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重庆市旅游资源评价_分析与规划研究_蒋勇军
基于GIS的旅游景点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GIS的旅游景点管理系统研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
旅游景点的管理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基于GIS的旅游景点管理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GIS是一种用来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空间信息的技术。
基于GIS的旅游景点管理系统采用各种数据分析技术来辅助旅游景点的管理工作。
这种系统可以帮助景区管理者更好地理解景区的细节和整体特征,同时也能够更加精确地分析游客活动模式等关键信息,从而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
在基于GIS的旅游景点管理系统中,地理信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元素。
通过将景区的地理特征输入到系统中,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地图和统计工具来更全面地理解景区内的环境和特征。
此外,在该系统中,管理者可以使用各种可视化和数据分析工具来计算游客的人数、活动轨迹和停留时间等关键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游客的活动模式,并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景区内的各种活动。
一个好的GIS基础设施对于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至关重要。
如果基础设施的性能不佳,系统可能无法快速响应输入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因此,在该系统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基础设施的性能,并确保整个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各种输入。
此外,还需要建立一个安全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以确保系统中的数据不会丢失或泄漏。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景区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基于GIS的旅游景点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景区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各种信息,从而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景区内的各种活动。
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提高景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总之,基于GIS的旅游景点管理系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种系统,景区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景区内的各种信息,更好地规划和组织各种活动,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游客体验。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应用,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创新。
基于GIS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综合分析
基于GIS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综合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提供空间数据支持和决策分析工具。
本文将以重庆市为例,利用GIS技术对该地区的建设用地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我们需要收集重庆市的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口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来源于卫星影像、空间遥感数据、普查统计数据等多个渠道。
将这些数据导入GIS系统,可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GIS中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对重庆市的建设用地进行分类。
常见的土地利用分类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
基于遥感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对重庆市的建设用地进行自动分类,得到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图。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GIS中的时空分析工具对重庆市建设用地的变化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建设用地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建设用地的面积变化、增长速度等指标。
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城市扩张方向、土地利用紧缺区域等问题。
GIS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GIS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政策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GIS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建设用地规划,包括选择最佳用地、布局合理的建设用地等。
基于GIS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综合分析
基于GIS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综合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重庆市作为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其建设用地的变化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一、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背景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市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发展。
建设用地的变化对于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扩张和更新改造是常见的现象,这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GIS技术在建设用地变化分析中的应用GIS技术是一种集地理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于一体的技术体系,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
在建设用地变化分析中,GIS技术可以通过对建设用地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监测和变化趋势的研究。
1.建设用地数据的采集和整理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信息数据,包括建筑物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GIS技术进行整理和分析,构建建设用地数据库。
2.建设用地变化的监测和分析3.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模拟和规划GIS技术可以对建设用地的空间模拟和规划进行研究。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GIS技术对建设用地的扩张趋势和空间布局进行模拟和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利用GIS技术进行建设用地变化分析时,可以对重庆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建设用地的扩张情况通过对历年建设用地数据的比对和分析,可以发现重庆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区和新兴城镇地区。
建设用地的扩张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带来了重要影响。
基于GIS的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
基于GIS的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旅游业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是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技术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评价和规划旅游资源。
本文将探讨基于GIS的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GIS技术进行资源评估和规划。
首先,基于GIS的旅游资源评价可以准确地分析和量化地理空间信息。
GIS能够综合各种数据,包括地形、气候、交通网络、历史遗迹等,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在地图上。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以空间为基础,更全面地了解某个地域的旅游资源潜力和特点。
通过GIS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各个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可达性、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指标,为旅游资源的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
其次,基于GIS的旅游资源评价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资源的潜在问题和矛盾。
通过GIS技术,我们可以将旅游资源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行整合分析。
通过评估不同因素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挑战和冲突。
例如,某个旅游景区可能因为交通不便、环境保护不到位等问题而无法实现最佳开发利用。
通过这些评价结果,我们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划和管理。
除了资源评价,GIS还可用于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和配置。
基于GIS的规划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合理的旅游发展区域,以及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开发强度。
通过GIS技术,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的旅游发展场景,对比分析其优劣,最终找到最合适的旅游发展方案。
