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本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论文

合集下载

论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

论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

论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摘要: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与交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对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丰富教师个体知识、构建教师协作文化的起着积极作用。

健立健全学校制度评价考核制度;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进行专家引领等是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历学历教育、培训、专业工作实践三个阶段。

相对于学历教育和培训,教师的专业工作实践更长,对教师专业成长所起的作用更直接和长久。

因此,探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组织形式——教师学习共同体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涵义及特征(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涵义所谓学习共同体,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是指这样一个群体,其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1]。

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师学习共同体理解为:由有着强烈学习意愿和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自愿组成,其共同目标是要在共同参与的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并通过创造与传承知识而促进自身的成长,乃至达到教师整体的发展。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自愿性。

学习共同体不同于正式群体,它是人们自愿参与的群体,它只通过氛围与情感作为维系共同体成员的纽带。

第二,同一性。

作为共同体成员的教师共享共同确定的实践、信念和理解,如共同的探索目标和方法、协商的意义和充分的交流、趋同的学习研究兴趣和观点、基于合作的实践和基于实践的合作等。

第三,发展性。

学习共同体以创造与传承知识为主要路径,以促进成员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标。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一)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教师学习共同体要求共同体的成员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其本质特征是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

基于校本共同体的教师学习探析

基于校本共同体的教师学习探析

;I 表 , 师 就 学 是 师 业 耳究 明 “ 的 职 校 教 专 成 教
多观点与学习共同体的思想是相符 的。共 同体 的概
念 引入到 教育 领域 形成 了 “ 习共 同体 ”( erig 学 Lann
cm n y) o mu i 的概 念 , t 始于 塞 吉欧 维尼 (hma S卜 T o s.e J
长过程 中最重要 的方面” - 国教育家 。【 安 古 德莱 德 认为 : 没有 更好 的教 师就 不 会有 更好 的学 校 , 如果没有教师 可以在其 中学 习、 但 实践和发展 自 的学校 , 身 也就不会有更好 的教师。【 2 这标志着教 师任职学校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

威虽然没有提出 “ 学习共 同体”的概念 , 但他 的许

校发展为基准 ,把个体 的工作汇集 为集体的资源 , 共 同反 思 、 习 以达 到 交流 和 共享 的 目的 。它 区别 学
2 ・ O
于传统 的教师培训 , 强调 由下 而上 、 由行政命令变
为 自主 自发 、 由集体 的培训 变 为从 工 作 中 的感 悟而 来 进 而 与大 家分 享 、 由个人 行 为 自觉地 形 成 集体 规 范 再反 过来 改变 自己工作方 式 的这样 一种理 念 。 关 于教 师 学 习 的概 念 ,有不 同 的理解 和 使用 。 教 师 学 习常 与 “ 师 发 展 ”同义 , 指 非或 准 教 师 教 泛 学 习做 教师 、 新 手不 断成 长 为熟 练 教师 乃 至 优秀 从 教师 的过 程 。更 多 时候 , 教师 学 习用 于指 人 为努 力 或 外部 干预 下 的教 师 知识 和行为 的变 化过程 。 教 师在 校 本共 同体 中的学 习 , 学 习层 面上 包 从

校本培训中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校本培训中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摘 要 :专 业 学 习共 同体 的 理 念 源 于 学 习型 组 织理 论 。校 本 培 训 中专 业 学 习 共 同体 的构 建 使 校 本 培 训 超越 了知识 传 授 与 技 能 培 养 , 进 了教 师 的 全 面发 展 ; 越 了教 师 的 个人 发 展 , 进 了学校 变革 。在 校 本 培 训 中构 建 专 业 学 习 促 超 促 共 同体 需 要 制 定 共 同 愿景 , 变校 长 的领 导 方 式 以 及 创 设 学校 生 态 场号 。 转 关键词 : 本培- ; 校 # 专业 学 习共 同体 ; 值 ; j I 价 策略
中图 分 类 号 : 4 1 2 G 5 . 文 献 标 识码 : A
自 19 9 0年彼 得 ・ 吉 出版 了 《 圣 第五 项修 炼 :学 习型组 织 的艺术 与实务》 书 以后 , 育学者就 将 学 一 教 习型组 织 的理念 引入 到教 育领 域 ,并 开始 以专 业 学 习共 同体 (rf s nl eri o mu i ) 为学校 poe i a l nn cm nt 作 so a g y 改革 的基础 。…所谓 专业 学 习共 同体 , 是指 由学校 的 管理者 和教 师 自愿组成 的 , 以合作 文化 为核心 , 以共 同愿景 为纽 带 , 旨在 通过彼 此 的交流 与沟通 , 支持 在 性 的环境 中共 同学 习, 同分 享知 识 、 共 经验 、 想 与 思 情感 , 以促 进教 师发 展 与学校 变革 的 团体 。 国西南 美 部教 育 发展 实验 室将 专业 学 习共 同体 的特征 归纳为 五 点 : 互支 持和 共 同领 导 ,共 享 的价 值观 与愿 景 , 相 集体 学 习与实践 , 支持 性条 件 , 享 实践 经验 。l 校 分 2 本培 训是 建设 学 习型 学校 的途径 ,作为 一种 以校 为 本 的培 训模 式 ,强调教 师在 工作 中学 习 以及 与 同事 的共 同学 习是 校本 培训 的基 本理 念 ,校本 培 训 中专 业学 习共 同体 的构建 对 于彰 显校本 培 训对 教 师 的生 命 关 怀 , 动学校 的 战略性 发展具 有 重要 意义 。 推 校本培 训 中专业 学 习共 同体 的价 值 呈现 1 .超越 知识 传授 与技 能培 养 ,促 进教 师 的全 面

