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心得感想
沉思录读书心得感悟5篇
![沉思录读书心得感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aa4ed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c.png)
沉思录读书心得感悟5篇<<沉思录>>的原著作者马克-奥勒留是著名的古罗马帝国”罗马五贤帝”的最后一位,也是西方历史上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被尊称为”帝王哲学家”。
沉思录读后感1“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对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
《沉思录》,这是温总理的枕边书,这是克林顿在《圣经》之后受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
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国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不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
”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
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
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沉思录》读后感11篇
![《沉思录》读后感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54461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e.png)
《沉思录》读后感11篇《沉思录》读后感11篇《沉思录》读后感1《沉思录》这样的一本书,不适合快速阅读,只能让你慢慢浏览,静静品读,凝神静气反复摸索。
这是一本有着点化之功容易让人浮想联翩,让人边读边走神儿的书。
我读《沉思录》的时候,会经常深入其思想,脱离日常的喧杂而进入沉思・・・・・・我钦佩于奥勒留,这个一代帝王的伟大卓越的思想与其人格魅力,他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神话。
奥勒留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是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
梁实秋曾感叹道:“以一世英主而身兼哲学家者除了奥勒留外,恐无第二人了。
”奥勒留利用辛劳当中的片暇,他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
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它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处宫廷和身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
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拂去浮躁,慢慢走进他的沉思,且听他的心灵之语,不知会不如他一样宁静下来?“一切的事物消逝得这么快,他们的形体消失在这宇宙里,在永恒中他们亦很快被遗忘,那一切的感官方面的事物,尤其是那些用快感诱惑我们的,或用痛苦威吓我们的,或被虚荣所艳羡的――多么无价值?”这沉思着的奥勒留,仿佛是赫拉克里特了――这个伟大的哲学家。
沉思录读书心得体会5篇
![沉思录读书心得体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5616a00912a216147929d5.png)
沉思录读书心得体会5篇《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书记载了他与自己的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读后感1读《沉思录》时,总感觉它不是有某种体裁的书籍,而更像是作者在戏言自语,一开始觉得很乏味,可是在读完第一章时却发现:这都是我们明白的道理,可我们却没有遵循,这本书正是告诉我怎么样实践它。
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我作为一个青少年,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所应该做的、不该做的、该忍耐的、该发泄出来的……我从中懂得了:人与人要相互体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闹翻;我们要远离奢华的生活,因为我们不赚钱,花的都是父母的钱;我们要学会忍耐,学会避让,因为愤怒就是在摧残自己……像这样的道理,这本书解释了很多,我想,如果我们想做好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虽然有些有点难,但是难做不等于不能完成,我们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更进一步,才能再次升华。
《沉思录》这本书在帮助我前行,引领我探索人生的意义,找到自我的价值,虽然我们难以改变周围的世界,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沉思录读后感2“那对身后的名声有一强烈欲望的人没有想到那些回忆他的人自己很快也要死去,然后他们的子孙也要死去,直到全部的记忆都通过那些愚蠢地崇拜和死去的人们而终归湮灭无闻。
”“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把“名节”看得重于一切,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将此种思想推向了高峰,教育了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
“要留当留万世名”一直是很多人自认为伟大志向的标准之一。
但当读完《沉思录》后,我心灵受到一股震撼,来回激荡着:“即使留万世名,你又知道多少?你能享受到当中的乐趣吗?你还在吗?”“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是答案。
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名声,它本虚无,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确认自己的幸福。
如果根据自身的感觉来判断,就很难找到究竟是否幸福的答案。
我们能引以自慰的只是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和模仿,这使我们因为名声而得到骄傲和荣誉,与此同时,我们心中的感觉也许恰恰相反,我们会常常感到忧虑,甚至直至生命终结才能意识到自己盲目追逐的错误所在。
