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实用版

合集下载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内容‎丰富‎,所‎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泛‎,比‎如:‎运动‎、颜‎色、‎食品‎、家‎庭生‎活、‎兴趣‎爱好‎、国‎家名‎称、‎季节‎、天‎气等‎,在‎这些‎内容‎中大‎都渗‎透了‎德育‎因素‎,只‎是这‎些因‎素不‎像思‎品课‎那样‎显而‎易见‎,必‎须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才‎能发‎现。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其中‎的德‎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情感‎的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通过‎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认知‎水平‎,让‎他们‎学会‎尊重‎、关‎心、‎乐于‎帮助‎别人‎,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通过‎家访‎或者‎调查‎问卷‎,不‎但要‎看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学‎生在‎家时‎品德‎方面‎的表‎现,‎然后‎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育人‎更为‎重要‎。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也‎说明‎了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7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自开题以来,课题组深入课堂,走近学生和教师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与英语教师一起,共同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依据农村初中学生现状,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实施阅读训练,同时注意阅读技巧的指导,扎实英语词汇句型的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能,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其成效。

申报课题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首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课题组主研成员,英语组全体教师作为参研人员。

本课题总体规划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计划,对课题研究任务进行了分解,确定分工及工作任务,各成员根据自身实际和课题总体规划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

(一)现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x年9月至x年3月是课题的准备阶段,从年10月课题立项为区级课题,进入课题实施阶段,根据总体规划。

1.第一阶段:课题立项阶段(x年09月-x年04月)整理文献资料、制作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制作访谈提纲并进行个别访谈、完成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

课题研究阶段(x年04月-x年11月)收集过程资料(图片、视频等)、发表论文。

3.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

课题结题阶段(x年11月-x年02月)结题报告。

在此阶段,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了《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建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人员及具体分工。

3.建立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库,通过书籍专著,杂志报刊,网络论坛等收集各类相关资料,组成资料库。

课题组成员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搜集资料,由徐玖琴作资料的汇编及资料管理。

4.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及专题知识(主要通过网络方式)。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学校德育责任越来越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在这里,我们针对小学德育进行了一项小课题研究,来探讨小学德育的策略。

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学德育策略进行研究,找出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校德育水平。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分析小学德育的策略现状;2.探究小学德育策略的影响因素;3.提出针对小学德育策略的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校德育策略的现状,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小学生的德育问卷。

主要涉及学校德育方案的内容、实施情况、学校德育效果、学生家庭教育等问题。

并且,我们选择了100位小学生和20个小学班级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2.实地观察:我们针对学校的德育活动进行了实地观察,记录下学校德育的情况,并与教师、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研究结果学校德育策略的现状分析1.学校德育方案的内容大部分学校德育方案内容较为全面,但一些学校的德育方案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缺少课外活动。

2.学校德育方案的实施情况少数学校德育方案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学生德育培养效果欠佳。

3.学校德育效果多数学校德育效果良好,但小部分学校德育效果不佳。

4.学生家庭教育情况部分学生家庭德育教育比较缺失,难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小学德育策略影响因素分析1.学校德育方案内容对于学生的影响学校德育方案内容的质量和全面程度是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因素。

2.学校德育方案实施的效果学校项目的实施对于学生德育培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实施频率和方法。

3.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学德育策略改进措施1.加强学校德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学校必须全面认识到德育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来推动。

2.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学生必须紧密结合课程和实际生活来培养道德素养,将德育理念与行动结合起来。

3.改善家庭教育的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德育并行进行。

德育开题报告(5篇)

德育开题报告(5篇)

德育开题报告(5篇)【篇一】德育开题报告《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已经聊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列为聊城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今天我们召开课题开题会,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从现在起,全面启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的提出自全国“九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小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

但是,也应该看到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德育工作还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学生年龄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的具体、连贯、层次化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单项、直接、正面灌输或简单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在一些学生仍然存在“是非观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严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脱节”等问题。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这一课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找到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让学生信服学校的德育。

