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第三版 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软件工程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P 0.048 0.72
789 4474263 5, (美元)
(2)如果一条指令的长度为一个字,则使存储器装满程序
共需4474263条指令。 在1985年一名程序员每天可开发出10条指令,如果每月 有20个工作日,则每人每月可开发出10×20条指令。 为了开发出4474263条指令以装满存储器,需要的工作量 是:
13:07:42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梁(liliang@)
2
作业及解答(第1-2章)
1-5 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做出如下的假设 : 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需求大致按下面公式描述的趋势逐年 增加:M=4080e0.28(Y-1960) 存储器的价格按下面公式描述的趋势逐年下降: P1=0.3×0.72Y-1974(美分/位) 如果计算机字长为16位,则存储器价格下降的趋势为: P2=0.048×0.72Y-1974(美元/字) 在上列公式中Y代表年份,M是存储容量(字数),P1和P2代 表价格。 基于上述假设可以比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成本的变化趋势 。要求计算:
13:07:42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梁(liliang@)
17
作业及解答(第3章)
E1 储户
F1存款单 F2取款单
P0储蓄系统
F3存单 F4利息清单
E1 储户
F5存款信息 F5存款信息
D1存款信息
13:07:42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梁(liliang@)
18
E1 储户
F1存款单 F7密码
P1 记录存款信息
P2 打印存单 F5存款信息 F3存单 E1 储户 F4利息
F5存款信息 D1存款信息 F7密码 F2取款单
F5存款信息 P3 核算密码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B2.B3.B4.B5.B6.B7.C8.D 9.B 10.D 11.C 12.A 13.B 14.D二、填空题1、1946 美国ENIAC2、4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7、7445 682 3755 30088、0292 1717 A2FC B1B1 B7D9 E4AE9、500010、72 128三、问答题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1)取出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2)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3)执行指令: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1)。

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1、(111011)2=(59)10=(73)8=(3B)16(11001011)2=(203)10=(313)8=(CB)16(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2、(176)8=(1111110)2(51.32)8=(101001.011010)2(0.23)8=(0.010011)23、(85E)16=(100001011110)2(387.15)16=(001110000111.00010101)24、(79)=(01001111)原码=(01001111)反码=(01001111)补码(-43)=(10101011)原码=(11010100)反码=(11010101)补码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一、选择题1.A2.D3.D4.C5.B6.C7.C8.A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D 16.A 17.C 18.D 19.D 20.D二、填空题1、系统应用2、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3、数据库管理系统4、1000赫兹5、ROM RAM Cache6.、RAM 数据丢失7、U盘的文件管理系统中密码8、同一部件内部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各个部件主机与外设9、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10、32 6411、图形加速接口12、CPU与内存内存13、控制器运算器14、CPU与内存15、指令数据16、CPU与内存及显存间数据的交换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一、选择题1.C2.B3.A4.D5.A6.D7.B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二、填充题1、文件管理2、并发性3、EXIT4、Am*.wav5、开始6、Alt+PrintScreen7、PrintScreen8、Ctrl+Z9、全选10、添加/删除程序11、输入法三、问答题1、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资源分配与运行,它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大管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最新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答案

最新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答案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机、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微机的系统总线。
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的文档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它时所必须的数据。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软件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它与硬件的关系如何?
第一阶段:高级语言阶段
特点:这一时期,编译技术代表了整个软件技术,软件工作者追求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现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方面表现能力强的高级语言。但在这一时期内,编译系统主要是靠手工编制,自动化程度很低。
信息和数据的关系可以归结为:
1.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
2.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
3.信息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1.2信息有哪些基本属性?
z信息的基本属性有:
1.事实性。
2.等级性。
3.可压缩性。
4.可扩散性。
5.可传输性。
6.共享性。
7.增值性和再生性。
8.转换性。
1.3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一章
1.1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在何处?
信息定义之一: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客观实体、现象、关系进行描述的数据。
信息定义之二: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实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
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数据定义: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实体或事物的属性值,即指人们听到的事实和看到的景象。
我们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即得到人们需要的信息。
9
POS
1
4
7
10
12
13
14
15
16
NUM
3
3
3
2
1
1
1
1
4
2.27试说明树与二叉树有何不同?为何要将一般树转换为二叉树?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A. 存储结构 B. 物理结构 C. 逻辑结构 D. 物理和存储结构
4.以下数据结构中不属于线性数据结构的是______。
A. 队列 B. 线性表 C . 二叉树 D. 栈
5.在计算机中,算法是指______。
A. 查询方法 B. 加工方法 C. 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D. 排序方法
6.在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一个算法一般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______。
B. 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
C. 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
D. 任意存取的存储结构、任意存取的存储结构
14.下列关于栈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栈是先进后出的线性表B.栈只能顺序存储
C.栈具有记忆作用D.对栈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中,不需要改变栈底指针
15.栈底至栈顶依次存放元素A、B、C、D,在第五个元素E入栈前,栈中元素可以出栈,则出栈序列可能是______。
A. 程序的规模 B. 程序的易读性 C. 程序的执行效率 D. 程序的可移植性
30.对建立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下面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 程序应简单、清晰、可读性好 B. 符号名的命名要符合语法
C. 充分考虑程序的执行效率 D. 程序的注释可有可无
31.下面对对象概念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A. 任何对象都必须有继承性 B. 对象是属性和方法的封装体
C. 对象间的通讯靠消息传递 D. 操作是对象的动态性属性
32.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一个对象请求另一对象为其服务的方式是通过发送______。
A. 调用语句 B. 命令 C. 口令 D. 消息
33.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与传统的的面向过程的方法有本质不同,它的基本原理是______。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 课后习题答案较全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 课后习题答案较全

