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浅谈如何在生活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怎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小学科学XIAOXUE KEXUE 911 2020一、前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因此,我觉得除了积极实施社会、科学计划中各种教学活动外,在课余时间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也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教育途径之一。
除此之外,我觉得通过国学儿童剧表演也能促进幼儿社会性方面认知能力的发展。
我们目前每学期都会开展幼儿国学小剧场活动,例如,《三顾茅庐》《岳飞报国》《曹冲称象》。
学生根据老师创编的剧本,加上生动形象的动作和服饰,把那些抽象的文字转化成舞台剧表演,知识点也变得通俗易懂了。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意义(一)社会性发展能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每个人的大脑一直接受着各种外界信息。
这些外界的信息对人的情绪以及情感不断产生着影响,愉悦和积极的情绪情感能够有效地促进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让全身的腺体工作正常,能促进幼儿健康地生长和发育。
同时,社会性发展还能够对幼儿的心智发展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好,他们的自控和适应能力会很强,也容易和别人相处,在情绪方面、心态方面都更加积极。
他们表现得更有毅力,承受打击的能力更强,在面对挫折时,他们能够勇于承担,努力克服。
(二)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幼儿的社会交往和情感的需要儿童从出生起就开始了社会性发展。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把人类的需要分成生物性需要以及社会性需要两种,其中的社会需要就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需求,如认知需求、劳动需求、交往需求等等。
这些很多都体现了幼儿的情感需要。
而人的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在和人的交往中,个体就获得了社会性,取得了社会中的各种规范、知识体系、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等,并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些都是社会交往的需要。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一)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交往能力从教育学的理念来说,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幼儿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锻炼社会性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对于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样化的经验,幼儿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交往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来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首先,参与各种有组织的活动是培养幼儿社会性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集体生活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与其他孩子互动,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团体活动,如小组游戏、合作绘画等,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此外,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如校外郊游、社区参观等,让孩子们在集体中切实感受到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其次,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还需要他们亲身经历各种社交场景。
父母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亲朋好友的聚会,让他们亲眼看到大人们的交往和沟通方式。
在这样的场合中,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他人打招呼、主动介绍自己、礼貌地询问对方的情况等。
同时,父母还可以组织一些小型庆祝活动,如生日派对、家庭聚餐等,让孩子们体验到家庭团聚的温暖和乐趣。
通过这些经历,幼儿能够逐渐适应社交场合,主动与他人交往,并且意识到与他人的互动是一种愉悦和需要。
此外,幼儿园和家庭还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享玩具、食物等,让他们明白分享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帮助家庭成员完成一些小任务,如摆放餐具、整理书架等,培养他们的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这样的实践,孩子们能够理解他人的需求,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从而建立友善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还需要成人的引导和榜样。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教师和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成人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与他人的交往方式,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友好的社会形象。
同时,成人还应该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社交指导,教会他们尊重他人、接纳他人的不同,养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习惯。
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小学科学XIAOXUE KEXUE92020120213~6岁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好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所以,幼儿社会性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
而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后天影响的结果,主要有社会认知能力、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因素。
儿童表演游戏的目的教育,就是在游戏中隐含着对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的培养和熏陶。
那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呢?一、关爱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关爱,顾名思义是指“关心、爱护”,是在他人需要帮助时,能够给予其关心和帮助。
3~6岁幼儿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关爱行为有所发展,但幼儿普遍缺少关爱意识,且只是口头表示愿意帮助、关心他人。
儿童表演游戏能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给幼儿以认识上的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关爱。
例如:《黄香温席》中的黄香,三伏盛夏天,他怕父亲热,就用扇子把父亲伺候睡着后,才去睡觉;三寒地冻日,他先用自己的体温去暖热被子再让父亲睡。
《孔融让梨》告诉幼儿要尊敬、孝敬老人,兄弟姐妹之间要尊敬友爱,要关爱谦让。
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如家人、老师对幼儿表达的关爱,通过亲身传授,教给幼儿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关爱,从而帮助幼儿逐步养成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良好行为。
二、感恩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它对人的一生都起着积极作用。
感恩教育是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
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能培养幼儿与人为善、与人为乐、助人为乐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通过幼儿对儿童表演游戏的接触,能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抓住生活点滴,对幼儿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
例如:《卧冰求鲤》《陆绩怀橘》中处处体现感恩精神、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日常生活规范,如,要孝敬长辈等,都是幼儿表现对家人、对生活的感恩的良好反映,能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感恩,让幼儿从尊重老人、关心父母、为家庭分忧等小事做起,在着重培养幼儿感恩意识的同时,强化幼儿的感恩行为。
