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医学知识

合集下载

糖尿病的预防知识内容

糖尿病的预防知识内容

糖尿病的预防知识内容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血糖水平,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诊断为患有糖尿病:(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200mg/dl)。

糖尿病共分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是临床的常见类型。

二、糖尿病四大症状糖尿病的典型病例可以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表现。

除此以外,还可以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饥饿感、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经常感到疲倦、劳累等。

成年人中2型糖尿病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2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部分患者无典型症状。

三、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四、糖尿病预防措施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综合管理可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早死率。

1. 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保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酒戒烟、限盐、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2.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3.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de)代谢性疾病群,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de)“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常伴有疲乏无力,有时尚可伴有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长期血糖升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de)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本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在全世界(de)发病率有逐年增高(de)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de)第三大疾病.目前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de)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de)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因糖尿病引起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病(de)死亡增加~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多17 倍;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障碍.总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人类健康(de)危害是十分严重(de),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de)高度重视.糖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典型(de)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1)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肾小球滤液中(de)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达3000~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从尿中排出(de)糖也越多.(2)多饮.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糖尿病人喝水很多,饮不解渴.(3)多食.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从体外补充,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4)消瘦.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5)疲乏.主要为肌无力,与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6)其他,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引起眼屈光改变而致视力模糊.哪些人群需做糖尿病筛查应在下列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1、年龄≥40岁,特别是≥45岁伴超重或肥胖,以往有空腹或餐后血糖异常者.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 50mg/dl,即L)者.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5、年龄≥30岁(de)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有不能解释(de)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de)妇女.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糖尿病诊断(de)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de)重要线索,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域(大约10mmol/L),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可能.(2)血糖测定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de)主要依据,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de)主要指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指给病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100克标准面粉制作(de)馒头),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de)能力,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入血, 30-60分钟时血糖值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l(160mg/l).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3小时恢复空腹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始终为高峰值,持续时间过长.(3) 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反映患者近8~12周总(de)血糖平,为糖尿病控制情况(de)主要监测指标之一.(4)胰岛素释放试验.是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使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de)血浆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β-细胞(de)储备功能,从而有助于糖尿病(de)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其基值一般在5mu/L 以下,服糖刺激后其胰岛素释放也不能随血糖升高而上升.常呈无高峰(de)低平曲线,有些病人甚至不能测得.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于正常,但往往高峰出现(de)时间延迟,如在服糖后2小时或3小时出现,呈分泌延迟高峰后移.(5)C肽释放试验.方法同胰岛素释放试验,但C肽不受血清中(de)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影响.糖尿病(de)诊断标准有哪些糖尿病(de)诊断标准: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l(200mg/dl)或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l(126mg/dl)或3.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l(200ng/dl)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或100克标准面粉制作(de)馒头)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如为含1分子水(de)葡萄糖则为).糖尿病症状指多尿、烦渴多饮和难于解释(de)体重减轻.糖尿病分为哪些类型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de)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又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2个亚型.