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合集下载

会计制度设计原则及关键要素是什么?

会计制度设计原则及关键要素是什么?

会计制度设计原则及关键要素是什么?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会计制度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会计制度不仅仅是企业财务报表的依据,更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基础。

那么,会计制度的设计原则和关键要素是什么呢?一、会计制度设计原则1、真实性原则会计制度的设计应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数据应当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数据的真实性是财务报表的基石,同时也是企业透明度的体现。

2、完整性原则会计制度应该体现企业所有的经济情况和财务交易,保证财务报表的完整和全面,让用户对企业全貌有真实的了解。

3、稳健性原则企业在会计制度设计时要遵循稳健的原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比如,对坏账、存货跌价等应该提前计提,而不是等到出现亏损再计提。

4、谨慎原则会计制度要遵循谨慎的原则,不轻易涉及到企业利益的转移。

比如,企业的投资性资产应该采用成本法进行计量,并不能随意按市场价值计算。

二、会计制度设计关键要素1、会计政策企业在会计制度设计时需要确定采用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处理相同财务交易时所采用的同一方法,是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准则。

会计政策包括采用的会计制度、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格式等。

2、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财务报表的基础,是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单位。

会计科目应该与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特点相适应,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3、会计核算期会计核算期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段,通常是一年。

在会计核算期结束后,企业需要编制年度财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预算编制等工作。

4、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会计报表应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便于外部用户进行理解和分析。

5、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高效地进行财务处理和管理,并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关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综述

关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综述

关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综述会计稳健性原则也称审慎原则、谨慎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一、稳健性原则的含义关于稳健性原则的定义,各国的会计准则中都给予了明确的定义,总的来说,主要有两个范围,一个范围狭义一些,一个范围宽泛一些。

以bliss、basu等为代表的学者定义的稳健性的概念比较狭义,bliss认为会计稳健性原则是指“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bliss 1924)。

basu认为会计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师倾向于在财务报表上对好消息的确认比坏消息要求更高。

即需要更多的证据”(basu 1997)。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于学者们关于稳健性原则狭义的定义给予了认同,在1980年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首次对稳健性原则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对不确定性的审慎反应,努力确保商业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充分考虑到。

因而,……如果未来有两个得到或支付的估值近似相等,稳健性规定使用较小的估值。

”(sfac2,第95段,fasb,1980)《国际会计准则》也认同狭义的定义:“稳健性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审慎,比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中国称稳健性为谨慎性,以下同)而在《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中这样定义的稳健性:“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稳健性原则应被赋予更宽泛的定义: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师对能导致较低股东权益价值的会计方法的偏好。

探析会计业务中的谨慎性原则会计毕业

探析会计业务中的谨慎性原则会计毕业

探析会计业务中的谨慎性原则会计毕业一、绪论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会计领域的地位勿庸质疑,本文将从其概念、运用、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在我国会计中的正确应用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论述,肯定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中的地位无法替代。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ﻭ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

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企业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谨慎性原则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谨慎稳健的内容.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3。

1提取坏帐准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赊销行为是企业开展销售业务的主要方式,由此引起的一部份应收帐款无法收回在所难免,客观存在的,于是了坏账.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转销法.另一种是备抵法,虽然考虑应收帐款中可能的坏帐损失风险,通过计损坏帐准备,防止了利润虚增,资产虚增,符合谨慎性原则。

但根据近年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按千分之3~5的比率提取坏帐准备,由于准备额过低,坏帐准备金额明显不足,未能达到谨慎核算的目的.因此,新制度规定应收帐款按备抵法取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自行确定,同时规定对期末应收、预收帐款、其他应收款等都应列入风险管理中,这样使企业更加谨慎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不限制估计坏帐损失的方法,让其象成本核算那样自行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固定下来,按提取比例提取,超支者报批或督促企业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坏帐的发生。

3.2加速折旧总的来说,我国不少企业的折旧率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生产的内在要求,为此现行新会计制度在强调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同时,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

其中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第一、许多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早期的营业收入大,为做到收入与成本恰当配比,就应让这些资产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第二、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无形损耗,使得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应在短期限内收回等等。

谈谈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原则

谈谈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原则

谈谈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原则通过对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发展曲线、与其他质量特征的关系和其在会计实践中的作用作一个粗浅的分析,旨在更好地理解它,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合理运用稳健性原则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稳健性原则一、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1.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客观前提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是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客观前提。

从宏观来看,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发展时期,资本市场才刚刚起步,很多制度尚未完善。

加入WTO后要参与国际竞争经济不确定因素将会更大。

从微观来看,通过企业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自身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