根据本校情况设置校本研修的目标和内容,并写出论证报告

根据本校情况设置校本研修的目标和内容,并写出论证报告

根据本校情况设置校本研修的目标和内容,并写出论证报告作者:郑子君 (小学语文饶河县小学语文一班)多年来,我校立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形成了一些受教师欢迎的固定的研讨项目:如各年级的教学研讨活动、同科目的"同课异构"活动,题型分析与展望等。

多年来,我校立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形成了一些受教师欢迎的固定的研讨项目:如各年级的教学研讨活动、同科目的"同课异构"活动,题型分析与展望等。

我校是一所乡镇学校,学校资源不丰厚,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我校根据自身情况,把校本培训工作和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校本培训工作和新教师培养、骨干力量的巩固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抓实抓好,充分发挥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新教师成长、放大骨干教师潜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应有作用。

现将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自评情况汇报如下:一、学校情况分析1、师资队伍结构较合理近年来,我校对师资队伍逐步进行整体优化,并通过校本教研和培训,使得教师素质得到提高,高一层次学历教师日益增多,高级教师结构比不断提高。

其中中青年教师占到学校总人数的70%, 全校绝大多数教师渴望在教学实践中能持续提升自己,渴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

2、研修气氛较浓厚多年来,我校立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形成了一些受教师欢迎的固定的研讨项目:如各年级的教学研讨活动、同科目的"同课异构"活动,中考题型分析与展望等。

各备课组更是发挥贴近教学实际的优势,立足课改,聚焦课堂,发挥组内老师的能动性,教研一体,教研气氛浓厚,教师受益颇多。

3、教师研修制度不断完善为使校本研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研修机制,构建了适应教师发展的研修环境,使教师研修活动从个别走向全员,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盲目走向规范,并营造发展自我,追求卓越的研修氛围,从制度上保证校本研修的良性开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

龙源期刊网 教师学习共同体作者:张海华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0年第01期教师教学共同体这一概念兴起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提出的“雏形的社会”这一理念,时至今日,对这一理念的研究与探索仍然是国内外教育学家和学者共同探索的热门课题之一。

这种教师间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但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了实践、合作、反思的平台,更为教师的专业群体性提升发挥出了积极意义。

如此,教师整体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使得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得到了共同进步,教育质量和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

教育改革浪潮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其自身的努力学习,更需要学校、其他教师的引领与帮助。

教师学习共同体很好地解决了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提高的问题,通过学习共同体,教师的实践、合作、反思有了相互分享的机会,专业知识得到丰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专业精神得到深化。

为此,本文基于当前的教学情况,就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现阶段,学术界尚未对学习共同体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因此大部分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还无法有准确的认识。

但从当前学者与专家对学习共同体的认识来看,可从四个维度来定义学习共同体。

第一,学习共同体实质上是一种方法;第二,学习共同体指的是一个团体;第三,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学习环境;第四,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

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详细解读可以发现,在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在学习过程中可相互帮助,且学习者与助学者二者间的关系可实现随时转换,换言之,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不是孤立的个体,其存在紧密的联系,并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

教師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学习共同体自主组成的学习组织,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教师成员不但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还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及时解决教学问题。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是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并在教师共同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教师间的交流协作,强化教师间的精神共同体。

分享在课例研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

分享在课例研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

在课例研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兼谈沪新中学的课例研究实践摘要:沪新中学以创建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为目标开展课例研究,旨在研究中形成教师间新型的同伴关系——平等的伙伴关系和倾听为基础的对话关系。

