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年级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西省新余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fa963a6c175f0e7cd137a7.png)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暨评分标准1.D (A项“其内容不断丰富,主旨却变化不大”与原文“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不符。
B项“完备成熟”的原因是“因为那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了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C项周公“继承了殷商的礼乐”解说不确,原文是“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
)(3分)2.B(“‘礼’‘乐’并存,涵盖一切”与原文“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不符。
)(3分)3.C.(“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与原文“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不符。
)(3分)4.A(从文章看,说出真相并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3分)5.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②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
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
(5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6.①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
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
②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
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
③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
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
(6分,每点2分,答其他方面意思对也可。
)7、B(后半句夸大了美国音乐的作用。
)(3分)8、C E(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解析】 A“对前途、生活失去信心”依据不足。
B“内心非常不愿意”属无中生有。
D“对女儿的深切怀念”分析不当。
9、①从形式方面,他的诗歌极具节奏感和旋律感。
他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韵律的影响,同时融入了美国摇滚音乐。
②从内容方面,他的诗歌情感真切,内容丰富,国家落后的屈辱,对大陆的深情,家事发生的愧疚,自我质疑的矛盾,客居他乡的孤独等。
诗歌中充满了别离伤感的色彩,以及作者的思国怀乡之情,特别能打动人。
2018最新试题资料-新余一中2018—2018学年高一第五次段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新余一中2018—2018学年高一第五次段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a00e5502768e9951e738d6.png)
新余一中2018—2018学年高一第五次段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余一中2018—2018学年高一第五次段考语试卷及答案新余一中2018—2018学年高一第五次段考语试卷及答案
5 新余一中2018—2018学年高一第五次段考语试卷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内容说明本试卷侧重考查高中语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的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吮血(shǔn) 恬然(tián) 纨绔(ù) 扪参历井(shēn) 敛声屏气(bǐnɡ)
B.猿猱(ná ) 憔悴(qiá) 朔漠(sù) 渚清沙白(zhǔ) 咬嚼字(iá)
c.悚然(sǒnɡ) 宵柝(tuò) 惘然(ǎng) 嘈嘈切切(cá) 瘦削不堪(xuē)
D.青冢(zhǒnɡ) 炮烙(pá ) 忖度(duó) 钿头银篦(diàn) 惴惴不安(zhu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抚赝咨嗟漫不经心蜂涌而
B.缭绕中肯走投无路垂涎三尺
c.喧豗绉纹张灯结彩事礼通达
D.巢臼嘲哳舳舻千里凤毛鳞角
3.下列各项中,关于《红楼梦》《大卫科波菲尔》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12月)段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12月)段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329c2e55270722192ef774.png)
新余市一中2018年高一年级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笔下神人交融的景观,《天问》和《招魂》的题旨以及自我形象,无不透出湘沅一带民间神祀活动的烟火气息,差不多就是礼野杂陈且亦醒亦狂的巫辞。
据屈原诗中记载,他的流放路线经过荆楚西部的山地,然后涉沅湘而抵洞庭湖东岸,所以蛮巫之血渗入他的作品,当在情理之中。
“湘江”两岸的广大区域,据江以人名的一般规律,当为“相”姓的部族所属。
这些部族的面貌今天已不可知,探测的线索,只能是以“向(相)”为大姓的西南山地苗族。
那些身材偏瘦偏矮的人种“十里不同音”,在中国方言版图上形成了最为复杂和最为密集的区位分割。
当他们吟唱民歌或表演傩戏时,不时插入“兮”、“些”、“耶”、“依呀依吱”等语气助词,你可能由此会感到屈原那“兮”“兮”相续的悲慨和高远正扑面而来。
《楚辞》的另一面就是楚歌。
作为“兮”字很可能的原型之一,“依呀依吱”在荆楚一带民歌中出现得太多。
这些唱歌人,生活在一块块很小的方言孤岛上,因语言障碍而很少远行。
他们大多得益于“鱼米之乡”的地利,因物产丰足也不需要太多远行。
家门前的石壁、老树、河湾以及断桥便长驻他们的视野,更多地启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遐想。
他们生生不息,劳作不止,主要从稻米和芋头这些适合水泽地带生长的植物中吸取热能;如果水中出产的鱼鳖鳝鳅一类不够吃,他们偶尔也向“肉”(猪肉的专名)索取脂肪和蛋白质——那也是一种可以适应潮湿环境的速生动物。
相对于中国北部游牧民族来说,这些蛮巫之族很早以来就有了户户养猪的习惯,因此更切合象形文字“家”的意涵,有一种家居的安定祥和景象。
他们当然也喜好“番椒”,即辣椒,用这种域外引入的食物抵抗南方的阴湿瘴疠;正如他们早就普遍采用了“胡床”,即椅子,用这种域外传来的高位家具,使自己与南方多水的地表尽可能有了距离。
“番”也好,“胡”也好,记录了暧昧不明的全球文化交流史,也体现出蛮巫族群对外来文化的吸纳能力。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0fe23755270722192ef72e.png)
