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草原》课件(共21张PPT)

《草原》课件(共21张PPT)
《草原》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读一读
草 原
读一读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勾勒 渲染 迂回 洒脱 拘束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羞涩
草原景美 草原人美
想一想
想一想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草原人美的?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并作批注。想好后想和同桌说一说。
说一说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草原人美的?
草原的人美
热情迎接
亲切相见
联欢话别
蒙汉情深
盛情款待
总 结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 和蒙古族人民的 。赞美了 ,表现了 及
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
美丽景色
热情好客
草原的美丽风光
蒙古族人民的纯朴好客
说一说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是全文感情的升华,点明了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表达了蒙汉人民亲如骨肉,团结友爱的感情。
说一说
小 结
热情迎接 亲切相见 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说一说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 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一个“飞”字说明速度快,突出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填一填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 )。此刻的你会想:( )。
填一填

六年级上册《草原》课件(共36张PPT)

六年级上册《草原》课件(共36张PPT)
同学们,是谁写下了这诗意般的草原童 话?是勤劳的草原人民写下的,今天这节 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研读第二部分:
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 辽阔?
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
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渲染
勾勒
感悟交流“小丘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
“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 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 所以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
感悟交流“羊群美”。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课堂小结
这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 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这段课文思路清晰,按从上到下的 观察顺序描写景物。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示 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
第二课时
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 洋一望无际;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 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 浪,向着更美好的未来!
1 课后总结
拓 展
《草原》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文章,作者老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 原的壮美和辽阔。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草原的特点和生 态环境,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一、文章概述 《草原》主要描述了作者老舍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文章以生动的描写展 现了草原的壮美和辽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美景 ,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于草原的诗句。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曹邺《寄刘驾》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轼《立春偶成》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鲍溶《塞上行》

1《草原》课件(共56张PPT)

1《草原》课件(共56张PPT)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 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草原美景。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喜迎远客。 第三部分(第 3 自然段):友好相见。 第四部分(第 4 自然段):盛情款待。 第五部分(第 5 自然段):依依惜别。
课文讲解
美丽的自然风光
草原的自然风光 给作者留下了怎 样的感慨?







返回目录
二、 看拼音,写词语。 1. 只要shāo wēi( 稍微 )留心一些,你就会有很多惊喜的发现。 2. 远方朋友的到来,使得静寂的草原顿时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mǎ tí( 马蹄 )声,响成一片。 3. 草原上的姑娘穿着美丽的yī shanɡ( 衣裳 ),为我们倒好奶茶, 摆上了奶dòu fu( 豆腐 ),唱起了热情的歌曲,跳起了sǎ tuō ( 洒脱 )的舞蹈。
巧记生字
易错提示
shang

不要少写 “点、 横”
裳:古指裙子。
巧记生字
一碧千里
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宽广。
翠色欲流 奇丽
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 形容绿到了极致。
奇特美丽,多形容自然风光。
课文讲解
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
内蒙古草原美丽的 自然风光和蒙古人民的 热情好客。
课文讲解
怎样的画面?
课文讲解
“茫茫”什么意思?同 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 说“天苍苍,野茫茫” 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 里,而并不茫茫”呢?
没有边 际,看不 清楚。
站在草原上,放眼 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 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 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 切都尽收眼底。
课文讲解

六年级上册语1《草原》 (共28张PPT)【完美版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1《草原》  (共28张PPT)【完美版课件】

比喻:

比作


比作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 入云际。
绿色渲染:绿的比较柔和 翠色欲流:绿的程度深 轻轻流入云际:绿的范围广,与 天相接;线条柔和
比喻:把
比作

词语积累(表示绿颜色的成语)
郁郁葱葱 青翠欲滴 绿意盎然 绿草如茵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 写的。
草原美景使作者沉醉,在这种境界里, 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从这句话中你 知道了什么?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小声吟唱 神奇美丽
在这种境界里 你想干什么?
写一写
用“既……又……既……又”写一句话。
这个物品既美观,又实用;既省钱,又环保, 真是一个不错的发明。
是怎样的景象让作者有 了如此的感慨?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 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晴朗
新鲜
“一碧千里”在你 脑海中是一幅怎样 的画面?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写出了绿的范围广。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 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亲切会见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 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 限乐趣。 借物抒情
拟人手法,写出了骏马和大牛陶醉在美景中。同 时借物抒情,草原一碧千里,作者也陶醉了。
背诵指导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 (

