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运动的题型分类
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e717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b.png)
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力与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力与运动的知识对于理解物理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力与运动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1.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力的分类主要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与运动的基本定律,对于物体的运动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干扰,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ma。
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描述运动状态的量。
(1)位移与位移矢量: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差。
位移矢量有大小和方向的特点,用箭头表示。
(2)速度与速度矢量: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速度矢量包括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3)加速度与加速度矢量: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
加速度矢量也包括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4.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1)力对物体的影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会改变其运动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2)质量与惯性: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度量,质量越大,物体越不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
(3)惯性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或形状。
5. 重力与运动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非接触力。
(1)重力的性质: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指向地心。
高中物理力和运动的常见题型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力和运动的常见题型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f329c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6.png)
高中物理力和运动的常见题型解题方法引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和运动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掌握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常见的力和运动题型进行举例、分析和解释,详细介绍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题目: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F1和F2,F1的大小为10N,方向为向右,F2的大小为8N,方向为向上。
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这类题目需要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我们可以将F1和F2分别画在坐标系中,然后通过向量相加法则求得合力。
在这个例子中,F1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F2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因此合力的方向可以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得出。
合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出。
二、平衡力与受力分析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受到两个力F1和F2,F1的大小为10N,方向为向右,F2的大小为8N,方向为向左。
求物体所受到的平衡力。
解析:这类题目需要应用平衡力的概念。
平衡力是指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的情况。
在这个例子中,F1和F2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因此物体所受到的平衡力为零。
三、摩擦力的计算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水平拉力F1和垂直向下的重力F2,物体与桌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
求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这类题目需要应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μ乘以物体所受到的法向压力得到。
法向压力可以通过物体的重力和垂直方向的拉力之差得到。
四、加速度与牛顿第二定律题目: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F,产生加速度a。
如果将该物体的质量增加一倍,加速度会如何变化?解析:这类题目需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如果物体的质量增加一倍,加速度将减小一倍。
五、斜面上的物体题目:一个物体沿着斜面下滑,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F1,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F2。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6c324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f.png)
(每日一练)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2020年12月17日凌晨2点,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kg月壤样品成功在内蒙古着陆。
对于嫦娥五号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如果你认为嫦娥五号是静止的,那么所选参照物是()A.月壤样品B.地球C.月球D.太阳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kg月壤样品成功在内蒙古着陆,嫦娥五号和月壤样品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相对静止,而以地球、月球、太阳为参照物,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嫦娥五号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B.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答案:A解析:AB.由图像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s甲=180km时,t甲=2h,当s乙=120km 时,t乙=3h,甲乙两车的速度v 甲=s甲t甲=180km2h=90km/hv 乙=s乙t乙=120km3h=40km/h则v甲>v乙,甲乙速度之比v甲∶v乙=90km/h∶40km/h=9∶4故A正确;B错误;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故C错误;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s甲1=v甲t1=90km/h×2h=180km乙车需行驶的时间t2=s甲v乙=180km40km/h=4.5h故D错误。
故选A。
3、一个物理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学完速度后,对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运动的时间就越短B.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C.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D.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解析:A.由s=vt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由速度和时间决定,物体速度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运动的路程不一定小,则所用的时间不一定短,故A错误;B.由s=vt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由速度和时间决定,物体速度大,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故B错误;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速度越大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越大,故C正确;C.由v=stD.在平直公路意在说明是直线运动,汽车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并不能说明该汽车为匀速运动,有可能在这一分钟之中,前半分钟行驶800米,后半分钟行驶200米,则不是匀速运动,故D错误。
力和运动 题型发散
![力和运动 题型发散](https://img.taocdn.com/s3/m/976d3e11c281e53a5802ff4c.png)
粗糙 自由下滑
光滑 自由下滑
光滑 自由下滑
粗糙 自由下滑
光滑 自由下滑
光滑 自由下滑
光滑 自由下滑
α
光滑 自由下滑
α
θ
叠加块
mA mB
上抛 忽略空气阻力
求:B受几个力?
mA mB
下落 忽略空气阻力
求:B受几个力?