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de)主体.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de) 90%左右.糖尿病(de)治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由于糖尿病(de)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可采用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减少或延缓各种并发症(de)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强调须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以及治疗措施个体化(de)原则.治疗要点主要有5个(通常称为“五驾马车”),分别是: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治疗(de)目标主要为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de)正常代谢;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de)症状;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de)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糖尿病产妇(de)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de)生存质量;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注射胰岛素是否有依赖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许多患者对注射胰岛素有各种各样(de)顾虑,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不能离开,会像吸毒一样上瘾,所以干脆拒绝胰岛素治疗,或者等病情稍有缓解,就擅自停用.这是对胰岛素治疗(de)误解.目前最有效(de)降糖药是胰岛素,用胰岛素后不会产生依赖.因为胰岛素是一种人体必需(de)激素,正常人也是胰岛素来参与血糖(de)调节,是否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de)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de)胰岛素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de)胰岛β-细胞破坏,造成体内不能或极少分泌胰岛素,所以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不可随意停用,否则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威胁生命(de)危险.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胰岛素治疗,例如在充分(de)口服药物治疗不佳;合并严重急性并发症或慢性并发症;手术、妊娠和分娩、合并感染、外伤时,以及偏瘦(de)糖尿病患者、新发生(de)2型糖尿病等都应该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一般待血糖控制平稳,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后,可逐步停用胰岛素.部分新发生(de)2型糖尿病(de)患者,如果进行胰岛素(de)早期干预,患者(de)胰岛功能可恢复正常,仅控制饮食,再配合合理(de)运动就可以了.糖尿病治疗中出现低血糖反应怎么办血糖低于L则称为低血糖症.常见(de)糖尿病低血糖有以下两类:(1)反应性低血糖: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由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可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大多发生在餐后4~5小时,尤以单纯进食碳水化合物时为主.(2)药物性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最常见(de)低血糖症与药物治疗不当有关.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症常见.口服降糖药物中磺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各种磺脲类药物用法不当时均可导致低血糖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de)表现,如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物模糊、面色苍白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定向力下降、吐词不清、精神失常、意识障碍、直至昏迷.部分患者在多次低血糖症发作后会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症,患者无心慌、出汗、视物模糊、饥饿、无力等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持续时间长(一般认为>6小时)且症状严重(de)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不可逆转.如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应立即给予葡萄糖,轻者口服,重者静脉注射.如无葡萄糖,可予口服甜果汁、糖水,要观察到患者意识恢复.长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等)导致(de)低血糖症往往持久,给予葡萄糖在患者意识恢复后有可能再次陷入昏迷,需连续观察3天,以保证患者完全脱离危险期.如何预防低血糖1、预防低血糖(de)关键是糖尿病患者要知道正在使用(de)降糖药物有发生低血糖症(de)可能性.2、患者应熟悉低血糖(de)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de)方法.3、外出时随身佩带病情卡,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4、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照顾(de)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使用(de)降糖药,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5、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L(140mg/dl),餐后血糖不超过L(200mg/dl)即可.6、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7、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8、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后测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L为宜,餐后血糖<10mmol/L,晚睡前血糖~L,凌晨3时血糖不低于4mmol糖尿病知识讲座总结今年11月18日我院组织相关人员在清河村进行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共有三十余人参会,邱院长就多年(de)行医经验和扎实(de)理论基础,以通俗易懂(de)语言采取了居民提问,现场演示等方式,介绍了糖尿病(de)概念,糖尿病(de)分类,糖尿病有哪些危害及诱发因素,饮食等知识.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听课(de)居民多次报以热烈(de)掌声.通过此次讲座,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de)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使老年人更加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健康(de)生活.赢得了广大群众(de)好评.长寿镇卫生院2016年11月18日通知为了提高农村居民(de)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糖尿病(de)概念,糖尿病(de)危害等,树立健康(de)生活理念,我院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将通知如下:一、讲座时间:2016年11月18日二、讲座地点:长寿镇清河村卫生室三、讲座题目:糖尿病防治知识四、授课老师:长寿镇卫生院副院长邱德祥五、参会人员:辖区所有居民六、本次讲座将向参会者发放纪念品,欢迎大家踊跃参加.长寿镇卫生院2016年11月10日长寿镇卫生院关于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de)计划为了提高农村居民(de)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糖尿病(de)概念,糖尿病(de)危害等,树立健康(de)生活理念,我院公共卫生科准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现将计划如下:一.讲座主题:糖尿病(de)防治二.时间:2016年11月18日三.地点:长寿镇清河村四.参会人员:辖区所有居民五.内容:1.知识讲座材料:糖尿病防治2.公共卫生科人员到清河村发放宣传单六.组织,分工1.公共卫生科人员认真搞好宣传,资料发放.2.认真总结,及时上报讲座情况.长寿镇卫生院2016年11月10日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填表人(签字):贾丽萍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2016年11月18日。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1. 引言1.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也被称为高血糖病。