同时,GIS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旅游产业链,确定旅游资源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基于GIS的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分析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进行资源评价和规划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GIS技术的操作和应用也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队伍。
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确保评价和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基于GIS的旅游资源动态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旅游资源动态评价研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目的地选择和旅游体验已经成为了旅游者所关注的重要因素。
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如何评价自己的旅游资源及其价值,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因此,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旅游资源动态评价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一、GIS的概念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了地图、数据库、分析工具和展示方式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空间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可视化。
目前,GIS已经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旅游领域中,GIS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旅游者更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地理背景、文化氛围和景点位置,辅助旅游企业开展市场分析和决策制定,以及支持旅游资源的评价和管理。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旅游资源评价是指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特征和旅游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旅游资源的评价内容包括景区自然条件、人文环境、景点等等,评价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通过专家评估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目的地的旅游价值进行主观判断和分析。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缺少科学的依据和量化的数据支持,易受个人经验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不太准确。
定量评价则是利用统计学和GIS等技术手段,将旅游资源的特征转化为数字化的指标进行量化计算,以可视化方式表达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潜力。
定量评价的优点在于数据支持和科学性较高,但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完整的数据信息。
三、基于GIS的旅游资源动态评价的研究内容基于GIS的旅游资源动态评价是指通过GIS技术实现对旅游资源价值的动态可视化展示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策略。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GIS数据库:在建立GIS数据库时需要收集和整理目的地旅游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景区自然条件、人文环境、景点等等。
这些信息在被转化为数字化的指标之后,就可以被录入GIS 数据库中,并进行多角度分类和可视化展示。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
第35卷 第3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6月Vo l 35 No 3 Journal of Southw 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Jun 2010文章编号:1000-5471(2010)03-0279-0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蒋勇军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从凝练专业特色、充实专业内涵、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西南大学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任务,同时提出了形成创新的地理人才培养模式、地理专业教育体系、鲜明特色的地理学办学体系和教学水平与学术造旨较高的地理学师资队伍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并对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关 键 词:地理科学;特色专业;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专业建设在追求标准质量提高的同时,不失时机的展现专业特色的发展轨道,使专业建设从追求外在的标准化质量,向着追求特色和卓越品质转变[1].建设特色专业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积极组织建设不同级别的特色专业,力求办出特色学科和特色学校,走特色名校的发展道路[2].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建设特色专业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高校谋求新的突破和发展的必经之路[2-3].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窗口,对人才培养起到重大作用,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旨在通过改革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来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办特色专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人无我有 方式,一种是 人有我优 或 人优我强 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创办其他高校所没有的专业.尽管我国专业调整,使专业数量由原来的个变为个,增大了专业口径,但全国普通高校多所,每个高校有几十种专业,在国家普通本科院校高校专业目录中不可能找到一种其他高校所没有的专业而成为特色专业,要建成特色专业只能采取 人有我优 的方式,因此,只有建设一流的学术、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材、一流的课程和一流的实际条件才能形成一流的特色专业.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任务1 1 专业特色的凝练与创新西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从1952年建立以来,在专业教育教学与科技工作中携手共进,共图发展,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使地理科学专业成为西南大学的主干专业之 .在专业建设方面,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办学水平得到社会高度评价和认同.在学科建设方面,已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下1个二级学科的自然地理博士后流动站、自然地理博士学位和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被列为重庆市首批省级重点学科;从专业设置角度来收稿日期:2009-10-17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和西南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点建设项目.作者简介:蒋勇军(1968-),男,湖南益阳人,副教授,留美博士后,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280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 bg jxt sw u cn 第35卷看,国家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调整顺应人才培养国际化趋势,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地理科学专业必须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凝练专业特色并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实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立足西南,面向全国 的目标.在充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对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特色的现实需求与长远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市级特色专业的建设,进一步科学论证和深入研究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特色和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协调和连贯性,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大现代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加大实验实训课程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工作力度,创建以学生创新性学习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使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1 2 专业内涵的充实与提高尽管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比于全国重点高校的学科建设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回顾地理科学学科发展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规划学科建设进程并抢抓机遇加以切实实施,是实现学科建设快速高水平发展的工作基础.地理科学学科在国家 十二五 期间的工作目标是要取得一级学科授权点并积极带动其他学科点的建设,在优势互补、重点突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学科群的整体发展,实现 立足西南,面向全国 的战略目标.因此,根据学科发展目标,结合地域特点及学校对学科发展要求,地理科学特色专业立足西南广大岩溶区的现实和特色,将岩溶特色注入科研与教学中,并与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相结合,着重加强具有岩溶特色的学科前沿方向的培育,并加大学科前沿发展所需经费、仪器设备等的投入,使学科优势方向得到必需的经费、研究设备的保障以及获得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特色专业内涵的充实与提高.