1《草原》课件(共25张PPT)

1《草原》课件(共25张PPT)

重点字词
反义词
迂回—径直 拘束—自然
着重描述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等外在特征,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
洒脱—拘谨 舒服—难受 羞涩—大方
重点字词
理解词语 清鲜:清爽新鲜。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
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着 重 描柔述人美物:的容柔貌、和衣而着、优体型美等。外在特征,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
课文 复 习 系 列
六年级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草 原》
第一部分
作者信息
作者信息
原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着重描述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等外在特征,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
作者信息
称号
1950 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
着重描述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等外在特征,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
句子解析
句子5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意思是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直到 着夕重阳描西述 人下物,的 容人貌们、还衣 着在、这体 型一等望外无在 特际征的,草突 显原人上物 的互独相特倾之 处诉。着 惜 别 之 情 。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点明了蒙 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句子解析
句子4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 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 虹向我们飞过来。
着重描述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等外在特征,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
这句话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将 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 情以及迎接着心情的急迫和愉悦。
第三部分
重点字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教学课件(共3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教学课件(共38张PPT)

随文识字
xuàn
渲染

勾画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ché色n 欲流,轻轻流入云。

•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迂回
•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m的ěn带g 子——河!
•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
• 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
如果是你置身于草原,会低吟 怎样的小诗?
如果你是骏马、大牛,会回味 草原的哪些乐趣?
对照讨论:在写景时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 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 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域,既使人惊 叹,又叫人舒坦,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域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 无限乐趣。
说说课文主要描画了哪几个场景。
草原风光
喜迎远客
主客联欢
自主探究 探究任务
1.聚焦美景,领略草原风光。 2.聚焦情感,感受爱好之情。 3.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探究活动
边读边想象画面,用波浪线画出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广阔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清朗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
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
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草原》PPT课文课件

《草原》PPT课文课件

翠色欲流:形容颜色翠绿得好像要流动起来。 造句:雨后的草坪翠色欲流,十分美丽。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造句:广场上襟飘带舞,人们快乐地跳着舞。
近义词
清鲜——(清新) 惊叹——(惊讶) 洒脱——(潇洒) 静寂——(安静) 羞涩——(害羞) 拘束——(拘谨) 勾勒——(勾画) 舒服——(舒适) 一碧千里——(一碧万顷)
佳句积累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比喻)
2.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 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 原。(反复)
写法借鉴
情景交融法 “情景交融法”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主 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情与景 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 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 景显的艺术效果。
草原
-.
学习目标
1 会写本课生字。理解“一碧千里”“渲染” “勾勒”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图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3 通过学习,体会草原的美丽,感受蒙汉 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 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著 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 《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 《四世同堂》。
5.草原的主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怎样款待客人的?
进了蒙古包,好客厅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 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主人向“我 们”敬酒,鄂温克姑娘们为“我们”唱民歌。
6.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本文的中心句。说说你是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古族 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 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是人们仍在这大草原上依 依不舍地道别。

第1课《草原》课件(共35张PPT)

第1课《草原》课件(共35张PPT)

重点词汇:
xuàn rǎn gōu lè
清鲜 一碧千界 回味 洒脱 迂
yū huí
jū shù xiū sè
回 疾驰 襟飘带舞 马蹄 拘束 羞涩 摔跤
shuāi jiāo
天涯
多音字组词:
lè (勒索)(勾勒)

lēi (勒紧)(勒脖子)
情景交融
一幅美丽的草原 风光图。
喜迎远客
默读2—5自然段,老舍先生是如何描绘草 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的?找出相关语句。
比喻:把河比作带 子;男女老少穿着 各色的衣裳比作彩 虹。
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远客。
主客联欢
热情好客
联欢话别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厚 情谊,不忍心立即分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 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 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课后第三题)
课时2
分析课文:
读课文,想想课文描绘了几幅画面 ,试着给每幅画起个名字。
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 慨? 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 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 首奇丽的小诗。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草原 的内心感受。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 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 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 、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 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 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再次朗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 第五段(第5自然段):讲主客话别。

1《草原》课件(共24张PPT)

