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南大勾画范围

合集下载

2019年4月统考真题 00152组织行为学

2019年4月统考真题 00152组织行为学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倡导对员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的理论是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2.目的性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A.华生B.托尔曼C.赫尔D.斯金纳3.要使动机强度保持在一个恒定且较高的水平上,有效的方法是A.保持目标导向行为B.保持目标行为C.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循环交替D.增加诱因的有效性4.人们的工作满意感实质上是一种A.情绪B.情感C.规范D.态度5.群体发展的最高层次是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非正式群体D.集体6.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之间存在着A.高度不一致性B.高度一致性C.非线性关系D.不均衡性7.组织中最为重要和最为强大的沟通流程是A.下行沟通B.。

上行沟通C.水平沟通D.斜向沟通8.当管理者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需他人帮助进行信息的协调筛选时,最好的沟通网络形式是A.链式B.轮式C.环式D.倒Y式9.团队的规模一般都低于A.15人B.20人C.25人D. 30人10.团队工作的主旨是委托和A.管理B.激励C.授权D.沟通11.管理者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倡导这种观念的是A.传统观念B.人际关系观念C.相互作用观念D.权变观念12.建设性冲突显著的特征是A.关心胜负B.针对人C.阻碍沟通D.关心目标13.当上级的命令和意志与下级职责的关联度较小、与下级的工作规范和是非观念关联度较大时,容易引发A.讨价还价模式的冲突B.官僚模式的冲突C.系统模式的冲突D.结构模式的冲突14.最早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组织问题系统化、理论化与科学化的是A.古典组织理论B.近代组织理论C.现代组织理论D.权变理论15.组织结构的三要素是指复杂化、正式化和A.分权化B.合作化C.集权化D.系统化16.组织文化因素理论认为,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是A.价值观B.习俗仪式C.文化网络D.企业环境17.组织发展的灵魂和组织活力的源泉是组织的A.凝聚功能B.创新功能C.激励功能D.导向功能18.能够维持组织的正常行为但不能取得改进效果的组织学习是A.经验型学习B.自主型学习C.单环学习D.双环学习19.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是A.发现、纠错、成长B.学习、创新C.系统思考D.团队学习20.领导方式效果最差的类型是A.高定规高关怀B.高定规低关怀C.高关怀低定规D.低关怀低定规21.路径-目标理论与其他领导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路径-目标理论立足于A.领导者B.组织结构C.被领导者D.组织目标22.成就需要理论属于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D.综合性激励理论23.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无直接关系的激励是A.内在激励B.外在激励C.自我激励D.社会性激励24.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的学者是A.闵斯特伯格B.莱维特C.梅奥D.法约尔25.在心理测验中,用来表明测验结果可靠性的指标是A.对比度B.相关系数C.信度D.效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全国2022年4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2年4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组织行为学试卷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可用公式表达为B=f(P·E),其中E表示(C)A.个体行为B.内部驱动力C.群体环境D.内部特征2.内在意识向外部行动转化的过程是(B)A.认知过程B.意志过程C.情感过程D.思维过程3.个体对客体的理解和价值评价是态度的(A)A.知觉成分B.情感成分C.意向成分D.行为成分4.把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较为固定的、具有概据性的、笼统的印象称为(D)A.晕轮效应B.投射效应C.对比效应D.刻板效应5.无好坏之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A.气质B.性格C.情绪D.态度6.在社会上发挥着表率作用,其目标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群体是(B)A.一般群体B.参照群体C.非正式群体D.开放型群体7.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现象称为(A)A.社会情化B.从众行为C.自己人效应D.协同效应8.在组织规模很大并且需要进行分层授权管理时,最有效的沟通网络是(D)A.轮式沟通网络B.Y式沟通网络C.环式沟通网络D.链式沟通网络9.沟通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C)A.编码B.通道C.反馈D.译码10.团队工作的主旨是授权和(B)A.管理B.激励C.委托D.沟通11.建立团队最重要的是在认知上形成一种强烈的、积极的归属感和“我们感”,也就是(B)A.情绪认同效应B.共生效应.共同信念效应12.认为管理者应该把防止和消除冲突作为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符合冲突的(B)A.人际关系观念B.传统观念C.相互作用观念D.现代冲突观念13.纳尔逊和奎克将冲突的来源分为两类,一是个人因素,二是(A)A.结构因素B.心理因素C.沟通因素D.环境因素14.某企业组成一个专门的项目小组从事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在研究、设计、试验、制造等不同阶段,由有关部门派人参加,协调有关部门工作,确保任务完成。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重点考点)课程代码:00152 版本:2016年新版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一、人性假设。

