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本草纲目_对花类药物的研究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第9期86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本草纲目》对花类药物的研究和应用

郑国玉,温长路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河北玉田 064100)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人类科学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是已被自她问世迄今的大量研究和实践结果所证明了的。不过,作为既有本草之名又具本草之实的医药学专著,它对本草学的贡献当属第一,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在《本草纲目》洋洋洒洒的52卷篇章中,以花草为代表的植物类药物占有26卷之多,成为全书的核心支柱,而在此类药物中,花类药物又贯穿其中,占有显赫的位置。可以说,《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中对花类药物论述最全面、最丰富、最具特点的典籍。据笔者粗略统计,该书中的花类药物至少在80种以上,约占植物类药物的1/10强。不难看出,李时珍对花类药物的研究是用心的。如果我们再就书中对花类药物的炮制、功能、用法等认识和应用问题上的特色进行一下系统的归纳,就更能发现李时珍对花类药物研究的功夫之深、见识之卓、运用之精、贡献之大了。

1 《本草纲目》对花类药物认识的特征

对花类药物认识和应用的重视,应该说是历代本草学家共有的特点之一。我们提出李时珍的认识论特点进行探讨,是因为《本草纲目》中具有不少新的和独到的见解,是对其之前历代本草的继承、发扬,对其后相关学说的形成更不无启迪、导向作用。纵观《本草纲目》全书,对花类药物的认识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1 忠实继承古代本草的精华

历代本草中对花类药物的认识都有过精辟的总结,李时珍对这些总结是重视的。他的突出贡献不是不加思索地单纯继承,而是在重新认识、重新过滤、重新评价之后的有目的继承。这种继承,乍看起来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实际上却包括着他大量的、细致的重创造、重塑型的辛苦劳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李时珍一方面从实践出发,亲尝百草、大胆实践,对古人的相关论述尽可能地进行验证;一方面借助于古代丰富的医学典籍,在笔耕墨耘中射猎和汲取其中的大量精华。他的读书范围不仅包罗了诸如《神农本草经》、《别录》、《本草图经》、《本草衍义》、《日华子本草》等医学典籍,而且包括着子史经典、杂学百科

根、防风、荷叶等。3.8 宣肃肺气法

本方法主治肺源性心脏病。大部分是肺结核和胸膜炎后遗症等发病机因。主用于肺失宣肃,心肺同居胸中,肺主气,心主血,二者相辅相成。宗气聚于胸中经肺气的宣发以贯通心脉,推动气血的运行,肺输布津气入于心脉,变化而赤则为血,血脉得荣。若肺失宣肃,则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甚则动则喘息,入夜不能平卧等。这是肺源性心脏病出现慢性心衰时常见的症状。治宜宣肃肺气,理气宽胸,益气养心。用

三七宣肺益心汤。处方:三七、党参、生黄芪、杏仁、百部、白果、前胡、葛根、白及、百合、桔梗、麦冬、天冬、紫苑、香附、沙参、参须、半夏、五味子、桑皮、橘红等。

心脏病发作时每以温通心阳、泄浊豁痰、祛瘀通脉、解郁升阳之法为主,缓解期常以益气养心、温补心肾、滋肾复脉为主,但临床常见到虚实夹杂,标本互见,所以应当审证求因,认真分析病机,谨慎辨证,根据虚实的主次缓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可守一法而图终,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在内的多个学科。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在《本草纲目》的章章节节中几乎到处可见。如说到菊花,他在广泛引用古医籍的论述之外,还引用了《博物志》、《牧竖闲谈》、《菊谱》、《谱序》等与之相关的大量著作,指出“菊之品九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就是被称为研究菊的专著《菊谱》“亦不能尽收也”。依据上述多家之见,李时珍总结出“菊类自有甘苦二种,食品须用甘菊,入药则诸菊皆可,但不可用野菊名苦薏者尔”,因“真菊延龄,野菊泄人”的结论。1.2 大胆修正古代本草的谬误

继承的目的在于发展,李时珍在继承古人的同时,牢牢把握着科学发展的这条基本原则,也大胆纠正了历代本草中关于花类药物认识中的一些欠缺或欠妥之处,使人类对花类药物的认识更趋完备。

