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3课时)

合集下载

2020春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二单元-教学教案

2020春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二单元-教学教案

十几减9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经历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方法,并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探究计算方法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抢答17可以分成10和几? 19可以分成几和10?12可以分成10和几? 14可以分成几和10?15可以分成几和10?2、开火车9+2= 9+5= 9+7= 9+3= 9+8=9+6= 9+9= 9+4= 13-10= 15-10=18-10= 16-10= 17-10= 12-10=(二)探究新知1、周末了,许多小朋友都来到了游乐场玩耍,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到气球)(1)你能不能根据气球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2)学生思考,教师点名回答。

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3)那么这个问题你可以用一个怎样的算式来解答呢?15-9=()(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十几减9。

2、教学第10页例1(1)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计算15-9。

如果我们没有小棒又可以怎样计算出15-9呢?(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方法一:用小棒一个一个的减方法二:破十法方法三:平十法方法四:想加法再算减法方法五:数手指头3、原来解决一个数学算式有这么多方法,那么你最喜欢的是哪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解答下下面的问题吧!我有16个风车,卖了9个,还剩多少个?16-9=?学生举手讲解自己的做题方法。

(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本第10页的做一做第1、2、3题。

2、摘苹果。

(四)作业布置:完成第11、12页的练习题。

(五)课后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用哪些方法来计算十几减九?你觉得哪种方法是最简便的?板书设计:十几减9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多少个?15-9=?(1)一个一个减(2)破十法1 5- 9=65 10(3)平十法15- 9=65 4(4)想加法再减法9+6=15 15-9=6(5)数手指头十几减8教学目标: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篇1教材分析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

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

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们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分类、整理,提升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3、鼓励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研究、探索发现,培养同学们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

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具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老师有11朵小红花,如果我把9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还剩几朵小红花呢?学生:2朵。

师:谁能把算式写出来呢?(请学生板演)师:老师准备了几个像这样的算式,看谁算的得又对又快。

13—9 13—7 13—6 15—9 15—7 15—6生汇报计算结果,并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导入: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生答)对,这些都是这几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整理和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教具演示(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找出圆并感知圆,得出其是平面图形。

(2)比较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2、师生对话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教师课件演示,并注意与球的区别,设置车轮是圆形的悬念。

(二)、探索新知。

1、各部分名称介绍(1)师画圆,生注意观察(2)讲解圆心的定义,并让学生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径、直径,明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4)新授中的巩固:在圆内找半径和直径。

(根据课堂变化出示课件巩固圆的知识)2、画任意圆和固定圆(1)生画一个任意的圆。

(2)继续画一个固定的圆,并剪下来。

3、操作与发现(1)明确要求,分小组进行操作。

(2)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

(3)学生操作后交流,并将交流结果记录在发现纸上。

(4)学生反馈交流信息,师生共同评价。

(三)、新知巩固1、基本练习,巩固本节课圆的知识。

2、发散性练习,提高学生对圆的认识。

(四)、运用实际用本节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课始留下的车轮问题。

(五)、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进行总结或延伸。

四、课后反思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 (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  (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上下、前后、左右2. 运用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运用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图片、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初步感知空间位置关系。

2. 探究新知(1)上下位置关系利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上下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上下位置关系的概念。

(2)前后位置关系利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前后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前后位置关系的概念。

(3)左右位置关系利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左右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左右位置关系的概念。

3. 实践应用(1)运用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空间位置关系解决。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间位置关系的重要性。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空间位置关系?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让学生掌握了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并能运用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9十9 9十2 9十5 9十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主题为“数的运算”。

该单元是学生建立基本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阶段,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涵盖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以及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应用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基本含义,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方面,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比较数的大小、使用实物进行数数等。

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材分析方面,本单元的内容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学生情况方面,一年级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教学内容与目标平面图形的认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图形的辨认和描述。

数的认识与书写:学生将学习如何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概念,包括基本的自然数认识及简单的整数书写规范。