如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如何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幼儿社会性指儿童出生后个体获得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品质的过程,即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
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因此,家园共育加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意识和社会性情感,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则显得至关重要。
【1】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环境,个人早期的社会化基本在家庭中完成。
人出生后的第一个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由家庭教导的,最初的感情及传递方式是在家庭中产生的,最简单的行为规范是在家庭中学习的,最初的生活目标是在家庭中获取的,最初的个性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作为家长,首先应提高社会化意识,认识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对子女实施社会化教育。
(1)家长应端正教养态度,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观点采择、移情能力的发展有直接影响,这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为儿童是根据长辈对自己的行为的反应的来推测其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行为。
家长的教养方式有不同类型,其中理想的模式是民主型教养方式。
惟独采取这种方式,充分了解孩子的要求和兴趣,尊重其意见,与孩子平等的交流,适度满足其要求,引导孩子独立的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决定,才干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反之则反。
例如:家庭溺爱型的幼儿一旦接触社会生活,或者是骄横无理,称王称霸,或者是束手无策,离群索居等。
(2)创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融洽、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儿童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父母关系的融洽对儿童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感情融洽,气氛轻松愉快,对老人恭敬,对孩子爱而不溺,让孩子觉得没有精神压力,没有紧张感和恐怖感,孩子才干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里健康成长;而时常在孩子面前争执的父母往往使孩子感到人与人之间的观点(冲突)是不可调和的。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园是孩子们走向成长的第一步,也是他们认识世界、与他人互动的重要场所。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逐渐掌握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下面,我们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探讨如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玩耍时培养合作意识玩耍是幼儿园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之一。
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例如,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任务,要求幼儿们分工合作完成。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相互交流、互相帮助,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角色扮演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是幼儿在幼儿园中经常进行的活动。
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幼儿可以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
在角色扮演中,幼儿需要通过语言表达、情绪调控等技巧与他人进行沟通。
同时,幼儿也可以学习到如何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经验和观点。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
三、小组活动培养合作与分享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小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幼儿需要在小组中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这需要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
通过小组活动,幼儿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也可以从他人那里学到新的东西。
在合作与分享的过程中,幼儿会发展出积极的态度和团队意识。
四、课堂讨论培养表达能力课堂讨论是幼儿园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讨论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意见。
通过参与讨论,幼儿可以学会如何礼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能够聆听他人的意见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性。
五、真实生活情境培养道德意识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可以创造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学会自主选择和判断。
例如,鼓励幼儿在休息时间自行整理被褥、桌椅,帮助幼儿们树立自律和责任感。
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需求,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成功案例分享与启示
01 02
案例一
某幼儿园通过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社区服务等 ,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社会规则和文化,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 意识。
案例二
某教育机构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 习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和人际交往能力。
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差异,采用个 性化的教育策略,促进其全面发展。
开展集体活动
组织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角色 扮演、团队游戏等,培养其合作精神 和集体意识。
社会实践教育策略
参观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 社会公共场愿服务
鼓励幼儿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如环保宣传、关爱老人等,培养其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 教对幼儿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深远 影响。
家庭组织的各种活动,如亲子阅读、游戏 、外出旅行等,都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拓宽其视野。
幼儿园生活经验
01
集体生活
幼儿园是幼儿首次接触的集体 生活,通过与同龄伙伴的相处 ,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
意识。
02
课程学习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更加紧密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界限将逐渐模糊,双方将更 加紧密地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教育环 境
未来的教育环境将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尊 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差异,为他们提供平等 的发展机会。
持续推进策略建议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对社会化教育的认识和技能水 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的社会性 发展。
社会技能提升
幼儿们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沟通、合作、分享 等社会技能,提升了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河北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刘晓敏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家庭方面:一、家长要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资源,家庭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家庭教育中资源的创设及合理地使用这些有效的资源上。
