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8aa30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1.png)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光具座、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 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 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 不透过玻璃板, 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 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 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2.像和物左右
3.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5.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例题】. 如图14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 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
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和调整。
用此实验可以研究: ①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②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1)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 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 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67712fa32d7375a4178065.png)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二.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三.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5-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5-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19780e03d8ce2f00662399.png)
长城中学教案课题:5.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 1 课时主备课人:祁宗杰使用人:使用时间:2013.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实验探究中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探究中学会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2.能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仪器,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增强同学们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导入新课】引入新课由多媒体课件《骄傲的孔雀》引出问题:“这只骄傲的孔雀在和谁比美呢?”“它的像!”像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由同学们早晨起床后照镜子引出镜子,让学生自己触摸,并描述其特征:平、滑——平面镜。
【指导自学】自学指导1看课本106页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举出平面镜的例子;(2)猜想一下: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具体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自学指导2看课本108页的,交流讨论和科学窗,完成下列问题:1、交流讨论中的问题,你的办法是什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实像。
只能用____观察而不能____________叫做虚像。
3、背:对称下面的内容【检测交流】见课堂练习:【小结及作业】课后题1—4题及本节导与练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5.3 平面镜成像一.成像特点:1.猜想2.实验探究:(1)像物等大(2)像物等距(3)像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二.应用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f3d23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d.png)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器材平面镜、物体(如钢尺等)三、实验原理平面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
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会发生反射,形成一个像,即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投影。
根据反射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镜面法线的夹角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3.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等于物体与像之间的夹角四、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固定好。
2.将物体(如钢尺)竖立在平面镜前,调整其位置,使其与平面镜的法线垂直。
3.观察在镜中的物体像的特点,记录下来。
4.调整物体的位置,重复步骤3,观察并记录下不同位置的物体像。
5.对观察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第一次实验物体与镜的距离:30cm物体像离镜的距离:15cm物体高度:10cm物体像的高度:5cm2.第二次实验物体与镜的距离:20cm物体像离镜的距离:10cm物体高度:10cm物体像的高度:10cm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物体与其像在镜面上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1.物体与像的距离相等2.物体与像的高度相等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即物体与其像在平面镜上的位置和形状是相似的,只是方向相反。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根据实验结果,平面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1.物体与像的距离相等2.物体与像的高度相等平面镜成像的这些特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过程以及光线与平面镜的反射关系。
而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进行相关计算,求解物体与像的位置和形状的关系。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镜子的制作、光学仪器的使用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应用,我们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测试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d20288bb4cf7ec4bfed02b.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测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小华在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B. 当小华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C. 当小华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也远离平面镜D. 当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2.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A.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B. 光的色散C. 光的反射D.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B. 清澈的游泳池底,看起来变浅了C. 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可以看到湖上游船的“倒影”D. 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增大空间的感觉4.“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A. 光的传播速度太快B. 光发生了反射现象C. 光发生了折射现象D.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5.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 避免噪音B. 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 为了造型美观D. 防止挡风玻璃被震碎6.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 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 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7.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和一块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越明亮的教室中做实验效果越好B. 选用较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易观察且安全C. 为了成像清晰,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D. 