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板块练6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情感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情感

专题六: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深入你的心,摄住你的魂一、理解、领悟思想感情的四种主要途径:题材、意象、景物、典故(一)根据题材,把握思想感情古诗的思想感情与诗歌的题材有密切关系,相同的题材,其情感也有共同之处。

因此,从题材入手对思想感情的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分析意象,把握思想感情诗歌总要具体描绘形象的,在描绘出的形神兼备的形象(意象)中寄寓作者的主观情感,间接地表情达意。

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景、物是诗人情感的最好载体。

把握古诗中的形象(意象),就能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透过景物,把握思想感情①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如“江风引雨入舟凉”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

②从景物色彩中揣摩。

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

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

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

景物也有时令色彩。

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③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

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四)抓住典故,把握思想感情典中情也有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

古诗常见典故的含义红豆——爱情或相思梦蝶——做梦、梦幻鹊——传信的使者阳关——古关名,后指送别之曲商女——歌女,代指统治者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投笔——弃文从武桑榆——暮年碧血——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黍离——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折腰——屈身事人采薇——隐居避世班马——惜别之情折桂——科举及第烂柯——离家年久高山流水——知音或高雅的乐曲二、古诗常抒的八类感情①忧国忧民之情:体验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制度的腐朽和统治者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6 语言文字运用 第3节 语段的压缩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6 语言文字运用 第3节 语段的压缩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压缩。解答所有压缩类题目均可以先给文本分层,再分 别概括各层大意,最后把各层大意概括为一句话。而提取关键词的题目不过是多 了一个环节,即在概括为一句话的基础上把句子主干提炼出来。该语段一共三个 自然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的大意是引力波是什么;第二层的大意是美国首次发 现引力波;第三层的大意是引力波的发现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概括起 来就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它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该句子的主干内容为: 主语——美国,谓语中心词——发现,宾语中心词——引力波、影响。 答案(示例):引力波 首次(或“美国”) 发现 影响(或“意义”)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该消息有两段文字, 第一段第一句是交代要说明的对象是调查报告的内容,接下去先分后总,一一说 明调查的结果。语段的最后一句是对全段内容的总结,也就是第一段的中心句。 第二段的结构是先总后分,即第一句先概括说明调查的结果,再详细说明具体情 况。所以,在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把这两个总结句(中心句)整合起来就 可以了。 (2)对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评述,不仅需要有自己的观点,还要阐述理由。 阅读率的提升和阅读方式多样化,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有声阅读(听书)”和“数 字化阅读”相对于传统阅读,可以说是浅层次的阅读,还是要慎重运用。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 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 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 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答:________ ________ ___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6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词语复位、句子复位和语句排序含解析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6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词语复位、句子复位和语句排序含解析

专项对点练(六)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词语复位、句子复位和语句排序题组1词语复位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孔子思想中浸透着道德的身影,__①__,孔子的幸福观里,个体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加强道德修养,__②__具备道德才能获得幸福。

许多统治者认为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事,__③__能稳定自己的统治。

亚里士多德受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__④__肯定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唯有品质优良的人才能够做到公正、节制。

常人__⑤__没有通过行德来追求生活的幸福,__⑥__很难获得长久的幸福。

①②③④⑤⑥A 因而只有还所以因为所以B 所以/ 才还假如就C 因此只有就也如果就D 因为只要也而且不仅而且C[②处,根据“只有”,据此可排除B、D两项。

⑤⑥处说的是常人不讲道德的危害,二者是假设关系,据此可排除A项。

故选C项。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要实现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新医学这一宏愿,__①__需要从哲学的层面搭建融通中西的桥梁。

__②__,发掘和弘扬中医先贤的科学精神,__③__有助于接引、融会西方科学精神,__④__能防止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对立的偏颇;__⑤__能为当代医学工作者提供综合创新的启示,__⑥__能为广大科学工作者提供探索真理的精神动力,让科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①②③④⑤⑥A 就因此不仅而且/ 又B / 因此既又不仅而且C 则所以/ 还既还D 还所以不但/ 如果就B[①”都表示因果关系,不同的是,“因此”含书面语色彩,“所以”含口语色彩。

这段文字是书面语,选“因此”比“所以”更合语体。

③“接引、融会西方科学精神”与④“防止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对立的偏颇”是并列关系,据此可以确定选“既……又……”项。