《沉思录》读后感(优秀7篇)
![《沉思录》读后感(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86fc7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8.png)
《沉思录》读后感(优秀7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分享了《沉思录》读后感(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朋友们。
“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标志”。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阴阳和平之人,尊则谦谦。
一个成功人或者心气足的人,遇到任何人都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他们始终都会对这个社会保持好奇心、探索欲,然后去学习或者吸收自己值得吸收的东西!沉思录读后感范文篇二书中阐述了很多人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比如,卷一中所说的奥勒留的亲友们所具有的品质。
有的人保持仁爱宽厚,学会活的慢条斯理,为他人着想。
有的人善于自制,既亲切和蔼又庄重威严。
有的人低调朴实,不故弄玄虚。
这些良好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去借鉴。
但是真正最为可贵的,不正是马克奥勒留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个人素质吗?良好的品质,不只在于它让生活在具有美好品质的人身边的人生活地更惬意的环境,也在于,给拥有良好品质的人一个与环境更加适应的机会。
这正是伦理的意义吧。
读一本书,有的是学会技巧,有的虽然不能让人学会技巧却可以真正的使人的内心发生改变。
沉思录是一本具有改变人内心的力量的书。
读沉思录,让我改变了自己的观念。
对善良,或者对自己做人处事的方法,有影响。
在之前我一直以为,善良就是尽量让别人更加方便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现在,慢慢的学着尊重自己的理性。
将理性与道德结合起来。
做事情要成熟一些,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做事情。
当然,依然没变的是时刻记得尽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
正如书中所说,“不能被欲望驱使,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考虑,自己是不是出于与野兽无异的欲望而去做的。
要想想作为一个人,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是否对自己有益。
”对一本书,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有人说沉思录是一本哲学的册子。
在我看来,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启迪。
沉思录读后感想最新6篇
![沉思录读后感想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52630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9.png)
沉思录读后感想最新6篇《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
下面给您带来沉思录读后感想,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沉思录读后感1马可·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
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
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如书中有一篇是这样说的:“有一种人,一旦做了好事,就当作是对别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账簿上。
还有一种人虽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别人当做受惠者,觉得人家欠他的情。
第三种人呢,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好事。
这样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结出的葡萄,并不因为自己的果实要求什么报酬。
”奥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
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沉思录读后感2《沉思录》是罗马国王马可·奥勒留的作品,他是世界上唯一的哲学皇帝,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王,这本书是他用一生的经历和心血写成的。
仅仅两个月,我就看完了这本书,但我觉得,我并没有读完它,也没有完全理解,它很深,任何人都得用一生来品味这书中的道理,他不仅是一本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导。
读沉思录有感(优秀8篇)
![读沉思录有感(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7fbec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4.png)
读沉思录有感(优秀8篇)《沉思录》读后感篇一“每个人都仅仅生活在现在,丧失的也只是现在。
”提醒我们要把握现在,珍惜时间﹔“当你十分烦恼或悲伤时,想一下人的生命只有一瞬,我们都很快就要死去。
”教会我们不要被无意义的事折磨﹔“人们互相蔑视,又互相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警醒我们做一个真实的人……《沉思录》快被我读完了,书的最后一小章节使我颇有感触。
马可·奥勒留在书的终了谈了一个人生终了会遇到的问题,死亡。
《沉思录》全书都在谈理性,将死亡这个问题放在最后,是不是想告诉我们死亡是最需要理性看待的呢?也许是的。
世上总有不少人看不清死亡,即使是将化为一抔黄土。
幸而我们遇到了《沉思录》,它总结出了人生应遵循的几个准则,也告诉我们死亡不是一件可拍的事。
的`确,有些人会常存在我们心中,马可·奥勒留就是其中一位。
《沉思录》是一本好书!沉思录读后感篇二马年初一,我的叔叔从美国给我带了一本《沉思录》,我在拜读它时,好像能够清晰地听见它朴实的声音。
它是那么的宁静,甚至有点喃喃地细语。