比如:如何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如何亲密亲子关系,如何建立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精神环境,这样才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提供最充分、最优质的资源平台,拓展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家长还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创设条件,对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
例如,对胆小的孩子,可以扩大孩子的交际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对于任性的孩子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孩子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引导他将结果转移到过程上来,形成健康心理,使他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
二、家长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做为家长,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孩子认识很多字,能计算复杂的数学题,会识谱、弹琴、唱歌、跳舞,在许多场合能给父母撑面子。
而应告诉孩子,你可以少识字,但你不能撒谎;你可以不会吟诗作画,但你不能没有礼貌。
三、家长还应掌握好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对孩子不仅要关爱,还要加强行为要求,教育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例如:当孩子为一件小事大哭大闹时,我们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讲道理,告诉他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只有想办法去解决或请别人帮助。
其次,我们不能一味地给孩子爱,更要教孩子主动去爱别人。
例如:当别人有了伤痛,要教育孩子在情感上、行动上表示关心与同情。
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导孩子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
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案例三: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家园沟通
建立家园联系制度,定期举行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加强家长与 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家园共育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师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促进家园共育。
家园互动
组织亲子游园、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增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 和合作,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矛盾冲突的家庭氛围
可能导致幼儿产生焦虑、不安、攻击性等不良性格特质。
家庭教育性,鼓励幼儿表达自 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助于培养幼 儿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责任感 。
专制型教育方式
强调家长的权威和支配地位,限 制幼儿自由发展,可能导致幼儿 产生自卑、顺从或反抗等不良性 格特质。
弥补家庭教育不足
适应未来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未来社会将 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因此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部分家庭在幼儿社会性培养方面存在 不足,通过专业指导和干预,可以弥 补家庭教育的缺陷。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交往能力
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与 他人建立积极关系的基础,有 助于幼儿在集体中融入和发挥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游戏化学习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社交技能、情感管理和认知能力,从而更好 地适应社会生活。
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等因素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幼儿园教育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幼儿园提供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 社交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在与他人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种重要能力。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是保证幼儿良好成长的关键,以下将探讨几种有效方法。
家庭教育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幼儿最初接触社会的环境,家长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技巧和情感沟通能力,引导幼儿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培养幼儿的友善和合作意识。
家长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关注,建立安全、稳定和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幼儿感受到爱和支持,从而促进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幼儿园教育也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不可或缺的。
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社会集体的第一个场所,在这里,幼儿可以与其他幼儿进行交往和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互助和理解。
幼儿园应该创造良好的社交氛围,鼓励幼儿参与团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幼儿园也应该注重开展适宜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幼儿认识自己和他人,在角色扮演中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有效的促进方法。
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许多论文和研究论证了有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参考这些研究结果,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克服社交困难,培养良好的社会性格和行为习惯。
教师和家长也应该注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幼儿社会性发展不仅需要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并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和丰富的社会体验和活动。
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鼓励和支持早期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健康成长。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家庭和幼儿园应该共同努力,教师和家长要关注研究成果,社会应该给予关注和支持。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105学习版■文/ 李 青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的生活环境日益错综复杂,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受到了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我结合幼儿教育工作经验,着重从本土文化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概述:社会性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时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形式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会根据相关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进行自我约束,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是人类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教育学中,通常把儿童的社会性分为由幼儿出生时面临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社会性和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社会性两个方面。
社会学家也认为,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最终结果,人的社会化随着个体的生理及心理的成熟以及个体对社会生活的深化而逐步深化。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幼儿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性认知、社会性行为、社会性情绪与情感、道德品质、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