⑤“提供综合创新的启示”与⑥“提供探索真理的精神动力,让科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是递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带有并列关系和假设关系的选项。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 诗歌鉴赏 题型1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 诗歌鉴赏 题型1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六|诗歌鉴赏1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题型1设题四个角度,解题三个步骤——客观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众人[宋]王安石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交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

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对点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标题的“众人”指普通人,“何足”二字说明作者并不在意他们的议论纷纷,反而坚定地认为这些是非是值得高兴而不值得担忧的。

B.三四句用典,说明大家交口称赞的不一定是圣贤,反之亦然,还巧妙地暗示了自己的处境,且与尾句相呼应,点明了自己做人的方向。

C.从诗歌艺术方面看,全诗以说理和散文笔法为诗,较缺乏形象和情感的打造,虽表现出宋诗重议论的特点,但读起来诗味并不丰厚。

D.本诗内容虽主要写的是对待他人意见的态度,我们却能从中感受到一位立场坚定、充满自信,以圣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诗人的风骨。

解析:选A A项,“反而坚定地认为这些是非是值得高兴而不值得担忧的”错误。

根据一二句的诗意可知:作者认为面对众人议论纷纷,并不值得争辩,他既不会高兴也不会担忧,表现了诗人高度的镇定。

2.本诗内容恰好阐释了《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出的哲理,请指出哲理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不畏”二句表现的哲理是: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会自信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被事物的重重表象迷惑。

②本诗中的一二句,作者不以众人的议论纷纷而“喜”或“病”,众人的看法不过是像浮云一样,只是事物的表象,三四句中以“贤圣与否不以人的论说而定”举例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但作者并不否认像五六句圣人那样以较高的客观标准对人进行客观评价,但无论如何(众人也罢,圣人也罢),人善恶好坏的本质是由人自己决定的,这体现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真谛。

部编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专项狂练六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部编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专项狂练六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备考专项狂练六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西安远东一中2019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

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

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

时至今日,工厂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

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生产出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

此时,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拥有一件物品的人和使用这件物品的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

这样物资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分享经济由此产生。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平台,供物资的所有者发布和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资。

不经意间,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分享经济的身影。

分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许多领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模式。

那么,分享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呢?首先,它改变了供给端。

分享经济让产品的供给方从机构变成了个人。

比如,原来人们出去旅行,只能住酒店集团提供的酒店,而分享经济让个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当于酒店的服务。

原来人们只能坐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子,现在则还能坐个人开的私家车。

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

人们旅行的时候可以住各种风格的房子,人们出行的时候可以坐各种不同的车型,遇见各种性格的司机。

如今人们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分享经济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其次,它让个人崛起。

分享经济降低了个人“微创业”的门槛,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小房主,做个专车司机,都是简单方便的“微创业”。

2020版高考语文练习-专题六 名句名篇默写

2020版高考语文练习-专题六 名句名篇默写

专题六名句名篇默写命题角度语境理解式默写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9全国Ⅰ·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

就(1)题而言,要抓住“斥”“称自己腾跃起飞”“飞行的极致”等关键词,找准需填写的语句;就(2)题而言,聚焦“五丁开山”传说,即可锁定相关诗句;就(3)题而言,由语境中“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可锁定“浊酒一杯家万里”,由“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可锁定“燕然未勒归无计”。

2.(2019全国Ⅱ·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根据题目中“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的提示作用,确定要默写的句子。

注意“昳”的正确书写。

(2)注意题目中“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的提示作用,回忆《阿房宫赋》中的相关文句。

注意“覆压”的写法。

(3)注意题目中《赤壁赋》及“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的提示作用,默写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注意“袅袅”“绝”“缕”的写法。

3.(2019全国Ⅲ·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6 名句名篇默写(精讲精炼)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6 名句名篇默写(精讲精炼)

专题06 名句名篇默写(精讲精炼)复习风向标:1.以理解性默写为主要考查题型,注重名篇全篇的背诵,尤其重视对必背篇目的全面理解和对名句的准确理解之后的识记。

此种考查方式与以往以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方式相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而非单纯识记能力。

2.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

解题技巧:四种方法帮你选准句:(一)意义还原法:某些名句填写的情境提示就是对名句的意义解释或翻译,我们把语句的意义或翻译还原到“古文”或诗句即可。

(二)位置检索法: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给出了所填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根据提示检索原文,就可快速找到切入点,以此确定所填名句。