第一章信息与计算机1.1 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在何处?信息定义之一: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客观实体、现象、关系进行描述的数据。

信息定义之二: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实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

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数据定义: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实体或事物的属性值,即指人们听到的事实和看到的景象。

我们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即得到人们需要的信息。

信息和数据的关系可以归结为: 1. 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

2.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

3. 信息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1.2 信息有哪些基本属性?信息的基本属性有: 1. 事实性。

2. 等级性。

3. 可压缩性。

4. 可扩散性。

5. 可传输性。

6. 共享性。

7. 增值性和再生性。

8. 转换性。

1.3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是: 1. 高速自动的操作功能。

2. 具有记忆的能力。

3. 可以进行各种逻辑判断。

4. 精确高速的计算能力。

1.5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哪几部分?目前最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学说认为由五部分组成: 1. 人员 2. 数据 3. 设备 4. 程序 5. 规程1.6 什么是计算机硬件?什么是计算机软件?硬件:泛指实际存在的物理设备,包括计算机本身及其外围设备。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机、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微机的系统总线。

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的文档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它时所必须的数据。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 软件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它与硬件的关系如何?第一阶段:高级语言阶段特点:这一时期,编译技术代表了整个软件技术,软件工作者追求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现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方面表现能力强的高级语言。

但在这一时期内,编译系统主要是靠手工编制,自动化程度很低。

硬件关系:此时期计算机的硬件要求仅能用机器指令来编制可运行的程序。

第二阶段:结构程序设计阶段特点:在程序的正确性方面,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使程序的可靠性提高了。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篇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复习题(含答案)】txt>1.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与顺序存储结构相比优点是a. 所有的操作算法实现简单c. 便于插入和删除 b. 便于随机存取d. 便于利用零散的存储器空间2.线性表是具有n个的有限序列。

a. 表元素d. 数据项 b. 字符 c. 数据元素e. 信息项3.若长度为n的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在其第i个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c 。

(1≤i≤n+1)a. o(0)b. o(1)2c. o(n) d. o(n)4.设a是一个线性表(a1,a2,?,an),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则在等概率的前提下,平均每插入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 b,平均每删除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 a;若元素插在ai与ai+1之间(0≤i≤n-1)的概率为元素所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 c; 2(n?i),则平均每插入一个n(n?1) n?1 22n?1c.3a. n 23n?1d. 4b.5.下列函数中,按它们在n??时的无穷大阶数,最大的是 d。

a. lognb. nlognn/2c. 2 d. n!6.a. s-next=p+1; p-next=s;b. (*p).next=s; (*s).next=(*p).next;c. s-next=p-next; p-next=s-next;d. s-next=p-next; p-next=s;7.将两个各有n个元素的有序表归并为一个有序表时,其最少的比较次数是 a 。

a. nc. n-1b. 2n-1 d. 2n13.用单链表表示的链式队列的队头在链表的a 位置。

a. 链头b. 链尾c. 链中14.若用单链表表示队列,则应该选用。

a. 带尾指针的非循环链表b. 带尾指针的循环链表c. 带头指针的非循环链表d. 带头指针的循环链表15.在解决计算机主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时,通常设置一个打印数据缓冲区,主机将要输出的数据依次写入该缓冲区,而打印机则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打印,先放入打印缓冲区的数据先被打印。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B2.B3.B4.B5.B6.B7.C8.D 9.B 10.D 11.C 12.A 13.B 14.D二、填空题1、1946 美国ENIAC2、4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7、7445 682 3755 30088、0292 1717 A2FC B1B1 B7D9 E4AE9、500010、72 128三、问答题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1)取出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2)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3)执行指令: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1)。