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弄清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如何相互配合已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讨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摸索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最佳方法。

在实践上,一是通过研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互相促进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防止5+2=0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

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5篇)

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5篇)

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5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1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规范学校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进一步了解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结合我局开展的“双抓双促”工作,我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一、调研结果的汇总及分析:(一)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成绩和一些成功经验调研结果表明,我县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情况良好。

主要表现为:1、学校领导都能够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德育工作视为素质教育的灵魂,认识比较到位,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一些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十分关注。

学校有健全的德育领导机构、德育管理规章制度。

主题班会、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家长学校等教育活动活动得到经常性的开展。

2,学校大多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良好的,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貌修养,具有健康的价值取向和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有爱心、心态积极。

这也充分说明,学校的养成教育抓得比较有成效。

3、家长问卷调查表明,多数家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给予了较高程度的认可。

(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1、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学校领导虽然都非常重视德育,也加强了对德育的领导,但由于德育评价的模糊性,德育工作与升学指标等一些“硬任务”来比较,就趋于“软化”,甚至认为“德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特点认识不足,研究不够,致使学校德育工作主要还是停留在养成教育为主的传统模式之上,缺乏对德育工作的一些新问题、新理论、新方法、新途径的研究和实践。

2、德育工作往往只注重形式,忽视效果,只注重表面,忽视内在规律,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主要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落实德育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和研究结果。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的小学德育法规、德育教材、教育心理学理论等来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情况;实地观察法则是通过实地观察教师上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行为表现等,从而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德育教育目标;问卷调查法则是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德育教育在他们看来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应改进提供参考。

三、研究结果1.小学德育课堂实践表明,传统德育课堂更多采用道德规范的灌输式教学,存在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实际操作性弱的问题,学生对于德育的接受度较低。

2.德育教材的编写存在着体系不完善、实际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在教材内容设计上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德育知识的生动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德育水平不足,易产生过早性行为、网络依赖等不良行为,家长教育不足和学校德育教育的不尽完善是重要因素之一。

4.一些学校制定的德育教育计划实现效果并不明显,仅仅是形式上的制度化,德育活动的具体操作性不强,需要加强实际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5.健全师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意识是推进德育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

四、研究建议1.更新传统德育教学方式,采用小组讨论、案例探究等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实践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2.在德育教材的编写上,应更注重生动性和实践性的融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加强家长对于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家校联合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其成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现代社会对小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发展。

2. 研究内容:(1)小学德育课程的理论基础(2)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小学德育课程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研究进展和成果1. 研究进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地观察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总结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2. 研究成果:(1)提出了小学德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循序渐进、生活化、实践导向等。

(2)探索了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如以身作则、情境引导、小组合作等。

(3)编写了一份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南,供学校参考和借鉴。

五、研究启示和建议1. 研究启示:德育课程设计和实施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经验。

2. 研究建议:(1)加强教师德育素质培养,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教育能力。

(2)注重德育课程的实践性,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品质。

(3)建立德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课程的效果。

六、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1. 研究的局限性: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只选取了部分学校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可能未能全面反映小学德育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2. 研究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增加研究样本,深入探讨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策略,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学生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对德育课题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德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首先,为了了解学生对德育的认知和态度,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

然后,在实地观察中,对学校的德育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1. 德育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生在德育课程的培养下,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德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和有效。

3. 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师生共同努力是有效实施德育工作的关键。

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和氛围。

五、研究结论和建议基于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学校应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课程和教学计划,提高德育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德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校与家庭应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共育氛围。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学生行为规范。

4. 学校领导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样本容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4年德育渗透课题调研报告

