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作文素材:中国式“到此一游”(南京丁锦昊事件)
“到此一游”的少年
龙源期刊网
“到此一游”的少年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3年第40期
埃及有3000多年历史的神庙浮雕上出现“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鸦后,众网友纷纷谴责,称丢了中国人的脸,“丁锦昊”的真实身份也被网友人肉出来——他是南京的一名初中生。
事发后,丁锦昊父母通过媒体公开道歉,称监护不到位,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
【素材解读】
“?菖?菖到此一游”的字样在国内实在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尽管这些年几乎每一次对涂鸦事件的报道,都会引发众怒,但却屡禁不止,甚至连故宫铜缸都难免被涂鸦。
“到此一游、留个纪念”,不过是某种落后的文化心理在作怪,对于未成年的丁锦昊,或许还有恶作剧的一面。
但是这次将这一恶习陋习弄到了埃及有3000多年历史的神庙浮雕上,不仅损毁了外国文物,也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无论怎么说都是破坏文物的丑行。
既已无法挽回,承担责任,知错能改便是自然的底线。
当然我们也要体谅,其做法肯定不对,但批评谴责也应讲究方式方法,毕竟未成年人还不能完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惩戒过于峻急,甚至“以暴制暴”,并不能真正抵达正义,结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不妨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冷静,在看到“丁锦昊”们知错就改、提高认识的同时,更期望有类似心理或行为的国人都能引以为戒,从此不再出现“到此一游”之类不文明现象,更盼望这样的陋习能得到彻底改变,从根本上想方设法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在国内国际树立起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形象。
【适用话题】
敬畏之心、承担责任、宽容、多点耐心和冷静、自觉自律等。
20130528到此一游陋习该改了
“从小带他到外面玩,常常看到类似的情况, 但我们没有想到告诉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孩子 的模仿能力太强,家人带他去埃及玩时,也没有管 好他。”说到这,孩子的母亲已泣不成声。 “我们应该向大家道歉,但我请求大家原谅孩 子,给他一个改错的机会。”孩子的父母称,孩子 成绩一直都很好,平时也很听话,但性格有些内向。 目前,他还不知道这事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关注,要 是知道了,得承受多大的压力?也许对他未来的成 长都会受到影响。 孩子的父亲表示,希望大家宽容孩子,不要打 扰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一个宽松时,你就是中国!
“要记住,出去,你就是中 国!”针对中国游客的陋习,不少 网友慨叹。而陋习的改变,要从平 时点滴做起。这次犯错的是个孩子, 但每个人都应该反思。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平 时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受到的教 育,会在这张白纸上留下痕迹。”
盘点那些令人惭愧的“到此一游”
泰国古城 网友“仨八俩王锄大地”微博贴出,在吴哥窟拍到“杜松 洲”和一位陈姓游客的刻字,在泰国素可泰古城也有这样 的中国字,“这些都是千年古迹,字都是刻的,擦都擦不 掉!”
故宫喊梁齐齐剁手 今年2月份,故宫工作人员颜先生发现太和门附近的 一口大铜缸,被人偷偷刻上了一行字。 随后,颜先生告诉来采访的记者,他将此事发到微 博上,“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 下了到此一游,逮到你都得剁你的手”。 “国安是冠军”现身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白岩松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造访伦敦圣保罗大教 堂,来到顶部的金色回廊后,发现上面遍布各种涂 鸦,其中惊现一行“国安是冠军”的中文涂鸦。白 岩松认为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如果这样的行为 多了的话,就会把这里变成中超俱乐部的一个大名 录了。如果国安的球迷都是这种素质的话,我反而 不会喜欢国安。“
•
军转申论热点:中国式“到此一游”何时休
军转申论热点:中国式“到此一游”何时休【关键词】2013年军转北京军转军转网军转论坛军转军转干转业干部军转干考试军转干部安置军转待遇军转干考试公告军转干考试大纲南京中学生丁某埃及古庙刻字风波未平,“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到此参观考察”的微博风波再起。
近日,有南京当地媒体报道称,丁某父母对孩子在埃及文物上刻字一事作出道歉,但宋寅刻在敦煌壁画上的“墨宝”却激起网友更大的愤怒。
有评论说,“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
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
习惯了乱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
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敦煌壁画上出现“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到此参观考察”的字迹。