仍以菊花为例,古人论著中重点强调了它具有祛风和滋阴的作用,而真正从医理上求其源者不多,难免有论理不甚明了之弊。针对这一点,李氏态度鲜明地指出:“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很显然,他的认识补充了古人理论上的欠缺,比古人的认识全面多了,有高屋建瓴之功。这决不是笔者的虚誉之词,时至今日,人们运用菊花的“疏风,清热,明目,解毒”功能,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的主证所表现出的主题,还处处隐含着李时珍补遗匡正的不朽功劳。

1.3 科学创立自己的新论

在中国本草学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经李时珍创立的新论占有重要的一席。就花类药物而言,经李时珍补充的许多未被古人认识的新药,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此外,他还发现了不少花药的新功能,构筑了本草学中熠熠生辉的新亮点。如谈到对黄葵子的认识,李时珍说,此药“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说到旋复花,李时珍认为,

 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第9期87

现,花类药物中比较普遍的含有甙类物质和相应的分解酶,其中的花色甙会因酶的作用而使花变色脱瓣。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对花药进行炮制,可以起到破坏或抑制某些有害酶的活性作用,是保证花类药物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重要措施。在当时科学条件有限的前提下,李时珍能对花类药物的炮制达到如此精深的地步,足见其功底之深。2.2 关于花类药物的服用方法

《本草纲目》对花类药物的服用方法是丰富多彩的,表面看起来似乎平常的内服、外用及内服与外治相结合三种方法中,经过李时珍独具匠心的运筹帷屋之后能产生出许多新意来。细微之中见精神,通过他的这些创造,人们不难发现李氏对花类药物使用方法领域内的研究是确有建树的。

(1)内服方法 内服,是花类药物运用中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本草纲目》中,反映出的内服法就有30余种,包括水调服、嚼咽、蒸汁服、捣汁服、米饮服下、乳汁送下、蜜调下、醋和下、汤调下、酒调下等。如大肠下血,槐花、枳壳等以新汲水服下;中风失音,炒槐花嚼咽;延年益寿,白菊汁、莲花汁等和丹蒸服;肿疾,红花捣汁服;反胃吐食,丁香花、神曲等以米饮服;眼目昏花,干菊花、红椒去目,以生地汁和丸,清茶下;病后生翳,白菊花、蝉蜕入蜜调下;婴儿口青不乳,凌霄花以乳送下;背腿间痛,芫花与米醋调服;咯血、唾血,槐花以糯米饭送下等。

笔者发现,在花类药物的内服法中,以汤调下、酒调下者为最多。其中汤调下的有十数种,如米汤下谷精草花,治目中翳膜;热汤下黄蜀葵花,治难产、催生;盐汤点服芭蕉花,治心痹痛;枣汤下芫花、朱砂等,治久疟结癖;乌梅汤下芫花、玄胡索等,治疟疾;香附汤下芫花等,治诸气痛;茴香汤下芫花等,治小肠气痛;淡豆豉汤下炒梅花、郁金等,治尿血;温醋汤下芫花、雄黄,治心痛有虫;四物汤下凌霄花,治妇人血崩;薄荷汤下蔓陀罗花,治小儿慢惊;人参汤下丁香、柿蒂等,治伤寒呃逆;黄芪汤下鸡冠花,治结阴便血;蛇床子汤下茅香花,治冷劳久病等。酒调下花类药物也有十余种,如泛水不止,红鸡冠花空心酒调下;金疮出血闷绝,蒲黄热酒灌下;白殿风,蒺藜花温酒服;胎死不下,黄葵花用红花酒下;蛇伤,风仙花擂酒服下即解;风湿痹痛,踯躅花、牛乳一合,酒二合调服;暴热下血,槐花末纳猪脏擂丸,当归煎酒化下;瘰疬未破,以月季花、芫花等纳大鲤鱼腹内,酒水煮熟食之等。

