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合集下载

本草纲目草部(五)

本草纲目草部(五)

本草纲目草部(五)升麻「释名」亦名周麻。

「气味」甘、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1、豌豆斑疮(状如豌豆,有白浆,由头面传及躯体,不急救有生命危险)。

用蜜煎升麻,随时取食。

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药汁洗疮。

2、突发肿毒。

用升麻磨醋,随时涂搽。

3、喉痹。

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两煎水服,引吐为效。

4、胃热牙痛。

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

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5、口舌生疮。

用升麻一两、黄连三分,共研为末。

棉裹药末含咽。

6、痱子热痒。

用升麻煎汤服并洗痱子。

7、产后恶血不尽。

用升麻三两,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下。

8、解莨菪、野葛等毒。

用升麻煮汁,多服。

苦参「释名」亦名苦、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1、热病发狂。

用苦参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薄荷汤送下。

也可用苦参末二钱,水煎服。

2、伤寒结胸(伤寒流行时,感病四、五日,胸满痛,大发烧)。

用苦参一两,加醋三升,煮成一升二合,服后能吐即愈。

3、谷疸(头昏、心慌、发黄。

这是大病后暴食伤胃所引起)。

用苦参二两、龙胆一合,共研为末,加牛胆调药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丸,生大麦煎汁送下。

一天服三次。

4、毒热足肿。

用苦参煮酒多擦。

5、梦遗食减。

用苦参三两、白术五两、牡蛎粉四两,共三为末;另取雄猪肚一个,洗净,在沙罐中煮烂,和药捣匀,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四十丸,米汤送下。

每天服三次。

久服能使身体转健,食量增加,不再梦遗。

6、饮食中毒。

用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成八合,分两次服,取吐即愈。

7、血痢。

用苦参炒焦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8、脱肛。

用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患处,并以木贼末敷上。

9、齿缝出血。

用苦参一两、枯矾一钱,共研为末。

一天擦齿三次,有效。

10、鼻疮流脓发臭。

用苦参、枯矾各一两,生地黄汁三合,加水煎浓,随时滴疮上。

11、遍身风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难睡)。

用苦参末一两,另用皂角二两,在水一升中揉滤取汁,瓦器内熬成膏,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本草纲目》之中草药实用图谱及药效介绍

【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本草纲目》之中草药实用图谱及药效介绍

【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本草纲目》之中草药实用图谱及药效介绍【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本草纲目》中草药实用图谱及药效介绍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药物学著作,它系统地收集和总结了大量的中药药物,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本草纲目中药图谱是一种常见的书籍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药材的形态特征和用药方法,对中药的学习和应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本草纲目中药图谱,以及其中的药效特点和临床应用。

1. 本草纲目中药图谱本草纲目中药图谱以图示为主,详细描绘了每种中药的形态特征、产地分布、采收加工等信息,让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药材的外观和质地。

图谱中通常还会标注药材的名称、归经属性、味、性、功效等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每种药材的基本属性。

2. 典型的本草纲目中药图谱(1) 《本草纲目》中的饮片图谱饮片是中药中最常用的制剂形式之一,其制备过程需要经过炮制等环节,从而改变药材的性能和功效。

《本草纲目》中的饮片图谱通过图片展示了不同药材在制备过程中的变化过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饮片的制作和应用。

(2) 《本草纲目》中的煎剂图谱煎剂是中药常见的服用形式,其制备过程需要将药材煎煮成药液,以便服用。

《本草纲目》中的煎剂图谱详细绘制了药材的煎制过程和相应的药液变化,让读者能够了解药物在煎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药材的煎剂应用方法。

(3) 《本草纲目》中的配伍图谱中药的配伍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不同药物的配伍可以起到相互增效、相互制约等作用。

《本草纲目》中的配伍图谱通过图示展示了一些经典的中药配伍,让读者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应用组合,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3. 本草纲目中药图谱的药效介绍本草纲目中药图谱除了对药材的形态特征进行介绍外,通常还会简要描述药物的功效、临床应用和药理特点。

这些功效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每种药材的具体作用和用途,为临床运用提供指导。

《本草纲目》中的100种养生药材

《本草纲目》中的100种养生药材

《本草纲目》中的100种养生药材《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药理学家李时中所著的一部全面纪录了药物的药用性能、性味功效、药理作用等方面的药学著作,其对药物的分类和鉴定标准影响深远。