丁某父母出面致歉南京刻字男孩事件发生后,迅速有网友发现,在人人网上一署名丁某的网友针对“到此一游”事件发表了言辞激烈的反击,这样的言论让原本已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南京中学生丁某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对象。
近日,南京当地媒体《现代快报》发表文章称,刻字男孩未在网上发表任何相关言论,其父母通过《现代快报》向公众致歉。
报道说,24日中午,一位中年男子打进该报新闻热线,称要为“到此一游”事件道歉。
孩子母亲表示,当时家人没注意到孩子在浮雕上刻画了。
后来听孩子说了这事,当时就批评了他,孩子也认识到了错误。
“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得不好,我们和孩子向关注此事的人道歉,也向埃及方面道歉。
”孩子的父亲称,这事在网络上传开后,他们心里很内疚,希望通过《现代快报》为此事道歉。
他同时表示,希望大家宽容孩子,不要打扰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一个宽松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还是中学生的刻字男孩尚有可以让公众原谅的理由,因为很多网友认为,成年人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受成年人的影响,因此大人更应反思。
盘点中国式
现象不观点:
• 中国人爱到此一游,不独中华民族的象征的长城身上已 经是伤痕累累,刀刻、笔写的“到此一游”几乎布满了墙 体;当你走到国内任何一个公园或自然或人工景点,类似的 情况简直是无所不在. 更让人不解的是,现代中国人也爱到陵园一游了,陵园 即是墓园;昨天无意到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见里面古木参 天,苍松翠柏,红花绿叶,相互映衬,就买了张门票进去看看. 让人不解的是,里面竟然也有人在林木上刻字"留念". 由此看来中国人确实爱游,兴许那天,可能在某厕所的墙上 亦可看到,某人到此一游的"壮观件事中,我们看出现在有些 人素质低下,甚至可以说是干着一 些损人丌利己的行为。当他们在参 观这些名胜古迹的时候,没有丝毫 对文化的尊重。 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 改变世界对中国人的印象。而丌会 再出现厕所中,用中文写着的“便 后请冲水”
“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 逮到你都得剁你的手”。一条微博引来众人关注。 故宫工作人员颜先生巡视时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铜缸被人 偷偷刻上了一行字。 由于没能“人赃并获”,气愤之下颜先生将此事发到微博上, 随后立刻引来“骂声一片”, 网友纷纷谴责该游客“太缺德”,甚至扬言要“人肉”此人。
盘点中国式“到此一游”
2013年5月25日消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网友 “空游无依”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 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为国人轻易毁坏千年文 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许多网友对此均表示气愤,大呼“丁锦昊, 你要火了”。曾带队赴埃及多次的资深导游张先生表示,毁坏和私藏 文物出入境已经触犯了当地法律,一旦被发现且情节严重,可能要坐 牢。据“空游无依”描述,他是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最里面一个圣殿, 往右边通道、左手的石壁上发现刻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 (的字迹),但很难擦干净,又丌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 呀。”
盘点在文物上刻字的事件:路培国一游 丁锦昊刻神庙
盘点在文物上刻字的事件:路培国一游丁锦昊刻神庙自从孙悟空在如来佛掌所化的五指山上,题了“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这八个字,神州大地各处名胜古迹上的“到此一游”就没绝过迹。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日报道,一网友上传了五张照片曝光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从图片中看出,“路培国一游”的字样分别于2012年10月1日、2015年4月30日出现在武侯祠博物馆的石碑、石兽和石刻上。
其中,最新的今年4月30日的刻字留在了岳飞所书《前出师表》制成的拓碑上;三年前,“路培国”这个名字曾出现在杨升庵的《临江仙》石碑上。
每次这种不文明的乱写乱画行为被曝光,人们除了惋惜、痛心文物被破坏,就是声讨刻字游客的素质。
今年,恰逢国家旅游局刚刚出台《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属于可以被记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行为。
人们自然期待,题刻“路培国”的人——此人不见得就是路培国,所以切勿人肉——能够被严肃查处,让法规落到实处。
但遗憾的是,武侯祠护馆队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出事地点处于监控死角,不能通过调取监控录像的方式查找不文明游客。
而此前游客在刘备墓、红墙、石柱等地方写字刻字时,由于事发突然,并且对方动作迅速,护馆队员很难抓住现行。
这个问题真的无解吗?不如看看文物大省山西的做法。
据报道,晋祠近10年来没有发现一起游客乱写乱画事件。
晋祠“整个博物馆范围内均有监控覆盖,重点文物重点部位更是24小时全方位红外线监控,一旦发现异常,周边随时都在巡逻的安保人员可以在1分钟之内赶到事发点。