同时,创新性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要着眼于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优化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由数名在国内外地理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率领的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技术过硬、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在地理科学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带头、辐射和示范作用,促进特色专业的提高.1 3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专业实验室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水平.2008年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所拥有的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已居市内高校前列,具备了在学生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基础条件.今后的工作应是不断完善实验中心对学生开放的管理制度,建立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的基金资助和导师制度,完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习成果奖励制度,制定学生参加相关科技交流活动的资助办法,拓宽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参评奖励的渠道等,使学生专业科技创新活动迈上正常发展轨道.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地理科学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尽管目前的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已基本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但基地的建设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覆盖的区域特别是重庆市以外的基地数量需要进一步扩大.该方面工作需要继续加强与全国校友的联系,获得校友更广泛和更大力度的支持.2 地理科学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根据教育部、重庆市有关特色专业建设点文件精神及学校的发展战略,并结合地域特点,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将紧密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的现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通过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等工作,密切跟踪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动向和前沿,以达到如下目标.1)形成创新的地理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2)形成创新的地理专业教育体系,具有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3)具有鲜明特色的地理学办学体系,根据西南地域特色,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需求,形成具有岩溶特色的学科群,各学科相互结合、互补并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形成科教结合、互为动力并相互促进的办学特色;4)形成一支在教学水平与学术造旨较高、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地理学师资队伍,在地理学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3 建设地理科学特色专业的几点思考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涉及教育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围绕特色的培育和形成,配置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做好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3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地理科学专业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地理科学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教师队伍优,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梯队科学,整体素质高;教师个体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实践阅历.一是地理科学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教学和科研方向的专长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二是要搞好地理科学特色专业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国内外的交流等扩大视野以及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使本专业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三是要形成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团队.由于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由相互协作、敬业奉献的教师及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来完成.如果没有专门的团队,虽然不乏有科研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人,但往往是队伍松散,散兵作战,研究零散,很难形成学科特色或研究特色.3 2 强化实践性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由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组成.第一课堂主要有野外实习、课程实验、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第二课堂主要有学生活动等.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 见习+实习 ,强化 以见习促进学习,以实习推动就业 的观念,形成本科学习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体系.(1)野外实习一是加强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建设以云南、攀枝花、峨眉山为地理科学特色专业三大野外实习基地,加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教学内容的野外实习.二是建立新的实习模式.采用点上、线路和面上(区域)实习相结合的形式.点上实习主要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定量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线路实习是指在实习区内选择若干条路线,整体了解实习线路上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以及人类的影响.面上(区域)实习是一种探索与研究型实习,它在点与线实习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设立野外实习专项经费,制定野外实习专项经费使用办法,规范实习经费的管理.四是建立野外实习考核制度.要求学生提交野外实习报告,并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进行评价.(2)课程实验一是构建新的课程实验体系,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构建新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实现实验教学的层次化、模块化.二是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学生的实验环境,增加实验设备的投入,更好地满足实验项目的需求.三是充实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设立专职实验教师岗位,加强理论课老师的实践技能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四是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将传统实验内容设计成探究性实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汇报实验方案、撰写实验报告等环节完成实验任务.五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鼓励有科研潜质的本科生较早地进入实验室或本科生导师工作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完成设计性实验,从事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创作等.(3)教育实习坚持 立足西南,面向全国 基础教育宗旨,以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能力为抓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281第3期 蒋勇军:西南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282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 bg jxt sw u cn 第35卷积极构建完善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努力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基础教育输送 上手快、后劲足 、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高素质地理师资.一是坚持课内专业教学与课外技能活动的结合.将教师组织的集中训练与学生自主分散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把学生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等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二是坚持模拟课堂教学与实习课堂教学的结合.在学科教学论课程中,在学科教学论教师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聘请优秀中学教师,让他们来校传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并增加情景实训环节,将教育实习提前预演,实现模拟课堂教学与实习课堂教学对接,延伸课堂教学.三是坚持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见习、实习的结合.