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1、(111011)2=(59)10=(73)8=(3B)16(11001011)2=(203)10=(313)8=(CB)16(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2、(176)8=(1111110)2(51.32)8=(101001.011010)2(0.23)8=(0.010011)23、(85E)16=(100001011110)2(387.15)16=(001110000111.00010101)24、(79)=(01001111)原码=(01001111)反码=(01001111)补码(-43)=(10101011)原码=(11010100)反码=(11010101)补码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一、选择题1.A2.D3.D4.C5.B6.C7.C8.A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D 16.A 17.C 18.D 19.D 20.D二、填空题1、系统应用2、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3、数据库管理系统4、1000赫兹5、ROM RAM Cache6.、RAM 数据丢失7、U盘的文件管理系统中密码8、同一部件内部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各个部件主机与外设9、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10、32 6411、图形加速接口12、CPU与内存内存13、控制器运算器14、CPU与内存15、指令数据16、CPU与内存及显存间数据的交换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一、选择题1.C2.B3.A4.D5.A6.D7.B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二、填充题1、文件管理2、并发性3、EXIT4、Am*.wav5、开始6、Alt+PrintScreen7、PrintScreen8、Ctrl+Z9、全选10、添加/删除程序11、输入法三、问答题1、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资源分配与运行,它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大管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第三版 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第三版  课后习题答案

信息与数据信息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理解,通常可以是一件事情、一种状况或者是基于研究和经验所获得的知识。

数据是信息的表达。

例如,在线书店必须记录图书的书名、作者、客户、订单、书籍评论、书籍版本、送货等非常多的信息。

不同的用户所要保存和使用的数据各不相同,具体应该保存哪些数据由业务需求决定,保存数据的目的是使业务的运作更有效。

在任何数据库中,一般都保存有两种类型的数据:∙静态的,或者是历史的数据。

∙动态的,或者是事务性的数据。

文件系统最早用计算机实现对数据的管理是使用文件方式进行的,然而,文件的组织结构往往与生成该文件的程序有关,其他人要共享该文件,就必须要熟悉文件的格式等信息。

这为共享信息带来了诸多不便。

通过文件共享数据,还有一致性修改的问题,即如果文件结构被修改了,则共享者的程序也要相应地做修改,否则就会出错。

数据以文件形式保存,不仅使读文件的程序可以多次使用,而且其他程序只要知道数据格式和组织方式也可以使用,这就叫做数据资源共享。

商业应用中数据共享是必须的。

数据库系统信息共享和信息的易维护性是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产生了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主要是用来克服文件系统的缺陷,克服这些缺陷主要是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增加了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DBMS。

下图说明了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应用程序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

用户与数据库应用程序交互,数据库应用程序与DBMS交互,由DBMS负责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也就是应用程序不直接与数据库打交道。

而在文件处理系统中,应用程序是直接访问存储数据的文件的。

这个改变非常重要,它使得编程工作变得非常简单,因为应用程序不再需要关心数据的记录结构和物理存储方式。

这样,开发人员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满足用户的需要上,而不必集中在计算机系统如何组织数据的问题上。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数据库具有如下特点:∙数据是集成的∙数据重复少∙程序与数据相对独立∙容易提供符合用户不同要求的信息提取方式∙易于提供安全保障9.2 数据模型模型是指明事物本质的方法,是对事物、现象、过程等客观系统的简化描述,是理解系统的思维工具。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后题答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后题答案

数据结构习题答案第一节概论一、选择题1.要求同一逻辑结构的所有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意味着( )。

A.数据元素具有同一的特点 *B.不仅数据元素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同,而且对应数据项的类型要一致 C.每个数据元素都一样 D.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等2.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 (1) )以及它们之间的( (2) )和运算的学科。

(1) A.操作对象 B.计算方法 *C.物理存储 D.数据映像(2) A.结构 *B.关系 C.运算 D.算法3.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D,R),其中D是( (1) )的有限集合,R是D上( (2) )的有限集合。

(1) A.算法 *B.数据元素 C.数据操作 D.逻辑结构(2)A.操作 B.映像 C.存储 *D.关系4.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5.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 )的存储结构。