(三)意象定位法:一些名句填写的情境列出了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人、事、物等),根据这些意象可准确定位所填名句。

(四)技巧推断法: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点明了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反衬”等,我们借助这些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找到所填名句。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高考真题:1.(2019·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第三,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 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 盾、交叉或包含。
2.论 据 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 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道理论据要准确恰当。 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3.论 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解决“证明什么” 的问题,论据解决“ 用什么 来证明” 的问题,而论证解决“ 怎样证明” 的问题。 论证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服力。 ( 四) 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
������������������������������������������������������������������������������������������������������������������������������������������������������������������������������������������������������������������������������������������������������������������������
第二部分
专题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专题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
清单 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知识
(一)论述类文本的基本概念 论述类文本是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
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特点的一种文体。 它往往 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广泛的 社会科学领域。 这类文章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具 有较强的综合性。 高考题选用的材料新颖,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 最新动向的文章,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人们对社会 热点的评价和看法。 这些材料一般淡化了文章背景,内容有积极意 义,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语句的扩展试题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六语句的扩展试题

Ⅰ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考点要求语句的扩展简释:它就是要求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简单凝练的一组词语、一个短语或短句,合理地扩充成表达具体明确、语言生动丰富的一句话或一段话。

主要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及表达能力。

1.(2017·浙江)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6分)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

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

月色溶溶,树影婆娑。

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第三人称1分,诗中意象1分,心理描写2分,语言表达2分)答题提示:本题从扩展语句的角度进行考查。

首先要结合题干揣摩诗句的意境和人物的心理,或空寂,或清冷;或落寞,或感奋。

然后展开想象,运用第三人称对诗句描绘的意境和人物心理进行添枝加叶细致刻画,尽量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描写时要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力求使句子表达形象生动。

2.(2012·浙江)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4分)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曾经在春夏时节欢唱、摇曳的银杏树在初冬疾风骤雨的侵袭下,枝叶凋零,如同干瘪的老妇人。

(词语全用1分,修辞方法各1分,表达流畅1分)答题提示:本题以组词成句的形式考查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落实训练高效增分古诗词鉴赏一含解析[京津鲁琼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落实训练高效增分古诗词鉴赏一含解析[京津鲁琼版]

古诗词鉴赏(一)1.(2019·梅州3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一句生动贴切地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解析:选C。

词中“又携书剑”展现的是儒雅、刚健、自信的形象,“路茫茫”是写廓之会踏上广阔辽远的应考之路,而不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整句流露出的是诗人的鼓励、赞赏之情,而不是“担忧之情”。

(2)本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答案:此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廓之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福。

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明年的今日,他必已金榜高中,青云直上,那时他会笑着回看世间还在为科举考试忙碌的举子,非常轻松愉悦。

2.(2019·怀化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①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②。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南宋词人。

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嘚嘚”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六文学类阅读题材3问题小说作业课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六文学类阅读题材3问题小说作业课件

题材强化
4. 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4.【参考答案】 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 乎个人尊严;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6分) 【解题思路】 “我们下棋是下棋”是父亲针对“眼镜”输棋后拿出一支钢笔送给“我”的行为所说的话。从文章整 体来看,父亲下棋从来不“挂”任何东西,“下棋是下棋”,就是不让下棋变成赌博、利益之争,而仅仅只是切磋棋艺,体 现出父亲恪守棋道的君子之风;同时,父亲此时的生活是相当落魄的,他下岗后“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 抽”,在经济上十分贫困,但父亲却从不因此贪图利益,不肯拿棋艺换取生活物资,体现出他的个人尊严,令人尊 重;“眼镜”的钢笔是送给“我”的,父亲代“我”做了决定,因此这番话不只是对“眼镜”说的,也暗含着对“我”的提 醒:“他有笔”提醒“我”不要贪图利益;“下棋是下棋”提醒“我”也要恪守棋道,不可让纯粹的棋艺追求沾染了世俗的 污浊。
参考答案 1.B “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无中生有。故选B。
题材强化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 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 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 道的指点。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 轻松的一面。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6)文言翻译(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6)文言翻译(含解析)

文言翻译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 “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1.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2.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注]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墣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墣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有删改) [注]刖:砍掉。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2.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 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诗歌鉴赏 题型4(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诗歌鉴赏 题型4(Word版含解析)

