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总思考题及答案
研究生复合材料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复合材料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c8823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1.png)
复合材料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判断题(2分×10=20分)1.复合材料的自振频率比单一材料要低, 因此可以避免工作状态下的共振。
2.玻璃陶瓷又称微晶玻璃。
3.纤维与金属类似, 也有时效硬化现象。
4.立方型的BN, 因在结构上类似石墨而具有良好的润滑性。
5.在溶解与润湿结合方式中, 溶解作用是主要的, 润湿作用是次要的。
6.石墨纤维的制造与Al2O3纤维类似, 都是采用直接法。
7.纯金属的表面张力较低, 因此很容易润湿纤维。
8.E-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9.良好的化学相容性是指高温时复合材料的组分之间处于热力学平衡, 且相与相之间的反应动力学十分缓慢。
10.(TiB+TiC)/Al是一种混杂复合材料。
二、填空题(1分×18=18分)1.Bf/Al 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以()为主。
2.纤维增强CMCs的断裂模式有()、()、和()。
3.非线性复合效应有()、()、()和()。
4.复合材料的设计类型有()、()、()、()和()。
5.CVD法制造B f的芯材通常有()、()、()和()。
原位复合材料中, “原位”是指()。
三、简答题(4分×5=20分)1.池窑拉丝法在那些方面比坩埚法生产玻璃纤维更为先进?2.温度因素是如何影响复合材料中基体对增强体的润湿性?3.Bf表面为什么通常要进行涂层?4.简述现代界面模型的主要观点。
纤维增强ZrO2复合材料的主要增韧机制有哪些, 并简述其增韧原理。
四、问答题1.说明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横向弹性模量遵循混合效应(12分)。
2.写出2种液态法制造MMCs的方法, 并简述其工艺过程和优缺点(12分)。
画出CMCs的应力-应变曲线, 将其与低碳钢作比较;简述CMCs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断裂过程, 画出示意图。
(20分)一、判断题1×2√3×4×5×6×7×8×9√10√(每小题2分)1.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18分)2.机械结合3.脆性断裂韧性断裂混合断裂4.相乘效应诱导效应系统效应共振效应5.安全设计单项性能设计等强度设计等刚度设计优化设计6.钨丝碳丝涂钨的石英纤维涂碳的石英纤维增强体不是采用外加方法进入基体的, 而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在基体内部生成的三简答题1.(1)池窑拉丝法采用的漏板上小孔数目大幅度增加, 提高了拉丝效率;(2)池窑拉丝采用玻璃料直接熔化而不是采用玻璃小球, 提高了原料利用率(3)池窑拉丝的废料可以直接再熔化, 减少了浪费满分4分, (2), (3)共2分。
复合材料力学课后答案
![复合材料力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568cb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8.png)
复合材料力学课后答案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它们的组合可以发挥出各自材料的优点,同时弥补各自材料的缺点。
复合材料力学作为复合材料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行为,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复合材料力学的课后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1. 什么是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指在弹性阶段内,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比值。
对于各向同性的复合材料,其弹性模量可以通过Hooke定律来计算,即弹性模量E等于应力σ与应变ε的比值。
对于各向异性的复合材料,其弹性模量需要考虑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和应变,可以通过各向异性弹性模量矩阵来计算。
2. 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纤维的类型和体积分数、基体的类型和性能、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情况、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等。
其中,纤维的类型和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影响较大,纤维的强度和刚度越高,体积分数越大,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也会相应增加。
3. 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有什么特点?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与金属材料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较短,一般情况下比金属材料要短;其次,复合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度较快,裂纹扩展路径也较为复杂;最后,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4. 复合材料的层合板在受力时会出现哪些失效模式?复合材料的层合板在受力时可能会出现多种失效模式,主要包括纤维拉断、剪切破坏、压缩破坏、剪切压缩破坏等。
这些失效模式的出现与复合材料的层合板结构、受力方向、载荷类型等有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5. 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对其性能有何影响?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界面结合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同时也能有效防止裂纹扩展和层间剥离等失效现象的发生。
复合材料10道题答案
![复合材料10道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b69ebca32d7375a5178024.png)
复合材料10道题答案1.什么是复合材料,它的特性是什么?结合复合材料的特点解释了其广泛应用的原因。
定义:复合材料是指含有多种成分的新材料,不同成分有机结合,具有新的材料特性。
既能保留原组分或材料的主要特性,又能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通过材料设计,各部件的性能可以相互补充和关联,从而获得新的优异性能。
特点:(1)在特定的基质中填充一种或多种填料。
(2)它既能保留原部件或材料的主要特性,又能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部件所不具备的性能。
(3)通过材料设计,各部件的性能可以相互补充和关联,从而获得新的优越性能。
(4)材料可按要求设计和制造。
(5)它可以制成任何形状的产品。
复合材料的形成与产品的形成是同步的,因此避免了多重加工过程。
应用领域:(1)热稳定性好,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2)特殊的减振特性可以减少振动和噪音,抗疲劳性能好,损坏后易于修复,便于整体成型,可用于汽车领域。
(3)碳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形成的具有良好耐蚀性的人才可用于化工、纺织和机械制造领域。
(4)优异的机械性能和不吸收X射线,可用于医疗领域。
(5)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可用于生物医用材料。
此外,复合材料也用于制造运动器材和建筑材料。
