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性 认识对象
自然
感性认识对象 经验事物
(四)先验理性幻相 ——一般形而上学如何可能
➢ 1. 人的认识的终结——理性认识 理性和知性的区分:逻辑运用、先验运用方面的区分
➢ 2. 先验理念 (1)涵义: (2)种类:理性心理学、理性宇宙学、理性神学的理念
➢ 3. 先验幻相 (1)理性的逻辑幻相和先验幻相 (2)先验幻相的种类:纯粹理性在心理学理念方面的谬
实用法则:为了达到幸福的法则 道德法则:为了达到道德的法则:要这样行动,使得 你的意志的准则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同时作为一种普遍立 法的原则而适用
➢3. 命令式及其分类
(1)命令式的概念 命令式是实践理性向不完善的理性存在者颁布的原则。 它的表达形式:应当做什么。
(2)命令式的分类
假定命令式:把一个行动作为达到人们意愿或可能意愿的另 外某个事物的手段而表象为有条件必然的
(四)实践公设
➢1. 实践公设的涵义
➢2. 三个实践公设
(1)意志自由 (2)灵魂不死 (3)上帝实存
(五)道德宗教
➢1. 道德必然导向宗教
➢2. 纯粹的道德宗教
上帝和人的道德关系纯粹化,摆脱神人同形同性论
四、批判哲学的目的论
(一)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过渡
➢1. 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之间的鸿沟 ➢2. 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之间的过渡
感性(审美)反思判断力和目的论反思判断力
➢3. 反思判断力批判的任务
揭示和展现自然的合目的性的概念和原则。 自然的主观的形式的合目的性的展现:自然美 自然的客观的实在的合目的性的展现:自然目的
批判哲学的目的论的出发点和任务(图示)
认识能力: 立法对象: 运用特点: 认识体系:
知性
判断力
理性
自然
自由
➢2. 德性和幸福如何统一
伊壁鸠鲁派:采取分析联结:幸福就是德性。 斯多亚派:采取分析联结:德性就是幸福。 康德:采取综合联结,导致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
或者对幸福的欲求是德性的准则的动因:非道德 或者德性的准则是幸福的作用因 :不可能 康德的解决:德性是人格的价值和配享幸福的条件,
幸福精确地按照德性成比例分配。
➢ 3. 哲学分期: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时间分界:1769/1770 思想分界:从独断主义转向批判主义
第二节 康德
一、前批判时期的哲学与批判哲学的形成
(一)前批判时期的哲学
➢ 1. 自然哲学 基本立场:继承和发展牛顿自然哲学 主要观点: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质运动、Biblioteka Baidu宙的起源
和结构、运动和静止等提出自己的解释,最著名的是他 的星云假说。
(二)先验感性论 ——纯粹数学如何可能
➢ 1. 人的认识的开端——感性认识 (1)先天、先验、先验批判 (2)感性、感觉、显象、感性论 (3)直观、纯粹直观、纯粹直观形式
➢ 2. 空间和时间作为纯粹直观形式的阐明 (1)阐明的涵义 (2)空间和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 (3)空间和时间的先验阐明 (4)纯粹数学如何可能 (5)先验观念论的确立
➢ 3. 批判哲学的主要问题和根本任务 (1)开端问题:自由和自然必然性的关系。 (2)中心问题:先天综合判断如何是可能的? (3)终结问题:人是什么?