它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效果不佳而引起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疾病。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有助于细胞吸收血液中的糖分,将其转化为能量。

当胰岛素的产生或作用出现问题时,血液中的糖分无法被有效利用,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时发病,患者的胰岛素产生受到破坏,必须依靠外部注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生活。

而2型糖尿病则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患糖尿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许多危害,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及早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引起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字数:282】1.2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糖尿病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等组织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失明、肾衰竭、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变得硬化、狭窄,增加患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糖尿病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感染皮肤、泌尿道等部位,且愈合速度缓慢,甚至可能演变为坏疽。

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及早认识疾病、有效管理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控制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2. 正文2.1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的分类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主要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

患者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慢性疾病,通常在成年后发病,尤其是在中年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庞大的人群。

为了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以下是一些有关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1. 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

1型糖尿病是由
自身免疫破坏导致的胰岛素不足,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2.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原则,合理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少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

3. 运动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步行、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保持适当的体重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5.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控制情况。

准确测量血糖水平有助于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6. 合理用药: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托,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病情。

7.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大量饮酒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

8. 定期就医: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及早发现并处理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

通过普及这些关于糖尿病的健康宣传知识,可以增强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促进疾病的有效控制和预防。

糖尿病(消渴病)科普知识

糖尿病(消渴病)科普知识

糖尿病(消渴病)科普知识(一)了解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病”范畴,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在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对消渴病(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预后转归及防治调护多有论述,为后世防治消渴病提供理论基础。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性糖尿病,其中T2DM 最多见,约占90%-95%。

遗传因素慢性 环境因素 共同作用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 各种器官并发症 血糖升高 糖尿病 全身性 代谢疾病(二)糖尿病症状(1)典型表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基本临床表现;(2)非典型表现:皮肤瘙痒、视力模糊、伤口不容易愈合、四肢出现麻木刺痛等典型表现:三多一少非典型表现:(三)病因病机传统中医学早在《皇帝内经》中就已提到五脏虚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与消渴病(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导致糖尿病的病因有以下几点:(1)五脏虚弱,素体阴虚。

这是糖尿病发病的内在因素,肺脾肾的亏虚在糖尿病发病中起决定作用;(2)饮食不节,如长期过时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精,发为消渴。

《素问·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3)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4)劳欲过度房室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

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两者互为因果。

糖尿病医学知识

糖尿病医学知识

糖尿病医学知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它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成千上万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对于个体防控和公众教育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糖尿病的医学知识,包括疾病介绍、预防与治疗方法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建议。

一、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由慢性高血糖症引起的疾病,它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相关。

根据疾病的特征,糖尿病可分为类型1糖尿病、类型2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大类。

类型1糖尿病发病年龄较轻,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类型2糖尿病则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引起,而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糖尿病。

二、预防与治疗方法1. 预防糖尿病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建议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并遵循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 糖尿病的治疗治疗糖尿病的策略包括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对于类型1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是必不可少的;而类型2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饮食,控制血糖指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三、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建议1.饮食调控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的选择和限制。

建议摄入高纤维、低脂低糖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推荐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此外,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也对维持身体健康和血糖控制非常有益。

3.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应每天监测血糖指标。

准确的记录血糖水平,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注意心理健康糖尿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参加一些心理咨询或者支持小组活动都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对患者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确的了解糖尿病的医学知识对于个体预防和治疗非常关键。

糖尿病专业知识

糖尿病专业知识

第一部分糖尿病专业知识(一)糖尿病基本知识1.什么是糖尿病?答: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胰岛素的靶细胞代谢作用缺陷引起糖代谢紊乱,出现持续性高血糖状态、尿糖阳性、葡萄糖耐量减轻及胰岛素释放实验异常: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又可出现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甚至酸碱平衡失调。

早期临床上可无症状,典型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及伴有体重减轻、伴疲乏无力等症侯群(即“三多一少”),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且易合并多种感染。

久病者常伴有眼、肾、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慢性病症。

由于本身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已引发全球医学界广泛关注。

2.什么是血糖?答:指存在于血液中的葡萄糖。

不在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称之为血糖,血液中葡萄糖以外的糖类,也不能称作血糖。

3.一天中血糖是怎样变化的?答:一天中血糖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般规律为餐前血糖偏低,而餐后血糖偏高。

但正常人的血糖,无论是空腹还是餐后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变化的幅度不大。

正常人空腹应在3.3---6.1毫摩尔/升:三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的血糖值往往最高,一般10.0毫摩尔/升以下,最多不超过11.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降至7.8毫摩尔/升之下。

4.什么是尿糖?答:尿糖是指尿中的糖类,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尿糖甚少,一般方法测不出来,所以正常人尿糖应该为阴性,或者就是尿中应该“没有”糖。

在正常人,血糖超过8.8---10mmol/L时,糖才能较多地从尿中排出,形成尿糖。

5.什么是胰岛?答:胰岛是指存在于胰腺中能分泌胰岛素的一些特殊的细胞团。

胰腺在胃的后面,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分泌胰液等消化液的外分泌组织。

胰岛则是胰腺内散在分布的团。

胰岛大约有100----200万个,是胰腺的内分泌组织。

每一个胰岛细胞包含至少千种细胞:A细胞分泌胰升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

糖尿病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度百科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作用障碍或同时存在,并伴有高血糖症。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1型糖尿病通常与自身免疫有关,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

