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与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需要刺激了这种创造力,客观需要决定了主观意识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这种客观需要仍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如复数、微积分的产生,超导低温技术的提高,磁悬浮列车的构想以及杭州湾大桥的设计等都是由于实践的迫切需要而催生的;当然也并不排除少数科学家在技术上的猎奇,俣这远不是主要的,客观需要才是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因而,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顺应历史潮流,改变现状,满足客观需要的能力,而不是那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保守主义者,更不是固步自封,拉历史的倒车,打击新事物的顽固派。
2.发明创造过程的独特性和新异性
从一定程度上看,创造是一种标新立异,发明是一种突破现实的超越,要超越前人、甚至要冲击世俗、打破常规需要勇气和胆识,这些都决定了创造者本身要具备思想个性的独特性,全身心投入而忘记周围的一切,生活上,行为习惯上已经超出了常人的理念,在自然科学领域,诸如牛顿、爱迪生,以及科学怪人卡文迪许、原子论创立者道尔顿、中国的数学巨匠陈景润等无不对其所从事的理论和技术上的创造而痴迷,这种研究的独特境界铸就了他们的成果的超凡脱俗,其新异性不言而喻。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一种新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一种新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必须冲破传统的阻力,有时候这种阻力还很巨大,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要冲破教皇和神学的思想束缚,布鲁、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而长期遭受迫害,巴斯德的细菌消毒法曾经遭受过传统思想的打击,俄国的彼得大帝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曾经克服重重阻力,历史证明,成功的革新所焕发的勃勃生机是前所未有的,由此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无与伦比的,同旧的社会制度相比,其独特性和新异性自不待言。当然,这些活动均来自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一切创造均是人的创造,发明创造过程的独特性和新异性实质上是人的思想个性的独特性和新异性,谈到教育归根结底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问题,创造性固然可作为人的本能提出来,但这种本能的强弱因人而异,需要教育的引导和强化。为此,强调发挥个性,做到因材施教似乎更贴切;因材施教作二千年前孔子提倡的传统教育思想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上更能体现出它的作用。
3.发明创造明不神秘
从盘古开天的神话到卫星上天,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生产条件的改进,以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要想有所创造,远非早期那么容易,重大发明创造只能来自顶尖科学家,
普通人与之无缘,因而在常人眼中,这种原本属于人的本能的创造活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把它看作是天才的科学们的一时灵感。事实上,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创造、乃至技术手段的创新都是人类社会客观实际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具体由某一个科学家或发明家来完成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共同作用,但归根结底是由必然性决定的,并不存在超人力的因素在左右科学家们的思想,只不过杰出科学家、发明家的智慧要高于一般人,长期在科研第一线工作,长期的创造性劳动加上个人的天赋成就了他们的重大贡献,只要人们去了解杰出科学家们的心路历程,这种辉煌成果绝非个人一时灵感的神来之笔,成千上万次实验,成千上万次失败,直至最后取得成功,根本无所谓神秘性可言,当然这些重大发明或发现中也并不排除一定的偶然性,如锯的发明、铀的放射性发现、X射线的发现、惰性气体元素氪、氖、氩、氙等的发现,但仔细想来,仍然是人类的客观活动和科学家个人敏锐的眼光相互结果。教育理应破除发明活动的神秘性,打破天才观念,树立凡人创造意识,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行文到此,关于发明创造活动本身的特点无需赘述太多,我们只想通过对这种从古至今连续不断的创造活动的剖析更好地了解这些科技精英们的创造心迹,通过遨游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天空,借助众星闪烁来反照今天的教育。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伟大复兴阶段,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需要造就大批的创新人才,学校教育理应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改进思想和方法,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作出适当调整,以期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造能力,造就一代勇于和善于打破不合理常规,开拓出独具特色的思想行为方法的创新人才应成为教育长期的热点话题;如何在教学中具体灌输这种思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着手,既体现传统的优点,又显示潜在的魅力,才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培养创新习惯,加强工程素养
创新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今后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创新习惯并不是处处要标新立异,以不合传统、不合潮流为目的,而是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碰到问题时创造性的解决,或改进、或从无到有的原创,而不是碰到问题绕弯子、兜着走,要敢于面对困难、挑战矛盾,树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一旦形成这样的思想习惯,一种创造型人才也就培养出来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工程质量意识,杜绝脱离实际的胡思乱
想,防止粗制滥造,以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和方向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在劳动技术和实验教学中更应体现这种工程意识,要教会学生洞观整个实验或制作过程,就地取材、量体裁衣,过程实施前要分析每一个具体细节,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诸如工具的使用、材料的质地和利用率或实验过程的前因后果,各种方法的利弊和改进等,做到心中一盘棋、手中一刀准,而不是想到哪做到哪、相到一样做一样,不能用的再找,做得不好再来一次,相反的实验或制作过程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谈不上基本工程素养的培养。
四、鼓励竞争,提倡好胜心
集体活动中,学生间的正常竞争对个体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激励,学生在好胜心驱使下要赢得同伴的赞许、老师的认可,无疑要在群体活动中有所创新,诸如写作立意的创新、解题方法的创新、制作手段的创新、艺术表现的创新等,这种潜意识的超越他人对他的创造思想无疑是一种刺激,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集体活动中经常性地举行一些竞技活动,形成一种竞争气氛,助长这种正常的好胜心理,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不说是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教育的弊端,还教育一个全面发本来面目,改革创新,一代教育家陶行之所说的:“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就会形成。
