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1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实为花中仙子也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香远益清:
③荷花为雨所洗:④余以为妙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6.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请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强项:此处指刚正不为威武所屈。②动:萌发。③后:指武则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
(3)宜乎众矣( )(4)予初不服是论(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其色其香权谓吕蒙曰
B.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吾射不亦精乎
27.下列句中加点词前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俗屈/自以为大有所益B.依于石而不囿于石/出淤泥而不染
C.竹其有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必能谓余为解人/每字有二十余印
2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
29.清代学者符曾说:“凡花之妙,在于香色。而竹则无色无香,独妙于韵。盖香色易知而韵难知,宜赏韵者鲜矣。”而莲、竹皆非“凡花”,周敦颐盛赞莲是“花之君子者”,郑板桥称竹“有士君子豪气凌云”。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如果周敦颐和郑板桥在同一个时代,能否成为朋友?
③今夫不善内⑥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罴说》)
【注释】①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罴(pí):哺乳动物,亦称“棕熊”“马熊”。③罂(yīng)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罐子。④发火:去掉灯火的掩盖物,以便照明射击。⑤摔(zuó):揪住。搏:搏击。挽裂:拉着撕开。⑥善内:改善内部。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含答案)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含答案)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 题。

(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爱莲说》)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5分)(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何陋之.有()(4)出淤泥而不染.()(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甲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雅的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

(3分)18.乙文写莲,同时还写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对比阅读

《爱莲说》对比阅读

《爱莲说》对比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莲周敦颐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①,对莲余做世外仙。

注:①荣华枕中客:贪图荣华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_(2)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3)宜.乎众矣宜:___________________(4)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__(5)堪.笑荣华枕中客堪: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爱莲说》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花的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对莲》写出叶的生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 。

4.你从《爱莲说》和《对莲》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①而取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②无所,故称瑞耳。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③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逼:接近,迫近。

①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①名:表达。

《爱莲说》对比阅读

《爱莲说》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①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②,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③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④,辞也。

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此之谓也。

”(节选自《荀子•法行篇》,有删改)【注释】①栗而理:坚实而有纹理。

②刿:割伤,刺伤;③情:真诚。

④辍然:突然停下来的样子。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②廉.而不刿_________③瑕适并.见_________④言念.君子_________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通过对“菊花”和“牡丹”的批判,突出“莲”的高洁品格。

B.乙文运用排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对“玉”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C.甲乙两文托物言志,借“莲”和“玉”,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D.“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4. 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多;②有棱角(锋利);③一起(同);④考虑(想到)。

《爱莲说》十年中考对比阅读及译文

《爱莲说》十年中考对比阅读及译文

《爱莲说》对比阅读一、(甲)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译文】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译文】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

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于是,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最新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最新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甲文:乙文:5. 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答案: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C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 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 .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3 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爱莲说》比较阅读

《爱莲说》比较阅读

《爱莲说》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①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

未可明诏大号②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③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④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⑤之隐明告鬻⑥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

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注]①欹(qī):倾斜。

②明诏大号:公开宣告,大声号召。

明,公开。

诏,告诉,一般指上告下.③斫(zhuó):用刀斧砍。

④夭梅病梅:把梅弄成奇形异状,弄成病态。

夭,屈,折。

⑤孤癖:偏嗜。

⑥鬻(yù):卖。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濯.清涟而不妖②陶后鲜.有闻③绳.天下之梅④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答案:①洗涤②少③名词用作动词,约束④造成的祸害(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②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译文:答案:略(3) 甲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简述理由。

答:答案:略(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答:答案:揭示病梅产生的原因。

(5) 简要分析甲、乙两文的写法和表现的思想感情的异同.答:答案:两文都运用了托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甲文讽刺追名逐利的世风;乙文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docx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docx

(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 •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 .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 •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完整版)(精选多篇)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完整版)(精选多篇)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完整版)(精选多篇)第一篇: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完整版)(一)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注释:①芊眠: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牢固状。