mA mB
上抛 空气阻力不可忽略
求:B受几个力?
v
空气阻力与速度 的平方成正比
F 匀速上滑
静止 M
θ
问:地面给斜面的支持力 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
静止
m0
静止
M
θ
问:地面给斜面的支持力 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
传送带
v1=0 v0
μ
V1<V0
v0
μ
V1=V0
v0
μ
V1>V0
v0
μ
μ
V1<V0
v0
μ
V1=V0
v0
μ
V1>V0
v0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问:箱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的变化
一起运动 mA mB μ1
μ2
一起运动 μ1
μ2
mA mB
F
μ1
μ2
mA mB
一起运动 F
一起运动 μ
光滑
mA mB
F
求:Fmax
μ
光滑
mA mB
一起运动 F
求:Fmax
一起运动 μ1 μ2 mA mB
F
求:Fmax
μ1 μ2
mA mB
一起运动 F
高中物理-专题二第1课时 力与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专题二第1课时 力与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0b71f95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7.png)
专题二力与物体的运动第1课时力与直线运动专题复习定位解决问题本专题主要解决直线运动中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力学方法的应用。
高考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超重和失重、连接体和图象等问题;应用动力学方法处理“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等问题。
题型难度以选择题为主,有时候在计算题中的某一问或者单独以计算题的形式命题,题目难度一般为中档题。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x=v0t+12at2。
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论:v2-v20=2ax。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2=xt=v0+v2。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x n+1-x n=aT2。
3.图象问题(1)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或切线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2)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或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4.超重和失重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
物体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当a有竖直向上的分量时,超重;当a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时,失重;当a=g且竖直向下时,完全失重。
5.瞬时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问题时,应注意物体与物体间的弹力、绳的弹力和杆的弹力可以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
6.连接体问题在连接体问题中,一般取连接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共同运动的加速度,隔离法求连接体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1.基本思路2.解题关键抓住两个分析,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必要时要画运动情景示意图。
对于多运动过程问题,还要找准转折点,特别是转折点的速度。
3.常用方法(1)整体法与隔离法:单个物体的问题通常采用隔离法分析,对于连接体问题,通常需要交替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初中物理中的力与运动问题解析
![初中物理中的力与运动问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58da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7.png)
初中物理中的力与运动问题解析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与运动是重要的基础概念,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力与运动问题进行解析。
一、力的概念与特性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并遵循以下特性:1. 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可以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拉力计等工具来确定。
二、力的分类力可以按照不同的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接触力:是物体接触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如摩擦力、弹力等。
2.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所有物体都具有的普遍力。
3. 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弹簧的弹力。
4. 电磁力:是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如静电力、磁力等。
5. 标准力:是一种特殊的力,用于测量其他力的大小。
三、牛顿三定律亚里士多德的力学观念长期主导了物理学发展,直到牛顿提出了三个基本的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定律,才得以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力与运动的认识。
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可以利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来求解力的合力或分解成多个力的合力。
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求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将该力分解为垂直方向上的分力和平行方向上的分力。
五、运动的描述与运动图像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需要考虑力的作用。
通过运动图像的绘制和分析,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力学竞赛分析知识点总结
![力学竞赛分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77c40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e.png)
力学竞赛分析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和物体的形变等问题。
在学术和工程领域中,力学知识的掌握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力学竞赛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竞赛项目,对参赛选手的力学知识要求较高。
在这里,我们将对力学竞赛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参赛选手更好地备战力学竞赛。
一、力与运动1. 质点的运动质点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情况。
直线运动的关键是求解速度、加速度等参数,而曲线运动则需要对曲线进行参数方程的描述。
2. 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的三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法则,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选手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定律,能够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的求解中。
3. 动力学问题的求解在力学竞赛中常见的问题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加速度、速度、位置的关系等。
熟练掌握动力学的基本公式和思维方法对于解答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二、力的作用1. 力的叠加原理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利用力的叠加原理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合力,从而方便求解问题。
2.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参赛选手需要了解平衡条件的表达方式和应用方法。
3. 力矩与转动定律力矩是产生物体转动的原因,转动定律描述了物体转动的规律。
在力学竞赛中,对于转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
三、静力学1. 刚体的平衡刚体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静力学问题,涉及到平衡条件的应用和力的分析。
参赛选手需要熟练掌握刚体平衡的求解方法。
2. 弹簧力和弹簧振动弹簧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学概念,涉及到弹簧的伸长和压缩等问题。
弹簧振动问题也是力学竞赛中常见的题型。
3. 静力学与能量在静力学的问题中,能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能量守恒原理来求解问题。
参赛选手需要了解能量守恒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四、动力学1. 斜面问题斜面问题是力学竞赛中常见的题型之一,需要熟练掌握斜面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解题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八大题型
![牛顿运动定律八大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9ae55974915f804d2b16c186.png)
一:两类基本问题
类型二:已知运动求受力
【例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50kg,以 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 坡的倾角θ=37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 路程x=60m,求滑雪人与山坡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μ(不计空气阻力)。
拓展1:若滑雪者以16m/s的初速度从坡底向上冲,试求 t1=1.0s和t2=3.0s两个时刻,滑雪者距离坡底的距离? 拓展2:若滑雪者回到坡底后仍能在水平面上继续滑行, 且μ值不变,不计转弯消耗,求它最后停在何处?