企业内外的不确定经济环境使企业的经营同时存在风险与收益。

人们不愿意遭受大的风险,因此,稳健原则就客观地存在了。

2.稳健性原则存在的主观前提(1)契约理论是会计稳健性原则存在的主观前提。

在企业契约中,主要有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契约和债权人与管理层之间的契约。

两种不同的契约存在两种不同的矛盾。

在所有者与管理人之间的矛盾中,稳健性可以作为抵减所有者过于乐观的一种工具,从而管理人可以避免因盈余过高而带来的股东诉讼。

另外,由于稳健原则可以缓解管理者对资产和利润的高估,限制对股东清算股利的发放,起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作用。

由此可见,管理人愿意采用稳健性原则,是它能化解上述两对矛盾。

(2)税收是会计稳健性原则存在的主观前提。

除了免税企业外,一般的企业都缴纳所得税,稳健性可以延迟收入确认和加速费用的确认进而延迟了利润的确认。

这就降低了累计利润,减少了当期应纳税额,增加了企业价值,这些增值在企业各方面得以分享,同时也扩大了企业管理层的业绩。

因此,企业的各个方面都乐于采用稳健性原则。

二、稳健性原则的发展曲线会计稳健性思想明确表述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如Bliss(1924)的名言“不预计利润,但预计所有损失(Anticipate no profits but anticipate all losses)”这是当时财产托管人为其解脱责任的一种策略。

会计稳健性

会计稳健性
▪ 我国从管制角度对稳健性的研究集中于会计准则管制。我 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对稳健性原则的强调从 无到有、从弱到强。
▪ 赵春光(2004)讨论了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变化趋势,发现在 1999、2000和2001年有所提高。
▪ 陈旭东和黄登仕(2006)使用1993-200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 数据发现,会计稳健性在1998年后逐渐增强,2001年以 后上市公司的会计具有稳健性。
三、会计稳健性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 第一阶段:从无到有的突破阶段(1985年~ 1997年)
▪ 1985年7月1目,我国实施了《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制定的全新 的会计制度。它提出了稳健性原则,如存货以成本与可 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等。
▪ 1992年l1月16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初 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基本 会计准则提出了会计核算的12项原则,其中规定“会计 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 损失和费用”,这是我国首次就稳健性原则(谨慎性原则) 明确提出要求。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6
▪ 会计稳健性的分类: (根据其性质的差异)
▪ 非条件稳健性(Unconditional Conservatism)也称为独立 稳健性(Independent Conservatism),这种稳健性意味着 会计处理方法在资产或负债形成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不会 再根据其后的经营环境而变化,它一般会导致不可确认的商 誉存在,使得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市场价值。如有关 研究开发的费用化处理,以及大部分固定资产使用加速折旧 法等。它是一个总体的偏见,和当期的消息没有关系。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财会研究
论稳健性 原则在会 计 中的运 用
清远 大 中塑胶 制品有 限公 司 李超
【 摘
要】 本文从探 讨稳健性原则的本质 出发 , 出会计的不确定性是稳健性原 则存在 的前提 奈件 , 指 由此为基础 系统地探讨
了稳 健 性原 则在 会 计 中 的应 用 , 以及 应 用稳 健 性原 则 时 应 该 注 意 到 的 各 种 问题 。 最 后 阐述 了如 何 正 确 运 用稳 健 性 原 则 。

( ) 货 的处 理 三 存
在我 国 ,企 业 会计 准 则 》 会 计 制度 都 对 存 货 的 成 本 与 市 价 孰 低 《 和 法 做 出 了规 定 。 根 据存 货 准 则 的 规 定 , 国 运 用 成 本 与 市 价 孰 低 法 对 我

对 稳 健 性原 则 本 质 的 理解
高 估 资产 和 收益 , 足 损 失 和 费用 。按 照 现 在 的 发 展 趋 势 , 健 性 原 则 算 稳 正 在 逐 渐 成 为 一 项 国际 惯 例 . 是 又 因 为 其 在 具 体 操 作 中存 在 着 主 观 但
负 债 而 不 确 认 可 能 的或 有 资 产 。 就 是 说 对 于 或 有 资 产 这 种 有 利 因 素 也 最 大 限 度 是 在 会 计 报 表 附注 中 进 行 披 露 , 于或 有 负 债 在 很 可 能 导 致 对 经 济 利 益 流 出企 业 ,并 且 金 额 能 够 很 可 靠 的计 量 时 确认 为 一 项 负 债 ,
定 因 素 时 , 当 做 出合 理 正确 的 估 计 判 断 。会 计 实 务 估 计 的 标 准 是 指 应
在 会 计 核 算 中要 做 到 : 能 过 高 地 估 计 资 产 或 收 益 。 能 过 低 地 估 计 不 不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学位论文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学位论文

