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鲁科版)《氮的循环(3)》【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鲁科版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鲁科版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鲁科2003版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课题:第2节氮的循环教材分析:本节重点介绍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氮的循环为主线,涉及氮的固定、氮肥,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在编写上突出“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社会生活”的思路,并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联系非常紧密,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加强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本节涉及的化学反应较多,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设计及思路:氮和氮的化合物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元素化合物,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在设计上主要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理解N2→氮的化合物→NH3→铵盐→HNO3→硝酸盐→N2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一知识网络结构的学习,使学生对氮和氮的化合物知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学习了《走进化学科学》和《元素与物质世界》两章内容,学生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的基本理论。

本课内容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线索,渗透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并对前面所学理论进行实际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在自然界的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掌握氮气和氨气的性质,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方法研究有关物质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对资料、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通过对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的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的观念。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教课方案鲁科版必修 1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教课方案【教材版本】山东科学技术第一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设计理念】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课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这部分内容如氮的固定、氮肥、以及人们在利用含氮物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与生产、生活都有着亲密的联系。

本节课就是经过对氨气性质的认识,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

经过对铵盐性质的学习,掌握氮肥的合理使用,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问题。

【教材剖析】本节知识经过对喷泉这一自然现象的剖析,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思虑能力和察看剖析能力。

联合学生对于氮循环的已有经验,在氮循环的基础上睁开此中的主要反响过程,商讨发生的化学反响,以及这些化学反响有那些重要的应用。

经过对氨态氮肥的学习,促进学生关注农业问题,关注农业生产。

【学情剖析】学生经过熟习的自然现象的剖析,简单激发学习兴趣,而对自然现象引出的化学识题,经过前面学习已经掌握了氮的循环和氮的氧化物,很简单想到应当学习氮的氢化物,经过对氨气性质的学习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

对实验现象的察看与解说,认识铵盐的性质。

从熟习的化肥下手,指引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问题。

让化学知识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目标1、经过察看实验,认识氨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响,与酸的反响。

2、经过剖析化合价认识氨的复原性。

3、经过亲身着手实验,得出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4、经过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响,认识铵态氮肥的施用问题,认识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培育经过察看实验现象,总结剖析物质性质的能力;经过活动研究,提升实验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研究实验,培育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课重点:氨与铵盐的性质教课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教课环境】实验试剂和用品:氨气浓盐酸氯化铵碳酸氢铵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纳稀硫酸酒精灯试管夹试管若干铁架台石蕊试纸玻璃棒棉花胶头滴管【教课方法】实验研究法。

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教案:3.2 氮的循环 教案2

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教案:3.2 氮的循环 教案2

第2节氮的循环【教学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氮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4、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识重点:1、氮的固定方式;2、N2、NO2、NO、NH3、NH4+、HNO3的性质及应用;3.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方法重点:应用氮循环中的各类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探讨物质的性质、以及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硝酸及其氧化性。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联想·质疑】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空气里的氮气和有关的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这些化学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板书】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阅读】阅读课本内容: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分析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

从动植物体,自然界中的雷雨放电、人类的活动三方面分析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设问】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那么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有哪些并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板书】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与氮的固定【讲解】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定,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

【思考】“雷雨发庄稼”包含了什么化学原理?【引导分析】空气中氮气在高压电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转化成NO2,NO2与雨水反应生成HNO3,生成的HNO3随雨浇入土壤,同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类,使土壤从空气中吸收养分,使庄稼受益。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教案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临沂第二中学杨庆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的第二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处于《碳的多样性》之后,《硫的转化》之前,是对物质循环过程学习方法的继续,讨论了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使学生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物质循环方法的知识,并且对氮在生活中影响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又为下一节硫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知道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了氧化还原知识。

掌握了非金属碳的性质及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待学习的知识:氮的两种氧化物NO和NO2的性质,熟练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认识氮循环过程中重要物质和氮的固定
待发展的认知:能用化学语言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魔鬼谷的例子,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含氮的物质,认识氮循环过程中重要物质NO和NO2,通过实验探究NO和NO2的化学性质,熟练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并解释雷雨天氮元素的转化过程,进而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2、通过了解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使学生认识氮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并且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如什么是氮的固定、氮的固定主要有哪些形式。

3、通过学习,了解酸雨及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氮的两种氧化物NO和NO2的性质。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3课时) 学案-最新教学文档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3课时) 学案-最新教学文档