在这部巨著中,记载了大量的养生药材,下面将介绍其中的100种。

1. 人参:滋补气血,增强体力。

2. 黄精:益气补肾,润肤养颜。

3. 阿胶:养血安胎,润肺润肠。

4. 当归:活血调经,养颜美容。

5. 川芎:活血去瘀,舒筋活络。

6. 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7. 枸杞子:明目补肾,抗衰老。

8. 菊花:清肝明目,提高免疫力。

9. 鸡冠花:养血安神,解热毒。

10. 花旗参:滋补气血,增强免疫力。

11. 何首乌:乌发养肝,延缓衰老。

12. 白芍药:活血化瘀,舒缓经痛。

13. 玉竹: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14. 冰片:清凉解毒,止咳化痰。

15. 大枣:补益脾胃,补血养心。

16. 大黄:通便利水,去湿泻火。

17. 五味子:补肝益肾,提神养心。

18. 茯苓:利水消肿,养心安神。

19. 土茯苓:安神益气,祛湿解毒。

20. 金银花: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21. 桑白皮:滋阴清热,补益肝肾。

22. 活络丸:活血通络,舒筋活络。

23. 莲子:益肾清热,润肺止咳。

24. 陈皮:理气宽胸,化痰止咳。

25. 苓蓉:益气和胃,生津止渴。

26. 五灵脂:顺气宽肠,润燥解毒。

27. 薏米:清热利尿,降脂减肥。

28. 补骨脂:补肝肾,滋补骨髓。

29. 山楂:健脾消食,降血压。

30. 枳实:清热利湿,除湿化痰。

31. 椴木通:除湿通络,利尿消肿。

32. 泽泻:利水消肿,通大便。

33. 海藻:补碘利尿,降低胆固醇。

34. 甘草:益气安胃,补血养心。

35. 糯米:益脾健胃,补中益气。

36. 苦瓜:清热利湿,降血糖。

37. 鳖甲:滋阴养血,明目益肾。

38. 鲫鱼:益肾滋阴,养血安神。

39. 桑叶: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40. 银杏叶:补脑安神,增强记忆。

41. 罗汉果:清肺润燥,降血压。

《本草纲目》——80种中药药用一览表,很实用!收藏备用吧

《本草纲目》——80种中药药用一览表,很实用!收藏备用吧

《本草纲目》——80种中药药用一览表,很实用!收藏备用吧每个中国家庭必备的十味中药灵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药人参:每天吃一点,健康延年好福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黄芪:首屈一指的补气要药生姜:御百邪,助阳气,散一身寒湿白茅根:凉血止血的草根太医菊花:现代人最佳保肝茶饮薏苡仁:不是珍珠胜似珍珠甘草:养人又养颜,平民百姓的补益药花椒:麻辣医生.中药驱寒很有性格好草药让女人美丽一生当归:养血圣物,保女人一生平安红花:活血养颜的女人花益母草:女皇武则天的驻颜美容师雪莲花:冰山来客养出花样年华艾草:天然养生“舒肤佳”芦荟:埃及艳后靠它征服世界白芨:草药里的美白仙子葛根:解热生津的“女人参”白芍:养阴补血的女性知音杏仁:润养肌肤,容颜不老白嫩嫩玉簪花:养血祛斑,像花一样美丽无瑕保佑我们的先天之本何首乌:温补肾阳,再活500年还是黑发飘飘枸杞子:古人的四季养生不老丹冬虫夏草:世间有、天上无的阴阳双补药三七:起死回生“金不换”芡实:对脾肾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女贞子:补肝益肾,完美的天人合一杜仲:双向调节血压第一药菟丝子:温和补养,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可以开始后天之本的健康源泉白茯苓:健脾补中,连慈禧都能“返老还童”山药:神仙药食,养足我们的后天之本番木瓜:“万寿果”保你肠胃平安陈皮:身边最常见的健脾良药藿香:助脾胃正气,让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丁香花:香喷喷的暖胃好手常见病不求人板蓝根:治感冒的经典药方桔梗:让大长今微笑的止咳药膳罗汉果:可以降血糖的甜果子桃仁:最擅长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紫苏:散寒暖胃,吃海鲜绝对少不了它南瓜子:每天吃一把,不用担心前列腺槟榔:消食化积,南药第一名茱萸:外用降血压的最佳选择冬桑叶:止盗汗、自汗之妙品款冬: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选良药落地生根:傣家跌打损伤圣药石菖蒲:善入心经,冠心病患者的福音大蓟:无论外用还是内服,都是止血良药卷柏:消炎止血的还魂草仙鹤草:让人迅速恢复体力蒲黄:可以降血脂的花粉现代白领的健脑安神**天麻:聪明人一辈子不糊涂的保护神酸枣仁:失眠去无踪,美梦伴一生红枣:补血安神,每天都可以当零食吃黄花菜:健脑清心,乐而忘忧桂圆:养血安神、益智强身,说不完的好处莲花:清心养神,固精气、强筋骨的宝贝远志:治疗惊悸健忘、失眠多梦的特效药轻轻松松草本排毒金银花:有了它,炎炎夏日也清凉蒲公英:身上长了无名肿毒就用它鱼腥草:消炎解毒,小草药有大作用决明子:历史上使用最早的眼科药枇杷叶:清肺热的常用药栀子:擅长解全身热毒夏枯草:清热泻火,治淋巴结核第一药紫花地丁:解毒消痈要药牡丹:凉血妙品,花中神药凤仙花:外用可以清热解毒的“女儿花”黄连:清五脏湿热,世间第一苦麻黄:发汗,止汗,看明白再用餐桌上的素淡美味银耳:润肺滋阴的最佳食物百合:补益五脏,怎么做都好吃荠菜:“三高”患者的极品蔬菜薄荷:清咽利喉的芳香疗法茴香:慢性胃炎的缓解药白果:治疗咳喘,当仁不让车前草:前列腺炎患者的最佳食疗。

本草纲目药材

本草纲目药材

本草纲目药材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著作,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草纲目共收载药材1892种,其中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类型的药材。

这些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是中医药学不可或缺的基础。

植物药材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大量的植物药材,这些药材来源广泛、种类繁多。

其中,有一些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如人参、黄芪、当归、枸杞、桂枝等。

这些药材能够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促进身体健康。

此外,本草纲目中还收录了一些常见的调味品,如姜、蒜、辣椒等,这些调味品不仅能够增添食物的味道,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动物药材本草纲目中收录了一些动物药材,如熊胆、鹿茸、牛黄、马沙参等。

这些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动物,因此数量有限,价格昂贵。

这些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理作用,能够治疗一些顽固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肺结核、癌症等。

矿物药材本草纲目中还收录了一些矿物药材,如朱砂、硫黄、雄黄、石膏等。

这些药材主要来源于矿物,具有很高的药理作用,能够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如颈椎病、骨质增生、痔疮等。

药材的使用方法药材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药材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煎汤: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然后慢火煎煮,直至汤色变浓,即可服用。

2.泡茶:将药材放入开水中浸泡,约5-10分钟后即可饮用。

3.磨粉:将干燥的药材磨成粉末,然后加入水或饮料中服用。

4.炒煮:将药材放入锅中炒煮,直至药材表面变色,然后加入水煮沸,即可服用。

总之,药材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需要根据不同的药材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

药材的注意事项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理作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在使用药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过量:药材的使用量应该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不宜过量使用。

2.不宜久服:药材的使用时间应该根据病情来确定,不宜长期使用。

3.不宜与药物混用:药材与药物的混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药材时应该避免与药物混用。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桔梗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咳嗽多痰,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痰,疮疡脓成不溃。 【成分】含桔梗皂甙。 【药理】 1、祛痰止咳作用。 2、抗炎作用。 3、解热、镇痛和镇静作用。 4、抑制胃液分泌及抗胃溃疡。 5、影响平滑肌 减弱小鼠的肠蠕动。 6、影响心血管功能 7、降低血糖及影响胆固醇的代谢。 【用法用量】3-10g。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用;痘疹不发,阴虚久咳者不宜用;胃溃疡者 慎用;咳血者一般不用,以防升提太甚。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本草纲目中 本区常见中药材
1.葱 白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主治】感冒风寒轻症;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外用疮痈疔毒。 【用法用量】3-1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不宜与蜂蜜共同内服。 2.生姜 【性味】辛、温。 【功用】(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配大枣能调和营卫。 (2)温胃止呕: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常配半夏。 (3)解毒:解生半夏、生南星以及鱼蟹毒。 【用法】3~10g,或三片。生用发散力强;煨用偏于温中。 附:生姜皮:性味凉。功能和脾行水,主要用于水肿。用量 5-10g,煎服。
补虚,辛热散寒以通脉,可与鹿角胶、炮姜、麻黄等同用,如阳和汤。
4.用于闭经,痛经。本品辛行温通力强,温经通脉功胜,故可用 治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闭经、痛经等证,可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 用,如少腹逐瘀汤。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气益血方中,适加 肉桂,能鼓舞气血生长。
枇杷叶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苦,平。归肺、胃经。 【功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成分】含挥发油、苦杏仁甙、熊果酸、齐墩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苹 果酸、鞣质、VB和VC等。 【药理】1、止咳作用 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草纲目之中草药知识大全,十分难得,值得收藏