*A.随机存取 B.顺序存取 C.索引存取 D.Hash存取6.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

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7.计算机算法指的是( (1) ),它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 (2) )等五个特征。

(1) A.计算方法 B.排序方法 *C.解决某一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D.调度方法(2) A.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B.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 C.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 D.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8.线性表若采用链表存储结构,要求内存中可用存储单元的地址( )。

A.必须是连续的 B.部分必须是连续的 C.一定是不连续的 *D.连续不连续都可以9.在以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线性表的线性存储结构优于链式存储结构 *B.二维数组是它的每个数据元素为一个线性表的线性表 C.栈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先出 D.队列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后出10.根据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不同特性,以下四类基本的逻辑结构反映了四类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t>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b2.b3.b4.b5.b6.b7.c8.d9.b 10.d 11.c 12.a 13.b 14.d二、填空题1、1946 美国eniac2、4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7、7445 682 3755 30088、0292 1717 a2fc b1b1 b7d9 e4ae 9、5000 10、72 128三、问答题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1)取出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2)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3)执行指令: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1)。

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 1、(111011)2=(59)10=(73)8=(3b)16(11001011)2=(203)10=(313)8=(cb)16(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 2、(176)8=(1111110)2(51.32)8=(101001.011010)2(0.23)8=(0.010011)2 3、(85e)16=(100001011110)2(387.15)16=(001110000111.00010101)2 4、(79)=(01001111)原码=(01001111)反码=(01001111)补码(-43)=(10101011)原码=(11010100)反码=(11010101)补码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一、选择题1.a2.d3.d4.c5.b6.c7.c8.a9.d10.b 11.d 12.c13.c14.b 15.d 16.a17.c18.d 19.d20.d 二、填空题 1、系统应用2、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3、数据库管理系统4、1000赫兹5、romram cache 6.、ram数据丢失7、u盘的文件管理系统中密码8、同一部件内部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各个部件 9、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10、32 64 11、图形加速接口12、cpu与内存内存 13、控制器运算器 14、cpu与内存 15、指令数据16、cpu与内存及显存间数据的交换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一、选择题1.c2.b3.a4.d5.a 8.b9.b 10.a11.b12.b 二、填充题 1、文件管理2、并发性3、exit4、am*.wav5、开始6、alt+printscreen7、printscreen8、ctrl+z9、全选10、添加/删除程序11、输入法主机与外设 6.d 7.b 13.a14.b三、问答题1、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资源分配与运行,它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大管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B2.B3.B4.B5.B6.B7.C8.D 9.B 10.D 11.C 12.A 13.B 14.D二、填空题1、1946 美国ENIAC2、4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7、7445 682 3755 30088、0292 1717 A2FC B1B1 B7D9 E4AE9、500010、72 128三、问答题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1)取出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2)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3)执行指令: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1)。

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1、(111011)2=(59)10=(73)8=(3B)16()2=(203)10=(313)8=(CB)16(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2、(176)8=()2(51.32)8=(101001.011010)2(0.23)8=(0.010011)23、(85E)16=(1)2(387.15)16=(1.00010101)24、(79)=()原码=()反码=()补码(-43)=()原码=()反码=()补码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一、选择题1.A2.D3.D4.C5.B6.C7.C8.A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D 16.A 17.C 18.D 19.D 20.D二、填空题1、系统应用2、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3、数据库管理系统4、1000赫兹5、ROM RAM Cache6.、RAM 数据丢失7、U盘的文件管理系统中密码8、同一部件内部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各个部件主机与外设9、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10、32 6411、图形加速接口12、CPU与内存内存13、控制器运算器14、CPU与内存15、指令数据16、CPU与内存及显存间数据的交换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一、选择题1.C2.B3.A4.D5.A6.D7.B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二、填充题1、文件管理2、并发性3、EXIT4、Am*.wav5、开始6、Alt+PrintScreen7、PrintScreen8、Ctrl+Z9、全选10、添加/删除程序11、输入法三、问答题1、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资源分配与运行,它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大管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 课后习题答案较全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 课后习题答案较全

第一章信息与计算机1.1 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在何处?信息定义之一: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客观实体、现象、关系进行描述的数据。

信息定义之二: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实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

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数据定义: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实体或事物的属性值,即指人们听到的事实和看到的景象。

我们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即得到人们需要的信息。

信息和数据的关系可以归结为: 1. 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

2.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

3. 信息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1.2 信息有哪些基本属性?信息的基本属性有: 1. 事实性。