1《草原》课件(共24张PPT)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为什么“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作者看到的不只是草,“四面都有小丘”,羊群 “像给 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面对如此美景,老舍先生说“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这种境界具体指什么呢?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 流入云际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闭眼想象,仰望高不可及的蓝天、纯洁无瑕 的白云,环视四面一尘不染的绿草、连绵起伏的小丘,注视身边移动的 羊群、静立的骏马,感受千里之碧的草原既广阔无垠,又处处充满生机。
从迎接远客的人们,他们的年龄、穿着打扮,想 象他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等,你有什么感受?
现场气氛的热闹和蒙古同胞的热情。
走进作者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7年,他的代 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 较大的国际影响。他勤奋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写了 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 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代表作有《四 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草原》摘 自他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思考: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课后第二题)
我们以后在描绘景色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既可以写 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写,这样才更能 让读者感同身受。
练习背诵
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用眼睛珍藏,美好的境界更值得 我们用心灵感受,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记 忆的深处吧!
第二课时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 上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 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第1课《草原》课件(31张ppt)

第1课《草原》课件(31张ppt)

字词学习
勾勒 境界 洒脱 鞭子 疾驰 彩虹 马蹄 豆腐 拘束 绿毯 羞涩 摔跤 渲染 低吟 迂回 鄂温克族 襟飘带舞
这里还有一组词语,自由读一读,
说说你的发现。
hào
xínɡ sì měnɡ
好客 同行 似乎 蒙古包
hǎo
美好
hánɡ shì
银行 似的
ménɡ
蒙蒙细雨
mēnɡ
蒙骗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 文围绕题目《草原》写了哪些内容?
都是什么呢?
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 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 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 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这样热闹的场面,让你想到了什么时 候的情景?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 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 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思考: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伊犁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
那曲高 寒草原
1 草原
介绍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主要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 剧《茶馆》《龙须沟》等。新中国第一位获 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文学 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 较强的北京韵味。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P1-2。 2.完成本周摘抄300字,下周一检查。 3.准备好摘抄本、笔记本。(下周一检查)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
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
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
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第1课《草原》课件 (共32张PPT)

第1课《草原》课件 (共32张PPT)

仿写二: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 在哪里都像( 碧绿的大海上扬起的点点白帆 )。
仿写三: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 在哪里都像( 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黑线勾勒的中国画 翠色欲流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草原
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绿意盎然 郁郁葱葱 翠色欲流 苍翠欲滴 一碧千里 辽阔无边 广袤无垠
老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 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 1913 年入北京师范 大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 中学教员。 1924 年赴英国伦 敦大学任教,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有《茶馆》、《春华秋实》 《草原》摘选自他写的《内蒙风光》
渲染
勾勒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 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 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 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 趣。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 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 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 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 些景物的?
特色饮食——手抓羊肉
四 联欢话别
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 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 骑一骑蒙古马。
尽情联欢——载歌载舞
套 马
摔 跤
民 族 舞 蹈
民 族 乐 器
民 族 服 饰
写作特点
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 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采用移步换景 的手法,由景及人。 2.写景语言优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3.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 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 美之情。

《草原》课件(共37张PPT)

《草原》课件(共37张PPT)
课时目标:
1.会写“毯、玻”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概括课文写了几件事情,尝试取一个精美的小标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熟知生字
tǎn
chéng shɑnɡ hóng
毯 陈 裳虹
中心句

品读课文
和小伙伴讨论: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描写了哪些景物 圈画起来。
空间顺序
天空
地面
四面的小丘
景物
明朗的天空
移动的羊群
欲流的翠色
静立的骏马和大牛
品读课文
老舍见到这么美的景物是怎样的心情?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 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
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 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想象一下双方当时会说些什么?
深究文段
圈画出可以感受到主人热情好客的词句。“我们”又是怎样做的?
深究文段
深究文段
整理:你从文中的哪些内容可以体会到主人的热情
远迎
相见
款待
话别
深究文段
蒙蒙
熟知生字
mēnɡ
蒙人、发蒙
ménɡ
启蒙、细雨蒙蒙
měnɡ
蒙古包、蒙古族
初探课文
绿毯 渲染 迂回 衣裳 豆腐 稍等 蒙古包
勾勒 姓陈 彩虹 马蹄 羞涩 微笑 鄂温克
初探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给他们取个小标题吧。
草原风光 喜迎远客 主客联欢
品读课文
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什么样子的感受?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 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共34张ppt)