一种可以穿透我的静水深流的思想力量。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这与我们现实生活之中的人极为相似,他们必须也要考虑自己的德行是不是很好!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于行动。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一个死角那就是自己,所以要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人们总是在拿手电在找别人的毛病,却从来不去关照自己的问题,而照自己只有用逆光求源的方式才能做到,它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自己的过去,去反省自己的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决不仅仅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还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还需要这个人具有平静,安宁自我反省的思想;还需要有一个自我到无我的跨越,一种在思想或思维上的从经验进入到超常的自觉,一种大彻大悟。
沉思录的心得
![沉思录的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88bc3f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e.png)
沉思录的心得沉思录的心得(通用5篇)沉思录的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沉思录的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沉思录的心得篇1《沉思录》是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深入探讨了伦理、道德、哲学、宗教等多个主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指导。
在阅读《沉思录》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类应该追求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书中的许多观点和论述,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在书中,奥勒留通过许多寓言、故事和对话等形式,将哲学思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
此外,他在书中还强调了人类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反省和改进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沉思录》中,我还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书中强调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总的来说,《沉思录》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哲学著作,它不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指导,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思考,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
沉思录的心得篇2《沉思录》是一本由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所著的经典之作,它包含了作者对于哲学、道德、人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心得:1.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书中强调了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达到幸福和智慧的途径。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引导读者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2.道德和伦理:书中强调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作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如尊重生命、尊重他人、追求真理等等。
《沉思录》阅读感想(优选4篇)
![《沉思录》阅读感想(优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8ab50baeaad1f347933f3b.png)
《沉思录》阅读感想(优选4篇)《沉思录》阅读感想(优选4篇)用心看完一本经典著作后,大伙儿对人生道路或是事情一定造成了很多感受,这时候就会有务必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麼你确实会写读后感吗?下边是我用心梳理的《沉思录》阅读感想(优选4篇),期待对大伙儿有一定的协助。
读沉思录观后感1大家相互之间瞧不起,又相互之间讨好,大家分别期待自身高过他人,又分别爬行在他人眼前。
沒有一个人会这般好运,以至在他临终时身旁沒有对他的死会觉得松快的人。
假定他是个好人、一个聪明人,最终不也是会有些人内心那样说吗:使我们最后解决这名教师而随意的吸气吧,的确,他对大家所有人也不严格,但我想他是静静地斥责大家。
这就是对一个好人常说的。
而在大家的状况中,有多少其他缘故使很多人期待解决大家!!假如,在日常生活中乃至我这般勤奋地为此牟利、祷告和关注的伙伴也期待我离开,期待或许从这当中获得一点益处。
那麼一个人为何要固执于一种较长的世间的停留呢享有那么你觉得最好是的物品的开心。
一个人退到一切一个地区都比不上退入自身的内心更加平静和越来越少烦恼。
重视那宇宙空间中最好是的物品,一样,还要重视你本身中最好是的物品。
假如你另外有一继母和亲母,你需要对继母尽职,但你或是不断返回你的亲母身旁。
日常生活有时候就象你的继母,哲学思想就是你的亲母,在它那边你获得平静。
热烈的追求你觉得最好是的物品。
幸福快乐取决于做人的本质所规定的事儿。
使你的日常生活秩序井然就是你的责任。
倘若大家杀掉你,将你切为残片,詛咒你。
那麼这种事儿怎能阻拦你的内心维持纯粹、聪明、保持清醒和公平呢?比如,假如一个人立在一泓清亮纯粹的泉边詛咒它,这山泉绝对不会终止出现可饮用的山泉水,假如这个人居然把土壤或废弃物资金投入在其中,山泉也将快速地冲开他们,清洗他们,而不容易招到环境污染。
与拥有一样标准的人一起生活。
在来源于外界事情的打搅中维持随意。
不一样无知的人作不必要的沟通交流。
当什么人的厚颜无耻个人行为违犯你时,立即问一下自己,这全世界沒有厚颜无耻的人存有是很有可能的吗?它是不太可能的。
沉思录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5篇)
![沉思录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1444c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7.png)