六:连接体问题
【变式1】光滑水平面上静止叠放着n个 完全相同的木块,质量均为m。今给第一 个木块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力F的作用,使 得n个木块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如图所 示。求此时第k和k+1个木块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大小。
二:变加速问题
【变式】如图所示,自由下落的 小球,从它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 开始,到小球速度为零的过程中, 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是( ) A.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小 B.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大 C.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二:变加速问题
【拓展】质量为40kg的雪 撬在倾角θ=37°的斜面 上向下滑动(如图甲), 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 正比。今测得雪撬运动的 v-t图像如图7乙所示,且 AB是曲线的切线,B点 坐标为(4,15),CD是 曲线的渐近线。试求空气 的阻力系数k和雪撬与斜 坡间的动摩擦因数μ。
二:瞬时性问题
【变式】如图所示,两根轻弹簧与两个质量都 为m的小球连接成的系统,上面一根弹簧的上端 固定在天花板上,两小球之间还连接了一根不 可伸长的细线。该系统静止,细线受到的拉力 大小等于4mg。在剪断了两球之间的细线的瞬间, 球A的加速度和球B的加速度分别是( )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5eb2ecc10a6f524ccbf85d3.png)
运动和力1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现象;运动状态分为静止和运动,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①研究物体运动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如,研究汽车运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即认为地面不动。
②选择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不同,如:两列火车并排同向匀速前行,若以对方车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若以地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可见,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描述: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计算——v=s/t单位——1m/s = 3.6 km/h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此法即相同时间比路程;比较快慢另法:相同路程比时间)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力为平衡力速度大小不变沿直线运动。
v=s/t对于匀速运动而言可以认为是平均速度也可以认为是任意时刻、时间的速度变速运动:速度大小变化或不沿直线运动。
可以用v=s/t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总时间包括停留时间)例小明上学从家出发到学校共400m,共花3min20s,其中因为红灯路中停了20s,则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m/s)例一小轿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前两秒走了15m,则前3s走了几米?第五秒的平均速度多大?(22.5m 7.5m/s)2力力的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运动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两者同时改变)力的单位:牛(顿), N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效果)力的示意图:是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表示作用点(也可是终点)注意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2.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①弹性:象直尺、弹簧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②塑性:象橡皮泥、面团,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
③弹性限度:有弹性的物体,若受力过大不能完全复原,我们就说超过了弹性限度④产生弹力的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物理必修一重难点题型
![物理必修一重难点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640757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e.png)
物理必修一重难点题型
物理必修一的重难点题型包括:
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这类题目常常涉及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需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高中物理中的基础内容,需要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进行作图分析。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这类题目涉及到力与运动的关系,需要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这类题目涉及到碰撞、反冲等现象,需要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这类题目涉及到重力、弹力做功,需要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6.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7. 磁场:磁场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难点,涉及到安培力、洛伦兹力等知识点,需要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8.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中的另一个难点,涉及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识点,需要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必修一重难点题型,要想掌握这些内容,需要多做练习,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力学中常见题型解析及解题技巧
![力学中常见题型解析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8d0c9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2.png)
力学中常见题型解析及解题技巧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和静力平衡等问题。
在学习力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下面将对力学中常见的题型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
一、平抛运动题型平抛运动是力学中的基础题型,它描述了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抛体运动。
解决平抛运动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物体的初速度和抛体的角度。
2. 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方程,计算物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3. 利用合成运动的概念,将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合成,得到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4. 根据题目要求,计算物体的落点、飞行时间等参数。
二、弹性碰撞题型弹性碰撞是力学中另一个常见的题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碰撞过程。
解决弹性碰撞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获取碰撞物体的质量和初速度。