总结一年的实践,通过更新研究主题确定方式与深度链接思考与行动,激发参与者主动学习的意愿,使研究内容更针对青年教师的个性发展需要,是后续改进的重点。

关键词:课例研究;学习共同体;合作近年来兴起的课例研究,是一种基于课堂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研究,旨在聚焦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通过群体努力,互助合作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难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联通教学与研究,促进课堂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课例研究中,从研究主题的选择、教学设计、一次上课、课后研讨、二次教学设计和教学改进及课后研讨,都离不开团队合作。

课例研究打破不同学科的界限、理论研究者与教学实践者的界限,有本学科教师间的合作、跨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及教师与校外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

其中学校的教师同事之间、教师与研究者之间如何合作,突破权威限制和心理芥蒂,走向以倾听、对话为基础的合作,是以校为本的课例研究中急需突破的难点和课例研究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如果课例研究是个别化的行为,而非群体的一致行动,研究中缺乏真正的平等对话,课例研究多重视角的课堂观察与理解教学的优越性即无法显现,研究也随即走向空洞。

课例研究需要参与者通过共同学习、合作、共享和发展,形成团队合作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同时通过课例研究创建“学习共同体”也是课例研究取得实效的基本保障。

一、创建“学习共同体”尝试进行各种类型的学校变革是世界各国提升教育质量的通行做法。

日本佐藤学教授在《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中“提出了把21世纪的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来重建的愿景、哲学与方略”。

①1、理想的学校“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教育论文——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

教育论文——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

教育论文——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教育论文——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视角来审阅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生活与学习生活,我们发现,课堂生活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非主题性的、奠基性的、主观的、直观的存在,是教师和学生将课堂教学作为其生命存在的展现过程。

作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生活应该具有自然、习惯、非课题、非预设、自发本能等特点。

然而,“实然”的课堂生活则成为一个完全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隔绝的目标性、科学性、规范性、预设性、非交往性的过程,成为一个教师与学生为了知识而存在的过程。

这种课堂生活状态,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课堂生活与其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他们的日常生活世界正在逐渐地缩小,日常生活世界的时间与空间正在被无限扩大的教学专业世界所填充,使教师和学生封闭地生活在一个狭隘的、没有生命情趣的课堂世界之中。

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生活世界缺乏交往的体验,缺乏生命的表现,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正因为这样,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与教学专业世界同时被异化,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生活得不像一个正常的社会化了的人,在专业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失去了其生活世界作为基础,使专业世界成为异化人的存在的主要工具。

原本成为学生乐园的课堂成了学生最烦恼的地方,应该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地方,却与学生的经验、认知、爱好、活动、交往、情感等没有多少关系。

而且还会使他们纯真的情感和天生的好奇心得到压制。

传统课堂的生活是一种压抑的生活、奴性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的异化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生活的快乐。

我们认为,这种课堂生活状态所赖以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是将知识视为客观性、终极性和价值中立的存在,忽视了知识的境域性,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知识的奴隶。

实质上,传统的课堂主要是“知识”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生活都是围绕着知识而展开的,教知识,学知识,考知识成为学校生活的全部,在这种状态下的人自然而就异化为认识的工具。

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机制及其绩效

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机制及其绩效

2019年11月第35卷第6期高教发展与评估HigherEducationDevelopmentandEvaluationNov.,2019No.6,Vol.35doi:10.3963/j.issn.1672 8742.2019.06.008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机制及其绩效郭佩文1,彭建平2,曾 栋3(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2.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3.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 要: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高校教师发挥个人人力资本作用的组织,是当前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乐于奉献有助于推动组织的协同与和谐,然而“当学习共同体面临集体智商远低于个体智商之和的组织行为问题时,如何提高教师的关系绩效从而推动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发挥应有的价值?”这是高校教师管理与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选取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分析个案,以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二次指派程序对教师的教学网、科研网、咨询网与情感网进行矩阵相关系数进行测量,结合Logistic随机概率模型分析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社会网络形成机制,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关系绩效的影响因素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社会网络中的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片面的任务绩效管理对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负面影响以及知识分享对重构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关系绩效;任务绩效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8742(2019)06 0061 13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教师社会网络与学习共同体的关系研究”(16YJC880014)的研究成果;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基于安全漏洞学习的软件研发质量演化机制研究”(71572196)作者简介:郭佩文(1989),女,广东广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共同体

共同体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促进每一个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指导学校在开展以校为本的研修中,通过建设各种教师学习共同体,即教师自发或学校组织起来的形式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师学习群体,引导他们在其中进行自我教育——以深度的教育教学反思和交流,重组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经验,使教师个体以求知者的身份,分享彼此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和理解,这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教师学习共同体使教师获得职业认同和专业体验。

所谓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与团体,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教师自发或学校组织起来的形式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师学习群体。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经历,并不断学习和吸收当代的新知识,但这些往往只发生在师生的教育教学交往之间。

