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

合集下载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

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

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

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

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

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

“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

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粗疏。

“急就章”和《急就篇》有关。

《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汉代学童的教科书,全书无一字重复。

传为汉代史游作,魏晋时期颇为盛行。

该书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

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后因以为名。

另有一说是遇到难字,缓急可就而求。

后来人们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

在谦辞中,“窃”也常用于自称。

如:“窃闻”“窃思”“窃以为”。

“窃”显然不是盗窃义,该怎样正确理解呢?“窃”本义为盗贼。

引申为偷盗,又引申为私下和私自。

《辞海》对“窃”这一义项的解释是“犹言私,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古代敬让语

古代敬让语

古代敬让语
在古代社会,敬让语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来表示尊重、谦虚、恭敬等情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敬让语:
1.尊敬的:给对方以最高的尊重。

2.敬爱的: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和关爱。

3.恭迎:表示谦逊地欢迎对方。

4.不才:表达自己的谦逊和低调。

5.不敢当:表示对方过分恭维,自己不能接受。

6.一介学生:表示自己学识不高,需要对方指教。

7.懵懂少年:表示自己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需要学习。

8.草民:自称自己是平民百姓,希望获得对方的同情和关心。

9.拜读:表示虚心求教。

10.敬祈:表达请求对方帮助或庇佑的谦恭态度。

这些敬让语在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它们不仅
表现出了当时社交礼仪的特征,也反映了人们尊重他人和不断自我完善的
美德和思想价值观。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一、敬辞类:“令”字一族: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指对方父亲;令堂,指对方母亲;令郎,指对方的儿子;令爱,指对方的女儿。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顾: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赐”字一族:用于敬称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

如:赐教: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复,包括口头的,书面的等等。

“高”字一族:用于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称别人的见解;高论:称别人的议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朋:对朋友的敬称;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贤”字一族: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称对方的弟弟;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告:告诉;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干货:中国古代谦辞敬辞雅语大全,礼仪之邦名不虚传

干货:中国古代谦辞敬辞雅语大全,礼仪之邦名不虚传

干货:中国古代谦辞敬辞雅语大全,礼仪之邦名不虚传中国古代常用敬词1、“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

2、“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4、“贵”字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

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中国古代常用谦词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

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

古代谦辞与敬辞大全

古代谦辞与敬辞大全

古代谦辞与敬辞大全一、敬辞类(一)令1.令尊:称对方的父亲。

2.令堂:称对方的母亲。

3.令郎:称对方的儿子。

4.令爱:称对方的女儿。

也作令嫒。

(二)惠1.惠顾:惠临;敬称他人的光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2.惠存:敬请对方保存。

3.惠赠:对方赠予(财物)。

(三)垂1.垂问:表示对方(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2.垂询: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3.垂念:指上对下的挂念;指别人对自己的挂念。

4.垂爱:指上对下赏识爱护;指别人对自己的赏识爱护。

(四)赐1.赐教:给予指教。

2.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复。

(五)高1.高见:高明的见解。

2.高论:3.高寿:4.高龄:5.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6.高朋:对友人的敬称;贵宾。

7.高邻:对邻居的敬称。

(六)贤1.贤弟:可以表示对自己弟弟的尊称;对自己结拜义弟的尊称;称平辈或晚辈。

2.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七)奉1.奉送:赠送。

2.奉还:归还。

3.奉劝:劝告。

4.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八)其他类1.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说)。

2.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3.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4.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5.贵姓:问人姓氏。

6.贵庚:问人年龄。

7.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8.大驾:对他人的敬称,大驾光临。

谦辞类:(一)家1. 家父: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家母: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5.家慈: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二)舍(三) 1. 舍弟:对人称自己的亲戚。

2.舍妹:对人称自己的亲戚。

(三)小1.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2.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3.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4.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四)愚1.愚兄:2.愚见:称自己的见解或意见。

也说愚义。

(五)拙1.拙作:用于称自己的文章。

2.拙著:用于称自己的著作。

3.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古文尊称、敬语、谦辞

古文尊称、敬语、谦辞

古文尊称、敬语、谦辞古文尊称、敬语、谦辞2010-04-13 12:09:27| 分类:【文学常识】…… 字号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中国古代礼貌谦辞敬语大全

中国古代礼貌谦辞敬语大全

中国古代礼貌谦辞敬语大全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经常要借助谦词敬语来表示尊敬、礼貌、问候、祝颂等。

准确得体地使用谦词敬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修养与品位,所以谦词敬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