新余一中高二年级2018-2018学年度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中国以及整个东亚,饮食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
舌尖之上是对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化精神的倾向。
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蕴涵,饱含着动物关怀精神,包括爱惜、同情和敬畏。
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动物视为生活资源,但怀爱惜之情有节制地取用,是古代中国关怀动物的主流思想。
熟知的典故,如成汤“网开一面,德至禽兽”、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
爱惜动物是“仁心”的发露,为政者以爱惜动物作为施行仁政的表态,在后世已成中国政治传统。
如北魏孝文帝“至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唐文宗下《禁弋猎敕》“保兹怀生,下遂物性”。
从人类认识的进程来看,在认识到万物与我是有区别的截然两物之后,再认识到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是更深刻的认识。
古代中国早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的哲学命题。
深切地从动物生命身上直接体认这种思想,以恻隐之心同情动物,《孟子》最初表达了这种思想:“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晚清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鸟兽与人同本而至亲,“知识灵明,其去人盖不远矣,其知痛苦亦甚矣”,主张戒食动物,并预言未来世界一定是素食的社会。
对动物的恻隐之心,是在思维深处对“浑然与物同体”的默会体认。
在此意义上,同情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认知,这在中国哲学中称为“良知”,即一种不假思索的善意。
当代学者乔清举创见性地将祥瑞动物列入动物生态伦理的范畴,以麟凤龟龙四灵为例指出了“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
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新余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新余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c2daaad0d233d4b14e697d.png)
绝密★启用前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
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为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清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
2018最新试题资料-江西省新余一中010
![2018最新试题资料-江西省新余一中010](https://img.taocdn.com/s3/m/861ae3e50c22590102029d45.png)
江西省新余一中09
江西省新余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试卷江西省新余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试卷
5 c 江西省新余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罪愆(qiān)翠幄(ò)伺(sì)机笑靥(àn)
B.炮烙(là)商贾(gǔ)歆(xīn)享栈(zhàn)道
c.扪参(shēn)猿猱(ná)跬(uǐ)步聒噪(guō)
D.藩(pān)篱句读(dòu)曳(è)兵鸡豚(tú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杜撰残羹冷炙走头无路天有不测风云
B 烟霭针砭时弊唉声叹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 崔嵬礼上往百无聊赖项庄舞剑,意在沛
D 歆享迫不急待破釜沉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尽管各套班子誓词各异,但他们都一致要“忠于宪法”“廉洁奉”“忠于职守”。
②青少年有朝气是好事,但思想不够成熟,遇事易冲动,处理问题往往用事,应注意引导。
③这句话一出口,乱糟糟的会场立刻沉寂下,人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继而报以热烈的掌声。
A.许诺意气首先 B.承诺意气先是
c.许诺义气首先 D.承诺义气先是
4、下列各句中带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
江西省新余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
![江西省新余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六套模拟卷)](https://img.taocdn.com/s3/m/1373425eb84ae45c3b358c93.png)
江西省新余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
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
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
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
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厦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
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
最新-2018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新
![最新-2018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新](https://img.taocdn.com/s3/m/c6ed070fcc7931b765ce15b7.png)
2018年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錾(zhàn)银朱拓(tà) 榫(sǔn)头少不更(gèng)事B、搭讪(shàn) 桂棹(zhào) 畏葸(xǐ) 锲(qiè)而不舍C、逡(qūn)巡箕(jī)踞筵(yàn)席争妍(yán)斗艳D、隽(juàn)永寥(liáo)廓崔嵬(wéi) 虾(xiā)蟆陵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撕混残骸战粟五彩斑斓B、炮烙寒喧护身福遍体嶙伤C、敕造反溃一注钱沸返盈天D、游廊踌蹰理睬自鸣得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你设身处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高一学生正值豆蔻年华....,不要整天显得没有任何精神和朝气。