”当时的晋祠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除了严密的监控外,2002年太原就出台了晋祠保护条例,“涂污文物”等行为在条例中被明令禁止,且详细规定了处罚办法。
所以,很多事,不是做不了,而是有没有真的用心去做,不能一味指望游客素质提高。
2013年埃及卢克索神庙被刻“丁锦昊到此一游”2013年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在发表一篇新浪微博,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空游无依”表示“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
游览之礼事迹
游览之礼事迹篇一:四(3)游览之礼故事中折射出的游览之礼林小四(3)周淑云故事1老外长城捡垃圾大家都知道,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闻名世界的古迹,本该被中国人爱如珍宝的长城,却时刻经受着垃圾的玷污。
英国人威廉·林赛看不下去了,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在长城上捡垃圾,已有11年。
然而垃圾屡捡屡现,今天,长城古迹周边,沾满油渍的食品袋、踩瘪了的易拉罐仍四处可见。
它们打哪儿来?是络绎不绝的长城游客,在兴尽之余随手所赐。
“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在通往明代古长城的山路上,经常能看到写有这类话的中英文告示牌,这是林赛他们竖的。
然而,对于告示牌上所说的,大多数游客只当没看见。
威廉·林赛前不久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他在通往长城的小路旁守了一小时,发现前来游览的游客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能自觉地把垃圾带回家;随处丢弃垃圾的,竟然多达百分之七十五!问题:1、万里长城本是中国的,可是却让一个外国人在捡垃圾,中外对比中,你读到了什么?2、用自己话说说“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的意思。
故事2埃及神庙上刻的中国字中国人在国外旅游,看见汉字,一定会感到亲切,好像在异乡看到熟人,但有时情况并非如此。
20XX年5月24日晚,一位中国人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这位中国游客感到无地自容。
”随后,“丁锦昊”被热心人找出来,他曾在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就读后,尽管家长已经道歉,但网友们依然不依不饶。
把丁锦昊曾就读的南京游府西街小学网站黑掉了。
问题:1、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一句“到此一游”,发展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时,请说说你的感受。
2、面对网友的这种做法,你觉得可取吗?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故事3难忘的泼水节1961年4月13日,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那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中华传统文化
某明星经常进行慈善义演,也曾多次捐赠财物 给受灾地区;某企业家一直热心环保,也曾救 助过无数贫困学子;某普通人时常救助受伤的 动物,也曾向灾区捐过一些钱。 有人说明星的善良是 ,有人说 企业家的慷慨是 ,也有人 说普通人的 。
组内两分钟讨论
谈谈你对“善”的理解
谈谈你对本次班会的收获?
以后的我在......会......
"到此一游"这一"文化"发展到现今,
寄托情怀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某 人"到此一游",并逐渐成为一个令 人头疼的问题。在中国大大小小的 旅游景点,以各种方式在各种材质 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现象可谓屡见 不鲜,长城有,故宫有,泰山有, 甚至某棵树上都有,更甚者在国内 屡见不鲜的"到此一游",居然还出 现在外国名筑上。2013年5月24网络 爆出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出 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针对此事 件再度引发舆论对"公民素质"的讨 伐。
当你看到文物古迹上被人或写或刻“到此一游”时你 有何想法?
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 上。而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 “到此一游”。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在地铁的 长队里加塞插队时,在逃票成功洋洋得意时,在网络空 间掐架时,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 了文明的红线。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 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 迈进一步。
俗话说:“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到此一游”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操 和敬业精神,也能折射一个人、一个民族的 爱国情怀、民族精神,还能折射一个企业、 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
1. 漫画中的人犯了哪些错误? 2. 我们应该怎么做?
