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指南手术部分更新解读与思考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要点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要点一、概述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脑胶质瘤。
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
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
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
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二、影像学诊断(一)脑胶质瘤常规影像学特点神经影像常规检查目前主要包括CT和MRI。
这两种成像方法可以相对清晰精确地显示脑解剖结构特征及脑肿瘤病变形态学特征,如部位、大小、周边水肿状态、病变区域内组织均匀性、占位效应、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及病变造成的其他合并征象等。
在图像信息上MRI优于CT。
常规MRI扫描,主要获取T1加权像、T2加权像、FLAIR 像及进行磁共振对比剂的强化扫描。
脑胶质瘤可发生于脑内各部位。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PET成像特征各异。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2021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1~4级,1、2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3、4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1。
本指南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成人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2,3。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
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
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手术或活检手术获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整合诊断,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
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
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
【陈忠平】脑胶质瘤化疗总论--中国胶质瘤指南之化疗章节
2015版指南—高级别胶质瘤化疗推荐 “新诊断GBM接受标准STUPP方案”
目 录
CONTENTS
01 2015胶质瘤新指南的制定
02 2015胶质瘤指南化疗章节总论
• 高级别胶质瘤 • 低级别胶质瘤 • 儿童胶质瘤 • 大脑胶质瘤病 • 室管膜瘤
2015版指南—胶质瘤化疗推荐 “肯定了TMZ一线化疗地位”
➢更加肯定了TMZ在胶质瘤化疗一线用药的地位,在化疗药物介绍中把替莫唑胺 (TMZ)放在第一位
60 HR 0.63, 95%CI 0.52-0.75 P<0.001
40
20
0 0 6 12 18 24 30 36 42 时间/月
2005年由Stupp等组织的一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85个中心573例新诊断GBM患者。 结果发现,TMZ联合放疗较单纯放疗可延长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同时2年生存率 提高了16%,5年生存率由2%提高至9.8%(Ⅰ级证据)。
在中华医学神经外科分 会的领导下,发表了由 多学科专家编写的《中 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
2012年
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快
2011年在共识的基础下,速发展,新知识、新理论、
进行了更新和扩容,严格 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迫
按照循证医学和指南撰写 切需要对2012年指南进行更
程序,1年时间编写成 新,以推动这些新技术和新
安慰剂+放疗-TMZ
2024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RT202401
2024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RT202401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中国医学领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的权威指导文献之一,它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
指南的更新意味着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以往版本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多种多样,病情复杂多变,治疗难度较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提高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这份指南包含了胶质瘤的诊断、分期、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方面内容。
其中,诊断部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胶质瘤。
分期部分则是为了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选择,包括TNM分期、WHO分级等。
手术治疗是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指南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和手术后的康复护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
放疗和化疗是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胶质瘤患者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措施,指南对其适应症、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处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
此外,该指南还着重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胶质瘤病情复杂多变,不同患者可能需要个别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合并症、生活质量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总之,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更新,标志着胶质瘤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科学、更规范的指导。
通过遵循指南中的建议,医生可以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胶质瘤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同时,患者也能够更加理解胶质瘤的基本知识,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从临床角度探讨神经胶质瘤的化学治疗
胶质瘤治疗指南的解读和共识
ESMO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2010)
推荐老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接受单独TMZ 治疗 GBM患者,术后TMZ 同步放化疗以及辅助 化疗 (5/28方案)是标准治疗方案 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证实,TMZ 能够 提高GBM2年、5年生存率(ⅠA证据)。 GBM中存在MGMT 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患 者对该种方案治疗可能会更加受益。
Hegi ME, et al. N Engl J Med, 352: 997-1003, 2005
胶质瘤治疗指南的解读和共识
中国胶质瘤诊疗共识——为什么强调MGMT的作用?