2.简要描述RTM过程,解释过程的特征,可以制备什么样的产品,给出实际产品的例子,并解释制备产品的过程和过程条件。
树脂传递模塑法,在这种方法中,增强材料被切割或制成预成型件,然后放入模腔中。
将预成型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确保模具的密封。
模具闭合后,树脂被注入模腔,流过加强件,排出气体,并润湿纤维(加强件),多余的树脂将从排气孔排出到模腔。
之后,树脂在一定条件下固化并取出,得到产品。
工艺特点:产品尺寸由模具型腔决定,产品尺寸精度高,内外表面精确,不需要额外加工,但工艺难度大,注胶周期长,注胶质量不易控制。
该产品树脂含量高,模具成本高。
操作人员不接触胶液,工作条件良好。
它适用于具有一定厚度和尺寸要求的零件,如飞机机头固体壁结构天线罩、复合材料汽车保险杠、A3XXXX年左右甚至更长时间,而功能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周期要短得多。
(整理)复合材料学思考题
![(整理)复合材料学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b3cfa6f5f0e7cd1842536a0.png)
复合材料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复合材料的定义。
2. 复合材料相的划分。
3. 复合材料的命名和分类。
4. 与传统材料相比,复合材料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1. 金属基体选择原则包括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2. 结构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的分类及常用的基体材料有哪些?3. 功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金属基体种类有哪些?4. 常用的陶瓷基体的分类,且每一类中常用的基体材料有哪些?5. 无机胶凝材料的分类。
6. 水泥的的分类。
了解硅酸盐水泥生产、组成及硬化机理。
7. 镁质胶凝材料的种类及原料。
8.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原理及性能特点。
9. 环氧树脂胺固化和酸酐固化原理,固化剂用量的计算?10. 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固化原理?11. 常见热塑性塑料的结构及性能特点?12. 常见橡胶的结构式、性能特点?13. 橡胶配方中各配合剂的作用?第三章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1. 增强材料的定义。
目前常用的增强材料有哪三大类?2. 玻璃纤维的分类,玻璃纤维的主要性能特性。
3. 分析玻璃纤维比大块玻璃高强的原因。
影响玻璃纤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4. 玻璃纤维织物的品种主要有哪些?5. 连续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制造方法分为哪两类,它们拉丝的工艺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哪种制造方法更优越,相比其优点主要是什么?6. 玻纤制造过程中加浸润剂的作用,浸润剂分类,去除纺织型浸润剂有哪些方法?7. 碳纤维的概念。
碳纤维的分类。
8. 碳纤维的制造方法有哪两种?其中哪种方法最常用?9. 有机纤维碳化法制造碳纤维要经历哪些阶段?并解释每一阶段的作用。
10. 碳纤维的主要性能特征。
11. 了解芳纶纤维的制造过程和其主要特性。
12. 理解沃兰或硅烷与玻璃纤维表面作用机理13. 碳化硅纤维、硼纤维和晶须的概念。
了解碳化硅纤维和硼纤维的制造方法和主要性能特点。
14. 了解玻璃纤维表面处理的方法和处理机理。
15. 了解碳纤维表面处理的方法。
第四章填料1. 填料的概念。
复合材料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复合材料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533dc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5.png)
复合材料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复合材料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各司其职、相互补充的一种材料。
2.复合材料的特点有哪些?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刚度大、重量轻、抗腐蚀性强、无疲劳断裂、易成型等特点。
3.复合材料的分类有哪些?按矩阵分类有无机复合材料和有机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分类有无定向增强和定向增强。
第二章:基础知识1.复合材料的加工方式有哪些?常用的复合材料加工方式有手工层压法、自动层压法(RTM、RTM-L、VARTM等)、注塑法、卷制法、旋转成型法等。
2.复合材料中的力学基础知识有哪些?复合材料中的力学基础知识包括应力、应变、应力应变关系、拉伸和压缩、剪切和弯曲等。
3.复合材料中的热力学基础知识有哪些?复合材料中的热力学基础知识包括热膨胀、热导率、热扩散系数等。
第三章:复合材料的基本组成1.复合材料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复合材料的基本组成是增强材料和矩阵材料。
2.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有哪些?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主要有碳纤维、玻璃纤维、聚合物纤维、金属纤维等。
3.复合材料的矩阵材料有哪些?复合材料的矩阵材料主要有四类,即金属基矩阵材料、有机高分子基矩阵材料、无机非金属基矩阵材料、无机金属基矩阵材料。
第四章: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1.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有哪些?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预处理、增强体制备、矩阵制备、复合成型和后处理等步骤。
2.复合材料的预处理有哪些?复合材料的预处理包括增强体表面处理、矩阵材料预处理、增强体和矩阵的匹配等。
3.如何选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选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需要考虑到其应用环境和性能要求。
第五章: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1.复合材料的性能有哪些?复合材料的性能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2.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建筑结构、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
3.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是多材料复合、纳米复合、生物仿生等方向的综合发展。
【VIP专享】复合材料思考题
![【VIP专享】复合材料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54a9aaf25acfa1c7ab00cc70.png)
复合材料1.根据复合材料的定义,试举一种以金属、陶瓷或高分子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并说明其特性。
用经过选择的、含一定数量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或称组元),通过人工复合、组成多相、三维结合且各相之间有明显界面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2.在给定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前提下,如何才能获得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试举一例说明。