蜡烛A在实验中点燃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实验结论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B.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C.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D. 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离平面镜越远9.(2011•本溪)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A. 镜中花B. 倒影C. 吸管好像折断了D. 椅子的影子10.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B. 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 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D. 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11.下列四个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A. 教室靠左前方的同学看到黑板上有一小块光斑B. 对着镜子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 晴天树荫下地面上有许多的光斑D. 河水中映出了岸上柳树的倒影1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A. B. C. D.1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B. 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高一些C.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D.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二、填空题14.汽车的后视镜是 ________镜,用它来观察车后的情况时要比利用平面镜看到的范围 ________(填“大”、“小”或“一样大”).15.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时,它在湖水中的“倒影”是 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是由光的 ________形成.当小鸟距水面3m时,“倒影”距离小鸟 ________ m.16.(2017•上海)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玻璃板应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为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物体需放在________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蜡烛、________应置于凸透镜的两侧,若蜡烛置于B点处,得到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_ 1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_______(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________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1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284ac16294dd88d1d26b23.png)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材分析这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来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探究中,学生先依据生活经验来猜想,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
教科书中给出了尽量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实验器材,按计划进行实验,采集各种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实验完毕后,各实验小组在全班上交流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实验结论。
这种探究方法正是本节教科书的闪光之处,它体现了《标准》中的教育理念: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这种探究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概括、信息交流等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4、常识性了解生活中的球面镜。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2、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3、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并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在用多种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火柴,蜡烛,平面镜,教学课件。
一、情境引入教师播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
同学们,猴子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你能用物理知识解释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认识平面镜提出问题:大家思考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反射面是平的??观看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得出结论:我们把反射面呈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平面镜。
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光滑的漆面都可以看做是平面镜。
三、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观察思考请同学们观察小丑在平面镜成的像,同时,拿一面镜子,在镜子中找到自己的像,思考下列问题: 1.像在什么位置?2.改变小丑到平面镜的距离,观察像是否变化?怎样变化?3.小丑与平面镜中像的大小相同吗?【设计意图】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宛城区七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宛城区七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5fbf6d51e79b8969022618.png)
4.3平面镜成像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一.填空题(共5小题)1.(2019•武威)2018年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下潜(如图所示)。
潜水器在水面下匀速下潜过程中(假定海水的密度不变),受到的浮力(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潜水器下表面受到的压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析】(1)潜水器在水面下匀速下潜,海水的密度不变,潜水器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不变。
(2)由于潜水器在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加,所以根据公式p=ρgh可知,潜水器受到的压强增大。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
2.(2019•湖北模拟)将质量为1Kg冰块放在浓盐水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若冰完全熔化,杯中液面高度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N。
【解析】(1)由于冰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冰=m冰g;即:ρ盐水gV排=m冰g,则V排=﹣﹣﹣﹣﹣﹣﹣﹣﹣①当冰熔化成水之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所以,m水=m冰,即:ρ水V水=m冰,则V水=﹣﹣﹣﹣﹣﹣﹣﹣﹣﹣﹣②已知ρ盐水>ρ水,则比较①②可得:V水>V排,所以,若冰完全熔化,杯中液面上升。
(2)由于容器是柱状容器,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盐水和冰的总重力;当冰完全熔化后,由于水的与冰的质量相等,则盐水和水的总重力与盐水和冰的总重力相等,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为0。
故答案为:上升;0。
3.(2019•哈尔滨)如图,先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用测力计拉着重为4N、体积为100cm3的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溢出的水全部收集到小空桶中,桶中水重为N,石块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N.(ρ水=1.0×103kg/m3,g=10N/kg)【解析】(1)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V排=V=100cm3=1×10﹣4m3,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4m3=1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桶中水重(排开水的重):G排=F浮=1N。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2fb9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7.png)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平面镜的反射现象,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深入理解物体成像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器材•平面镜•尺子•直尺•笔三、实验原理平面镜是一种反射光学元器件,它能够将光线反射到另一个方向。