临床上通常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尿液中酮体和尿糖等指标来确认糖尿病的诊断。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等。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

五、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有关,因此可采用中药治疗,如黄芪、苦瓜、茯苓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六、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健康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都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为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方式。

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善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基础知识
•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命名被保留,以阿拉伯数字 而非罗马数字表示;
• 有关“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营养不良可能影响糖 尿病的表现,但无有力证据证实蛋白质不足可以直接诱 发糖尿病。因此,“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这一分类 被摒弃,而将“纤维钙化性胰腺病” 划入胰腺外分泌 病变引起的糖尿病 ( 属于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 )
中国糖尿病防控蓝皮书 2011.P9
2型糖尿病
其他类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 细胞功能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临床上有两种亚型; 免疫介导糖尿病: 1、胰岛β 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性损伤而引起。 2、自身免疫反应的标记物有: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 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IA-2和IA-2B ) • 特发性糖尿病: 1、具有1型糖尿病的表现而无明显的病因学发现,呈不同程 度的胰岛素缺乏,频发酮症酸中毒 2、始终没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
• 起病又具有隐匿、迟发的特点,发病初期口服 降糖药治疗有效,无需使用胰岛素,这点又符 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
• 联合检测GAD-Ab与ICA能够显著提高LADA 的诊断敏感性
• LADA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约占10%~15%
新糖尿病分型的特点(1)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病(NIDDM)及糖耐量减退(IGT)三个名称不再用于分 型。这些是糖尿病的发展过程的名称;
E. 药物及化学诱导:Vacor(杀鼠剂)、戊脘脒、烟酸、 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二氮嗪、β-肾上腺素能 激动剂、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和a -干扰素及其 他
F. 感染: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他; G. 免疫介导的罕见病类:僵直综合症,抗胰岛素受体

糖尿病健康科普

糖尿病健康科普

糖尿病健康科普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人受到其影响。

它是由于身体不能正确利用或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如果不加以控制,糖尿病可能对身体各个方面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保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1. 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类型1糖尿病和类型2糖尿病。

类型1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不足导致的,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类型2糖尿病则是由于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或者胰岛素的产生不足,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

2. 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包括频尿、口渴、多食、体重减轻、疲劳和感染容易。

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会出现,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因此定期的体检和血糖检测非常重要。

3. 饮食控制: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和蛋白质。

4. 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管理糖尿病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更有效地使用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并有助于控制体重。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

5. 药物治疗:某些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这些药物的选择和用法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进行,并遵守医嘱使用。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定期的体检、血糖监测和与医生的密切合作也是管理糖尿病的关键。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亲人患有糖尿病,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健康管理,并遵循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以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和身体健康。

糖尿病 百度百科

糖尿病 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科名片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通常用紫灵芝来调养糖尿病,以恢复血糖平稳状态,防止糖尿病并发症。

基本概述症状及分类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

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

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症状分析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糖尿病环境因素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糖尿病的健康宣教

糖尿病的健康宣教

糖尿病的健康宣教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主要是由于身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简单来说,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而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为身体提供能量。

当胰岛素这把“钥匙”出了问题,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血糖就会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 型糖尿病则更为常见,多在中年以后发病,与遗传、生活方式、肥胖、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二、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1、多饮:总是感到口渴,喝水量明显增加。

2、多食:容易饥饿,饭量增大,但体重却可能下降。

3、多尿:排尿次数增多,尿量也增加。

4、视力模糊:血糖升高可能会影响眼睛的晶状体,导致视力出现问题。

5、疲劳:经常感到疲倦、乏力,没有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体检、检测血糖非常重要。

三、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1、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2、肾脏疾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功能,甚至导致肾衰竭。

3、眼部疾病:可能引起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

4、神经病变:会影响神经功能,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

5、足部问题:容易发生足部溃疡、感染,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

四、糖尿病的诊断诊断糖尿病不能仅仅依靠症状,主要通过检测血糖水平来确定。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1、空腹血糖检测:空腹至少 8 小时后测量血糖,如果血糖值≥70mmol/L,可能患有糖尿病。

2、餐后 2 小时血糖检测: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小时后测量血糖,如果血糖值≥111mmol/L,也可能是糖尿病。

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反映过去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65%,有助于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基本知识医学讲义课件