2013最新热点时事评论作文素材系列之一(中国式到此一游)
最新热点时事评论作文素材系列之一:中国式到此一游在3500年前的古埃及文物上,看到中文题字“丁锦昊到此一游”。
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持续关注和讨论。
截至发稿,网友“空游无依”的该条微博已被转载了近9万次,评论13000多条。
有网友称经过搜索,在埃及浮雕上刻字的人,很可能是来自南京的一名学生。
以前常有媒体曝光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总以为那些都是中国成年人的习惯造成的,如:骑美国华尔街铜牛“合照”,在法国卢浮宫里大声喧哗,光着膀子在伦敦大街上等等。
而“丁锦昊到此一游”给公众震撼比以前更强烈,因为丁锦昊是生活在大都市里青少年。
按常规思维,如此年纪的孩子们应是最懂礼貌、最守规矩。
“丁锦昊到此一游”之习惯性不文明给国人带来的是尴尬,更是脸红。
诚然,丁锦昊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我们不能将习惯性不文明现象的指责堆于孩子身上,但我们更应反思和拷问,是什么原因中国游客屡犯不文明错误?失礼于外人的个体行为,最终无疑失去的是中国人整体素质的“分量”。
事实也证明了上述论断,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在英、美、日、韩及中国的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时常见诸报端,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形象。
此前,在多个“全球最差游客”调查中,中国游客均榜上有名。
对此,一网友在网络调查的回帖中写道,作家柏杨说出了“丑陋的中国人”,到了现在却依然如此,“国人”成了粗鲁、不文明的代名词,确实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
她写道:“中国公民文明素质不高并不是作为一名游客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要提高的不是游客素质,而是全体国民的素质。
”犹记得,“常州赵根大”五个字,被刻在台湾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一处岩石上,“作者”是某印刷公司总经理,一时间舆论哗然。
希望“丁锦昊到此一游”能给国家有关部门再次敲响警钟,加强国民素质刻不容缓。
难怪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前不久呼吁到国外的中国游客注意公众场合的言谈举止,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和中国形象的展示者。
其实早在2006年前后,国家和社会就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
作文素材 到此一游(一)
(一)6.16
丁锦昊到此一游
2013年5月24日晚,网友在发表了一篇微博,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网友表示“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
”在众网友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有网友“人肉”出,丁锦昊是南京某中学在读的初一学生。
“丁锦昊到此一游”是文化之殇,丁锦昊的“到此一游”给埃及的卢克索神庙带来了伤害,同时损害的还有中国人的形象。
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启示国人,“到此一游”真的并非什么光彩的事情,我们不能在国外丢中国人的脸,国内同样不能丢。
我们都应该此事为镜,自我检视、约束自己。
对这种行为感到羞愧是有廉耻心的心理活动,对这种行为提出批评是维护社会文明和国人尊严的正行为,如果能够依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种行为作出应有的处罚,意义将非同一般。
它既是保护文物和促进文明的正能量,也彰显国家对这一行为的鲜明态度———零容忍。
当然,惩罚并不是目的,但不惩罚就是纵容。
当下纵容国人在国外破坏文物,他日类似的破坏文物的行为就可能在国内发生。
如果中国游客因在国外刻“到此一游”而受到法律追诉,尊严受到损害的不仅仅是当事人,因为,在一部分外国人的眼里,这种行为代表中国人的行为。
丁锦昊事件
丁锦昊事件:勿以道德之名行暴力之实
曝光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有人用中文刻“丁锦昊到此一游”以来,该事件持续发酵,网友、公知、名人纷纷参与讨论。
中国人在名胜古迹上刻“XX到此一游”的传统相当悠久,古代的文人墨客几乎刻遍中国的名山大川,指使刻字甚至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流风遗韵之下,中国民众也养成了旅游刻字的习惯。
你敢保证你从未做过类似的事吗,就算你有了文明出游的意识,不再以在名胜古迹上刻名字来表示自己来过,但你能保证在你还懵懂年少没有文明意识时也没做过这类事吗?难说。
所以,每个人都可能是丁锦昊,他的错来自于大人世界,人们教会了他这样做,却没有教育好他不这样做。
最后,我要说的是,不要以道德之名行暴力之实。
事件发生后,丁锦昊本人遭到人肉,甚至有人津津乐道于自己怎样人肉出了丁锦昊,得意之情跃于纸上。
也有千千万万的网友抱着“他是个孩子怎么了,孩子做错了事就不应该受到惩罚吗?”的态度,对他口诛笔伐,似乎丁锦昊就成了万恶之源。
但是这种行为本身不也是一种不文明的暴力行为吗?你有什么资格充当道德法官去审判他?
