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防知识健康教育教案
小班血防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
小班血防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小班血防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的血液运行和作用。
2.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饮食习惯,预防病菌感染。
3. 学会正确处理创伤和出血,掌握简单的止血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人体血液的运行和作用。
2. 预防感染的方法,如正确洗手和饮食习惯。
3. 创伤和出血的处理,如止血和包扎。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了解人体血液的运行和作用。
2. 正文:(1)预防感染的方法:a. 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如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b. 介绍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如避免生吃未经烹饪的食物。
(2)创伤和出血的处理:a. 引导幼儿了解创伤和出血的概念。
b. 学习简单的止血方法,如使用纱布和绷带进行包扎。
3. 结束:通过游戏等形式,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如模拟创伤和出血的情况,让幼儿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处理。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 通过游戏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学习成果的检测和评估。
五、教学延伸1. 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
2.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减少创伤和出血的发生。
3. 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干净。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了解了人体血液的运行和作用,并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饮食习惯,预防病菌感染。
同时,幼儿们也学会了正确处理创伤和出血,掌握了简单的止血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不够充实:虽然本次教学活动涉及到预防感染和创伤处理等方面,但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可以加入更多与血液和健康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作用、如何避免感冒等。
2. 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本次教学活动主要采用图片展示、口头讲解和游戏等形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可以通过音视频材料等多种方式,增加幼儿对血液和健康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评估不够全面:本次教学活动主要采用教师观察和游戏等形式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评估方式较为简单,可以引入更多形式多样的评估方式,如小测验、作品展示等。
幼儿血防安全教育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中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血防知识,知道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增强幼儿对血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1. 幼儿对血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1. 血防知识图片、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
2. 个人卫生用品:洗手液、肥皂、毛巾等。
3. 小游戏道具:红色、蓝色气球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我们的血液,它对人体非常重要。
二、血防知识讲解1. 教师向幼儿介绍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如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域、食用未煮熟的鱼肉等。
2. 教师讲解血吸虫病的症状,如发热、乏力、腹泻、消瘦等。
3. 教师讲解血吸虫病的预防方法,如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域、煮熟食物、使用安全水源等。
三、个人卫生习惯培养1. 教师讲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教师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如洗手液、肥皂的正确使用、洗手的时间等。
3. 幼儿分组进行洗手比赛,巩固洗手方法。
四、互动游戏1. 教师出示红色、蓝色气球,提问:“红色气球代表什么?蓝色气球代表什么?”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红色气球代表血液,蓝色气球代表安全。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传递安全”游戏,要求幼儿将蓝色气球传递给身边的小朋友,寓意传递血防知识。
五、总结与延伸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血防知识和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向家人宣传血防知识,提醒家人注意个人卫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对血防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幼儿的参与度,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血防安全教育教案幼儿园
血防安全教育教案(幼儿园)一、教育目标通过血防安全教育,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其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因意外伤害导致的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二、教育内容1.了解血液的作用和重要性:–血液的作用–健康血液的标志2.学习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方法:–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学习如何避免与他人血液接触3.学习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切勿与他人共用梳子、刷子等个人物品–不随地乱扔针头等尖锐物品–学会包扎小伤口和止血方法4.学习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措施:–掌握紧急求救电话号码–学会拨打求救电话并告知具体情况–了解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幻灯片、课件等教学工具,结合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向幼儿普及血防安全知识。
2.视频观看:播放相关血防安全教育视频,引发幼儿对血液传播疾病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3.游戏互动:利用游戏形式,设计血防安全教育类游戏,增强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实地教学:到医院或卫生保健中心参观,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治措施,增强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能力。
四、教学评估1.问答测试:设计简单的问答题,考察幼儿对血防安全教育内容的理解情况。