糖尿病基本知识医学讲义课件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
一、糖尿病的并发症和风险因素
1.1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1.2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关系
1.3有哪些因素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1.4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1.5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法
二、糖尿病的饮食管理
2.1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和目标
2.2如何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2.3什么样的食物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2.4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禁忌
2.5如何有效控制饮食以达到血糖控制的目标
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3.1常用的糖尿病药物介绍和分类
3.2药物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3.3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3.4如何正确使用糖尿病药物
3.5药物治疗的监测和调整措施
四、糖尿病的运动和锻炼
4.1运动对糖尿病的影响和益处
4.2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目标和建议
4.3如何选择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4.4运动前后的血糖控制和饮食安排
4.5如何保证运动的安全和有效性
五、糖尿病的心理调适和自我管理
5.1糖尿病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5.2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和方法
5.3自我管理的步骤和工具
5.4如何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5.5社会支持和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总结:。

糖尿病名词解释

糖尿病名词解释

糖尿病名词解释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

下面是对糖尿病相关名词的解释。

1.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在人体内起着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胰岛素抵抗: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导致血糖不能正常进入细胞内供能,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受到抑制。

3.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指血液中含有过多的葡萄糖,超过了正常范围。

4.空腹血糖:指早上空腹时测量的血糖水平,一般来说,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该在3.9-6.1毫摩尔/升之间。

5.餐后血糖:指进食后2小时测量的血糖水平,用来评估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控制的情况。

6.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受到高血糖影响,与血糖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血红蛋白的糖化程度可以反映出过去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

7.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也称为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代谢异常的综合症状,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肥胖等。

8.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9.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功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等症状。

10.胰岛素注射:对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明显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11.口服降糖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类药物,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刺激胰岛素分泌或减少血液中的糖的吸收来降低血糖水平。

12.胰岛移植:将健康的胰岛组织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以恢复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总结起来,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

了解这些糖尿病相关名词,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管理方法。

糖尿病防治知识(修改后)

糖尿病防治知识(修改后)

糖尿病防治知识(修改后)糖尿病防治知识一、糖尿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素排泄及(或)促进作用瑕疵引发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新陈代谢病。

糖尿病就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为“三多一少“,即为多尿、多饮、多食及发福。

●糖尿病的诊断是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的空腹和2小时血糖值来进行判定。

如果存在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同时,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或者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11.1mmol/l(200mg/dl)也可确诊为糖尿病。

以上测量的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

●如果在定期检查时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上,还应当搞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这是因为糖尿病早期往往仅整体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可能将正常,仅检测空腹血糖可能将并使一半的糖尿病人被伯朗莱。

对于已经揭发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涉效果比较理想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量药物干涉。

二、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一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原则上要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与运动习惯等,可建议其采取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爬楼梯、骑自行车及游泳等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的有氧运动。

对于活动能力低下的高龄患者,可采用肢体按摩、伸展运动。

●运动强度应当融合个体的体力状况和运动水平,所推荐展开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糖尿病人已经开始出席运动时,运动中感觉挺累或稍辛苦即为则表示中等强度运动,2型糖尿病人可以展开强度高、频度小和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而肥胖型2型糖尿病人至少每周运动5天,以较低的热卡消耗达至减少体重的目的。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V1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V1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V1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糖尿病又称为“高血糖”症,是由于胰岛素在体内不足或无法起到正
常作用导致的一类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

以下是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1.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两种,其中1型糖尿病又称儿童型糖尿病,多
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需要依赖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一开始可能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等方
法控制血糖,但后期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2.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疲劳、感染性
皮肤病等。

在一些患者中,糖尿病可能会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长期存在,因此,建议有家族糖尿病史或其他潜在风险因素的人员定期进行
血糖检测。

3.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饮食管理: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应避免高糖、高
脂和高能量的食物,均衡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素。

3.2 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可以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降低血
糖,同时提高心肺功能、控制体重等。

3.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口服药
物和注射胰岛素等,但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3.4 定期检查:还需要定期进行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检查,防止糖
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了解糖尿病的分类、症状、预防和治疗等知识对于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需要重视和加强相关宣教。

糖尿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糖尿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糖尿病类型
糖尿病主要有四种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 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全球流行情况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全球患病率逐年上升,对公共卫 生造成巨大挑战。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 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运动前后的热身与放松
避免剧烈运动
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和放松运动,以避免 运动损伤和提高运动效果限酒
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限 酒可避免酒精对肝肾的损害。
保持良好的作息
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 维持血糖稳定。
减轻压力
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减轻压力 ,有助于控制血糖。
诊断为糖尿病。
0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在口服75g葡萄糖后,分别在空腹、餐后1小时、2小时和3小时进行血
糖检测,若餐后血糖值≥11.1mmol/L,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03
尿糖检测
尿糖阳性也是糖尿病的常见表现,但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

