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中心及青年教师公寓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及青年教师公寓项目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武夷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及青年教师公寓项目

(二)、建设性质:新建

(三)、建设地点:武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武夷学院校园。

(四)、项目建设单位:武夷学院

(五)、学校领导:XXX:党委副书记、校长

XXX: 党委副书记

XXX: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XXX: 党委委员、副校长

XXX: 党委委员、副校长

(六)、建设容及规模

武夷学院是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约12000人。

为满足学校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促进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之间的信息资源、教学经验交流,学校启动国际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项目建设,为了改善青年教师的住房条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学校拟建设青年教师公寓共15栋,该两项目建设建筑面积约44127平方米。

(七)、投资与经济社会效益

本项目投资估算为13608.32万元。通过本期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形象,促进不同院校间的学术交流,而青年教师公寓的建设将极大地解决教师的住房需求,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

第二节业主单位简介

武夷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建校于1958年。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是825年前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书院)的传承者。

武夷山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西连,北邻,铁路、公路、航空四通八达,正在建设中的三条高速公路将使武夷山成为推动海峡两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紧密对接、联动发展的交通枢纽。

学校现有规模9000余人。教职工610人,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156人;现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60余人;25位院士、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学校客座教授;有多名外籍专家任教。

学校现设有茶与生物系、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商学院、旅游系、艺术系、数学与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环境与建筑工程系、信息学院、动漫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系(部)。

近年来,全校师生员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融入“两个先行区”和“前锋平台”建设大局,拓展先行先试的作为,持续推进转型与“跨越式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服务地方发展,拓展两岸合作,推进国际交流”的办学总体宣传。办好“三欢迎”(学生欢迎、用人单位欢迎、社会欢迎)大学,培养“四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应有、会创新)人才,把学校建设成凸显武夷特色,服务海西发展,注重国际交流的地方性应用性绿色强校。

学校制定2008——2012年发展规划,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校园建设规划,通过重点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风学风建设、校园基本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力争顺利完成学位评估和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实现2012年学校规模12000人,本科专业25个,学校在主要的基本指标方面进入省地方普通高校的前列,提高办学和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

基础设施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850亩,武夷山校区还有规划预留发展用地13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5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2.71万平方米,生均16平方米;学生宿舍6.94万平方米,生均8.75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400万元。建成了拥有千兆出口、千兆骨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覆盖全校的校园网。图书馆藏书80万册,期刊1300余种。拥有SAN架构的IBM 存储系统,容量达14TB。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实验室总面积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9万册,期刊1700余种;拥有SAN架构的IBM存储系统,容量达30TB;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

办学规模与系部设置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现设有茶与生物系、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商学院、旅游系、艺术系、数学与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环境与建筑工程系、信息学院、动漫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系(部)。

学科专业充分发挥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及资源优势,构建“服务地方茶学、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的“茶学、旅游、文化创意”学科专业群;

“服务地方生物生态产业发展方向”的“生物、化工、环境”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商贸经济发展方向”的“商贸、物流、金融”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机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信息、机械、电子”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文化与基础教育发展方向的”人文与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群等五大学科专业群。形成应用学科和技术学科相对突出,文、理、工、农、管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教学与科研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强化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现有多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并遴选多门校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教学实习基地100余个。学校重视和加强科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院在我校设立“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为省级科研基地。近年来,全校教师已正式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60余部,近年来,在国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6项;目前各类在科研项目100余项。

师资力量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学科建设的需求为导向,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引进人才的投入力度,优化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学校准备升本以来至2010年9月止,学校引进了24名教授、64名副教授、120多名博硕士来校工作;试行了柔性引进“校特聘客座教授”制度,积极探索吸引国、海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短期工作的机制,柔性引进教授9名,130多位院士、“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加大了从省外公开招聘人才的力度和补充青年教师的力度,引进、调入和接收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