在注重师范生校内实践教学训练的同时,积极开辟校外教育教学见习、实习基地,建立了数量充足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初步形成了稳定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基地群;坚持专职教师教学与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力求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四是坚持教育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要始终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延伸,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不断充实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拓展了学生教育实践空间.广大师范生在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回报社会、吃苦耐劳的精神.3 3 更新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创新培养制度和模式,努力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并 产销对路 (专业对口)的地理科学专门人才为了具备完善的新的地理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因为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二是实行导师制.根据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招生数量较少的特点,总结著名本科院校实行导师制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实行被称为 精英教育 的本科生导师制.三是试行 创新学分 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特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相关的制度来保证.四是实行 专才教育 培养模式.由于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大,多年来各高校普遍盛行所谓 通才 教育,课程开设多而杂.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要提高就业率,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目前,人才市场需求以专才为主,因此地理科学专业将按照 专才 教育的培养模式,增设必要的专业课程,提出严格的专业要求,让学生集中精力、学深学透自己的专业.五是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当前专业教学管理的主要弊端是整齐划一,缺乏个性,这不利于特色专业培养特殊人才,尤其是不利于一些 偏才 、 怪才 和 奇才 的脱颖而出与成长.3 4 深化改革,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地理科学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整合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地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特色,要制订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能体现课程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如何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呢?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一个优质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是本科之本.地理科学特色专业要形成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术前沿讲座、实践教学环节构成的由低到高的课程体系,使之达到知识结构合理、知识层次渐进、专业重点突出、专业特色鲜明、夯实专业基础、注重自主创新的专业课程目标体系.二是高度重视专业课程的教与学.作为特色专业学生的培养,放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第一位的和基本的投入,当是专业课程的教与学.因此,本专业除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外,其它可开可不开的课程原则上少开,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专业课.三是增设专业课程,增加前沿讲座.为使学生具备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须较大幅度地增加讲授地理专业知识的课程和学时,同时增加学科专业的前沿讲座,开阔学生视野.四是听取有关对口共建单位意见.调整课程设置时,将认真听取相关专家及有关负责人的意见,必要时将按他们的意见对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以使本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五是加强教材建设,体现地方优势与特色.课程建设是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专业特色必定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六是加强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配备的数量和质量是打造特色专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根据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需要,要配备必要的教学基础设施,要购置充足的教学设施设备,为特色专业打下很好的物质基础.参考文献:[1]钱 鹏,查书平.地理科学特色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5(1):76-79.[2] 陈乃芳.特色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2):18-21.[3] 张应强.谈强化高校办学特色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2,(19):14-15.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 Major Constructionof Geography in Southwest UniversityJIA N G Y ong junSchool of Geog raphi cal Sciences ,S outhw es t U nivers ity ,Chongqing 400715,ChinaAbstract:Co nstructing characteristic m ajor is the requirement of deepen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 mation,and is also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 f universities.As an examp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vincial characteristic m ajor of g eo graphical sciences of southw est university ,the basic role w as propo sed for the compacting of major char acteristics,the streng thening of m ajo r intensio n and the improv ing of in novatio n ability.And the co nstructio n g oal of characteristic m ajo r of geogr aphical sciences w as propo sed for for matio n of training model of innov ative g eographical professional,new teaching system of g eo graph ical major,schoo l-running system w ith reg ional char acteristic and teacher team w ith hig h quality o f teaching ability and scientific attainm ents.The detail measur es of co nstr ucting character istic major of geo graphical sciences in Southw est Univer sity w ere discussed.Key words:geogr aphical sciences;char acteristic m ajo r;construction责任编辑 胡 杨 283第3期 蒋勇军:西南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
基于GIS的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_黄淑娟
第08卷 第2期 中 国 水 运 Vol.6 No.2 2008年 2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February 2008收稿日期:2007-12-10作者简介:黄淑娟 女(1967-) 桂林工学院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541004)于绿波 男(1981-) 桂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硕士研究生 (541004)基于GIS 的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黄淑娟1,于绿波2(1桂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广西 桂林 541004;2桂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概述了基于GIS 的旅游资源评价的优势,总结了目前GIS 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状况及采取的评价方法,探讨了提高GIS 在旅游资源评价的应用的有效途经。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旅游资源评价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8)01-0170-02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是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进行旅游区划和规划的前提,直接为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是克服旅游资源规划建设言目性,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性的重要手段,其评价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开发程度和远景的发展,直接服务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实践,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
GIS 作为许多学科重要的应用工具,有着超强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将GIS 应用于旅游资源评价中,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使旅游产品及其组合更加优化,更加具有吸引力,从而促进旅游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GIS 的旅游资源评价的优势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中对旅游资源的陈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地质、地貌、气象、气候、生态、历史、科学、艺术、文学、经济等方面,因此旅游资源评价必须充分利用依靠各个领域的资料和成果,保证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基于GIS的重庆主城建成区SO2空间分析评价