但迤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和结构体系。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就是幼儿期,幼儿时期也是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向的重要时期。
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幼儿身心和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应当加大对这个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意识和社会性情感,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幼儿社会性的教育重点是在幼儿入园初期。
但教师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以教师的反复说教为主,因此,一旦离开教师、离开幼儿园,就会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恢复到原来的行为模式当中,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有幼儿在园内表现良好,同伴间交往能力表现良好等,而在家里又恢复成上幼儿园前的原样。
因此传统的社会性教育策略并不能有效的将良好的社会性内化为幼儿的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一)提高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意识。
如何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如何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正文:“我要看《金刚葫芦娃》,谁也不许换频道!”“不行,我还要玩这个玩具,不给你玩!”“妈妈,我鞋带开了,给我系一下!” 这些言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责任感、合作意识、独立能力等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通过学习《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指南》中明确指出了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很多孩子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尤其是幼儿在同情心、责任感、自制力、交往主动性、自信心、独立自主性,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方面,问题相当普遍与突出。
根据多年的幼教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生活的各个环节,抓住点滴的教育契机。
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利用好一日1、晨间接待:从一入园,孩子在幼儿园的社会性教育就开始了,要求幼儿要衣着整洁、精神饱满;进门要和门卫、保安叔叔、及晨检教师有礼貌的问好等。
2、升国旗。
通过认识国旗、唱国歌、升国旗、国旗下的讲话等环节让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3、小小值日生。
把幼儿分成若干组,根据每组幼儿的特点,分发不同的任务,让幼儿喜欢自己的班级,并乐于为集体、为他人做事。
4、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环保意识;锻炼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等。
5、进餐、盥洗活动。
生活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本身,对幼儿而言,“愿意、乐意做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是最重要的,能让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快乐稚升园刘占艳幼儿的品质和习惯是生活中培养和形成的,幼儿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条件,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形成。
在生活中,幼儿体验生活的丰富、世界的神奇;在生活中,幼儿形成探索精神,发展对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幼儿体会自尊,形成自信,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然游戏群体。
如今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在一起学习、嬉戏的机会,再加上父母对独生子女给予了过多的关爱,总习惯于一个人甚至包办代替孩子活动,因而造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于是现在多数孩子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刁蛮、任性。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就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
"而自然游戏群体正好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异龄同伴交往环境的缺陷,通过这类活动,儿童可以与不同年龄同伴自由交往,为独生子女创造一种类似于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弥补了不足,这样更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针对独生子女的这类情况,许多幼儿园常开展大、中、小班混合的联营活动,通过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同混合开展游戏,使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在这类活动中,年龄小的能力低的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年龄大的,能力强的儿童学习并建构自己新的认知结构,年龄长的儿童在这类活动中可充当教育者和纠正错误的角色,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清楚地解释有关规则、道理等,必须牢固的掌握技能技巧,在生活中幼儿语言交流的机会增多了,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自然游戏群体是非常有利于独生子女去除自我中心主义,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和互相合作的能力。
例如:青青和佳佳同时发碗,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青青是怎样发的呢?她从碗盘里先拿一个碗发给一个小朋友,然后再拿一个碗发给另一个小朋友,当她刚发了五个碗时,佳已经把剩下的碗都发完了,因为佳佳一下子就抱了一摞碗,一一发给小朋友,所以她发得又多又快,青青很捻,发碗的快乐一扫而光。
浅谈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56学习版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增进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学习和扮演简单的社会角色,引导幼儿社会行为技能的过程。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在个体与集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而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是幼儿实现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那么老师应该如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呢?本文中我分享了几点策略。
一、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培养身心健全的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标。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幼儿发展的三大方面。
完美的人格对一个人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及事业的成功具有促进作用。
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社会交往能力等对其事业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2.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幼儿社会性发展在人的一生的社会性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其未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一)老师要时刻为幼儿做好表率。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作则是老师职业的核心素养。
幼儿入园后,都特别听老师的话,以老师的言行为基准要求和衡量别人,经常会说“老师说……”,会模仿老师讲课、教育等行为,经常会把这些行为带到家庭、社会生活中。
因此,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优秀榜样。
同时,老师必须自身作则,如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节约水电,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不浪费。
因此,老师的自身行为对幼儿而言是最佳的社会性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
幼儿教育中五个领域的教学是相互结合、互不独立的。
老师要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可以借助幼儿丰富的语言表达来实现。
学前教育中的儿童社会性发展如何促进?