不可否认,丁锦昊的行为不文明,也应该受到惩罚,但这并不等于你可以去人肉他的一切,集全中国之力来谴责他,这不仅对一个孩子来说过于沉重,就算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也太不道德。
他的错误滋生于整个社会传统,滋生于你我他,不但他应该好好反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反思,但是以道德的名义对一个人执行暴力,这不是一个宽容的社会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由“丁锦昊到此一游”引出的思考_优秀议论文700字
由“丁锦昊到此一游”引出的思考_优秀议论文700字今日,微博上、电视上、广播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便是初中生丁锦昊,这个初中生在埃及古庙里的一件文物上涂鸦上了“丁锦昊到此一游”的中文字样,让海外华人羞愧不已,国人更是将其痛斥——这可是丢了中国的脸啊,他负担得起吗?中国可不是什么小国,她是条龙啊!如果说以上市丁锦昊所造成的国耻,我倒觉得丁锦昊从某种角度来讲还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他让国人明白了素质的重要。
中国人的没素质,并不是仅表现在此,你若是站在某个人流量稍密集些的接头,定会瞧见时不时从车窗里扔出一个个白的、蓝的、红的;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总之是各色各样的垃。
这不就是丁锦昊的缩小版吗?大人都不能约束自己,对这种事都习以为常,他们都无法以身作则,我们又何必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太过于追究、责骂呢?更何况丁锦昊丁同学“在家哭了一夜”,他也在作反省啊!为什么诸多国外的环保标语都是用中文写的?为什么外国对中国人的素质摇头叹息?为什么连日本这种岛国都敢来窥觊我们中国的国土?论国土,中国第三;论人口,中国世界第一;论军事,中国仅次于美国……可尽管中国如此强大,没有素质,别说中国,即使样样世界第一,也只能沦为世界最后。
奇怪吗?不奇怪!中国无法让别国尊重,自然就会沦落到比我们实力小得多的国家后面去。
凭什么赢得别国的尊重?凭的就是素质,只有素质提高了,别国才会来看你另外的。
我们在痛斥丁锦昊之时也应该想一想,丁锦昊的错真的是他一个人的错吗?有人说:“丁锦昊的所作所为就是他家庭的折射。
”此话,让我顿悟:人之初,性本善。
倘若丁锦昊的父母从小就给丁锦昊一个良好的榜样,丁锦昊今天还会做出这种事情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
现在你还觉得完全是丁锦昊一个人的错吗?想必他的家庭,这个社会,这个国家,都有责任,我们每个在大街上丢过垃圾的人,都应该感到羞愧。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赢得全世界的尊重?这条所谓的龙,何时才能真正成为一条龙?。
埃及被刻事件有感
埃及被刻事件有感
就在刚刚过去的几天前,发生了那件令国人极为羞愧的事情。
5月6日,一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字样,这令他非常难过,许多人都加入了声讨丁锦昊的行列。
近年来,中国出国人数与日俱增,但是,还有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代表着我们中国!本来,这种情况只是在中国里的陋习,现在却愈演愈烈。
这件事也许对于丁锦昊来说只不过是动动手指而已,但是,它却关乎着中国的整体尊严和名誉。
埃及人常说:"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
可见埃及人对它的重视,可是,丁锦昊却在如此重要的古老文物上乱涂乱画。
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有人在我国的文物上留名,我们一定认为那个国家的人没有教养,而现在,丁锦昊却做出了这种行为。
这种行为使中国感到耻辱,感到羞愧,感到无地自容。
一些人认为丁锦昊还只是个学生,他也有自己的声誉,大家的矛头不应指向他,但是你们想过没有,维护祖国尊严和名誉是每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每个成员都应以自己的正确的言行维护祖国的名誉和尊严。
人民的荣辱和祖国的荣辱连在一起。
没有祖国的尊严就谈不上个人的人格尊严!
这件事给予我们警示,丛此刻始,让我们改掉那种陋习吧!让我们共同维护国家尊严!让我们把中国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世界眼前!。
作文范文之丁锦昊到此一游作文
丁锦昊到此一游作文【篇一:作文素材到此一游(一)】(一)6.16丁锦昊到此一游2013年5月24日晚,网友在发表了一篇微博,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网友表示“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
”在众网友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有网友“人肉”出,丁锦昊是南京某中学在读的初一学生。
“丁锦昊到此一游”是文化之殇,丁锦昊的“到此一游”给埃及的卢克索神庙带来了伤害,同时损害的还有中国人的形象。
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启示国人,“到此一游”真的并非什么光彩的事情,我们不能在国外丢中国人的脸,国内同样不能丢。