2.观察记录:观察幼儿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自我保护技能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掌握情况。
3.作品展示:要求幼儿绘制相关的血防安全教育画面,通过作品展示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幻灯片/课件:用于课堂讲授,图文并茂地呈现知识点。
2.视频资源:相关的血防安全教育视频,用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游戏道具:设计血防安全教育类游戏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4.医院或卫生保健中心资源:用于实地教学和亲身体验。
六、教学时长根据实际情况,将血防安全教育内容合理分配在课程中进行,建议总时长不超过5个课时。
结语通过血防安全教育,幼儿将学会如何预防血液传播疾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这将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重要基础,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安全的基石。
学校血防健康教育计划(5篇)
学校血防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是血吸虫病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血吸虫病的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改变不良的卫生行为,杜绝血吸虫感染,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计划:一、健教目标通过在中小学开展血吸虫病知识教育和实施促进行为改变的干预措施,提高其血防知识及格率、态度正确率、技能掌握率和血防行为依从率,从而控制血吸虫感染,探索学校开展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有效机制,积极开展创建“无血吸虫病学校”使学生急感发病为零,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____%以上,正确行为形成率达到____%以上。
二、工作任务(一)、____月份举办一次教师培训班,组织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进行血防知识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血防知识是水平。
(二)、以班为单位上血防课,每学期每班上____节课,要做到四有:既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考试。
(三)、组织学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上一堂血防知识公开课、看一次与血吸虫病有关的专题录像、开展一次与血防有关的课外活动,开展一次查螺活动,进行一次血防知识竞赛,写一篇与血吸虫病有关的作文(四)、媒介宣传。
学校要有一副关于血防的墙体标语或横幅,有血防专栏,并在____月、____月出一期血防板报。
三、具体措施(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血防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专题会,提高全体师生对血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拟定教学计划,督促实施,并列入教学工作年度考核目标之一。
(二)、强化管理,狠抓落实。
一是重视培训工作,做好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血防知识培训;二是重点加强学生的血防知识教育,由班主任负责上血防课;三是落实墙体标语和宣传专栏,营造氛围;四是做好档案建设,各学校要将工作计划、课程表、教材教案、血防作文、考卷、活动记录、相关图片、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认真收集、整理,归档保存。
(三)、配合做好防治。
一是____月份学校要组织师生参加血检、粪检,对查出的病人安排教师专门负责,督促其治疗;二是暑假前召开一次“严禁下河游泳,确保生命安全”为主题的学生大会,提高学生的血防意识,配合做好急感的防控工作。
幼儿园血防安全教育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血液传播疾病。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抵御血液传播疾病的威胁。
教学对象:大班幼儿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血液传播疾病的宣传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幼儿园血防安全教育课件。
3. 相关实物(如手套、口罩等)。
4. 活动场地布置(如:模拟医院、血防知识问答区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血液传播疾病的严重后果,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血液传播疾病吗?有哪些常见的血液传播疾病?二、讲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基本知识1. 向幼儿讲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常见疾病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幼儿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
三、演示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1. 教师现场演示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 让幼儿模仿,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
四、互动环节1. 设置血防知识问答区,让幼儿回答有关血液传播疾病的问题。
2.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加深幼儿对血防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 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告诉家人和朋友,共同预防血液传播疾病。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血液传播疾病的知识?2. 幼儿回答,教师点评。
二、模拟医院活动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模拟一家医院。
2. 每组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进行血防知识问答。
3. 教师巡回指导,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三、团队合作游戏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项团队合作游戏,如:传递气球、接力跑等。
2. 游戏过程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幼儿体会团结协作的力量。
四、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团队合作在血防工作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抵御血液传播疾病的威胁。
血防健康教育
三、血防健康教育核心知识点与重要信息
➢ 钉螺 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中间宿主,没有钉螺血吸虫病就 无法传播。
• 钉螺是两栖类生物,长约0.8厘米,主要生长在潮湿草滩 上和沟渠内。
• 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一条血吸虫毛蚴可在钉螺体 内发育为成千上万条尾蚴。
• 没有钉螺血吸虫病就无法传播。
三、血防健康教育核心知识点与重要信息
➢ 气温较高4-10月份最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 阳性钉螺在水中逸出尾蚴,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称为疫
水。尾蚴生成的适宜温度是20~25℃。 ➢ 尾蚴必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钻进皮肤,最快时10秒
钟就能钻进人体或动物的皮肤。接触疫水的人即使马 上离开疫水,仍有被感染的危险。如果饮用疫水,尾 蚴也能从口腔粘膜钻进体内,从而导致被感染。 ➢ 学生多通过游泳、戏水、洗澡、捕鱼捞虾等形式接触 疫水,是最容易感染血吸虫病的人群之一。
谢谢!
谢谢!