值在空间地图上连续分布情况。将分析专题图定期公 布在环保局网站上 , 为环境管理部 门提高管理水平 和
收稿 日期 :2 0 0 9—1 0—0 8
作者简介 :张艳军( 9 0 ) 男 , 1 8 一 , 工程师, 士研 究生, 硕 从事环境保护信 息化与3 技术的研究 S
一
41 —
北方环 境
量评价 S O 监测 的浓度值 , 将空气质量 自动站每 日实测 的 s 2 o 浓度值进行 空间模拟分析 研究 , 映 出主 城建 反
城区 S 2 0 浓度评价值在空间地图上连续 分布 , 可为环境管理部 门提高管理水平 和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
关 键词 : 重庆市; I; O 浓度; GS S : 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 号 : 802 X 3.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7— 3 0(0 0 2— 0 1 4 A 10 0 7 2 1 )0 04 —0
基于GIS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综合分析
基于GIS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综合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长短不一致,单词拼写错误等信息。
感谢配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用地在城市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而如何有效规划和管理建设用地成为当前重庆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重庆市的建设用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大量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逐渐被转变为建设用地,这不仅改变了土地利用结构,也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格局。
对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GIS的分析方法,全面掌握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情况,并深入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为重庆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GIS技术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综合分析,深入探讨重庆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重庆市建设用地的历史变化情况,了解建设用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2. 探讨基于GIS的分析方法在建设用地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3. 揭示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4. 分析影响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为未来规划和管理提供建议;5. 探讨重庆市建设用地规划与管理的措施,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建设用地变化对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GIS技术的分析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展现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城市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基于GIS技术的重庆避暑休闲用地适宜性研究
J IAN SHE YAN JIU技术应用210基于GIS技术的重庆避暑休闲用地适宜性研究Ji yu GIS ji shu de chong qing bi shu xiu xianyong di shi yi xing yan jiu许洁 刘阳 黄侨本文以重庆市域范围作为研究对象,以GIS为主要分析工具,从避暑资源区识别、地形地貌和空间管制要素识别、适宜性综合分析三个方面,通过气候、高程、地形、空间管制、配套服务能力等要素的地理空间数据研究,对重庆市避暑休闲用地进行筛选和适宜性研究。
受自身地理环境的影响,重庆夏季呈现出普遍高温的气候现象,且持续时间长,是名副其实的“火炉”。
以重庆市沙坪坝气象站为例,近五年(2016-2019年)夏季35℃(气象学高温标准)以上高温天数平均为42天,其中2018年更是达到62天,高温日从5月到9月均有分布,又以7月、8月为主,合计占比达到84%。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重庆市民的避暑旅游需求潜力约为500亿元,约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20%。
由此可见,夏季避暑成为重庆市民生活的一种生活需求,同时避暑休闲产业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避暑休闲产业既要依靠自然的气候资源和地理优势,也需要避暑休闲用地(夏季避暑资源充足、能够提供基本配套服务功能、为避暑人群提供中短期生活需求的土地资源)的配套支撑,因而处理好避暑休闲用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合理的避暑休闲用地选址,不污染、不破坏生态环境,是实现避暑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前提。
一、研究对象2015年,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避暑休闲地产规划(2014-2020 年)》(渝府办发[2015]57号)、《重庆市避暑休闲地产选址和配套设施规划指导意见》(渝规发[2015]72号),用以指导重庆市避暑地产发展。
但是,对于全市避暑休闲用地尚未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识别。
部分区县对自身优势缺乏认识和挖潜,导致大量避暑休闲适宜用地未得到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市民避暑出游集中在仙女山、黑山谷等热门区域,导致夏季高峰期避暑人群过分集中,当地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压力大。
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研究(1)
311 系统设计准则 系统的设计准则遵循用户原则 、可实现原则和
可维护原则 。 31111 用户原则 。系统以重庆市政府为服务对象 , 针对重庆市政府对自然灾害管理多层次 、多方面的 需求 , 应尽可能地予于满足 : 31112 可实现原则 。系统设计要考虑到经费预算 , 在经费预算范围内建立方便 、实用的系统 ; 同时结 合目前开发技术的能力 , 力求建立一个完善 、实用 并具有相当水平的系统 ; 31113 可维护原则 。系统调试建成后需要由重庆市 政府去运行和维护 , 因此 , 系统设计时应该考虑到 未来用户的能力 , 包括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力 , 系统 数据库更新能力 , 系统的进一步开发等 。以保证系 统使用的效率和质量 。 312 系统层次
(11 西南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 重庆 400715 ; 2. 重庆市人民政府救灾办公室 , 重庆 400015)
摘要 : 从重庆市自然灾害情况及其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入手 , 构建了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目标 、整体设计和
界面开发 。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 4 个模块组成 : 自然灾害数据库模块 、远程通信管理模块 、应用分
最终储存于 CQNDMIS 系统中的数据是基于如下 目的 : (1) 为市政府提供自然灾害的有关数据 ; (2) 为系统空间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 (3) 为灾害评估模 型提供数据 。 41212 数据来源及组织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18
ZHONGGUO DIZHIZAIHAI YU FANGZHI XUEBAO
2003 年
31413 空间操作 : 主要是利用 GIS 软件系统提供的 各种分析工具模块 , 对空间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 31414 分析和评价功能 : 在 GIS 空间数据库支持 下 , 通过一些专业应用模型对灾害的发生机理进行 深层次的研究 , 运用 GIS 的分析功能对各种自然灾 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 , 灾害损失评价等 。 31415 数据转换 : 数据转换由多个接口模块组成 , 以保证系统能接受其它数字系统的数据 , 同时保证 本系统数据能为其它系统所使用 。 31416 输出功能 : 数据输出可以是计算机屏幕显示 和数据硬拷贝 , 也可以以图形 、图象 、图表或文本 报告的形式输出 , 辅助市政府人员进行决策 。 315 数据流程
基于GIS的智慧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研究
基于GIS的智慧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研究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旅游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
而在旅游中,景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传统的景区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旅游的需要,因此,基于GIS的智慧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研究,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GIS在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能够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输出的软件系统。
在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中,GIS具有独特的优势。
1.景区规划景区规划是旅游景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GIS能够通过空间分析、数据挖掘、图形展示等手段,对景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文资源等各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快速筛选出可行的规划方案,并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
2.游客管理旅游景区是人流和车流的集聚地,如何有效地管理游客,保障游客基本权益,提高游客满意度,是每个景区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GIS通过在线导航、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等方式,能够实现游客的精准定位、流量控制、服务预测等管理功能。
3.安全管理旅游景区是一个包容各种文化、人群、观念的开放场所,也同时存在危险和风险。
