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导读,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青诗选》名著阅读
《艾青诗选》导读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

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

一、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写作背景: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

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三、诗人逸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

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

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

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

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四、精彩名句: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动乱不安的年代,友谊像阴天的芦苇,在风中哆嗦着,发出听不见的哀叹。

3.说什么家乡不家乡,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

祖国的山河处处都可爱,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乡
4.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座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5.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去问南来的燕子,去问轻柔的杨柳
6.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7.谁的泪水退回内心?谁的汗水落地成河!而谁在溯游在水之中央守住梦想的温床?生命的洪浪此起彼落。

在川流不息的日子里我守住梦想。

守住灿烂的阳光正如守住涉足远行的方向!
五、名篇赏析: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赏析】
礁石,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都是丑陋的,令人厌恶的,它使海岸线崎岖不平,船只难以接近,哪有金色沙滩那样温柔迷人?如果它淹没在海水中,就成为暗礁,会对航行的船只造成更大的威胁。

但是在诗人艾青的笔下,礁石却被塑造成一座英雄的雕像了。

首先,诗人描写了礁石与海浪的矛盾和斗争。

注意,发起进攻,企图毁灭礁石的是海浪,它们一个又一个,“无休止地扑过来”。

这样,礁石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了。

而且,凶恶的海浪一次次归于失败,“被打成碎沫,散开”,败逃“在它脚下”,这样一来,礁石就成为一个胜利者,它的形象更显得高大起来了。

下一步,诗人就开始进一步“雕塑”这位胜利者的英雄形象了。

诗人是这样写的:先勾勒出它的脸、它的身体,勾勒出一座雕像的轮廓。

下一步,像特写一样,突出它身上和脸上像被刀砍过无数次一样,到处都是伤痕,这就与海浪残酷无情的迫害联系起来了。

最后再描写礁石的动作和表情,诗人只突出了三个动词:“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是怎样地镇定从容,怎样地正气凛然啊!
可见礁石是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的象征。

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所以在读的时候,应该超然于物外,想得更深远。

的确,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这首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微笑的方式生活,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

这是《礁石》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赏析】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于光的崇敬。

这首诗写于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当时诗人才22岁。

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诗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辽阔而美丽的景色中去。

“紫蓝的林子”、“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色彩丰富而鲜明。

构成这一美丽图画的原因,不仅在于诗人精心地选择了三个色彩鲜明的词:“紫蓝的”、“青灰的”、“绿的”,而更在于诗人在诗句上的精心安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这有层次的诗句,把画面有层次地展开了,诗句的层次和画面的层次极为和谐。

而且好像是随着诗人的眼光,一层一层展开的,自然而贴切。

这几句诗已够精彩了,但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前面几句都是静的描写:林子、山坡、草原。

而这一句,作了动的描写:“草原上流着……的烟……”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静与动的巧妙刻划,是构成诗人卓越诗艺的奥秘之一——诗人在许多诗中,都特别注意静与动的结合。

而对于草原上流着的烟,诗人是这样写的:“——新鲜的乳液似的烟……”这把黎明时的田野景色进一步描绘出来了。

黎明时,空气是新鲜的,四周那么安静,这烟也是新鲜的。

这种感觉极为准确。

“乳液
似的”,把烟的清新、流动感、质感以及烟之美描绘出来了,而且可看可触摸。

以“乳液”来形容烟,可谓精妙绝伦!
面对这样美丽的景色,诗人自己好像再也忍不住了,要发出感慨。

第二段的头两句,即诗人直抒胸臆:“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这两句诗,是对上面所描景色的总括,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两句诗,是诗人直呼而出的,直率,毫无掩饰。

是不是太直白了?不是。

这两句诗正加重了诗人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之情,是忍耐不住由衷而发的。

诗写到这里,下面该怎样写呢?读者是很难揣测的。

黎明时田野很美,令人感慨,似乎可以结束了,也不失为一首好诗。

但诗人的感觉还有更深沉的一层。

“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这也是黎明时的景色,但已不仅是景色,而有了更深刻的哲理性的含意。

灯光,在夜里是辉煌的,为田野照明,为行人指路。

但当黎明到来的时候,灯光已黯然失色了。

黎明,以它辽阔的、无所不至的、清新的光,照向田野,使田野的美清晰地呈现出来。

灯光,与黎明之光无法比拟,也无法抵挡。

灯光显得窘迫,无论灯光怎样“挣扎”,怎样不愿“让位”,但已无济于事。

这里,可以说有几层意思:
一、以灯光来衬托黎明的力量,黎明的博大壮美,进一步刻划出诗人对黎明的赞美。

二、尽管灯光在夜里也不失为一个辉煌者,但在灯光照耀下,不可能使人看到田野上那样美丽的景色。

只有黎明到来的时候,才能使人看到。

三、更深一层的意思是,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有着博大胸怀的力量。

而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

衰弱的力量无论如何挡不住强大力量的脚步。

两个“看”字:前一个“看”字,是引起读者注意,而后一个“看”字,则是一种感叹,份量很重,似乎有斩钉截铁之力。

这两个“看”字,同是一个字,但在不同的位置,则有了不同的作用和份量。

可见,诗人在用这两个“看”字时,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写诗最忌重复,但这两个“看”字“重复”得好!
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的景色,无论是从构思上,还是从词句的选择上,以及深切的含意上,都可以说是上乘之作。