C、这伙盗贼的头领已被擒获,其余党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
D、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4、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B、“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C、另换了三、四个衣貌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D、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镇海口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美、抗法、抗日、尾厅等六个部分组成,充分展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江西省新余市-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b168d26e87101f69e319571.png)
新余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命题:新余一中张小筱渝水一中刘军平审校:简志斌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回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编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870a4d3c1ec5da50e270ad.png)
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贬谪是对负罪官吏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对负罪者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贬谪制度起源甚早。
到了唐五代,贬谪制度亦因之完整、严密起来,成为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补充。
②综观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的贬谪史,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其内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出难以缕述的丰富样态,但从整体来看,宽严交替、株连面广、贬杀结合、文士多逐臣,乃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
这几大特点,深层次地反映了唐五代贬谪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③唐五代的贬谪主要有既降品秩又远迁异地者、降秩而不出京者、不出京品秩不降而投闲置散者、被贬出外品秩不降反升者等几种情形;唐五代的贬官主要有左降官、责授正员官、量移官和流人等几种类型;而一些史书未明言为贬实则与贬谪无异的外任,如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及东都分司官等,亦当视同贬官。
但无论是典型的贬官,还是普通的贬官,在实质上都有相同的一面,那就是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都体现了政治这柄双刃剑给予逐臣的警戒和惩罚。
④我们知道,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
从大的方面讲,“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从小的方面讲,个人禄位、仕途风光等亦须尽可能接近君王才能获得。
就君与臣的关系而言,品级愈高,职掌愈重要,愈见君主的信任与器重;而由高官降为卑职,由清要之所到闲散之地,由庙堂之迩到江湖之遥,都意味着与君主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扩大与疏远,都意味着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弱化与沦落。
⑤这种君臣之间的掌控权,握在君主和用事者手里,他们通过改变君臣的距离,来操纵臣僚下属的升降荣辱,进而实现对文武百官的驾驭。
其正面效用,是对那些欺罔、逞欲、不职、不法的官吏予以应有的惩戒,使己犯者受罚,未犯者知惧,从而约束官员的行为,维护朝廷政治运转的稳定进行。
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800ac050e2524de5187ebc.png)
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带会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12月)段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12月)段考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3ccd065336c1eb91a375de3.png)
绝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学校1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1.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春秋》作传,称作“春秋三传”。
B .《别了,“不列颠尼亚”》《奧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都是新闻。
“新闻”,就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应当具有真实、及时、有价值的特征。
C .文学史上常用“风”“骚”并称,“风”是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D .《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叙事诗,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来说,词分为3类:小令:58个字以内 ,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因此,《沁园春·长沙》为长调。
B .《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C .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D .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行冠礼,以示成年;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称“及笄”。