BCNU和TMZ等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通过DNA甲基鸟嘌呤O6位发生致命交联使细胞凋亡
MGMT作为DNA修复酶,将烷基从DNA甲基鸟嘌呤O6位转移到半胱氨酸残基,从而修复DNA 的损害。MGMT的水平直接反映了它能耐受的DNA损伤的程度。 没有或低水平表达MGMT的肿瘤细胞对烷化剂类药物有效。反之,就意味着耐药。 MGMT在正常神经元、胶质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有广泛表达,所以提 倡检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MS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结果更 可信,对临床选择化疗方案、药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更有帮助
胶质瘤治疗指南的解读和共识
ESMO指南
在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中,表皮生长因子(EGFR )以及血小板衍 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 抑制剂并未给非选择病例带来益处。 现有资料尚不能对评估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安维汀(贝伐珠单 抗)对于复发GBM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尚 未批准贝伐珠单抗用于治疗复发性GBM 。
然后行辅助化疗,以5/28 标准方案进行, TMZ 150~200 mg/m2
成人低级别脑胶质瘤放疗专家共识解读主要内容
成人低级别脑胶质瘤放疗专家共识解读主要内容低级别胶质瘤涉及到WHO I级和II级,I级中的毛星以手术治疗为主,基本上无需辅助放疗,所以我们这里提到的低级别胶质瘤以II级为主,涉及到新诊断的和复发的患者。
低级别胶质瘤的特征是平均发病年龄37岁,中位生存5年,少突类型的五年生存率最好。
如果含有星形成分的话,79%患者一旦复发可能恶性转化,而再程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会受到一些影响。
我们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就是术后辅助治疗,谁该做,何时做,如何做?先看术后高危人群筛选,NCCN指南中定义年龄在40岁以下和肿瘤完全切除,两个因素共同具有的是低风险组,这部分病人的五年生存是93%。
除此之外年龄在40岁以上或肿瘤未全切除的就是高风险组,其五年生存率是66%。
这里比较容易困惑的是,低风险组给出了三个推荐,分别是观察、放疗、同步放化疗。
那么如何选择,哪些患者该观察,哪些患者该放化疗。
从RTOG 9802研究来看,入组的111个病人,完全符合NCCN定义的低风险,五年PFS不到50%,也就是无病生存到五年只有一半的病人。
这部分病人预后不良因素有三个:1、术前肿瘤直径是否大于4公分;2、肿瘤组织学上是否含有星形成分;3、在MR影像评估上是否有残留大于1公分。
如果有这三个不良因素,生存曲线是很差的,甚至接近了高风险的病人。
EORTC研究根据患者临床因素进行了分层,低风险组是中位生存是7.7年,高风险组中位生存期只有3.2年,在各种因素之中肿瘤直径大于6公分和含有星形成分是更加突出和重要的因素,或者说预后更差一些的。
我需要注意的是,低风险组有7.7年中位生存期的话,这部分病人经过治疗后的晚期毒性也基本在7年之后,这就让我们在临床上选择该治疗的病人或者该放心观察的病人,一定是要非常慎重。
临床中的困惑是用RTOG和EORTC标准筛选出的低风险人群是有差异的,怎么办?专家们认为需要有个体考虑,还要考虑临床风险和一些分子指标的风险。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也是目前神经肿瘤领域内的难点。
传统上,胶质瘤主要通过形态学进行分类与分级。
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基于形态学的病理分类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某些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
例如,有些病理上诊断为低级别的胶质瘤(良性),短期内复发与进展,而有些高级别胶质瘤(恶性)却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又如,部分胶质瘤对放化疗特别敏感,而同样是相同恶性度的胶质瘤却对治疗无效。
如何准确的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是目前基础与临床的工作重点。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已能够在分子水平对胶质瘤进行“解剖”,并且发现了一些能够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的分子标记,如1p19q杂合性缺失(详见本网站相应博文)及MGMT。
为了能够科学规范的检测及使用分子标记物,中国胶质瘤协作组经过1年多的酝酿,组织国内胶质瘤领域内的专家撰写了《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并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第5期。
作为指南的编写组成员,我体会到,国内在胶质瘤诊疗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基本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以下是本指南的主要内容,供患者及医务人员参考。
指南编写组成员名单:马文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于士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研究室)、王任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伟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王洪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王永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引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毛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尤永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白红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李文斌(北京市世纪坛医院神经肿瘤内科)、李学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35病区)、李桂林(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病理科)、吴安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陈凌(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陈忠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邱晓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杨学军(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周定标(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林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赵继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康春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实验室)、姚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病理科)、蒋传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赛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樊小龙(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和脑发育实验室)、颜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 总结