沉思录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5篇)沉思录总结篇1《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斯多葛派对人们的要求是:遵从自然(nature)而生活,或者说,按照本性生活,而所谓自然、本性,实际上也就是指一种普遍的理性,或者说逻各斯(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中国的"道"),或者说一种普遍的法(自然法的概念就是由此而来)。
自然──本性──理性──法,不说它们有一种完全等价的意义,它们也至少是相通的,并常常是可以互用的。
我读了《沉思录》一书,觉得在将近20xx年前的人能有这种认识是十分了不起的。
其中的一些观点对我很有教育意义。
“从马克西默斯,我学会了自制,不为任何东西所左右,在任何环境里和疾病中欢愉如常,在道德品格方面形成一种甜美和尊严的恰当配合;做摆在面前的事情并毫无怨言。
我注意到所有人都相信思如其言,在任何行为中都不抱恶意;他从未表现过奇怪和惊骇,从不匆忙,从不拖延,从不困惑或沮丧,他不以笑声掩饰他的焦虑,另一方面也不狂热或多疑。
他已习惯于仁慈的行为,随时准备宽恕,避开所有的错误;他给人的印象与其说是一贯公正,不如说是不断改善。
我也注意到:任何人都不能认为受到了他的蔑视,或者敢自认是比他更好的人。
他也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幽默的本领。
”(卷一 15)“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
沉思录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沉思录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f06b1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9.png)
沉思录的读后感沉思录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沉思录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沉思录的读后感1说实话,我不喜欢读这类深奥而且关于哲学的书。
但为了寒假读书心得我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不过,真的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十二卷的人生自省自语。
我读后觉得非常拗口,很难读懂它。
特别是关于宇宙、理性及神灵等抽象的东西,但这本书却又他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继续读下去……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保持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怀。
“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
世界远不是一块净土,但心灵可以是块净地;逃避不了周遭的喧嚣,但可以退守内心的宁静。
保持自省内练的心灵历练。
奥勒留说:“那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信念的力量”,“如果外部事物使你烦恼不安,那么请你注意,使你心情烦乱的并非事物,而是你对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愿意,你是很可以将它打发掉的。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我们党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四自”要求,简洁有力,非常有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自省,就是要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进行积极的自我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沉思录名著读后感最新5篇
![沉思录名著读后感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21a1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a.png)
沉思录名著读后感最新5篇《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
我今天有幸读到了这本书给了自己一些人生启发。
下面给您带来沉思录名著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沉思录读后感1《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个性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透过思考它们,他立刻进入了完全的宁静”。
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让人有一种听古典神秘音乐时的静谧感和认同感。
“一本温总理读了一百多遍的书”本以为只是一个宣传叫卖的噱头,但真正阅读过才发现它的确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籍。
本书译者何怀宏这样说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必须立刻读,但必须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
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必须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每一句写给自己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灵的凶猛攻击。
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这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看到作者低头沉思,与自己内心对话。
《沉思录》,这是一本记录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书,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人用双眼看世界,却看不到自己,所以要先看清自己惟有用心。
反省自己过往并构成对话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的心态和超凡的勇气。
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对镜子中的自己做出告诫与提醒。