3.对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有误的一项是( )试卷第2页,总11页①謇朝谇而夕替 替:废弃,贬斥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 谣:谣言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④忍尤而攘诟 攘:排斥 ⑤延伫乎吾将反 延:伸长,延长 ⑥回朕车以复路兮 朕:皇帝的自称 ⑦进不入以离尤兮 进:到朝廷做官 ⑧苟余情其信芳 苟:苟且 A .①③④⑤⑦ B .①③⑤⑦⑧ C .②④⑤⑥⑧ D .①③④⑥⑦4.下列各组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是( ) A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B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C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D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高三】江西新余市两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高三】江西新余市两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bc1aa6960590c69ec376a8.png)
江西省新余市两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童庆炳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
”所谓“经”,就是永恒不变的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
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
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并非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
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然,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
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
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总是制约着、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的变动、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况无关。
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
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
有清一代所产生的言情、人情世态、才子佳人小说很多,可并没有成为经典,只有《红楼梦》被后世建构为文学经典,这难道不是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密切相关吗?在作品艺术价值方面,还必须考虑到某些文学经典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
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如李煜的词(后期的词)也被列入文学经典,这是因为“作者从自身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境地出发,对整个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多变、年华的易逝、命运的残酷……感到不可捉摸和无可奈何……这种相当错综复杂的感触和情绪远远超出了狭小的个人的‘身世之戚’的范围,而使许多读者能从其作品形象中联想和触及到一些带有广泛性质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一般的人生问题,在情感上引起深切的感受”……实际上,许多描写山水、田园、乡土的诗词和其他作品虽历久而不衰,一直被当作文学经典来看待,其中主要涉及“共同美”的问题。
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a05de026fff705cc170ab6.png)
新余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卷面总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扛.(káng)鼎之作心宽体胖.(pán)模棱.(léng)两可舐.(s hì)犊情深B、处.(chǔ)变不禁诘.(jí)屈聱牙瞋.(chēn)目而视暴戾恣睢.(suī)C、栉.(zhì)风沐雨向偶.(yú)而泣色厉内荏.( rěn )自惭行秽.(huì)D、众口铄.(shuò)金安土重.(zhòng)迁翘.(qiáo)首以盼便.(b iàn)宜行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式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鲁迅文章中有些的地方需要仔细琢磨,并了解当时的环境才能读懂。
②这个厂的领导都很知识,也很器重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
③各大城市的城郊部,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情况最严峻的地方。
A.隐晦尊重接合 B.隐晦尊重结合C.隐讳器重结合 D.隐讳器重接合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B.新疆和田玉是我国传统的玉石品种之一,它以精良细腻的质地、纯静怡人的色泽在传统玉石中占据首屈一指的地位,正所谓“和田地区钟灵毓秀....”。
C.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将要呼之欲出....。
D.进入二十一世纪,网上聊天已成为人们交际的独特方式,然而,一些人尽管不懂语法,偏要卖弄文采,把一些意思相同的词语连用在一起,以至叠床架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浑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中一组亮丽的乐章。
【高三】江西新余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高三】江西新余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f9f907a300a6c30c229fa8.png)
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江西省新余一中2018届毕业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C 数理科学的机械自然观与自然本身有着根本的冲突,这种冲突,自然会危害人类,再准确的分析与精确的计算,也避免不了负面效应的产生。
2、D A项,数理科学与自然本身有着根本冲突,其负面效应不可避免。
“可以彻底解决”于文无据。
B项,“上帝一定能……解决……负面效应”错误。
C项,“负面效应会日渐消亡”错误。
科学及其技术的力量越强大,它与自然的冲突会越激烈,负面效应将越明显。
3、C 认为“科学是一种实验室中的地方性知识”的是美国科学家约瑟夫。
4.答案B5.①第一次来是因为饥饿难耐想抢橘子。
小说中写到他“又渴又饿”“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②第二次来是为了报恩。
“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想让摊主发现他是罪犯并报案领奖金。
③第三来是为了自首。
即让摊主领了奖金,也想结束自己的逃亡生活。
6.①情节(艺术效果)上,结尾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使小说的情节曲折,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②人物形象上,使摊主的形象更加丰满。