目录一、稳健性原则概述 (1)(一)稳健性原则的含义 (1)(二) 稳健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三)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用的必要性 (2)二、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2)(一) 存货的计价 (2)(二)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3)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3)2. 坏账准备 (3)3.存货跌价准备 (4)4.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4)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6.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7.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5)(三)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5)(四) 收入的确认 (6)三、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一) 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存在矛盾 (7)1.与真实性原则的矛盾 (7)2. 与相关性原则的矛盾 (7)3.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矛盾 (7)4. 与权责发生制、配比性原则的矛盾 (7)5. 与历史成本原则的矛盾 (8)(二) 稳健性原则的可操作性不强 (8)(三) 稳健性原则与我国所得税政策不协调 (8)(四) 稳健性原则受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制约 (9)(五) 稳健性原则的应用给企业操纵利润创造了机会 (9)四、如何正确运用稳健性原则 (9)(一) 缓解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矛盾 (9)(二) 加强稳健性原则的可操作性 (10)(三)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及综合素质 (11)(四)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外部审计监督 (11)(五) 优化相关信息的披露 (11)(六) 改进对企业的考核评价指标 (12)注释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4)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建国初期,稳健性原则在我国被认为是操纵会计数据的工具而被禁止使用。

直到1993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引入了稳健性原则,明文规定了稳健性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十二条原则之一,并且在随后的具体准则制定过程中,体现稳健性原则的方法陆续被采用(如加速折旧法、坏账准备的计提等),特别是在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多体现稳健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而2006年财政部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对稳健性原则做了新的阐述,使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范围更广、更规范。

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额的处理 , 合同规定投资期限的, 按投资期限摊销; 没有规定
投资期限的, 初始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 益份额之间的差额, 按不超过 l 年的期限摊销 ; 0 初始投资成 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 按不 低于 l 年的期限摊销。 0 这样会计处理少具有以下优点: 其
资产的摊销期限, 加速企业用于购建固定资产资金的回笼。
产; 其二, 规定分别按“ 不超过” 不低于”0 与“ l 年的期限摊销, 可以使企业提前确认费用, 递延确认收益。 5 .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定。企业融资租人的固
3 待摊费用、 . 对 开办费 及待处 理财产损益的会计处 资 理。 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而对那些不能给企业带
注意与企业 目 标相一致,强调目标风险与 目 标收益间的平
衡, 同时考虑利益关系人的道德风险; 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
时, 各种分析方法要综合运用, 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 , 重点考
来; 重视投入产出率, 增加公司的资本积累。在资产负债方 面, 要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等财务指 标。优化企业的现金流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
( 玉香 王 安 阳钢 铁 集 团公 司财 务 部 会计师)
产出率 ; 动态平衡 自 有资金, 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
结构, 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 以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
性、 安全性与盈利性。 同时, 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应
维普资讯
公司股权架构 , 将公司注册资本金与发展规模有机地结合起
产负债率; 当现金流量不理想时, 应降低资产负债率, 以有效

会计稳健性原则在中小企业运用论文

会计稳健性原则在中小企业运用论文

会计稳健性原则在中小企业的运用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1摘要自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我国中小企业的崛起就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它不仅为国民经济的上升,而且为国家的就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同样面临着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在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成长发展存在许多不够稳健的地方。

中小企业对稳健性原则的认知以及对稳健性的合理运用都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稳健性会计原则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占据全部注册企业的99%以上,如此庞大的数量无疑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遗憾的是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不能最终发展为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而是在企业的成长阶段就匆匆夭折。

构成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过多紊乱虚假的账目对企业稳固发展起到的强烈冲击。

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方兴未艾的企业群体,合理施行会计稳健性原则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会计稳健性原则的概念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概念框架中,所给的定义是“谨慎性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做出必要的估计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审慎,比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

我国在2006年2月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将稳健性原则定义为“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由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受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二、会计稳健性原则在中小企业的运用情况会计稳健性原则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通过会计师们在会计实务处理中体现。

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对资产减值与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两方面的稳健计量加以详细论述。

(一)稳健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上的运用所谓资产减值准备,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对资产价值减少的部分提取相应的准备,以便资产体现当期真实的市场价值。

企业选择会计稳健性原则作为一种策略,而这种策略是如何在资产减值上发挥效力的。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及其限度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及其限度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及其限度会计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会计师在准备财务报表时应当保守处理,即在面临不确定性时,应当预计可能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的收益。

这一原则的应用旨在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确保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真实、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和决策。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度,会计师需要在实践中审慎考虑,避免过度保守的处理,从而导致对企业价值的低估。

本文将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及其限度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1. 预计可能损失在面对潜在的损失时,会计师需要根据已知信息和专业判断进行预测,将可能发生的损失计入财务报表中。

这可以表现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方面。

对于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会计师需要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历史回收情况以及整体经济形势等因素,合理预计可能的坏账损失,并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

在面对潜在的收益时,会计师不应提前确认可能的收益,即使该收益看起来是几乎确定的。

这是为了避免虚高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当企业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一笔未来的收入,但是由于尚未完全履行合同义务,会计师不应提前确认这笔收入。

3. 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并不仅限于财务报表的编制,也在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企业面临不确定性时,采用保守的会计处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保障企业的财务稳健。