学前教育中的儿童社会性发展如何促进?学前教育中的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孩子在早期阶段所经历的社会化过程,包括社交技能、情感调节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能力的发展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和生活环境。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来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应该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回应,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尊重他们的意见。
2. 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交机会:学前儿童需要接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和合作。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如游戏、手工制作、户外运动等,让孩子们有机会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也可以邀请其他家庭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增加孩子社交圈子的多样性。
3. 教育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形成个人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因此教育者应注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可以通过故事、歌曲、绘画等方式向孩子传递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理念,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4. 促进情感调节能力的培养:学前期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逐渐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并通过适当的途径释放压力,例如通过音乐、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5. 培养道德认知:学前期的儿童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但还不足以完全独立地处理生活中的伦理问题。
因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道德概念融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孩子了解道德规范,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
总之,学前教育中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提供丰富的社交经验和环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道德认知,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在家庭中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如何在家庭中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其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孩子与他人交往、适应社会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多个方面。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其社会性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在家庭中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呢?首先,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基石。
一个充满爱、尊重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温暖,从而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模式。
家长之间要相互尊重、关爱,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和冲突。
如果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也要以平和、理性的方式解决,给孩子展示正确处理冲突的方法。
同时,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在家庭中体验到被尊重和重视。
其次,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
比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品德,都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传递给孩子。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按顺序排队结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主动给老人让座;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良好品德的种子。
再者,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能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当地分配一些家务给他们,如帮忙收拾碗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孩子能够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为家庭做出贡献,同时也能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当孩子完成任务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此外,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也是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家长可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或者带孩子参加社区活动、亲子聚会等。
在与不同年龄、性格的孩子交往中,孩子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处理人际冲突,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同时,家长要在孩子社交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河北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刘晓敏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家庭方面:一、家长要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资源,家庭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家庭教育中资源的创设及合理地使用这些有效的资源上。
比如:如何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如何亲密亲子关系,如何建立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精神环境,这样才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提供最充分、最优质的资源平台,拓展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家长还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创设条件,对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
例如,对胆小的孩子,可以扩大孩子的交际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对于任性的孩子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孩子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引导他将结果转移到过程上来,形成健康心理,使他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
二、家长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做为家长,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孩子认识很多字,能计算复杂的数学题,会识谱、弹琴、唱歌、跳舞,在许多场合能给父母撑面子。
而应告诉孩子,你可以少识字,但你不能撒谎;你可以不会吟诗作画,但你不能没有礼貌。
三、家长还应掌握好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对孩子不仅要关爱,还要加强行为要求,教育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例如:当孩子为一件小事大哭大闹时,我们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讲道理,告诉他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只有想办法去解决或请别人帮助。
其次,我们不能一味地给孩子爱,更要教孩子主动去爱别人。
例如:当别人有了伤痛,要教育孩子在情感上、行动上表示关心与同情。
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导孩子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
家庭如何促进幼儿社 会性发展指南
家庭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指南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其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幼儿在社会交往、情感表达、规则意识、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而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家庭可以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其社会性。
一、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一个充满爱、尊重和理解的家庭环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和支持,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安全和信任,从而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模式。
父母要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和冲突,如果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矛盾,也要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并向孩子解释冲突的原因和解决的过程,让孩子明白家庭成员之间可以通过沟通和妥协来解决问题。
