变通活学活用。

数学课题中期小结报告

数学课题中期小结报告

数学课题中期小结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夏坊中心小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于202X 年9月被定为县一般课题,现开题至今有一年多了,现对一年工作做如下回顾:一、成立了课题小组,保证了课题的开展:成立由课题主持人、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并确立教学骨干担任实验班教师,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

二、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明确实验研究目标拟出了相应的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计划,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安排的开展实验研究。

课题实验研究,需要教师教学行为、理念的转变及观念的更新,组织召开完教师会,共同学习,提高认识,促进了教师进行实验研究的积极性。

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和课题培训,保证了课题实验目标明、方向正、见效快。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的活动,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自主学习、**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注意帮助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契合点,找到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的契合点,进行有效的点拨。

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省时、有效。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具、学具、电教手段、计算机要积极开发利用。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因材施教,重视数学建模,开展开放性问题的讨论。

通过本课题实践,我们认为优化了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转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观、育人观,也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成效(一)通过实验班级上的月彙报课中学生的表现,一年中本课题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数学素养髮展了。

《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所以通过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提问实施的一些基本学习情况,以便于我们在研究之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

所有的题目仅作为我们研究使用,不会和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有任何联系。

二.调查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在三年级(1)(2)班71名学生,四年级(3)(4)班66名学生4个班,共137名学生。

2、调查内容: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学习数学的动机强度, 态度,兴趣和导向,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和课堂互动情况等现状。

3、调查形式:本调查采取问卷和谈话法。

问卷采用学生问卷,由我们设计书面调查问卷,有学生填写。

谈话法是由我们对各班不同学习品质的学生进行抽样,并对他们分别进行谈话。

5、调查时间:2015年12月三、调查分析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1、在数学课堂中经常提问的占16%,偶尔提问的占70.9%,不提问的占13.1%。

2、57.1%的同学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32%的同学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不仅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而且还能够深入理解,10.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问题被忽略。

3、48.7%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不懂的敢于提问,16%的学生不敢提问,有35.3%的学生希望放在课后向老师提问。

4、对于给出条件让自己提问题的应用题,53.8%的学生感兴趣,5.5%学生不感兴趣,40.7%的学生认为一般。

5、62.5%的学生能够在课上积极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6.5%的学生不能积极思考,还有31%的学生只是偶尔去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

6、老师给学生机会提问时,有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加思考就提问,8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在思考后提出问题的,还有16%的学生只是听其他同学提问,自己不发言。

7、喜欢在老师的提问下思考的学生占43.6%,喜欢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的学生占45.5 %,认为无所谓的占10.9%。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阶段总结
自20xx年7月~20xx年6月,本课题一学期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出课题阶段性计划。

二、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三、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了学生课堂的问题意识
四、课题小组成员集体学习课题方案。

五、各课题成员根据教学内容教会学生通过上网、逛书店、请教他人等多种途径搜集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

六、各课题成员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总之,该课题的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性强,学校也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保证,使课题顺利进展。

为了使课题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我们诚邀上级心理教育领导、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对课题研究的细节做精心指导。

请多给我们提供提高与展示阶段成果的机会!。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勇于探索,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中期总结报告旨在回顾我们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方面的实践研究,评估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当前许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仍存在缺乏问题意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不敢提问、不愿思考、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等。

因此,我们开展了此项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等方法。

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当前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了解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总结出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具有重要影响: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2、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学生应当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家庭和社会环境:家庭和社会应当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多实践。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与社会的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202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contents •引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现状分析•课题研究实施情况•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与对策目录contents •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展望•参考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中典型案例展示目录01引言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核心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策略改革的必要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重知识轻能力、学生缺乏主动性、评价方式单一等,因此需要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探索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方法,包括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现状分析、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环节。

研究内容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进行实践研究。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探索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研究特色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教学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目标与特色02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现状分析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内学者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涉及教学策略、实践应用等方面。

国外研究现状国际上,问题解决已成为数学教育的热点,许多国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高度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例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在数学课程中设置大量的问题解决内容,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

中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总结(3篇)