➢ 3. 批判哲学的主要问题和根本任务 (4)根本任务:拯救自由和重建形而上学。
➢ 4. 批判哲学的体系结构 (1)理论哲学 (2)实践哲学 (3)目的论
误推理、在宇宙学理念方面的二律背反、在神学理念方面的理想
➢ 4. 纯粹理性的谬误推理
(1)理性心理学关于灵魂的四个谬误推理
在理性心理学的推理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下面这种形式的谬误推理: 大前提:只能被思维为主词的东西也只作为主体而实存,因此就是实体。 小前提:一个思维的存在者单纯作为这样一个存在者来看只能被思维为主词。 结 论:因此,这个思维的存在者也只作为主体、亦即作为实体而实存。
➢ 6. 纯粹理性的理想 (1)纯粹理性的理想的涵义 (2)从思辨理性出发不可能证明上帝存在
➢ 7. 一般形而上学如何可能
(五)先验方法论 ——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
➢ 1. 纯粹思辨理性的戒律 (1)独断运用方面:限制哲学模仿数学 (2)争辩运用方面:限制卷入争辩 (3)假说方面:限制有效假说 (4)证明方面:限制先验证明
A. 知性的逻辑功能表: 1)判断的量:全称的、特称的、单称的; 2)判断的质:肯定的、否定的、无限的; 3)判断的关系:定言的、假言的、选言的; 4)判断的模态:或然的、实然的、必然的。
B. 知性的范畴表: 1)量的范畴:单一性、复多性、全体性; 2)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定性; 3)关系的范畴:依存性和自存性(实体和偶性)、因果性和 隶属性(原因和结果)、共联性(行动者和承受者之间的 交互作用); 4)模态的范畴:可能性-不可能性、存在-不存在、必然性- 偶然性。
➢ 2. 纯粹实践理性的法规 对于来世和对于上帝的道德信念
➢ 3. 作为科学的未来形而上学的体系
三、批判哲学的实践哲学
(一)善的意志
➢1. 善的意志是一切其他善的前提 ➢2. 两种善
(1)自在的善 (2)工具的善
(二)实践法则和命令式
➢1. 准则和法则的区分
➢2. 法则的分类
(1)法则:理论法则 + 实践法则 (2)实践法则:实用法则 + 道德法则
(3)范畴的先验演绎
➢ 4. 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 不是范畴导源于经验,而是经验导源于范畴。
➢ 5. 人为自然立法 自然在质料上是显象的总和,没有联结。 自然在形式上有秩序和合规则性,它们来源于知性。 人通过知性范畴为自然提供法则和秩序。
认识主体:知性-自发性-纯粹思维形式:范畴
先天形式:规则 综 ------------- 合 后天质料:杂多
认识中的合法则性
实践中的合目的性
自然哲学
道德哲学
中介能力:
判断力
反思判断力
规定判断力
特殊的
一般的
纯粹趣味
目的论判断力
中介概念:
自然的合目的性
主观的形式的合目的性 客观的实在的合目的性
自然美
自然目的
(三)自然的形式的合目的性
➢1. 自然美
(1)趣味判断的四个环节:量、质、关系、模态 (2)自然事物如何被评判为美的
认识主体:感性-接受性-纯粹直观形式:空间+时间
先天形式:时空
认识对象
刺 ------------
显象

后天质料:感觉
自在对象 物自身
(三)先验知性论 ——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
➢ 1. 人的认识的形成——知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知性认识的区别:直观和概念
➢ 2. 知性的纯粹概念或范畴
➢ 3. 范畴的演绎 (1)演绎的涵义 (2)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
➢ 2. 形而上学 基本立场:莱布尼茨-沃尔夫派独断主义理性主义 主要观点:对形而上学认识的特点和原则、上帝的
存在、自然神学的原则和道德的原则、自然和自由的关 系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自己的解释。
(二)批判哲学的形成
➢ 1. 批判哲学的形成契机 休谟认识论怀疑主义对独断主义的挑战。
➢ 2.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哥白尼式革命 (1)途径:形而上学模仿数学和自然科学。 (2)实质:理性在认识中不是按照主体依照对象的 模式,而是按照对象依照主体的性状的模式。
➢ 2. 著作:《康德著作集》九卷,比较重要的著作: 《纯粹理性批判》(1781、1787)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 《道德形而上学奠基》(1785) 《实践理性批判》(1788) 《判断力批判》(1790、1793) 《单纯理性界限内的宗教》(1793) 《道德形而上学》(1797)等