在经营决策中,管理者也可以依据保守的会计处理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制定,从而降低可能的风险损失。

4. 投资者保护和信息透明度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获得真实、全面的企业财务信息,从而做出具有理性和准确性的投资决策。

保守的会计处理可以降低财务造假或者夸大的风险,增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1. 过度保守虽然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师在面对潜在风险时保守处理,但是过度保守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浅析会计稳健性原则

浅析会计稳健性原则

浅析会计稳健性原则作者:孙晓雯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06期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会计稳健性的含义,并首次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简要阐述了会计稳健性的重要意义,然后重点阐述了稳健性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运用稳健性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原则应用一、会计稳健性的含义会计稳健性在业内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资料的翻阅对比,将会计稳健性的含义描述为:会计人员在不确定的会计环境下,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在对会计信息作出判断时,要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为原则,保持必要的谨慎,从而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作出恰当合理的估计。

二、运用会计稳健性原则的重要意义会计稳健性原则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微观层面的意义,即对个别企业的影响;一个是宏观层面的意义,即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一是在微观层面上,稳健性在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适度运用,是对历史成本法计量不足的补充,它可以降低企业各契约方的违约可能性,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满足内部经营决策的需要,有利于保护各投资方的利益,帮助企业规避各种经营与投资风险,强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二是在宏观层面上,会计稳健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符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它的适度运用有利于我国树立稳定可靠的财政来源,有利于稳定物价,降低经济的不稳定性,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稳健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稳健性原则的相关条款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当前,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规定还不够细致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不统一,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导致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虚增、虚减利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对存货的计量,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后进先出法。

(二)税法规定限制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当前,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无论企业的财务会计如何核算,均按税法规规定执行。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作者:冯艳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得企业会计工作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上涨。

稳健性便成为应用于企业的会计工作原则,这样一来,可有效降低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会计工作;稳健性原则;应用引言: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发展与竞争、风险与收益共存,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在竞争中寻求发展,企业就必须注重资产保值、增值。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多业经验,基于稳健性原则的内涵,分析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提出一些正确运用稳健性原则的策略。

一.稳健性原则的内涵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例如,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应收款项是否具有可回收型,售出存货的返修、退货问题。

要求会计工作必须具有稳健性的信息质量,企业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状况下,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预测各种各种损失、风险,不高估收益与资产,不低估费用、负债。

例如,当企业出现或有事项,一般无法明确或有资产,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时,才可确定资产。

当相关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时,产生现时义务,因该及时的预测负债,以体现稳健型的会计信息。

企业处理所得税过程中,必须由充分证据证明,企业在未来期间内,可获取足够应纳税,与暂时性差异进行抵扣,才能使所得税得到递延。

针对相关纳税出现暂时性差异时,应及时足额,使所得税负债得到递延,以体现稳健性的会计信息。

企业运用稳健性原则,禁止设置秘密准备,若企业低估收入、资产,高估费用、负债,与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标准不相符,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损害,使企业实际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扭曲,误导使用者决策,与会计准则要求不相符。

综上所述,稳健性原则可定义为:按照会计法依据,稳健性原则是为防范风险,预防不确定性因素,使会计核算尽量实现相对可靠、稳妥的运作。

试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当中的应用

试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当中的应用

《试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当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首先阐述了稳健性原则的概念、起源与发展,明确其在会计领域的重要地位。

接着分析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的具体应用表现,如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或有负债的确认等。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处理中的作用及影响,同时也指出了该原则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过度谨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以确保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得到合理应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会计应用;资产减值;或有负债;会计信息质量一、引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核算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稳健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之一,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本文将对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稳健性原则的概念、起源与发展(一)概念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要充分估计,对可能取得的收益则要谨慎确认,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二)起源与发展稳健性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会计人员在记账时就已经开始采用谨慎的态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稳健性原则逐渐成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现代会计中,稳健性原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各国的会计准则中得到了明确规定。

三、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具体应用(一)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体现了稳健性原则,避免了资产价值的高估。

(二)或有负债的确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不确定的事项,如未决诉讼、债务担保等。

论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论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论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论会计的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原则,是对会计指导思想或观念的描述。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基本前提。

这一原则在会计发展史上已成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惯例,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和发展,其内涵越来越丰富,且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一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条件.会计的不确定性是指在一种或几种情况和处境下的最终结果是得利或损失,只有在发生或没发生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未来事项时,才能加以确认的会计信息。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致使会计领域中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但会计不确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一个是外因即由于会计系统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企业的承诺,以及与银行有关的资金借贷往来等信用,信用作为企业经营中一种必要的融通工具和交易保障,它是企业会计不确定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企业在外币业务中汇兑期限的不同而发生的汇兑损益,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合同生效的长短等也都会引起企业资产因时间的关系而不断的变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谋取超额的经济利益,就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由于这种风险性的存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也就自然的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性;另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总是和社会,环境分不开的,那么会计信息就一定会受到税率例率、物价变动指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发生变化。