但是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获得,离不开教师之间经验的分享和交流。

这样每一位教师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重新整理自己的内心世界,重构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认为他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的主观感受。

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困惑,离不开教师对自我的认识实践。

有一位工作了近三十年的老教师,多年的毕业班班主任工作使他十分劳累,他与学生一起经历了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成长的烦恼。

在学生的身上,他倾注了许多的心血。

一天在他的生日之际,班上的大部分同学自发策划了一次令他永生难忘的生日庆祝会。

同学们为他点亮了一根根蜡烛,在摇曳的烛光中,全体同学起立为他唱生日祝福歌,还送给他一个全班同学留言的大生日卡作纪念。

此时,他的眼睛湿润了…… 学生的行为感动了教师,给了这位教师重整内心自我的机会,使他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深刻的体验,得到了作为教师的乐趣的主观感受。

在学习共同体中,可以是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也可以是研究项目组和跨学科组,教师围绕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困惑进行坦诚的交流,在贡献自己经验、思考与智慧的同时,不断引发思维的碰撞,分享彼此用新经验的实践、思考与智慧,从而实现用新经验的实践、思考与智慧的重组。

浅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浅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新教师教学综合论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社会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

“教师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它很好地顺应了这一变革需求,正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范式。

“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是19世纪80年代末由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在其《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他以此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在共同精神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博耶尔又将这一社会学概念引进了教育领域,结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了“学习共同体”概念。

1997年,霍德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简称PLC )的说法。

本文所说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指的是,教师们基于共同的专业发展愿景,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彼此沟通交流,分享资源,共享经验,协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组织。

如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组织的最大效能呢?笔者认为不妨采取以下一些构建策略:一、优化组织形式1.学科组(教研组)。

这是传统的学校基层管理实体。

它既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与研究二合一的组织形式,在实践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有不少学校强化了年级管理模式,对学科组的建设与管理相对松懈,教研活动并未形成制度化,教研工作因循守旧,浮光掠影,因此,这一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有待进一步改进,实现扬长避短。

2.备课组。

备课组是在同学科、同年级的基础上组建的教研单位,主要作用是开展集体备课等活动,实现年级教学科研的有效融合。

由于备课组侧重本年级的学科教学与研究,因而比之学科教研组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但由于备课组长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备课组内教师的竞争制约了其对资源的共享,所以备课组的建设也遇到了不少现实的挑战,有待学校领导在考核办法等方面作实质性的推动。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第23卷第4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3,No .4 2008年8月Journa l of Suzhou Un i ver sity Aug.2008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仕 超(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于推动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变革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本教研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石,多维一体是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教师文化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灵魂,网络平台拓展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时空。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学习共同体;校本教研;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8)04-0135-05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仕超(6),安徽濉溪人,讲师,在读硕士。

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个体以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而且要求教师之间必须进行密切合作,形成群体合力,才能适应新课程变革的要求。

教师学习共同体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重要生存方式,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势在必行。

所谓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及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员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1]。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工作方式,有效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推动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变革,提升整个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水平。

1 校本教研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石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水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2]。

作为一种新的研究理念,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个新生事物,也是推行新课程的重要举措。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实践与策略——以厦门市学习共同体建设为例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实践与策略——以厦门市学习共同体建设为例

近年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

教师学习共同体兴起的背景,以厦门学习共同体为例,通过关注学习共同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建立共同的愿景与价值多,确立平等的对话规则,建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期重构新的教育生态文化产域。

摘要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师成长;建构策略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提出:“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阅读经典,提高修养;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为学习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教师学习共同体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基层教师的成长实践如何回应顶层的教育政策设计?建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关注哪些问题?笔者结合厦门教师学习共同体十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谈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一、教师学习共同体兴起的背景(一)学习共同体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要走“学习共同体”发展之路的理念来自于美国卡内基基金会资助下的“全美教师专业基准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1989年研制了《教师专业化基准大纲》,从五个方面规定了教师的专业标准,其中第五条是: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运用社区的资源与人才。

教师被界定为“学习”的存在,期待教师发挥“学习共同体”一员的作用,同时触及教师专业领域的社会背景,明示促进教师同其他专家与家长的合作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基础之一。

[1]美国教学与未来国家委员会(NCTAF)则在2005年6月推出《导入学习共同体》,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不是个体化,而是依托学习共同体。

[2]加拿大著名教育学家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呼吁:“把学校从一个官僚主义的机构转变为一个兴旺的学习者的共同体。

”日本佐藤学教授倡导的“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运动,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都开展得如火如荼。

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作者:洪蓉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5期摘要:“合作”、“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间合作的有效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丰富教师个体知识、构建教师协作文化的作用。