同时强调数的组成及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数的基本运算: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基本含义和实际操作过程,通过实例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技能。

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本册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大内容,力求加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突出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学的全貌。

人教版2012最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2012最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1. 想象印证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字0-20的读写,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理解和运用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0-20的认识和书写2. 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15分钟)1. 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教师展示数字0-20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新课讲解(约45分钟)1. 数字0-20的认识和书写教师逐个介绍数字0-20,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和写。

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如“谁最快”、“找朋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图示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加减法的操作,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3.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或者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尝试用数学知识来解释。

(三)课堂练习(约15分钟)1. 教师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将今天学到的数字0-20写一遍。

2.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可以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它们。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节课的教学。

六、总结:本教案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0-20的读写以及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课时
安排
2课时。




孩子们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前后、上下、左右这些方位,在此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简单物体,有了知识基础,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本单元的学习也是为后续更高一层次的空间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1.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预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将侧重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初体验,积极参与到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第二课时要学生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析Hale Waihona Puke 本单元教科书主要设计和安排了两类层次和水平不同的观察活动: 一是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获得观察的直接经验。 二是间接观察物体,如教科书中“观察大象”,图中小猴与小猫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只大象,学生通过观察这幅图来辨别它们各自看到的大象是什么形状,这就是“看图观察”,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一、教案设计主题: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内容:1. 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实例,如:“有5个苹果,又拿来了3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发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用手指或者小木棍等工具帮助自己计算。

(二)讲授新课教师先讲解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进行演示。

比如“5+3=?”可以让学生先用手指数一数,然后再得出答案。

同样,减法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教授。

(三)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一个“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游戏,让学生模拟购买物品的过程,需要用到加减法的知识。

(四)总结归纳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五、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测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每堂课结束后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以上就是关于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十几减9;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圣诞这天,一(1)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本第8~9页的游园会全景图)。

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小朋友在干什么?生:有的小朋友在踢球,有的小朋友在套圈,有的小朋友在买气球,有的小朋友在观赏小金鱼,有的小朋友在买风车。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朋友怎样买气球好吗?生:好!【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景图。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生:小丑一共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

师:根据这幅图,能写出什么样的算式?生:15—9=2.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师:15-9等于几应该怎样算呢?请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把自己想法交流一下。

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计算过程和方法。

生1:通过摆学具,我先从10朵红花里拿掉9朵,剩下的1朵红花和另外5朵黄花合起来是6朵,所以15-9=6。

(请学生在投影仪下摆。

学生说完后,教师在算式15-9的下面板书算的过程:10-9=1,1+5=6)生2:我不摆学具,想9加几得15?9+6得15,所以15-9=6。

(学生说完后,教师又在算式15-9的下面板书另一种算法的过程:9+(6)=15,15-9=6)生3:我是这样想的。

15-5=10,10-4=6,所以15-9=6。

(教师板书第三种算法)生4:我是用画图的方法计算的。

先画15个△,再圈出9个,还剩下6个。

所以15-9=6。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你认为哪些方法比较简便呢?生1: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

【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案】⼈教版⼩学数学:⼀年级下册第⼆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版⼩学数学⼀年级下册教科书:]学习顺序:⼗⼏减9➡⼗⼏减8、7、6➡⼗⼏减5、4、3、2➡列式、运⽤减法进⾏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和复习⼀、⼗⼏减91、⾸先的导⼊题是“游乐园⾥,⼩丑有15个⽓球,卖给了9个,还有⼏个?“列式”15-9=()“。

【解读】为什么从减9⼊⼿呢?是因为学⽣可以借助整⼗来帮助解题。

9加1等于10对于学⽣是⽐较简单的。

⽅法⼀:【解读】15分成10和5,学⽣可以先⽤简单的10减9,减的结果1再加上剩下的5求得最终结果。

这就是⽅法⼀。

⽅法⼆:【解读】主要是借助加法解题。

先运⽤加法找出9与什么加数相加得15,再反过来求得差。

2、然后⽤⼩棒摆⼀摆算⼀算”11-9=,16-9=”,⽤圈⼀圈算⼀算“14-9=,17-9=“【解读】通过具体的⽅法”数⼩棒,圈图案“,直观感受减法的的变化过程。