本草纲目之中草药知识大全,十分难得,值得收藏

本草纲目之中草药知识大全,十分难得,值得收藏其一,毒药非“毒”追溯到远古神农时代,《淮南子·修务训》中这样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二毒。

”由此,古代把所有治病的药物泛称“毒药”。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在古人看来,是药三分毒,实际上是指药物的特性;后来才用以专指毒性较大的药物。

《医学问答》对此有解释:“夫药本毒药,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

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

”医圣张仲景更有精辟之论:“药,谓草、木、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治病,皆谓之毒”,“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

”神农一日而遇七十二毒,是说他一日之中,辨别了70余种药物的特性。

药之特性,用对了可以治病救人,用错了就会伤人害命。

对中药,一言以敝之,就是用毒药治病。

神农尝百草的本草,是一种勇于探索的伟大义举,是一种舍生忘死的高尚行为。

无怪对起步于先秦、成书于东汉、历经几百年、融汇了几代医药学家的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第一部中药学巨著,作者们宁肯要隐去自己的姓名,而冠以“神农”之名——《神农本草经》,除了受托古之风的影响之外,恐怕也是对这位中华民族药物学的圣祖的一种纪念吧!由此不难看出,“毒药”一词的丰富文化内涵。

正是这毒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疗病保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二,四气疗疾中药有“气”,“气”是什么?它能治病?我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在《神农本草经》中说:“药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药之“四气”便由此而来。

中医药理论中说到“气”,居然有27个义项。

这个“气”,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而是特指“药性”。

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诠释药的特性,比“毒”要具体、科学多了,这中药的补,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别具文化情趣。

有补气、补心、补血、补肾、补脾、补肝、补肺、补阴、补阳等等,与之相应的方药有“补心丹、补肝散、补肺散、四物汤、归脾汤、补阴丸、补血荣筋丸、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汤、补阳还五汤、补肾磁石丸、补肺阿胶汤等等,有以上功能的单味药,不下数十种,举不胜举。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人部目录人粪释名气味涩,寒。

主治清热,降火,凉血。

附方人天灵盖释名气味咸,涩,平。

主治补精养神。

附方人牙齿释名气味甘,涩,平。

主治心烦多梦。

附方人胞释名胞衣、胎衣、紫可车、混沌衣、混元母、佛袈裟、仙人衣。

气味甘、咸、温、无毒。

主治1、妇女骨蒸劳损。

用紫河车(最好得自初生的男婴)一具,洗净,煮熟,切细,焙干,三研为末,加山药二两、人参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权细,调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以麝香养七日后,每服三、五十丸,温盐汤送下。

此方名“河车丸”2、安神养血,益气补精。

用紫河车一具,男病和和女胎,女病用男胎,以得自头胎的为好,在淘米水中洗净后,新瓦焙干,研为末(若加淡酒蒸熟。

捣晒为末,则药力更好,又无火毒);败龟板,放童便中泡三天,酥油炙黄,取二两(若用童便泡过,在石上磨净,蒸熟晒研,更好);黄蘖去皮,盐酒浸炒,取一两半;杜仲去皮,酥炙,取一半;牛膝去苗,酒浸后晒干,取一两二钱;肥生地黄二两半,和砂仁六钱、白茯苓二两一起装袋中,酒煮七次后,去砂仁、茯苓不用,只把地黄捣烂为膏;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人参(去芦)各一两二钱,夏月再加五味子七钱。

以上各药,除地黄外,共研为末(忌用铁器),然后与地黄膏、酒、糊同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八、九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冬月则用酒送下。

女子服,可去龟板,加当归二两,以乳煮糊为丸。

男子遗精,女子带下,可另加牡蛎粉一两。

此方补阴之功极重,有夺造化这力故名“大造丸”。

3、五劳七伤,吐血虚瘦,用初生的紫河车,洗净至清汁流出乃止。

以酒煮烂,捣哪泥,加白茯神末,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百丸,米汤送下。

忌用铁器煮药。

4、大小疾。

用初生紫河车一具,洗净后放水中浸几天(春三、夏一、秋五、冬七)取出焙干为末,加羌活、在天麻、防风各半两,白僵蚕、白附子各一两,南星二两,川乌一个,全蝎二十一个,一起研末,再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好酒送下。

5、目赤生翳。

本草纲目药材名字

本草纲目药材名字

本草纲目药材名字
《本草纲目》是古代著名的药物学书籍,被称为中医世界的百科全书。

其中记载了大量的草药名字,有些草药在现代中医学中仍有着重要的
地位。

接下来,我将介绍其中一些草药的名称及其主要功能。

1. 人参
人参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草药,被称为药王之王。

它具有壮阳
补气、益精血、健脾开胃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疲劳乏力、神经衰弱、
贫血等症状。

2. 五味子
五味子是一种常用草药,具有收敛止泻、涩肠固精、开胃化痰等功能。

在现代中医学中,五味子常被用于治疗腹泻、遗精、便秘等症状。

3. 当归
当归是一种女人最喜欢的中草药之一,具有调经止痛、滋补血液、美
容养颜等作用。

在现代中医学中,当归被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病、贫血、月经不调等症状。

4. 熟地黄
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等作用。

在现
代中医学中,熟地黄被广泛用于治疗肾虚、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

5. 金樱子
金樱子是一种用于治疗痰喘咳嗽的中药材,具有止咳化痰、平喘开窍
等作用。

在现代中医学中,金樱子被广泛用于治疗哮喘、咳嗽等症状。

以上是《本草纲目》中的一些常用草药名字及其主要功能。

这些草药
在现代中医学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方案中。

但是在使用这些草药时,请务必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草部目录《本草纲目大全》

草部目录《本草纲目大全》

草部目录《本草纲目大全》草部一序号名称别名1 甘草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2 黄芪戴糁、戴椹、草、百本、王孙3 人参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4 沙参白参、知母、羊乳、羊婆奶、铃儿草、虎须、苦心5 荠苨杏参、杏叶沙参、甜桔梗、白面根。