三、血防健康教育核心知识点与重要
• 血吸虫病的危害 ➢ 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种。急性血吸虫
病多发生于一次大量感染或无免疫力的患者,发病凶 险,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近年的急性病人中, 学生占60%以上。慢性血吸虫病可无明显的症状,若 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 表现为肝硬化和腹水等临床症状。 ➢ 儿童青少年一旦感染,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减缓或停止, 称之为“侏儒型”。
二、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历史
➢ 历史见证: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 尸的肠壁和肝脏组织中发现血吸虫卵,湖北江陵县发 现的男尸(比女尸早100年)的体内也发现血吸卵,说 明血吸虫病在2100多年以前已经相当流行。
➢ 1905年,一个名叫罗根(Logan)的外国传教士,在湖 南一例下痢患者的粪便里检验出了血吸虫卵,确诊了 我国第一例血吸信息
七年级血防健康教育教案
青市学校健康教育教案1、 了解血吸虫的类属。
2、 认识血吸虫的生长。
3、 血吸虫对身体的危害 一、概述: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 5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及湄公血吸虫,但主要是前3种。
由血吸虫寄 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称为血吸虫病。
在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 行,故简称为血吸虫病。
它是 6种血吸虫病之中危害最大的一种。
二、血吸虫生活史血吸虫病的发育和繁殖包括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和童虫五个 阶段。
血防七字歌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 出毛蚴,后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
尾蚴遇人或哺乳动物,侵入其授课 时间 参加 人数 健康 教育 内容授课 班级 授课 教师七年级一二班血吸虫病的相关知识授课 地点教育 目的教 学 过 程血吸虫乃寄生虫, 人裔肠壁当住所匚 接触疫水易感蟲t 患病花钱又痛苦口雄虫血吸山病是瘟神, 危害健康与生命。
灭螺査揭常年搞, 坚持预防少不雌虫毛蝴疵全民动認上阵, ja 隨参与抓血防° 阻断传播达标准, 勒强体健奔小康.皮肤后形成童虫,再随血液循环移至肠系膜静脉寄生,经过37天左右发育成血吸虫成虫。
雌虫在肠系膜静脉的血管里产卵。
卵内含有毛蚴,每条雌虫每天产卵2000-3000个左右,卵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
卵要释放毒素,影响健康。
卵随血液流到肠壁,能使肠壁破溃而进入肠腔内,随大便排出。
血吸虫成虫在人畜体内最高可存活30年以上。
含有血吸虫卵的大便污染水源,在水温大约25°C的情况下,经4小时左右虫卵内毛蚴破壳而出,在水中快速游动,遇到钉螺,很快就会钻入钉螺体内,在钉螺体内不断繁殖,形成大量尾蚴。
含有尾蚴的钉螺遇水,尾蚴就不断逸入水中,人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就会经皮肤、粘膜很快的钻入人畜体内,寄生在肠系膜静脉血管里,以吸血维持生命。
血吸虫病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生存,不断危害着人民的生命与健康。
中学血防健康教育教案
中学血防健康教育教案教案标题:中学血防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血防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血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血防的重要性和意义;2. 血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学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1. 血防的概念和意义;2. 血防的基本知识:如何预防血液传播疾病、如何正确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3. 血防的技能培养:正确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等;4. 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血防的重要性和意义;2. 视频教学法:播放相关血防知识的视频,直观形象地展示血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案例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血防的兴趣和关注;2. 知识讲解:讲解血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3. 技能培养: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性注射器正确使用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血防技能;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血液传播疾病;5. 总结提升:总结血防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血防技能的掌握情况;2. 学生问答评价:组织学生进行问答环节,评价学生对血防知识的掌握情况;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后调查问卷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血防教育教案
血防教育教案血防教育教案一、教育目标1.了解血液传播的常见疾病及相关知识,提高防控意识。
2.掌握正确的血液防护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3.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二、教学内容1.血液传播的常见疾病2.血液防护的基本知识3.血液防护的注意事项4.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活动,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血液传播的疾病吗?你们知道怎样做好血液防护吗?”通过引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血液传播的常见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并向学生介绍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3.血液防护的基本知识(15分钟)在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老师向学生介绍血液防护的基本知识,包括血液传播的途径、血液防护的原则以及常见的防护措施。
4.血液防护的注意事项(1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血液防护的注意事项,如接触血液时要佩戴手套、避免使用他人的注射器等,并强调这些注意事项的重要性。
5.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1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定期体检等,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保持床铺、衣物的清洁等。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法: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主动性和思考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
2.学生表演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表演,观察学生对血液防护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相关问题,观察学生对于血液防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五、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的教材和资料,了解血液传播的常见疾病及血液防护的知识。