另一个原因为内因,即指由于会计系统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而引起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在会计人员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中,因自身业务水平或职业道德素质的限制,而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不断的发生变化。

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稳健性原则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稳健性原则的思考
及 为 适 应 会 计 环 境 变化 应 对 稳 健 性 原 则 做 出 的 改 进 。 【 关键 词 】 稳健 性 ; 会 计 目标 ; 保 留; 改进
4项 重要 原则 , 也是一 项历史 悠 久的会计惯例 。我 国 2 0 0 6年颁布 的新会计 准用会计信 息的“ 质量 要求” 替代 了原来 的会计核算 的“ 一般原则” , 并将稳健性作 为纳入 其中 。其对稳健性 的定 义为 : “ 企业对 交易或 事项进 行会 计确认 、 计量 、 报告 的过程中应保 持应有 的谨慎 , 不 得高估 资产或 者盈利 , 低估 负债或者费用 。 ” 即稳健性原则 的核心是避免资产或利 润的高 估 及负债 或费用 的低估 , 在实务 中具体表 现为及 时确认 当期 未实 现损 失 , 但对 当期未实现收益仅在其实现 时确认 ; 固定资 的加 速折 旧法 ; 或有 负债 的核算 ; 各类资产减值 准备的提取等 。 虽然稳健性原则一直 被会计 工作 者所使用 , 但 也一直 饱受 会 计学 者的争议 。尤其是在人们对 于会计 责任的认知 由受托责任 观 转 变为决策有用观之后 , 对 于稳健 性 的质 疑和 批评 日渐 激 烈。在 会计 受托责 任观下 , 会计 的责任 在于 向公 司所有者 如实地反 映受 托者 受托责 任的履行 情况 , 为委托 者提供用 来确定受 托者报酬 的 依据 。因而为 了维护委托者 的利益 , 会计人员会采用稳健性原 则。 然而, 随着 资本 市场 尤其 是股票市场 的发展 , 投资者更关注 的 是与 其投资决 策相关 的信息 , 这也意 味着会计 的责任 开始 向决 策 有用 观转 移 。此时 , 如果仍然保持 着不高估收益 、 不低估 成本 的原 则会 使报表 中的会计 信息与市 场真实情况 相差甚 远 , 导致投资 者 做 出错误 决定 。 二 十世 纪八十年代 以后 , 一些 学者 和准则 制定机 构试 图放 弃 稳 健 性 原 则 。2 0 0 8年 , F A S B与 I AS B在联 合概 念 框架 第 一 阶段 “ 目标 与质量特征 ” 的征求意见稿 中取消 了稳健性 的质 量要求 。而 我国2 0 0 6 新 企业会计准则 中也 引入 了与稳 健性存 在 矛盾 的公允 价值计量 属性 。使稳健性原则的地位受到 了威胁 。有些学 者认 为 公允 价值将成 为最重要 的计量 属性 , 而与其相 冲突 的稳健 性原 则 应被取 消, 对此笔者认为稳健性原 则不应 取消 , 原 因有 如下几点 : 1 . 稳健性原则有利于公 司规 避风险 。企业 在经 营过程 中存在 众多风 险, 如市场低迷使得企业存 货的价值下跌 ; 债务人经 营情况 恶化导 致应收 账款全部 或部分 无法 收 回; 公 司可能因未决 诉讼而 遭受重大损失 等 。以上风 险时刻存 在 , 如 果不 采取相应 的避 险措 施可能会对公 司造成重创 。而遵循稳 健性原 则 , 对上述 风险依 次 采取计提存货 跌价准备 、 坏账 准备 、 或有 负债等措 施 , 可 以提 前从 当期收益 中扣 除风险可能 造成 的损失 , 建立 备用 资金。当损失 实 际发生 时 , 利用备用 资金填补 可以避免损 失对企业 利润和 现金流 的冲击 , 维 持 企 业 的持 续 经 营 。 2 . 稳健 性原则有利于保护权益人 的利益 。稳健性原 则是 一种 约束性原则 , 能够有效规范公司行 为, 保护利益相关者 。从债权 人 角度来看 , 稳健性原则要求公 司及 时确认未来 可能存 在的损失 , 有 利于债权 人更全 面地估计 企业 的偿 债能力 , 更深入 地 了解 面临的 风险并制定对应 的风险规 避措施 。从 股东 的角度来 看 , 稳健性 要

会计实务中稳健性原则的应用

会计实务中稳健性原则的应用

关键词:会计实务;应用;稳健性原则;经济环境引言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又被称之为谨慎性原则,其主要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对某项经济事务会计事项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选择针对性方案,并且需要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从而可以合理地开展各个环节核算工作,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进行整理。