苗名隐忍6 桔梗白药、梗草、荠7 长松仙茆8 黄精黄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野生姜、重楼、鸡格、龙御、垂珠9 玉竹萎蕤、女萎、葳蕤、萎、委萎、萎香、荧、地节10 知母母、连母、货母、地参、水参(水须、水浚)、荨、藩、苦心、心草11 肉苁蓉肉松容、黑司命12 术(白术)山蓟、杨蓟、马蓟、山姜、山连、吃力伽13 赤箭(天麻)赤箭芝、独摇芝、定风草、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

赤箭以“其茎如箭杆”赤色而得名14 列当栗当、草苁蓉、花苁蓉、木通马兜铃、马木通、独根草、兔子拐棒、山苞米15 苍术赤术、山精、仙术、山蓟16 贯众贯节、贯渠、百头、草头、黑狗脊、凤尾草17 狗脊强、扶筋、百枝、狗青18 淫羊霍仙灵脾、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刚草19 远志苗名小草、细草、棘菀、绕20 巴戟天不凋草、三蔓草21 地榆玉豉、酸赭22 玄参黑参、玄台、重台、鹿肠、正马、逐马、馥草、野脂麻、鬼藏23 仙茅独茅、茅爪子、婆罗门参、地棕、山党参、仙茅参、海南参24 紫草紫丹、紫夭、此戾、藐、地血、鸦衔草25 紫参牡蒙、童肠、马行、众戎、五鸟花26 丹参赤参、山参、郗蝉草、木羊乳、逐马、奔马草27 马兰紫菊28 香薷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29 假苏姜芥、荆芥、鼠萤30 薄荷菝活、蕃荷菜、吴菝活、南薄荷、金钱薄荷31 水苏鸡苏、香苏、龙脑薄荷、芥苴32 菊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阴成、周盈33 野菊苦薏34 莎草香附子雀头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结,夫须、续根草、地毛35 藿香兜娄婆香36 熏草(零陵香)蕙草、香草、燕草、黄零草37 兰草兰花、木香、香水兰、女兰、香草、燕尾香、大泽兰、兰泽草、煎泽草、省头草、都梁香、孩儿菊、千金草38 泽兰水香、都梁香、虎兰、虎蒲、龙枣、孩儿菊、风药,根名地笋39 豆蔻草豆蔻、漏蔻、草果40 蓬莪茂莪术,蓬药,蓬莪术,广茂,蓬术,蓬茂,青姜,羌七,黑心姜,广术,文术,蓬莪,蓬蒁、蓬莪荗、蒁术41 荆三棱京三棱、草三棱、鸡爪棱、黑三棱、石三棱42 益智子益智仁43 缩砂密44 白豆蔻多骨45 郁金马46 补骨脂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47 姜黄宝鼎香、毫命48 荜茏荜拨49 甘松香苦弥扯50 杜若杜蘅、杜莲、若芝、楚蘅、山姜51 高良姜蛮姜,子名红豆蔻52 牡丹鼠姑、鹿韭、百两金、木芍药、花王53 木香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54 蛇床蛇粟、蛇米、虺床、马床、墙蘼55 白芷白、芳香、泽芬、苻蓠、莞、叶名麻、药56 藁本藁茇、鬼卿、地新、微茎57 蘼芜薇芜、蕲、江蓠58 芍药离、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59 当归干归、山蕲、白蕲、文无60 芎穷胡、川芎、香果、山鞠穷61 徐长卿鬼督邮、别仙踪62 白薇薇草、白幕、春草、骨美63 白前石蓝、嗽药64 锦地罗65 檀香旃檀、真檀66 锁阳67 铁线草石蓝、嗽药68 细辛小辛、少辛69 及己四叶对、四皮风、獐耳细辛、四角金、对叶四块瓦70 白茅茹根、兰根、地筋71 龙胆陵游72 白鲜鲜,音仙、白、白羊鲜、金雀儿椒73 延胡索玄胡索74 贝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75 山慈姑金灯、鬼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76 石蒜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77 升麻周麻78 苦参苦、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79 防风铜芸、茴芸、茴草、屏风、根、百枝、百蜚80 独活羌活、羌青、独摇草、护羌使者、胡王使者、长生草地熏、芸蒿、山菜、茹草81 茈胡(柴胡)82 前胡湔胡83 黄芩腐肠、空肠、内虚、经芩、黄文、印头、苦督邮。

草药的古谱

草药的古谱

草药的古谱《本草纲目》是一部草药著作,其作者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

《本草纲目》以中国上古时期至当时广泛流传着的《神农本草经》、《本经》、《开宝本草》《神农本草衍义》等草药类医学著作为基础,从医、药学的角度对各种药物、草药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纳,是一部综合性的医药类著作,全书共52卷。

《本草纲目》共记载有草药1892种。

其中,草药用途最广泛的有黄芩、黄连、黄柏、黄芪、黄蓼、黄苓、黄柏等,有清热解毒之功用;甘草、白术、茯苓、白术等有益气健脾之效;川芎、川贝母、川大黄、川楝子、川芎等有祛风除湿之功效;枳实、山楂、山茱萸、山萸肉、山楂、山柰子、山茱萸等有行气和胃;柴胡、丹皮、木香、木香、柴胡、柴胡、丹皮、木犀槟榔等有祛痰之效;桑白皮:清热泻火,利尿杀虫;木瓜:理气消痰、止咳;苦参:清热去毒、解毒;石决明:泻火利尿;薯蓣:补肾益腰;水苏:活血化淤;水绞育:利水退肿;水牛、水浒、水路等足有13种。