糖尿病的并发症评估
心血管疾病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 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其他指标的监测
血脂水平
监测血脂水平,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以评估 心血管疾病风险。
肾功能
定期检测肾功能,了解糖尿病对肾脏的影响。
血压
控制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应定 期监测血压。
随访和管理
定期随访
全科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 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
提供生活建议

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基础知识1、什么是糖尿病?现代西医认为,糖尿病是由多种发病因素造成胰岛素绝对不足或者相对不足,并以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中华糖尿病学会建议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者,任意时间血浆血糖≥11·1mmol/L,(2)禁食8小时以上的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3)75克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上述3条中任何1条达到标准均可诊断为糖尿病。

3、糖尿病有几种类型?我们常说的糖尿病指哪种类型糖尿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推荐,中华糖尿病学会建议采用的糖尿病分型标准,糖尿病可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4个类型:一、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二、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1、胰岛B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糖尿病2、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3、胰腺外分泌病变4、内分泌腺病所致继发性糖尿病5、药物或化学物诱导的糖尿病6、感染7、免疫介导的罕见类型8、伴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综合征四、妊娠糖尿病在糖尿病的发病总数中,2型糖尿病可占90%以上。

因为1、2型占据了糖尿病的绝大多数,因此流行病学的研究中主要以1、2型糖尿病为主。

我们常说的糖尿病也是指1、2型糖尿病,更多的是指2型糖尿病。

4、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如何?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变得肥大,胰岛素受体密度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形成胰岛素抵抗,血糖容易升高。

肥胖者因活动不便,体力活动较少,会使糖代谢减慢,血糖升高。

两者结合起来,致使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体重正常者高2——3倍。

可见,肥胖本身就是导致糖尿病的病因之一。

临床观察中发现,肥胖病也往往是糖尿病的前驱表现。

如能尽早减轻体重,上述情况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5、什么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指目前血糖正常,但是患糖尿病危险性较大的人群,也有人称这种人群为“糖尿病倾向人群”。

MASS糖尿病医学知识学习

MASS糖尿病医学知识学习

了解如何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是管理这一疾病的关键。医疗专业人员可以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支持。
1
糖尿病诊断
常见的糖尿病诊断方法包括空腹血糖测
药物治疗
2
量、口服糖耐量测试等。早期诊断有助 于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
重要手段。合理使用药物可以帮助控制
血糖水平。
3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和运动在糖尿病管理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定期锻炼和均衡的饮食有助 于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
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不健 康、缺乏运动等,可能增加患 糖尿病的风险。
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重 要风险因素。保持健康的体重 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产生严重影响,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预防并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 定期监测和控制血压、血脂水平对预防并发症 很重要。
MASS糖尿病医学知识学 习
欢迎来到MASS糖尿病医学知识学习!我们将帮助您了解糖尿病的各个方面, 从概述到预防措施一应俱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重要的医学领域!
糖尿病概述
什么是糖尿病?它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是预防和管理这一 疾病的第一步。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导致血糖水平异常的疾病,通常由胰 岛素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引起。
糖尿病检测
了解如何识别糖尿病很重要。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 血糖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
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类型
糖尿病的原因和风险因素
了解糖尿病的原因和风险因素有助于制定预防和管理策略。糖尿病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其发 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医学知识糖尿病的饮食食品应该选择:1.糙米、粗杂粮,因为粗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可收到降低血糖、血脂的效果。

蛋白质应首先选择瘦肉、鱼虾、禽蛋类及不含糖的乳品;2.其次为豆类及各种豆制品,再次为小部分为米面类。

脂肪应选择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玉米油、茶油等。

此外,还要吃一些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果皮、麦麸、玉米麸、海藻等,由于人类没有粗纤维的消化酶,因此进食后不被消化吸收,不产生热量。

研究证明,粗纤维能改善病情,有利于降血糖、降血脂、改善便秘,对冠心病及结肠癌有预防作用。

食欲亢进的糖尿病患者,进食后有饱腹感,有助于消除饥饿感。

3.另外,苦瓜、洋葱、香菇、柚子、蕹菜、南瓜等有肯定的辅助降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食物。

相对禁忌的食品:是高脂食品及高胆固醇类食品。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高脂血症,这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基础,因此必须严格限制胆固醇的摄人量。