2.图片和多媒体设备:为了更直观地向学生介绍血液传播的途径和血液防护的措施,可以准备相关图片或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
六、教学延伸1.开展社区义诊活动,组织专家为居民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和健康宣教,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防护水平。
血防知识健康教育教案
血防知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血液的主要功能和组成。
2.掌握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
3.学习正确使用血液产品。
4.提高健康意识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1.血液的主要功能和组成。
2.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会正确使用血液产品。
2.如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答引入主题,询问学生对血液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介绍血液的主要功能和组成:1)功能:通过配图和简单的解释,介绍血液的主要功能,如运输养分、氧气和代谢产物,维持体温、平衡酸碱度,免疫和凝结等。
强调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组成:介绍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简要解释它们的作用和功能。
3.了解血液传染病的预防:1)血液传染病的种类:列举几种常见的血液传染病,如乙肝、艾滋病、梅毒等,逐一介绍其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2)预防措施:重点强调预防乙肝和艾滋病的措施,如接种疫苗、避免接触血液和性行为的注意事项。
4.学习正确使用血液产品:1)血浆制品的正确使用:介绍血浆制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强调不能随意使用血浆制品,应根据医生建议和处方使用。
2)献血的重要性和要求:宣传献血对救助病人的意义,介绍献血的要求和流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1)洗手的重要性:强调洗手对预防感染和传播疾病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频率。
2)不揉眼睛和口鼻:告诉学生眼睛、口鼻是病菌容易进入体内的部位,一定要避免揉眼睛和口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总结:对血防知识进行大致总结,复习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五、教学手段:1.利用图片、PPT等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利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血防教育教案
血防教育教案
教案名称:血防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2. 掌握血液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 知识讲解(20分钟)
a. 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传染病的定义与特点;
b. 血液传播途径与高危行为;
c. 预防措施:避免性行为、避免利用共用针具、注意个人卫生等。
2. 互动讨论与案例分析(20分钟)
a. 针对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行为,进行互动讨论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
b. 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风险行为。
3. 角色扮演与反馈(20分钟)
a. 分组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血液传播相关场景;
b. 观察、反馈和讨论扮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4. 总结与提醒(10分钟)
a.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血防知识的认识;
b.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随时注意防护。
三、教学手段:
1. 讲解:通过PPT、课件或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2.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3. 角色扮演:通过扮演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血液传播风险。
4. 总结提醒:通过课堂小结和提醒,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估:
1. 针对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讨论的质量进行评估;
2.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反应和表现;
3. 收集学生对血防知识的总结和提醒的理解度。
血防健康知识教案
血防健康知识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血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了解血液相关的疾病和预防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血液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1.血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血液相关的疾病和预防方法;3.促进血液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血液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血液的注意,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血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吗?”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血液的初步认识。
Step 2: 知识讲解(3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等媒体工具,详细讲解血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以及血液在输送营养、氧气和各种废物的重要作用。
Step 3: 疾病讲解(30分钟)教师介绍与血液相关的常见疾病,如贫血、血栓形成、血液癌症等,并详细讲解它们的症状、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通过真实的病例和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些疾病的了解。
Step 4: 预防与促进(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与促进血液健康,提出几个问题,如饮食、锻炼、睡眠等与血液健康的关系。
然后,教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由交流并总结出关键的生活习惯。
Step 5: 总结和复习(2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血液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血液健康的重要作用。
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