他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倾诉,而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和对自己的告诫。
他这样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一向这样拷问自己。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便能战胜一切。
沉思录读后感8篇
![沉思录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49dd8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d.png)
沉思录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沉思录读后感8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沉思录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沉思录阅读心得(精选6篇)
![沉思录阅读心得(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a782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3.png)
沉思录阅读心得(精选6篇)沉思录阅读心得篇1古罗马哲人爱比克泰德在其著作《沉思录》中,将人生视如赴宴。
他强调,人的举止应当像一个高贵的人那样优雅得体。
“当菜肴递到你面前时,可伸手取一份,但分量要合适;如果菜肴只是从你眼前经过,就享用你盘中的食物;如果菜肴还未传到你这里,就应该耐心等待。
”在作者那个时代,物质极端匮乏,宴席是很稀罕的。
我想,作者的意思是,人偶尔参加一次宴席,要抵御美食的诱惑,克制自己的物欲,做到举止得体,把握有度,知足常乐,自然平和,有耐心,有涵养,不强求,不贪婪,始终保持自己做人的尊严、高贵的品质,赴宴如此,人生亦如此。
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步入小康生活,其标志就是首先解决温饱问题。
在我们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餐饮业已发展成为巨大的产业,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开的最多的就是餐馆饭店酒楼,每年的消费数以千亿,不仅将北京“俏江南”的女老板张兰吃成了名人,还吃出了“湘鄂情”等上市公司。
生活在城里的人,经常要赴宴。
不是你请人家吃,就是人家请你吃。
本来吃饭的原始目的是给人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可后来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讲究,演变成一种饮食文化、酒文化和社交文化。
如今,人们花在睡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花在吃饭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吃饭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
赴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份。
达官贵人总是被宴请,天天上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
其实,鱼翅海参鲍鱼龙虾吃多了,味同嚼蜡,一点感觉都没有,可请的人和被请的人都硬撑着,他们吃的不是海鲜,而是一种档次和身份,吃的是面子。
生意人总是请别人的多,买单的多。
中国人的许多重要决定,都是在酒桌上做出的,生意在酒桌上谈成,婚姻在酒桌上敲定,宴席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成败。
股神巴菲特甚至发明了“午餐拍卖”的游戏,仰慕者不惜花费几十万元与之共进午餐,把吃饭推到了极致。
赴宴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在酒席上特别讲究座次。
沉思录读后感最新6篇
![沉思录读后感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75f68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e.png)
沉思录读后感最新6篇《沉思录与智慧书》是一本记录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讲述了人生哲理、为人处事方法等。
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指导意义。
下面给您带来沉思录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读沉思录有感篇1人与人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之所以能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就因为他们分得清楚这两种概念——“理性化与情绪化”。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两种概念都是必备的,因为,人之常情难免会有一些小情绪或者是过于理性化地行事。
但是,这两种概念只能以二选一。
情绪化:人之常情之中是会有一些情绪的。
比如说,你和另外一个人在有矛盾的时候,你的心其实是十分不服的,因此,你骂出了一些难听的脏话,大声吼叫,而不像理性行事的人清楚、沉稳地向对方说出你想表达的东西,同时也会带一些大一点的声音。
换而言之,从另外的一种角度来看,情绪化,是一种思维不清晰,脑子混乱的症状,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没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与理性的概念,有再大的怒气也都比不过有理性思想而说话的人。
情绪化也有另一种概念,我举一个例子给大家证明:就像刘备错伐吴的例子,在那时,关羽命丧吴国,毕竟是在当年帮助刘备脱离心理困境的知己——关羽,被自己的敌人杀死了,当然总有一股怒气冲上心头。
这时,刘备犹豫了,因为在左有诸葛亮曰:北伐征魏,杀去汉室之愁;而在右有张飞言:东征伐吴,早忘桃园之誓。
而在这次,刘备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东征伐吴。
就因为他太急于复仇了,太情绪化了,而诸葛亮给出的建议是理性的,先联合吴伐魏,到时候一举歼灭吴国,这不是比这样意气用事有效多了吗?理性化:理性化行事的人是比情绪化意气用事的人好多了,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人的脑子里要是一有理性,就说明了你的头脑清醒一些,说出的话也就有条理一些,比如说辩论赛,你拿出一些论据就有可能说服别人。
但是,需要说出来的是,人要是太理性化了必定会物极必反,因为太理性化的话,别人就会厌倦,因此,人要做随机应变的人,这样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沉思录》心得体会(通用8篇)