2024年德育渗透课题调研报告
2、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显著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不少教师通过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实验,写出了不少的教学体会,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论文,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对本学校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3、初步形成了德育渗透研究模式。无论从学生的学习素质、学习态度、还是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第二阶段(20xx.8—20xx.7)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的程度。组织进行学科德育案例研究。构建德育方法体系,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的深化研究,使各种途径与教育内容的方法形成整体,提高德育实效。并把德育的多种方法与各学科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撰写论文,汇编论文。
2、在学科教学中,由于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强化德育渗透意识,深入研究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适时地点拨、指导;而学生是认识和实践“德”的主体,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德育渗透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德育渗透中,我们积极处理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在学科德育渗透中,和谐了师生关系,极大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推动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展开。
通过实验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德育教育在学科中的有机渗透,进一步明确了德育保障机制。开展德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科学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十、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为:
1、各学科的优秀德育教案。
第三阶段(20xx.8——20xx.12)课题组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汇编论文,出一本教师论文集,组织结题论证,提请总课题组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方法:

微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

微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

微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与背景在当代社会中,道德教育与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因此微德育应运而生。

微德育是指通过微观级别的、细节化的行为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和探讨微德育的实际应用,来发现其对学生的价值积累和品格塑造的重要作用。

二、微德育的定义与特点微德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创造和设计微小的行为场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品格的教育方法。

与传统的道德教育相比,微德育更注重行为的细节和场景的创造。

它将道德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感知道德的存在。

三、微德育的应用与效果1. 微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通过设置学生的生活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比如,在学校食堂里,老师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排队等候、文明用餐等方式进行微德育。

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微德育对学生品格塑造的作用微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我责任感。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遵守规则、独立思考和承担任务,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道德品质。

微德育的实践表明,学生在接受微德育教育后,普遍表现出更加自律、负责任和健康的品质。

四、微德育的挑战与应对1. 需要培养教师的微德育能力微德育的实践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需要学习和掌握微德育的理论知识,并能够设计和实施具有影响力的微德育行为场景。

因此,培养教师的微德育能力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2. 增加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微德育是一项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工作。

学校不能单独承担起道德教育的责任,家长和社会也应当共同肩负起培养下一代品格的任务。

因此,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并鼓励社会提供更多的道德教育资源。

五、微德育的前景与展望微德育作为现代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微德育的实践也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需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2024年德育课题工作报告(三篇)

2024年德育课题工作报告(三篇)

2024年德育课题工作报告春晖中学是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办的一所历史名校。

经老校长毕生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的人格教育,强调学生“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己”,主张“凡学校皆当以陶冶人格为主”,人格教育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性和优良道德的教育。

春晖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培养。

汲取历代春晖名师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精华,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德育模式应运而生了。

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

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择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行为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行为。

3、生活德育的理念。

我们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品德,改善、提升社会道德的,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

同样,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研究背景小学德育教育在培养健康,快乐,自信,勇敢,创新,和谐的未来公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中,针对德育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合适性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德育教育课程的体系建设不足,德育教育教材缺乏广泛的参考和资源支持,德育教师的培训和教学素质亟待提高。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德育课程及其教学方法,以提供更好的班级方法和教学资源。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给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2. 确定小学德育课程的目标和标准。

3. 研究小学德育教师的素质及培训方法。

三、研究方法1. 材料搜集:通过调查问卷、教育文献、课程标准等材料,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历程,学科范围和目标标准。

2. 访谈和观察:采用访谈和观察方法,听取有关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实证调查: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小学德育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结果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小学德育课程具有以下目标和标准:(1)思想道德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教师和长者,纪律训练,善于识别矛盾,遵守法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

(2)身体素质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和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3)智力素质方面: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

结论提示了以下几种有效的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方法:(1)情景式教学:通过体验式和情景模拟的方法,使学生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展开理性分析和思考。

(2)游戏式教学:把德育教育和游戏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道德,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问题解决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矛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能力。

(1)德育教师的培训方法:(a)注重实践操作:高度注重德育教师实践操作的水平,通过实践培训和实践活动,为其提供德育教学操作的专业技能。

德育课题研究总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总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总报告【总报告】德育课题研究一、引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德育课程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德育课程的有效性。