教学资源:1.血液的图片或幻灯片;2.血液相关疾病的案例和图片;3.小组讨论活动相关的材料。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问答题,考察学生对血液基本知识的理解;2.小组讨论活动:评估学生在思考与血液健康相关的问题时的交流和合作能力;3.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拓展: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血液健康知识相关的资源,让他们深入了解血液的复杂结构和功能;2.规划一个血液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血液健康宣传活动,通过海报、演讲等形式,向其他同学普及相关知识。
学校血防工作方案(三篇)
学校血防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血液传播疾病(例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是当前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学校血防工作的重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如何加强学校血防工作,保护师生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成为对学校血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现实需求。
二、总体目标通过加强血防宣传教育、健全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体检和监测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血防意识和血液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学校血液安全,减少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三、重点工作1.加强血防宣传教育(1)开展血防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向师生宣传血液传播疾病的原因、防护措施、危险行为和传播途径,提高其血防意识。
(2)利用学校电子媒体、校报、校园广播等途径,加强血防宣传,深入推进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血防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2.健全血液安全管理制度(1)建立学校血防工作领导机制,明确责任人,健全学校血液安全管理机构。
(2)制定学校血防工作规章制度,明确血液接触事故应急处理的程序和责任分工,确保应急响应的快速、准确。
全管理联动机制。
3.加强体检和监测工作(1)对全体学生进行定期体检,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发现可能存在的血液传播疾病隐患。
(2)对特定高危学生群体(如献血者、母婴传播风险群体等)进行专项体检和监测。
(3)建立学校血液库管理制度,规范血液的采集、保管和使用,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1)保持学校环境的清洁,定期检查和清除潜在的血液污染源,保证学校环境的洁净和卫生。
(2)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防止通过食物传播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5.加强学校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1)组织学校师生参加急救培训,培养学校师生的急救能力。
(2)组织开展血液防护设备使用和个人卫生习惯培训,提高学校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3)建立学校流行病调查和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学校血防工作的需求和进展,为进一步改进学校血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血防健康知识教案
血防健康知识教案第一篇:血防健康知识教案血防健康知识教育教案教学内容:血防教育授课者: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课时:一节课教学目标:1、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2、知道血吸虫病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3、知道血吸虫病的措施,不去接触疫水.教学过程:一、介绍血吸虫的存在,知道血吸虫病对人类的危害出示幻灯片:血吸虫虫卵、毛蚴、尾蚴、成虫、病变的肝脏,侏儒症小孩,肝腹水大肚子病人。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人和哺乳动物一旦被血吸虫感染,就会得血吸虫病,那么得了血吸虫病又有什么危害呢?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疾病。
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接触疫不1-2天后,在接触疫水部位出现点状丘疹,奇痒,3-8周后(平均为40天)发热,各种抗生素对发热均无效。
慢性血吸虫病有腹泻或下痢,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有腹痛、里急后重、痢疾样便。
晚期血吸虫病因多次感染或未经及时治疗,千万体内肝脏等器官的损害,形成腹水,民间称做“大肚子病”、“水臌病”等。
危害:儿童感染血吸虫,会得侏儒症,个子长不高,身体发育不良,像个小老头,更严重的是得了急性血吸虫还有可能夺去人的生命,成人感染后,骨瘦如柴,丧失劳动力,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会得大肚子病,而慢慢死亡。
二、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用童话故事讲述血吸虫的一生。
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三、生活条件:虫卵遇水才能孵化毛蚴毛蚴只能在钉螺体内才能继续孵化接触疫水,尾蚴才会继续存活四、主要预防措施1、避免接触疫水周围有钉螺的水域就可能是疫水,要避免接触疫水,不到疫水区游泳、放牧、捕鱼捉虾、打粽叶等。
2、采取有效个人防护必须要接触疫水时,一定要穿防护衣裤,或用防护油膏涂擦皮肤,防止血吸虫感染。
3、及时检查、治疗在血吸虫病流行区,要配合血防查病工作,自觉依法接受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
国家免费提供血吸虫病抗虫药物。
五、争当血防宣传员和劝导员。
血防教育教案
血防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2.掌握正确的血液接触处理方法;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1)血液传播疾病的种类血液传播疾病主要包括艾滋病、乙肝、丙肝等。
这些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通过血液传播,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2)预防措施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最好方法是避免血液接触。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刮痧板等;•不随意打耳洞、纹身等;•不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不接触他人的血液、体液等。
2. 正确的血液接触处理方法(1)血液接触的种类血液接触主要包括皮肤接触、黏膜接触、注射等。
不同的接触方式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2)处理方法•皮肤接触:立即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然后用消毒液消毒;•黏膜接触:立即用流动的水冲洗受污染的部位,然后用消毒液消毒;•注射:立即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冲洗受污染的部位,然后用消毒液消毒,同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1)安全意识学生需要认识到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性,了解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保护。