2. 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原理,建立方程组。
3. 解方程组,求解出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方向。
三、静力平衡题型静力平衡问题是力学中的经典题型,要求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的平衡。
解决静力平衡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找出物体受到的全部力,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等。
2. 根据平衡条件,建立力的平衡方程。
3. 解方程,求解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摩擦力题型摩擦力问题是力学中的难点之一,涉及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的摩擦力计算。
解决摩擦力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物体在斜面上的重力分解和支持力。
2. 建立摩擦力的方程,考虑到物体是否发生滑动。
3. 根据滑动条件,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五、受力分析题型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基础内容,要求根据物体所受的力进行分析。
解决受力分析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绘制力的示意图,标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对物体所受的力进行分解和合成,计算各个方向上的合力和分力。
3.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合力计算加速度或物体的运动状态。
以上是力学中常见题型的解析及解题技巧,通过熟练掌握这些题型的解决方法,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和力的关系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和力的关系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dc618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7.png)
(每日一练)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和力的关系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如图,用一细绳将条形磁铁A竖直挂起来,A的下端吸起一小铁块B。
A、B质量相等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细绳烧断,不计空气阻力,在A、B同时下落的过程中()A.小铁块B的加速度为零B.磁铁A的加速度为2gC.A、B之间弹力为零D.A、B整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答案:D解析:AB.细绳烧断后,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m A+m B)g=(m A+m B)a加速度大小为a=g方向竖直向下,故A、B错误。
C.由于条形磁铁A对B有向上的吸引力,则A对B一定有向下有弹力,大小等于磁铁的引力,故C错误。
D.细绳烧断后,A、B同时下落,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属于完全失重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在光滑平面上有一静止小车,小车质量为M=5kg,小车上静止地放置着质量为m=1kg的木块,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下列关于木块的加速度a m和小车的加速度a M,g=10m/s2,可能正确的有()A.a m=2m/s2,a M=1m/s2B.a m=1m/s2,a M=2m/s2C.a m=2m/s2,a M=4m/s2D.a m=3m/s2,a M=5m/s2答案:C解析:当小车与木块间的静摩擦力满足f≤μmg=2N二者共同运动,且加速度相等,当小车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后,小车对木块的摩擦力不变,则木块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当二者之间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木块的加速度最大,有a max=μmgm=2m/s2此时F=(M+m)a max=12N 当F<12N此时可能有a m=a M=1m/s2当F>12N此时可能有a m=2m/s2,a M=4m/s2故选C。
3、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3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
物理考试16种题型
![物理考试16种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a1a4e69e02020740bf1e9b23.png)
物理考试16种题型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题型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题型5--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题型6--xx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2=MR42/T2①。
高中物理力学运动学综合题型
![高中物理力学运动学综合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56687e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2.png)
高中物理力学运动学综合题型以下是高中物理力学运动学综合题型:1. 一个物体以2m/s的速度向东运动,另一个物体以3m/s的速度向北运动。
求它们的相对速度大小和方向。
解:相对速度 = |2m/s - 3m/s| = 1m/s,方向为北偏东45度。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向西运动,经过5秒钟后,它的速度变为2m/s。
求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解:加速度a = |v - u|/t = |2m/s - 0m/s|/5s = 0.4m/s²,方向为向西。
3.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向上抛出,经过4秒钟后,它的高度为20米。
求它的初速度和上升的时间。
解:初速度u = 10m/s,上升的时间t = (v^2 - u^2)/(2g) = (10^2 - 0^2)/(2 × 9.8) = 50秒。
4.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6秒钟后,它的速度从8m/s增加到18m/s。
求它的加速度大小和位移大小。
解:加速度a = (v - u)/t = (18m/s - 8m/s)/6s = 1m/s²,位移x = u + at = 8m/s + 1m/s² × 6s = 14m。
5.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钟后,它的速度从6m/s增加到10m/s。
已知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求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位移大小。
解:加速度a = (v - u)/t = (10m/s - 6m/s)/5s = 0.8m/s²,位移x = u*t*cosθ + (1/2)at^2*sinθ = 6m/s * 5s * cos30° + (1/2) × 0.8m/s² × (5s)^2 × sin30° =15√3 + 10m(其中θ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力和运动知识点及习题
![力和运动知识点及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c24c242f7ec4afe04a1dfea.png)
第三章运动和力一、力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力。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3、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在手中两个较小的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4、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方向改变、运动快慢改变)。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练习1:力是,出现一个力必然有两个物体:物体和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力的三要素是:、、。
应用:人向后用力划船,船却向前走,原因是,使船向前运动的力是。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也可以改变物体。