这是由于:诗人不仅对这景色有着深切的感受,还有着把握能力和表现能力。

观察之细微,表现之准确,更使人惊叹。

读了这首诗,不由不使读者感到,诗人对于黎明——对于光,是怎样地崇敬,怎样地充满了赤子之情……
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诗人陶醉了,诗人感叹不已……
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赏析】
1938年初,诗人从阴冷的武汉来到了战火日渐逼近的黄河岸边,写下了近十首质朴而凝重的小诗,《手推车》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二十行,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令人为之心碎的情境。

全诗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一个准确而沉重的词语都蕴含着历史的、苦难的真实感,它们如手推车那沉沉的独轮辗压在读者的心灵上。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赏析】
这是一首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诗中诗人化身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歌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

接着进一步描述鸟儿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

诗的第二节,诗人笔锋一转,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年代里一切爱国志士对祖国最真挚情感的告白。

黎明的通知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
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请鸣响汽笛来欢迎
请吹起号角来欢迎
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
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请村庄也从潮湿的雾里醒来
为了欢迎我打开它们的篱笆
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
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
说我从山的那边来,从森林的那边来请他们打扫干净那些晒场
和那些永远污秽的天井
请打开那糊有花纸的窗子
请打开那贴着春联的门
请叫醒殷勤的女人
和那打着鼾声的男子
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
和那些贪睡的少女
请叫醒困倦的母亲
和她身边的婴孩
请叫醒每个人
连那些病者与产妇
连那些衰老的人们
呻吟在床上的人们
连那些因正义而战争的负伤者和那些因家乡沦亡而流离的难民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
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请叫醒一切爱生活的人
工人,技师以及画家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掺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
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
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赏析】
这首诗写作于1942年初,诗人从重庆奔赴延安,他以敏感的眼光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胜利的曙光,于是创造了“黎明”的意象,并赋予它全新的意义。

整首诗以“黎明”和诗人对话的口吻展开,诗中的“我”是“黎明”,“你”是诗人,“他们”则是渴求光明的人们。

全诗大量运用排比,反复铺陈,洋溢着一种必胜的豪情。

失去的岁月
不像丢失的包袱
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
失去的岁月
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
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
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
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
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
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起来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时间是流动的液体——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时间也像是气体,
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
早已离开了人间。

【赏析】
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迫搁笔二十余年,1976年又重新执笔。

在这首诗中,他沉痛回顾了自己被流放“失去的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

在诗歌里,他把时间比作失物,比作纸片,比作气体、液体、固体,最后更巧妙地把时间比作是朋友,当你想起他的时候,他已不在人间。

读者阅读这首诗,一方面触摸着作者内心的沉痛,另一方面也会激起“岁月匆匆,往日不再”的情愫,警醒自己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虎斑贝
美丽的虎斑纹
闪灼在你身上
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光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亮比最好的瓷器细腻
比洁白的宝石坚硬
像鹅蛋似的椭圆滑润
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
在万顷波涛中打滚
一身是玉石的盔甲
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1979年12月17日,晨一时
【赏析】
一位女士送给艾青一枚虎斑贝,于是触发了诗人的情思。

这首诗前八行连用几个比喻描绘虎斑贝的外貌及质地,使人感受到了虎斑贝的形象,也感受到了它的质地。

后几句既是写虎斑贝的命运,也在写自己的命运。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把诗人多少年的痛苦经历,以及后来重新回到阳光下的喜悦,全概括进去了。

比喻的巧妙运用,是整首诗的最大特色。

六、艺术特色:
艾青的诗歌具有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艾青诗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

成名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诗作《___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2.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和______。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

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3.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_________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4.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出自艾青《___________________》
5.艾青的《_______》歌颂了毛主席。

6.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是( )
A.《我爱这土地》
B.《太阳的话》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光的赞歌》
2. 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
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A.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3.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三、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盆景》中,塑造了盆景痛苦的形象,为的是塑造那个畸形年代所造成的痛苦形象,当然,这是艺术的再现。

诗人是通过对盆景的间接描绘来实现的。

( )
2.《光的赞歌》是诗人对自己生活和创作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新的中国。

( )
3.《梦》抒发了“钢丝床上有痛苦,稻草堆上有欢晤”的真情实感,表示作者对物质富有然而精神贫困的生活的依恋与追求。

( )
4.《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由中国人所熟悉的蟋蟀相斗揭开了这首诗的序幕。

这一形象的选择,不仅立刻使人感到在大斗技场中奴隶们相斗的情景,而且这一形象所产生的感应笼罩着全篇,悲惨的严峻的气氛,都由这一形象所奠定的基调而产生了。

( )
四、阅读题
(一)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④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⑧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1.用文中原话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的任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的意境,填空。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_________,
“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___________,
“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经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来的情状。

3.简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
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问题。

①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②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节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树》,回答问题。

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下列关于上面的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树”象征着那些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屈于敌人的威逼利诱,顽强抗争,紧密团结在一起的革命者们。

他们正如诗中的“树”——虽“彼此孤离地兀立着”,但“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B.这首诗热情赞美了革命者的刚正不屈,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心系祖国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人们肩负起解救国家的重任。

C.写法上,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
地面下根的纠缠,这更体现了革命者们在敌人的威胁下不出卖同伴,他们的心紧密相连。

D.本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革命者的神态与行为,如“兀立”“伸长”“纠缠”等词语。

(四)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1.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礁石》,回答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回答: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一下本诗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采用了______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

诗歌形象_______、_______,洋溢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