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和区域差异第4课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3册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第四课时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一)知识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依据,掌握各个地带 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 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3.了解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理解这种 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能力目标 掌握区分、分析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依据、原因 和分析差异的的基本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应体会人地关系协调统一, 树立人地协调观念,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增强 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 重点: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 依据,掌握各个地带的位置和范围。
• 难点: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在经 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 的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思考讨论:
分析我国有哪 三个经济地带? 三个经济地带 的范围是依据 什么来划分的? 比较中国三大 自然区和三个 经济地带的分 布有什么联系?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的差 异、自然资源 的地域分布和 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不同 。
2)范围:如 图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2005年) 1怎、么三记东个部忆经济三地个中带经部的济划地分西带部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面积 16% 27% 57%
人口 43.1% 34.4% 22.5%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 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所有的沿海省、市、自 治区等11个,外加北京市,共12个。(*北 京市虽然没有在沿海,但距海较近,交通便 利,且政治,经济地位特殊,故划为东部经 济地带*由于统计资料欠缺,港澳台虽然在沿 海,但未包括在东部经济地带内。)
• 西部和中部的分界线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南段基本沿黄河几字型拐弯的右侧、巫山呈 南北走向。
思考讨论
• 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 (居民的平均收入、消费水平、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等),其中经济 发展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 经济发展速度差异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2经、经济济发发展展的水差平异 存在差距
地区生产总值(GDP)——衡量一 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或竞争力大小最基 本的总量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人均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 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25000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20000
西部 中部 东部
15000
10000
5000
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6
2002
2005
东部
西部 年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东部 58.3
58.9 59.4 59.6 59.9 61.6 61.4 61.7
中部 27.7
27.3 27.0 26.9 26.6 25.1 25.4 25.4
西部 14.0
13.8 13.6 13.5 13.5 13.3 13.2 12.9
提示:各地带所占比重的差异和比重大小的变化
课堂练习
将教材P13“表1-1-2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国内 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转绘成 一幅折线图。
变化(%)
东部
中部
西部
70
60 将教材P13“表1-1-2 中国 50 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占 40 全国比重的变化(%)”转绘 30 成一幅折线图。
20
10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 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 西部较落后。
• 东、中、西经济发展水平的差 距呈梯度排列方式,而且经济 发展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渐扩大。
人均地区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生产总值
25000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西部 中部
20000
东部
15000
10000
5000
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6
2002
2005
东部
西部 年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
• 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 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发展速度比经 济发展水平更重要,它可以反映一个 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小。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由 于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造成目前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三个经济 地带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
思考探究: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 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 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 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 示,探讨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
差异形成的原因。
地带 原因
东部
中部
西部
气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大部季风气候,雨热 多干旱区和高寒区,
利于作物生长
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不利作物生长
地形
地势低平,利于开发
大部地势低平, 地形崎岖或海拔
利于开发
较高,不利开发
区位
面向大海,海运便利, 距海较远,不利开放,距海远,较封闭,
利于开放,区位较优 区位较差
区位很差
社 历史
会 基础
经
民族 心理
近代工业起步早, 工业基础好
思想开放,竞争意识强
济 产业 条 结构
产业结构较合理
件 开放
政策
改革开放早
其他 文化教育水平高,交通便利
工业基础薄弱 思想保守,竞争意识不强
第一产业比重大 改革开放晚
文化教育落后,交通不便
东部——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农村工 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
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大,乡镇企业不发达, 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知识点导航
从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 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 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 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 的点到沿海的片,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 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在开放程度上不及 东部沿海地区。
由此,东部地带依托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 首先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 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第四课时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一)知识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依据,掌握各个地带 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 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3.了解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理解这种 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能力目标 掌握区分、分析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依据、原因 和分析差异的的基本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应体会人地关系协调统一, 树立人地协调观念,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增强 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 重点: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 依据,掌握各个地带的位置和范围。
• 难点: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在经 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 的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思考讨论:
分析我国有哪 三个经济地带? 三个经济地带 的范围是依据 什么来划分的? 比较中国三大 自然区和三个 经济地带的分 布有什么联系?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的差 异、自然资源 的地域分布和 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不同 。
2)范围:如 图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2005年) 1怎、么三记东个部忆经济三地个中带经部的济划地分西带部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面积 16% 27% 57%
人口 43.1% 34.4% 22.5%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 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所有的沿海省、市、自 治区等11个,外加北京市,共12个。(*北 京市虽然没有在沿海,但距海较近,交通便 利,且政治,经济地位特殊,故划为东部经 济地带*由于统计资料欠缺,港澳台虽然在沿 海,但未包括在东部经济地带内。)
• 西部和中部的分界线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南段基本沿黄河几字型拐弯的右侧、巫山呈 南北走向。
思考讨论
• 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 (居民的平均收入、消费水平、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等),其中经济 发展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 经济发展速度差异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2经、经济济发发展展的水差平异 存在差距
地区生产总值(GDP)——衡量一 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或竞争力大小最基 本的总量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人均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 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25000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20000
西部 中部 东部
15000
10000
5000
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6
2002
2005
东部
西部 年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东部 58.3
58.9 59.4 59.6 59.9 61.6 61.4 61.7
中部 27.7
27.3 27.0 26.9 26.6 25.1 25.4 25.4
西部 14.0
13.8 13.6 13.5 13.5 13.3 13.2 12.9
提示:各地带所占比重的差异和比重大小的变化
课堂练习
将教材P13“表1-1-2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国内 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转绘成 一幅折线图。
变化(%)
东部
中部
西部
70
60 将教材P13“表1-1-2 中国 50 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占 40 全国比重的变化(%)”转绘 30 成一幅折线图。
20
10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 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 西部较落后。
• 东、中、西经济发展水平的差 距呈梯度排列方式,而且经济 发展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渐扩大。
人均地区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生产总值
25000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西部 中部
20000
东部
15000
10000
5000
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6
2002
2005
东部
西部 年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
• 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 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发展速度比经 济发展水平更重要,它可以反映一个 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小。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由 于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造成目前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三个经济 地带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
思考探究: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 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 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 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 示,探讨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
差异形成的原因。
地带 原因
东部
中部
西部
气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大部季风气候,雨热 多干旱区和高寒区,
利于作物生长
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不利作物生长
地形
地势低平,利于开发
大部地势低平, 地形崎岖或海拔
利于开发
较高,不利开发
区位
面向大海,海运便利, 距海较远,不利开放,距海远,较封闭,
利于开放,区位较优 区位较差
区位很差
社 历史
会 基础
经
民族 心理
近代工业起步早, 工业基础好
思想开放,竞争意识强
济 产业 条 结构
产业结构较合理
件 开放
政策
改革开放早
其他 文化教育水平高,交通便利
工业基础薄弱 思想保守,竞争意识不强
第一产业比重大 改革开放晚
文化教育落后,交通不便
东部——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农村工 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
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大,乡镇企业不发达, 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知识点导航
从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 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 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 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 的点到沿海的片,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 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在开放程度上不及 东部沿海地区。
由此,东部地带依托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 首先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 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