健全学校制度,对教师学习进行考核奖励;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进行专家引领等是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5-0038-02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历学历教育、培训、专业工作实践三个阶段。

相对于学历教育和培训,教师的专业工作实践更长,对教师专业成长所起的作用更直接和长久。

因此,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组织形式——教师学习共同体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涵义及特征、类型(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涵义对学习共同体的一般理解是:它是指这样一个群体,其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

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

他们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

因此。

我们可以把教师学习共同体理解为:由有着强烈学习意愿和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自愿组成,其共同目标是要在共同参与的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并通过创造与传承知识而促进自身的成长,乃至达到教师整体的发展。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及类型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自愿性。

学习共同体不同于正式群体,它是人们自愿参与的群体,它只通过氛围与情感作为维系共同体成员的纽带。

第二,同一性。

作为共同体成员的教师共享共同确定的实践、信念和理解,如共同的探索目标和方法、协商的意义和充分的交流、趋同的学习研究兴趣和观点、基于合作的实践和基于实践的合作等。

“学有优教”下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学有优教”下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学有优教”下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作者:石培荣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第10期摘要:在城乡一体化、区域均衡、学有优教等背景下,我们吴江区的几所学校组建了学校发展共同体,力图优化学校合作方式,组团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我们共同体的宗旨是:统一指导思想、拓展工作思路,依据工作重点采取对应措施,以互联网+为依托,寻找新的教育合作点。

关键词:学有优教;教育均衡;学校发展共同体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09-2在区局组织领导下,我校作为牵头学校,联合我们吴江区其它几所初中学校组成了发展共同体,组团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共同体建立以来,我们围绕学校管理建设主题,不断深化各项交流与合作,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内涵,促进了区域学校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

一、校长论坛统一指导思想在城乡一体化、区域均衡、有教优教、转型管理和“六力”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共同体学校,不定期开展校长论坛活动,每次活动围绕学校管理的一个具体方面进行讨论,比如学校发展、用权与用人、人事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等。

每次活动结束形成文字材料,共同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通过“突出转型创意管理,突出六力实施整合”来实施教科研一体化,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探索教科研融合策略。

加强校本课程管理,开展校本教研创意活动,突出文化建设,形成各校办学特色。

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索精致化管理,深化有效教学,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综合考量,多样评价,朝着“学生快乐地学和教师幸福地教”的方向努力。

二、主题沙龙拓展工作思路学校管理的优劣,教师最有发言权。

根据各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和存在的具体差异,我们开展了共同体学校骨干教师主题沙龙活动,确立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三个方向,以具体问题为内容,激发教师内在的变革动力、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精神,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整体发展、持续发展。

构建学习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学习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学校是一种学习型组织,是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为实现共同愿景而促进全体师生员工在学习、思考与行动的积极互动中,不断完善与超越自我的优秀的学习型团队。

下面分五个方面阐述一下东北师大附小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共同的学校发展愿景学习共同体的特征之一是拥有一个“共同愿景”。

构建学习共同体,首先要确立一个共同发展的愿景。

基于这样的认识,以熊梅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在构建学习共同体学校的进程中,秉承学校50多年的发展历史,立足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确定了学校“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和目标。

在这一共同发展愿景的激励下,学校在创建学习共同体的的过程中,以科研为先导,通过“十五”期间承担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开放式学校的构建与组织文化的新生一一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与模式研究》,不断创生学校的环境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课程文化,主要凸显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环境的开放性。

在学校环境建设方面,按照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设计建造了一座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的开放式教学楼,打开了教室与走廊之间的墙壁,实现了空间一体化、连续性,集学习、休息、娱乐为一体,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学习空间,为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提供了条件,使同学年之间的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间进行合作教学成为可能。

2.课程的整合性。

世界与人的发展具有综合性与整体性的特点,人的个性发展不是各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知识间的彼此联系,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着重探索了学科综合化的有效途径:跨越学科的鸿沟,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与统整,淡化教师学科本位的思想,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使不同学科的内容相得益彰,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开放性。

3.时间的弹性化。

开放式学校要求克服传统班级授课制僵化的弊端,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创造灵活的、柔软而有弹性的时空环境。