他善良、不贪、踏实做人。
③主旨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从一个单纯的感恩主题,深化为踏实做人,本分做事。
7、C 【解析】“分析了造成贫困户贫困的具体原因”错误,文段没有分析致贫的具体原因。
8、BD【解析】A.“我国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扶贫”的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C.“要想致富,只有……”的说法绝对,不符合文意。
E.“抢摘贫困帽子的问题最为严重”的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哪些问题最严重。
9、答:①注重系统扶贫,改变目前扶贫政策。
要从单一经济维度的扶贫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有效衔接的系统扶贫政策。
②杜绝形式主义,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精准扶贫不能走过场,要对精准扶贫有敬畏之心。
③摒弃功利主义,不能抢摘贫困帽子。
要让贫困户真正富足起来,不要为了政绩抢摘贫困帽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学贯穿于中国整个的传统学术史,因而经学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学术思维方式,并因此造就国人不同于西方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最大的特征就体现在——它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模式,它是一种追求事物各种关联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追求对不同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影响、渗透和整合,这种思维方式明显地有别于西方那种分析的、割裂的、局部的、以形式逻辑见长的思维方式。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以阴阳相对、五行相生相克等的基本理论,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思维定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等“天人合一”的完整的宇宙世界。
它充分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的整体。
《周易》的重整体、重系统、重关系的这种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对国人的整体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周易》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来考虑问题。
中医就是这一思维模式最经典的代表。
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诊断与施治的出发点不仅是把人体看作是由各部分器官有机结合的整体,而且把人看作大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关联体。
中医认为,只有从人的全体出发,把人与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病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中国的学术是由经学孕育而衍生的,经学的整体思维模式孕育出中国学术思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贯通。
研究中国学问的人都知道“文史不分家”这句名言。
在中国学者的眼中,文学和史学是互相渗透的,互相关联的,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把它们人为地分割开来,就不可能取得对它们的正确认识。
上文提到的中医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经学研究本身则更能说明问题。
在传统的经学研究中,文、史、哲、经济、政治这些在西方学术中有着严格分野的学科是整合在一起的,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浑沌的模糊,但是,恰恰是这种浑沌给了人们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和感悟,恰恰是这种模糊使我们有可能进入事物的本源,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西学东渐,明晰和严格的学科分类,带给我们的是明快的逻辑和清晰的条理,它使研究的方法趋于简洁和便于运用,因而很快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欢迎,中国特色的整体研究被遗弃,甚至被当作落后的思想方法而受到批评。
更严重的是,由于西学学科分类的思维方式借重西方文明的学术霸权对中国学术的压迫,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学术思维赖以生存的土壤,又从学理上加速了经学的衰亡。
其实,思维方式是无所谓优劣之分的。
我们并不否认西学学科分类的科学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也是有弊病的。
而它的弊病恰恰可以用我们的思维方式加以弥补。
所以,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把自己的长处丢掉。
(摘编自朱杰人《经学与中国的学术思维方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的学术思维方式是受经学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并形成不同于西方的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经学因此贯穿于中国整个的传统学术史。
B.中国传统的学术思维方式是一种追求事物各种关联的,追求对不同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影响、渗透和整合的整体的思维方式。
C.中国传统的学术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那种分析的、割裂的、局部的、以形式逻辑见长的思维方式,但两者思维方式又可相互补充。
D.中国传统的学术思维方式与《周易》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周易》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宇宙世界,其重整体、重系统、重关系的这种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对国人的整体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B.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诊断与施治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认为只有从人的全体出发,把人与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病才能标本兼治。
