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自然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态自然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的现实根源和生态学基础。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我们必须理性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结合当代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生态思想生态自然观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古以来哲学的永恒课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类如何看待自己和对待自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的进步,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所引起的人类生存的危机,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生态思想其实很早就已经被提出,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是人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这说明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以及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恩格斯指出:“人依赖于自然”说明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第二,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第三,自然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力的基础;第四,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第五,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说明了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以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他们组成了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

二.生态自然观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类掌握了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物质力量,迫使自然界竭尽全力为人民服务,物质财富大量涌流,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可是人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忽略了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人们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带来了事关人命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的必然结果。生态自然观正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的形成,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是来源于我们对人工自然的反思及对天然自然价值的重新认识;从实践角度看,是来源于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两类自然矛盾的凸显;生态自然观是继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之后历史的必然。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社会

的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可持续性发展”概念是在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和1981年《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明确提出的。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界定。90年代以来,又有一些补充和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等等。从广义上说,“可持续性发展”可以定义为旨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人类与自然之问的和谐战略。可持续性发展是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可持续性发展的本质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共荣,而不是单纯以经济增长为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原则、可持续原则、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可持续性发展这种模式要求人们树立现代生态自然观。它要求人们从传统的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转向新的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是建立在“人高于自然界”、人“是自然的主人”、“人要征服自然”的观点上。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强调在现代化过程中对自然的无节制的索取,错误地认为只有不断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人类生活才能更加富裕和幸福。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愈加紧张,结果造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十分严重。这种发展方式本质上是反自然的,社会发展必然会出现不持续的问题。只有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维护人与自然系统的平衡,才能真正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我国的主要生态问题

第一,土地资源退化严重;在过去的几十年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使我国的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第二,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由于人们的乱砍滥划等活动使森林遭到破坏,我国的森林面积越来越少,而且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部。第三,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中国水资源紧张,人均资源尽占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而且我国的污水排放量每年达600多亿吨,其中80%未经适当处理就排放出去,使得淡水湖泊遭到严重污染。第四,大气污染严重;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高居不下,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相当大,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最后,我国的人口数量相当大,虽然实行了计划生育,可是人口每年忍在增长,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面积广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东部发达西部相对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又由于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资金短缺,人口负担与环境压力大,所以只能在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走具中国特设的现代化道路,选择具有我国国情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省地、省水、省能、省物的经济发展模式。早在199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

告》,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我国环境与发展状况,阐述了我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我国政府提出“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社会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本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三点: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现代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学原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要转变发展观念。放弃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观,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要健全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支持;(3)调整产业结构;最后,发展高新技术,特别是环境友好型科学技术。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认识到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因此选择了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第二,他还认识到了环境承受能力的有限性,因此我们选择了根治环境污染,恢复大自然的平衡之路;第三,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经济发展在量上的有限性,因此面对绿色市场的巨大冲击与压力,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才是高质量的、可行的。

恩格斯曾经精辟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期初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去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取消了。”总之,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与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把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看成是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充分肯定人与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倡导人类应该在促进生物圈的稳定与繁荣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自然。运用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对整个地球的进化施加定向的影响,使其更有利于生态平衡。人类和自然是同等重要的,只有与自然界建立一种和谐关系,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一定很美好,我们的未来一定很灿烂!

参考文献

1.自然辨证法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森洋.可持续性发展—一种新的文明观.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沪)1997(1)49—52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