当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平面镜会将光线反射,并使该光线符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根据光学成像的原理,当物体放置在离平面镜一定距离的地方时,平面镜将成像一个与物体大小、位置相同、方向相反的影像。
根据视线的不同,观察者可以看到不同的成像效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用尺子将平面镜放在平整、水平的桌面上。
确定观察者的位置,并将物体(可以是笔、手机等)放置在平面镜前方一定距离的地方。
2. 观察眼睛注视着平面镜反射出来的物体影像,观察影像的大小、位置及方向。
调整自己的视线位置,再次观察影像的变化情况。
3. 记录用笔和直尺记录下物体和影像的位置和距离,以及不同视线情况下的影像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成像特点:1. 距离变化当物体放置在平面镜的近处时,影像越来越远;当物体放置在平面镜的远处时,影像越来越近。
这是因为影像的距离与物体距离是相等的。
2. 方向变化影像与物体方向相反。
当物体朝向镜子左边时,影像朝向镜子右边;当物体朝向镜子右边时,影像朝向镜子左边。
3. 大小变化影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但是镜子可能会将影像放大或缩小。
当物体与镜子的距离相等时,影像与物体大小也相等;当物体离镜子更近时,影像变得更大;当物体离镜子更远时,影像变得更小。
六、实验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1.平面镜的反射光线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2.平面镜成像特点包括距离变化、方向变化和大小变化。
3.影像与物体相同,但方向相反,可以用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位置以及视线方向等来确定影像的位置。
4.在实际应用中,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七、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平面镜时要小心轻放,以免刮伤镜面。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版)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4a72c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7.png)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虚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平面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镜子中会出现一个正立蜡烛的像,但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蜡烛像的位置时,光屏上却没有出现蜡烛的像,可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存在的,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法)。
4.凸面镜特点: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光射到凸面镜上,反射后成为发散光。
5.凹面镜特点: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反射后会聚到一点。
知识点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分析论证(1)未点燃的蜡烛可以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的像的大小与蜡烛大小相等;(2)蜡烛和它的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实验中注意事项(1)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原因是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即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也能看到点燃的蜡烛所成的像;(3)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可以各成一个像,当玻璃板较厚时,两个像有较大的错位,难以确定像的位置;(4)实验中,玻璃板要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将不能完全重合;(5)实验中,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6)用点燃的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亮,便于观察;(7)白纸用于标注玻璃板的位置、蜡烛以及蜡烛的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测量蜡烛以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8)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7b77a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b.png)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例子和习题了解和掌握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难点: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的应用。
3.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板、相同的两支蜡烛、火柴、夹子两个、8开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平面镜、激光演示器等、凹面镜、凸面镜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
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叫做物体的像。
二、新课讲授(一)平面镜1.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4)像与物的上下左右关系如何?(5)你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如何移动?各小组学生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像可能在镜子内表面,像的大小可能与镜子摆放的角度和大小有关等等。
2.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 (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东宝区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光现象三学生实验:探究_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教
![东宝区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光现象三学生实验:探究_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教](https://img.taocdn.com/s3/m/e11153df2af90242a995e517.png)
甲
乙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
方法一 : W甲=W乙时 , 用时间短的那么做功快 ; 方法二 : t甲= t乙时 , 做功多的那么做功快。
甲
乙
如果起重机和滑轮组在不相同的时间内把数量不 等的砖运到高度不同的地方去 , 怎样比较它们做功 的快慢呢?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方法一 : 时间相同 , 路程大的速度快。
新课讲解
点击画面 , 播放
差别乐器发出的波的形状差别 , 即音色差别。
新课讲解
3.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闻其声知其人”意思是说只要听到熟人讲话的声音 , 即使没有看到 讲话的人也知道谁在讲话 , 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判断的〔 C 〕 A.音调差别 B.响度差别 C.音色差别 D.频率差别
拓展与延伸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 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 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 妥协的信念,考试加油!奥利给~
第四节 功率
情景导入
他们爬相同的 楼时 , 做功相等吗? 做功的快慢一样吗?
在建筑工地 , 利用吊车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 从地上搬到五楼 , 假如你是建筑师会选用什么方 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1.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面镜所成的像实际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由此可知,进入人眼睛的光并非真正 来自看到的物体的像处。
2.平面镜成像作图 平面镜成像作图问题主要分为两类 : (1)已知平面镜、物体或像三者中两者的位置,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求第三者的位置; (2)已知平面镜、物体或像的位置,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平面镜成 像的特点,求光的路径或像的可见范围。
5 .3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1
![5 .3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c29f575b84ae45c3b358c5d.png)
(3)像远离镜子,像靠近镜子……
2
程序
创设
情景
导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时间
检查自学收集生成问题
创设效果检查情境
各组组长检查课前预习单,总结完成情况。收集问题。
检查预习
在学科长的安排下,按要求接受检查,讲解,讨论。
合作探究全班展示
创设自主探索思维情境
1、提出问题
同学们每天都在照镜子,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下面的这几个问题:
(1)像与我们本人的大小关系怎样?