C.“文史不分家”这句名言是说文学和史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要求我们从学科融合与贯通的角度去研究它们,才会形成正确的认识。
D.传统的经学研究中,文、史、哲、经济、政治这些学科是整合在一起的,给人模糊的感觉。
恰恰是这种模糊才使我们进入事物的本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围棋中的大局观可以说是思维方式的体现,无论棋局多么复杂,只要你全局在胸,牢牢地把握住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就能获得胜利。
B.“诗画图章本一律”即书法、绘画、篆刻和诗词在表现手段、形式美规律和民族风格上有共同性,体现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贯通。
C.经学思维模式是科学的,我们应该丢弃民族自卑情绪与民族虚无主义,正确认识中西思维方式的特点,传承并发展以经学为核心的传统学术思维方式。
D.霍布斯把人的器官当成零件分开研究,把人看作是“钟表结构”,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
这种研究方式体现了明快的逻辑和清晰的条理,因而结论也是科学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史天泽,字润甫,秉直季子也。
身长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绝人。
中统元年,世祖【注】即位,首召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即具疏以对,大略谓:“朝廷当先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督诸路,沛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奉秩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庶能上下丕应,内外休息。
”帝嘉纳之。
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
三年春,李璮以益都叛,遂据济南,诏亲王哈必赤总兵讨之,凶势甚盛。
继命天泽往,至则进说于哈必赤日:“璮多谲而兵精,不宜力角,当以岁月毙之。
”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初,天泽将行,帝临轩授诏,责以专征,俾诸将皆听节度。
天泽未尝以诏示人,及还,帝慰劳之,悉归功于诸将,其慎密谦退如此。
天泽在宪宗时尝奏:“臣始摄先兄天倪军民之职,天倪有二子,一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权,臣复入叨寄遇,一门之内,处三要职,分所当辞,臣可退休矣。
”帝日:“卿奕世忠勤,有劳于国,一门三职,何愧何嫌!”竞不许。
十一年,诏天泽与丞相伯颜总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
天泽至郢州遇疾,还至真定,帝遣其子杠与尚医驰视,赐以药饵。
天泽因附奏日:“臣大限有终,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
”语不及它。
以十二年二月七日薨,年七十四。
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
年四十,始折节读书,尤熟于《资治通鉴》,立论多出人意表。
拜相之日,门庭悄然。
或劝以权自张,天泽日:“愿相公无权。
爵禄刑赏,天子之柄,何以权为!”因以谢之,言者惭服。
(节选自《元史•史天泽传》)【注】世祖:指元世祖忽必烈。
下文“宪宗”指元宪宗蒙哥,忽必烈之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B.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C.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D.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号多为中国古代帝王即位后用来纪年的名称,中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
B.先兄,指已去世的兄长,“先”是对故去的人的尊称,多用于长辈。
C.在我国古代,诸侯之死称为“薨”,后来,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称作“薨”。
D.《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天泽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他是忽必烈继承帝位后第一个召见的大臣;史天泽向皇上提出了很好的治国安民之策,皇上赞许并采纳了这些建议。
B.史天泽为人谨慎谦逊,受命平定李璮叛乱时,皇上要所有将领都听史天泽指挥,但史天泽一直没有将这道诏令公开,事后,他将功劳都归于各位将领。
C.史天泽主持军事和民政事务,他的两个侄儿也位高权重,他觉得不妥,向元宪宗提出辞职退休的请求,但皇上没有批准。
D.史天泽在青年时期忙于军务,无暇读书,由于感觉知识不够用,他被迫在四十岁以后发奋读书,从此所发的议论常常出人意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
(5分)(2)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凤栖梧贺铸为问宛溪桥畔柳。
拂水倡条 ,几赠行人手。
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
今日离亭还对酒。
唱断青青②,好去休回首。
美荫向人疏似旧,何须更待秋风后。
【注】 倡条:柳枝。
‚青青:借指“杨柳曲”。
8.与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相比,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柳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提出的择师标准是“,。
”(2)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穿着旧棉袄、破衣服处于穿戴华丽的同学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其原因是“,。
”(3)杜甫《登高》中“,”两句,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叶瓶刘心武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
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
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
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
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
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
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
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
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
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