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有动物油、黄油、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及脑髓、蛋黄、松花蛋等。

绝对禁忌的食品:是指含大量简单糖(如葡萄糖、蔗糖)的食物,因为含有大量的糖分,直接影响血糖,对病情非常不利。

如,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各种果汁、甜饮料、冰淇淋、甜饼干、蛋糕、果酱、甜面包以及糖制的各种糕点等。

糖尿病饮食禁忌:1. 酒的性质及其对糖代谢的影响,会加重病情,严禁喝酒.2.绝对不要抽烟。

抽烟对人体各个部位都有很大的伤害。

研究表明,抽烟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很大的影响.忌食: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果糖、糕点、果酱、蜂蜜、蜜饯、冰激凌等。

少食:土豆、山药、芋头、藕、洋葱、胡萝卜、猪油、羊油、奶油、黄油、花生、核桃、葵花子、蛋黄、肝肾、脑。

宜食:粗杂粮如荞麦、燕麦片、玉米面、大豆及豆制品、蔬菜。

1、遵循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原则。

每天在主食上粗细搭配,总量不超过500g。

国人的主食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蔗糖等吸收较快,糖尿病人需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力活动而定,尽量少吃。

市面上销售的无糖食品,指不加蔗糖的食品,因其也为谷物,故不宜多吃。

2、尽量不吃煎、炸、烤的食品,因为通过油煎炸过的食物,脂肪含量较高,糖尿病人应严格控制。

3、吃稀饭时可以燕麦片粥为主,适当添加荞麦,因这些膳食纤维富含不被吸收的多糖,能通便和延缓血糖的吸收。

但也要注意,市场上出售的一些保健品,尽管是以纤维素食品为主,也许有助于控制饮食,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4、在饮食做法上,多想办法做些蒸、煮、炖、焖、拌的菜,如蒸窝头、焖扁豆、拌豆芽、芹菜等。

5、如何吃水果,是糖尿病比较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血糖未能控制好的病人,不宜吃水果,血糖控制较平稳者,可在两餐间或晚上睡前食用,而且要注意吃水果的量,有选择地吃,如可吃些菠萝、草莓、桃子、番石榴等,而香蕉、柿子等不宜吃,吃西瓜时,挑不甜的吃,以吃靠近瓜皮部分为宜。

糖尿病人饮食要点吃是人生的一大重要事,对于糖尿病人,该如何吃呢?该注意些什么呢?如何做到既能吃好,又不影响疾病呢?那么,糖尿病人应牢记以下几条要点:(1)建立正确、有规律的饮食生活。

(2)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做好营养的平衡。

(3)每天饭量八分饱,副食荤素搭配,种类要多;主食粗细搭配,数量应少。

(4)养成饮食淡味的习惯。

(5)不偏食、不挑食。

(6)牢记每天所需总热量及饮食量。

(8)不宜饮酒,不宜吃零食。

(9)相信科学,不轻易听信传说用药。

(10)建立一个健康长寿的糖尿病饮食。

对于第(6)条牢记每天所需总热量及饮食量,你是否存在疑问呢?是的,很多人不明白热量如何计算?现在,让我来告诉你吧。

希望你能学会如何计算。

(一)制订总热量首先按病人性别、年龄和身高查表或用简易公式算出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参照原来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

成年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105~125.5kJ(25~30kcalth),轻体力劳动125.5~146kJ(30~35Kcalt h),中度体力劳动146~167kJ(35~40kcalth),重体力劳动167kJ(40kcalth)以上。

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和消瘦,以及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恢复至理想体重的+-5%左右。

(二)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忌食用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各种糖果、甜糕点饼干、冰淇淋、含糖软饮料等)。

(三)蛋白质和脂肪比例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成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0.8~1.2g,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1.5~2.0g,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至0.8g;血尿素氮升高者,应限制在0.6g。

此外,各种富含纤维的食品。

可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有利于改善血糖、脂代谢紊乱,并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每日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以不少于40g为宜。

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不但提供饮食中纤维素含量,并有利于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

1. 首先糖尿病人禁止吃甜食和许多种水果,因为葡萄糖、蔗糖,消化吸收快,食用后将使血糖升高;也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白薯、土豆、藕等;最好也不要饮酒。

2 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

如玉米、小麦、白菜、韭菜、豆类制品。

含糖低的蔬菜。

如韭菜、西葫芦、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

而西红柿含糖量低,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可以多吃。

3 多吃含钙的食物。

缺钙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

如虾皮、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牛奶等。

4 富含硒的食物。

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

如鱼、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们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5 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