谦词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

所谓敬词,是指敬称他人或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时所用的词。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谦词敬语。

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拙笔:称自己的文章和书画。

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拙著(拙作):称自己的作品。

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 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小可: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

如:小可不才。

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

如:小人不敢。

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小店:称自己的店。

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

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 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

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

如:薄技在身。

愿献薄技。

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

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

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

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

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一次。

四、“贱” 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 贱姓王。

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

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 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敝姓: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 敝姓王。

敝人:对人称自己。

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

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 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 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

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

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

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

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

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

“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

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

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

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

“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

古代谦辞敬语大全

古代谦辞敬语大全

古代谦辞、敬语大全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经常要借助谦词敬语来表示尊敬、礼貌、问候、祝颂等。

准确得体地使用谦词敬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修养与品位,所以谦词敬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

谦词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

所谓敬词,是指敬称他人或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时所用的词.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谦词敬语。

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拙笔:称自己的文章和书画。

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拙著(拙作):称自己的作品。

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可: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

如:小可不才.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

如:小人不敢。

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小店:称自己的店。

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

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

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

如:薄技在身。

愿献薄技.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

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

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

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

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一次。

四、“贱”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贱姓王。

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

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敝姓: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敝姓王.敝人:对人称自己.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

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

愚兄:对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谦称自己。

古人的谦辞和敬语,现在也用得到

古人的谦辞和敬语,现在也用得到

古人的谦辞和敬语,现在也用得到【涨知识】学一学古人的谦辞和敬语贵庚——问人年龄贵恙——问对方的病况斧正——请人修改诗文玉成——成全。

例:深望玉成此事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

如潭第多福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谨悉——恭敬地知道谨启——恭敬地陈述兹有——现在有顷按、顷奉——刚刚接到奉箴——接到来信鉴于——考虑到本拟——本来打算业示——已经在迳与——直接地同赓即——接着立即不日——不久,不多天不时——随时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鼎力——大力孔殷——十分急切售罄——卖完鉴宥——请原谅不克——不能瑕疵——微小的弱点迭函——屡次发信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稽迟——拖延、不及时惠纳、笑纳——接受卓夺——高明的决断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内眷:指女眷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舍亲:自己的亲戚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驾:敬辞,旧称对方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泰山、泰水:岳父、岳母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外舅:(书)岳父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父执:父亲的朋友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高堂:(书)指父母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更衣:婉辞,上厕所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归省:(书)回家省亲桂冠:光荣的称号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过誉:谦辞,过分称赞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合卺(jǐn):成婚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候光:敬辞,等候光临候教:敬辞,等候指教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尊敬称谓
1. 大人:用于对身份崇高、地位高的人表示尊敬,如官员、贵
族等。

2. 大人之名:用于对高级官员或地位显赫的人表示尊敬。

3. 太守:用于对地方行政长官表示尊敬。

4. 都督:用于对统领军队、掌握一方武权的将领表示尊敬。

5. 公子:用于对家世显赫、出身尊贵的人表示尊敬。

6. 夫人:用于对已婚女性表示尊敬,特别是身份地位高的女性。

7. 敬称:用于对长辈、学者、名人等表示敬重。

谦称
1. 小人:用于对自己表示谦虚,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自己的低调。

2. 谦谦君子:用于对自己或别人的优秀品质表示谦虚。

3. 愚兄愚弟:用于对同辈或好友表示谦让。

4. 敢问尊姓大名:用于对陌生人表示恭敬,表达对对方身份的重视。

5. 公子台:用于对同辈或朋友表示谦逊。

以上是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这些称谓和称呼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表达尊重和彼此间礼节的作用。

虽然现代社会使用的称谓方式有所变化,但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节仍然是重要的价值观。

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的意思

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的意思

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的意思
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仪,用
于表示对他人的敬意和谦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敬词与谦词及其意思
的解释:
1.敬词:
-您:对长辈、上级、客人或社交场合中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使用。