第2节 氮的循环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目标导航] 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

3.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一、硝酸1.物理性质 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低,易挥发,在空气中呈“白雾”状,质量分数95%以上的浓硝酸称为“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1)酸性:属于强酸,具有酸的通性,如CaCO 3与HNO 3反应CaCO 3+2HNO 3(稀)===Ca(NO 3)2+CO 2↑+H 2O 。

(2)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 3=====见光或受热4NO 2↑+O 2↑+2H 2O 。

(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反应: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除金、铂、钛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

a .Cu 与浓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Cu 与稀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

b .与Fe 、Al 反应: 常温时浓硝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所以可以用铁容器或铝容器盛放浓硝酸。

②与非金属反应: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3.用途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

二、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1.含氮氧化物的危害(1)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的排放引起的;会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

(2)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形成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3)酸雨: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的硝酸和亚硝酸是酸雨的成分。

(4)水体富营养化:当进入水的氮含量增大时,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疯长”并覆盖在水面上。

2019-2020年高中化学《3.2氮的循环(三)》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3.2氮的循环(三)》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3.2氮的循环(三)》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 第一部分:三维目标第二部分:自主性学习1、旧知识铺垫1、氨有哪些主要性质?2、铵盐有哪些主要性质?2、新知识预览1 / 63、我的疑难问题:硝酸的氧化性有多强?第三部分:重难点解析1、浓硝酸的不稳定性方程式:思考:①浓硝酸经常显黄色的原因。

②浓硝酸通常怎样保存?为什么?2、浓硝酸的强氧化性:2 / 6分析: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HNO3应该具有性。

⑴与金属反应实验2:思考:①要把铜片加入硝酸中,不让气体逸出,还可以怎样做?②两只试管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实验3:现象: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若铁粉过量,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思考:硝酸在上述实验中起了什么作用?、。

3 / 6⑵与非金属的反应在加热条件下,浓硝酸与碳等非金属单质反应方程式:请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所得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此反应体现了硝酸的性。

⑶硝酸能氧化低价态的离子或化合物如,硝酸与亚铁离子不共存,硝酸与硫化氢、二氧化硫、碘化氢、溴化氢等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第四部分:知识整理与框架梳理4 / 6第五部分:习题设计1、基础巩固性习题1、下列对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A、纯硝酸是黄色易挥发性的液体B、打开盛浓硝酸的瓶盖,产生棕色烟C、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D、硝酸的酸酐是二氧化氮2、稀硫酸中插入一块铜片,要使铜片迅速反应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A、稀盐酸B、硫酸钠晶体C、硝酸钾晶体D、三氯化铁固体3、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稀盐酸时,溶液颜色变化是()A、颜色变浅B、变为红色C、没有变化D、变为黄色2.能力提升性习题4、下列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氢钙溶液跟硝酸反应Ca(HCO3)2 + 2H+ = Ca2+ + 2H2O +2CO2↑B、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Ca(OH)2 + 2 H+ = Ca2+ + 2H2OC、向稀氨水中加入稀硝酸NH3·H2O + H+ = NH4+ + H2O5 / 6D、铜与浓硝酸反应3Cu + 8H+ + 2NO3- =3Cu2+ + 2NO↑ + 4H2O5、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a L气体(标准状况),被还原的硝酸是()A、a/22.4molB、 a/11.2molC、3a/22.4molD、3a/11.2mol6、足量的铜放入400 m L 2mol/L 的硝酸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A、0.12molB、0.2 molC、0.4 molD、0.8 mol6 / 6。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word文档资料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word文档资料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 、NO2)、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元素化合价的转变。

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1、教学媒体、课件;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集气瓶若干、带铁夹及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园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若干、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镊子、胶头滴管等;药品: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铵固体、红色石蕊试纸、浓硝酸、稀硝酸、铜丝、铁片、锌片、铝片等。

第1课时【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教案设计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教案设计

《氨铵盐》——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氨铵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氨铵盐》安排在这章讲述,是因为它有《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做指导,有元素化合物知识做基础,可起到复习、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作用。

