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线段长短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昌县河包镇初级中学数

学说课简案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题目:《比较线段的长短》

说课者:李明容

2010年元月5日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较线段的长短》。《比较线段的长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课是培养学生视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是对前一节的复习巩固,同时也为今后几何的计算、作图和三角形等知识的学习提供方法和依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对比较线段的长短已有肤浅的认识,同时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能主动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能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能力目标:发展有条理的思维,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成果。

3、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难点是: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和应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教法、学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了如下教法学法:运用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时,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共同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三)应用所学,梯度延伸

(四)知识归纳,情感升华

(五)布置作业,拓展外延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学生通过比较姚明和成龙的身高得出:当两条线段差别比较大时可以通过目测的办法比较长短,对于线段a和线段b,怎样比较它们的长短呢?学生的看法不一,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第四章第二节:比较线段的长短。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感兴趣的问题能够很容易的展开思维。利用姚明和成龙的明星效应,把现实生活中的娱乐问题转化为数学活动的几何图形,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数学”。)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1、性质、定义

(1)情境: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

直的路?难道它也懂数学?

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增强对图形的直观体验,感受到发现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上面的情境中引出: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重点强调两点间的距离是长度即是一个数量,而不是线段图形本身。

(设计意图:通过对定义的剖析,强化了数与形的区别与联系,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2、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条线段,再画一条线段等于前面所画线段。

由于学生还没有系统接触chù圆规,同学们采用的方法都是用刻度尺度量的办法,

我和学生共同探索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设计意图:向学生初步渗透圆规的作用,并为后面用叠合法比较线段长短和尺规作图打基础。)

3、比较线段的长短

(1)情境:拿出两根筷子请学生比较长短。学生采用的办法是:筷子的一端对齐,另外一端在外的筷子长。这时我引导学生分小组合

作探究如何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关键点:两条线段要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其中的一个端点互相重合,另外的两个端点在重合端点的同侧。如果点A 与点C 互相重合,点B 与点D 要在A 点的同侧,当点D 与点B 重合时AB=CD ; 当点D 在线段AB 内部时,AB >CD ;当点D 在线段AB 外部时,AB <CD.

AB=CD AB>CD AB

以上就是用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几种情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学生归纳两条线段的长短关系,进而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

学生还探索出比较线段的长短还可以用度量的办法,当两条线段长短差别比较大时,还可以用目测的办法加以比较。除此之外,鼓励学生课外探tàn 索用其他办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4、线段的中点

(1)情境:学生通过游戏,抽象出线段的中点。学生从玩过的游戏中学到线段中点的有关知识,既降低了学习知识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点:线段的中点应满足的两个条件:①点M 在线段AB 上

② AM=BM

A

l l l

A(C) B(D) ·

· ·

· · ·

· · A(C) A(C) B B D D M ·

线段间的关系:AM=BM=1/2AB AB=2AM=2BM

注意:以上关系式揭示了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同时也是点M是线段AB中点的符号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对于表示法的强调,揭示了线段中点的主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所学,梯度延伸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多观察、

多比较,培养学生的选优思想。)

(2) 在直线上顺次取出A、B、C三点使AB=4cm,BC=3cm,如

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

(四)知识归纳,情感升华

我鼓励学生先自述学会了什么,然后找几位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我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和优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五)布置作业,拓展外延

1、必做题:P131 知识技能1、2

2、社会调查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两点之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