应用: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匀速右转的汽车;B、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C、滑梯上匀速滑下的小孩;D、进站的火车3.力是_______对_______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_______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
4.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所决定的。
5 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____力的作用,受力物体是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
6.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电灯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_______,其中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和_______。
7.用电线把电灯挂在天花板下面,电灯受到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天花板B.地球C.电线D.电灯8. 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着用电线吊着的一盏电灯,对电灯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地球、地面C、地球、电线D、电线、地面E、电线、地球、地面9.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只要物体发生接触,它们之间就一定有力的作用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0.一个足球运动员带球面对扑过来的守门员,巧妙地将球向上一踢,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后飞进了球门.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忽略空气的作用,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运动员C.守门员D.足球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11.找一根钢片(钢条或竹片),将它的下端固定起来。
高一物理力学重点题型及讲解
![高一物理力学重点题型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d6f87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a.png)
高一物理力学重点题型及讲解高一物理力学是力学的入门阶段,主要涉及到力、运动、平衡、摩擦等内容。
下面我将从几个重点题型进行讲解。
1. 力的平衡问题:力的平衡问题是力学中的基础概念,涉及到物体受力平衡时的条件。
常见的题型包括平衡力的求解、杠杆平衡等。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即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来进行分析。
可以利用力的平衡方程或者杠杆原理来求解。
此外,还需要注意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确定,以及力臂的计算。
2. 运动问题:运动问题是力学中的重点内容,涉及到物体的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等。
常见的题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等。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运用运动方程来求解未知量。
同时,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运动图像的分析。
3. 摩擦问题:摩擦问题是力学中的难点之一,涉及到物体受到摩擦力时的运动情况。
常见的题型包括斜面上的物体滑动问题、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力问题等。
在解题时,需要考虑物体所受的摩擦力、重力等力的作用,根据受力分析和运动方程来求解问题。
同时,还需要注意摩擦系数的计算和摩擦力的方向。
4. 弹力问题:弹力问题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弹簧的伸长或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常见的题型包括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问题、弹簧振动问题等。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胡克定律,即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所受的力成正比,利用弹簧的劲度系数和伸长量或压缩量来求解问题。
以上是高一物理力学的几个重点题型及讲解。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解题意,画出清晰的示意图,正确运用物理公式和原理,严格按照标准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 【讲】-2023年高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 【讲】-2023年高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57f4f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9.png)
专题01力与直线运动【要点提炼】1.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技巧(1)常用方法①基本公式法,包括v t 2=x t =v 0+v2,Δx =aT 2。
②v t 图象法。
③比例法:适用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逆向思维法: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做反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追及相遇问题的临界条件:前后两物体速度相同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或最小。
2.物体的直线运动(1)条件:所受合外力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2)常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
3.动力学问题常见的五种模型(1)等时圆模型(图中斜面光滑)(2)连接体模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为F N =m 2·Fm 1+m 2,有无摩擦都一样,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3)临界模型两物体刚好没有相对运动时的临界加速度a =g tan α。
(4)弹簧模型①如图所示,两物体要分离时,它们之间的弹力为零,速度相同,加速度相同,分离前整体分析,分离后隔离分析。
②如图所示,弹簧长度变化时隔离分析,弹簧长度不变(或两物体运动状态相同)时整体分析。
(5)下列各情形中,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4.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由静止释放的物体,若能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同向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则加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必与物体和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相等,且等于传送带在这个过程中位移的一半。
在倾斜传送带(倾角为θ)上运动的物体,动摩擦因数与tanθ的关系、物体初速度的方向与传送带速度方向的关系是决定物体运动情况的两个重要因素。
5.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问题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关注:两个接触面(滑块与滑板之间、滑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关系,外力作用在哪个物体上。
若外力作用在下面物体上,随着力的增大,两物体先共同加速,后发生相对滑动,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是下面物体的加速度较大。
力与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力与运动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9eb15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5.png)