专题六|诗歌鉴赏1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题型4对比鉴赏,分析异同——主观题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送僧往湖南刘商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袈裟。

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

送濬上人刘商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注】。

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

【注】头陀:行脚乞食的僧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闲”字写出诗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

B.第一首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

C.第一首诗末句写秋水、禅僧、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D.第二首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

解析:选C C项,应为“澄明纯净的氛围”,没有“凄清”之意。

2.(对点题)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异同。

(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第一首诗后两句写船行南湖,诗人内心与南湖风浪一般平静,诗人以“秋水”喻心境的澄明通透,“莲花”喻人心洁净无垢,表达了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的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

第二首诗后两句写眼看着庭院中的梅花就要绽放了,只有诗人独自歌咏,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

答案:异:第一首诗写出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的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

第二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

同: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却无送别诗的悲苦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9分)蝶恋花谢逸豆蔻①梢头春色浅。

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②青玉碾。

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

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③平如剪。

【注】①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

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古代妇女首饰。

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

③烟草:形容草色如烟。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的句子:“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三高考一轮复习精选题组层级快练 专题六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2)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三高考一轮复习精选题组层级快练   专题六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2)

题组层级快练(七)专题七仿用、变换句式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花红柳绿,秋叶飘零,催万物促轮回,大自然拥有神奇的魔力。

材料:奇特奇妙雄奇显生机竞自由展辽阔状雄伟积微渺汇壮阔瑰丽山河积土成山种子发芽聚水成涓浩瀚大海鲜花开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种子发芽,鲜花开放,显生机竞自由,大自然拥有奇特的魔力。

②瑰丽山河,浩瀚大海,展辽阔状雄伟,大自然拥有雄奇的魔力。

③积土成山,聚水成涓,积微渺汇壮阔,大自然拥有奇妙的魔力。

解析从示例来看,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连续两个短语,一个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连动句,还有一个是具有完整主谓宾的句子。

从句式来看,“大自然拥有……的魔力”是一个固定句式,需要填充的是“魔力”前的定语。

从语意上看,第三句的两个动宾短语的内容分别对应第一和第二句,第四句则由此生发对大自然魔力的感慨。

于是,从“显生机竞自由”的内容来看,“种子发芽,鲜花开放”应放置在此句之前,后面对应的应该是“奇特的魔力”。

从“展辽阔状雄伟”的内容来看,“瑰丽山河,浩瀚大海”应放置在此句之前,后面对应的应该是“雄奇的魔力”。

从“积微渺汇壮阔”的内容来看,“积土成山,聚水成涓”应放置在此句之前,后面对应的应该是“奇妙的魔力”。

2.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采菊东篱,寄情山水,享清闲喜恬淡,中国文人持有闲适的情怀。

材料:苦闷雄壮感伤怀愤懑诉愁苦存慷慨显激昂寄孤苦抒忧愁送别友人怀才不遇思念家乡留取丹心报国无门矢志报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怀愤懑诉愁苦,中国文人怀有苦闷的情怀。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短板快攻点21议论语言要靓丽练习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短板快攻点21议论语言要靓丽练习

议论语言要靓丽病文佳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48年,钱三强辞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职位,回国任教;195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朱光亚拒绝美国邀请,坚持回国;1955年,钱学森携家眷踏上归国之路……1999年3月,国务院表彰授予钱三强等23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78年至198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迎来了继“五四”之后的第二次“留学潮”……2009年,哈佛大学强磁场研究所的王俊峰、刘青松等八人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集体回到祖国,成为中科院“哈佛八剑客”,全国“海归潮”正式出现……2017年全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48.09万人,其中获得硕博研究生学历者22.74万……美国《旧金山纪事报》称:“20年前回国,是中国需要留学生;20年后回国,是因为留学生需要祖国。

”面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与原文相比,升格后的文章在论证方式和材料处理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让材料充分燃烧,使思维更为深刻,主要用到的论证方法有:一是因果分析法。

比如,升格文紧扣作文材料深入探究回国潮的原因,论述更为集中。

二是意义诠释法。

比如,升格文简明扼要地叙述刘永坦和钱七虎的事迹,用意义诠释法阐释了“爱国是什么”的主题,直接切入,观点鲜明。

三是假设分析法。

比如,升格文在引用姚期智等例子后,就巧妙运用了反问和假设分析法,让文章走向深入。

四是辩证分析法。

比如,升格文在论证“留学生需要祖国”时,就展开辩证分析,换一个角度更有说服力。

提升路径形象说理法之一: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寓言、故事来打比方,用比喻的方式来论证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其效果是: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易,化枯燥为生动,更容易获得阅卷者的认同。

