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石林

石林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在丘陵起伏的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大大小小的石林成簇成片分布于山坡、岭脊、沟谷和洼地中。辟为游览区的大(小)石林和乃古石林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片。实际上,石林的面积远比人们想象的大的多。

石林的魅力在于它的美似乎永远让人看不透,永远让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因此,要想领略石林,只能是身临其境,用心灵去感悟。因为“大美者不能言啊!”

自古以来,石林吸引人们的,首先是石林奇特的自然景观。到石林之前,无论人们对它如何想像,一旦真正置身其中,还是免不了要被它特有的自然美所震撼,进而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和神奇力量由衷的赞

置身石林,宛如进入石峰石柱的海洋。举目四望,比比皆是美妙造型,稍换角

度,景象又迥然不同,变化多端,让人目不暇接。沿石缝间的曲折小径,忽而可达峰顶望远,忽而又至深谷探幽,让人美不胜收,赏心悦目。但见嶙峋的奇峰怪石与奇花异草相映成趣,既有雄奇阳刚之美,又有阴柔妩媚之幽。石林如此多娇,难怪神话世界《西游记》的电视剧要在这里拍摄。

不仅高大的石柱形态多样,石柱表面上的各种溶蚀纹理也很奇妙,大大小小的沟纹如精美雕刻装点石柱表面,有的齐整密集、细腻平滑,如刀削斧劈;有的粗糙散乱,凸凹不平,粗看杂乱无章,细看却排列有致,似象形文字,又似天然浮雕。

石林的石峰石柱还会随天气改变颜色,阵雨之时,灰白色的石林须臾之间竟成了浓黑色,凝重端庄,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雨过天睛,数十分钟内,无数石峰又魔幻般由黑色变成斑驳的杂色,最后又变成灰白色,还其本来面目,让人叹为观止。

石林的美不仅限于奇峰异石,而且还体现在石林与其他地貌和不同背景多种组合所呈现的整体美。成片的石林或突兀于广阔原野、或残留山脊,或藏于林间,或立于湖泊,在红土大地上,映衬着蓝天白云,如诗如画。云南石林可谓是大自然不朽的杰作。

石林的魅力在于它的美似乎永远让人看不透,永远让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同一座石峰,同一处场景,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甚至一天里的不同时间去看,都会是不同的景象,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因此,要想领略石林,只能是身临其境,用心灵去感悟。

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石林不知迷住了多少人。摄影家杨春洲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就拍摄石林,一拍就是五十多年,可还是觉得没有拍够。多少诗人、作家用文字去赞美石林,多少画家用绘画去表现石林,但都不能尽现石林的神韵。作家贾平凹游览石林后感慨道:“对于石林,一个字也不写,也无法写出来。”因为“大美者不能言啊!”。的确,像石林这样的“大美者”,最好的办法是去亲身体验,“说”是说不清的!

形成于水,考验于火;两次被覆盖,两次再出露;几“世”同堂,演绎地球故事。

从地质科学的角度看,石林的形成不仅跨越了近三亿年的漫长历史,而且过程复杂,极具传奇色彩。可以说,石林的形成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

形成石林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碳酸盐岩),属于沉积岩,即岩石是在水体中沉积形成的。石灰岩最大的特点是容易被水溶解,尤其是当水中富含二氧化碳时,因此石灰岩又被称为可溶性岩石。

有了石灰岩,并非就能形成石林,否则石林就成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观了。实际情况是石林的面积只占喀斯特面积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在中国南方这片最大的喀斯特区域,石林的面积连万分之一都不到。可见石林景观的独特和珍贵。

石林的形成是由地质、气候、水文等许多因素的有机结合,甚至是巧合的结果,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形成石林。

石灰岩受到挤压,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了两组以上的裂隙,在平面上将岩石分割成了

网格状,以后水和生物等沿着这些裂隙往下溶蚀,随着溶沟的加深加宽,一个个石

在地质方面,首先是区域大地构造条件,或者说要有地壳的抬升作用。发育石林的石灰岩最初形成于海底,而今的石林已伫立在海拔两千米的高原之上。这其中经历了持续的抬升过程,因为只有不断的抬升,才能使水有较大的向下侵蚀的动能,才能发育像石林这样的垂向立体景观。否则一个地区如果长期处在稳定状态,久而久之,自然风化,地形就会形成越来越平缓,最终向平原演化。其次地壳在抬升过程中,岩层要大致保持水平,不能发生明显的倾斜。否则高大的石柱就会站立不稳,顺着岩层的分界面(层理面)滑落倒塌。

石林是由众多高大的石灰岩溶柱构成的。那么这些石柱又是怎样从最初完整的

石灰岩中分离出来的呢?简单的说,主要是因为石灰岩受到力的挤压作用后,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了两组以上的裂隙,在平面上将岩石分割成了网格状,以后水和生物等沿着这些裂隙往下溶蚀,随着裂隙的加深加宽,一个个石柱逐渐分离出来,再经构造抬升,将石柱出露于地表,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石林。可见,如果岩石中只发育一组裂隙,那么溶蚀后,形成的就不是石林,而是一道道石墙了。另外,两组裂隙的密度要适宜,不能太密集也不能太稀疏。太密集则岩石容易被全部溶蚀,太稀疏则只能形成一些石丘。

发育石林地貌,往往还要有盖层条件的配合,就是石灰岩顶部要有一层其它岩石的覆盖。此盖层的存在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盖层可以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方式,造成局部水的集中,有利于盖层下面石林的发育。二是盖层的存在可以保护早期形成的石林。石林地区在地质历史上就曾被厚厚的火山岩覆盖,历经了上亿年的剥蚀,如今火山岩已大部分消失,只剩下零星残余。如果没有这层火山岩的存在,不要说古老部分的石林保存不下来,恐怕连发育石林的石灰岩都已不复存在了。

气候条件对石林的发育也很重要,气候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和气温来影响喀斯特发育过程。降水多、气温高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解和石林地貌的形成。研究表明石林地区两亿多年来,古气候几经变化,曾长期为低海拔、低纬度的温暖潮湿热带地区,雨量充沛,气温较高,为石林的发育提供了很好条件。如今石林地区已处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对石林的发育来说已非最佳时期。

水文条件主要是指水的类型及活动方式对喀斯特的影响。石灰岩溶隙与溶洞中的地下水,都称为喀斯特水,它们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地表河水。进入岩石后便无孔不入,神出鬼没,到处流动。最终又以泉水的形式流出地表。在此过程中,水就像一把神奇的雕刻刀,将岩石塑造成千奇百怪的喀斯特形态。

石林的历史有多长?简言之,形成石林的石灰岩的年龄是2.7亿年。而从这些岩石中发育石林地貌则是从2.6亿年前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