用于表示尊敬和礼貌。

-敝人:自己。

这个词是为了谦虚而使用的,表示自己的身份低微。

-恭喜:用于祝贺他人的成就、喜事等,表示对其的尊敬和赞赏。

2.谦词:
-贱妾:妾字原指妻子的谦称,常用于自称,表示自己在家庭和社
会地位上的低微。

-愚兄弟:兄弟字用于自称,表达了自己在年纪、学识等方面相对
他人不足的谦逊之意。

-不才:表示自己才能有限、学问浅薄,用于自谦和自降身份。

此外,还有一些用于表示尊敬的敬词和谦词,仅限于特定的场合
和对象。

例如,对于皇帝、官员等高位者,使用“臣”来自称;对于
师长、长辈等,使用“弟子”、“小子”等词来自称。

这些词汇都体
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等级体系和尊卑关系。

在拓展的部分,我们可以注意到在古代社交中,使用敬词和谦词
是一种尊重他人、保持和谐关系的方式。

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重视
传统礼仪和尊长敬老的价值观。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敬词和谦词的使用已经有所减少,但在一些正式场合,仍然会使
用敬词和谦词来表示尊敬和礼貌。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附注释)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附注释)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令令尊: 称对方父亲。

令堂: 称对方母亲。

令郎: 称对方儿子。

令爱: 称对方女儿。

惠惠顾: 称他人的光临。

惠存: 请保存。

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惠赠: 称人赠与的敬词。

垂垂问: 俯问;下问。

垂询: 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

垂念: 俯念;关怀。

垂爱:关怀, 俯爱。

赐赐教: 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

赐复: 敬称人覆信(回信)的套语。

高高见: 称别人的见解。

高论: 称对方的言论。

高寿: 问老人年龄的敬词。

高龄: 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 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高朋: 犹贵宾。

高邻: 对邻居的尊称。

贤贤弟: 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

贤侄: 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奉奉送: 赠送;敬献。

奉还: 敬词。

归还。

奉劝: 敬词。

勉励;劝告。

奉陪: 敬词。

陪伴。

其他久仰: 早已仰慕。

与人初次见面时的客气话。

劳驾: 请别人帮忙做事时用以表示谦恭的套语。

犹言麻烦您。

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接受自己的意见。

赏脸: 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贵姓: 动问他人之姓的敬语。

贵庚: 动问中青年人年龄的敬语。

大作: 称人作品的敬词。

大驾: 对他人的敬称。

家家父、家严、家君: 对人称说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 对人称说自己的母亲。

舍舍弟: 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舍妹: 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妹妹。

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称自己的店铺。

愚愚兄: 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

愚见: 谦指自己的意见。

拙拙作: 称自己作品的谦词。

拙著: 谦称自己的著作。

拙见: 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敝人: 对自己的谦称。

敝校鄙鄙人: 自称的谦词。

鄙见: 谦称自己的见解。

其他寒舍: 谦称自己的家。

见教: 指教我。

见谅: 谦词。

谓请对方原谅自己。

斧正: 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古代礼貌谦辞敬语大全

古代礼貌谦辞敬语大全

古代礼貌谦辞敬语大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古代礼貌谦辞敬语大全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经常要借助谦词敬语来表示尊敬、礼貌、问候、祝颂等。

准确得体地使用谦词敬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修养与品位,所以谦词敬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

谦词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

所谓敬词,是指敬称他人或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时所用的词。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谦词敬语。

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拙笔:称自己的文章和书画。

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拙着(拙作):称自己的作品。

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 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小可: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

如:小可不才。

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

如:小人不敢。

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小店:称自己的店。

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

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 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

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

如:薄技在身。

愿献薄技。

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

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

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

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

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一次。

四、“贱” 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贱姓王。

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

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 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敝姓: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敝姓王。

敝人:对人称自己。

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

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 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

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

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如下一、令:敬辞,有“美好、善”之意,尊称别人亲属【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嗣:对方的儿子;令媛:对方的女儿;令妹:对方的妹妹;令兄:对方的兄长;令正:对方的妻子;令婿、令倩:对方的女婿)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顾】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问】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四、赐: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赐教】请求对方给予指教;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赐复】请别人给予回复五、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明的见解(多用于尊称对方的见解【高论】见解高明的言论(多用于称对方发表的意见)【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或询问别人在哪里工作【高朋】高贵的朋友,常指贵宾、好友【高邻】古代人对邻居的敬称(高足:尊称对方的学生)六、贤:敬辞,多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性【贤侄】称对方或亲戚的儿子七、奉: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原物~/如数~【奉劝】郑重劝告,有时含警告之意【奉陪】陪伴:~朋友;陪伴做某事:我还有点急事,不能~了。

八、【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已的要求或赠品【贵姓】问人姓氏【贵庚】问人年龄【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驾】称对方:恭候~九、尊: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尊府、府上:尊称对方的庭院:)谦辞,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一般用于自称。