力与运动的知识点总结力是物体改变其运动状态所受到的作用,它是描述物体相互作用的一种物理量。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来表示,方向由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运动方向或形状、发生弹性形变等。
1. 力的分类力可以根据其性质和作用方式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类别。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和支持力。
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接触时的相互作用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静止时摩擦力的大小,而动摩擦力则是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
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和弹力等。
重力是由质量产生的引力,它使物体朝向地球的中心运动。
电磁力是物体之间通过电场或磁场相互作用的力,如电场力、磁场力和电磁感应力等。
弹力是由弹性物体恢复自身形状所产生的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弹性力会引起物体恢复原状。
2.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它们会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所有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即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几何方法或分解力的方法求得。
几何方法是通过将力的向量按照比例画在同一起点,然后连接末端的向量,得到合力的向量。
分解力的方法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力的方法,使他们的合力与原力相等。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被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这种分解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力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分解方法有沿轴线分解和投影分解。
3.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需要引入一些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量,它是一个向量量,即具有大小和方向。
位移的大小等于沿着路径测量的实际距离,而方向则指向位移终点相对于起点的位置。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它是位移的导数。
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
(物理)物理运动和力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
![(物理)物理运动和力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cd122bcaaedd3383c4d390.png)
(物理)物理运动和力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一、运动和力1.把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小球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分别为F上升、F下降,则()A.F上升小于F下降B.F上升等于F下降C.两个合力的方向相同D.两个合力的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详解】上升过程中受力分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阻力方向向下,故合力的大小:F上升=G+f,合力方向竖直向下;下降过程中受力分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阻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即向上,故合力的大小:F下降=G-f,合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竖直向下;所以可得:F上升>F下降,两次合力方向都向下,故C正确符合题意。
2.有关“合力”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合力是从力作用效果上考虑的B.合力的大小总比分力大C.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任何一个分力D.考虑合力时不用再考虑各分力【答案】B【解析】【详解】A.合力是指该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效果相同,即合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上考虑的,故A正确;B.合力可能小于任一分力,如一力大小为3N,另一力大小为5N,而两力的方向相反,则二力的合力应为2N,小于任一分力,故B错误;C.由B项分析可知,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任一分力,故C正确;D.因合力与分力存在等效替代的规律,故分析合力时,就不能再分析各分力了,故D正确;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轮船所受的浮力增大B.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高速公路上之所以对汽车有最大限速,原因是速度越大惯性越大【答案】B【解析】【详解】A.同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都处于漂浮状态,浮力和物体重力相等,重力不变,所以浮力大小不变,A错误;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B正确;C.静止的物体,若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相等时,运动状态也可能不变,C错误;D.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无关,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t s 0 t s 0 tv0 t v 一、参照物的选取类的问题定义: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
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 、湖岸B 、湖水C 、游船D 、岸上的建筑物3、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目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生动描写,其中“舟行”是以 _________ 为参照物.二、平均速度及运动状态的问题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v=计算1) 运动状态的辨别类问题:1、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甲 乙 丙 丁A 、甲图和丙图B 、甲图和丁图C 、乙图和丙图D 、乙图和丁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如图1 ABCD 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 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是(D )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4、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图5所示,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先___________后________。
2) 平均速度的计算类问题三、力的存在和受力的简单分析类1、科技馆有一个磁悬浮地球仪,当它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地球仪竖直方向的受力分析(不计空气浮力)正确的是……………( )A .不受外力B .重力与磁力平衡C .磁力大于重力D .只受磁力A B C D 第1题图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能运动B.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C.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D.只要物体在运动,就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3.“神舟”七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科技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下列是关于航天员翟志刚在“神舟”七号机舱内的生活描述,其中符合事实的是()A.他能喝水,因为在太空上水的重力和地球上是一样的B.他不能说话,因为在失重状态下声带无法振动发声C.他一直漂浮在机舱内,因为在太空中他的质量变小D.他可以写字记录,因为在太空中摩擦力还是存在的4、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