(2)像与我们本人的上下、左右是什么关系?
(3)当我们靠近或远离镜子时,像是靠近还是远离镜子?
2、学生作出假设
师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感受、思考
1、思考,并讨论教师所提出的几个问题
2、作出假设
(1)相等、不想等……
10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创设反思情境
(一)练习
(二)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进行简单介绍
学生完成作业
3
教学
反思
(二)学生认真听教师强调的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探究
20
问题训练组内评价
创设评价情境
(一)分析实验数据
小组汇报实验数据;依据实验前所提出的问题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其中的规律所在。
(二)得出结论
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分析下,得出实验结论。
1、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大小相等。
(一)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的介绍
(1)选择两个大小完全一样模具的分析与思考。
(2)选择平板玻璃而不选择平面镜的原因。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6540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6.png)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材料和工具•平面镜•光源•直尺•白纸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平整稳定。
2.将光源置于平面镜的一侧,并调整角度使光线射向镜面。
步骤二:观察平面镜成像1.拿起直尺,在镜面前方保持一定距离,用直尺遮住部分光线,使光线仅能通过直尺的缝隙投射到镜面上。
2.注意观察直尺在镜面上形成的影像。
步骤三:记录观察结果1.将观察到的影像在白纸上进行标记,表示光线的射入方向和观察位置。
2.观察并记录多组数据,以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观察到的影像是倒立的。
•影像与实物的大小相等。
•影像在镜面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相等。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 平面镜成像是倒立的、实物和影像的大小相等、并且影像和实物之间的距离相等。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小心平面镜的倾斜,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2.注意观察光线的反射及其影像的形成,避免直尺阻挡光线的过多部分。
参考资料•高中物理课本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材料和工具•平面镜•光源•直尺•白纸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平整稳定。
2.将光源置于平面镜的一侧,并调整角度使光线射向镜面。
步骤二:观察平面镜成像1.拿起直尺,在镜面前方保持一定距离,用直尺遮住部分光线,使光线仅能通过直尺的缝隙投射到镜面上。
2.注意观察直尺在镜面上形成的影像。
步骤三:记录观察结果1.将观察到的影像在白纸上进行标记,表示光线的射入方向和观察位置。
2.观察并记录多组数据,以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观察到的影像符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影像是倒立的:无论实物是正立还是倒立,其影像都是倒立的。
- 影像与实物的大小相等:无论实物远近,其影像大小与实物相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59a733453610661ed9f49c.png)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4.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5.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1:实验导入制作万花筒并观察:用三块长条形的镜面,镜面朝里,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组成三棱柱筒,用胶带粘牢。
再往筒里放点花纸之类的花,用一只眼睛往里瞧,会看到一个五彩缤纷、向外无限延展的花的海洋,非常壮观好看。
你知道万花筒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花吗?方案2:讲述设疑我们在电影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惊险场景:黑洞洞的枪口正对观众,子弹从枪膛中飞奔而出,惊出一身冷汗。
请问这种镜头是不是摄影师用镜头正对着枪口冒着生命危险实际拍摄的?如果不是,那是怎样完成的呢?推进新课一、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教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来说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板书记录。
探究: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比较,有何特点?学生分组设计和进行实验:在桌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大小,它们一样吗?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如图所示。
小组间交流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大小相等;②像与物的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左右相反;⑤像是虚像。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5c2126ba0d4a7303763a81.png)
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平呢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是虚像。
一、观察与思考:
1、像在什么位置 2、改变脸到平面镜的距离, 观察像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3、向右歪头,观察镜中的像 是不是也向右歪头
二、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平面镜、平面镜支架、三角尺 、蜡烛两支、白纸、刻度尺
思考: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什么?