识记:(1)人性假设的4种基本观点;“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2)X理论;X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一,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第二,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第三,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第四,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第五,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3)Y理论。

麦格雷戈在总结并归纳马斯洛、阿吉里斯及其他人类似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管理,提出了著名的Y理论,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第二,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第三,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第四,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创造性力量。

第五,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主动完成组织工作的意向,使得组织绩效更加富有成果。

第六,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领会: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

“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1“经济人”也叫“唯利人”或“实利人”。

这种假设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这一理论流行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2“社会人’’假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方面的利益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方面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群形成的良好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总结

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总结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是什么?(1)管理人员不应只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整体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3)在实施奖励措施时,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管理人员要起到对上级和下级联络员的作用。

(5)主张“参与式”的管理方式。

3、“自我实现人”的需要层次论的管理措施是什么?(1)关注重点的变化,由关注人的因素转到关注工作环境的因素上来。

(2)激励方式的变化,认为只有内在的激励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管理制度的变化,主张管理权限的下放。

(4)管理职能的转变,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为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良好条件。

4、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目的性(2)自主性(3)连续性(4)可塑性(5)持久性(6)社会性5、价值观的作用有哪些(1)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组织依赖程度的核心衡量指标。

(2)价值观是了解组织成员的态度和动机的基础,管理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分析。

(3)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对哪些不被其所在组织或群体接受的行为、态度和信仰进行合理化,以解决内心的冲突。

(4)价值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6、态度在工作中有哪些作用?(1)调整功能(2)自我保护功能(3)价值体现功能(4)知识功能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挑战性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的工作环境(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8、知觉的特征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9、知觉偏差的类型有哪些?(1)首因效应:第一次留下的深刻印象。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00152(2016年版)教材复习资料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00152(2016年版)教材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00125组织行为学(2016年版)复习资料绪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①跨学科性②系统性③权变性④实用性⑤科学性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工业心理学: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工业社会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管理心理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心理学年鉴》组织行为学产生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科学管理之父)、韦伯(组织管理父)和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古典科学管理理论(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把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权变理论:费德勒、路径-目标理论:豪斯(四)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归纳综合、演绎推论、检验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00152—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分析

00152—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分析

题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分值 25 10 15 30 20
题量 25 5 5 6 2
难度 一颗星 两颗星 两颗星 两颗星 两颗星
绪论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核心考点】(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 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
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领导行为研究包括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实务两 大部分。其目的在于掌握领导活动过程的一般规律,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绪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核心考点】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P30【选择题】
(一)心理学(二)社会学(三)社会心理学(四)人类学(五)政治学
1.使考生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及其规律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对人性假设、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沟通、团队、领导方式、激励等有较深刻的 理解。
2.使考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掌握正确观察、分析、引导人的行为的科学方法, 提高对组织问题和人的心理及行为过程的诊断能力。
3.使考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又能提高对人的心理的认识和分 析能力,以及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与控制的能力。 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答方式,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满分 100 分,60 及格
个体心理即个体在组织中因角色地位或不同的情境而表现出的心理现象,个体行为则 是个体在组织环境下的所作所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 体心理与行为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 关系,为管理者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 和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合理用 人提供理论依据。 (二)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归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既具有完成组织目标的作用, 又具有协调人际关系、满足个体心理和行为需求的功能。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对个 人行为的影响、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其目的在于正确处 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三)组织行为研究 个体及群体行为影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组织行为也直接影响组织中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等问题。其目的在于分 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及组织效率的影响,以期形成良好的组 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的原则和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 和发展。 (四)领导行为研究 领导行为研究主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解释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以发挥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样本,完整版16页余多半列)孙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第—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第二节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研究的主要方法第四节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第二篇个体行为与管理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第一节认知差异与管理第二节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第一节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和类型第二节创造性行为应成为新世纪组织行为的主旋律第三节创造性行为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和测定第四节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第五章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第一节事业生涯及其设计与开发的概念第二节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第三节事业生涯的管理第四节事业生涯的选择第五节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与发展阶段第六节实施事业生涯设计、开发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篇群体行为与管理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第二节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第三节群体规范与角色第四节群体凝聚力第七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第一节协同效应第二节群体压力与从众第三节群体沟通第四节群体决策第八章群体的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性质第二节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第三节人际关系的测量第四节竞争与合作第九章群体间互动行为第一节群体间行为的特性第二节群体间冲突第三节冲突的管理第四篇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第十章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第一节领导的概念与功能第二节领导的过程模式第十一章领导理论第一节领导素质理论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第三节领导权变论第十二章领导的决策行为第一节领导与决策第二节领导决策的原则第三节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第四节领导决策的程序第五节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化第五篇激励理论与应用第十三章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第一节行为第二节动机第三节需要和目标第四节激励第十四章激励理论研究第一节激励理论的发展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第十五章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第一节激励过程模式与建立激励机制第二节激励机制与激励理论第六篇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第十六章组织结构第一节组织结构概论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第三节组织行为科学化第十七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与特点第二节组织变革的压力与阻力第三节组织变革的对策第四节我国企业的组织变革第十八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的发展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建立是(B)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B.霍桑试验C.1949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D)A.人的心理的规律性B.人的行为的规律性C.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D.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1.3.一般认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A.个体的人B.群体C.领导D.组织1.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B)A.30-40年代B.50-60年代C.60-70年代D.70一80年代1.5.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相交切的特点。