学好氨的性质为学习硝酸的工业制法及有机化学的知识又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同时本节课又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因为氨分子的性质更能体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本节知识和能力的层次要求结构:理解物理性质:了解化学性质:综合应用用途:常识性介绍3、教学目标的确定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宗旨就是提高全民素质,为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学的任务已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得到启迪,同时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确立本节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在认识氨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2)能力目标:培养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对学生进行事物是普通联系的,以及内外因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4)创新目标:通过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是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依据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确立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难点:氨和水的反应二、分析学生情况,渗透学法指导学生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已初步掌握,这对氨气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2课《氮的循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2课《氮的循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2课《氮的循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自主复习,学生能归纳总结氨和铵盐的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通过知识梳理,学生能归纳总结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总结出综合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一般思路。

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展示汇报,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第一课时的学习,对氨与铵盐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的过程;大部分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缺乏灵活应用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道综合实验题既能考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又能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普遍存在化学基本原理在实验中的应用不灵活、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要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得分率,首先要有比较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其次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3重点难点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自主学习
要求:a. 课前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复习教材P76-79内容;
b. 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填空;
1.氨
①物理性质:状态,气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水溶性。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 省一等奖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  省一等奖教案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 、NO 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硝酸的性质)(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2、补充实验。

3.3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a.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微生物学》或《细菌与真菌》等相关的书籍,以深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更多知识。
b.视频资源:鼓励学生观看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科普视频,如《微生物的世界》、《细菌的奥秘》等,以增强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兴趣。
c.实验活动:建议学生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细菌和真菌实验,如培养细菌和真菌、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辅助材料:为了增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理解,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实验器材:本节课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如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因此,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显微镜、培养皿、试剂等。同时,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损坏器材。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对生命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于微生物世界的研究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和难以理解之处。
学生在知识方面,可能对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对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可能还不太清楚。此外,他们可能对微生物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和深入的思考。
3.3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材通过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学案设计、教学设计无答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学案设计、教学设计无答案

氮的循环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重点】N2、NO 、NO2的性质。

【难点】N2、NO 、NO2的性质。

<自主预习>(知识回顾)1. 氮元素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土壤和水体中。

2. 氮家族的构成:(1)按组成和性质分类单质:氮家族化合物:(2)按化合价分类3. 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单、双、多)分子,原子间共用对电子,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结构需要,因此氮气很。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 O2和H2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与O2 ;与H2 。

4. 氮的固定定义: 。

氮的固定分类5. 氮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有哪些,并标出N 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 NO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 2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NO 非常容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NO 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合作探究>一、分组讨论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并画出各物质间的转化[交流研讨]:在新疆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遇雷击而倒毙,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

奇怪的是这里草木茂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1. 氮气【分组讨论】:氮气的化学性质为什么不活泼?能与哪些物质反应?氮气的用途有哪些?【学习交流】:什么是氮的固定?主要有哪些方式?你知道的有关氮的固定的方程式有哪些?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NO与NO的比较2【分组讨论】:现有一试管二氧化氮,将其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足够长的时间后,有什么现象?【进一步探究】:若使试管中液面上升,可采取什么措施?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达标测评>【巩固练习】1.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 )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NOC.雷雨时空气中的 N2转化为NO 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2. 下列气体中,可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是()A.N2 B. NO C. NO2 D. NH33. 在体积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NO、bmolO2 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A.a/b B. a/2b C. a/(a+2b) D. a/2(a+b)【当堂达标】1. 氮的固定有三种途径: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和工业固氮。

《氮的循环(3)》教案1(鲁科版必修1)

《氮的循环(3)》教案1(鲁科版必修1)

第二节 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 、NO 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培养学生终身开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NO 、NO 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 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 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响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开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响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氮〔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2、补充实验。