实验步骤:
玻 璃
板
物A
像A,
物BB
替代
物B
像A,
替代
玻璃板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 像特点
授课者:肖素莉
科学源于生活小制作展示
平面镜:
把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叫
平面镜
物
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
科学窗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够呈 现在光屏上的像,实像可以用眼睛观 察。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 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只能用眼睛观 察。
实验探究
三、小组实验:
次 物体 物体 物体 数 到平 的像 的像
面镜 到平 与物 的距 面镜 体的 离 的距 大小 /cm 离/cm
1
2
3
物体与 像是 是否 像的连 倒立 能用 线与平 的还 纸接 面镜的 是正 到像 关系 立的
四、结论
1、像和物的大小 ( )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5、像和物体左右( )
平面镜
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确定 像的位置 2、相同的两支蜡烛:探究像的大小, 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刻度尺:为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 镜的距离 4、白纸:相当于光屏,探究虚像实 像
5.3【同步练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北师大)
![5.3【同步练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北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1c3811d69b89680203d825d7.png)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步练习1.小芳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
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2.如图是牙医给病人看病时所用的小镜子,使用时将小镜子伸入病人口腔,利用光在镜子表面发生______ 的现象,可看清牙齿背面的情况。
而且每次使用前,需将镜子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烤,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
3.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表示数的像如图示,这时的时刻应是______ 。
4.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______ 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 (填“实”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 形成的。
5.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 。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 。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6.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请在图中画出它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7. 如图所示,A′B′是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3f3a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c.png)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平面镜的反射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平面镜作为反射体,使用光线探测仪探测反射光线,并通过调整光线的入射角度和位置,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平面镜成像具有镜像对称、虚实画分、放大缩小等特点。
关键词:平面镜,成像,镜像对称,虚实画分,放大缩小一、引言平面镜是利用反射定律将光线反射的光学元件之一、在平面镜的上下和左右方向没有区别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平面镜看作是一个均匀的物体。
本实验通过观察平面镜的反射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够对光的反射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材料和方法材料:平面镜、光线探测仪、标尺、光源、黑胶纸、透明胶带等。
方法: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平面上,并固定好。
2.在光源和平面镜之间放置光线探测仪,调整其位置,使探测仪能够接收到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3.使用标尺测量光源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4.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角度,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
5.移动光线探测仪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反射光束在光线探测仪上的变化。
6.记录观察到的反射光束的位置和角度,并记录下来。
7.重复以上步骤,改变光源和光线探测仪的位置,观察光线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1.当光源位于平面镜的正前方,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时,观察到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光线回到源头。
此时,观察到的反射光束位置与入射光束位置相同,并且光线垂直于平面镜。
2.当光源位于平面镜的一侧,光线以一个角度入射到平面镜上时,观察到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在另一侧形成了一条与入射光束相对称的光束。
此时,观察到的反射光束位置和入射光束位置相对称。
3.当光源位于平面镜的一侧,光线以一个角度倾斜照射到平面镜上时,观察到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反射光线并不与入射光线重合。
此时,观察到的反射光束位置和入射光束位置存在一定的偏移。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平面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1.镜像对称:平面镜成像是镜像对称的,即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反射光束在平面镜上的位置与入射光束的位置相对称。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54791e79563c1ec4da7106.png)
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 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变换成 理想、简单的过程或现象来研究处理的 方法。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如:梳妆镜、练功房中的镜子、小朋友玩的“万花筒”
平面镜的应用: 潜望镜
平面镜的作用: 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潜望镜
小结
1、平面镜的定义: 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 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凭上。 3、实像: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凭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 像叫虚像。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哈哈镜产生的影像变化
C、3点40分 D、10点40分
课堂小练习
2: 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 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 所示,此时时间是()。 D
A、7:25 B、6:35 C、5:25 D、4:35
三、
总结:方法有: (1)实际时间=12时-镜内钟面时间 (2)从背面直接读数
课堂小练习
下图中是四幅关于字母“F”经平面镜反射成像 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C )
A
BCDFra bibliotek【能力提高练习】 1、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 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4.6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m
平 面 镜
2.5m
0.4m
视 力 表
思考:
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台表 面无数字的指针位置,此时钟所指的 实际时刻是( C ) A、8点20分 B、4点20分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 身物体)与像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物理小论文:如何善用生活经验这面镜 2.物理小论文: 物理小论文 子?