(2)外用方法 外用,也是花类药物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本草纲目》中,对花类药物运用比较普遍的外用法就有二十多种,其中包括涂、埋、擦、贴、敷、佩、纳、含、揩、吹、染、熏、口蓄、洗、点、浴等。仅丁香花的外用方法,就有纳、揩、含、涂、敷、佩六种。如妇人阴疮,干丁香花末以纱囊盛如指大,纳入阴中;风牙宣露,用鸡舌香花等日揩之;龋齿黑臭,鸡舌香花煮汁含之;乳头破裂,丁香花末敷之;蛇蝎螫人,干丁香花末蜜调涂之;香衣辟汗,丁香花、川椒合入绢袋盛佩之等。它如聤耳出水,以红蓝花、枯凡为末吹之;五痔肛肿成瘘,以鸡冠花等煎汤频洗;防豆入目,以燕脂花嚼汁点服;月蚀耳疮,以旋覆花烧研与羊脂和涂之;痈肿、汤伤、灼伤,以

古人说法太繁杂,其“所治诸病,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尔”。他的说法不仅为临床所实践验证,而且广为后人所引用。其中他提出的“通血脉”一项,还确实是他独具慧眼的新见解。这类例证贯穿于《本草纲目》的章头句尾,每一处都凝结着作者的辛勤劳动、包含着作者的聪明智慧。鉴于此,用“开拓者”、“创新者”、“发明者”等之类的名词来赞誉李时珍对中医本草学、治疗学的贡献是不为过的,难怪在国内外历代学者的研究论著中对他有如此之多的称谓。2《本草纲目》对花类药物研究的特点

《本草纲目》对花类药物的研究相当广泛,内容包括药物属地、生长环境、栽培、采集、炮制、性味、归经、宜忌、鉴别、功能、主治、用法等诸多方面,且具许多独有的特点,这也正是李氏才华横溢的闪光点。这里仅以其对花类药物的炮制和用法为例,藉以反映其研究成就之一斑。2.1 关于花类药物的炮制方法

《本草纲目》中对花类药物的炮制,除记有用鲜药、阴干、晒干、火焙、熏蒸、榨油等普通方法外,还收录了一些在其它典籍中未见或少见的特殊方法,从而营造了具有独自特色的个性化特点。这类特点俯拾皆是,也只有通过例证来说明了。

譬如,以多种药物为媒介进行炮制的方法。山姜花的炮制,以盐水淹藏入甜糟中,经冬水成琥珀色;或以盐条治,暴干。款冬花的炮制,以甘草水浸一宿,再取款冬叶相拌一夜,晒干去叶用。芫花的炮制,以好醋煮数十沸,去醋,以水浸一宿,晒干用,则毒灭也;或以醋炒之,功效不如前者。辛夷的炮制,先拭去赤肉毛,以芭蕉水浸一宿,用浆水煮之,从巳至未,倒出焙干用。密蒙花的炮制,拣净后用酒浸一宿,漉出候干,拌密令润,蒸之从卯至酉,日干,再拌蒸,如此三度,日干用之等。

再譬如,以酒为媒介进行炮制的方法。李时珍认为,酒具有“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泻,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目赤肿痛”等多种作用,百药与酒有割不断的联系。酒香花香,气投味合,二者之缘就更非同一般了。下面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立论的存在:① 在《本草纲目》中,直接用酒作药和以与多种药物配制成的药酒方有200多首;② 在《本草纲目》中,以酒作为媒介用于药物炮制的种类可数以百计,仅反映于花类药物中的就有浸、泡、渍、炒、熬、焙、拌等上十种。酒作药、酒佐药、酒和药,成了李氏用药的一道风景线,在他的笔下,酒和多种药物的作用真正被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了。如治疗产后下血,凌霄花浸酒;一切风血,以陀得花浸酒;头眩脑肿,以松花浸酒;久疟结癣在腹胁坚痛者,用芫花炒酒;噎膈拒食病,以红花用酒拌;解毒杀虫,以芫花用酒熬;噎膈拒食病,以红花用酒焙等。在局外之人或习医不深者面前,简直有些眼花撩乱之感了。

李时珍对花类药物炮制之讲究,是有其科学道理的。这不但被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临床所认可,也为现代研究的结果所证实。近年来,有人根据对花类药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