古代常见的尊敬用语与谦词

古代常见的尊敬用语与谦词

古代常见的尊敬用语与谦词
古代社会中,尊敬用语和谦词的运用是人们交际礼仪的重要组
成部分。

以下是古代常见的尊敬用语和谦词:
1. 公:用于对男士的尊称,表示对他的敬意和崇敬。

如“公子”、“公爵”等。

2. 夫人:用于对已婚女性的尊称,表示对她的尊重和敬仰。

如“夫人”、“夫人”等。

3. 公主:用于对公主的尊称,表示对她的尊重和崇敬。

4. 大人:用于对地位高的人的尊称,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

如“大人”、“大人”等。

5. 老前辈:用于对年长者的尊称,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谦逊。

6. 令郎/令女:对受到尊敬的男子和女子的尊称,表示对他们
的尊敬和仰慕。

7. 敝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地位低微,用于对他人的尊称。

如“敝人愚见,不敢妄言。


8. 陛下:用于对君王的尊称,表示对他的尊崇和顺从。

如“陛下”、“殿下”等。

9. 爷爷/奶奶:对年长的男性和女性的尊称,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亲近。

10. 高人:对技艺高超、贤能出众的人的尊称,表示对他们的敬佩和崇拜。

以上是古代常见的尊敬用语和谦词,人们在交际中使用这些词语,不仅能够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和礼仪观念。

中国古代礼貌谦辞敬语大全

中国古代礼貌谦辞敬语大全

中国古代礼貌谦辞敬语大全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经常要借助谦词敬语来表示尊敬、礼貌、问候、祝颂等。

准确得体地使用谦词敬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修养与品位,所以谦词敬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

谦词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

所谓敬词,是指敬称他人或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时所用的词。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谦词敬语。

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拙笔:称自己的文章和书画。

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拙著(拙作):称自己的作品。

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 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小可: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

如:小可不才。

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

如:小人不敢。

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小店:称自己的店。

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

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 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

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

如:薄技在身。

愿献薄技。

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

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

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

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

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一次。

四、“贱” 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 贱姓王。

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

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 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敝姓: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 敝姓王。

敝人:对人称自己。

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

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 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 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

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

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

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

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

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

“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

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

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

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

“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

“忝”,从心,天声,本义为羞辱。

“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没了老师。

“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

“忝为著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

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献”一词的不多。

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

《列子·杨朱》里有个故事:从前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美味,卷耳茎、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还向乡豪夸赞。

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

乡里人都嘲笑、怪罪这个人,这个人很惭愧。

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单独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德行还有所欠缺。

人们常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急就章”,意谓自己匆忙完成,难免粗疏。

“急就章”和《急就篇》有关。

《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汉代学童的教科书,全书无一字重复。

传为汉代史游作,魏晋时期颇为盛行。

该书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

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后因以为名。

另有一说是遇到难字,缓急可就而求。

后来人们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

在谦辞中,“窃”也常用于自称。

如:“窃闻”“窃思”“窃以为”。

“窃”显然不是盗窃义,该怎样正确理解呢?“窃”本义为盗贼。

引申为偷盗,又引申为私下和私自。

《辞海》对“窃”这一义项的解释是“犹言私,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窃闻”即“我私下里听说”,“窃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窃以为”则可以理解为“我个人认为”。

与“盗窃”的“窃”没有关系。

“续貂”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著作。

“续貂”,也叫“狗尾续貂”。

“貂不足,狗尾续。

”貂,一种毛皮珍贵的动物。

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朝廷任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代之。

因以讽刺封官爵太滥。

后比喻用差的续在好的东西后面。

归还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礼貌地称作“璧还”。

这一说法和《史记》中的一则故事有关。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当时秦强赵弱,赵惠文王恐给予璧而不得城,蔺相如愿意奉璧前往,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后用“完璧归赵”比喻物归原主,简缩为“璧还”。