2. 等级性。

3. 可压缩性。

4. 可扩散性。

5. 可传输性。

6. 共享性。

7. 增值性和再生性。

8. 转换性。

1.3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是: 1. 高速自动的操作功能。

2. 具有记忆的能力。

3. 可以进行各种逻辑判断。

4. 精确高速的计算能力。

1.5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哪几部分?目前最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学说认为由五部分组成: 1. 人员 2. 数据 3. 设备 4. 程序 5. 规程1.6 什么是计算机硬件?什么是计算机软件?硬件:泛指实际存在的物理设备,包括计算机本身及其外围设备。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机、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微机的系统总线。

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的文档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它时所必须的数据。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 软件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它与硬件的关系如何?第一阶段:高级语言阶段特点:这一时期,编译技术代表了整个软件技术,软件工作者追求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现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方面表现能力强的高级语言。

但在这一时期内,编译系统主要是靠手工编制,自动化程度很低。

硬件关系:此时期计算机的硬件要求仅能用机器指令来编制可运行的程序。

第二阶段:结构程序设计阶段特点:在程序的正确性方面,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使程序的可靠性提高了。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6.1 操作系统原理1 操作系统概论2 操作系统的特性3 操作系统的功能4 操作系统的类型5 进程管理6.2 常见的操作系统6.3 小节操作系统是加到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它是直接操作计算机的硬件的软件,从而使计算机硬件的功能首次能够发挥出来。

一台纯粹由硬件构成的计算机(称之为“裸机”)在加载操作系统之后,就变成了一台与“裸机”大相径庭的“虚拟”的计算机。

其他的所有软件,如编译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开发工具等系统软件以及浏览器、字处理软件、办公软件等应用软件都是以操作系统为基础,运行于“虚拟” 机上的。

只有首先运行操作系统之后,才能运行其他软件。

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设备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操作系统操纵计算机硬件设备完成自己的工作。

计算机启动并加载操作系统之后,变成了一台“虚拟”(逻辑)的计算机。

用户看到的“计算机”是一台逻辑计算机,用户看到的“设备”是访问硬件设备的软件程序,是一种逻辑设备。

对逻辑设备的所有操作都被操作系统转换为对实际硬件设备的操作。

6.1.2 操作系统的特性1 并发性( Concurrence )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并发”是指宏观上,在一段所谓“并发”,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中发生。

时间内,多个进程(简单地说,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将在后文中仔细讨论这个问题)在“同时”运行,多个计算机“事件”在“同时”发生。

如果计算机只有一个处理器(即CPU),该计算机在任何时刻都只能运行一个进程。

如果多个进程在极短的时间内交替执行,而使得用户察觉不到这种交替,就形成了一种宏观上的并发”也就是在一个人类可以感觉的事件间隔内,这些进程的执行效果好像是它们被同时执行一样,但进程之间仍是交替运行的。

CPU分时的并发”执行2 共享性(Shari ng)资源的共享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不仅仅为某一程序或者某一用户所独享,多个拥有授权的程序或用户都可以使用。

资源共享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工作是执行相应程序,程序规定了执行的动作和动作的执行顺序。

程序的表达手段是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是人- 机交换信息的媒体;是表达软件(程序)的工具;是人- 人交换信息的工具。

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协作开发、使用修改都要读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

程序设计语言是与计算机通信创造的语言,严格、小巧,没有二义性(语句执行只有一个解释)。

2.1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概述最初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在内存中开辟两个区:数据区存放数据;指令区存放指令。

CPU 从指令区第一个地址开始逐条取出指令并释义执行,直到所有的指令都被执行完。

一般的指令格式2.2.2 高级语言程序的解释执行编译型语言由于可进行优化(有的编译器可作多次优化),目标码效率很高,是目前软件实现的主要方式。

语言编写的源程序,都需要进行编译、连接,才能生成可执行程序。

编译时花费时间但程序的执行效率提高。

对高级语言源程序采取解释执行的方式.解释执行需要有一个解释器(Interpreter ),它将源代码逐句读入。

先作词法分析,建立内部符号表;再作语法和语义分析,即以中间码建立语法树,并作类型检查。

完成检查后把每一语句压入执行堆栈,压入后立即解释执行。

操作系统的命令、BASIC 、VB 、Prolog 、LISP 、Java 、Java Script Post script2 .3 .1 变量、表达式、赋值使用符号常量,只需一次性改动其赋值就行了。