![《沉思录》心得体会(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e58f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a.png)
《沉思录》心得体会(通用8篇)《沉思录》心得体会篇1《沉思录》读书心得沉思录读书心得沉思录这本书是马可·奥勒留所著,此书是古罗马哲学家的传世之作。
全书大部分都是马可·奥勒留对自己生活、人生态度的思考,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心理学、政治等多个方面。
阅读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哲学、伦理、生命等方面的意义。
一、关于生活作者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如何生活。
他认为,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地思考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和目标。
他说:“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力量和弱点,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和目标。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哲学、伦理、生命等方面的意义。
二、关于哲学作者在书中对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哲学就是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是对人类智慧和道德的追求。
他说:“哲学就是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是对人类智慧和道德的追求。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哲学的深刻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关于伦理作者在书中对伦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伦理就是对人类行为和道德准则的追求。
他说:“伦理就是对人类行为和道德准则的追求。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伦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伦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关于生命作者在书中对生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命。
他说:“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命。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关于人生态度作者在书中对人生态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人生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向和目标。
他说:“人生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向和目标。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生活态度的重要性和意义。
《沉思录》读后感精选10篇
![《沉思录》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57d24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c.png)
《沉思录》读后感精选10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沉思录》读后感精选10篇,希望大家喜欢!《沉思录》读后感1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书中涵盖了包容、平等、理性、公正、和谐等调和各种矛盾的人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特性。
要用一篇读后感去描述这样的一本思想巨作,则略带着侮辱的嫌疑,但在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背景下,则又释然了。
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岁时继承王位,却遇内忧外患,没什么好日子过。
他戎马倥偬一生,美国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
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
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
因为《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卷一中作者向我们列出了他通过奚心观察,虚心地学习和发扬家人、良师、益友身上可贵的品质和闪光的精神,这不由地让我想到孔子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无独有偶,奥勒留在卷二中开篇写到“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但我不可能迁怒于他们,或者憎恨他们。
否则就是自寻烦恼。
”作为一国之君,能够如此谦逊地学而不厌,不断地锤炼自己的品性,真地很令人敬佩。
所谓“有容乃大”,只有胸襟宽阔的人,只有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和看清别人的人,才能够使自己的内心获得真正的平静和安宁。
正如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我想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是啊,不要去埋怨自己所遭遇的,更不要去无谓地痛苦。
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己能够承受苦难,相信自己不是弱者,那么,你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犹如被烈火灼烧过的真金。
《沉思录》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沉思录》心得体会(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65991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d.png)