3、接着⽤⾃⼰喜欢的⽅法计算“13-9,12-9,19-9,18-9”【解读】上⾯使⽤了四种⽅法,整⼗法,加法,数⼩棒,圈画图案。

学⽣在进⾏选择的时候会思考每种⽅法怎么使⽤,然后再⼀次体验减法的过程。

并且⾄此,学⽣已经把19~11的9的减法都算了⼀遍。

4、最后是练习题【解读】这道题运⽤加法。

【解读】题⽬趣味化,学⽣不断练习减法,使⽤的⽅法不定,学⽣算多了就对哪种⽅法简单更有感觉。

【解读】训练19~10减9,但是不是按顺序的,应该是避免学⽣固化:答案按顺序加1或者减1。

【解读】加⼊⼝的训练,使学⽣运⽤⼝、⼿综合使⽤,配合运算。

【解读】混进了“15-5,18-10,17-4,16-2”,应该是先体验⼀下减数不为9的减法。

但是都是可以⽤整⼗法进⾏计算的。

如15-5就不是分离的10减5⽽是分离的5减5。

所以这道题即时以上减法训练的综合,也是算法的⼀个灵巧变题,还是体验了减数为其他数的机会。

【解读】把减法运⽤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不过这道题是加法不是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2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2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2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篇1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例1………………………………3课时左右例2………………………………4课进左右例3………………………………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课题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设计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退位的含义,掌握破十法、平十法等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兔子采蘑菇,小兔子一共采了 15 个蘑菇,篮子里装了 8 个,地上还剩几个?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授1、以 15 8 为例,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计算。

先拿出 15 根小棒,然后从 15 根里面去掉 8 根。

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引出破十法。

把 15 分成 10 和 5,先算 10 8 = 2,再算 2 + 5 = 7。

结合小棒演示,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

3、介绍平十法。

把 8 分成 5 和 3,先算 15 5 = 10,再算 10 3 = 7。

同样通过小棒操作,帮助学生理解。

(三)巩固练习1、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

2、游戏:开火车。

老师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快速说出得数。

(四)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破十法和平十法。

2、强调计算 20 以内退位减法时要认真仔细。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作业。

2、让学生回家给家长说一说今天学到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思考中掌握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021年整理)(完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1年整理)(完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完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26页二、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利用操作、探讨、比较等多形式训练的方法学习,培养熟练的计算能力。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12页)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生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

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

三、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共8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共82页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观察结果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课后记:第二课时:拼一拼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1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 20 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退位减法是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切实提高计算能力。

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如下:1、以多种形式呈现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2、注重通过操作、直观等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算法。

3、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3、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2、教学难点(1)理解退位的概念和算理。

(2)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单元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演示法:通过直观教具或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退位的过程。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单元教学时间安排本单元教学时间约为X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十几减 9一、教学内容教材第X页例 1 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理解十几减 9 的算理,掌握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9 的算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十几减 9 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1)复习 9 加几的加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一班级下册数学其次单元教案设计一班级下册数学其次单元教案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本堂课是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程。

本课教学内容的实质是求相差多少的问题。

通过“操场上〞这一场景,使同学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借助主题情境,让同学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尝试解决“同学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

是加减法的强化训练。

这里的比拟多少,不但比拟谁多,谁少。

而且比出多几或少几是其次单元“比拟〞的深化。

同时用文字代替了图形。

学习目标: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预备:实物投影、小圆片。

课时支配:1~2课时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同学自己动手实践,初步把握“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达,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操场上〞图片。