以校本教研促教师发展

以校本教研促教师发展

教 学 研 究 集体 ( ) 一 加强 领 导 , 立 有 效 的校 本 运 行 教 研机 制 建
学 校作 为 以校 为本 的制 度 教 研 的 主 体 , 长 是 第 一 校 责 任 人 , 主 动 承担 校 本 研 修 的组 织 、 要 领导 之 责 。首 先 学 校 应 建 立 明确 、 善 、 学 、 效 的校 本 制 度 , 次 建 立 有 完 科 有 其 效 的 校 本研 修 运 行 机 制, 三建 立 相 关 管 理制 度 。 过 这 第 通
边 , 生 于 教 学 实践 之 中 。 产 ( ) 立终 身 学 习的观 念 , 强学 习型 团 队 的建 设 二 确 加
执 行 者 转 变 为 新 课 程 的 开 发 者 、 新 者 , 设 一 种 教 师 创 创 之 间 相互 学 习 , 互 帮 助 , 互 切 磋 、 流 的学 校文 化 环 相 相 交 境 , 学 校 不 仅 成 为 学 生 发 展 的 场 所 , 是 一 个 促 进 教 使 也
以校本教研促教师发 j 羼
譬 誊

ll l l
浙 江省 温 州 市 乐 清北 白象镇 万 家 中心 小 学 3 50 263
浙 江省 温 州 市 乐 清柳 市 一 小 王 肖丹 35 0 26 4
刻毒 — 。 ¨ t。
新一 轮 的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 在 如 火 如 荼 的推 进 正 中 。给 教师 工 作 带 来 了 挑 战 , 带 来 了 难 得 的发 展机 遇 。 也 与 时 俱 进 , 极 投 身 新 课 程 改 革 与 新 课 程 共 同 成 长 是 时 积 代 对 我们 的要 求 。我 认 为 深 化课 改 不 可 缺 少 的一 个 重 要
师 不 断成 长 与 提 高 的学 习化 共 同体 。

校本研修共同体让教师找到成长的力量

校本研修共同体让教师找到成长的力量

校本研修共同体让教师找到成长的力量建立一个由教育专家、研训人员、学校教师等多种力量介入的校本研修共同体,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校际合作,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一、在共同体中找到成长的力量校本研修共同体,就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校际联合研修的模式。

这种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那么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在内部根据各自学校的特色和教师专业开展的需求,联合互动,共同开展校本研修,从而形成一种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开展的良好机制。

但要使它真正成为推进新课程、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支持力量,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行动,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

二、政府推动、校际联动、内需驱动“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立足职场、源于问题、自主研究、团队互动、区域统领的教师专业开展模式。

但是,传统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体制从形式到内容,已形成一种惯性。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来推动,以便建立一种机制来整合资源,全面推进。

校本研修基于学校,而不是限于学校,更不是闭门造车,不能演变成脱离各种专业力量的各自为战。

以校为本的研修需要集体的智慧,包括校内外各种智力方面的合作与支持,尤其是要依托培训机构和同类学校的力量,相互协作,联合开展各种研修活动,共同分享经历与成功。

这种校际合作、交流与互动,至少能起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

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要从教师的内在需求来考虑,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项活动,注重营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浓厚气氛。

只有形成合作学习、平等对话、共创智慧的研修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激活教师的灵动思维,为教师的专业开展提供帮助。

三、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教师如果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一不留神就会陷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这样为难的境地。

现实中,为何很多教师教书教了一二十年,始终没有一点“家〞的气息,而“匠〞的气味渐浓?过于依赖经历,不善于反思是最主要的原因。

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校本研修的必由之路

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校本研修的必由之路
【 中图分类号]G 6 3 5 .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8 5 3 9 一 ( 2 0 1 4) 0 2 — 0 0 8 3 — 0 3
校 本研 修是 以校为 本 , 有 组织 、 有 计划 的教 师研
定 的社会结构” 。 ③ 美 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其名著《 民
修活动 。如何推进校本研修活动 , 是学校深化改革 , 实现科学发展面临的重要 问题 。“ 学习共同体” 的理 念给校本研修提供 了一个新 的思路 、 新 的形式和新
的途径 。西 安外 国语 大学 附属 外 国语学 校 小学 部是
主主义与教育》 中把它引入教育生活领域 。“ 共 同体 中共 同具备的是 目的、 信仰 、 期望、 知识——共 同的
( 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1 ) [ 摘 要] “ 学 习共 同体”是学 校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的有效途 径。西方发达 国家和 国内一 些教育发达地 区的实践表 明, 构建 学习共 同体是校本研修 的必由之路 。西安外 国语大学 附属外 国语学校小学部 以 “ 学 习共 同体”为核心理念 ,组织 校本研修活动 ,以课题统 领整合全校教师的校本研修 ,引导教 师在课例研究 中针对实际问题 ,在工作状态下研究 ,在 研究 的状态 中工作 ,跟进反 思教育实践行为 ,扎实地推进课题研究 ,促 进教师专业发展 ,取得 了成熟的经验 ,可为其 他学 校提供一定 的借鉴 。 [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
同体 ” 概念的空间。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用“ 学习
共同体” 理念对教学的各个层面进行改革尝试。 “ 共同体” 一词最早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德 国学
者 滕 尼斯 用来 表 示 “ 共 同生 活 ” 中“ 忠 诚 的关 系 和稳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本文简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听杨晓奇教授专题报告会有感张姗姗伴随学习型社会的突显,身处学习型组织的我们,认识到学习之于教师的巨大作用。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不仅应成为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的基本态度与主要内容。