除了这些常见的草药外,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常人不太熟悉的草药。

例如:巴戟天、巴戟天、巴戟天、丹参、三七、三七等都有不同的功效和用法。

可以说,《本草纲目》的草药种类繁多,功效全面,使得读者在了解和运用草药时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此外,《本草纲目》中还对大部分草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这些内容不仅使得读者对草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还对于中医药的临床运用和科研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收录了大量的草药书籍后,李时珍在扩充他的书中内容,其中有记载至日常用药48种,肉类10种,每40种的药都有解析。

而在草药方面包括解毒、消毒、散寒、利水、杀虫、通窍、催生、减殖、和胎、减瘀、止痛、养子等。

同时还收入了大量民间草药,总共有9281种。

总的来说,《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有关草药的著作,更是一部有关中医药传统文化和医药科研研究的宝贵资料。

通过对这部著作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底蕴,还可以对我们的临床运用和科研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本草纲目中药煲汤养生速查全书

本草纲目中药煲汤养生速查全书
莲子
【清心安神、补脾止泻】
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它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棉籽糖、钙、磷、铁等成分。秋、冬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莲蓬,取出果实,鲜用或晒干用,或剥去莲子的外皮和心后用。莲子是一种养生药材,常用于食疗保健中。
主治功效
莲子具有清心醒脾、补脾止泻、益肾固精、涩精止带的功效。多治疗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
煲汤适用量:10~20克。
性味归经
鲜者性平,味甘、涩;干者性温,味甘、涩;归心、脾、肾经。
别名
白莲、莲实、莲米、莲肉。
生产地
莲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但质量最佳的以江西广昌、福建建宁所产的为主。
选购与保存
莲子以颗粒大、饱满、整齐者为佳;石莲子以色黑、饱满、质重坚硬者为佳。莲子最忌受潮受热,受潮容易被虫蛀,受热则莲子心的苦味会渗入莲肉,因此,莲子应存于干爽处。莲子一旦受潮生虫,应立即日晒或火焙,晒后需摊晾2天,待热气散尽,凉透后再保存。
药用价值
【补肾益精】
山药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强健机体、补肾益精的作用。大凡肾亏遗精、妇女白带多、小便频数等症,皆可服之。
【健脾益胃、助消化】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不足或胃阴虚,皆可食用。多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益肺止咳】
本草纲目中药煲汤养生速查全书
10种煲汤常用中药解读
人参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人参含有多种氨基酸、植物甾醇、人参酸、葡萄糖、麦芽糖、人参皂苷、人参二醇、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钙、磷、钾、钠、铁等成分。自古以来拥有“百草药王”的美誉,更被誉为“滋补强身、扶正固本”之极品。
主治功效

《本草纲目》中药相须相使相畏相恶大全

《本草纲目》中药相须相使相畏相恶大全

《本草纲目》中药相须相使相畏相恶大全甘草: 术、苦参、干漆为之使。

恶远志。

忌猪肉。

黄芪: 茯苓为之使。

恶白鲜、龟甲。

人参: 茯苓、马蔺为之使。

恶卤咸、溲疏。

畏五灵脂。

沙参: 恶防己。

桔梗: 节皮为之使。

畏白及、龙胆、龙眼。

忌猪肉伏砒。

黄精: 忌梅实。

葳蕤: 畏卤成。

知母: 得黄柏及酒良。

伏蓬砂、盐。

术: 防风、地榆为之使。

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

狗脊: 萆薢为之使。

恶莎草、败酱。

贯仲: 雚菌、赤小豆为之使。

伏石钟乳。

雚[guàn]音“鹳”巴戟天: 覆盆子为之使。

恶雷丸、丹参、朝生。

“朝生,木槿也,远志: 得茯苓、龙骨、冬葵子良。

畏真珠、蜚蠊、藜芦、齐蛤。

淫羊藿: 薯蓣、紫芝为之使。

得酒良。

玄参: 恶黄芪、干姜、大枣、山茱萸。

地榆: 得发良。

恶麦门冬。

伏丹砂、雄黄、硫黄。

丹参: 畏咸水。

紫参: 畏辛夷。

白头翁: 蠡实为之使。

得酒良。

白及: 紫石英为之使。

恶理石。

畏杏仁、李核仁。

黄连: 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

忌猪肉。

畏牛膝、款冬。

恶冷水、菊花、玄参、白僵蚕、白鲜、芫花。

胡黄连: 忌猪肉。

恶菊花、玄参、白鲜。

黄芩: 龙骨、山茱萸为之使。

恶葱实。

畏丹砂、牡丹、藜芦。

秦艽: 菖蒲为之使。

畏牛乳。

柴胡: 半夏为之使。

恶皂荚。

畏女菀、藜芦。

前胡: 半夏为之使。

恶皂荚。

畏藜芦。

防风: 畏萆薢。

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羌独活: 蠡实为之使。

苦参: 玄参为之使。

恶贝母、漏芦、菟丝子。

伏汞、雌黄、焰消。

白鲜: 恶桔梗、茯苓、萆薢、螵蛸。

贝母: 厚朴、白薇为之使。

恶桃花。

畏秦艽、莽草、礜石。

龙胆: 贯众、赤小豆为之使。

恶地黄、防葵。

细辛: 曾青、枣根为之使。

忌生菜、狸肉。

恶黄芪、狼毒、山茱萸。

畏滑石、消石。

白薇: 恶黄芪、干姜、大枣、山茱萸、大黄、大戟、干漆。

当归: 恶䕡茹、湿面。

制雄黄。

畏菖蒲、生姜、海藻、牡蒙{释名:紫参、五鸟花} 。

芎䓖: 白芷为之使。

畏黄连。

伏雌黄。

睑睐睐蛇床: 恶牡丹、贝母、巴豆。

本草纲目全书药材

本草纲目全书药材

本草纲目全书药材一、引言《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药物学著作,由明代李时中所撰写。

该书以全面系统地整理和归纳了中国古代医学中的各种草药,被誉为“本草之祖”。

本文将介绍《本草纲目》中所收录的一些重要的药材,包括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二、常见药材1. 阿胶•来源:阿胶是由驴皮经过炖煮、熬制等工艺而成。

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南等地。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肺经。

•功效与用途:滋补养颜,润肺止咳。

2. 人参•来源:人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主要产于东北地区。

其中高丽参和长白山人参品质最好。

•性味归经:甘苦微温。

归脾、肺经。

•功效与用途:补气养血,益精明目。

3. 当归•来源: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主要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其中川芎和陕西当归品质最佳。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肝、心、脾经。