此外,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与他们一起玩耍、阅读、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爱的。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与他人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二、培养良好的亲子沟通有效的亲子沟通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当孩子与您交流时,要停下手中的事情,专注地倾听,用眼神和表情给予回应,让孩子知道您在认真听他说话。
同时,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孩子交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抽象的词汇。
鼓励孩子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经历,对于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要表示理解和尊重。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帮助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解决办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三、树立正确的榜样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现出积极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如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家长还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为孩子传递正能量。
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一、引言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自己的社会能力和社会行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与他人相互交往、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
本文将探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1.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幼儿能够培养出友善、互助、分享的品质,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培养社交技能:幼儿社会性发展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
3. 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在社会环境中,幼儿难免会遇到冲突和矛盾。
通过社会性发展,幼儿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出解决冲突的能力和技巧。
三、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2. 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的教师、同伴以及幼儿园的组织和活动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3. 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于社交行为和价值观的要求不同,会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1. 提供适宜的社交机会: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学会社交技能。
教师和家长可以创造各种适宜的社交机会,如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让幼儿有机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2. 培养合作意识:合作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一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3. 培养分享和关爱的品质:分享和关爱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学会分享自己的东西和关心他人的感受,培养出分享和关爱的品质。
通过社会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通过社会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幼儿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群和环境,培养其与他人交往、合作、分享等社交技能。
本文将从社交技能、情感认知和道德价值观三个方面,探讨社会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
一、社交技能的培养社交技能是幼儿与他人沟通、合作的基础能力。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幼儿可以与不同性格、能力的其他幼儿互动,从而学会与他人相处、交流以及解决冲突的能力。
首先,幼儿可以通过社会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技能。
例如,在集体课外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孩子共同完成任务,如建设一个游戏场所或者制作一个手工作品等。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幼儿协商、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和帮助,从而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其次,幼儿可以通过社会活动中的沟通交流,提升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例如,在社区活动中,幼儿可以与社区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倾听对方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社交能力。
最后,幼儿通过社会活动中的互惠分享,培养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例如,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幼儿可以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与其他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
这种互惠分享的经历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心、宽容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提升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二、情感认知的提升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认知的提升。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幼儿可以主动参与和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培养情感认知和同理心。
首先,幼儿可以通过社会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例如,在参观社区老人院时,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老人们的孤独和关爱需求,从而培养对他人情感的认知。
其次,幼儿可以通过社会活动中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同理心。
例如,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幼儿可以观察和思考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的生活情况,从而培养对他人所处环境和困难的理解和同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生活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体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把社会领域列为五大领域之一,足以看出社会领域的重要性。
然而,在现实当中,受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条件、社会活动教材内容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领域的活动竟成为不少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鸡肋”。
其实,幼儿社会领域(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指南》中写道:“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由此,社会领域的学习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因此,我觉得除了积极实施社会科计划中各种教学活动,在课余时间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也是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教育途径之一。
在生活中见缝插针地引导幼儿运用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巩固经验,这比起以生硬的说教方式来对幼儿进行人格和品行的影响效果更好。
一、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记得刚认识晶晶时,我曾误会晶晶是个木讷的小男孩。
她的头发,服饰甚至样貌都是偏男孩子风格的,而且她老不愿意和我说话。
有一天,她破天荒地穿了一条宽松的长裙!于是我赶紧抓住机会,边摸着她的裙边,边带着惊奇的口吻夸赞道:“哇!晶晶今天穿了裙子!你穿裙子真好看啊!”同时引导着其他小朋友赞美她今天的打扮。
(幸亏孩子们也很配合。
)晶晶听后只是望向别处,微微一笑,然后走开了。
但接着几天她都穿着不同的裙子回来,然后笑眯眯地站在我面前,意思是“老师,我今天好看吗?”自此,晶晶每次看见我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或者交谈。
我觉得教师都应该树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这样的教育观念,这样会使孩子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有利于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学会大胆进行交往。
同时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别人,让他们明白到不能只享受着赞美,却忽视了如何去赞美别人。
二、乐于做孩子们的“小伙伴”。
每当我为班里的环境创设做准备时,孩子们总会在休息时间三三两两地凑上前好奇地问:“老师,你在干什么呀”“老师你在画什么呢”等等。
以前碰上类似情况我都是简短地回答:“让教室变漂亮啊!”但有一次我忽然心血来潮决定跟他们好好地“谈一谈”,于是产生以下对话:
小朋友甲乙丙:“老师,你在干什么呀?”