我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总结近年来,脑胶质瘤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抗癌协会的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个权威的指导,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脑胶质瘤的相关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该指南的重点内容,分析其对脑胶质瘤治疗的意义,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学习我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中包含的内容。
该指南主要涵盖了脑胶质瘤的诊断、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支持治疗和随访等方面。
其深度和广度都较为全面,涵盖了脑胶质瘤治疗的方方面面,为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也为患者提供了完整的治疗信息。
在阅读指南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其中对于诊断和治疗的要求都颇为严格,这表明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精准和标准化的操作至关重要。
该指南对于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手段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强调了各种治疗手段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这有助于医生更科学地制定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除了针对已有的治疗手段,我国抗癌协会的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也对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进行了介绍和推荐。
这一点在当前癌症治疗领域尤为重要,因为新型治疗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部分难治性脑胶质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从个人观点来看,我认为我国抗癌协会的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给予了脑胶质瘤患者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治疗建议,也为医生提供了更严谨的诊疗流程。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该指南的贯彻应用,以期为更多脑胶质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是一部值得医学界和患者关注的重要指南。
它对于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权威的指导和参考依据。
希望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贯彻该指南的精神,为脑胶质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作为一份全面的脑胶质瘤诊疗指南,对于临床实践和患者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脑胶质瘤手术技巧与图谱》随笔
《脑胶质瘤手术技巧与图谱》阅读札记目录一、前言 (2)二、脑胶质瘤概述 (2)三、手术前准备 (3)1. 病情评估 (4)2. 患者选择与术前评估 (5)3. 手术团队组建与培训 (7)四、手术步骤与技巧 (8)1. 麻醉与体位 (10)2. 手术切口设计与选择 (11)3. 脑胶质瘤切除技巧 (12)a. 根治性切除 (13)b. 切除与活检 (14)4. 血管与神经保护 (15)5. 术后引流与监护 (16)五、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17)六、术后管理与康复 (19)1. 术后观察与护理 (20)2. 康复治疗与训练 (21)3. 心理支持与社会支持 (22)七、总结与展望 (23)一、前言脑胶质瘤作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在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脑胶质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手术难度大,如何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成为了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脑胶质瘤手术技巧与图谱》正是为了帮助医生们更好地掌握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技巧而编写的。
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脑胶质瘤的基本知识和手术解剖基础,还详细阐述了各种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技术、术后处理等实用操作技巧。
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和图解,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手术指南。
《脑胶质瘤手术技巧与图谱》是一本值得每一个神经外科医生认真阅读的书籍。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手术技能和效果,还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脑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原则。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一起努力,为脑胶质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
二、脑胶质瘤概述脑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神经系统肿瘤中位居前列。
这些肿瘤的生长速度通常较快,并且具有浸润性,对周围正常脑组织造成压迫,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
由于脑胶质瘤的位置深在,与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相邻,手术切除难度较大,且术后易复发。
22318906_2020年低级别脑胶质瘤诊疗指南解读
t
i
ona
lComp
r
ehens
i
veCanc
e
rNe
two
r
k,
NCCN)每 年 会 更 新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指 南,
2018
年初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发表了胶质瘤放疗 中 国 专 家 共 识(
2017),