第五章
光现象
第三节
学生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复习提问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是什么?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是什么?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是什么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半圆的桥拱跟水中的像组成一个园? 为什么半圆的桥拱跟水中的像组成一个园? 为什么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像看上去却是 倒立的? 倒立的?
课堂延伸
历史是一面镜子。 是一面镜子。 生活经验是一面镜子。 是一面镜子。
作
业
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 1. 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 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 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
我的猜想: 我的猜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大小是否相等呢?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大小是否相等呢?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 等呢? 等呢?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 身物体]与像比较。 身物体]与像比较。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结
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过程: 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 估与交流。 估与交流。
练
习
1.如图1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个发光点,能 如图1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个发光点, 否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否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温馨提示
1.在桌上铺一张方格纸,中间画一条线后在方 在桌上铺一张方格纸, 格纸的前方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格纸的前方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中间 线的位置树立玻璃板。 线的位置树立玻璃板。 2.把一枝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方方格纸上 画的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 画的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观察玻璃板后面出 现的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枝 现的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枝相同的蜡烛在璃板 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们完全重合,后面的 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们完全重合, 蜡烛好像被点燃为止,后一枝 蜡烛好像被点燃为止,后一枝蜡烛的位置就是 蜡烛的像的位置,用笔标出两枝 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用笔标出两枝蜡烛的位 置。
. A
图1
2.一个人站在平面 镜前, 镜前,镜中的像离 m, 镜0.5 m,镜中的像 1 离他_____m. 离他_____m.
. A'
3.一个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下 一个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 ,
列四幅图中, 列四幅图中 , 哪幅图是他在平面 镜中所成的像? 镜中所成的像?( C )
Aபைடு நூலகம்
B C D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记录测量数据
测量 次数
1 2 3
像距/ 像距/
㎝
物距/ 物距/ 像距大小 像的性质
㎝
实验分析
取下桌面上的方格纸, 取下桌面上的方格纸,沿中间所画的线对着 折叠, 折叠,然后在任一面的三角形顶点上用笔尖 扎穿折叠后的纸,观察两个三角形是否重合。 扎穿折叠后的纸,观察两个三角形是否重合。 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 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
3.在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位置重复2所 在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位置重复2 进行的操作, 进行的操作,同样用棋子记下蜡烛和像的 位置。 位置。 4.取下玻璃板,以镜后三个像的位置为顶 取下玻璃板, 点,画一个三角形。 画一个三角形。 5.将标有字母“d”的三角尺放在镜前, 将标有字母“d”的三角尺放在镜前, 的三角尺放在镜前 拿着标有字母“b”的三角尺放在镜后面移 拿着标有字母“b”的三角尺放在镜后面移 直到跟所看到的像重合, 动,直到跟所看到的像重合,观察两个三 角尺上的字母的左右关系。 角尺上的字母的左右关系。
器材:两只相同的笔、两枝相同的蜡烛、平面镜、 器材:两只相同的笔、两枝相同的蜡烛、平面镜、 支架、方格纸、同样大小的三角尺( b,d)、 支架、方格纸、同样大小的三角尺(贴 有b,d)、 刻度尺。 刻度尺。
为什么像不见了? 为什么像不见了?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不是由实际光 线汇聚而成的,所以叫虚像 虚像。 线汇聚而成的,所以叫虚像。 怎样才能同时看到像和“替身物体” 怎样才能同时看到像和“替身物体”? 将平面镜换成平板玻璃。 将平面镜换成平板玻璃。 实验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 实验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 像较弱,看不清。 像较弱,看不清。 用点燃的蜡烛。 用点燃的蜡烛。 探究我们猜想到的几个问题。 探究我们猜想到的几个问题。
交流与评价
1.同学们各自探究的结果是否相同? 同学们各自探究的结果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 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 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小
平面镜成像 探 究 实 验
结
成像特点
大 小 相 等
距 离 相 等
连 线 垂 直
左 右 相 反
虚 像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