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版-金融学-最全最简洁必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黄达《金融学》背诵要点梳理

黄达《金融学》背诵要点梳理

黄达《金融学》背诵要点梳理包括以下内容:
1.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功能。

2.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投资者、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等。

3.金融市场的各类产品,如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

4.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如竞价机制、交易方式等。

5.金融市场的风险和收益,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6.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泡沫,包括市场效率、市场泡沫等。

7.金融机构的种类和功能,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8.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

9.金融创新的种类和影响,如金融衍生品、资产证券化等。

10.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金融监管的原则、方法和手段等。

以上是黄达《金融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需要考生重点掌握和记忆。

金融学黄达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金融学黄达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

场外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网络。

承兑: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标识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

充分就业: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能在比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自己的工作。

储蓄银行:是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

窗口指导:中央银行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一种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一种劝谕式的监管手段。

创业板(二板)市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证券交易所市场之外设立的另一个或若干个专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筹集资金的证券市场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经办存款的机构根据存款额的大小,按一定的保险费率交纳保险费给存款保险机构,当存款机构无力支付存款时,该保险机构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

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

掉期合约:是交易双方就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交换资产或资金的流量而达成的协议对冲基金:是私募基金的一种,是专门为追求高投资收益的投资人设计的基金。

菲利普斯曲线:当失业率降低时,货币工资膨胀率较大,当货币工资膨胀率较小时,失业率会上升。

发行库: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的金库发行市场:是新金融工具最初发行上市的市场。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按此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分权多头: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拥有监管权,且不同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由不同的监管机关实施监管,典型的代表为美国和加拿大。

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的一种,以直接权益投资的方式,对尚未上市但有很好成长前景的公司进行投资,由于这些公司一班还处于创业阶段,通常也被叫做创业投资基金。

封闭式基金:是指经核准的基金份额总额在基金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交易,诞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的基金。

(2024年)黄达《金融学》(第5版)笔记整理

(2024年)黄达《金融学》(第5版)笔记整理

2024/3/26
金融市场的定义与分类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不同 类型的金融市场具有不同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以及金融机构等。不同参与者具有不同的需求和 目标,通过金融市场实现资金的融通和资源的配置。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等。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保证金 融市场的有效运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金融市场的监管也是保障其健康运行的重要 因素。
10
03
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
2024/3/26
11
金融机构的体系与类型
2024/3/26
金融机构的定义与功能
01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其主要功能包括资金融通
应对金融全球化的挑战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监管,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 革和完善,提高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2024/3/26
2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3
国际收支平衡表
汇率制度
包括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影响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 。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反 映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经济往 来情况。
2024/3/26
20
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
2024/3/26
国际金融市场
指由国际性的资金借贷、结算、汇兑以及黄金等金融交易活动所 构成的市场,包括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采用先进 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 制。

金融学黄达第一章货币知识点总结

金融学黄达第一章货币知识点总结

导论•金融学科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金融的范畴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汇率等•(二)金融的微观分析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等•(三)金融的宏观分析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利率形成与汇率形成、货币政策及其与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概述•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制度•四、我国的货币制度•五、国际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概述一、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universal equivalent)二、货币的特征1、价值稳定性(Stability of value)这是货币重要的特征。

正像尺子衡量长度,需要自身的长度固定一样。

2、普遍接受性(General Acceptability)3、供给富有弹性(Elastic Supply)金银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供给缺乏弹性4、可分割性(Divisibility)5、易于辨认和携带三、货币与其他概念的区别四、货币形式的演变历史(一)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人类早的货币形态•如:米、布、木材、贝壳、家畜等,都曾在不同时期扮演过货币的角色。

•缺点:1、质量不一,不易分割成较小的单位;2、体积笨重,携带运输极其不便;3、容易磨损、变质,不易作为价值储藏手段;4、供给不稳定,导致价值不稳定。

(二)金属货币由实物货币逐渐过渡到贱金属(铁、铜等)和贵金属(银、金)货币。

•优点:一是价值比较高;二是易于分割;三是易于保存;四是便于携带。

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意思是说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

(金银初出现在市场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需要一种固定的等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叫一般等价物,当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金银上,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

)2、“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说金银天生就具备充当货币的属性,它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优点。

黄达《金融学》(精简版)——货币银行学 讲义2

黄达《金融学》(精简版)——货币银行学 讲义2

第二篇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第六章金融市场概述第一节金融市场及其要素一、金融市场的概念1.金融市场是以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资金供求关系的总和。

金融市场发达与否,是一国经济、金融发达程度及制度选择取向的重要标志。

2.这一概念可做如下说明:(1)金融市场是特殊的商品市场,它是进行资金融通,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

(2)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的市场,也可以是无形的市场。

(3)金融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和资金供求者之间的直接融资。

狭义的金融市场则限于资金供求者之间的直接融资。

(4)市场通过金融工具的交易,最终实现社会实际资源的配置。

二、金融资产的特点1. 具有货币性和流动性:金融资产的货币性质是指它们很容易转换成货币。

一些金融资产本身就是货币,如现金和存款;有些金融资产很容易变成货币,如政府债券等。

其它金融资产,如股票、公司债券等,较之非金融资产,也具有显明的流动性。

2. 期限性:是指在进行最终支付前的时间长度。

有两个极端的特例:一个是零到期日,如活期存款;一个是无限长的到期日,如股票或永久性债券。

对当事人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的是从持有金融工具(如从二级市场购入)之日起到该金融工具到期日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持有者将用这个时间来衡量收益率。

3、与实物资产的相关性:在金融资产价值决定中,如股票、公司债等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如厂房、设备、土地等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称原生性金融工具(underlying financial instruments)。