赋值和函数调用是程序语言改变变量的值的基本手段。

不同的语言所使用的赋值号并不完全相同,比如Pascal 语言的赋值号是“:=”,而在C 语言、Java 语言、VB 等语言中,赋值号是“ =”。

程序中的一条语句对应着计算机的一条命令(用一条或多条指令来实现)。

一个赋值语句就是一条赋值命令。

2.3.2 程序的控制结构程序约定自上向下自左向右地执行,即顺序地执行语句(或表达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B2.B3.B4.B5.B6.B7.C8.D9.B 10.D 11.C 12.A 13.B 14.D二、填空题1、1946 美国 ENIAC2、4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7、7445 682 3755 30088、0292 1717 A2FC B1B1 B7D9 E4AE 9、5000 10、72 128三、问答题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1)取出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2)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3)执行指令: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1)。

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 1、(111011)2=(59)10=(73)8=(3B)16(11001011)2=(203)10=(313)8=(CB)16(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 2、(176)8=(1111110)2(51.32)8=(101001.011010)2 (0.23)8=(0.010011)2 3、(85E)16=(100001011110)2(387.15)16=(001110000111.00010101)2 4、(79)=(01001111)原码=(01001111)反码=(01001111)补码(-43)=(10101011)原码=(11010100)反码=(11010101)补码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一、选择题1.A2.D3.D4.C5.B6.C7.C8.A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D 16.A 17.C 18.D 19.D 20.D 二、填空题 1、系统应用2、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3、数据库管理系统4、1000赫兹5、ROM RAM Cache 6.、RAM 数据丢失7、U盘的文件管理系统中密码8、同一部件内部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各个部件 9、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10、32 64 11、图形加速接口12、CPU与内存内存 13、控制器运算器 14、CPU与内存 15、指令数据16、CPU与内存及显存间数据的交换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一、选择题1.C2.B3.A4.D5.A 8.B 9.B 10.A11.B 12.B 二、填充题 1、文件管理2、并发性3、EXIT4、Am*.wav5、开始6、Alt+PrintScreen7、PrintScreen8、Ctrl+Z9、全选10、添加/删除程序 11、输入法主机与外设 6.D 7.B 13.A 14.B 三、问答题1、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资源分配与运行,它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大管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4软件技术基础 第三版 课后习题答案

4软件技术基础 第三版  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Visual C++环境及其应用软件开发一般是在某个操作系统平台之上进行的,平台提供了大量应用工具,这些工具为编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编出的应用系统大为丰富。

有使用方便、清新悦目的用户界面;有计算结果的各种表达:表格、表单、图符、图像、图形、动画,甚至音频、视频等。

几十年来,各种支持应用的工具软件形成了当今计算机的应用文化。

对应用开发者而言,开发的应用程序也必须适应这种文化,而不单是编写核心计算的程序。

进行人机界面的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测试、部署、通信、安装工具加速应用开发,并使开发的应用(程序)系统与各厂商提供的应用软件风格相似。

本章主要介绍程序开发环境。

4.1 应用(程序)系统的体系结构一个应用(程序)系统总是由多个程序模块组成。

过程式编程是函数/子例程、数据块;面向对象是类、包;基于构件编程是接口类、构件、连接件。

为了功能全、少编程,它们往往是共享的,能重用就重用。

而且大量重用经过实用考验的模块,应用程序更可靠。

模块的相互联系就形成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就如同一个房子规定了它各个构件的位置,它们共同表现出这个房子的使用性能。

一般应用(程序)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4.1所示。

从逻辑上讲现代应用程序必须有为用户服务的模块,图中以小方块表示交互的用户输入和输出显示、报表软硬拷贝、保存文件、入库、安装等。

第二部分是业务服务模块,图中以小三角表示,即常说的这个(软件)程序该做什么核心计算。

可以是实现某个业务流程的各个模块,如民航订票系统的查询、订票、收费、出票各功能模块。

也可以是解决科学计算的高阶微分方程数值解的程序模块。

第三部分是数据服务的模块,图中以小圆圈表示。

它是与数据库交互的模块。

这里的数据库是广义的,包括文件库。

有些专用的科学计算的数据并不一定与其他应用有共享需求,作为文件保存为永久性数据,也叫入数据库。

但此时数据服务十分简单。

图中两个应用Application1和Application2共享若干模块,也有为自己开发的模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操作系统原理1操作系统概论2 操作系统的特性3 操作系统的功能4 操作系统的类型5 进程管理6.2 常见的操作系统6.3 小节操作系统是加到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它是直接操作计算机的硬件的软件,从而使计算机硬件的功能首次能够发挥出来。

