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诗十四首·其一】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历代文人骚客描写清明的诗词数不胜数,精彩纷呈。

最脍炙人口、传诵不绝的当属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篇1七绝·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纷纷:形容多。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诗]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简析]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

“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

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

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

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

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

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清明节雨纷纷更是添加了浓浓的诗和远方色彩。

文人墨客也随意挥洒着笔尖,将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绘得淋淋尽致。

其中不乏带有浓浓的怀念亲人哀思情感、或者是清明踏青的悠闲自在表达。

店铺今天为大家带来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2.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3.借问:请问。

古诗今译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

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

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

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

“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

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

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

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清明》古诗的解释

《清明》古诗的解释

《清明》古诗的解释
原文: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全文解释:清明这一天正在下着小雨,路上的行人心情忧伤。

行人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馆,牧童远远指向杏花深处的一个村子。

拓展:
“清明时节雨纷纷”,“纷纷”,细细密密的雨。

清明这一天,正在下着小雨。

“路上行人欲断魂”,“欲”,将要、好像。

“断魂”,看起来很难过的样子。

路上的行人,看起来好像很难过。

“借问酒家何处有”,“借问”,请问。

行人们问哪里有酒馆。

“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杏花深处的一个村子,在池州秀山门。

牧童远远的指向杏花深处的一个村子。

这首诗非常浅显,简单几笔勾勒出一个雨中场景。

人们在清明的小雨中行走,沉重的心情和阴冷的天气,让大家都想喝点酒。

又是在不太熟悉的地方找不到酒馆,只好问放牧的牧童,牧童并没有嬉闹,而是简简单单的一指,告诉了大体方向,并没有打扰这个安静的气氛。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经典名篇。

这首诗描述清明时节主人公雨中赶路的愁苦心境和问询牧童的瞬间情形,抒发异乡思亲的沉痛心情。

一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起笔破题,交代时令与天气,以节令与环境来渲染凄冷的气氛。

清明时节,细雨淅沥,春寒料峭,这既是自然背景的描述,又是全篇感情基调的铺垫,暗示了诗人凄冷的物理感受和复杂的心理情绪。

这与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紧承首句意脉,点明诗中主人公的“行人”身份和正在赶路的状态,“欲断魂”三字是此篇的“诗眼”和理解的关键,特别突出了极为沉痛悲伤的心境。

三、四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采用生动活泼的问答方式,透露以酒解愁的心理活动,而牧童的肢体动作语言,不仅将作者、读者的视线引向凄迷的远方,而且以在清明时节开放的“杏花”呼应了题目与开头的“清明”,既给人留下了意乱花迷的想象余地,又暗写了诗人忧伤情怀的沉痛执着与不可解脱。

全诗以素描形式将“细雨”“行人”“牧童”“酒家”“杏花村”等意象糅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自然凄迷、清淡素雅、灵动秀丽而又情感深沉的画面,创造出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凄美意境。

经典诗歌往往将情、景、事、理、趣熔于一炉,创造优美感人的意境,展现巨大的艺术魅力。

杜牧这首《清明》诗以抒情为主调,因事而见情,层次分明,画面清新,易读易记。

但真正读懂和正确理解本义的读者并不普遍。

诗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往往被忽略:一是“行人”,二是“断魂”。

《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1清明二绝·其一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翻译街头都是踏青的姑娘们,头上梳着乌黑的双暂,打扮得很漂亮。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们随着在花丛中飞舞的蜂呀、蝶呀,做出种种天真娇娆的姿态。

东风,这春天的使者,好像也在过清明节呢,吹得特别柔和。

你看,它吹得来禽开了一树多么美丽的花!注释双髻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

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

妖邪:袅娜多姿。

来禽:即沙果。

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

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

创作背景宣和四年(1122),诗人以五绝《墨梅》见赏于宋徽宗,官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

见赏之后,谪监陈留酒税之前,诗人写下这首诗。

赏析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

开头一句的“街头”即是指明地点的:春天来了,清明走近,户外的景色这般美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男儿女儿。

可诗人要着力渲染的并非是其他人与物,而是发如墨染,头盘双髻的一群群少女。

她们的笑脸可与春色媲美,她们的腰肢可与杨柳争高低。

徜徉在美妙的春光里,她们个个妖娆无比,几可追蜂赛蝶。

一个“学”字,将人与物糅在一起,既有了错综交杂的色彩,又蕴含了丰富而不俗的韵致,这流淌在诗人笔端的诗句,无不表露出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意。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引向了东风,而且用一“作”字将其拟人化,仿佛那东风也通晓人意似的,特意在这清明佳节之际,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来点缀自然,点缀佳节,给游春的人们送上美景,也送上欣喜。