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

如鱼、奶、白菜、豆类以及青菜、芥菜、甘蓝、青椒、鲜枣等。

6 此外,南瓜、苦瓜、洋葱、黄鳝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适宜多吃。

糖尿病人饮食指南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

所以糖尿病的治疗必须药物、饮食和运动三者相结合。

其中饮食治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办法。

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应该是:增加膳食纤维,多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保证蛋白质的含量,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

糖尿病人日常吃饭参考以下原则进行:1、主食类:每天一般控制在5-6两左右,并尽量配占玉米、小米、荞麦等粗粮,少吃大米、白面等细粮。

重体力劳动的病人可多吃一点,如每天6-7两;轻体力劳动的人少吃一点,如每天吃4-5两。

病情较重的人则要再减少食用量。

2、副食:没有合并肾病的糖尿病人要选择含蛋白多的食物,如大豆,每100克中含蛋白质36克,100克瘦肉中含蛋白质18克,一个鸡蛋含蛋白质6克。

豆类制品含蛋白质丰富,与动物蛋白如瘦肉、鱼、鸡、鸭、牛奶搭配起来吃最好。

蛋白质在体内也会转化为葡萄糖,但是很慢,如果在临睡前加食这些含蛋白质的食物,还可以防止药物引起的半夜低血糖。

糖尿病人适宜吃植物脂肪,如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等,而忌吃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羊油等。

对糖尿病人来说,甜品基本不能碰,米饭基本不能吃饱,水果基本不能吃多……这样的饮食基本原则到底还能吃什么呢?糖尿病人宜吃的食物宜吃五谷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的主食,长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宜食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芦、冬瓜、黄瓜、西红柿、青椒、茄子。

而黄瓜、西红柿含糖量低,既可做蔬菜又可当水果吃。

宜吃含钙的食物缺钙会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

如虾皮、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牛奶等富含钙。

宜富含硒的食物硒与胰岛素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类似。

如鱼、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富含硒,它们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宜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类维生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脏病变有利。

如鱼、奶、白菜、豆类以及芥菜、甘蓝、青椒、鲜枣等含量较高。

此外,南瓜、苦瓜、洋葱、黄鳝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适宜多吃。

糖尿病人不宜吃的食物:不宜吃各种糖如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因为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现高血糖。

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不宜饮酒酒精能使血糖发生波动,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非常危险。

还有一些食物对糖尿病人又很好的疗效1.鱼吃鱼对糖尿病人的恢复很有好处,糖尿病人应该每天至少吃一次鱼,鱼肉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须的一种脂肪酸,可以促进血糖的反射,糖尿病人,往往生理反射机能不好,导致代谢跟不上,所以会血糖高,鱼肉恰好可以增强人体对糖的反射功能,所以糖尿病人应多吃鱼肉,最好每天都吃。

2豆类和青苹果所有的豆类血糖生成指数都不高,可以推荐病人食用。

魔芋、海带也很底。

还有水果,尤其是青苹果,我们提倡吃青苹果,青苹果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对人体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青苹果本身含糖量比红苹果要低。

其次就是柚子,柚子含有天然的胰岛素成份。

樱桃也不错,血糖生成指数也很底,很多病人吃了以后反应都很好。

象西瓜这样的水果不吃为好,很多病人挡不住诱惑,尝了尝,血糖马上就会升高。

对糖尿病人饮食的六误解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不少病人仅用饮食治疗即可控制病情,毋须用药。

即使必须用药的病人,也丝毫不能放松饮食治疗的要求。

只顾用药,不管饮食,就可能使药量偏大,病人代谢失衡。

如使用磺脲类药的病人可产生继发性磺脲类药失效,使用胰岛素的病人胰岛素抵抗现象加重,继而各种合并症出现和加重,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一、吃得越少越好:每个患者对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应根据年龄、职业、体重及并发症等基础情况而有所区别。

以正常体重的轻体力劳动者而言,每千克体重日需热量约30~35千卡,中等体力劳动者和重体力劳动者在此基础上分别增加5~10千卡。

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折合成主食,正常体重轻体力劳动者约需250~300克/日,中等体力劳动者和重体力劳动者则需增加100克左右。

对肥胖病人和高脂蛋白血症者则应酌情减少,使体重缓慢降到正常标准,但不能少于130克/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