中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国教育部门积极推动中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对本次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实践活动的成果、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二、实践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次数学实践活动旨在: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4. 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三、实践活动内容1. 数学趣味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如奥数、数学建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 数学实验课:开展数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数学文化讲座:邀请数学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数学文化讲座,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4. 数学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数学学科竞赛辅导:针对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需求,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

四、实践活动成果1. 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2. 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数学课题研究和数学建模等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加强:在数学竞赛、数学实验等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师在组织、指导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5. 家校联系得到加强:实践活动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实践活动,家校联系更加紧密。

五、实践活动不足1. 实践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部分实践活动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实践研究》中期报告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检查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进展第一阶段:课题的认知阶段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课题组成员都很明确,计算能力包括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研究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

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来培养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研究质量。

好的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研究和参加社会活动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将会为学生今后的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2、课题开题,优化方案我们召开了《小学生存算能力进步方法实践研究》课题现场开题会,为使本课题顺利实施,课题组在开题报告完成后做了两件事:一是征求课题组老师对本课题的思考和困惑;开展课题咨询会,课题组请专家为我们进行指导,肯定了对课题研究得价值,从内涵到实际的研究都有很大的空间可发展,课题研究有其前瞻性,是很有意义、很有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不竭细化,深化教育讲授管理。

我们肯定了课题开展的重点和关键点:理论联系实际。

3、研究培训,专家引领县教育中心专门召开了课题立项会议,并听取了教研专家XXX做了关于《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讲座,学校专门召开了开题报告会,会上做了关于《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课题主持人利用各种会议深入浅出地为教师、学生、家长关于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的专题发言,她的发言让全校师生对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自2012年10月本课题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韩章海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012年12月20日举行开题仪式,2013年11月8日举行课题中期交流活动,进修学校詹祖权老师到场指导。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投入资金3000余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开展县校级教研活动等。

现将课题实施1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实施过程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

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

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

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省、市、县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激励吧。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我校申报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堂问题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的研究》课题于2014年10月批准立项为宁夏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接到通知到后,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学校及时召开了开题论证会议。

在开题论证会上,老师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课题的选题符合当今课堂教学理念,针对性强,无论从课堂教学层面出发,还是当前学校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都证明了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明显的现实意义;课题方案的设计具体细致,价值性强,有独到的创新之处;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较为准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设计科学合理。

一、课题简介:1、课题研究的背景基于我校数学教师及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校是一所3年的新学校,数学教师16个,其中5名特岗教师,且是初、高中教师,4名选聘中学教师,数学教师平均年龄32岁。

总体年轻化,学历高,有较好的专业理论,但不能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课堂;小学教材不熟、小学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是:一节课用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小问题”串讲,“师问生答,一问一答,碎问、碎答、碎讲”,课堂是“问答串讲的讲堂”,呈现出“线性” 课堂结构,因此借学生之口进行灌输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数学思考的价值;小组讨论时,或者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开始的热闹讨论,或者以教师的“越俎代庖”结束----课堂上,学生的“学”最终处于被动地接受,而教师的“教”仍处于课堂的中心,所能教的还只是知识与技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问题解决”方面的落实“问题解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数学课程总目标中四个方面之一,具体表述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六小学数学课题组自本课题2017年5月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韩美荣老师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017年5月举行开题仪式,2018年1月到3月举行课题中期交流活动,九原区教研室王伟老师到场指导。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投入资金3000余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开展县校级教研活动等。

现将课题实施以来的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实施过程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

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

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

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省、市、县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激励吧。

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

我们与东河区公园路小学进行了手拉手校际联手共促发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周我校派出两名教师去参加公园路小学的教研活动。

同时每学期我校总会安排至少一次的讲座,每一次聆听专家的讲座,都会让老师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理念,都会让老师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第四,课题组沙龙活动。

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学练习活动材料的选择和开发研究,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实有效,我们除了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外,这学期还举行了一次课题沙龙活动。

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交流了自己研究的重点和收获,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困惑,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研究的成效分析1、学生方面(1)、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你在课堂上或生活中给别人提出过数学问题吗?你在课堂上质疑过别人的结论吗?当你面对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你会想到学过的数学知识吗?解决过的数学问题吗?调查结果表明,有90%以上的同学不会主动向别人提出数学问题,也没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经历,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