•功效与用途:活血调经,补血养颜。

4. 甘草•来源: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主要产于山西、河北等地。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胃经。

•功效与用途:益气养阴,解毒止痛。

5. 黄芪•来源: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主要产于内蒙古、山西等地。

•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肺经。

•功效与用途: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

6. 白术•来源: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主要产于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归经:甘苦,平。

归脾、胃经。

•功效与用途:健脾利湿,止泻固肾。

7. 熟地黄•来源: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主要产于山东、河南等地。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心、肾经。

•功效与用途:补血养阴,滋补肝肾。

三、结语本文介绍了《本草纲目》中所收录的一些重要的药材及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用途。

这些药材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领域。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药材,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们的药理作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注:此文本是根据任务名称编写的示例内容,并非真实数据或事实,请勿当作参考依据。

《本草纲目》选读

《本草纲目》选读

《本草纲目》选读假苏释名姜芥、荆芥、鼠萤。

气味(茎、穗)辛、温、无毒。

主治风热头痛。

用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

每服地我,茶调下。

风热牙痛。

用荆芥根、乌桕根、葱根等分,煎汤随时含漱。

小儿惊症。

用荆芥穗二两、白矾(半生半枯)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

朱砂为衣。

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一天服二次。

一切偏风(口眼歪斜)。

用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烂,取汁浓煎成膏。

加将药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晒干为末。

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

早晚各服一次。

中风口噤。

用荆芥穗研细,取二钱,酒送服。

此方名“荆芥散”。

产后中风(手足抽筋,角弓反张,不省人事)。

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

每服三钱,酒或童便送下。

口噤则挑齿灌入,齿紧则由鼻灌入。

此方名“华陀愈风散”,还有“如圣散”、“举卿古拜散”(亦即荆芥散之意,因举卿切音为荆,古拜切音为芥。

这是用切音隐语来为药方名)等名。

产后血眩(精神昏冒)。

用荆芥穗一两三钱、桃仁五钱(去皮尖,炒),共研为末。

每服三钱,水磅下。

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钱。

产后下痢。

用荆芥穗四、五枝,烧存性,不能触油火。

烧好后加麝香少许,以热开水调下。

口鼻出血如泉涌。

用荆芥烧存性,研累。

每服二钱,陈皮煎汤送下。

二服可愈。

吐血不止。

用荆芥连根洗过,捣汁半碗服下。

服干穗末亦可。

又方:荆芥穗为末。

生地黄汁调服二钱。

尿血。

用荆芥、缩砂,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血崩。

和荆芥穗在麻油灯上烧焦,研细。

每服二钱,童便送下。

痔漏肿痛。

用荆芥煮汤,每日洗痛处。

大便下血。

用荆芥(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妇女酒送下。

又方:荆芥二两、槐花一两,同炒,研细。

每服三钱,茶送下。

瘰疬溃烂(牵连到胸前两腋,结块大如茄子)。

用荆芥根下段剪碎,煎汤热洗。

洗后,见破烂处有紫黑点,以针刺破,让恶血流出。

另用樟脑、雄黄,等分为末,麻油调匀扫烂处出水。

次日洗过又扫,直至病愈。

本草纲目草药大全

本草纲目草药大全

本草纲目草药大全草药,又称中草药,是指用植物的种子、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制成的药材。

自古以来,草药在中医药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草药及其功效,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草药:1.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材,具有活血调经、养血安神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当归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贫血等症状。

2. 人参。

人参是一种滋补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强壮的功效。

它常用于治疗体虚乏力、气短心悸等症状。

3. 甘草。

甘草是一种常用的调和药材,具有解毒润肺、调和药性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甘草常用于配伍药物,起到增强药效、减轻毒副作用的作用。

4. 银花。

银花是一种清热解毒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

它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以上介绍的草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草药种类繁多,功效各异。

在使用草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的不同来选用合适的草药,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除了单味草药外,草药的复方也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方法。

复方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草药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使用,以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

比如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都是中医药中常用的复方草药。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草药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但在使用草药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草药,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2. 在使用草药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避免因误用而产生不良反应;3. 在使用草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的来说,草药作为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但在使用草药的过程中,也需要慎重对待,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对草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使用草药时能够谨慎对待,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草纲目中的120种上品药

本草纲目中的120种上品药

本草纲目中的120种上品药1丹砂又叫朱砂味甘无毒主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2云母又叫云华云珠云英云液云砂磷石。

味甘无毒主治死肌中风寒热眩晕能诛邪气安五脏益精子明目可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补肾冷3玉泉又叫玉浆琼浆即玉的泉液玉液味甘性平无毒主治五脏百病柔痉强骨镇心安魄长肌肉益气利血脉久服耐寒不饥渴除气癃明耳目治血块4石钟乳味甘温无毒主治咳逆上气能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焦伤竭并强阴不炼而服用会令人生淋主泄精寒咳壮元气壮阳事通声补五劳七伤治消渴5矾石绿矾也称皂矾青矾味酸凉无毒主治诸疮6硝石芒硝味辛苦大寒无毒。

主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经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

能散恶血,堕胎。

敷漆疮。

7朴硝也称硝石朴盐硝皮硝味苦寒无毒主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养胃消谷治腹胀,大小便不通,女子月侯不通通泄五脏百病,治天行热疾头痛消肿毒排脓润毛发8滑石也称画石液石托石冷石番石共石此物最油腻无硬者为良味甘寒无毒主治身热泻痢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肠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长年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

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9空青10曾青11禹余粮味甘无毒主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瘫瘕,大热。

12太一余粮13白石英味甘微温无毒主治消渴阳痿咳逆胸膈间寒能益气,除风湿性关节炎,可疗慢性肺炎,下气,利小便,补五脏,耐寒热,实大肠。

14紫石英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子宫有风寒,绝育十年无子。

久服温中,轻身延年。

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补心气不足,定心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使人悦泽。

养肺气,治惊痫。

15五色石脂味甘平主治泻痢肠辞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五色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

青石脂味酸。

平无毒主养肝气,明目久服补髓益气。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草部(一)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草部(一)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草部(一)•甘草「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1、伤寒咽痛(少阴症)。

用甘草二两,蜜水炙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

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甘草汤”。

2、肺热喉痛(有炙热)。

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

每服五钱,水煎服。

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

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

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4、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

用炙甘草三两,研细。

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5、小儿热嗽。

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

此方名“凉隔丸”。

6、婴儿初生便闭。

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7、小儿撮口风。

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

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8、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炙过,研细。