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图6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5、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12-35),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气中飞行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 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1四、关于摩擦力和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平衡的综合运用类的题目1)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注意:两个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时也可能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2、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3、静摩擦力: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即欲动未动)时,产生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 f静=F)注意:物体的摩擦力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但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肯定相反如:如人走路和跑步时脚受到摩擦力自行车后轮受到地对它的摩擦力例题:1、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B.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上C.只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会产生摩擦力D.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才会有摩擦力产生2、、如图所示,传送带上有一个物体,它与传送带一起以5m/s的速度水平向左匀速运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物体只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D.物体一定受摩擦力的作用,但方向不能确定3、完全相同的二块长方形物体,如图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运动,拉力分别为F1和F2,且F1<F2.那么,不计空气阻力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较为()A .甲大于乙B.甲等于乙C.甲小于乙D.无法确定4、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6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或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或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C.列车突然加速D.列车突然减速图65、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不受力(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4、如图所示,重叠在一起的A、B、C三个重物,当B物体受到10N的水平拉力作用后,三个物体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右的匀速直线运动,关于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不正确的是()A.A对B无摩擦力B.C对B的摩擦力为10N,方向向左C.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为10N,方向向右D.C对水平面的摩擦力为10N,方向向右2)第一牛顿定律和二力平衡的定义的运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D.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6、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7、放在一辆足够长的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的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不考虑空气阻力)A.一定不相碰B.一定相碰C.若两个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D.若两个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8、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9、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木块能停在b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填“左”或“右”),大小是 N.10、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B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D.无法判断关于控制变量法定义: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5、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 -tl时间木块静止,术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t2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回答下列问题:(1)当用F=5.3牛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牛;若用F=-5.8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牛。
(2)如图丙所示,为研究滑动摩擦力F 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F力F N大小的关系,在重力为17牛的木块上每次增加1牛重的砝码,分别用水平拉力F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测量数据如下木块对水平面压力FN(牛)17 18 19 20 21水平拉力F(牛) 5.1 5.4 5.7 6.0 6.3根据表格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F 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 N大小的关系式为。
3)计算题1、如图甲是出现在上海世博会上的一批氢动力观光车,这是我国自行生产的当前国际市场上首批推出的氢动力观光车。
某试验小组对其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做了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本次试验中,车及车上人员的总重为750千克,假设汽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恒为车重的0.1倍,则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g=10N/kg)(1)在第5秒到第7秒钟时间内,小车的速度增加了米/秒。
(2)在记录的7秒钟时间内,共有秒钟小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并请计算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到的的牵引力为多大?(3)在观测的7秒钟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试运营通车,其桥长36千米,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已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设计时速100千米/小时,大桥用钢量相当于7个“鸟巢”,可以抵抗12级以上台风。
大桥建成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余公里,总投资约107亿元,预计投资回收期14.2年。
(1)5月2日小明一家自驾车游杭州途径跨海大桥,若以设计时速匀速行驶,则经过该桥需多长时间?(2)若他家人和轿车的总质量约为1.8吨,车与桥面的摩擦力为车总重的0.05倍,则该车匀速经过该桥时牵引力为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