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 美丽风景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送、款待的情 景,表现了蒙古族与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抒 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①草原风光
一碧千里、羊群、小丘
③主客联欢 盛情款待、载歌载舞
②喜迎远客
襟飘带舞、热闹起来 握手、交谈
在这境域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细细地回忆,品味
拟人
就连静立的牛马,好像都陶醉了
情景交融
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想一想: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回味指细细地回忆,品味,这种拟 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域, 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欢迎远客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 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 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 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句子中“绣”字用得奇妙,妙在哪里?你能想象出来吗?
一个“绣”字,将动态的画面“定格”于碧绿的 草原之上,化动为静,把千里之碧的草原写的精美 而多情。
研读第一部分:
“渲染〞“勾画〞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 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画〞 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穿着各色的衣 裳的男女老少
比喻
带子 彩虹
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蒙古同胞穿着节日的艳 服,来到几十里外欢迎
远客。多么热情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课件(共30张PPT)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 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 演了民族舞蹈。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 么舍得立刻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 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新我 课会导 写入
tǎn

chén

shang hóng
裳虹
tí fǔ shāo wēi
蹄腐稍微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理清课文自然段,为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描写草原秀美的风景。 第二部分(2-3):写主人喜迎远客的场景。 第三部分(4):写蒙古包内主客联欢的场景。 第四部分(5):写主客话别的情景。
这句话写出草原 碧绿 、 广阔 的特点。
课文结构
空气新鲜 天空明朗 风景美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翠色欲流 回味无穷


群马疾驰 欢迎远客
人情美 载歌载舞 盛情款待 夕阳西下 依依惜别
草原风景美 蒙汉情谊深
草原盛会——那达慕
拓展延伸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 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爱好的一种传统的 群众性集会。那达慕上的主要活动有赛马、摔 跤、射箭等。这些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 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 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养。那 达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反应了蒙古 族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拟人
在这境域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
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②看似写骏马和大牛 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 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
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①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 【洒脱】 行动自
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 然,无拘无束。
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迂回】 回旋,
②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 环绕。
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③,像一
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 阔的一片绿色。
【茫茫】 子。
朦胧的样
【渲染】 中国画的 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 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 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的形容。
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 【勾勒】 用线条画
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 出轮廓。
乐趣。②
1.来到草原上,刚才还很忧郁的心情立刻变得( 愉快)
起来。
2.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 大方),又稍有
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3.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一点儿也不受( 拘束),只要
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 事情发展 )的顺序 叙述;先描写( 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 ( 草原迎客场景 )和( 联欢 )的情形。作者 ( 移步换景 ),由景及人合法,就是把事物的动态和静态进行 结合描述的一种写法。
本文作者用静态描写展现了草原的景美,如文中“在天 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 小丘也是绿的”,就是静态描写。用动态描写突出了草原的 人亲。有静有动,使文章更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 、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③客 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 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④
【奶茶】 搀和着牛奶 或羊奶的茶。 【奶豆腐】 一种用牛、 马、羊奶制成的食品,形 似豆腐。 【鄂温克】 我国少数 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龙江 省。 【羞涩】 有点难为情 的样子。
【襟飘带舞】 衣 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
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
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
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①用数字说明草原辽阔。 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 出了河的清澈与弯曲回旋的样子,形象生动。 ③从这两个词看 出主人们穿着艳丽,马跑得很快,从中可以体会到主人迎客心切。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 或坐车来看我们的。①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 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 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 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 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 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②干部向我们敬酒, 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带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 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 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 的微笑。
课文导读
学习时,要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草原风光及人情的美好。 对文中优美的语句品读、吟诵、角色表演、想象 画面等形式,体会语言的精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 【一碧千里】 千里:
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 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①四 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 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 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 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
力、含义丰富的诗句)作结
【天涯】 地方。
形容极远的
①说明蒙古族同胞的淳朴热情,也证明了蒙汉情深。 ② ③表现了蒙古 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④蒙汉两族人民情深似海,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 大家站在蒙古包外,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主题解析
这篇散文表现了浓郁的草原风情:那是 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 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淳朴热情好客 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 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的团结。 抒发了作用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 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 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
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一、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