稳健性原则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一项工作,需要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确保在开展各项涉及经济的事项都能够始终秉承谨慎的态度,避免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限制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一、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一)稳健性原则的客观前提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作为稳健性原则的客观前提,从宏观角度来讲,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资本市场正在起步,部分会计实务工作制度没有得到完善。

而且加入WTO后需要参加国际竞争经济,导致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多。

从微观角度来讲,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自身会计管理有着一定的联系,再加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企业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除此之外,企业内外的不确定经济环境导致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存在风险,无论是哪种活动与投资行为,都会有利益与风险,而且利益越高,潜在的风险越大,若不想遭受较大的风险,则应该强化对各个环节工作的重视,使得稳健性原则客观存在。

(二)稳健性原则存在的主观因素前提稳健性原则的前提为契约理论,而且在企业契约当中,需要涉及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以及债权人和管理层之间的契约,再加上这两种契约存在一定的矛盾,甚至较为严重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所有者与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中,稳健性原则是能够递减所有者过于乐观的一种方法,从而可以避免因盈余过高而出现的诉讼。

除此之外,税收也是稳健性原则的主要前提,需要得到有关工作人员的重视,确保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做好较为全面的分析,优化企业所得利润,为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而且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可以延迟收入确认和加速费用确认,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扩大企业管理层业绩,为各个环节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多帮助[1]。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几点探讨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几点探讨
参考 文献 【】 1冯鹏 . 计 稳 健性 相 关 问题 的研 究叨. 经 会 财 界 20 ( ) 08 5.
『1 2胡玉可. 稳健性原 则在会计 实务 中的运用
【. 格 月刊 2 0( ) J价 ] O 67 . 『1 兆 堂 , 玉 华 , 艳娇 . 健 性 原则 在 新 3 许 李 杨 稳
原 则 的应用 前提 和应 用条 件进 行必要 的约 速 成 ,这 在一 定程 度上 可 以减少 会计人 员 的主 观 性和 随意 性 。例如 , 国对存 货应 用 “ 美 成本 与市价 孰低 法 ”制定 了 “ 预期 销售价格 将 下 降 , 和 销售 存货 的成本 将增 加” 制成 两项 应用 前 提 ,并且 规定 存货 的市 价 只能在一个 有上 下 限 的范 围 内应 用 。 此外 , 国规定 对 固定 资 美 产 折 旧的提 取额 不能 超 出其 原始成 本 。 适 当增 加财 务报 表 附注 ,对冲 突情况予 以充分 披露 。 年来 , 近 财务报 表附注 已成为上 市 公 司 财务 报 表 必不 可 少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且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重视和 关注。 但非上市企业仍未足够重视 , 而且财务 报表附注不应只是报表数据的延伸 , 也不宜 局 限于 财务 数据 ,而应 有 不依 附于财务 报表 面 存在 的信 息 。由于 每个企 业所 面临 的不确 定 性在 不 同时间 、 同经 营环境 下有所 不 同 , 不 谨 慎性 原则 的应 用 时间 、范 围和程序也 应有 所 不 同 ,与其 他会 计原 则 的 冲突对财务 状况 和 经营 成果 的影 响 当然也有 所不 同。 因此 , 有 必 要在 信息 披露 中充 分说 明谨慎 性原则 的应 用时间 、 范围和程序 , 揭示因与其他会计原则 的冲突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程度及其变动情况。充分的信息披露能有效 地提高信息可比性,从而使与企业有利害关

会计理论毕业论文论会计稳健性原则及其应用

会计理论毕业论文论会计稳健性原则及其应用

X X 大学毕业论文
论会计稳健性原则及其应用
姓名: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论会计稳健性原则及其应用
一、在会计工作中推行稳健性原则的原因
(一)、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必然性
(1)稳健性原则的唯物内涵
稳健性原则指:在会计处理上,对于收入、费用和损失的确认应持谨慎即稳健的态度。

这是由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稳健性原则是以风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

在风云变换的市场大潮中,竞争和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而企业既面临机遇,又要经受考验。

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风险是个阴魂不散的恶魔,但受到
风险威胁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取得充分的犒赏---这就是收益。