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9、儿童遗尿。

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10、小儿尿中带血。

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

一岁儿一天服尽。

11、小儿干瘦。

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

每服五丸,温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

甘草一尺长,炙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

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14、口疮。

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15、背疽。

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

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

冷了再换。

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

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

又方:甘草一两,微炙,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16、各种痈疽。

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

中医:《本草纲目》草部276味中药整理,建议收藏

中医:《本草纲目》草部276味中药整理,建议收藏

中医:《本草纲目》草部276味中药整理,建议收藏《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

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

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

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

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卷5~52为各论,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

其总例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

”其中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

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既便检索,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

部之下为60类,各类中常将许多同科属生物排列在一起。

各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一药名下列8个项目(即“事”)。

其中“释名”列举别名,解释命名意义;“集解”,介绍药物出产、形态、采收等;“辨疑”(或“正误”),类集诸家之说,辨析纠正药物疑误;“修治”,述炮炙方法;“气味”、“主治”、“发明”,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其下每多作者个人见解;“附方”,以病为题,附列相关方剂。

草部甘草、黄芪、人参、芎穷、沙参、荠苠、桔梗、当归、长松、黄精;萎蕤、铁线草、知母、肉苁蓉、列当、锦地罗、锁阳、赤箭、术;白前、苍术、狗脊、贯众、白薇、巴戟天、远志、淫羊藿、徐长卿;仙茅、玄参、地榆、及己、丹参、紫参、紫草、杜衡、白头翁、白及;三七、细辛、黄连、胡黄连、黄岑、龙胆、秦艽、茈胡(柴胡)、前胡;白茅、防风、独活、土当归、石蒜、升麻、苦参、白鲜、山慈姑、延胡索;贝母、旋复花、青葙、蘼无、蛇床、藁本、恶实、白芷、芍药、牡丹、蠡实;木香、甘松香、杜若、胡芦巴、高良姜、豆蔻、白豆蔻、小青、缩砂密、益智子;荜茇、大青、肉豆蔻、补骨脂、姜黄、苘麻、郁金、蓬莪术、荆三棱、苎麻;莎草、香附子、藿香、薰草、大蓟、小蓟、兰草、泽兰、马兰、漏卢、香薷;假苏、薄荷、续断、苏、水苏、菊、燕脂、野菊、淹闾、艾、番红花、茵陈蒿;青蒿、白蒿、红蓝、花茺蔚(益母草)、夏枯草、刘寄奴草、鸡冠花、呆耳;天名精、希莶、狼牙、箬、芦、甘蕉、防葵、蓑荷、麻黄、木贼、狼毒、灯心草;地黄、牛膝、商陆、紫菀、麦门冬、萱草、大黄、淡竹叶、鸭跖草、葵、见肿消;蜀葵、龙葵、酸浆、紫花地丁、蜀羊泉、败酱、款冬花、半边莲、鼠曲草、决明;地肤、海金沙、瞿麦、王不留行、葶苈、谷精草、车前、马鞭草、蛇含、蒺藜;鼠尾草、鳢肠、连翘、匾蓄蒴、翟蓝、蓝淀虎杖、青黛、甘蓝、蓼、荭草、水蓼;马蓼、闾茹、大戟、黄药子、山豆根、泽漆、白蔹、甘遂、续随子、莨菪、土茯苓;蓖麻、常山、蜀漆、菝葜、藜芦、附子、天雄、萆解、侧子、漏篮子、乌头、何首乌;白附子、虎掌、局箬、百部、半夏、蚤休、鬼臼、天门冬、射干、玉簪、风仙、葛;坐拿草、曼陀罗花、羊踯躅、王瓜、芫花、莽草、茵芋、栝楼、石龙芮、钩吻、菟丝子;月季花、五味子、覆盆子、使君子、营实墙蘼、木鳖子、番木鳖、马兜铃、旋花、盍藤子;预知子、牵牛子、紫葳、白药子、威灵仙、茜草、马勃、防己、通草、通脱木、石松、钩藤;白英、乌蔹莓、卷柏、律草、络石、木莲、土马、忍冬、藤类(12种)、泽泻、昨叶何草;羊蹄、酸模、菖蒲、陟厘、香蒲、莆黄、菰、水萍、地锦、苹、萍蓬草、水藻、酢浆草;海藻、昆布、石斛、螺厣草、骨碎补、石韦、金星草、石胡荽、景天、虎耳草、佛甲草、绿萼梅。

本草纲目上等药材

本草纲目上等药材

本草纲目上等药材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药物学著作,编纂于明朝万历年间,全书共52卷,收集了大量的药物知识和经验。

在本草纲目中,药材被分为上等、中等和下等三个等级,上等药材具有药效强大、用途广泛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上等药材是指药性温和而强大,对疾病有明显疗效的药材。

在本草纲目中,有许多被列为上等药材的药材,其中一些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

比如,人参被誉为“补五脏、安精神”的上等药材,具有提神补气、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当归被称为“女人之药”,具有调经活血、养血补血等功效;黄芪具有补气益精、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此外,熟地、川芎、枸杞等药材也被列为上等药材,它们各有不同的药效和应用领域。

熟地具有滋阴补血、滋养肝肾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贫血、虚弱等症状;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痛经、血瘀等疾病;枸杞则具有明目、养肝、补肾等功效,常用于滋补肝肾、明目等方面。

总的来说,上等药材在中医药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的药效明显,用途广泛,是中药方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在应用药材时,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功效,科学搭配,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上等药材的认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宝贵的药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本草纲目中本区常见中药材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葱白【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主治】感冒风寒轻症;阴寒盛、格阳于外;外用疮痈疔毒。

【用法用量】3-10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不宜与蜂蜜共同服。

2.生【性味】辛、温。

【功用】(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

配大枣能调和营卫。

(2)温胃止呕: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常配半夏。

(3)解毒:解生半夏、生南星以及鱼蟹毒。

【用法】3~10g,或三片。

生用发散力强;煨用偏于温中。

附:生皮:性味凉。

功能和脾行水,主要用于水肿。

用量5-10g,煎服。

二、辛凉解表药1.菊花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

归肝、肺经。

【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成分】花和茎含挥发油,花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等【药理】1、抗病原体作用。