问:同学们看到了这幅图,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老师有()人同学有()人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一共有多少人同学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同学少几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人二、同学操作,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依据刚刚提出的问题在桌子上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2、同学操作,老师巡察。

3、指名汇报沟通,并说说8-2=65-3=24、评价.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觉得哪位同学说得比拟好好在哪里三、练习稳固、准时反应。

1、摆一摆、填一填,要求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

3、小玩耍,10把椅子8位同学坐,还剩几把椅子,列式计算。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四、课外延长。

调查本班的男女同学数,并试着提一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问篇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能够在阅历积累和亲身体验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开展他们的数感。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同学能够在沟通合作中理解学问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导入:1.口算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9十(新授:1 .出示教科书 P10 的图。

第二单元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的情境,获取信息,探索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理解十 几减 9 的算理。

2、经历探索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过程,学会选择快捷、方便的方法, 并会正确计算十几减 9。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计算方法去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时数:13课时第一课时 十几减 9 (总第 4 节)教学内容: 教材 P8-10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9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正确地、 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 9 的计 算9十7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 9 加6得15,15减9等于6;(2) 15 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3) 10 减9等于1,l力卩5等于6;⑷15 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探究: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 6”。

2 •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 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 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5”。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巩固:1 •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 •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3 •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课堂作业: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拓展延伸:思考一下17-9=多少?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作业布置:小状元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几减915—9 =读作:15减9等于6教学后记:本节课我是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掌握。

第二课时十几减9 练习课(总第5节)教学内容:教材P11-12教学目的:通过十几减9 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教学过程:导入: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15(2)9+()=1815-9=()18-9 =()(3)9+()=14(4)9+()二1714-9 =()17-9 =()新授:1 .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1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探究: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巩固: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 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 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 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课堂作业:1 •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 .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元成,集体订止。

拓展延伸:完成P12第七题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会做十几减9的计算了吗?作业布置:小状元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十几减9练习课(1)9+()=15(2)9+()=1815-9 =()18-9=()(3)9+()=14(4)9+()=1714-9 =()17-9=()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第三课时十几减8 (总第6 节)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 页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 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1 、口算8+3=9+5=7+6=8+5=7+4=9+2=9+8=8+7=2.看卡片, 说出()里应填多少。

)=139 十()=168十(9 十()=158十()=173. 12—9= 3,说一说想的过程。

新授:1 .出示例2。

(1) 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 8= 4探究: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巩固: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 个红圆片,再摆出5 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1) 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 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 —8 = 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课堂作业: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拓展延伸: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作业布置:1. 练习本2. 小状元板书设计:十几减812— 8= 4读作:十二减八等于四13— 8= 5教学后记:本节课我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再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第四课时 十几减 7、 6(总第 7 节):教科书第 14 页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7、6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1 .出示例 3。

(1) 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 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13 条)( 移 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 ) 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 自己的想法 )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3—7=6巩固: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1、口算 11-814-9 13-8 15-911-9 17-9 12-8 2.看卡片,说出 () 里应填多少。

8十( 7十( 6 十 (16-8)=13 )=14 )=13新授3. 12—8= 4,说一说想的过程探究:课堂作业:1 •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 •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拓展延伸: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13 —6= 7小结:刚刚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很多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都能帮助我们解决十几减7、6的计算。

作业布置:1.练习本2. 小状元板书设计:十几减7、613— 7 = 6读作:十三减七等于六13—6= 7教学后记: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

在本节课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悟计算方法。

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

所以在本节课中,提倡学生采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以及教学中让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计算。

第五课时十几减8、7、6 练习课(总第8 节)教学内容:教材P15-16教学目的: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 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7、6 的计算教学难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7、6 的计算教学过程:导入:教科书Pl5 第4题新授: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探究: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巩固: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

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 —3、14—9、14—8、13 —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

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

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 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 5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

”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课堂作业:完成P16页第十、十一题拓展延伸:小朋友们排队,老师说:“两个相邻的女生中间要站一个女生。

”这个小组一共有十个男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