一、创新与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对工具、知识和制度的有利变革。当今之世,求强之国没有不争创新的。创新在人类竞争中的决定作用令其至高无上。创新要以科学的认知为指导、以文明竞争为条件、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和整合能力,是研究者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如发现新现象,发明新技术,提出新概念和新理论,制定新计划,设计新方案,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创造新作品等。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创新智能(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方法和创新环境等。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二、我国创新能力发展状况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
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无可置疑的现实是,我国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根据2001年的有关分析数据,中国在49个主要国家中,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处于第28位,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如果中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味着要从当前的水平再前进10位,进入世界前20位。目前,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达到3850万人,名列世界第一;研发人员109万人,名列世界第二。这是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最可宝贵的资源。有资料分析表明,中国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生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技术成就,对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推动知识的迅速传播与增加 ,促进世界的文明和进步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除四大发明以外,中国古代在技术领域的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不少也曾产生过世界性的影响,如:机械技术、冶金技术、制瓷技术、纺织和造船技术、水利建筑技术等,总之,中国古代在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闻名世界的成就,为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世界科技史上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
四大发明[1]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5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欧洲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到了十五、六世纪,由于欧洲摆脱天主教控制以及自由主义的诞生,使欧洲思想和学术界彻底解放,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才得以诞生,突飞猛进,超越中国,领先于世界。从此,中国的科学发展就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以至于最后,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直接打到了中国。在清朝,强迫中国割地赔款,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中国人都知四大发明,因此而津津乐道。但是,千百年已经过去,国人是否还有其他什么值得夸耀的大发明呢?与此同时,在世界各地,改变人类历史的大发明却层出不穷,不计其数。例如:蒸汽机,电力,电灯,电脑,汽车, 飞机,互联网,等等。尤其是美国人和欧洲人改变世界的大发明真是数不胜数,大家是否看到他们因为自己国家的大发明而沾沾自喜,乐此不疲得到处宣扬呢?他们的大发明是不是也是同样的屈指可数
,就这四个呢?了解自己国家过去的光辉历史,固然重要,但是死抱着过去,就会导致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自我麻痹。中国人的大发明不应该只有这四个,应该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增加才对。所以四大发明的正确称呼应该是四大古发明。
造纸术: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东汉蔡伦的出现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资源越来越稀缺的今天,面对着诸多自然资源都面临枯竭的明天,每一个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对人类未来走向有重大影响的决策者们,都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整个人类的总路线走对了没有?我们整个人类的追求目标正不正确?我们总的价值观要不要重新定位?
纵观地球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不懂得发明创造的恐龙在这个星球上幸福的生活了几亿年,而不完全算得上是人的人类祖先也在这个星球上幸福的生活了几百万年,真正能称为人的不过是几万年;而成为地球的霸主的现代人类不过几千年,可是尽管如此,人类都从来不用担心人类未来的命运,只到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后,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改造地球的步伐越迈越大,仅仅才过去两百多年,人类就品尝到了发明创造所带来的第一次极度快感,现在的我们正处于发明创造快感后时代。快感是不可能持续的,我们将为下一次的快感到来而忙碌着还是为第一次快感而还债?如果我们不能找到
另一个的重大的发明,我们人类将就将如何持续发展?我们是不是就这样快步的走向灭亡?
每一个的发明都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幸福和快乐,但由于人类的贪得无厌,它们最终都将成为推动整个人类走向灭亡的加速器。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经历了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付出了无比的艰辛。像电视机的发明者贝尔德,他为了发明电视机,曾被2000伏的电压击倒,昏迷在地上,醒来后还继续没日没夜的工作,终于取得了成功。正是有了他们的发明,使我们有了今天多姿多彩的生活。
这本书还告诉我,在日常生活中,发明创造无处不在,大到飞机.轮船,小到细细的拉链,无不包含着发明家们的奇思妙想和辛勤的汗水。而科学发现是发明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它使人类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宇宙和大自然并从中产生了灵感,发明创造正是由此而生。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前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创造精神。
我被他们的故事所打动,被他们的精神深深震撼。我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长大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