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校数学组教师组织了学生写数学日记、编数学小报,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在校外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促进学生主动的去观察生活,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目的,绝不是要消除差异性,而是为了给每个同学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依据各自的数学现实,调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不同,但只要教师能创设好平台,做到人人参与,亲身经历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

课题的实施,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丰富。

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还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得更加有滋有味。

在这两年多来,笔者带领学生共同研究了“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拉面中的数学问题”、“汽车里的数学问题”、“报刊中的数学问题”、“菜场上的实际问题”等问题,使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资源。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问题比以前更感兴趣、更主动、更有热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课题的实施,促使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加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

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时,通过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礼品盒,在制作前的材料准备、制作的过程中就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理解到位,不仅体验深刻、而且学得扎实。

又如:学生在学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家对客厅、厨房、卧室等动手实践操作进行了测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会计算规则的图形,碰到障碍物时会想办法进行线段的平移,得以顺利地解决,同时当碰到有些不规则的客厅,会利用解决组合图形的分、割等方法灵活转化,特别是类似扇形一样比较复杂的图形,有学生采取大量地分割近似地看成若干个长方形计算求得;有人请家人帮助,知道扇形的面积;有人……2、教师方面(1)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应试教育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即根据不同的问题,教师一开始就像一只“领头雁”,教师“讲”,学生“听”以这样单一的方式传递问题的答案。

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引导者。

在课堂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插手,遇到难处,教师只是合理,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决不以教代学;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独特观点时,教师认真地倾听,适时的点拨、评析,时时刻刻注意尊重学习的主体——学生,即使是与自己的观点相悖,也不一棍子打死。

那怕学生的观点实在不可取,教师也是委婉地否定,时刻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合作的课堂学习中建立了融洽的朋友关系,教师的主宰者。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相长”学生由于问题意识的能力加强,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学生自己享受体验的课堂教学往往要比那些单向灌输的课堂更难以驾驭,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教学适应现在的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该做到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长此以往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就不断地在提高,教学过程也不断地得到优化。

三、存在的问题(1)老师自身的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

(2)课堂教学时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是有待培养。

(3)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

四、今后研究方向1、课题组也发现,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向课前和课后拓展和延伸,因为课前和课后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为此,下学期计划建立一个以“问题”为中心,融课前、课内、课后于一体,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交替运用的综合学习操作策略,努力呈现“小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培养”的理想效果。

2、努力克服教师的自身因素对意识培养的阻滞作用,加强自身学习。

随着课堂预设项目的减少、“意外” 因素的增多,以及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全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和学的重点,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成竹在胸。

下一步实验教师要加大自身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五、阶段性成果1、在教育理念引导下,在实验教师的大胆探索中,全体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想问、勇于质疑”的氛围,为学生争取了自由发展的机会、条件和情境,学生会积极思考,敢于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由起初的肤浅的、未经思考的问题,变成了现在有价值的问题。

教给了学生“会问”的方法,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乐于提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提供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开始以鼓励评价为主,随着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也不断提高,努力使学生能提出一个个高质量,有创意的问题,教师作出了“乐问”的评价。

2、经过较长时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在汲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课题组逐步构建起一个有利于“小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具体操作模式。

(1)呈现问题:导入新课后,学生汇报自学中的发现问题,教师从中归纳整理,形成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合作探究。

围绕上述主要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达成基本共识。

(3)集体交流。

根据组内合作的收获和未解之处,进行组间的广泛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教师充分参与其中,帮助解决一些难题,使学生认识趋于统一,正确掌握所学的知识。

(4)组织检测。

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相应的检测。

一方面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点拨。

(5)课堂反馈。

教师及时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通过教师批阅、学生互查、集体评订等方式当堂反馈。

做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不留尾巴。

(6)课堂小结。

回顾刚进行的学习,让学生说说:独立学习时有什么所得,在组内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合作、探索时学习又有了什么新收获,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满意……教师对学生的小结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给予及时激励,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为后继学习增进动力。

基本操作程序是: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或设置问题情景—→展开讨论(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师引导启发—→再次进行互动以后的交流—→师获取反馈信息后的更高层面上的综合交流—→练习运用—→及时评价—→系统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