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选择要遵循哪些原则?增强材料损伤小、分布可控、发挥性能优势、性能/价格比低4.弥散强化是如何实现的?弥散颗粒对位错的钉扎5.根据连续纤维增强原理,说明采用哪些措施可以获得性能优异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优异的纤维性能、足够的纤维体积分数、与整体结构配合的纤维排列、良好的界面结合、基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基体性能均匀。
6.如何使短纤维有序排列?排列成预制件、逐层铺设等。
7.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有哪些?成本较低、制备相对容易;不足:纤维分布难以控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有待加强,相关增强机理有待完善。
8.混杂增强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试举例分析。
充分利用不同增强体的性能优势,获得比单一复合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
9.试分析长纤维与颗粒混杂增强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获得良好单向性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基体性能。
不足:长纤维的制备成本高,颗粒增强使成型难度更大。
10.复合材料的界面在复合材料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传递应力、阻断裂纹、不连续效应、散射和吸收、诱导效应11.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机理有哪些?请举出一种加以说明。
机械作用理论、静电作用理论、界面反应理论、浸润理论、可变形层理论、约束层理论1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有哪些特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往往含有改性层且界面层的模量一般低于增强材料的模量。
13.避免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过度化学反应的措施有哪些?增强材料处理(氧化、涂层)、基体材料合金化、改进制备工艺(避免液态、降低温度)。
14.你认为铜-铝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解决?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氧化,复合温度控制、气体保护等。
昆工-金属基复合材料思考题2
![昆工-金属基复合材料思考题2](https://img.taocdn.com/s3/m/3f4f86106c175f0e7cd137c6.png)
第四章增强体1. 增强体主要分为几类?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应具有哪些特性?答:增强体应具有能明显提高金属基体某种所需特性的性能,如高的比强度、比模量、高导热性、耐热性、耐磨性、低膨胀性。
2. 比较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及金属纤维的性能特点,分析它们作为铝合金的增强纤维可能出现的问题。
答:碳纤维具有密度小,弹性模量和强度高,线膨胀系数小,热导率高,耐热性好,抗氧化性较差,耐低温性好,在液氮温度下也不脆化。
有一定的导电性。
石墨化后导电性增强。
与铝的润湿性较差。
耐酸碱腐蚀及耐油、抗辐射、吸收有毒气体。
硼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虽然价格很高,但性能稳定,偏差小,是信赖性很高的一种纤维。
与碳纤维等相比,硼纤维直径较粗、强度也高不能采用像碳纤维那样的成形方法。
另外,此类纤维不适宜用于曲率半径小的部分和非常薄的板。
与金属润湿性好,反应性低而且纤维粗,易与金属复合。
易于沿纤维的纵向开裂,价格昂贵可能会出现不润湿的情况碳化硅纤维的性能:高强度、高模量;高温性能好、耐磨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化学稳定性能好、金属反应性小、润湿性好。
氧化铝纤维的性能:氧化铝纤维的抗拉强度最高可达3.2GPa 、拉伸模量达420GPa;氧化铝纤维高温抗氧化性能好。
金属纤维通常熔点高、模量高、性能稳定3. 为什么纤维必须进行表面处理,用什么方法进行表面处理?答:纤维表面没有亲和性,玻璃之间纤维几乎没有渗透现象,所以使用前必须用化学处理剂对纤维表面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即让一种多分子层薄膜覆盖在纤维表面上,这样不仅能提纤维间的粘接性能,而且能保护纤维表面,使之不直接与环境接触,从而提高制品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溶剂清洗法 (2)机械处理 (3)化学处理4. 对于高温金属基复合材料,应该用什么基体与什么纤维?答:高性能发动机则要求复合材料不仅有高比强度、比模量性能外,还要求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能在高温、氧化性气氛中正常工作,需选用钛基、镍基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做基体材料。
复合材料习题答案
![复合材料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c49e1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9.png)
1. 简述复合材料的分类。
简述复合材料的分类形式。
P2~3 按增强材料分类:<1>连续纤维复合材料;<2>短纤维复合材料;<3>粒状填料复合材料;<4>编织复合材料。
按增强纤维种类分类:<1>玻璃纤维复合材料;<2>碳纤维复合材料;<3>有机纤维复合材料;<4>金属纤维复合材料;<5>陶瓷纤维复合材料。
按基体材料分类:<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2>金属基复合材料;<3>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按材料作用分类:<1>结构复合材料;<2>功能复合材料。
2. 简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方式。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方式有化学结合、物理结合、扩散结合、机械结合。
总的来讲,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界面以化学结合为主,有时也会出现几种界面结合方式共存。
3. 增强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增强体的特征:(1)具有能明显提高基体某种所需的特殊性能;(2)增强体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3)与基体有良好的润湿性4. 聚合物用作基体材料时的作用是什么?二.聚合物基体材料的组分和作用1合成树脂按热行为可分为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
按树脂特性及用途分为:一般用途树脂、耐热性树脂、耐候性树脂、阻燃树脂等。
2对工艺性能的影响对增强材料的浸渍铺层性能固化过程成型方法按成型工艺分为:手糊用树脂、喷射用树脂、缠绕用树脂、拉挤用树脂、RTM用树脂、SMC用树脂等5. 简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主要有纤维、晶须和颗粒,这些增强体主要是无机物(陶瓷)和金属。
无机纤维主要有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氮化硅纤维等。
金属纤维主要有铍、钢、不锈钢和钨纤维等。
用于增强金属复合材料的颗粒主要是无机非金属颗粒,主要包括石墨、碳化硅、氧化铝、碳化硅、碳化钛、碳化硼等。
昆工-金属基复合材料思考题1
![昆工-金属基复合材料思考题1](https://img.taocdn.com/s3/m/595df122192e45361066f57e.png)
金属基复合材料思考题材料073 李荣华200710204326第一章1. 什么是“复合思想”,复合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答:定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材料通过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材料。
复合材料的含义:(1)复合材料的组分是人们有意选择和设计的。