通过本次报告会,我认识到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本文内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听杨晓奇教授专题报告会有感张姗姗伴随学习型社会的突显,身处学习型组织的我们,认识到学习之于教师的巨大作用。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不仅应成为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的基本态度与主要内容。

通过本次报告会,我认识到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是一个由个体简单相加的集合,而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组成的团体。

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开放性。

意味着共同体成员可以共享愿景和学习资源,在人际关系上是平等合作、和谐开放的,在心智模式上是先内观吾身,反思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正确与否,积极克服思维定势和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且能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开放性地对话与交流,而后开放容纳别人的想法。

在心理空间上不是封闭、防卫的。

共同体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以成为该共同体成员为荣,对共同体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谐,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理解、合作共处,形成了相互支持、依赖共生的成员关系,很少有人身攻击。

大家共处同一空间,共同学习交流、畅所欲言、共同成长。

尊重成员的差异,强调个体的参与。

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个体愿景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提炼全体成员衷心拥有的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从而催发个体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在团队学习和讨论中,每个成员深入参与,挖掘远比个人更深入的见解,从而克服有碍学习的自我防卫,获得学习和成长速度较其他学习方式更快的效果。

打造教师教学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打造教师教学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程就是提高其专业素养的过程。随着研究 的一次次深入,教师自身的经验也在不断 的积累,又通过与同伴的交流研讨而不断 产生新的想法,驱动着研究的进步。
进行课堂研究,可以在专家的引领下 明确研究方向。如果只是几个普通教师的 力量展开课题研究,可能会陷入瓶颈。此 时,不妨听取一些专家建议,让他们及时补 给高屋建瓴的思想。针对课题研究中出现 的问题,可以参考专家意见,邀请他们进行 诊断式的指导,都能够让教师受益匪浅。
2021·4
二、基于高位引领,开展互助性共同 体研修
1.共建课程体系,开展主题沙龙。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构建一套科学合 理的课程体系是首要任务。在此过程中, 应该将授课教师拉入课程体系建设的队 伍之中,让他们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拓展 和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增长个人能力, 在与同行的交流合作中推动自身综合能 力的发展。 学校应为教师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提 供机会,提倡每位教师参与到主题性课程 研究活动之中,通过沙龙的形式来鼓励教 师参与到课程选题、课程纲要的制定甚至 是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之中,为教师们搭 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在与同行教师的交流 中,相互倾听、相互交流意见,更容易激发 起教师的思维能力,迸发出新的“火花”。 在学习共同体之中,教师能够脱离原有的
“共同体”强调系统思考,要求在组 织内部对教学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内容以 及资源进行综合性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合理分工分配,从而发挥组织优势的最 大化。“共同体”还要求在组织内部进行透 视式的反思,即要求组织成员对自身发展 的现状有一个准确定位,能够全方位地审 视自我,发现自身的不足,向他人借鉴经 验,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勾勒出教师的成长轨迹。有了这份个人成 长档案,教师能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与自 我总结,不断敦促自己成长;校专家团可 以根据这份档案对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估, 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出专业性意见。针 对部分刚入校老师,可以对其课堂教学艺 术、教学基本功进行初级评测,在每年度 末再进行二次评估,考量其成长度,以此 来鼓励他们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校为本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阶段总结朝阳市第十八中学翟守凤把情感教育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育之中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年轻的话题,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代已赋予其新的内涵,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为教师,“以德化人”,“以才服人”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以情感人”,教育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因为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单纯的知识传授,不可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健全的国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得以实现的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教育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指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而形成的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以建立最佳的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的传输反馈过程,也是师生精神情感融汇的过程。

教学既不能只传授知识而无视情感,也不能脱离知识空谈情感。

积极愉快的情感,可以产生高效率的学习;而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则使人干什么都没劲。

传统的"控制型"教学模式,带有相当程度的家长式权威色彩的教育模式,只重视"理"而忽视"情",殊不知有理无情的教学常使学生望而生畏,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情感教育的特殊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的体会是抓住以下四点:一、建立相互信赖,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如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认为要从以下三点做起。

1、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理,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视自己为儿童,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那怕是一点点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2、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

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3、宽容学生就是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

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学习中的不同见解。

即使学生的意见不全面甚至有错误,也要让他们说完,容他们辩解,给他们理解和改正的时间和机会。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