00152组织行为学名称解释,简答题

00152组织行为学名称解释,简答题

00152组织行为学名称解释,简答题个体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态度和倾向。

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社会知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某个具体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心理相容: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心理上的相互理解、容纳和协调,即群体成员间的心理流和心理面处于一个同频同振的心理场中,一个人或者若干人的行为会引起群体的肯定性反应矩阵组织结构:是指在组织结构上,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称为矩阵组织结构职权:是由组织或上级所授予的法定权力(或正式权力),是领导者支配下级的力量,领导者凭借职权可以左右被领导者的行为、处境、得失、并使被领导者产生敬畏感。

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知和了解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扁平化、符合人性并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内激励:是指由内酬引发的、源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激励。

群体动力:指群体中各种因素“力”的相互作用,并对群体成员在资源利用,任务实现及关系维护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力。

角色期待:指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别人认为你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或活动过程中,以共同的思想感情,共同的利益,共同的需求为基础自发形成的团体。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和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

外激励:指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额激励。

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环式沟通网络:环式沟通网络是一个封闭式控制结构,每个成员都可以同时与两侧的人员进行信息沟通行动型学习:行动型学习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侧重于获取知识,并实际执行解决方案,它是一个通过评估和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更好更快地学习的过程法定权:是指组织内各领导职务所固有的合法的、正式的权力一,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有哪些?(1)管理人员不应该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章节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章节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绪论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重点第三章 群体行为基础 重点第四章 沟通 重点 难点第五章 团队第六章 冲突与冲突管理 重点第七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 重点第八章 组织文化 重点第九章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第十章 领导及领导理论的发展 难点第十一章 激励 难点 重点题量分值25×1F25 5×2F10 5×3F15 5×6F30 2×10F20本章重难点分析本章目录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名解)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包括: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提升员工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选择)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选择/简答)(1)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选择/简答)(2)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3)组织行为研究(4)领导行为研究【答案:ABCE】【答案:ABCD】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选择)1.心理学:测量、解释、引导及改变人的行为的一门学科。

2.社会学:研究处于社会中的人的行为。

3.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是心4.人类学: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5.政治学:研究在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包括冲突的结构、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选择)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闵斯特伯格,1912年《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工业心理学创始人,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发“人际关系学说”。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选择)莱维特,1958年,《管理心理学》,如何引导、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选择)20世纪60年代起,从各大学的心理学系转入管理学院、系,又吸命名为“组织行为学”。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选择)四个阶段: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封闭的理性模式。