风险和收益是密切相关的,风险越大,可能带来的收益也就越大,对企业而言是动力;收益越大,随之而至的风险也就越大。

甚至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对企业而言是压力。

点击查看全文。

对会计稳健性原则的思考

对会计稳健性原则的思考

准 备 金 的计 提 、投 资 的 减 值 、成 本 与 费 用 三 、稳健 原 则 的 发展 一 一 适 度稳 健 孰低法 的运 用等方面得 以体现 。 原 则 随着经济 的发展 , 稳健性原则 的不断 二 、稳健 性原则与其他原则 的冲突 完善成为必然 , 以便 更好地为会计 目标 服 由于 可 以 减少 所 得 税 , 业 乐于 运 用 务 。 一 点 在 我 国新 会计 制度 中也 得 以 体 企 这 稳健性 原则 ,而且对于企业来说 ,高 估资 现 。 外 稳 健 性 原 则 的 不 断 完 善 需 要 会 计 另 产 和利润远 比低估的危 险多 , 因此稳健性 人 员 的 合 作 与 审 计 方 面 的 配 合 。 原 则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 在 会 计 的 发 展 过 程 ( )适 度稳 健原则的产 生的必要性 一
中 ,稳健 原则曾起过积极 作用 , 会计稳 但 由于 稳 健性 原 则 与其 他 原 则 冲 突 的 存 健 原 则 与其 他 会 计 原 则 的 冲 突 是 客 观 存 在 在 ,稳 健 性 原 则 需 要 不 断 改 革 、完 善 ,以 【 关键 词 】 的。 面将 以成本与市价孰 低的存货核算 使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更协调 , 下 为信 息使用 稳 健 性 原 则 ;冲 突 ;适 度 稳 健 原 则 方 法 来说 明 这 些 冲 突 。 者提供更准确 的信 息。 虽然会计仍 然有不 ( )稳健 性原则与真实性原则 一 确定性 ,但过分强调 稳健 原则 , 易造成 容 稳健 性 原 则 ,又 称 谨 慎 性 原 则 , 指 是 真 实 性 原 则 是 指 会 计 计量 能够 真 实 地 会 计 信 息 的歪 曲 , 至 会 误 导 信 息 使 用 者 甚 企业 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 会计 确认 、 计量 和 报 告 应 当 保 持 应 有 的谨 慎 , 高 估 资 产 不 或 收益 、低估负债或费用 。如某一经济 业 务有 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 时 , 应采取 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论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论会计的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原则,是对会计指导思想或观念的描述。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基本前提。

这一原则在会计发展史上已成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惯例,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和发展,其内涵越来越丰富,且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一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条件.会计的不确定性是指在一种或几种情况和处境下的最终结果是得利或损失,只有在发生或没发生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未来事项时,才能加以确认的会计信息。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致使会计领域中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但会计不确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一个是外因即由于会计系统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企业的承诺,以及与银行有关的资金借贷往来等信用,信用作为企业经营中一种必要的融通工具和交易保障,它是企业会计不确定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企业在外币业务中汇兑期限的不同而发生的汇兑损益,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合同生效的长短等也都会引起企业资产因时间的关系而不断的变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谋取超额的经济利益,就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由于这种风险性的存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也就自然的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性;另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总是和社会,环境分不开的,那么会计信息就一定会受到税率例率、物价变动指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发生变化。

另一个原因为内因,即指由于会计系统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而引起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在会计人员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中,因自身业务水平或职业道德素质的限制,而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不断的发生变化。

总之,会计的不确定性所直接针对的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决定着会计不确定性的必然存在。

“不确定性这一普遍约束因素已经成为稳健主义这个传统会计概念的依据,如一般所述,稳健主义概念不是会计上的一种假设,也不是一种约束因素,但在运用上,它却作为展示那些可能不怎么可靠和相关的数据的一种约束因素。

”稳健性原则是人们对会计不确定性的一种必然反应。

会计是经济、技术与人结合的产物,会计不确定性的存在,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存在着风险人们就自然会采取措施,寻找一种稳健的方法来回避风险,保护自己。

会计工作中的稳健性原则就是人们所采取的一种方法。

例如,面对会计工作中的不确定性,财产托管人,审计人员和投资者出于减轻受托责任,减轻审计责任,以及避免或减轻投资风险和进行正确合理的决策的不同目的,他们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采取稳健性原则。

二稳健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一)稳健性原则在国际上的产生与发展稳健主义最初产生于会计受托责任盛行的19 世纪。

当时,由于会计人员存在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当涉及到对不确定性事项的估计时,往往产生低估资产和收益并高估负债和费用的倾向。

此倾向逐渐形成一种惯例,即稳健主义。

稳健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条直线轨迹。

应该说,稳健性原则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以美国为例),是20世纪初至经济大萧条之前。

当时的稳健性原则,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它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其他原则与之冲突时都要服从于它。

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造成的: 一是当时的会计蓄意少报资产价值,可以抵制其他管理人员虚报业绩并维护股东权益。

二是这样做给公司董事所投资本以广泛的伸缩余地。

三是由于当时的银行家是最具影响力的一群会计报表使用者,稳健性原则为他们对付债务人虚增抵押品价值提供了保障。

另外,1930 年后持续近三十年的价格下跌,更是助长了稳健性原则的使用。

因为,这使得资产更新更加容易,并能与资产负债表的低估相符合。

可见,稳健主义在当时作为一种传统的法则是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

但是,稳健性原则也受到一些人的批评。

其中一位就是劳伦斯.R. 迪克西,作为一家特许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伯明翰大学的会计学教授和伦敦经济学院的讲师,他指出当时的稳健性原则不要求计提折旧,以及对资本耗费不应超过资产重置率的假定是不合理的。