如何保障景区内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则是景区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GIS通过建立安全风险地图、设定监测预警、制定应急预案等方式,有利于及时掌握安全状况,积极进行安全管理。
二、GIS在智慧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案例智慧旅游景区是指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景区借助GIS技术,实现了智慧化管理。
1.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每天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游览。
为了加强对博物馆内游客流量的细致化管理,故宫博物院引入了GIS技术,通过接入监控信息、实时监测游客流量等方式,实现了对游客的精细化管理和引导。
2.福建土楼景区福建土楼景区是一处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在通过GIS技术进行智慧化管理后,成功实现了游客全生命周期的场景化服务。
基于GIS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综合分析
基于GIS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综合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建设用地问题。
建设用地的增加带来了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因此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进行准确监测和分析十分重要。
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对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现状分析重庆市是一座典型的山城,地形复杂,土地资源相对稀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重庆市的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
现阶段,重庆市建设用地的主要变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重庆市的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
大量的农田和林地被转为建设用地,这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建设用地布局的变化:重庆市建设用地的布局逐渐向城市外围扩展,这导致了城市的边缘化和产业的集聚,给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3. 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的问题:重庆市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建设用地都存在违法建设和未利用的情况,这对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趋势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管理。
三、GIS技术在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分析中的应用GIS技术是一种集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于一体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准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具有高度的空间分析能力和专业的统计功能。
在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分析中,GIS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空间数据采集:GIS技术可以对重庆市的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的采集和整理,包括建设用地的分布、面积、属性和用途等详细信息,为建设用地变化的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中的GIS技术应用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中的GIS技术应用GIS即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展示,为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GIS技术可以辅助实现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产业规划、旅游区域规划、景点选址等任务,提高了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从三个角度来探讨GIS技术在旅游资源评价和规划中的应用。
一、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规划的基础工作。
传统方法基本是人工调查和判断,但人工方法存在数据精度低、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
而GIS技术可以对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分析,为评价提供更可靠、更稳定的数据。
GIS技术通过将数据可视化,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属性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如土地利用、地形、气候、文化景观等。
同时还可以基于旅游资源的属性建立分类指标体系,完善旅游资源属性数据库,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例如,我们可以基于GIS技术分析文化旅游资源在不同区域、不同旅游资源类型的比重,优化文化旅游线路、设计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旅游产业规划旅游产业规划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旅游产业能否持续发展。
GIS技术可以提供空间决策支持,定量分析资源利用的潜力和限度,为旅游资源的利用提供空间依据。
通过GIS技术提供的资源分布图,我们可以分析资源的分布状况,了解各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及其潜力,进而更好地进行旅游产业规划。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GIS技术分析城市旅游的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为旅游产业提供更为精确的用地规划和产业布局支持,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展望。
三、景点选址景点是旅游的主要内容之一,其选址对旅游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传统方法通过人工考察来确定景点选址,但这种方法存在易受个人情感、经验的影响,且考察周期长的问题。
而GIS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旅游需求、资源分布、交通网络等多种要素,确定景点的优劣并做出可视化输出。
这也就可以通过GIS技术定位景点的空间位置,优化景区的空间布局和路径规划。
基于GIS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综合分析
基于GIS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综合分析【摘要】随着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加剧,人们对于该市建设用地变化情况的关注日益增长。
本文基于GIS技术,对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
通过对建设用地变化趋势、GIS在分析中的应用、环境影响、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变化原因的探究,揭示了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结论部分则从发展趋势、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以及提出建议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研究发现,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趋势,GIS技术在分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建设用地变化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研究为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GIS、环境影响、空间分布特征、发展趋势、城市规划、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建设用地变化对城市的发展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重庆市建设用地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重庆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并且由于地区资源的有限性,建设用地的规划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深入研究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趋势和原因,能够为未来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研究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于GIS的分析方法,深入探究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规律和特征,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重庆市建设用地的变化趋势,揭示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变化特征;二是探讨GIS在建设用地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实践和经验;三是评估建设用地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建设用地扩张对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影响;四是分析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差异和特点;五是探究导致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原因,从政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利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人口与出行信息系统的研究
利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人口与出行信息系统的研究柴九宁;苏永云;蒋金勇
【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4)003
【摘要】笔者提出了在GIS中建立土地利用、人口与居民出行综合信息系统的方法,利用GIS技术记录土地利用、人口信息与各次出行起点、讫点、途经关键点的空间信息以及其它信息,可按照出行目的、居民特征或考察范围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出行需求进行统计并在地图上显示结果,用以分析土地利用与出行需求间的关系,还可有效地将单独建立的城市综合信息系统融合成为区域综合信息系统.