一台纯粹由硬件构成的计算机(称之为“裸机”)在加载操作系统之后,就变成了一台与“裸机”大相径庭的“虚拟”的计算机。

其他的所有软件,如编译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开发工具等系统软件以及浏览器、字处理软件、办公软件等应用软件都是以操作系统为基础,运行于“虚拟”机上的。

只有首先运行操作系统之后,才能运行其他软件。

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设备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操作系统操纵计算机硬件设备完成自己的工作。

计算机启动并加载操作系统之后,变成了一台“虚拟”(逻辑)的计算机。

用户看到的“计算机”是一台逻辑计算机,用户看到的“设备”是访问硬件设备的软件程序,是一种逻辑设备。

对逻辑设备的所有操作都被操作系统转换为对实际硬件设备的操作。

6.1.2 操作系统的特性1 并发性 ( Concurrence )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并发”是指宏观上,在一段所谓“并发”,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中发生。

时间内,多个进程(简单地说,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将在后文中仔细讨论这个问题)在“同时”运行,多个计算机“事件”在“同时”发生。

如果计算机只有一个处理器(即CPU),该计算机在任何时刻都只能运行一个进程。

如果多个进程在极短的时间内交替执行,而使得用户察觉不到这种交替,就形成了一种宏观上的“并发”。

也就是在一个人类可以感觉的事件间隔内,这些进程的执行效果好像是它们被同时执行一样,但进程之间仍是交替运行的。

CPU分时的“并发”执行2 共享性( Sharing)资源的共享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不仅仅为某一程序或者某一用户所独享,多个拥有授权的程序或用户都可以使用。

资源共享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从某种意义上讲,并发也可以看作是资源共享的一种形式。

根据资源属性的不同,资源共享的方式有两种:∙互斥访问。

计算机系统中的许多资源(比如打印机),虽然多个程序都能够使用,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却只能允许一个程序使用。

∙同时访问。

计算机系统中还有一类资源,允许多个进程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访问。

当然,这里所说的“同时”,仍然是宏观上的。

这类资源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磁盘了。

3 虚拟性(Virtual)所谓“虚拟”,就是把物理实体映射为一个或者多个逻辑实体。

物理实体是实际存在的,硬件上的概念,而逻辑实体则是“虚拟”的,软件上的概念,只是用户的一种看法和感觉。

比如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虽然只有一个处理器,但是多个进程在极短的时间间隔中交替运行 .6.1.3 操作系统的功能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通过对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和文件等计算机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调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效能,提高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处理能力(一般把单位时间的处理能力叫做吞吐量)。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处理器管理。

处理器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处理器的分配、调度实施最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处理能力。

在多任务环境中,处理器的分配、调度都是以进程为单位的,所以处理器的管理可以归结为进程管理。

∙存储器管理。

内存管理为每个进程分配内存,当进程被撤消时回收分配出去的内存是内存管理的主要内容。

每个进程只能在自己的内存空间中运行,否则会相互干扰甚至于破坏整个系统,所以内存保护也是内存管理的内容之一。

∙设备管理。

计算机系统中的设备主要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磁盘、磁带、光盘驱动器等I/O设备。

∙文件管理。

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譬如程序、文档、数据等都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硬盘、磁带、优盘、光盘等外部存储介质上,供授权用户使用。

∙作业管理。

作业就是用户的一个完整的计算任务,即运行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数据以及控制应用程序执行的指令的集合。

用户把应用程序和所需的数据以作业的形式提交给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执行完应用程序之后,把结果输出给用户。

6.1.4 操作系统的类型所有的操作系统,其目标都是一致的。

但是不同种类的操作系统由于其应用领域和侧重点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在功能、规模等方面的较大的差异。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操作系统。

从系统功能的角度,一般把操作系统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等几大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从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来看,批处理系统是最先问世的,它是伴随着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的第二代计算机系统的出现而研制出来的。

它主要解决了用户操作速度太慢与计算机处理速度极快之间的矛盾,即所谓的“人机矛盾”,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吞吐量、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顾名思义,“批处理系统”的特点就是:“不需人工干预,进行批量处理”。

分时操作系统(Time Sharing OS)分时系统既是操作系统的一种类型,又是对配置了分时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的一种叫法。

分时系统是多道程序的变种,惟一不同之处在于分时系统中,每个用户都通过一个联机终端使用计算机系统。

在分时系统中,一般在内存中驻留若干作业,由系统根据某种策略(如优先权等)进行调度,分配CPU资源,进行作业处理。

操作系统将时间细分为一个个短的时间片,如果一个作业的时间片已经用完,但处理尚未完成,系统将取消该作业的CPU使用权,把CPU分配给另一个作业接着处理。

这样轮流分配CPU,轮流对作业进行处理。

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S)实时系统是指这样一种操作系统,对于外部的输入信息,系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响应,并完成对该输入请求的处理。