(2)自我保护能力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血液接触处理方法,学会如何避免血液接触,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让学生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2. 演示法通过演示正确的血液接触处理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3. 讨论法通过讨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血液接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测验通过测验学生对血液传播疾病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的处理方法。
2. 观察观察学生在演示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反思血防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血液接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血防知识健康教育教案
血防知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案目标:1.了解血液传染病的概念和常见的血液传染病;2.掌握血液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3.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1.血液传染病的定义和常见病种(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等);2.血液传播途径(例如:输血、注射、刺伤、性接触等);3.血液传染病的预防措施;a.掌握正确认识血液传染病,避免恐慌和歧视;b.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c.避免与未知感染病毒的血液接触,不共用针头和注射器具;d.牢记安全性行为,保持良好的性行为卫生;e.养成正确的手卫生习惯,勤洗手并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血液传染病的了解程度,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课堂讲解(30分钟)a.讲解血液传染病的定义和常见病种,引起学生对该类疾病的关注;b.说明血液传播途径,强调该类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但部分途径容易忽视;c.详细介绍血液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认识、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未知血液和安全行为;d.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以加深学生对病情和卫生习惯的认识。
3.互动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
老师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不同观点,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小结(10分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课堂要点,并强调血液传染病的预防对于个人和社会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育方法:1.讲授教育法:结合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工具:1.幻灯片或黑板;2.血液传染病相关图片或视频。
六、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中,评估学生对血液传染病概念和预防措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以小组形式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血液传染病,编写宣传海报,表达对于该疾病的了解和预防措施。
七、教学延伸:1.邀请医生或疾病防控专家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血液传染病的了解;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医院或卫生所,了解血液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血防教育教案幼儿园
血防教育教案幼儿园一、教育目的通过血防教育,让幼儿充分了解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的卫生保健技能,科学预防传染病,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育内容1.预防感冒•教育幼儿如何洗手及正确的洗手方法;•告诉幼儿感冒的传染途径,如咳嗽、打喷嚏等;•教育幼儿戴口罩的正确方法;•告诉幼儿如何保障个人卫生,如勤洗脸、勤刷牙等。
2.教育幼儿怎样保护眼睛•讲解幼儿看电视、阅读等活动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引导幼儿要有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3.预防手足口病•教育幼儿如何洗手及正确的洗手方法;•教育幼儿不要与手足口病患者玩耍,不要共用餐具等;•告诉幼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鼓励幼儿发现症状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汇报。
4.预防意外伤害•教育幼儿如何在家中、学校等环境中安全行动;•教育幼儿如何正确地穿衣、脱衣、饮食等,避免误伤;•教育幼儿如何安全地玩耍、运动,如远离高空、开放式的小区或建筑,避免因玩耍受伤。
三、教育方法1.游戏法布置类比游戏或角色扮演,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卫生保健知识。
2.视频播放精心选取适合幼儿的卫生保健教育视频,让幼儿观看并讨论。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同时输入,更容易吸收和掌握相关知识。
3.讲解演示老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讲解,通过模拟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4.活动法开展亲子活动、安全教育演习等活动,让幼儿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四、教育效果通过幼儿园血防教育教案的实施,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常见的卫生保健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
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血防知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我国血防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血防知识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血防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师生对血吸虫病的认识,了解血防知识,掌握预防措施。
2. 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 促进学校血防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我国血防事业做出贡献。
三、工作内容1. 教学计划(1)将血防知识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2)结合各学科特点,将血防知识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血防意识。
(3)开展血防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血防知识。
2. 专题教育活动(1)组织学生观看血防知识宣传片,提高学生对血防工作的认识。
(2)举办血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开展血防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血防心得,提高血防意识。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血防科普展览,了解血防历史和现状。