【总页数】4页(P129-131,135)
【作者】柴九宁;苏永云;蒋金勇
【作者单位】琛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广东,深圳,518026;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34;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
【相关文献】
1.GI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设计中的运用 [J], 沈晓微
2.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中土地利用多级变更模型的建立及其事物处理机制设计 [J], 谢炯;刘仁义;刘南
3.基于GIS技术的广州市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设计与实现 [J], 郑延敏;陈曼盛;胡英
4.基于GIS技术的广州市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设计与实现 [J], 郑延敏;陈曼盛;胡英
5.应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方法研究 [J], 唐凯;钟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及评价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及评价蒋勇军;况明生;李林立;冯绍国;方佳军;高方立;何凌云;曹晓林;杨定中【期刊名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3(028)004【摘要】从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3个方面选取区划指标,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分别得到重庆市孕灾环境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危险度图和区域承灾体脆弱度图;将上述3幅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单元,然后对基本单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对重庆市自然灾害进行区划,得到4个自然灾害区;从属性数据库中提取相关属性数据,得到每个自然灾害区的基本特征;最后,分别对每个自然灾害区的自然灾害、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价.【总页数】6页(P627-632)【作者】蒋勇军;况明生;李林立;冯绍国;方佳军;高方立;何凌云;曹晓林;杨定中【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715;重庆市人民政府,救灾办公室,重庆,400015;重庆市人民政府,救灾办公室,重庆,400015;重庆市人民政府,救灾办公室,重庆,400015;重庆市人民政府,救灾办公室,重庆,400015;重庆市人民政府,救灾办公室,重庆,40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X37;X322;TP391;TP226【相关文献】1.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研究 [J], 赵志军;徐刚;白基恒;周婷婷2.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框架的省级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方法探讨——以吉林省为例[J], 张以晨;郎秋玲;陈亚南;张继权;田书文3.GIS支持下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 [J], 蒋勇军;况明生;李林立;冯绍国;方佳军;高方立;曹晓林;杨定中4.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灾害区划的方法研究 [J], 王平5.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研究(Ⅲ)──湖南省农业自然灾害灾情综合区划 [J], 潘耀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庆市旅游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分析
为了分析旅游资源结构和各个等级的景区( 点) 的空间分布状况, 以重庆市政区图为底 图, 将重庆市城市分布图、 重庆市主要河流( 长江干流、 嘉陵江、 乌江、 大宁河) 分布图、 旅游资 经过 234 的空间分析, 得到重庆市旅游景区( 点) 开发潜力综合 源分布图在 234 软件中叠加, 评价图( 图 !) 。 #"! 旅游资源结构分析 在重庆市旅游景区( 点) 开发潜力综合评价图中, 根据设计的属性数据库, 通过对属性数 据库的 456 查询分析,可以得到:重庆市 )& 处旅游资源中, (& 处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 !,
!期
蒋勇军等: 基于 "#$ 的重庆市旅游资源评价、 分析与规划研究
BE
评价, 对评价结果则缺乏全面、 细致的分析, 特别是缺少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资源与规划 之间关系的分析。 本文在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庆市旅游资源的视觉质量定量评价基础上,借助 "#$ 技术 对旅游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较为详尽、 全面的分析, 并借鉴城市规划中的概念规划 对市域旅游资源进行概念规划。 方法和形式, 运用 "#$ 空间分析方法,
摘要: 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地对重庆市主要自然和人文景区( 点) 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然后 对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和 ;<+ 空间分析结果表明: 借助 ;<+ 技术, 在重庆市的旅游资源结构中, 自然资源起着基础作用, 人文、 社会景观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空间分 在 ;<+ 技术支 布上, 重庆市旅游资源呈现“ 带状” 、 “ 圈状” 的分布特征 : 地域空间分布不平衡。最后, 持下 : 对重庆市旅游资源进行了概 念 规 划 , 得到 1 个结构区, 并提出每个规划区发展的整体思路和 方向。 关 键 词:重庆市; 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 概念规划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003202M5/00170-3002430. 中图分类号:(6./
表#
评分等级 指标 观赏特性 愉悦感 奇特感 完整感 科学考察 科普教育 民族风情 历史文化 疗养娱乐
重庆市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糊计分
789:; ’< =>??@ AB>CD EABF; BG DB>FHEI F;EB>FA;E J>8CDHD8DHK; ;K8:>8DHBC HC LMBCNJHCN !.,<+
重 庆 市 旅 游 资 源 定 量 评 价 环境条件 旅游条件
科学价值 文化价值
D &!
!& &*
景观组合 环境容量 交通通讯条件
D + *
便捷性 安全性 费用
B & !
接待国外游客的可能性 距国内客源市场的远近 人口素质 食宿条件 旅游服务与管理 社会治安 合计
, , + & & & !((
受教育程度 文化观念
旅游条件
接待国外游客的可能性 距国内客源市场的远近性 人口素质 食宿条件 旅游服务与管理 社会治安
受教育程度 文化观念
根据综合评价得分最终结果,按照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原则,将重庆市旅游资源分为三 级: 国际吸引力旅游资源、 国内吸引力旅游资源和地方吸引力旅游资源( 表 () 。具有国际旅 游吸引力的景区, 其旅游品位高, 对海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都很高; 国内旅游吸引力的景区, 旅游资源品位中等, 对全国范围内的游客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地方吸引力旅游资源仅具有地 方意义。 在上述三级内依据 主 要 旅 游 景 区 ( 点) 的综合得分, 划为 ) 个开发潜力等级: ! 等 *+, 分, 表 () 。 "等 -,.+, 分, #等 /,.-, 分, $等0/, 分( 重庆市具有国际吸引力的! 等开发潜力旅游资源仅 ( 处, 占 -1 ; 具有国内 从表 ( 可知, 吸引力的"等开发潜力旅游资源有 !& 处, 占 ((1 ; 而地方吸引力的 # 、 $ 等开发潜力旅游资 占到 /,1。 源 ’- 处,
!