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

《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2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代:贾岛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__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译文及注释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

胜:优美的。

清明古诗赏析

清明古诗赏析

清明古诗赏析清明古诗赏析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赏析句。

壬戌清明作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鉴赏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

早晨飘飞的轻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

前句既是写的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

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

后句,点出一个“愁”字,流露郁懑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

“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

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

这种写法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屈原就常用香花和臭草来比喻忠与奸。

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就是这类构意的始祖了。

这样的写法,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

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徒”,“又”,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的深沉幽愤,也有“万里悲风随邮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的沉痛遗恨,慷慨悲壮而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

“龙蛇”这里是借代,代指志士。

“龙蛇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抗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

由此,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

全诗处处写到亡国之恨和难以回天之感,这是特点时节和特定环境触发的'情思;而字里行间的坚毅之情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斗志的确令人震撼。

屈大均被称为岭南诗界“三大家”之首,对近代的岭南诗风有较大的影响。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1《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翻译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

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2《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唐)张继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翻译洛阳龙门的一夕雨近晚渐渐歇止了,春天的节气来临,使汝穴不断生风。

官路上只闻得数声鸟啼,令四周更显静肃,在塌毁的墙垣缝隙中,几朵野花盛放,妆点着此处的空寂。

如今想要去仕宦为官,却惭愧才能不及当时的同辈俊秀。

只好归隐,效法江湖上无拘无束的老渔翁。

往昔所交游的知心好友至今皆已不能相见,只有抱着惆怅的心情,徘徊在洛阳城东。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3《长安清明》(唐)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翻译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

蚤通早。

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

怎堪芳草青青。

可堪,意思就是不可堪,不能忍受,常修饰比较强烈的感情或者其它事物。

这句实际是说芳草非常美。

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

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

到了清明的时候,又要重新钻木取火。

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

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

杜牧《清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杜牧《清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杜牧《清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清明 (1)杜牧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 。

借问酒家何处有 (4) ,牧童遥指杏花村 (5) 。

【注释】(1)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以及欣喜与兴奋。

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大节日,照例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

而诗歌中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于是想在附近找个酒家,歇歇脚,避避雨,饮点酒,解解寒,同时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这时遇到一个牧童,得知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林里,有一处酒家。

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可想而知。

(2)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朝著名诗人。

太和二年(828)擢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

大中五年(851),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

杜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

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老杜”为杜甫)。

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其诗八卷。

今人以为诗用韵不密,《千家诗》收录之前流布不广,或非杜牧诗。

参缪钺《关于杜牧〈清明〉诗的两个问题》(《文史知识》1983年12期)。

(3)断魂:销魂,愁苦伤心到极点。

(4)借问:请问,向人问路。

(5)遥指:指着远处。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旅之人个个都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只是用手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清明》诗词翻译及赏析

《清明》诗词翻译及赏析

《清明》诗词翻译及赏析清明(宋)高菊卿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释】(1)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

(2)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

【译文】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

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赏析】诗歌首联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

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意即四面八方。

是不是就可以解成“四面八方的山头上有很多墓田”了呢?难道我们竟没有体会出诗人说这句话时无限悲凉的口吻吗:“(你看啊!)四面八方的山头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墓田,(那些可都是死去的人啊!)”这样解就丰满得多了。

下面人景也就很是顺理成章了,墓地多,自然来祭扫的人也就多了:“清明祭扫各纷然”。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各”指每家祭扫每家的毫不相干,“纷然”则指人数众多。

那么既然人数众多,何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呢?难道不会出现相互帮助、相互劝慰的场景吗?须知道,人们一般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互不搭腔,就是已经痛苦难过到了极致,以致习惯成自然,各自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颔联两句,诗人走上前去,镜头拉近,细节刻画物景与人景:“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字面上很好说,就是说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

可为什么要以纸灰作蝴蝶,泪血作杜鹃,而不是旁的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美丽的神话中有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范式。

清明祭扫古诗词

清明祭扫古诗词

清明祭扫古诗词
1、清明祭扫古诗词《清明日对酒》
《清明日对酒》
作者:宋代·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家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清明祭扫古诗词《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作者:唐代·韦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

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

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

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唐诗清明节的诗

唐诗清明节的诗

唐诗清明节的诗《清明》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衍生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借问:请问。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象,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神情哀伤。

诗人通过“欲断魂”生动地表现了行人的心境。

接着,诗人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遥指杏花村,给人以清新之感,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明快的氛围。

三、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

四、运用片段:“哎呀,今天这雨下得,真跟杜牧诗里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样啊!我这心情都有点低落了呢。