它的运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主体部分使用,即用一个比喻贯穿全文,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地把喻体与所要论证的观点中的相同或相似点揭示出来,放在一起比较,从而使喻体有力地论证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练6 古诗文阅读(二)(建议用时:30分钟)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

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

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B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C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D.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C解析A项,“将”在此处是“率领”的意思,“兵”是“将”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项,“千金”前省略了介词“以”,“以千金”为“高祖购求布”的状语,“高祖购求布千金”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项,“罪”为“及三族”的主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故选择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褐衣是用由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时贫穷或地位低者的穿着。

B.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

C.吕后名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时被尊为皇太后,在惠帝去世后临朝称制。

D.河东指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B解析“单于”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世北方的游牧民族虽也有称其首领为“单于”的,但更多的却是称“可汗”,所以“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说法错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布被人搭救,得到高祖赦免。

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高祖进言,高祖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

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

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

D.季布重诺之名,被曹丘生宣扬。

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重诺的名声之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

D解析“季布重诺的名声之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错,根据原文“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可知,季布原本就有重诺的名声,曹丘生只是使他更有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怒之,故必欲得之。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数:多次。

窘:使……困窘。

得:抓到。

(2)说:通“悦”,喜欢。

固:坚决。

书:写信。

答案(1)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

”(2)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

”曹丘生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信,便起程去了。

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

项羽派他率领军队,多次使汉王刘邦陷入困境,等到项羽被消灭以后,汉高祖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下令)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

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

周氏说:“汉王朝悬赏捉拿您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冒昧给您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

”季布答应了他。

于是周氏便把季布的头发去掉,用铁箍锁住他的脖子,让他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起,到鲁地朱家那里去卖。

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于是就买下了他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朱家于是乘坐轻便马车前往洛阳,拜见汝阴侯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搜求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

”朱家说:“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心胸不广阔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滕公等到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进言。

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孝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出言不逊。

吕后十分恼怒,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对”。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于是不再商议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孝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孝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

季布来到京城,在客馆居住了一个月,孝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世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惭愧。

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楚地人曹丘生,与窦长君有交情,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

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

”曹丘生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信,便起程去了。

窦长君先派人把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生的到来。

曹丘生到了,就对季布行礼说:“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句诺言。

’我出游向天下人宣扬您的名声,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生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当作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

季布的名声之所以更加显扬,是曹丘生宣扬的结果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19·福建泉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高适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③倚马④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一载(752),作者当时在长安闲居。

临洮:边塞重镇,在今甘肃省境内。

②二毛:花白头发。

③阳谷、陇山:均为赴临洮所经之地。

④倚马:晋代桓温北征时,曾令袁虎倚马草拟告捷文书,袁虎手不辍笔,不久就写成了。

后以“倚马”指文思敏捷。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蹇秀才渴望事业顺利而不得的情状,暗示不得志也是其赴边的原因之一。

B.第二句颇有意味,其中有同情,有遗憾,也隐含着对友人年高而不丧志的赞赏。

C.“莫厌陇山高”在批评友人畏难情绪的同时,也巧妙写出陇山山高难行的特点。

D.全诗虽然重在写送蹇秀才赴边,但字里行间也暗含作者对建功边塞的向往之意。

C解析“莫厌陇山高”的意思是不怕陇山山高,体现的是蹇秀才老当益壮的豪情。

6.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但两诗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情感却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然后再进行比较。

同为送别题材的诗,两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宽解之意。

本诗中,这位蹇秀才可能与高适有相似的经历,都是久沉下僚,想到战场上去争取功名,因此高适创作此诗鼓励他。

高适肯定了友人的文武之才,对友人有理解、同情,也有赞美、鼓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除了表达深厚的友情,还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句,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一改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旷达的胸怀。

答案同:两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宽解之意。

异:高诗用“雄笔”“宝刀”肯定友人的文武之才,相信友人凭自己的努力,会在边塞建功立业。

王诗站在“同是宦游人”的角度,将心比心,劝导友人放宽胸怀,不因一时失意、别离而伤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