(2)开展校园血防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对血防工作的关注。
(3)组织学生参与社区血防宣传,将血防知识传播给更多人群。
4. 师资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血防知识培训,提高教师血防教育教学水平。
(2)邀请血防专家到校开展讲座,为教师提供血防知识更新和教学经验交流的机会。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血防知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措施和责任分工。
3. 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血防知识。
4. 建立健全血防知识教育评估机制,定期对血防知识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五、工作期限本工作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为期一年。
六、预期效果通过本工作计划的实施,使广大师生对血防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血防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我国血防事业做出贡献。
小学血防知识优秀教案三篇
小学血防知识优秀教案三篇对小学生进行预防、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是保障人体健康、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最为关键的工作,小学生知道的血防知识很少。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小学血防知识教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小学血防知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在我们重疫区,学校对学生进行血防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责任重大。
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血防知识教学,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血吸虫病,增强学生预防血吸虫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校成为“无血吸虫病人学校”。
二、教学要求1、了解什么是血吸虫病;2、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3、了解血吸虫病的生活简史,认识钉螺;4、了解感染血吸虫的途径;5、怎样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
三、教学重点1、了解血吸虫病及其对身体的危害;2、了解感染血吸虫的途径;3、掌握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了解血吸虫的生活简史,认识钉螺。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荆州市血防所制作的血防电教片。
(二)老师简介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生活史分为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和童虫六个阶段。
(三)指导学生观看挂图,认识钉螺,了解钉螺与血吸虫的关系。
1、仔细看图,认识钉螺。
2、老师讲解钉螺与血吸虫的关系。
血吸虫前阶段的毛蚴侵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就是人体感染血吸虫病的罪魁祸首。
(四)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1、让学生说说血吸虫病的危害。
2、师生共同了解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
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腹泻,晚期血吸虫病人引起肝硬化、“大肚子”(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结肠癌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五)指导学生了解感染血吸虫的途径。
人、畜在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时,10秒钟尾蚴即可侵入皮肤而感染。
(六)指导学生如何预防感染血吸虫(重点)。
1、杜绝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2、劝告家长不要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洗衣、洗菜等。
3、学生自我检查,有没有接触过疫水,接触了怎么办。
血防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血防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血防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系统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授,以及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引导,促进人们自觉地维护和改善健康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血防健康教育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群体。
1. 学生群体,通过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2. 职场人群,通过企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员工关注自身健康,预防职业病和工作压力带来的健康问题。
3. 特殊人群,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保健意识。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健康教育课程,结合目标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的培养。
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体检、健康宣传展览等活动,提高目标群体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
3. 制定健康行为指南,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健康行为指南,包括饮食、运动、作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4. 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对目标群体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跟踪和管理他们的健康状况。
5. 强化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和媒介,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目标群体对健康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四、实施效果评估。
1. 健康知识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等方式,评估目标群体的健康知识水平,了解健康教育的传达效果。
2. 健康行为改变,观察目标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否发生积极的改变,比如饮食结构、运动量、睡眠质量等方面。
3. 健康指标改善,通过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评估目标群体的健康状况是否有所改善。
五、总结。
血防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促进全民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防知识健康教育教案
咸保中心学校三年级沈启东