要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

当然,要建立这种师生关系,实施情感教学,需要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对学生要有真挚、无私的爱,对教育事业要热爱;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心态、家庭状况、学习态度和方法、兴趣爱好、心理素质、道德水平等。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1、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状态投入课堂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也是情绪场。

教师的情绪感情对整个课堂气氛影响很大,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他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情绪无不产生影响。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心的事,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无论遇到任何烦心、气恼之事,都应拒之于教室门外,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基本表情是从容微笑。

2、导入新课时,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巧设悬念是燃起学生研究欲望的前提。

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我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悬念:一上课我就随口说出三个数,让学生通过画三角形来判断能不能构成三角形,之后,我故作轻蔑地说:“你们还需作图,我可不画图就能判断。

不信,谁来考考老师?”接下来,不服气的学生一连向我说了几组数,我均轻松地回答正确了。

此时,全体学生均充满了好奇心,很想知道其中的窍门,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老师也没什么窍门,如果你们学好了今天这节课,你们会比老师还快而准确地判断呢。

”因此,顺利地导入课题,并且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效果也挺好。

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中讲: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并从活动中抽释出数学知识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先让学生量量自己两个三角板三边的长度,并大胆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又让学生画出直角三角形ABC,角C=90度,BC=8,AC=6,求AB。

每个学生都尝试计算,有的由前边动手量的数据能推出结果,但也讲不出原因。

这时,老师提出要解决此问题,我们须学习一个重要定理:勾股定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都带有乐趣。

”并且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也证明:对故事特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故事导入,将会使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只小白兔到深山去采蘑菇。

一到山上,看到满地鲜嫩的蘑菇,高兴不已,它采呀采呀,采了好多好多的蘑菇,等它想到该回家了时,它才发现天已不晚了,自己又迷路了,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小白兔着急地哭了起来,这时飞来了一只小鸟,知道原因后,小鸟说:“小白兔,我知道从这儿回你家有三条路,可不知走哪条最近?这样吧,我把三条都告诉你,你自己找最近的路吧。

”于是,小鸟告诉了小白兔,小白兔很快就找到了最近的路回到了家,她妈妈看见小兔安然无恙地回答了,非常高兴。

讲到这儿,老师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有哪三条路吗?想知道小白兔是怎么找到最近的路的吗?”同学们当然想知道,于是就出示书上的图,从而让学生想办法找出最近的路,得出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每个数学问题都有其特定的存在背景和深刻的实际意义,教师要努力挖掘、寻找这些数学知识的背景故事、实际应用,从而在讲授新知前创设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容易形成教育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

传统教学机械、封闭、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以及由此营造出的唯书、唯师、唯考的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态度民主型、思维开放型、自由讨论型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为此,要提倡"四敢"--敢说、敢想、敢问、敢笑。

学生在课堂上不必拘束,只要与学习有关,想什么都可以,想到什么就大胆地说,说得精彩,给予鼓励,说得不对,可以重说,即使错得荒唐,引起一片笑声,也是充满友情和善意的。

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似甘泉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气氛民主宽松,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三、针对数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利用数学史料,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史辉煌灿烂,数学家灿若群星,数学故事生动有趣,数学思想博大精深……,这都是数学的宝贵资源,对学生有很强吸引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操。

同时向学生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只是在近代落伍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讲述祖冲之、杨辉、刘徽等数学家的事迹,感召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探索。

2、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情感。

数学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然而它却具有一种深遂的、理性的美。

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学定理的和谐美、数学理论的统一美、数学推理的逻辑美、数学构思的创造美。

在教学中,教师提示数学美的时候,一定要投入浓重的感情色彩,用发自内心的激情感染学生,启迪学生,引导学生领略数学的美妙,使学生在享受到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对数学美的强烈追求,让数学美成为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3、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一些不俗之处和闪光点,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进行赞赏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师生间也得到一次心灵的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发现,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小的进步,也应及时予以肯定,激其奋发向上。

4、将数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一名好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只考虑认知过程,同时还要考虑情感过程,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于选择恰当的方法,把理论变成人们活生生的思想和情感,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投入智慧,投入情趣,把数学课上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使数学课产生巨大的学习感召力、科学感应力和道德感染力。

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

四、更多的关爱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多次的失败中,心理是脆弱的,失败的阴影困绕着他们,使其丧失了自信心和自尊心。

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首先要投入更多的感情,引导、帮助他们逐渐恢复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让优秀学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学习上帮助后进生,形成团结互助,和睦友爱的情感气氛,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此外,指导学习方法,了解学习状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在"以人为本"教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纽带,它可以能动地调动师生的多种潜能,促进师生间的教学合作,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可能使人全面发展。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特殊教育功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工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