而他的一个重要理由是: 企业大多以持续经营为目的,因而资产计价应该反映这一事实。

对企业来讲,不仅现时的销售价格很重要,未来价值也很重要,要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它们,资产应按“持续经营的资产”进行估价—这意味着,“如果适当地计提了折旧,那么资产在账簿上反映其折余价值。

”迪克西还指出了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不严加区分所引起的原则性错误。

因为,固定资产之所以不考虑,不是由于“时间和磨损”引起的价值变动不重要,而是因为固定资产几乎无需考虑变现,固定资产是购买来使用的而不是为获利而出售的。

但流动资产的情形与之截然相反。

持续经营的逻辑推理,要求对流动资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因为,以出售为目的的流动资产对其市价变动极其敏感,任何损耗均应作为己发生损失入账。

总的来说,30 年代之前,稳健性原则一直是由于各种特殊理由而普遍采用的法则,直至1929 年美国股票市场暴跌后,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时的人们普遍认识到,股票市价更多地取决于盈利能力而不是其资产价值,于是损益表对信息使用者的重要性大大增强了。

不仅低估资产很重要,利润的低估和报告的稳健也开始为人重视。

这是个不小的转变: 它从深度和广度上均使得稳健性原则发展了一大步。

不仅稳健的内容扩大至收益确认和会计报告领域,而且稳健的层次也由原来仅是计价的稳健,深入到收益确认时间的合理稳健。

另外,当时的存货大批出现市价低于成本的情况,如果降低存货价值就相应降低了当期收益,但通常会虚增未来的利润。

这种形态的稳健性原则己有质的变化,它为坚持历史成本原则提供了更有力的理由。

同时,这时的稳健性原则也为庄园管家、偷税商人和公司经理们大开方便之门。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使用者对资产负债表的误解所引起的股票市场暴跌,人们要求会计信息必须保证公正、客观性,会计的责任从经营职责逐渐转向决策导向职责,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稳健主义表现为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及企业外部环境的现实的适应,它是在不断发展成熟并调整的。

早期的企业活动往往带有短期性质,会计主要的责任无非是保护资产和盈利,这时的稳健主义自然是合理地低估未来业务的期望值。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受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支配,企业经营活动特别是未来经营活动不确定性增加。

面对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企业的财产托管人、审计人员、会计人员和投资者出于减轻受托责任、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避免或减轻资本奉献、进行合理决策的不同目的,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加广泛地采用稳健性原则。

在市场经济现代化大规模的企业中,市场环境和企业行为的复杂化使会计更加强调规避风险,保障利润以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使稳健性原则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而稳健性原则下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就被赋予更新更深的涵义(二)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的发展在我国,稳健性原则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过去,许多人把稳健性原则看成是资本家人为地压低利润,形成虚增收益的一种工具而加以批判。

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了稳健性原则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国各时期会计核算中体现的稳健性原则是不同的。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最早提出于1993 年会计改革,当时《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将稳健性原则作为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此时稳健性原则的在我国会计核算中的体现仅限于对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核算,而且企业还可在直接核销法和备抵法中任意选择,因此对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十分狭小。

然而,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境内外财务报告中的税后净利存在重大差异,而引起差异的最重要的前8项因素中,有6项因素均与稳健性原则有关,分别是坏账呆账准备、费用资本化、收入确认、费用确呆滞存货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

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1998 年财政部发布《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股份公司计提4 项减值准备,稳健性原则开始在较大范围内使用,但各非股份公司仍然保留原有格局没有变化。

在1999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1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以及2001 年1 月18 日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稳健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其中,《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礴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6 项准则在所有企业施行。

《无形资产》、《投资》两项准则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

2001年1月1日,财政部又公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使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得以充分运用。

三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双重性。

(一)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遵循稳健性原则的必要性稳健性原则的产生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早在70 年代就对此项原则做出了规定,那么我国是否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采取稳健性原则呢?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会计制度更强调统一性和协同性,会计处理上,往往不注重强调稳健性原则,为了保证政府的税收利益,会计处理上偏向激进,从而降低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我国企业快步踏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换与竞争,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经济关系日趋复杂。

为了增加企业的风险防范和承受能力,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的会计标准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国际步伐相一致,实行会计国际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谨慎控制财务风险。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遵循稳健性原则有以下作用。

1、有利于实现当前财务会计目标与美国股权高度分散化的公司不同,我国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上市,其融资渠道仍主要为直接投资和向银行贷款。

即使已经上市的公司,其典型的结构也是国有股、法人股占大头,社会个人股占小头,且国有股及法人股一般不参与流通,与非上市的国有企业没有什么不同。

在资本市场还远未发育成熟,无法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制约、监督和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情况下,资本所有者自然要依赖报表了解其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也就是说,我国国情决定了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而稳健性原则正是达到此目标应该遵循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