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

⑤叶:相合。

⑥隆:高。

⑦谅:确实。

⑧固:鄙视。

⑨取: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②穹石盘簿而埋根而..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④甘冒霜而停雪停..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2分)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分)(二)参考答案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使(雪)停止。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

《爱莲说》比较阅读

《爱莲说》比较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来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更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之筏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注】①手版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亭亭净植. (2)宜.乎众矣(3)有狱.久不决 (4)尚可仕.乎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翻译下面句子(4分)(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2分)5.根据两文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少于两点)(4分)1.(4分)(1)树立(2)当然(3)案件(4)做官2.(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4分)(1)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2)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4.(2分)以“菊”“牡丹”衬托“莲”,突出莲的高洁,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5.(4分)从甲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可以看出周敦颐洁身自好、不慕荣利;从乙文“敦颐至,一讯立辨”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从。

《爱莲说》对比阅读(附有答案)

《爱莲说》对比阅读(附有答案)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①,故称瑞②耳。

体兼彩③,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②瑞:吉,善。

③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 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

5.(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最新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最新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最新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甲文:5. 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C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最新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最新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甲文:5. 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C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对比阅读(精选含答案)讲解学习

爱莲说对比阅读(精选含答案)讲解学习

爱莲说对比阅读(精选含答案)[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资料讲解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资料讲解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 2 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 •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爱莲说对比阅读

爱莲说对比阅读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 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 态;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 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 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 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 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 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 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这 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味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
(3)陶后鲜有闻
(听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待到山花烂漫时
(等待、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甲】文用菊花、牡丹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风雪悬崖(冰天雪地)、万花丛等自然环境来烘托 梅花的形象。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对比阅读五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 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 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 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 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 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 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 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 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 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②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⑾,后先相继,自夏徂③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④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⑤,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⑥,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小如铜钱,所以称荷钱。

②迨:及,到。

③徂(cú):到。

④资:资财,里指享受。

⑤实:指莲子。

⑥擎:高举,这里指耸立。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陶后鲜有闻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B.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C.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D. 不蔓不枝青树翠蔓(《小石潭记》)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3.【甲】文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4. 请从文体、题材、手法、立意等方面,将【甲】【乙】两文作一比较鉴赏。

(2分)(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不拔②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

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④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⑤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选自《养竹记》(节选)白居易)【注释】①本:根。

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

③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

④应用虚: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

⑤砥砺:磨炼。

7、解释下面带点字的意思(2分)①可爱者甚蕃②香远益清③陶后鲜有闻④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②竹似贤,何哉?(2分)9、【甲】文分别描写莲的,体态、芳香、风度等,既活现了莲的外形,又刻画了她的神态;而【乙】文则从本固、、、等方面来赞美竹子的操守和品行。

(2分)10、【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写竹子,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呢?(2分)(三)【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注释①芊眠: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牢固状。

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

⑤叶:相合。

⑥隆:高。

⑦谅:确实。

⑧固:鄙视。

⑨取: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②濯清涟而不妖妖: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④倚层峦则捎云蔽景倚: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0.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1.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分)(四)【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1)不蔓不枝(2)余以为妙绝(3)濯清涟而不妖(4)陶后鲜有闻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7. 【甲】文中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8.【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文言文参考答案1.C2.我惟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3. 托物言志;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也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 文体——《爱莲说》是,《芙蕖》是说明文,也可看作是。

题材——二者都以荷(莲)为写作对象,二者角度不同。

写法——二者都是托物言志;不过《芙蕖》比较含蓄,它外在形式是说明,而意在托物言志。

立意——《爱莲说》写超尘脱俗的君子之风;而《芙蕖》赞美莲的用途及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7.多远播少栽培8 ①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它。

②作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9、(2分,每空0.5分)生长环境;性直、心空、节贞10、(2分)示例:豁达正直,决不趋炎附势,志洁行廉,端庄严肃(答出两点即可)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

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本性正直,凭着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

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

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三)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美丽而不端庄。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依靠11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

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

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

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答案:.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四)参考答案:5.长枝蔓极洗涤少6.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7.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8. (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