2018 年 12 月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卫 生
健康委员会发布了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瘤进展和复发。从生物学角度考虑亦支持低级别胶
节还 存 在 争 议。本 文 拟 对 国 内 外 文 献 及 2020 年 美
国 国 立 综 合 癌 症 网 (Na
t
i
ona
l Comp
r
ehens
i
ve
,
)
中
国
专
Canc
e
rNe
two
rk NCCN
家共识(
2017)、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枢 神 经 系 统 恶 性 肿 瘤 的 80% 。 WHO 中 枢 神 经 系
统分类 将 胶 质 瘤 分 为 WHO Ⅰ ~ Ⅳ 级,Ⅰ 、Ⅱ 级 为
低级 别,Ⅲ 、Ⅳ 级 为 高 级 别。 低 级 别 胶 质 瘤 (
l
ow
r
adeg
l
i
oma,
LGG)虽 然 只 占 20% ,其 治 疗 选 择 受
试验是 不 可 比 较 的。 研 究 还 分 析 了 IDH-mu
t、
1p/
19q 缺失情 况、MGMT 状 态、手 术 切 除 程 度 (活 检、
部分切除、全切除)和术后治疗情况(治疗、随访),在
2024版脑胶质瘤课件
颅内感染处理
根据感染病原体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进行治疗。同时加强脑脊液引流和换药等护理措施, 促进感染控制。处理后应复查脑脊液指标,评估治 疗效果。
脑脊液漏处理
脑脊液漏较轻时,可采取头高半卧位、加压包扎等 措施促进愈合;严重时需进行手术修补。处理后应 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和脑脊液漏改善情况,评估 治疗效果。
功能区胶质瘤切除
利用神经导航、术中MRI等辅助技术, 精准定位肿瘤边界,保护功能区,提 高手术效果。
放射治疗原则及实施
01
02
03
术后早期放疗
对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 推荐术后早期进行放射治 疗,减少复发风险。
个体化放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 子特征、手术切除程度等 因素,制定个体化放疗方 案。
质瘤的显示效果不佳。
02
MRI检查
是诊断脑胶质瘤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范围、信号特点
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低级别胶质瘤的显示效果优于CT。
03
PET-CT检查
可显示肿瘤的代谢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预测预后。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
可检测脑脊液中的肿瘤细胞和肿瘤标 志物,对脑胶质瘤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 理
术后常见并发症
颅内出血
手术创伤、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 可能导致颅内出血,严重时可危
及生命。
颅内感染
由于手术切口、脑脊液漏等原因, 患者可能发生颅内感染,表现为 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癫痫发作
手术刺激、脑组织损伤等原因可 能诱发癫痫发作,影响患者神经 功能恢复。
脑脊液漏
手术缝合不严密、颅内压增高等 原因可能导致脑脊液漏,增加颅
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解析
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解析1. 简介脑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脑胶质细胞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约占脑肿瘤的40%-50%。
由于其位置深藏于大脑内部,手术治疗一直是脑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进行详细解析。
2. 手术治疗的目标脑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组织,同时保留神经功能,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手术治疗还可以为后续的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提供基础。
3. 手术治疗方法3.1 传统开颅手术传统开颅手术是目前治疗脑胶质瘤最常见的方法。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头部切开一个切口,然后利用显微镜和手术器械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
传统开颅手术的优点是肿瘤切除程度高,手术视野清晰,但缺点是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
3.2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包括内镜辅助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
微创手术的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肿瘤切除程度相对较低。
3.3 术中导航术中导航是一种利用影像学技术(如MRI、CT等)在手术过程中实时显示肿瘤位置的方法,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切除肿瘤组织,降低术后复发率。
3.4 术中荧光术中荧光是一种利用特定染料使肿瘤组织在手术过程中发出荧光的方法,有助于医生更清晰地识别肿瘤组织,提高肿瘤切除程度。
4. 手术治疗的优势与挑战4.1 优势- 肿瘤切除程度高:手术治疗可以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 保留神经功能: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量保护周围正常神经组织,降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
- 延长生存期:手术治疗可以为后续的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提供基础,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4.2 挑战- 手术创伤:传统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
- 术后并发症:手术治疗可能引发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 复发风险:脑胶质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手术治疗后仍需密切监测和综合治疗。
5. 总结手术治疗是脑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肿瘤切除程度高、保留神经功能、延长生存期等优势。
脑胶质瘤指南手术部分更新解读与思考72页PPT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汇报、湖南日报、凤凰网、新华网、 搜狐网、新浪网、湖南卫视等二十余家媒体报道
岛叶胶质瘤的显微手术
Tumor Resection
the importance of lenticulostriate artery position
These tumors often have sharp boundaries on T2weighted MR images and cause significant medial deviation of the LSAs. At most risk, is the surgical patient with an insular tumor that extends medially into the basal ganglia and encompasses the LSAs.