00152组织行为学

00152组织行为学

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2第一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2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9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2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5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24第一节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24第二节研究的基本过程26第三节研究的主要方法28第四节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34第二篇个体行为与管理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40第一节认知差异与管理40第二节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49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58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78第一节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和类型78第二节创造性行为应成为新世纪组织行为的主旋律80第三节创造性行为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和测定82第四节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85第五章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95 第一节事业生涯及其设计与开发的概念95 第二节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99 第三节事业生涯的管理101第四节事业生涯的选择104第五节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与发展阶段111第六节实施事业生涯设计、开发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16第三篇群体行为与管理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120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120第二节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127第三节群体规范与角色135第四节群体凝聚力143第七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148第一节协同效应148第二节群体压力与从众151第三节群体沟通154第四节群体策略166第八章群体的人际关系175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性质175第二节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80第三节人际关系的测量186第四节竞争与合作190第九章群体间互动行动196第一节群体间行为的特性196第二节群体间冲突203第三节冲突的管理214第四篇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第十章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222第一节领导的概念与功能222第二节领导的过程模式229第十一章领导理论244第一节领导素质理论244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257第三节领导权变论265第十二章领导的决策行为276第一节领导与决策276第二节领导决策的原则279第三节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282第四节领导决策的程序286第五节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化292第五篇激励理论与应用第十三章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300第一节行为300第二节动机301第三节需要和目标303第四节激励308第十四章激励理论研究314第一节激励理论的发展314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315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326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344第十五章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348 第一节激励过程模式与建立激励机制348 第二节激励机制与激励理论352第六篇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第十六章组织结构364第一节组织结构概论364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370第三节组织行为科学化383第十七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392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与特点393 第二节组织变革的压力与阻力395第三节组织变革的对策404第四节我国企业的组织变革416第十八章组织文化425 第一节组织文化的发展425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建立436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考核知识点:一、组织二、行为三、组织行为学四、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六、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七、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八、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关系九、21世纪管理者工作行为的变化一、三个概念1、组织的概念:P3从静态上看,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从动态的角度看,组织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1.领导问题是影响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2.领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3.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最主要的最大量的工作是与组织内外的各种各类人打交道。

4.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明兹伯格。

5.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

6.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科学。

7.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8.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

其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

9.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的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法。

10.观察者在限定条件下进行观察,也就是操纵自变量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被观察者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状态中的那种方法叫控制观察法。

11.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是面谈法。

12.具有花钱花时不多,能调查较多的人的优点的研究方法是电话调查法。

13.问卷调查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书信邮寄问卷调查法;一种是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

前者的缺点是回收率较低,尽管信中附上邮票,而真正回复的一般只有45%左右。

而后者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回收率较高,但花的人力和时间又会较多。

14.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标准差。

15.相关分析方法是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一般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的具体指标,相关系数的范围从+1经过0到一1。

16.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感觉。

17.感觉的特点是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18.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指知觉防御。

19.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20.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21.投射是指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22.X、Y理论是两种有关领导人如何看待被领导人的理论。

23.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克里格。

2023年04月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04月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广东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可用公式表达为B=f(P·E),其中B指的是A.个体的内部驱动力B.个体行为C.群体环境D.目标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A.记忆过程B.思维过程C.意志过程D.学习过程3.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成构成:知觉成分、情感成分和A.行为意向成分B.思维成分C.意志成分D.记忆成分4.心理学家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分为目标行为和A.动机行为B.需要行为C.目标导向行为D.个性行为5.人们在知觉过程中,常从局部印象出发,进而扩展到全部整体印象,这种现象称为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投射效应6.为了寻求友谊、感情,得到社交上的满足,群体成员以亲密的感情为基础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是A.利益型群体B.情感型群体C. 爱好型群体D. 信仰型群体7. 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A. 角色认同B. 角色直觉C. 群体规范D. 心理契约8. 处于不同层级且没有隶属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沟通是A. 上行沟通B. 下行沟通C. 水平沟通D. 斜向沟通9. 当组织规模很大并且需要进行分层授权管理时,最好的沟通网络形式是A. 倒Y式B. 轮式C. 环式D. 链式10. 每个团队的建立都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组建期、激荡期和A. 信任期B. 磨合期C. 规范期D. 衰亡期11. 被称为“团队之魂”的是A. 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B. 充分的授权C. 平等的交流D. 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12. 托马斯的冲突管理二维模式中的二维是: 合作性与A. 关心员工B. 关心工作C. 相互依赖性D. 坚持己见性13. 管理者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倡导这种理念的是A. 传统观念B. 人际关系观念C. 组织发展观念D. 相互作用观念14. 最早也是最简单的组织形式是A. 直线制B. 职能制C. 直线-职能制D. 事业部制15. 在运用合法权威的同时,实行经济和物质奖励的组织属于A. 功利性组织B. 规范性组织C. 强制性组织D. 混合性组织16. 组织文化制度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A. 组织环境B. 组织领导者C. 组织制度规范D. 组织文化创新17. 在组织文化创建程序中,既是解决文化问题阶段,也是确定新文化阶段的是A. 调查分析阶段B. 论证实验阶段C. 传播执行阶段D. 评估调整阶段18. 学习型组织中的领导者能够自觉接受愿景的召唤,这体现的是A. 设计师角色B. 协调者角色C. 仆人角色D. 教师角色19. 组织全面分析未来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境中的机会和威胁,根据抓住机会、避开威胁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行学习的学习类型是A. 适应型学习B. 经验型学习C. 自主型学习D. 预见型学习20. 领导者能够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解决组织内部存在的矛盾,这体现的是领导的A. 指挥作用B. 协调作用C. 激励作用D. 控制作用21. 在传统领导权力观看来,有效领导的关键因素,也是唯一因素是A. 领导者的素质B. 领导方式C. 领导者的职权D. 被领导者的能力22. 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属于A. 内激励B. 外激励C. 正激励D. 负激励23. 在公平理论中,奖酬和满足需要之间存在的中间变量是A. 报酬的公平性B. 报酬的数量C. 报酬的类型D. 报酬的频率24. 被誉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A. 梅奥B. 马克斯·韦伯C. 亨利·法约尔D. 泰勒25. 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科学的著作是A.《科学管理原理》B.《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C.《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D.《经理人员的职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