(2)复合材料必须是人工制造的。
(3)复合材料必须由两种和两种以上化学及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组成。
(4)复合材料既保持各组分材料性能的优点,又具有单一组元不具备的优良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1.古代复合材料草增强泥基复合材料漆器以固化生漆为基体,麻布为增强材料弓由动物的腱、角和木片粘合而成的复合材料2.近代复合材料层合板由薄板和粘结剂合成钢筋混泥土1867年专利纤维增强橡胶1897年提出3. 现代复合材料第一代复合材料(20世纪40年代)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第二代复合材料(20世纪60-70年代)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如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纺伦纤维又称先进复合材料第三代复合材料(20世纪70年代)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2. 举例说明具有复合材料形态的天然材料组织的合理性和优良的性能。
答:3. 是否任意两种材料都能复合,都能制成复合材料?答:(1)要形成复合材料,两种材料必须在界面上建立一定的结合力,界面结合力大致可分为物理结合力和化学结合力。
(2)遵循协同效应思想,即两种或多种因子组合作用效果大于两种或多种因子单独作用效果之和,并力求获得正混杂效应。
(3)熔解和浸润结合时,基体能润湿增强体,相互之间发生扩散和熔解形成结合;反应结合时,基体与增强体应能反应生成有利的界面生成物,其厚度须控制在临界厚度以下。
(4)如果形成结构复合材料,所选择的增强体力学性能(强度、模量)一定要大大高于基体。
如形成功能复合材料,应该利用有利的复合效应,例如协同效应。
4. 为什么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得比较缓慢?答:制约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本过高5. 你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有何预想?答:金属基复合材料最早是在空天领域开始应用的,现在已经在汽车、电子、化工、兵器等工业部门都有了应用,已制造了汽车发动机的活塞、连杆、曲轴,机器人的齿轮,电子仪器的高速回转部件和滑动部件,半导体电极,超导电线,包钛钢和化工容器壳体和管道式热交换器,坦克的双硬度复合装甲板等。
高一下册化学《复合材料》课后练习答案
![高一下册化学《复合材料》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730ab5ee06eff9aff80732.png)
高一下册化学《复合材料》课后练习答案导读:本文高一下册化学《复合材料》课后练习答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认识复合材料概念。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材料。
组成。
复合材料优点。
既保持了原有材料的特点又使各组分之间协同作用形成了优于原材料的特性。
分类。
二、形形色色的复合材料生产、生活中1)玻璃钢。
玻璃钢与钢化玻璃一样吗成分各是什么?答案:不一样。
钢化玻璃是将普通玻璃加强热再急剧冷却制成的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玻璃钢学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它是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玻璃布、带、毡、纱等)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作基体材料的一种复合材料。
(2)碳纤维复合材料。
2.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复合材料。
(1)机翼、机身、导弹壳体和尾翼中的复合材料。
(2)机身隔热复合材料。
1.下列关于复合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D)合金就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含有多种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分类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解析:A、B错正确。
树脂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按基体材料分类的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按增强体形状分类的分类标准不统一项错。
2.下列哪些产品或材料属于复合材料(D)生物陶瓷②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作的钓鱼竿航天飞机隔热陶瓷A.①B.②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材料生物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下列材料可能是用玻璃钢制作的是(D)棉纱②玻璃③钢材④滑梯⑤游乐车⑥餐桌椅解析:棉纱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排除A、B选项C,应选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A)复合材料制成的防弹头盔能抵御多种手枪子弹的射击限度地保护使用人员的安全这利用了复合材料的(A)高强质轻B.耐热抗高温耐腐蚀稳定性好 D.导电导热性好解析:防弹头盔要能承受高强度撞击而且质量较轻。
复合材料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修订稿
![复合材料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修订稿](https://img.taocdn.com/s3/m/1de6e283524de518964b7d9b.png)
复合材料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复合材料概论总思考题一.复合材料总论1.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①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②1)组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2)优良特殊性能;3)可设计性;4)材料和结构的统一2.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优点)是什么?——请简答6个要点(1)比强度,比模量高(2)良好的高温性能(3)良好的尺寸稳定性(4)良好的化学稳定性(5)良好的抗疲劳、蠕变、冲击和断裂韧性(6)良好的功能性能3.复合材料是如何命名的如何表述举例说明。
4种命名途径①根据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名称来命名,如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②(1) 强调基体: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2)强调增强体:碳纤维复合材料(3)基体与增强体并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4)俗称:玻璃钢4.常用不同种类的复合材料(PMC,MMC,CMC)各有何主要性能特点?5.复合材料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结构层次分几类,各表示什么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层次如何,各包括哪些内容 3个层次答:1、一次结构:由集体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单层材料,其力学性能决定于组分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几何和界面区的性能;二次结构:由单层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层合体,其力学性能决定于单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铺层几何三次结构:指通常所说的工程结构或产品结构,其力学性能决定于层合体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几何。