请托他人或表示感激他人时,常会用到一个敬辞“鼎力”,比如“多蒙鼎力协助”。

“鼎力”的“鼎”的意思是大。

“鼎”,本是古代煮东西的器物,同时也是古代社会很重要的礼器,象征着王位和权力。

由此“鼎”字引申出重大、重要等义项,含有明显的褒扬色彩,用来指称对方行为时,也就具有了尊敬的意味,如“鼎力”“鼎言”。

外交场合常用的一个敬辞是“阁下”,如“总统阁下”“主席阁下”。

“阁下”之称由来已久,本义指楼阁之下,借指在楼阁之下待命的下属人员。

为了表达对在上者的敬意,古人在称呼对方时,不直呼其人,而转呼其侍从者转告之,“因卑以达尊”。

这样,“阁下”就逐渐泛化成了一般的敬称。

尊称别人的妻子,最常见的称呼是“夫人”。

“夫人”一词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

”诸侯的妻子称作“夫人”。

明清时一二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

后来用“夫人”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对方身份的意味。

形容别人的言论、教诲使自己获益匪浅,有一种说法叫“如聆梵音”。

“梵”来自古印度的梵语,对应的词是brahma,意为清净。

佛教谓大梵天王所发出的声音为“梵音”,亦泛指佛、菩萨的声音。

《三藏法数》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

”由“佛”入“俗”,俗语中把别人的言论、教诲等比作“梵音”,是一种美誉。

在祝贺别人搬家或者官职升迁时,常常会用到“乔迁”一词。

“乔迁”语本《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乔木,义为高大的树木。

后因以“乔迁”“迁乔”贺人迁居或升迁。

在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或者照顾时,有一种礼貌的说法叫“垂青”。

“垂青”一词中的敬意,来自“垂”字。

垂,本谓挂下、悬挂,引申为伏、俯;用“垂”来称说对方的动作(比如“垂青”“垂问”“垂察”等),就隐含着对方的品德、学问等比自己高,对方施加于自己的动作是“上”对“下”的行为。

“垂青”的“青”即青眼,与白眼相对而言。

眼睛正视、眼珠在中间表示对人尊重或喜爱;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现出眼白,表示轻蔑或憎恶。

与人初次见面或结识时,为了表示礼貌,可以用敬辞“识荆”。

“识荆”的“识”,义为认识;“荆”,指韩荆州,即韩朝宗,唐代荆州长史。

语本唐代诗人李白的文章《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后因以“识荆”为初次识面的礼貌用语。

某一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常被人们尊称为“鼻祖”,指某一事业或学问的首创者。

“祖”,本指始祖、祖宗,比喻创始人。

那么这里的“鼻”字怎么理解呢?这里的“鼻”和“祖”是同义语素。

“鼻”,本指呼吸及嗅觉的器官,不过在汉语方言中,至少在汉代就有将其当作“创始、开端”义的用法。

扬雄《方言》第十三:“鼻,始也。

”“尊”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敬辞,“尊兄”“尊亲”“尊夫人”等即是。

“尊”的本义是“酒器”,即后来的“樽”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酒必实于尊以待酌者……凡酌酒者必资于尊,故引申以为‘尊卑’字。

”古人饮酒,十分讲究礼仪,敬酒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酒席上,辈分、身份低的人向辈分、身份高的人敬酒,必定要举“尊”。

敬酒这一动作和酒器“尊”之间的关联性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固定的联想,于是“尊”字也就引申出了“尊敬”义,进一步抽象化,获得了敬辞的语用功能。

旧时社交场合或书信往来,常会用到“台甫”“台驾”“台鉴”等词语。

敬辞“台”,来源于星宿名。

《晋书·天文志》:“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

”古代喜以星官象征人事,朝廷的最高官吏三公因而被称为“三台”。

通过借代引申,中央政府的官署也有被称为“台”的,比如御史台。

由称呼官署进而引申,用来指称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吏,如“抚台”“藩台”等。

再后来,对没有官职的人也称其为“台”,如“兄台”“台端”等,是有意抬高对方身份的一种尊敬说法,这时“台”就虚化成了一个敬辞。

“斧正”是用于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意谓对方动笔删改,有如巧匠运斤,能使原稿生色。

这一词语的出现,与《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有关。

“斧正”出自《庄子·徐无鬼》:楚国郢都有个人在自己的鼻尖抹了一层白粉,让一个名叫石的巧匠用斧把粉削去。

石便挥动斧呼呼生风,削掉了白粉,郢人的鼻子却丝毫无损伤。

后来用“斧正”喻指请人修改诗文,隐含着对方有匠石一样高超技艺的意思。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1、“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2、“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3、“高”字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4、“贵”字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5、“惠”字族: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6、“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7、“宝”字族: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8、“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

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9、“垂”字族: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10、“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11、其它敬词: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华诞:称对方的生日;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中国古代常用谦词: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2、“舍”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3、“鄙”字族: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4、“愚”字族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5、“敝”字族: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6、“拙”字族: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7、“小”字族: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8、“敢”字族: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9、“家”字族: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10、“见”字族: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