《沉思录》心得体会(通用13篇)《沉思录》心得体会篇1刚开始拿到《左手沉思录右手智慧书》这本书,以为又是一本枯燥的说教书。
当我走马观花似地阅读这本书时,却意外地被书中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有趣的事例、意味深长的哲理吸引住了,禁不住拿起红笔在上面作起了记号,“我们曾经拥有过去,我们也会拥有将来,但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只要你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等经典话语,被我作上了重重的记号。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纯净的洗礼,灵魂受到了一次温馨的安抚,思想受到了一次猛烈的撞击。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从这本圣洁的书中,领悟到了以下几点:一、要培养“三心”一是培养爱心。
要心系群众,善于把自己从“小我”中解放出来,从个人利益、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投身于组工事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常怀忧民之心,常思兴民之策,扑下身子,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最根本的利益问题。
二是培养耐心。
组织工作任务繁重,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要培养足够的耐心,忘却世事的喧嚣,静下心来,潜心研究组织工作规律,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创新。
三是培养自信心。
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自信而成功的。
”要把自信作为支持我们日常行为的一种基本意识形态,永远相信自己,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勇敢地对自己说“我能行”!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勇敢地对自己说“我能行”!让自己变得动力十足,变得细致勤奋,变得头脑敏捷,变得思虑周全,焕发出无穷无尽的潜能。
二、要提升“四力”一是提升学习力。
把学习作为锤炼党性、修练品性、提升悟性的重要途径,坚持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提升自我整体素质。
在繁重的工作之中、工作之余,抓住点滴时间,每天读书一小时、上网半小时,潜心向学。
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古训,做到善于向基层学习,善于向群众学习,善于向领导学习,善于向同事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思录心得感想在《沉思录》里,始终贯穿着了解剖灵魂和对自己的告诫。
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在此谈谈自己的心得感想。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沉思录心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沉思录心得感想篇1 其实我是更喜欢读小说的,但偶尔也会附庸风雅地读点其他书籍,就象网络红人凤姐的搞笑名言“我经常看的都是社会经济学和一些文学类的著作!比如说《知音》和《故事会》”。
但《沉思录》除外,这是我自觉的想去看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好书,好书可以让你读得越多,收获的越多,并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
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
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
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
当n年前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觉得这话说得好,有大师风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
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忽然对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相处、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语箴言,令人启发与品味。
不要说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现在,同样会令人景仰。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古训我们都知道,但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
”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沉思录》里,始终贯穿着了解剖灵魂和对自己的告诫。
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也许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这样自我批评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
“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
”我喜欢这句话。
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
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
”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
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这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
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总理和克林顿点睛的评语吸引人之外,以猎奇的心情也许会令人失望,内容也谈不上引人入胜。
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平铺直叙。
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涩而略显拗口的语句,也许浸润着译者对原著的忠诚。