2、①单层材料设计:包括正确选择增强材料、基体材料及其配比,该层次决定单层板的性能;②铺层设计:包括对铺层材料的铺层方案作出合理安排,该层次决定层合板的性能;③结构设计:最后确定产品结构的形状和尺寸。
6.试分析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答:①20世纪40年代,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大量商品化生产以后,纤维复合材料发展成为具有工程意义的材料。
至60年代,在技术上臻于成熟,在许多领域开始取代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思考题(大全5篇)
![复合材料思考题(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33114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4.png)
复合材料思考题(大全5篇)第一篇:复合材料思考题复合材料1.根据复合材料的定义,试举一种以金属、陶瓷或高分子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并说明其特性。
用经过选择的、含一定数量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或称组元),通过人工复合、组成多相、三维结合且各相之间有明显界面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2.在给定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前提下,如何才能获得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试举一例说明。
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选择要遵循哪些原则? 增强材料损伤小、分布可控、发挥性能优势、性能/价格比低4.弥散强化是如何实现的?弥散颗粒对位错的钉扎5.根据连续纤维增强原理,说明采用哪些措施可以获得性能优异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优异的纤维性能、足够的纤维体积分数、与整体结构配合的纤维排列、良好的界面结合、基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基体性能均匀。
6.如何使短纤维有序排列?排列成预制件、逐层铺设等。
7.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有哪些?成本较低、制备相对容易;不足:纤维分布难以控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有待加强,相关增强机理有待完善。
8.混杂增强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试举例分析。
充分利用不同增强体的性能优势,获得比单一复合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
9.试分析长纤维与颗粒混杂增强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获得良好单向性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基体性能。
不足:长纤维的制备成本高,颗粒增强使成型难度更大。
10.复合材料的界面在复合材料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传递应力、阻断裂纹、不连续效应、散射和吸收、诱导效应 11.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机理有哪些?请举出一种加以说明。
机械作用理论、静电作用理论、界面反应理论、浸润理论、可变形层理论、约束层理论1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有哪些特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往往含有改性层且界面层的模量一般低于增强材料的模量。
13.避免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过度化学反应的措施有哪些?增强材料处理(氧化、涂层)、基体材料合金化、改进制备工艺(避免液态、降低温度)。
复合材料结构与设计思考题
![复合材料结构与设计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a61c7a58fafab069dc02c9.png)
绪论
1. 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ISO 定义:复合材料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 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其定义忽略了作为复合 材料的可设计性) 按材料作用分类 :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的形态分类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 、 短纤维复合材 料、 粒状填充复合材料、 片状填充复合材料、 编织复合材料、 缠绕复合材料 按基体分类 :高分子 CM 、 金属 CM 、陶瓷 CM、 同质物质 CM 依据增强材料的种类:玻璃纤维 CM 、碳纤维 CM 、有机纤维增强 CM:Kevlar、PBO…、金属纤维 CM(不锈钢) 、陶瓷纤维 CM—— 氧化铝、碳化硅、硼纤维。 2. ★★复合材料的特点 优点: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抗疲劳性好、减振能力好、破损安 全性好、性能的各向异性 整体成型、材料结构一体化 缺点:纤维与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不均匀,易在薄 弱处发生破坏;层间剪切强度和横向强度低;抗冲击性差;长 期耐高温及耐老化性能差;工艺质量不够稳定,材料性能的分 散性大。 3. ★★复合材料中与界面密切相关的性能有哪些? 抗疲劳性、减震能力、耐水性、耐腐蚀性 4. 基体的作用,纤维复合材料对基体的要求是什么? 作用:基体通过界面和纤维成为一个整体 (1)以剪应力的形式向纤维传递载荷; (2)保护纤维免受外界环境的化学作用和物理损伤; (3)基体像隔膜一样将纤维彼此隔开。这样即使个别纤维断裂, 裂纹也不会从一根纤维扩展到其他纤维上,因此提高了复 合材料的抗疲劳强度; (4 )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剪切性能、耐热性 能和耐介质性能等都与基体有着密切关系 要求: (1)基体对纤维(或增强材料)具有适度的粘结性 (2)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与纤维的匹配(断裂伸长大于纤维) (3)复合材料耐湿热性主要由基体材料决定的 (4) 基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如流变性能、 成型性等。
复合材料力学课后答案
![复合材料力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87b3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8.png)
复合材料力学课后答案1. 引言。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
复合材料力学是研究复合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行为的学科,对于了解复合材料的性能和设计工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复合材料力学课后习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加深对复合材料力学的理解。
2. 课后答案。
2.1. 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新的材料。
复合材料通常由增强相和基体相组成,增强相起到增强和刚度作用,基体相起到传递载荷和保护增强相的作用。