五、教学方法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六、课时安排三课时七、教学过程第3课时【复习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制得NH3如果实验室要制得少量NH3,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由于氮气与氢气反响条件不易获得,加热铵盐制得的NH3又不纯,故实验室选择铵盐与碱反响来制得少量氨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 + 4HNO3 (稀,过量) Fe 在浓硝酸中被钝化
Fe(NO3)3+ NO↑ + 2H2O(其中一个反应)
观察·思考
以下反应和变化体现了硝酸哪些性质? 酸性(成盐性质)
4HNO3 (稀,过量) + Fe Fe 在浓硝酸中被钝化
Fe(NO3)3 + NO↑ + 2H2O
强氧化性
概括·整合 硝酸的性质
观察·思考
请预测硝酸的性质,并说明预测的依据。
预测性质
预测的依据
酸性
物质类别(酸的一般性质)
强氧化性
① HNO3中氮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 ② 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类比
元素化合价
+5 +4
+2
0
N2
观察·思考
HNO3
NO3-
NO2
选取哪些试剂
NO
有利于探究硝酸的
酸性和强氧化性?
-3 NH3
氢化物
单质
来的氮氧化物排放;将氮氧化物进
Regeneration:再生,变废 行尾气处理或再利用等。
为宝
Rejection:拒用有毒有害品
交流·研讨
你能想到哪些方法减少NO、NO2等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方法:从污染物性质入手
交流·研讨
你能想到哪些方法减少NO、NO2等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氮氧化物的性质
处理手段
氧化性
还原法
还原性
氧化法
与水、碱反应
类别转化+氧化还原
还原法
CO、 NO2 烃类(CxHy)
NO
还原剂
CO2 N2
汽车尾气管中催化还原氮氧化物
氧化法
3NO2 + H2O 2NO + O2
2HNO3 + NO 2NO2
硝酸工业中循环使用氮氧化物
类别转化+氧化还原
NO和NO2混合气与碱液 反应:
生了反应
氮元素化合价
概括·整合
+5
H2O HNO3 碱或盐 NO3-
+4
O2
NO2
o2
Cu
+2
o2 NO
OH-/∆
0
H2 N2
-3 NH3
H2O

NH3∙H2O
H+ NH+4
OH物质
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类别
氨基酸、 蛋白质
交流·研讨
N2 NH3
你知道
哪些环境问
NO NO2 N2 题与含氮物
HNO3
OH-
NO2 + NO + 2NaOH
2NaNO2 + H2O NO2与碱液反应
2NO2+2NaOH
NaNO3+NaNO2+H2O
概括·整合
化合价
性质研究
认识 物质应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类别
实现转化
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 二维图
应用·实践
下列制取Cu(NO3)2的方法最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C )
A.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 NO2
质有关?
蛋白质、尿素
NH3 NH4+
-
NO3
交流·研讨
水体 富营 养化
雾霾
酸雨
光化学 烟雾
交流·研讨
你能想到哪些方法减少NO、NO2等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绿色化学5R原则
Reduction:减量使用 Reuse:循环、重复使用 Recycling:资源回收利用
措施: 倡导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带
B.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
NO
C.Cu先在O2中加热得到CuO,再与稀HNO3反应得到Cu(NO3)2
D.Cu先与浓H2SO4共热生成CuSO4,再与Ba(NO3)2溶液反应
生成Cu(NO3)2
SO2
应用·实践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
浓硝酸
固体减少,溶液缓 固体溶解,溶液迅 Cu 慢变为蓝色,溶液 速变为绿色,产生
上方出现浅红棕色。 红棕色气体。
观察·思考
观察浓、稀硝酸分别与金属反应的现象,寻找确定硝酸性质的证据。
稀硝酸
浓硝酸
固体减少,溶液缓慢 铁片表面出现少量 Fe 变为棕黄色,溶液上 气泡,长时间放置
方出现浅红棕色。 无明显变化。
氧化物
NH3∙H2O
酸碱
NH+4
物质 盐 类别
观察·思考
观察硝酸分别与不同金属反应的现象,寻找确定硝酸性质的证据。
氢后金 属Cu
氢前金 属Fe
稀硝酸
浓硝酸
观察·思考
观察硝酸分别与不同金属反应的现象,寻找确定硝酸性质的证据。
观察·思考
观察浓、稀硝酸分别与金属反应的现象,寻找确定硝酸性质的证据。
稀硝酸
鲁科版
氮 的 循 环(3)
高一年级 化学
主讲人 中学
观察·思考
硝酸(HN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 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和硝酸盐等。
在实验室里,硝酸需要密闭保存在棕色瓶 中,放置在冷暗处。
请预测硝酸的性质,并说明预测的依据。
观察·思考
请预测硝酸的性质,并说明预测的依据。
预测性质
预测的依据
挥发性 需要密闭保存,有可能具有挥发性
不稳定性 需要避光保存在冷暗处,有可能在 光照或升温时分解。
观察·思考
硝酸(HNO3)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 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浓硝酸(63%以上的硝酸)长时间光照或受热后会发生 分解,因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浓硝酸中显黄色。
一瓶长时间放置的浓硝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