“正给碟子上色呢!”我说。
“为什么要给碟子上色呀?”
“因为我妈妈说我画不完就不接我回家。
”
小朋友们一下子乐了,七嘴八舌道:“老师原来你也有妈妈啊!”“老师,老师,你都是大人了,怎么还会有妈妈?”“对!老师骗人,老师根本没有妈妈”......面对这出人意料的状况,我有点哭笑不得。
于是我反问:“要是老师没有妈妈的话,难道老师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吗?”小朋友们听了,一时都安静了。
忽然有人问:“那老师妈妈为什么叫老师上色呢?”我想了想,编道:“因为昨晚老师在家里乱蹦乱跳,不小心打翻了一叠碟子,所以我妈妈就罚我给碟子上色。
”小家伙们对此更是反应不一:有的同情地看着我说:“老师你辛苦了。
”有的马上催促道:“老师你赶紧画吧,快放学啦!”有的不停地往窗外望道:“老师我帮你看看你妈妈来了没有”等等。
于是,“老师你妈妈来了吗”就成了我们之间的典故,而且从此我再在一边忙活时,小朋友们问的第一句多半不再是“老师你在干什么”,而是“老师你妈妈又叫你干活啦?”然后或言语安慰,或“出谋划策”。
这样的场景总会让我有小小的感动。
在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幼儿只是道理、知识的被动地接受者。
其实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觉得以小伙伴的身份与孩子进行生活交流,这样的对话,就效果而论,对幼儿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鲜活的教育?能让他们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从而学会关心、尊重他人。
三、敢于正确指出孩子的错误。
最初,面对孩子们犯的错误,比如上课时不专心,随意讲话;不爱吃的东西就扔到地上、不爱护公物等等我都选择忽视,因为我觉得一来当面直接指出他们
的错误,他们也许会接受不了;二来自己存在着“树大自然直”这样的错误教育观。
但渐渐地,我在孩子们面前就显得亲和有余而威严不足,纪律也变得涣散。
于是我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同时也不利于幼儿树立正确价值观。
第一,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
”教育中不能只有赞美表扬而缺乏批评指正的声音。
该亲和的时候亲和,但该严肃的时候还是得严肃。
必须让幼儿感受规则的意义,明白为什么要遵守基本规则。
第二,遵守基本行为规范正是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养成中的重要一环。
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鼓励孩子自觉遵守基本规则,并及时帮助孩子纠正违规行为。
然而,规则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需要适时地、不断地强化的。
例如,在活动前,我会先让孩子们讨论并制定出一些规则。
规则制定出来后,大家是必须共同遵守并互相提醒;在游戏结束后票选在活动过程中做得最好的小朋友,并给予其表扬。
在此过程中,孩子们都体验并感受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的自豪感。
如果说五大领域中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学习成果是幼儿个人素质中的“硬”实力,那么社会领域的学习成果就属于“软”实力。
可以说,“硬”实力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可以走多高,“软”实力则影响着他们未来可以走多远。
孩子们的社会性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孩子就是成人的缩影,因此教师和家长都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给孩子以积极正面的引导。
“软”实力靠单一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增强和提升的。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都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协作,共同营造温暖、关爱、平等的生活氛围,让爱与教育同行,培养孩子乐观、自信、坚强的品格,从而促进他们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了《指南》中社会领域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