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它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
正如译者、北大教授何怀宏先生所言,“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
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沉思录心得感想篇 2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斯多葛派对人们的要求是:遵从自然(nature)而生活,或者说,按照本性生活,而所谓自然、本性,实际上也就是指一种普遍的理性,或者说逻各斯(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中国的”道”),或者说一种普遍的法(自然法的概念就是由此而来)。
自然──本性──理性──法,不说它们有一种完全等价的意义,它们也至少是相通的,并常常是可以互用的。
我读了《沉思录》一书,觉得在将近2000年前的人能有这种认识是十分了不起的。
其中的一些观点对我很有教育意义。
“从马克西默斯,我学会了自制,不为任何东西所左右,在任何环境里和疾病中欢愉如常,在道德品格方面形成一种甜美和尊严的恰当配合;做摆在面前的事情并毫无怨言。
我注意到所有人都相信思如其言,在任何行为中都不抱恶意;他从未表现过奇怪和惊骇,从不匆忙,从不拖延,从不困惑或沮丧,他不以笑声掩饰他的焦虑,另一方面也不狂热或多疑。
他已习惯于仁慈的行为,随时准备宽恕,避开所有的错误;他给人的印象与其说是一贯公正,不如说是不断改善。
我也注意到:任何人都不能认为受到了他的蔑视,或者敢自认是比他更好的人。
他也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幽默的本领。
”(卷一 15)“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
他们染有这些品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但是,我-作为知道善和恶的性质,知道前者是美后者是丑的人;作为知道做了错事的人们的本性是与我相似,我们不仅具有同样的血液和皮肤,而且分享同样的理智和同样的一分神性的人-决不可能被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损害,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恶强加于我,我也不可能迁怒于这些与我同类的人,或者憎恨他们。
因为,我们是天生要合作的,犹如手足,唇齿和眼睑。
那么,相互反对就是违反本性了,就是自寻烦恼和自我排斥。
”(卷二 1)类似的观点在书中出现过很多,我认为这些观点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很好的帮助。
在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一些让我们不开心的事,往往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会改变一些人。
有的人开始对生活抱怨,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公平,成为了愤青;也有的人会忘记自己的原则,自甘堕落,最终变成那类他们曾经看不惯的人,做着那些他们曾经看不惯的事情。
而作者认为,“那不去探究他的邻人说什么、做什么或想什么,而只注意他自己所做的,注意那公正和纯洁的事情的人,或者像厄加刺翁所说,那不环顾别人的道德堕落,而只是沿着正直的道路前进的人,为自己免去了多少烦恼啊!”(卷四 18)我认为,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从社会的大环境中孤立出来。
所以,即使生活在一种违背自己原则的环境中,我们也要去适应这种环境,去和周围的人正常交往,而且在交往时不能抱有任何一种瞧不起的态度,只要不去改变自己的原则就行了。
“不要把任何这样的事情评价为是对你有利的:即那些使你不守诺言、丧失自尊、憎恨、多疑、苛责、虚伪和欲望一切需要墙和幕的东西的事情,因为那更喜欢他自己的理性、神灵并崇拜神灵的人,他不扮演悲剧的角色,不呻吟,不需要独入或很多伙伴,最重要的是,他将在生活中不受死的诱惑也不逃避死亡,对于他的灵魂究竟在身体中寄寓多久,他是完全不关心的。
因为,即便他必须马上离去,他亦将乐意地离去,就仿佛他要去做别的可以正派和体面地去做的事情一样;他在全部的生命中只关心这一点:即他的思想不要离开那属于一个理智的人、属于一个公民团体的人的一切。
”(卷三)“有一个人,当他为另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就准备把它作为一种施惠记到他的账上,还有一个人不准备这样做,但还是在心里把这个人看做是他的受惠者,而且他记着他做了的事情。
第三个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知道他所做的,他就像一株生产葡萄的葡萄藤一样,在它一旦结出它应有的果实以后就不寻求更多的东西。
一匹马在它奔跑时,一只狗在它追猎过,一只蜜蜂在它酿造蜜以后也是这样,所以一个人在他做了一件好事之后,也不应要求别人来看,而是继续做另一件好事,正像一株葡萄藤在下一个季节继续结果一样。
-那么一个人必须以某种方式如此行动且不注意它吗?-是的。
-但这也是必要的,即观察一个人正在做的事情。
因为,可以说,察知他正以一种有益社会的方式工作,并的确希望他的社会同伴也察知它是社会动物特征。
-你说得对,但你并没有理解现在所说的:因此你将成为我前面说过的那些人中的一个,因为甚至他们也因理性的某种展示而误入歧途。
但如果你愿意理解现在所说的话的意义,就不要害怕你将因此忽略任何有益社会的行为。
”(卷五)“如果你取得了这些名称:善良、谦虚、真诚、理智、镇定、豁达,注意不要改变它们;如果你失去了它们,迅速地回到它们。
记住”理智”这个词是要表示对一切个别的事物的一种明辨和摆脱了无知;”镇定”是指自愿地接受共同本性分派给你的事物;”豁达”是指有理智的部分超越肉体的使人愉悦或痛苦的感觉,超越所有那些被称之为名声、死亡之类的可怜事物。
那么,如果你要自己保存上述这些名称,而不想由别人来称呼这些名称,你将成为另一个人,进入另一种生活。
因为,继续保持你原来的样子,被这样一种生活撕碎和玷污,是一个大傻瓜和过分溺爱自己的生命的人才有的品格,就像那些同野兽搏斗的被咬得遍体鳞伤的角斗士,他们虽然满身伤口和血块,还是恳求被养到下一天,虽然他们将在同样的状态中被投给同样的爪子和撕咬。
所以你要固守这几个名称,如果你能居于它们之中,那就仿佛你回到了某个幸福之岛居住。
但如果你察知你脱离了它们,没有把握住它们,那么勇敢地去那你将保有它们的一隅,甚或马上放弃生命,不是在激情中,而是朴实、自愿和谦虚地放弃生命,在做了这件至少在你生命中可赞美的事之后,再如此离开它。
然而,如果你记住神,记住他们虽然不愿意被奉承,但希望所有有理性的存在塑造得和他们类似;记住一株无花果树的工作就是做一株无花果树;一只狗的工作就是做一只狗,一只蜜蜂的工作就是做一只蜜蜂,一个人的工作就是做一个人,那么这将会对你大有助益,帮助你记住这些名称。
”(卷十)这些大概就是作者所认为的一个拥有“善”的本性的人所所应该做到的事和所应当拥有的品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