通过该研究,可以为学校提供改进德育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并为教育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1. 德育的定义和目标德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个体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德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等。

2. 德育课程的实施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它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诸如道德教育、品德培养等内容来达到德育的目标。

3. 德育课程的评价评价德育课程的有效性是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的关键。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态度和效果。

三、研究设计1.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德育课程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分析德育课程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德育教育的建议。

2. 研究方法选取一所中学的若干班级为研究对象,实施德育课程,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获取相关结果。

四、研究结果1. 德育课程对学生道德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德育课程的实施,学生的道德素养有所提升,表现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2. 德育课程的有效性分析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评价整体较高。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课程内容有时过于抽象,学校与家庭的配合需要加强等。

3. 改进德育教育的建议针对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增加实践环节,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合作,促进师生互动等。

五、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德育课程对学生道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

德育实践教学调研报告(3篇)

德育实践教学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实践教学,我们组织了一支调研团队,对德育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入调研。

本报告旨在分析德育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改进建议,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实践教学,我们决定对德育实践教学进行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德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分析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德育实践教学的背景、理论和方法。

2.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德育实践教学进行问卷调查。

3. 访谈法:对德育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德育实践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德育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其特点和效果。

四、调研结果1. 德育实践教学现状(1)德育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

(2)德育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体验。

(3)德育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2. 德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德育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和设施设备。

(2)德育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单一。

(3)德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

(4)德育实践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参与度不高。

3. 德育实践教学改进建议(1)加大德育实践教学资源投入,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

(2)优化德育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性。

(3)建立健全德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客观评价教学效果。

(4)加强德育实践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参与度。

五、结论德育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德育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通用6篇)

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通用6篇)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 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2) 经济效果;
(3) 社会效果;
(4) 风险性。
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 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特别困难的系统, 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 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困难因素,目前所运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意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
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探讨, 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 均处于探讨之中, 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状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
(2) 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状况下, 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料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料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 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料和评估时, 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料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 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 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料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 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料和评估, 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高校习实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 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料值和评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实用版Practical edition of Research Report on Moral Educat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实用版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研究是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现实需要
丰富初中德育内容和创新德育机制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关注,普遍认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普遍注重学校德育和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以及互动机制的可操作性。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大教育系统,为全民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活环境,发展终身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

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校位于安康中心城市繁华地带,建校30年来,学校始
终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
学宗旨,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
学理念。

自20xx年跻身于省级“示范初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法制校园”之后相继荣获“初中教育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课改示范学校”。

随着我校社会知名度逐步提升,要求进入我校就读的学生逐年增多。

班大人多、校园面积相对狭小(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00余人,校园面积15亩,
校舍面积16770平方米),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中不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因素比比皆是,上述多种原因,对教育大环境造成了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会教育“鱼龙混杂”,学校教育“独木难支”,有时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发展现实需要,我们确立
“创新德育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内容”研究课题,旨在不断尝试初中阶段创新德育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在校内狠抓德育工作,同时把学校德育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使我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展该项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学校德育理论和家庭、社区教育理论,有利于指导学校德育实践,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学校、教师、家长和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等提供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
1.完善健全德育管理体系及德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互相沟通和协调的途径及办法;
2.创新开展各项特色活动,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探索活
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3.探讨德育工作在思想品德等学科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
活动中的渗透;
4.通过课题研究,以达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
研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德育管理制度的目的。

三、理论依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
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2.“双主体”理念。

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
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规定和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办法开展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
教育活动的主体。

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寻成长动力,自择成长办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做法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做法。

3.生活德育的理念。

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成长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社会生活活动来实现。

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办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

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活动是实现成长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做法成长的基础。

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与内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遍法,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分析我校学生思想现状;通过师生相互评价分析师生的认同程
度;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明确学校与家庭、社区德育内容需要。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贯穿始终。

我们的行动研究将基于我校各项德育特色活动,由本校的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并实施对策,不断地反思行动的效果,达到“行动”和“研究”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五、研究过程(略)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