2、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用法用量】10-15g。

煎服或入丸散。

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

【注意事项】无野菊花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肝、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成分】含野菊黄酮甙、野菊花甙、野菊花酯、苦味素、挥发油等。

【药理】1、降压作用。

2、抗病毒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8g。

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无2 根本品为豆科植物野或甘藤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

归脾、胃经。

【功能】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项强痛。

【成分】主要含黄酮类物质,有大豆甙、大豆素、根素等。

【药理】1、解热作用2、降压作用3、扩心冠脉4、增加脑血流量5、对胃肠平滑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6、根煎剂小鼠口服有避孕作用;能使正常家兔血糖先升高继而降低。

【用法用量】10-20g。

煎服或入丸散。

止泻宜煨用。

【注意事项】无3.薄荷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归经】辛,凉。

归肝、肺经。

【功能】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薄荷醇、薄荷酮等。

【药理】1、薄荷醇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搔痒等。

2、薄荷醇、薄荷酮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2-10g。

不宜久煎。

【注意事项】肺虚咳嗽,阴虚发热不宜用。

哺乳期妇女一般不宜多用,因本品有退乳作用。

4.桑叶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脾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昏头痛,目赤昏花。

【成分】含芸香甙、槲皮素、异槲皮素等。

【药理】1、高浓度水煎剂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2、有降血糖作用。

【用法用量】5-10g。

煎服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注意事项】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夏枯草本品为唇行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性味归经】苦、辛,寒。

归肝、胆经。

【功能】清肝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

【主治】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疠,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症。

【成分】含三萜皂甙,其甙元是齐墩果酸,尚含游离齐墩果酸、熊果酸、芸香甙、生物碱,水溶性盐类(68%为氯化钾)【药理】1、降压作用2、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5g。

煎服或熬膏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忌用。

---------------------------------------------------------------------------------------------------化痰止咳药一、止咳平喘药杏仁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功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成分】含苦杏仁甙、苦杏仁油、苦杏仁酶、蛋白质和各种游离氨基酸。

苦杏仁甙水解后产生氢氰酸。

【药理】1、杏仁服后,苦杏仁甙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后产生氢氰酸。

而呈镇静呼吸中枢的作用,达到镇咳平喘的功效。

2、苦杏仁油有驱虫、杀菌的作用。

【用法用量】3-10g。

宜后下。

【注意事项】有小毒,勿过量;婴儿慎用。

若中毒可用亚硫酸异戊酯与硫代硫酸钠综合治疗而解毒。

枇杷叶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性味归经】苦,平。

归肺、胃经。

【功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成分】含挥发油、苦杏仁甙、熊果酸、齐墩果酸、酒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VB和VC等。

【药理】1、止咳作用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5g【注意事项】无桔梗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性味归经】苦、辛,平。

归肺经。

【功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咳嗽多痰,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痰,疮疡脓成不溃。

【成分】含桔梗皂甙。

【药理】1、祛痰止咳作用。

2、抗炎作用。

3、解热、镇痛和镇静作用。

4、抑制胃液分泌及抗胃溃疡。

5、影响平滑肌减弱小鼠的肠蠕动。

6、影响心血管功能7、降低血糖及影响胆固醇的代。

【用法用量】3-10g。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用;痘疹不发,阴虚久咳者不宜用;胃溃疡者慎用;咳血者一般不用,以防升提太甚。

【不良反应】桔梗粗皂甙有很强调溶血作用,用量过大可引起呼吸抑制、惊厥等。

白果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皮【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小毒。

归肺经。

【功能】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

【主治】痰多咳喘,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成分】种子含少量氰甙等,种皮含有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白果醇等。

【药理】1、抗结核作用2、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6-10g【注意事项】大量与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

---------------------------------------------------------------------------------------------------------------------------平肝熄风药天麻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经。

【功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

【主治】1、用于肝风动,惊痫抽搐等证。

2、用于肝阳止亢所致的眩晕、头痛。

又能祛风湿,止痹痛。

可用于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

【成分】【药理】【用法用量】3-10g。

研末吞服,每次1-1.5g。

【注意事项】蜈蚣本品为蜈蚣科昆虫巨蜈蚣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归肝经。

【功能】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1、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证。

2、用于疮疡肿毒、瘰疬溃烂等证。

3、用于顽固性头部抽掣疼痛、风湿痹痛等证。

【成分】【药理】【用法用量】1-3g。

研末吞服,每次0.6-1g。

外用适量,研末或油浸涂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

孕妇忌用。

地龙本品为巨蚓科环节动物参环毛蚓和缟蚯蚓的干尸。

【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主治】1、用于壮热惊痫、抽搐等证。

2、用于痰鸣喘息。

3、用于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证。

4、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等证。

此外本品尚有降压作用,可用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症。

【成分】【药理】【用法用量】5-10g。

鲜品10-20g。

研末吞服1-2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祛风湿药木瓜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和木瓜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皱皮木瓜”,后者习称“光皮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

归肝、脾经。

【功能】平肝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主治】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成分】含皂甙、苹果酸、酒酸、柠檬酸、丙种维生素和鞣质等。

【药理】1、祛湿、舒筋2、抗利尿作用。

【用法用量】6-12g---------------------------------------------------------------------------------------温里药1.干为科多年生草本植物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广西、、、等地均系栽培。

冬季采收,纯净后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

生用。

【性味归经】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1.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

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

治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用,如二丸。

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2.用于亡阳证。

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

故可用治心肾阳虚,阴寒盛所致之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3.用于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

本品辛热,善能温肺化饮,常与细辛、五味子、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备述1.《本经》:“主胸闷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利,生者尤良。

”《本草纲目》:“元素日,干……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本草求真》:“干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不热之句。

2.本品含挥发油。

油中主要成分为烯、醇、水芹烯、茨烯、柠檬醛、芳樟醇、辣素等。

的乙醉提取液能直接兴奋心脏,对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干有镇呕、镇静、镇痛、驱风健胃、止咳等作用。

2.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树皮。

主产于、广西、、等地。

多于秋季剥取,刮去栓皮、阴干。

因剥取部位及品质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油板桂、桂通等。

生用。

【性味归经】辛、甘,热。

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应用】1.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虚喘心悸等。

本品甘热助阳补火,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常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多与附子、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肾气丸、右归饮。

若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可用本品以引火归源,常与山茱萸、五昧子、人参、牡蛎等同用。

2.用于心腹冷痈,寒疝作痛等。

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