我们都应该此事为镜,自我检视、约束自己。
对这种行为感到羞愧是有廉耻心的心理活动,对这种行为提出批评是维护社会文明和国人尊严的正行为,如果能够依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种行为作出应有的处罚,意义将非同一般。
它既是保护文物和促进文明的正能量,也彰显国家对这一行为的鲜明态度———零容忍。
当然,惩罚并不是目的,但不惩罚就是纵容。
当下纵容国人在国外破坏文物,他日类似的破坏文物的行为就可能在国内发生。
如果中国游客因在国外刻“到此一游”而受到法律追诉,尊严受到损害的不仅仅是当事人,因为,在一部分外国人的眼里,这种行为代表中国人的行为。
【篇二:有关丁锦昊到此一游引起的全民公德思考的调查报告】有关“丁锦昊到此一游”引起的全民公德思考的调查报告作者:全民在线调查网调查背景:网友“空游无依”发布微博称,在3500年前的古埃及文物上,看到中文题字“丁调查方式:全民在线调查网网页随机浏览者填答问卷调查时间:2013年5月27日—2013年7月11日调查样本:共有906人参与调查埃及3000多年神庙浮雕出现“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鸦后,“丁锦昊”的真实身份被网友人肉出来——南京一名初中生。
“丁锦昊到此一游”之习惯性不文明给国人带来的是尴尬,更是脸红。
以前常有媒体曝光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总以为那些都是中国成年人的习惯造成的,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为什么丁锦昊的到此一游会却引起这么大大的反响?一个小孩的无意之举让他惨遭人肉是否公平?怎样才能杜绝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全民在线调查网发起调查,用数据给您答案,1、就您个人而言,在旅游景点等公共场合刻字,写上“xx到此一游”的行为您曾有过吗?数据显示:有接近30%的人有过“到此一游”的行为,总体上国人有一定的公德心。
人人都爱“到此一游”
人人都爱“到此一游”“埃及的神庙和金字塔上,‘到此一游’刻字并不罕见,什么语言都有,但大部分看日期都是17、18世纪的。
”葛磊,中青旅市场推广部总经理说。
他认为其时的西方游客和现在的中国游客一样,对文物保护的尊重程度有限,肆意涂写毁坏,而今天他们甚少这么做,是得益于文明。
记者_洪鹄北京报道如果“丁锦昊到此一游”不是写在埃及的卢克索神庙,而是写在长城上,还会不会引起中国网民如此激烈的情绪反应?在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国度,“到此一游”的印记是如此常见以至于我们早已见怪不怪。
庙宇、碑林、岩洞、城墙、古树,在中国的任何旅游景点,你都不可能错过这四个字。
如果水上能刻字,青海湖里也会写满“到此一游”。
丁锦昊“不幸”把字刻到了国外,这令他必须付出比在国内游中随意刻字的同胞更大的代价。
台湾作家胡晴舫在《旅人》中曾经写到:“一个台湾游客到了国外,有意无意地,都开始扮演起中华文明的代表。
”对于大陆游客,自然同样如此。
从来都是他人的眼睛才能让被观看者意识到自身的存在。
出了国门,丁锦昊便不再是丁锦昊,一个单纯的个体,他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文化证据,成为了令埃及人以及其他国家游客理解“那个黑头发、黄皮肤的民族所建构的五千年古老文明及其现代化风貌”的具体依据。
2008年,日本发生过一起极其类似的“丁锦昊事件”。
一个棒球教练带领几个学生在游览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教堂时,用水彩笔把名字写在了教堂的大理石墙壁上,这条“到此一游”远比丁锦昊详细,分别名为信太郎、诚、庆久的三个男生除了名字、旅行时间外,还诚实地写下了他们的学校——京都产业大学。
一位日本游客看到后非常愤慨,直接拍下照片寄到了这所学校,很快,日本媒体曝光了此事,三名学生被要求写了道歉信,并被勒令停学两周。
同样在这一年,日本岐阜市立女子短期大学一位女大学生,也在圣母百花教堂上涂鸦,之后则被校长带回了佛罗伦萨,在当地市政厅向教堂负责人道歉,弄得这位负责人又感动又疑惑。
在意大利,几乎所有的古老建筑都为涂鸦和刻字所困扰,但千里迢迢回来道歉的,日本人是第一个。
批评丁锦昊别过火 莫让舆论伤害了孩子
批评丁锦昊别过火莫让舆论伤害了孩子*导读:近日,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为国人轻易毁坏千年文物的……近日,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为国人轻易毁坏千年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
这一事件被曝光后引发关注和热议,多位网友声讨、人肉“题名者”,最终发现“题名者”竟然是个孩子。
之后,来自南京的游客父母主动联络媒体:“我们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国关注此事的人们道歉!”孩子父母表示,此事是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发生的,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原谅。
*”到此一游“伤了谁的自尊?丁锦昊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埃及3000年文明史的浮雕上,自尊的网民决计要把“到此一游”四个字,刻到丁锦昊和他父母的心上。