2.2. 复合材料的分类有哪些?根据增强相的形式,复合材料可以分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层合板复合材料;根据基体相的形式,复合材料可以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塑料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2.3.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哪些?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疲劳性能等。
其中,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力量破坏的能力;刚度是指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韧性是指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疲劳性能是指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耐久性能。
2.4. 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增强相的类型、含量和排布方式,基体相的类型和性能,界面的结合情况,制备工艺等因素都会对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产生影响。
2.5. 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体育器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航空航天领域的飞机机身、汽车领域的碳纤维车身、建筑领域的钢-混凝土复合梁等都是复合材料的典型应用。
3. 结论。
通过对复合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的解答,可以加深学生对复合材料力学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和应用领域。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合材料》习题及答案 (2)
![《复合材料》习题及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4301e52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b.png)
《复合材料》习题及答案第一章1、材料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简答题)①发现新的物质,测试新物质的结构和性能;②由已知的物质,通过新的制备工艺,改善其微观结构,改善材料的性能;③由已知的物质进行复合,制备出具有优良特性的复合材料。
2、复合材料的定义(名词解释)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3、复合材料的分类(填空题)⑴按基体材料分类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②金属基复合材料;③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⑵按不同增强材料形式分类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②颗粒增强复合材料;③片材增强复合材料;④叠层复合材料。
4、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层次(简答题)⑴一次结构:是指由基体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单层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取决于组分材料的力学性能,各相材料的形态、分布和含量及界面的性能;⑵二次结构:是指由单层材料层合而成的层合体,其力学性能取决于单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铺层几何(各单层的厚度、铺设方向、铺层序列);⑶三次结构:是指工程结构或产品结构,其力学性能取决于层合体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几何。
5、复合材料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填空题)①单层材料设计;②铺层设计;③结构设计。
第二章1、复合材料界面对其性能起很大影响,界面的机能可归纳为哪几种效应?(简答题)①传递效应:基体可通过界面将外力传递给增强物,起到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桥梁作用。
②阻断效应: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的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③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
④散热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
⑤诱导效应:复合材料中的一种组元的表面结构使另一种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作用而发生变化。
2、对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其界面的形成是在材料的成型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填空题)①基体与增强体的接触与浸润;②聚合物的固化。
3、界面作用机理界面作用机理是指界面发挥作用的微观机理。
昆工-金属基复合材料思考题3
![昆工-金属基复合材料思考题3](https://img.taocdn.com/s3/m/bc6a320e6f1aff00bfd51e48.png)
金属基复合材料思考题3第六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1.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有哪些技术难点及解决的途径?答: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困难(1)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高温制造时将发生严重的界面反应、氧化反应如4Al + 3C = Al4C3(2)金属基体与增强体之间润湿性差。
如碳-铝、碳-镁、碳化硅-铝(3)将增强物按设计要求的含量、分布、方向均匀地分布在金属基体中。
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采用的解决措施(1)增强体的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溶胶、凝胶、电镀、化学镀。
(2)加入合适的合金元素,优化基体合金成分。
在金属熔体中加入合适的合金元素可以有效地改善金属熔体与增强体的润湿性和有效地防止界面反应。
(3)优化工艺方法及工艺参数合理选择制备温度,尽量减少在高温下保持的时间。
2.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方法的分类.。
答: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大致分为如下几类:(1)固态制造技术是指金属基体处于固态情况下,制成复合材料的方法。
包括:粉末冶金法、热压固结法、热等静压法、热挤压法、轧制法、拉拔法、爆炸焊接法(2 液态制造技术是指金属基体在熔融状态下与增强体复合的方法。
包括:真空压力浸渗法、液态金属浸渗法、挤压铸造法、搅拌铸造法、共沉积法(3)其他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原位自生成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复合镀法、热喷涂法3.试说明固相法主要有哪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答:(1)热压固结法(扩散粘结法)首先将增强纤维按设计要求与金属基体组成复合材料预制片,并将预先制成的预制片按要求剪裁成所需形状,叠层排布。
在加压加热过程中基体金属发生塑性变形,移动、氧化膜破裂。
基体金属逐步填充到增强纤维之间的间隙中,使金属与增强体之间紧密粘结在一起。
此时也发生基体金属与增强体之间的元素的相互扩散,最终粘结成复合材料。
(2)粉末冶金法将颗粒(晶须)与合金粉末混合,通过热压或冷压后烧结,得到成品零件或复合材料坏,再对其进行轧制、拉拔及锻造。
复合材料习题及答案