2024年4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4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个体能正确地理解社会要求和利益,在行动中有坚定的目的,能克服困难和障碍去完成既定的目标,这是意志的A.坚毅性B.果断性C.自制性D.能动性2.“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所基于的人性假设是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3.将性格分为独立型与顺从型的划分依据是A.心理活动的优势性B.个体对现实的态度C.个体独立性D.对工作的影响效果4.人们把在时间、空间上接近的对象知觉为同类的倾向,这体现的是知觉整合的A.相似律B.接近律C.闭锁律D.连续律5.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固定的、具有概括性的、笼统的印象是A.晕轮效应B.投射效应C.刻板效应D.定势效应6.群体发展的最高层次是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正式群体D.集体7.群体成员认同与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准则是A.群体角色B.群体规范C.群体归属感D.群体认同感8.同一工作群体内部的沟通以及同级别同层次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是A.下行沟通B.上行沟通C.斜向沟通D.水平沟通9.最有利于在组织中营造出一种高昂的士气氛围来鼓舞员工实现组织最终目标的沟通形式是A.环式沟通B.轮式沟通C.全通道式沟通D.链式沟通10.群体成员把自己与其他成员视为同一体,体验他人的心情如同体验自己的心情。

这种社会心理现象是A.共同感受B.情绪认同C.共同信念D.共生效应11.企业在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团队,并对其团队成员进行训练、总结、提高的活动是A.团队发展B.团队建设C.团队管理D.团队开发12.冲突可以区分为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这种划分标准是根据冲突A.对组织的影响不同B.产生的原因不同C.影响范围的不同D.特点的不同13.既不满足自身利益,也不满足对方利益,以退避三舍的方式来处理冲突,这是冲突管理的A.妥协策略B.迁就策略C.合作策略D.回避策略14.领导者权威建立在学识、技术等业务专长之上的组织属于A.功利性组织B.强制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D.混合性组织15.就本质而言,组织结构反映的是A.权力的分配关系B.成员的分工协作关系C.信息的沟通关系D.资源的分配关系16.推动组织文化创新的根本手段是A.全员培训B.组织领导者推动C.奖惩措施D.组织文化制度创新17.组织文化的源头是A.组织环境B.组织价值观C.组织行为D.组织创始人18.领导者有强烈的实现愿景的使命感,能自觉接受愿景的召唤,这是领导者在学习型组织中担当A.设计师角色B.教师角色C.仆人角色D.教练角色19.能够维持组织正常行为但不能取得改进效果的学习类型是A.经验型学习B.单环学习C.双环学习D.多环学习20.领导者能够很快进入新的角色,打开工作局面,这体现的是领导者的A.适应能力B.综合能力C.协调能力D.创新能力21.评定领导效率高低的标准是A.领导能力的高低B.领导方式的好坏C.领导资源的投入D.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22.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者是A.亚当斯B.赫兹伯格C.马斯洛D.托尔曼23.多以表扬和批评形式出现的激励属于A.内激励B.外激励C.物质激励D.精神激励24.首次采用“组织心理学”名词的是A.梅奥B.莱维特C.马斯洛D.闵斯特伯格25.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的著作是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B.《论企业中的人性》C.《心理学与工业效率》D.《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1)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1)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 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 •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局限性:1.把员工看成“经济人”;2.强调独裁式管理;3.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
(二)第二阶段: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麦格雷戈等。 • 人际关系学说:把人当作“社会人”看待,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社会、心理需要,以及重视企业组织内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 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2.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 3.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高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 • 1.跨学科性 • 2.系统性 • 3.权变性 • 4.实用性 • 5.科学性
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 问卷法:
• 优点:(1)调查范围广(2)样本量大(3)调查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 缺点:(1)设计问卷费时(2)问卷使用前需要测试(3)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沟通,有可能影
响调查质量。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之间的关系、工作的性质、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动机的强弱及同事之间的 相处状态等。 • 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第一节 人性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二)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
• 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 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 • 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组织行为学00152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00152名词解释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重点考点)课程代码:00152 版本:2016年新版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一、需要、动机与行为识记:(1)需要与动机的概念;需要就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动机指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这一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叫做动机。