重庆市旅游资源评价
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孕育了重庆市丰富的自 然和人文、 社会旅游资源, 是我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之一。 其主要特色资源为: 山水自 然风光、 历史人文及特有的社会旅游资源。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模糊赋分法及特尔菲法等%!&’对重庆市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 !"! 评价层次结构与指标权重计算分析 在综合评价重庆市旅游资源时, 通过建立目标层次结构, 然后向有关专家、 学者咨询, 构 造判断矩阵并将结果整理后输入微机进行处理,经过一致性检验后,判断矩阵的相容性很 好, 判断矩阵有效, 从而得到重庆市域旅游资源权重值。 从权重排序来看, 在综合评价层中资 , 这表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以资源为基础的, 旅游资源的吸引 源条件的权重最大( ()*&) 力及开发价值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其次是旅游条件和环境条件, 其权重分别为 ()&* 、 ()!&, 它们对景区( 点) 的开发影响较大, 再好的旅游资源如果没有环境条件和旅游条件也不会得 以开发。 根据同样的方法, 得到项目评价层和因子评价层的权重。 根据权重排序, 以 !(( 分按 权重赋予各因素分值, 得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 表 !) 。
& &
!((
C&
以问卷形式, 请有关旅游专家、 科研人员、 导游和旅游者对重庆市 +, 个主要景区( 景点) 分项进行模糊打分, 然后用下述数学模型计算每个景区( 景点) 的综合评价值:
$
・ !"#!%"& ’&
" # !
),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 卷
!" 为第 " 个评价景区#景点$的综合得分% #"$ 为第 " 个评价景区# 景点 $ 在第 $ 个评价因子的模糊 系数% % $ 为第 $ 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值。 点)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 主要景区( 确定旅游资源中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后,采用模糊计分法将表 ! 中的各个相关因子划分 为 & 个等级, 然后为每一个等级赋分, 具体方法、 标准见表 ’ 。
*+,-. / 01+-2+3456 57 8.1.-5946: 1+-2. 57 352;4<= ;.<52;>.< 57 ?@56:A46:
旅游景区 B 点 C 名称 长江三峡主线景区 大足石刻艺术群景区 重庆大都市景区 巫山小三峡景区 丰都名山 G 双桂山景区 缙云山 G 北温泉 G 钓鱼城景区 奉节三国文化城景区 武隆芙蓉洞 G 芙蓉江景区 忠县石宝寨景区 涪陵白鹤梁 G 周易园景区 万州都市景区 渝北统景温泉 G 华云山景区 武隆仙女山景区 南川金佛山景区 巫溪大宁河 G 双溪溶洞景区 江津四面山景区 乌江画廊景区 奉节天坑地缝风景区 巫溪红池坝 G 夏冰洞景区 黔江武陵山 G 郁山景区 云阳张飞庙 G 磐石城景区 壁山白云洞 G 青龙湖景区 长寿湖景区 石柱万寿山景区 北碚金刀峡 G 胜天湖景区 梁平双桂堂 G 东山风景区 永川箕山竹海景区 黔江小南海景区 石柱黄水景区 巴南东温泉景区 酉阳世外桃源景区 阿蓬江景区 合川涞滩 G 双龙湖景区 涪陵大溪河 G 小溪景区 忠县忠州镇 G 天池景区 巴岳山 G 西温泉景区 江津黑石山 G 滚子坪景区 綦江古剑山 G 清溪河景区 梁平西山百里竹海景区 巫山大庙景区 潼南定明山 G 运河景区 开县南山 G 帅乡景区 城口原始森林景区 垫江旅游景区
极好 罕有 极大 极高 极高 极高 极高 极高 极好 极大 极好 极好 很低 很大 很近 高 先进 极好 极好 极好
,<+.,</
好 少有 很大 高 高 高 高 高 好 大 好 好 低 大 近 较高 较先进 好 好 好
,</.,<)
较好 较少 大 较高 较高 较高 较高 较高 较好 较大 较好 较好 较高 较大 远 一般 一般 较好 较好 较好
第 -. 卷
第-期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 ’"$% ()*$+,--.
/001 年 - 月
!"#$%&’ "( %&)#$&’ $*+"#$,*+
基于 !"# 的重庆市旅游资源 评价、 分析与规划研究
蒋勇军 -: 况明生 -,齐代华 /,李林立 -,黄国庆 2
( 重庆 100M-6 ; 重庆 100M-6 ; -K 西南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K 西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 100M-6 ) 2K 西南师范大学 历史旅游学院,
!期
蒋勇军等: 基于 "#$ 的重庆市旅游资源评价、 分析与规划研究 表#
吸引力范围 开发潜力等级
D!
重庆市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所在区域 奉节、巫山 大足 渝中区、南岸区、沙坪坝区 巫山 丰都 北碚、合川 奉节 武隆 忠县 涪陵 万州 渝北 武隆 南川 巫溪 江津 彭水、酉阳 奉节 巫溪 黔江 云阳 壁山 长寿 石柱 北碚 梁平 永川 黔江 石柱 巴南 酉阳 黔江 合川 涪陵 忠县 洞梁 江津 綦江 梁平 巫山 潼南 开县 城口 垫江 综合评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