➢4. 自然的目的论原则和机械论原则的统一 (1)反思判断力的原则的二律背反 (2)两种处理方式的区分:独断和批判 (3)反思判断力的原则的二律背反的解决 自然的目的论原则和机械论原则的统一
反题:世界中没有任何复合事物由简单部分构成,世界中任何地方都没有 简单东西实存着。
3)正题:按照自然法则的因果性不是世界的显象全部能由以导源的惟一因果性。 为了解释这些显象还必需假定一种通过自由的因果性。
反题:没有任何自由,世界中一切东西都仅仅按照自然法则而发生。
(2)四个二律背反的批判裁决和最终解决
从质料上表述:要这样行动,使得你把你自己人格中的人性 和每个其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同等地始终同时作为目的、从不单纯 作为手段来使用
从总体上表述:每个有理性存在者的意志作为一个给予普遍 法则的意志
(三)至善
➢1. 至善的两种意义
(1)道德性:构成一切其他善的限制条件 (2)德性和幸福的统一体:是实践理性的全部客体
(1)中介能力:判断力 (2)中介概念:自然的合目的性概念
(二)反思判断力
➢1. 一般判断力的划分
规定判断力:以概念为基础,在普遍的东西被给予 的情况下,从普遍的东西出发来统摄特殊的东西
反思判断力:以直观为基础,在特殊的东西被给予 的情况下,从特殊的东西出发来寻求普遍的东西
➢2. 反思判断力的划分
(2)四个谬误推理的根源及其解决
➢ 5. 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
(1)理性宇宙学关于世界的四个二律背反
1)正题: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在空间上有界限。 反题:世界在时间上无开端、在空间上无界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2)正题:世界中每个复合实体都由简单部分构成,除了简单东西或由简单东西 复合成的东西,任何地方都没有任何东西实存着。
➢2. 作为自然目的的自然事物 (1)两种因果联结:作用因和目的因的联结 (2)作为自然目的的自然事物的特点 (3)作为自然目的的自然事物是有机体 其各部分和整体互为手段和目的; 其作用因的因果联结能够同时被评判为
目的因的因果联结。
➢3. 作为自然目的系统的自然整体 (1)整个自然作为一个目的系统的理念 (2)其必要条件一:自然的最后目的 (3)其必要条件二:自然的终极目的
质:不带有任何兴趣而令人愉悦的东西 量:不需要概念而普遍令人愉悦的东西 关系:无目的而合目的性的东西 模态:不需要概念而必然令人愉悦的东西
➢2. 崇高
(1)崇高的特点 (2)崇高的划分: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3)崇高理论作为自然的形式合目的性理论的附录
➢3. 艺术美
(1)艺术的概念 (2)艺术的划分:机械的、感性的(快适的+美的) (3)艺术美的特点:有目的的合目的性 (4)艺术美对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的贡献
定言命令式:把一个行动作为自为的、不与另外某个意图相 关而表象为无条件必然的
技术命令式:为了一种可能的意图而做某个行动 实用命令式:为了一种现实的幸福而做某个行动 道德命令式:为了一个必然的行动而做这个行动
(3)定言命令式的三种不同表述
从形式上表述:要这样行动,仿佛你的行动的准则将通过你 的意志而变成自然的一条普遍法则
二、批判哲学的理论哲学
(一)先天综合判断的发明
➢ 1. 形而上学认识的特点 (1)源泉:出自纯粹理性 (2)对象:考虑客体,具有质料 (3)类型:先天综合判断
➢ 2. 先天综合判断的特点
➢ 3. 批判哲学的理论哲学的任务 (1)纯粹数学如何是可能的? (2)纯粹自然科学如何是可能的? (3)一般形而上学如何是可能的? (4)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如何是可能的?
➢4. 自然的合目的性的原则
(1)关于自然美的判断:先天综合的反思判断 (2)先天综合的反思判断的根据:自然的合目的性
➢5. 美作为道德性的象征
(1)先天概念的感性化的两种方式:直观和象征 (2)自然的美的东西作为道德上善的东西的象征
(四)自然的实在的合目的性
➢1. 自然的实在的合目的性 (1)自然目的及其合目的性:内在/外在 (2)如何评判自然目的及其合目的性
第二节 康 德
引言:康德的生平、著作和哲学分期
➢ 1. 生平 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首都哥尼斯堡 八岁进入腓特烈文科中学 十六岁进入哥尼斯堡大学 1745年开始做家庭教师,时间长达九年 1755年获得硕士学位和大学执教资格,编外讲师 1770年受聘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 1796年由于年老体衰而停止授课 1804年2月12日上午去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