教学目的:通过上血防课使学生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及国家有哪些相关的政策法规;熟悉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感染方式、感染原因和有哪些危害;掌握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不接触疫水就不会感染血吸虫”。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血吸虫的生活史,逐层展开,边讲解边板书,重点讲解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概述】:
首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血吸虫?(定义),一般吸虫为雌雄同体,但寄生在恒温脊椎动物的血吸虫是雌雄异体,在分类学上称为裂体吸虫,我们习惯上所说的血吸虫就是这类,我们所知的有86种,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有5种,即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和湄公河血吸虫,致使人畜得血吸虫病,(定义),其余的感染或得病相对单一。
(曼氏血吸虫流行于拉丁美洲和非洲中部;埃及血吸虫流行于非洲北部;间插血吸虫流行于非洲)分布于亚洲的主要是日本和湄公河血吸虫(湄公河血吸虫流行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等湄公河流域),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是日本人于1904年在日本的片山县发现而命名,其实,根据古尸(湖北江陵出土的西汉古尸)记载2100多年前我国就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
我国目前有7个省(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110个县(市、区)有血吸虫病流行。
【血吸虫病危害】:
血吸虫对我们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1、尾蚴性皮炎: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接触疫水后数小时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奇痒、无痛,数小时至2~3天消失。
单尾、双尾尾蚴都可引起。
(当尾蚴行经肺部时,亦可造成局部小血管出血和炎症,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偶见痰中带血丝等。
)
2、急性血吸虫病:一般是没有感染血吸虫的人接触疫水后或曾经少量感染的人再一次大量感染后一个月出现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主要是:
1、发热:这是最主要的症状,典型的是午后体温骤升,午夜大汗热退,体温温差可高达4℃。
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又一主要症状。
主要是干咳、痰少,偶可痰中带血。
3、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拉肚子),大便3~5次/日,常带黏液和血液,伴有腹痛。
4、肝脾肿大。
B超检查绝大多数都有。
5、其他征象:面色苍白、消瘦、乏力、头昏、肌肉关节酸痛、荨麻疹。
6、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
急性血吸虫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慢性血吸虫病:急性治疗未愈或轻度的被自己忽略或一次少量感染的引起慢性血吸虫病。
一般都无明显症状,与有症状的比例为20:1,主要的症状为:1、慢性腹泻或慢性痢疾,呈间歇性出现(大便时干时稀),劳累或受凉后容易出现腹痛、腹泻或黏液血便;2、肝脾轻度肿大;3、嗜酸粒细胞增多及轻度贫血。
4、晚期血吸虫病:一般都是未及时治疗,经过较长时间(5~15年)的病理发展,成为肝脏损害严重的晚期病例。
主要有“三多三少”:老年人多、女性多、夹杂症多、儿童少、侏儒少、粪检阳性少。
主要表现:1、胃肠道症状:有不规则的腹痛、腹泻或下痢病史,上腹部饱胀,大便不规则;2、劳动力减退,并有低热、消瘦、面色萎黄;3、性功能减退,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和阳痿,女性可有闭经和不育;4、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症:肝脾肿大,脾肿大明显,超过腹中线或脐平面,肝硬化腹水,腹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的并发肝昏迷,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白球比倒置,电解质紊乱。
5、儿童可有生长发育障碍。
分型: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结肠增厚型。
5、异位寄生:脑型、肺型。
那什么人最容易得血吸虫病?不分男女老少、职业和种族,只要接触疫水,人人都容易感染血吸虫。
从性别上讲,男女对血吸虫的易感性并没有差别,但各地男女两种性别血吸虫感染率确实存在着差异,那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生产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的缘故。
在湖沼和一些水网流行区,男性主要从事生产劳动,如经常在疫水中捕鱼、捞虾、打草、耕耘、收获和打粽叶等,接触疫水机会多。
妇女较少参
加生产,主要是料理家务,相比之下女性血吸虫感染率往往低于男性。
但在山区和某些水乡小镇,男性多从事副业,女性则经常在疫水中洗衣,这类地区女性血吸虫感染率高于男性。
从年龄上讲,在一般的流行区,
5岁以下的幼儿接触疫水的机会较少,因而感染率较低。
5岁以上的儿童渐渐喜欢在湖边或河、沟边戏水、游泳,感染率迅速增加。
10岁以后因逐渐参加割草、放牧、捕鱼虾等生产劳动,同时,戏水、游泳者更多,所以血吸虫感染率上升更快。
成年后因全部投入农业或渔业生产,经常与疫水接触,血吸虫感染率也就高。
老年人因身体衰弱,体力减退,在田里或水中的劳动次数大大减少,接触疫水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就职业而言,渔民、船民、半农半渔和农民等职业人群因生产劳动,接触疫水的机会多,血吸虫感染率颇高。
由以上可以看出,人们是否感染血吸虫完全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中有无血吸虫尾蚴、尾蚴数量的多少和范围,以及接触疫水的频度有关。
那什么地方最容易得血吸虫病?容易感染血吸虫的地方称作易感地带。
一般是指人畜常到、感染性钉螺较多的地方。
此外,也有大量尾蚴随水流扩散到无螺地区造成感染的情况。
不同类型的疫区其易感地带的地形、地貌也不相同。
在水网地区,易感地带常常位于居民点附近。
如居民因生产生活常去的地方,或船民、渔民经常停靠船只的码头附近,或牛棚及耕牛过河渡水的渡口附近,或排灌渠道内。
在湖泊沼泽地区,易感地带大多是地势低洼、地形复杂、感染性钉螺密度高、人畜活动频繁的江湖洲滩、孤岛或新围堤垸尚未开垦的地段。
丘陵和山间平坝地区的易感地带常在居民区附近的池塘、沟渠和小溪。
高山型地区的易感地带主要为梯田,其次是家畜放牧的草铺和坑、塘、沟等。
那什么季节最容易得血吸虫病?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但在气温较高的4-10月份最容易感染。
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习惯的人感染血吸虫的高峰季节也不相同。
在冬天,当天寒地冻,河水、湖水、塘水结冰或干枯时,感染性钉螺极少甚至不逸出尾蚴,形成较长时间的血吸虫非易感季节,感染不容易发生。
但在某些血吸虫病流行区,冬季气温不一定很低,仍有可能发生感染。
春季雨水多,气候温暖,最适宜钉螺活动。
加上人们春耕生产繁忙,下水的次数多,因此感染的机会较多。
夏季气温高,下湖、下河游泳、洗澡的人数多,接触疫水的时间长,身体暴露的面积也大。
另外,长江沿岸等一些地区,洪水季节到来时,由于抗洪抢险突击下水人数增多,因此,受感染的人数也有可能增加。
一般来说,急性血吸虫感染以夏季最为常见。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血吸虫病?凡是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生产、生活或到流行区参加过抗洪抢险、旅游的人,无论何种民族、性别与年龄,只要接触过疫水,并出现皮疹、发热、腹痛、腹泻、身体消瘦、四肢无力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到当地血防专业机构,进行全面查治。
没有明显症状的人,也应进行血吸虫病排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