人们把丁锦昊对埃及文明的这次施暴,当成了外扬的家丑,恼羞一怒,以谩骂、人肉等方式,要让丁锦昊和他的家长一起,为此付出代价。
教育学家认为,每个未成年身上,都投射着父母亲的影子,投射着成长环境的影子。
所以,网民指责孩子的家教出了问题,可谓直指教育的要害。
在舆论强大压力下,丁锦昊的父母公开向社会致歉,希望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
然而,已经没有一种机会,能够抹去深刻在卢克索神庙浮雕上的“到此一游”。
少年丁锦昊究竟会为自己的这次炫游付出怎样的责任,估计得由埃及的法律来认定。
但很多自尊心强烈的网民,依然觉得无地自容。
与国内旅游景点到处可见的某某“到此一游”相比,与梁齐齐在故宫铜缸上刻的“到此一游”相比,与十多年前某位有着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在敦煌壁画上大言不惭的“到此一游”相比,把脸丢到埃及的丁锦昊,在许多人眼里,已经伤害的不仅仅是世界的文明,还伤害了5000年文明中华的自尊。
没有自尊,便不会真心懂得如何去修养。
丁锦昊和他的父母,理应为自己、为孩子的教育,付出应有的代价。
但同刻“到此一游”,却为什么引发的社会关注程度不同?我看不仅仅是被毁文物的珍贵程度问题,还包含了民族自尊的情感因素。
不文明现象的作文素材:到此一游
不文明现象的作文素材:到此一游导语:在没有国家荣誉等情绪掺杂其间的情况下,对于闯红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也能心存耻感,才是文明的真正体现。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丁同学的“到此一游”是面镜子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这让他们这些中国游客无地自容。
随后,“丁锦昊”的真实身份被网友人肉出来为南京的一名初中生。
前日,丁锦昊父母通过媒体公开道歉,称监护不到位,恳请大家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
据资深导游表示,毁坏文物已经触犯了当地法律,一旦被发现且情节严重,可能要坐牢。
许多网友为国人轻易损坏三千多年文物的行为表示气愤和羞愧,甚至有人对丁锦昊展开人肉搜索。
传丁锦昊曾就读的.南京某小学的官网,也遭到黑客攻击,打开网页显示的竟是“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弹窗。
三千多年的埃及古迹被刻“到此一”,这在中国公民素质多受诟病的大环境下,很容易被上升到民族尊严的高度,受到公共舆论的斥责。
笔者想说的是无论丁同学成没成年,这件事都应该对他给予批评教育。
但以暴制暴绝不是一个好方法,当你在斥责别人的时候,那些被斥责的行为也许恰恰反映在我们自己身上。
某种意义上,人肉也好,谩骂也罢,同样是不文明的表现,更有可能也触犯了法律。
用不文明的举动去声讨另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只会让事件偏离主轴。
同样,无论是不是发生在国外,都不该随意在文物古迹上涂抹题字。
此次事件的发散效应很大原因是发生在国外,在人类文明遗迹上的“涂鸦”,可能伤害到了中国人的集体自尊。
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同时也代表了“丢人丢到国外”的羞耻感,引发了一些国民“怒其不争”的不满情绪。
诚然,丁锦昊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我们不能将习惯性不文明现象的指责堆于一个孩子身上,我们更应反思和拷问。
事实上,丁同学这个“到此一游”绝非创意,孩子在国内景点游玩时一定见过不少“到此一游”,甚至做过,才有了灵感在国外文物上涂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新作文素材中国式“到此一游”(南京丁锦昊事件)
新高考新素材
2013-05-27 1851
2013新作文素材
中国式“到此一游”
(南京丁锦昊事件)
龙虎网讯丁锦昊火了!近日,网友发布的一条微博引发广泛热议。
微博中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
有网友认为“孩子的家长应当好好反省,我们大家也该好好做出榜样,消灭景点中的到此一游。
”
不少网友纷纷谴责“丁锦昊”,还有网友戏侃“难道当自己是孙悟空了?”目前,已有网友开始人肉丁锦昊。
>>>>网友热议
驴拉拉想住在WestEnd谁有仔细去长城看过!长城上,从缆车到每块砖头,全是棒子的签名。
他们是想留下族谱吗!?N年以后,又有棒子学者依据砖上的韩文说长城是韩国的祖先造的,怎么办!?
@729燕燕小同学,全世界只有大陆用简化中文,简体字
@彦仪梦想#丁锦昊# 不要去怪责这样一个小孩子,我认为跟教育有关系。
在国内的很多旅游景点,这样的“到此一游”不在少数!孩子固然有错误,但是请不要这样给一个小孩子这么大的压力,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他能有多大的承受力呢?孩子的家长应当好好反省,我们大家也该好好做出榜样,消灭景点中的到此一游
@Jin-HeanGi世界上那么多叫丁锦昊表示躺枪!!!虽然我不叫丁锦昊
@天下無愎其实都是什么心里作怪呢?就是盲目的模仿。
中国人就是爱模仿。
你要想在埃及留下痕迹,就把你手剁了烧成灰熬成墨水,往上面写下xxx到此一游。
然后全程拍成视频。
@徐付群丁锦昊,一个有可能让全世界都知晓的名字。