实时操作系统与分时系统很类似,可以把实时系统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分时系统。

它们都采用了时间片分时技术,都具有及时性、多路性、独立性和交互性等四个特征。

不过,实时操作系统与分时系统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实时系统一般是专用的,其交互能力比较差,它只允许用户访问数量有限的专用程序;而分时系统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它拥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允许用户运行或修改自己的应用程序。

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还在于系统的响应时间。

在分时系统中,响应时间可以长一点,以不超过用户的忍受范围为限;而在实时系统中,系统的响应时间就要短得多,一般是毫秒级的,甚至是微秒级。

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S)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出现了网络操作系统。

一台计算机通过一个网络适配器连接到网络上,网卡对计算机只是一个I/O设备。

网络操作系统与单机操作系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与单机上的操作系统不同的是,网络操作系统可对网络上的共享资源进行管理和使用。

可以把网络操作系统看作是一种在单机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管理网络通信和网络共享资源,协调各个主机上任务的运行,并向用户提供统一、高效、方便易用的网络接口的一种操作系统。

Windows NT Server,NetWare和Unix是几个比较典型的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Distributed System)分布式操作系统更像是一种“单机化”的多计算机(或多处理机)系统。

虽然分布式系统由多个多计算机(处理机)组成,但是对用户来说,它只是一个“单机”处理系统,一切都是“透明”的,用户不知道他的应用程序实际上在哪个处理机上执行,也不知道他的文件保存在什么地方,这一切都由操作系统自行高效地完成。

在讨论进程管理之前,首先讲述几个基本概念:进程、线程。

“进程”这一术语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MULTICS系统和IBM公司的CTSS/360系统中首先引入的。

其后,又有不少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进程”下过各式各样的定义。

例如:“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进程是一次可并发的计算”、“进程是一个程序在其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等。

科学地讲:进程是一个可并发执行的程序在其数据集上的一次运行,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单位和运行单位。

进程表示资源的占用和所要做的工作,它是操作系统用于组织它必须完成的多项任务、实现并发执行的一种手段。

具有: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等特点.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可调度实体,是一个执行单元,是更小的、轻量级的进程。

线程具有进程的四个特征,线程包含于进程中并使用进程的地址空间。

进程是用户的作业在操作系统内的逻辑表示,也可以把线程看作是用户作业的子任务在操作系统内的逻辑表示。

线程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进程内的并发性。

属于同一个进程的若干线程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和其他资源,线程之间的切换比进程之间的切换要快得多。

进程的状态及转换进程在处理器上的执行是间歇的、不确定的,所以进程在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有多种状态。

进程有三个基本状态如图所示:进程控制进程是操作系统中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实体。

为了能够对进程进行管理,必须采用必要的手段对进程进行描述。

进程控制主要包括:进程的同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前面讨论了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特性。

这一节将讨论几种常见的操作系统的特性,最后展望一下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发展,希望读者能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6.2.1 Windows 系统Windows是一个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有时也被称为“视窗操作系统”。

其前身是DOS(Disk Operation System)于1981年微软公司为IBM-PC开发的一种操作系统。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DOS又推出十几个版本。

随后在1985年11月,Windows 1.0发布,这是微软第一次对个人电脑操作平台进行用户图形界面的尝试。

现在使用的最广泛的Windows2000和Windows XP以其灵活、强大的功能和稳定可靠的性能成为了目前最重要的操作系统。

最新的Windows Vista问世,Windows在其基础上一步一步升级、改进和发展而来,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

6.2.2 Unix 系统1969年,AT&T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Bell实验室的研究人员K.Thompson和D.M.Ritchie在PDP-7小型机上开发了第一个Unix系统。

D.M.Ritchie的工作使Unix 拥有了其他系统所没有的最大优势——可移植性。

最初,贝尔实验室公开了Unix 系统的源代码,允许厂商在其提供的源代码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开发,这对Unix 系统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普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也造成了Unix 系统版本众多,不同厂家的Unix 系统版本之间兼容性不好等问题。

目前商业化的Unix 系统主要有:IBM公司的AIX系统,SUN 的SunOS系统,HP公司的HP-UX系统,Compaq公司的Digital Unix 系统等,它们大都运行于公司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