”《闾门即事》原文: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一、衍生注释:闾门:城门。

召募:招募。

楼船:高大的战船。

二、赏析:诗的前两句写农夫被招募去打仗了,导致田地荒芜,只有春草茂盛。

后两句写诗人登上城门眺望,发现清明时节只有寥寥几处有新烟升起,暗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三、作者介绍:张继,字懿孙,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四、运用片段:“看着这荒凉的景象,真让人想起张继那首‘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这战乱可真是害苦了百姓呀!”《清明日对酒》原文: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一、衍生注释:纷然:众多繁忙的样子。

纸灰:纸钱燃烧后的灰烬。

九泉:指地下深处,旧指死者埋葬的地方。

二、赏析:这首诗对比了清明祭扫时的庄重悲伤与祭扫后生活的继续,既描绘了祭扫的场景,又对人生进行了思考。

用“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样形象的描写来烘托氛围。

三、作者介绍:高翥,南宋诗人,他的诗平易自然,清新活泼,有《菊磵集》等。

清明节诗词鉴赏

清明节诗词鉴赏

清明节诗词鉴赏清明节诗词鉴赏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清明节的诗词鉴赏,欢迎借鉴!清明(南宋)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赏析:诗中的点睛之笔,一个“酒”字便涵盖了人生的一切,其中包括生活物质的充裕和精神层面的愉悦享受;一个“醉”字则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人生之中尽情享受的诸多乐趣。

本诗描绘出了生者在郊野扫墓,悼念亡灵的情景,历历在目。

带着这种凄然萧条的思绪,更能道出世态的现实。

人生在世,不要过多沉迷于过去和未来,应当珍爱生命,理智而聪颖地享受人生,当你面对享受时,你不知它会何时离你而去,可它绝对会伴随着你生命的终结而停止。

不论你身处高贵权势的地位,或是平凡卑微的处境,你都无法将没有享受完的快乐与幸福带进坟墓,也无法将贫穷与痛苦永驻人间。

不管处在何种境况,都应该活在当下,活好当下,对身边的人好一点,让自己过得快乐些,不要让无关紧要的琐事,来打扰你享受生命的宝贵时刻,珍惜现在,珍惜人生。

客窗清明(元)乔吉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赏析:这首元代诗人乔吉写的“清明”之作,并不为现在的人所熟知。

而我一见之下、一读之后,便感到和当下口语化的表达十分贴近。

几乎不用任何译注,就明了作者抒发的强烈情感。

当我们再稍稍了解到这个诗人的身世遭际,乔吉(1280-1345)是山西太原人,未知何故流寓杭州,一生穷愁潦倒。

这首《客窗清明》以其寂寥愁郁的笔触,即景生情地写出了这份伤世情怀。

窗下,灯前,难以入睡的夜晚,唤醒了什么情绪?什么清愁?什么春梦?含蕴在“心事天涯”中,“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把生命感喟一霎吐尽。

清明节怀念亲人古诗

清明节怀念亲人古诗

清明节怀念亲人古诗清明节怀念亲人古诗导语:清明时节祭祀忙,细雨飘荡人悲伤。

菊花满地心茫茫,清风难拂泪千行。

先祖教诲在耳旁,跪拜叩首自难忘。

唯愿天国享安康,人间幸福永绵长。

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清明节怀念亲人古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清明节怀念亲人古诗篇1《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

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擅长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萧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

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寒食上冢》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点评:这是作者上坟时的感受。

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

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

所以“只愁余”。

《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点评: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

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

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点评: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

2024清明节诗词

2024清明节诗词

2024清明节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纭,新冢旧茔皆断魂。

风卷纸灰如蝶舞,香烟缭绕祭亲恩。

解析:
嘿呀,咱先看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纭”,这就点明了时间是清明节嘛。

清明的时候啊,常常是细雨纷纷的,这好像都成了清明节的一个标志啦。

就像老天爷也知道人们在这个时候要去缅怀亲人,心情比较沉重,所以就用这雨来营造一种哀伤的氛围。

“新冢旧茔皆断魂”呢,新冢就是新坟,旧茔就是旧的墓地。

不管是刚刚逝去的亲人的新坟,还是已经去世很久的亲人所在的旧墓,到了清明节这个时候啊,人们来到这儿都会特别伤心,就像魂儿都要断了似的。

那种思念啊,真的是抑制不住。

再看“风卷纸灰如蝶舞”,在清明节扫墓的时候啊,人们会烧纸钱。

这风一吹呢,那些烧完的纸灰就像蝴蝶在飞舞一样。

你想啊,那画面有点凄美,这纸灰就好像带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飘向远方,说不定真的能被亲人收到呢。

