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抓住学生-4教学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抓住”学生

作者:杨晓媚

学校:金水区工人第一新村小学

如何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抓住”学生

摘要: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传统手工课的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技能,教材内容综合性不足,脱离儿童发展实际,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传统的美术手工课中存在那些问题?在新课程背景的影响下,小学美术手工课会有怎样的发展?如何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抓住”学生?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会在教学中创设教学

情景;从教材本身出发,引进新的观点新的看法,充实制作课堂;新课程也将愈加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未来的

教师会努力加强美术课堂的延伸。

关键词:传统手工新课程标准未来发展趋势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手工课,主要是对学生艺术思维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创造中一般的艺术思维规律、形式表现规律和艺术的基本表现语言。它主要的特点是用手制作,是手、脑、眼、协调并用的一种实际操作,也是感觉与思维相互渗透的活动。如果教学得法,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的记忆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创造能力。让学生从小就有意识的为美化生活及生存环境动手动脑,从而对其今后的生活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1]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使智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手工课在儿童的全面发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今日中国的教育是有充分前瞻的。它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应成为现代社会不断自我更新的动力之一。与今天相比,面对21世纪的中国社会肯定还会有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基础教育也势必会有不断的改革和探索,美术教育当然不会例外。那么,小学美术手工课改后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根据传统小学手工课中的一些问题做一点推断或透视,以便迎接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和新的变革。

1. 传统美术手工课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美术手工课过于注重于美术专业性质,偏重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美术文化的滋润,更谈不上“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割裂了美术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人类现实社会中各种文化的有机联系,显然,传统手工课教学中老师教一步,学生跟着学一步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1学生的兴趣性不够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的内容是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那么学起来会更快更轻松。但是目前很多传统中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美术教师一般都是向学生传授美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进行临摹或写生的造型训练,而大部分学生对这种课程则容易感到单调、枯燥、乏味,难以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持久的学习兴趣;过于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美术具有传递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功能特别是情感体验方面的需求;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对美却“熟视无睹”,发现不了美,体验不到美,感受不到美的熏陶,更谈不上为美而感动。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又何来对美术手工课的兴趣呢?学生没有兴趣,又怎么能上好美术手工课呢?

1.2学生的主动性不够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往往在处理教学问题时,受到“以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局限,常常将学生当作书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提前制作,理顺制作方法、步骤,课堂上示范操作要做到规范、准确、熟练。并且认为“示范讲解”是小学美术课的重要环节,更是手工课教学的关键,而学生的模仿操作、反复实践、形成技能是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像保姆似的不厌其烦、任劳任怨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喂”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创造,缺乏主观能动性。

1.3 手工课程的综合性不够

旧的教学大纲中把美术教学内容大致分成绘画、制作、欣赏三块,这三大内容界限清晰,独立性比较强。针对每一堂课,又把教学目标定在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更注重技能、技巧训练,忽略对学生审美感受的引导和教育,造成学生学的和实际生活环境相脱节,并且课程的安排综合性不足,趣味性不够。如小学二年级教材中制作《做笔筒》、《我喜欢的鸟》等课,单纯以折叠制作为主,缺乏新意。

1.4学生的思维与创作形式受到了局限

创造能力尽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法,往往抑制了这种潜能的发掘。传统的制作课程缺乏生活体验,常常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创造表现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制作作品的时候认为只要能做一张像书本上范作那样的作品就算是好作业了,他们一味模仿,创新思维受到了限制。再则,学科教学时,学校提供的材料一般都是统一的,固定的,统一的作业要求,学生很难在材料构图、造型、色彩以及创造等方面展露自己的个性,作业成果整齐划一,那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

2.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美术手工课的发展趋势

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2]新的课程标准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最根本的转变是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美术新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这四个学习领域在具体设置课程时又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一个教学内容常涉及多个方面,手工课已经不再以单纯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每一堂课中。

例如小学第一册《小动物盖房子》《花花绿绿的糖纸》《有趣的拓印》这些课,看来近似手工课的教学内容里却包含了更多的知识。设计和制作糖纸,可以让学生了解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将糖纸用来包糖则体现了“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有趣的拓印》可以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还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运用不同肌理的材料组合、拼贴、拓印,创造出各种美术作品,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小动物盖房子》中,学生可以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一堂美术课上可以呈现多种学习成果,面对广泛的文化情境,我们不再将目光锁定在单纯技能技巧的训练方面了,而应将重点放到形成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上。面对新课程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小学美术手工课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呢?未来的小学手工课中怎样的教学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对此,我浅谈以下几点:

2.1更多的教师将会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性

《教育学》上提到:“教师要创设一种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和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自觉的投入学习活动之中”。[3]优美的舞蹈,动听的音乐,有趣的游戏,幽默的表演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这些情境不仅是娱乐,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形式。在美术手工课的教学中尝试着为孩子们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进入角色,在情境中提高兴趣。《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了兴趣之后,就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探索,寻找最完善的方法去进行创造性劳动,以至作出创造发明”。[4]在我实习期间我曾经跟一个执教多年的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她谈到的一点让我受益匪浅。她说她在教学中尝试过多种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其中创设教学情境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自制力差。上课铃响,学生往往气喘吁吁地奔进教师,很难进入状态准备上课。而类如无声注目,当头喝棒等静堂术又大多容易引起学生抵触情绪及无兴趣。所以可以运用一些电化教具或活动教具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例如我在上二年级的《百变团花》一课时,我采用了用MP3播放歌曲《新年好》来创设一个欢快的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稳定了学生的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我发现这样也很容易的导入了新课。一堂课下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就等于一艘船上有了一个好的舵手,这次航程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始。因此可以推断出在未来的小学手工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

2.2教师将不断的在课堂中引进新的观点和看法

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但教师以此创造出的学习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未来的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他们将通过转变观念,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等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2.2.1在“玩”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探究性学习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课程目标,把情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这种学习过程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积累。[5]那么在未来的手工课堂中如何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情感体验呢?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在教学中渗入游戏的成分,他认为游戏可以增强儿童的智慧和积累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6]“游戏”通俗地说就是玩,然而玩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就更带劲了。并且在做做玩玩中,他们还能明白很多常识。例如我校李俊萍老师在上《会滚的玩具》一课时,就是先让同桌两人分别下位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玩具,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玩具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玩具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玩具是否需要改进。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玩具的转速也有极大的关系。同时,他们还发现圆锥体和圆柱体转的路线不同,前者转圈圈,后者走直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探索美术学科以外的知识,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身心的愉悦怎么能不激起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2.2.2 给题目穿“新衣”

传统的教材中,很多课的题目都不太生动。如《做小船》、《折纸帽》《纸风车》等,题目本身就不太有童趣,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