资深国际旅游背包客每次见到国人不文明行为倍感耻辱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张希)近日,中国少年游客丁某某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刻下“到此一游”的事件,引发国内外各大媒体以及网民的关注和痛批,今日花甲背包客张广柱、王钟津做客人民网时说,“每次见到国人不文明行为倍感耻辱”,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推广部总经理葛磊则认为国人应深刻反思为何会频频产生此类不文明现象。
王钟津说,“中国少年在埃及庙宇上刻字,如果我在那看到的话,我依然像网友一样,心里会觉得很难受,也会觉得脸上无光。
毕竟那种文物刻上了中国字,立刻让大家知道那是中国人在那写的。
而且那个神庙已经有几千年了,太漂亮了,对文物的毁坏真不是一般的,不像在竹子上刻那一点点,真的是不一样的。
而且我们走了这么长时间,有时候在机场过关,或者在一些公共场所,看见有些中国人的不文明现象,同时可以看见当地人或者西方游客的那种眼神和表情的时候,你心里会很难受,他只想这是一个中国人。
”张广柱补充道,“其他国家的人并不不关心你是谁,就看你是中国的面孔。
如果我们在现场的话,真是心里面会感到非常的耻辱。
”
“作为中国人首先得觉得耻辱,因为他觉得丢了中国人的脸。
我这次还联系了几个埃及的中文导游,他们在网上给我的反馈是很难过,这就跟在中国故宫刻字一样,这是对我们民族遗产、文化遗产的一种伤害。
后来24小时后这个事情演变为社会事件了,绝大多数人都在骂这个孩子,把他放在一个道德的审判台上,这时候我们应该冷静想一想,是什么让一个13、14岁的孩子做了这件事?什么样的环境和诱因让他做出这样的事?折射出来的是中国游客整体性在旅游文明不成熟的表现,我们应该反躬自省,应该思考怎么样让我们的旅行变得更文明。
”葛磊提到。
古埃及文物上“到此一游”的背后
●张冲
“×××到此一游”这几个字,如果不是刻在埃及古老神庙浮雕上,如果这几个“深刻”的汉字没有引起一名中国游客“为同胞羞辱”,发微博、晒照片,大概还不会引起举国网民愤怒。
一名中国游客在埃及有3500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悍然刻下极具中国特色的“×××到此一游”几个大字。
一名中国游客痛心疾首,想擦掉这“羞耻”,于是发微博,晒照片,公之于网上。
网上一片哗然,口诛笔伐,并有“人肉搜索这家伙”的倡议。
至于搜索之后施以何种“酷刑”,目前还不得而知。
在鲜明表达对“到此一游”的谴责之时,我也在想如果这几个字,不是不远万里地刻到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而是刻在我们神州大地的某个庙墙上,我们的网民是否也会如此群情激奋?
一旦牵涉到国外,那就是原则问题,性质就不一样了!要知道,我泱泱文明大国之公民,最在乎的,可就是形象问题,而且是“国际形象”。
至于国内形象,那就是“你知我知,大家都知”,“大家都如此,何必太较真”了。
因此,这些年国内国外旅游成风过程中,最让我们痛心的,不是国内机场车站码头那种乱哄哄的场景,而是网传“卢浮宫外特意用中文写的‘禁止随意大小便’”(是真是假我就不清楚,国人出去是否随意大小便,也不清楚);让我们感到耻辱的,不是国内哪个景点管理混乱,而是国人游客在外面引起别人的反感——在国内怎么样都可以,一出门就不一样。
而且往往还有一种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的话,“一出国门你就是中国”——那在国内是什么呢?
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这是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理所当然地要谴责。
同时我们的旅游文明也要提高,要反思。
当我们为此愤慨、反思之时,应该是对这个行为愤慨,而不是对“在外丢脸”痛心。
这是是非问题,而不是面子问题。
无论国内国外,都应该如此。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把是非看得比面子更重要,那么我们的文明程度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到时我们也许觉得,有很多问题比面子更重要。
富而不贵的“到此一游”
“到此一游”大概也是中国特色之一,但凡出去旅游,中国人总喜欢留下点什么代
表我来过。
不过最近一个“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刻字却让埃及神庙痛哭流涕,随后刻字
者“丁锦昊”也被网友人肉出是南京一名初中生。
尽管当事人已经向社会道歉,但“到
此一游”却永远刻在了三千多年的埃及神庙上,也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著名学者于丹曾说“如今的我们‘富而不贵’。
财富在数字上体现了,但生命的尊贵,包括人们的悲悯之心、公民的担当,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是缺乏的。
我们不缺少墙上的文明、博物馆的文明和文明遗产,我们真正缺少的是化入民生的文化权利和生活方式。
”中国已不再是封闭的,但她却是落后的;中国已解决温饱,但是体态行为并不优雅。
而埃及神庙上的“丁锦昊到此一游”,以及那不计其数的“到此一游”就是对这番话最好的印证。
高贵与否?看来并不在于花了多少钱去装扮自己,也不在于你使用多么值钱的名牌,更不用在旅游地刻上“XX到此一游”……关键要看你是否具有充实的精神世界?是否具有丰厚的文化修养?这些都是拿钱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