)(2)需要的特点;1.指向性2.多样性 3.层次性 4.潜在性 5.可变性 6.社会制约性(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第一,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

第二,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

第三,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

第四,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第五,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总之,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领会: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需要与动机之间的关系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所在,动机则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是需要并不必然会导致动机的产生。

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需要对象的确定;‘二是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当需要的强度在某种水平上时,才可能变成动机并引发行为。

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第一,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

第二,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

第三,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

第四,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第五,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总之,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需要、动机及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即需要一>心理紧张一>动机一>目标导向行为一>目标行为一>需要满足一>新需要产生。

遵循这样的规律,管理者即能从宏观上掌握下属的心理,并能据此制定相应的较为科学的管理措施,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152组织行为学南大勾画范围纲要
1.组织的概念作如下综合表述:P3
答: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对组织的涵义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2007.7)P3
答: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3) 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以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3.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P4
4.人的行为的特点:P4
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

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条件下会作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

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以展变化的。

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

5)人的行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5.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

P5
6.论述组织行为学?P5
具体地讲,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一些学科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2003.4 P6~8
答:1)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人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7.为什么说这种两重性主要是由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2007.4 P11
答:1)多学科性决定的。

2)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3)由管理的两重性所决定。

8.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18
答: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又分为个体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

3)把心理学分为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只是研究上的一种方便。

4)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人事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

5)组织行为学实际是组织中以人为学中的现代管理学。

6)工程心理学是由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以展而来的,它重视如合设计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工作程序与工作环境,使工作更加多样化、丰富化,以减少工作者的厌烦和疲劳,防止发生意外的工伤事故。

9.费恰特指出,文化的功能有以下五点:2010.4P22
答: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标志。

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

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4)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

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

观察法:(没有考过)P29
10.实验室实验法:是把实验对象的一些关键性变量,都放在特定的实验室范围内进行,研究人员能够严密控制,能够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

P32
11.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准实验。

P33
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P34-35 这章请同学们着重看一下,以前没有考过。

12.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P40
13.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P41
14.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P41
1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P41
16.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P41
答:1)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

二者是在心理活动中紧密地相互联系着的。

2)在自我知觉中,由于从个人角度看自己,难免使自我知觉带有某种主观性。

17.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括?P42
答:1)观察2)选择3)组织4)解释5)反应
18.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P42
答:1)客观因素2)主观因素
19.影响知觉的因素?P43~44
答:1)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2)知觉归类
20.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P44~45(没考过)
答:1)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2)首因效应(成见)首因效应(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3)晕轮效应是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4)投射投射就是以已度人的思想方法。

21.归因论的内容?2010.7P47
答: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理论。

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因此有人把归因论叫做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的自我知觉、自我思想认识来达到改变人的行为。

不同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进而影响随之而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对过去成功或失败的归因,会影响将来的期望和坚持努力的行为。

一般人可作出四种归因:一是努力程度;二是能力大小;三是任务难度;四是运气与机会。

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下列三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