从分子病理角度,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检测发现1p和19q联合缺失、IDH1 或IDH2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均是良好预后的参考指标
2015版指南--推荐 “治疗策略”
关于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时机仍有争议 患者仅有癫痫症状或肿瘤较小时,可被药物良好控制,手术可能致残,在影像 学稳定的状态下,有人主张可以“观察-等待” 对于弥漫性胶质瘤,如果可行,仍推荐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而尽可能保护神经 功能(强烈推荐),原因如下:
3、低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由于多位于额叶,边界相对清除,常可以全切。 全切可以提高癫痫的控制,尤其是有长期癫痫史和岛叶肿瘤
08.5.21 12.10.20
14.07.24
11.3.6 11.11.18 12.7.13
术后5年 12.3.20
14.5.20
1 胶质瘤侵袭性决定手术方式 2 相对非功能区胶质瘤尽可能扩大切除(按
具有以下3个或3个以上高危险因素,即判定为高危险
2015版指南--更新要点 “修改高级别胶质瘤的手术目标”
手术的目的是: –获得精确的病理诊断 –缓解由颅压高和压迫引起的症状 –降低肿瘤细胞负荷,为辅助放化疗创造条件,降低类固醇药物的 使用 –维持较好的生存状态,延长生存期
2015版指南--更新要点 “新增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术后不良术辅助新技术,尤其是脑功能定位,可以增加病人全切和次全切的
比例,减少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的可能
唤醒手术技术扩大了在功能区实施手术的指征
针对非功能区或临近功能区的低级别胶质瘤,脑功能定位技术可以识别与 关键脑功能有关的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尤其是语言,使手术可以按照功能 边界进行切除,以实现低级别胶质瘤最大限度地安全切除,包括全切甚至 超全切
常规神经导航 功能神经导航(functional neuronavigation)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例如,皮层功能定位和皮层下刺激神经传导束定位) 术中MRI实时影像(intraoperative imaging)神经导航
可推荐:
荧光引导显微手术 术中B超影像实时定位 术前及术中DTI以明确肿瘤与周围神经束的空间解剖关系 BOLD-fMRI以进行皮层功能定位
脑沟回和脑叶切除) 3 功能区胶质瘤在监测和导航下尽可能切
除 4 深部、丘脑、脑干胶质瘤尝试切除
问题:如何确定肿瘤的边界和手术的“度”?
胶质瘤3级,术后3年复查,未见复发。
术前MRI
术后MRI
2015版指南--推荐 “手术辅助新技术”
手术切除辅助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地安全切除脑胶质瘤: 推荐:
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目标: 明确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 降低肿瘤细胞负荷,为辅助放化疗创造有利条件; 降低颅内压; 缓解神经功能障碍; 维持可接受的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生存期。
2015版指南--更新要点 “新增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术后不良预后因素”
接受手术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包括: – 组织学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 年龄>=40岁 – KPS<70 – 最大径>=6cm – 肿瘤跨中线 – 术前存在神经功能缺陷 – 1p和19q仅有1个缺失,IDH1或IDH2无突变
活检主要包括立体定向(或导航下)活检和开颅手术活检(推荐): − 立体定向(或导航下)活检适用于位置更加深在的病灶; − 开颅活检适用于位置浅表或接近功能区皮质的病灶; − 开颅活检比立体定向活检可以获得更多的肿瘤组织,满足精确诊断需要。
3
2015版指南--更新要点 “新增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目标”
脑胶质瘤指南手术部分更新解 读与思考
2015版指南--处理原则
脑胶质瘤是否实施手术需要考虑下述因素: 患者年龄 行为状态 手术能否减轻占位效应 肿瘤的数目和部位 新诊断还是复发 复发距离前次手术的时间 是否存在其他非肿瘤疾患的可能性 预计的自然史等
手术切除的总原则是最大范围地安全切除肿瘤(强烈推荐)。
脑胶质瘤手术是否全切及切除程度是根据术后<72小时的核磁共振影像复查所 判定的,并作为判断后续治疗疗效或肿瘤进展的基线(推荐)。
2
2015版指南--处理原则
胶质瘤手术活检的推荐适应证: 老年患者(>70岁)及或患有严重基础疾病; 术前神经功能状况较差(KPS<70); 优势半球弥漫浸润性生长或侵及双侧半球; 位于或邻近功能区皮质、白质深部或脑干部位,临床无法满意切除的病灶; 脑胶质瘤病。
1、上述肿瘤无可避免地要持续生长并伴发恶性转化,逐步进展为高级别肿瘤, 最终仍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并致死,推迟手术将面对处理更大的肿瘤
2、在低级别胶质瘤,尤其是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学背景中,可能已经 出现转化病灶,肿瘤部分切除可能残留这部分高级别病灶;全切降低了残余病灶 去分化为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可能;切除大块肿瘤负荷,可以加强放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