![复合材料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c50b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2.png)
复合材料习题及答案复合材料习题及答案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通过它们的组合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多个领域。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合材料的相关知识,下面将给出一些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复合材料?答: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
它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增强相和基体相。
增强相可以是纤维、颗粒或片层,而基体相则是固态化合物或合金。
2. 复合材料的优点有哪些?答:复合材料具有很多优点,例如高强度、高刚度、低密度、耐腐蚀性好等。
此外,复合材料还具有设计灵活性高、易于成型和加工等特点。
3. 复合材料的分类有哪些?答:复合材料可以根据增强相的形态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和片层增强复合材料。
4.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哪些常见的纤维?答:常见的纤维有玻璃纤维、碳纤维和有机纤维等。
这些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低密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中。
5.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哪些?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手工层叠法、自动层叠法、注塑成型法、挤出成型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复合材料和应用领域。
6. 复合材料的应用有哪些?答:复合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复合材料被用于制造飞机的机身和翅膀等部件;在汽车制造领域中,复合材料被用于制造车身和零部件等;在建筑领域中,复合材料被用于制造高层建筑的外墙板等。
7.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有哪些方法?答: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剪切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8. 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答:复合材料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人们将研发更多的可回收和可降解的复合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复合材料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概论总思考题一.复合材料总论1.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①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②1)组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2)优良特殊性能;3)可设计性;4)材料和结构的统一2.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优点)是什么?——请简答6个要点(1)比强度,比模量高(2)良好的高温性能(3)良好的尺寸稳定性(4)良好的化学稳定性(5)良好的抗疲劳、蠕变、冲击和断裂韧性(6)良好的功能性能3.复合材料是如何命名的?如何表述?举例说明。
4种命名途径①根据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名称来命名,如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②(1) 强调基体: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2)强调增强体:碳纤维复合材料(3)基体与增强体并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4)俗称:玻璃钢4.常用不同种类的复合材料(PMC,MMC,CMC)各有何主要性能特点?PMC MMC CMC(陶瓷基)使用温度60~250℃400~600℃1000~1500℃材料硬度低高最高强度较高较高较高耐老化性能差中优导热性能差好一般耐化学腐蚀性能好差好生产工艺难易程度成熟居中最复杂生产成本最低居中最高5.复合材料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结构层次分几类,各表示什么?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层次如何,各包括哪些内容?3个层次答:1、一次结构:由集体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单层材料,其力学性能决定于组分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几何和界面区的性能;二次结构:由单层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层合体,其力学性能决定于单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铺层几何三次结构:指通常所说的工程结构或产品结构,其力学性能决定于层合体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几何。
2、①单层材料设计:包括正确选择增强材料、基体材料及其配比,该层次决定单层板的性能;②铺层设计:包括对铺层材料的铺层方案作出合理安排,该层次决定层合板的性能;③结构设计:最后确定产品结构的形状和尺寸。
6.试分析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答:①20世纪40年代,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大量商品化生产以后,纤维复合材料发展成为具有工程意义的材料。
至60年代,在技术上臻于成熟,在许多领域开始取代金属材料。
②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对结构材料要求比强度、比模量、韧性、耐热、抗环境能力和加工性能都好。
针对不同需求,出现了高性能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标志在性能上区别于一般低性能的常用树脂基复合材料。
以后又陆续出现金属基和陶瓷基先进复合材料。
③经过60年代末期使用,树脂基高性能复合材料已用于制造军用飞机的承力结构,今年来又逐步进入其他工业领域。
④70年代末期发展的用高强度、高模量的耐热纤维与金属复合,特别是与轻金属复合而成金属基复合材料,克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耐热性差和不到电、导热性低等不足。
⑤8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陶瓷基复合材料,采用纤维补强陶瓷基体以提高韧性。
主要目标是希望用以制造燃气涡轮叶片和其它耐热部件。
二、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1.复合材料中聚合物基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个作用答:①把纤维黏在一起,并使纤维位置固定;②分配纤维间的载荷,并使载荷均衡;③保护纤维不受环境影响,免受各种损伤。
2.选择金属基体的主要原则是什么?3个原则答: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的使用性能要求是选择金属基体材料最重要的依据。
例如高性能发动机则要求复合材料不仅有高比强度、比模量性能,还要求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能在高温、氧化性气氛中正常工作。