最后“香烟缭绕祭亲恩”,那祭祀的时候点的香啊,烟袅袅上升,缭绕在墓地周围。

这香就代表着人们对亲人恩情的纪念和感激。

人们在这个时候就会默默地在心里跟亲人说好多话,感谢他们以前的照顾啊、疼爱啊之类的。

整个诗呢,就把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祖的那种哀伤、思念还有感恩的情绪都表现出来啦。

清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清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清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清明二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清明二首唐代:杜甫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译文: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早起匆匆赶路,天气晴朗春色正好,可以清晰的看到那小舟荡漾在湖水之上。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飞鸟在天上自在飞翔,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只是这般天真无虑的时光却是与我无缘了。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少数名族儿童的独特的服饰已经很少看到了,楚地的女孩腰肢纤细,惹人怜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昔日辉煌的定王府已无踪迹,想象着贾谊府中的古井仍是当年模样。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虽是只需禁火三日,无奈没有食物烹煮实在辜负了周举的好意了,一直四处奔波,生计却仍无着落。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富足奢侈的生活还是山林平淡生活都是天意,有浊酒、粗茶淡饭颐养天年也已足够了。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一生都在外颠簸漂泊,右臂已渐渐枯瘦无力一边的耳朵也已听不清。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想到这病弱的身体,无依无靠,不禁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流浪漂泊,离都城已越来越远,时光匆匆已过十年,现唯有清明的风俗还与之相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其他人家也纷纷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长安的城楼掩映在一片轻烟花语中,那万里山河也是一片锦绣吧。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春水滔滔不绝的汇向洞庭湖中,阻断了我回去的道路,目之所及茫茫一片白萍,心中更是凄苦愁闷。

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

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

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清明》是一首借清明抒发感慨的诗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苏堤清明即事宋代: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

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注释: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

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日暮笙(shēng)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yīng)。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赏析: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为清明节。

清明前后正是中春,以后就步入暮春了。

清明前后春意盎然是踏青赏春的佳时。

吴惟信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西湖美丽的苏堤和游人游春热闹的场面以及游人散后幽美的景色。

清明是美的,西湖的清明更美。

《苏堤清明即事》虽短小,容量却大,从白天直写到日暮。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首句“梨花风起正清明”诗人点明了节令正在清明。

梨花盛开,和风吹拂,时值清明。

天气有何等的温暖也不必说了。

梨花开在杏花,桃花的后面,一盛开就到了四月。

风吹花落,那白白的梨花有的在枝头,有的随风飘落,仿佛是为了清明的祭祀而飘落的。

清明时节,人们也忙碌着。

游子寻春半出城。

人们游春赏玩,大多数人都出了城来到西湖苏堤上。

一个半字点出了出城游玩的人很多。

西湖边又是多么热闹。

后两句“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是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清明节悼念先人的古诗词鉴赏

清明节悼念先人的古诗词鉴赏

清明节悼念先人的古诗词鉴赏我要追逐烈士的脚步,学会无畏,学会坚强。

既然我忘不了它,就面对它,不怕伤心,不怕沉沦,因为去面对,就不会退缩,就要学会勇敢,像烈士那样无畏,今年,我要开开心心过清明,就去迎接耀眼的光,接受属于我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样的我。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清明的古诗词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清明的古诗词清明作者: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杜牧大诗人杜牧的《清明》,人尽皆知,堪称千古佳作。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清明夜白居易(唐)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白居易《清明夜》是白居易在唐朝元和年间所作的七言绝句。

此诗主要描写了在清明节的夜晚,白居易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着歌,听着远处的弦声,欣赏着眼下的花。

清明古诗句意思翻译

清明古诗句意思翻译

清明古诗句意思翻译
寒食祭孟夏
寒食祭孟夏,千里忆家华。

高台花乱见,尽日泪盈巴。

纵死方为鬼,尚复向天涯。

谁堪说乡国?明日始相嘲。

这首古诗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绘了祭扫清明时家国思念之情。

寒食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用以寒食防火,祭祀祖先。

孟夏是时间,指春季的孟夏时节。

诗中描绘了远离家乡的人在清明时分外思念家乡,站在高台眺望,眼泪盈眶。

即使死后化为孤魂,也愿意飘零至天涯。

但又感叹谁可与我共议家国大事,明日或将成为别人取笑的话题。

寒食祭孟夏的诗句传达了永恒的离别思念之情,通过祭扫节日揭示了人们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和对家国之痛的牢骚抱怨。

正如诗中所诉,这样的寒食祭孟夏情景,永恒流传,触动人心的是对家国之情恨的表达。

这首古诗展现了古人对家国离别情感的内心控诉,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悲凉,是一首典型的唐诗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