一般的铝、镁合金就不宜选用,而需选择钛基合金,镍基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基体材料,如碳化硅/钛,钨丝/镍基合金复合材料可用于喷气发动机叶片,转轴等重要零件。
②金属基复合材料组成特点由于增强物的性质和增强机理的不同,在基体材料的选择原则上有很大差别。
对于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纤维是主要承载物体,纤维本身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但对于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③基体金属与增强物的相容性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需要在高温下成型,所以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金属基体与增强物在高温复合过程中,处于高温热力学不平衡状态下的纤维与金属之间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在界面形成反应层。
3.常用的聚合物基体有哪些?三种常用热固性树脂各有何主要特点?各自主要适合于哪种(些)增强纤维?答:1.作为复合材料基体的聚合物的种类很多,经常应用的有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及各种热塑性聚合物。
2.(1)聚酯树脂①特点:工艺性良好,室温下固化,常压下成型,工艺装置简单;树脂固化后综合性能良好,力学性能不如酚醛树脂或环氧树脂;价格比环氧树脂低得多,只比酚醛树脂略贵一些。
②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缺点:固化时体积收缩率大、耐热性差等。
③主要用于一般民用工业和生活用品中。
(2)环氧树脂特点:在加热条件下即能固化,无须添加固化剂。
酸、碱对固化反应起促进作用;已固化的树脂有良好的压缩性能,良好的耐水、耐化学介质和耐烧蚀性能;树脂固化过程中有小分子析出,故需在高压下进行;固化时体积收缩率大,树脂对纤维的粘附性不够好,但断裂延伸率低,脆性大。
(3)酚醛树脂①优点:比环氧树脂价格便宜②缺点:吸附性不好、收缩率高、成型压力高、制品空隙含量高等。
大量用于粉状压塑料、短纤维增强塑料,少量用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耐烧蚀材料等,很少使用在碳纤维和有机纤维复合材料中。
3.①聚酯树脂主要应用与玻璃纤维增强,用于绝大部分GRP制品,一般要求的结构,如汽车、船舶、化工、电子电器等;②环氧树脂使用范围最广,性能最好,用于主承力结构或者耐腐蚀性制品等,如飞机、宇航等;③酚醛树脂多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发烟率低,用于烧蚀材料,飞机内部装饰,电工材料等。
基体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工业性能好好比较好力学性能比较好优秀比较好耐热性能80℃120-180℃>180℃价格低中低韧性差差--好差成型收缩率中小大4.热塑性树脂与热固性树脂相比,在性能方面上有何特点? 列表比较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形态特征线性(或者有支链的线性)三维网状凝聚态特征结晶和无定型无定型制品可重复用可溶可熔,可反复加工成型不溶不熔,一次成型工艺操作高温高压下进行,但是周期短常温常压下进行,周期长力学性能高断裂韧性材料韧性差,综合性能优使用温度劣势优势抗老化性能劣势优势5.陶瓷和玻璃陶瓷的区别?晶态和非晶态陶瓷:相组成包括晶相、玻璃箱和气孔相;烧成温度一般较玻璃材料低;绝大多数呈各项异性;机械性能好(耐磨、抗折强度高、但一般陶瓷弹性系数低)、介电性能好、耐化学腐蚀;如传统陶瓷,配方则有石英、长石、粘土构成。
玻璃陶瓷:晶相和玻璃相复合材料,也叫微晶玻璃。
一般都是由玻璃再加工制成。
也就是说,通过特殊热处理或者特殊烧结(比如CO2激光熔融)、制造工艺,在玻璃机制中生长出晶体。
玻陶的特点是玻璃和陶瓷性能的兼容,所以应用空间大。
三.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重点)1.玻璃纤维的分类如何?玻璃纤维的化学性能如何?答:一.1.以玻璃原料成分分类,主要用于连续玻璃纤维的分类,一般以不同的含碱量来区分。
(1)无碱玻璃纤维(E玻纤)。
目前,国内规定其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不大于0.5%,国外一般为1%左右。
(2)中碱玻璃纤维(C玻纤):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在11.5%—12.5%之间。
(3)有碱玻璃(A玻璃):类似于窗玻璃及玻璃瓶的钠钙玻璃;(4)特种玻璃纤维。
2.以单丝直径分类。
玻璃纤维单丝呈圆柱形,以其直径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种:粗纤维:30µm;初级纤维20µm;中级纤维:10—20µm;高级纤维:3—10µm(亦称纺织纤维)。
对于单丝直径小于4µm的玻璃纤维称为超细纤维。
3.以纤维外观分类。
有连续纤维,其中有无捻粗纱及有捻粗纱(用于纺织)、短切纤维、空心玻璃纤维、玻璃粉及磨细纤维等。
4.以纤维特性分类。
根据纤维本身具有的性能可分为:高强玻璃纤维、高模量玻璃纤维、耐高温玻璃纤维、耐碱玻璃纤维、耐酸玻璃纤维、普通玻璃纤维(指无碱及中碱玻璃纤维)。
二.玻璃纤维的化学性能①玻璃纤维除对氢氟酸、浓碱、浓磷酸外,对所有化学药品和有机溶剂都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②中碱玻璃纤维对酸的稳定性是较高的,但对水的稳定性是较差的;无碱玻璃纤维耐酸性较差,但耐水性较好;③中碱玻璃纤维和无碱玻璃纤维,从弱碱液对玻璃纤维强度的影响看,二者的耐碱性相接近。
④温度对玻璃纤维的化学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在100℃以下时,稳定每升高10℃,纤维在介质侵蚀下的破坏速度增加50—100%;当温度升高到100℃以上时,破坏作用将更剧烈。
同样的玻璃纤维,受不同体积的侵蚀介质作用,其化学稳定性不同,介质的体积越大,对纤维的侵蚀越严重。
2.玻璃纤维生产过程中的浸润剂的作用?常用的浸润剂有哪些?有何特点?答:一(1)原丝中的纤维不散乱而能相互粘附在一起;(2)防止纤维间的磨损;(3)原丝相互间不粘结在一起;(4)便于纺织加工等。
二.常用的浸润剂有石蜡乳剂和聚醋酸乙烯酯两种,前者属于纺织型,后者属于增强型。
石蜡乳剂中主要含有石蜡、凡士林、硬酯酸和受压汽油等矿物脂类的组分,这些组分有利于纺织加工,但严重地阻碍树脂对玻璃布的浸润,影响树脂与纤维的结合。
因此,用含石蜡乳剂的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必须在浸胶前除去。
聚醋酸乙烯酯对玻璃钢性能影响不大,浸胶前可不比去除。
但这种浸润剂在纺织时易使玻璃纤维起毛,一般用于生产无捻粗纱,无捻粗纱织物,以及短切纤维和短切纤维毡。
3.玻璃纤维的强度为什么比同成分的块状玻璃高几十倍?用微裂纹理论和定向拉伸来解释强度①微裂纹假说认为,玻璃的理论强度取决于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其理论强度很高,可达到2000—12000MPa。
由于微裂纹的存在,使玻璃在外力作用下受力不均,在危害最大的微裂纹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使强度下降。
另外,玻璃纤维高温成型时减少了玻璃溶液的不均一性,使微裂纹产生的机会减少。
此外,玻璃纤维的断面较少,随着断面的减小,使裂纹存在的几率也减小,从而使纤维强度提高。
②玻璃纤维在成型过程中由于拉丝机的牵引力作用,使玻纤内部分子产生一定的定向排列,抗拉强度提高。
4.玻璃纤维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为什么?主要是微裂纹理论的应用答:①一般情况,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随直径变细而拉伸强度增加。
②拉伸强度也与纤维的长度有关,随着长度增加拉伸强度显著下降。
纤维直径和长度对拉伸强度的影响,可用“微裂纹理论”给予解释,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和长度的缩短,纤维中微裂纹的数量和大小就会相应地减小,这样强度就会相应地增加,纤维越长,产生微裂纹的概率越大。
③化学组成对强度的影响,纤维的强度与玻璃的化学成分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含碱量越高,强度越低。
研究表明,高强和无碱玻璃纤维由于成型温度高、硬化速度快、结构键能大等原因,而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