但是,也有不少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之间的价值联系并不那么直接,如期货、股票指数期权等;它们的价值变化取决于股票、债券的价值变化。

也称衍生性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 。

4. 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有遭受损失的风险。

本金受损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5. 收益性:指投资金融资产可获得一定的收益,一般用各种收益率来衡量。

黄达《金融学》(精简版)——货币银行学 讲义

黄达《金融学》(精简版)——货币银行学 讲义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存折是货币吗?Coin (硬币)Cash (现金)Fund (资金,基金)Legal tender (法定货币)Money(金钱,货币)与 Currency (通货)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二,货币流通1.货币收支以个人、经营单位、财政及机关团体、金融机构等为中心,还有对外的货币收支。

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一、古代货币起源说1. 主流观点:肯定商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2. 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

二、交易成本说1.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n n n :)1(21 2.可见,只有当n 为2,即经济生活中只有两种商品相交换时,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才相等;而当n>3时,通过货币进行交易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就一定小于直接交换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

3.因而,通过货币交换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一、货币的不同形态 实物货币→非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实 物货币 非实物货币:金属铸币→银行券及纸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电子货币(银行卡等)二、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1. 种种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

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考古屡有证实。

2. 金属货币,其中,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中。

(中国的刀布、五铢、开元通宝)3. 用纸做的货币:⑴银行发行的银行券⑵国家发行的银行券 始于南宋的大规模纸币流通——世界最早。

《金融学》黄达版-知识点总结

《金融学》黄达版-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WbGjsCgUixBWTBM 。

鳍鼹絨镨疮镯堑骤鏃該擠鹗萊结鹁钤锱礱槍蒔峴韋腳讴缱弥芈亵鹎躏临乐師嚶坜泸驮對椤办測嶁軍羋麦傯哝與铕猪鳄鷗儼驄訛咙。

(1)宏观政策(2)调节总需求(3)间接调控(4)连续性政策6.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选择中介指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一、中介指标及其三大功能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其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测度功能通过金融变量来测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

2.传导功能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承前启后的中介或桥梁来传导。

3.缓冲功能根据有关信息,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二、选取中介指标的基本标准1.可测性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该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2.可控性该指标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3.相关性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该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1.利率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2.货币供应量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

3.超额准备金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水平。

4.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直接对基础货币进行调节。

第一节3.货币的定义?职能及相互关系?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动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是货币历史上最先出现的职能。

4.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一个国家为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做出的法律规定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通过货币供给调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 多元化政策目标具有长期性特征,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总和。

黄达金融学重点整理

黄达金融学重点整理

黄达金融学重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无限法偿——法律规定无论支付额多大,债权人和售货者不得拒绝接受,一般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6、有限法偿——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支付限额内,债权人和售货者必须接受,一般辅币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7、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其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8、格雷欣法则——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都被规定为本位币并有法定兑换比率,均可在市场上流通,当金银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金属价值略高于市场价值的良币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金属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这就是所谓的格雷欣法则,其揭示了金银复本位制的内在缺陷。

9、布雷顿森林体系——a.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在促进国际合作;b.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规定35美元可兑换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进而向国际收支逆差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e.废除外汇管制。

10、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随着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使用美元结算和储备,就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则又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

金融学-黄达-期末-重点

金融学-黄达-期末-重点

名词解说1.信用钱币:是在银行信贷基础上产生的,由银行供应的信用流通工具。

分为可兑现信用钱币与不行兑现信用钱币两种2.钱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本国钱币流通的构造和组织形式,它使钱币流通的各个因素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简称为币制。

3.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质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4.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送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别形式,表现着必定的生产关系。

5.商业信用:是指公司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赊销和预支形式供应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6.商业单据:是以商业信用形式销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证自己债权的书面凭据。

7.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余金融机构以钱币形式向公司、其余经济组织个个人供应的信用。

8.国家书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即国家刊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本。

9.花费信用:是指公司或金融机构向花费者个人供应的知足民众花费方面钱币需求的信用。

10.直接融资:是指公司、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经过刊行有价证券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为中介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11.利息:是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对借贷资本的酬劳,是债权人让渡钱币资本使用权的一种赔偿。

12.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

实质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此后的真切利率。

固定利率:在借贷期间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由金融市场资本供求状况直接决定的利率。

行业利率:是由金融业行业协会或公会确立的利率。

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立的利率。

13.金融中介:是指在经济运转中,为资本余缺者供应条件,促进两方实现资本融通,自己从事金融活动并为金融活动供应有关服务的各种金融机构的总称。

14.商业银行:是以汲取活期存款、经营短期工商业贷款为主的,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信用机构。

15.欠债业务: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本根源的业务。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金融学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一、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二、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金融学》完整讲义黄达

《金融学》完整讲义黄达

THANKS
观结构等领域。
02
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是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分析来研究金融问题的方法。这种
方法强调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试图从一般原则出发推导出具体的金融
现象和规律。
03
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是通过深入剖析具体案例来研究金融问题的方法。这种方
法有助于揭示金融现象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加深人们对金融问题的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它包括银行券、支票、汇 票等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
货币制度及其类型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 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国家信用
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信用活动,具有最高的 信用等级。
银行信用
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现代经济中 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
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如信 用卡、消费贷款等。
信用工具的种类与功能
票据
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是商业信 用工具的主要形式,具有支付、汇兑 、信用等功能。
债券
《金融学》完整讲义黄达
目录 Contents
• 金融学概述 • 货币与货币制度 • 信用与信用工具 • 利息与利率 •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 国际金融与全球化
01
金融学概述
金融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金融学的定义
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等金融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货币制度的类型
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可将货币制度分为金属本位制、纸币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等类型。其中,金属 本位制包括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又称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作 为法定无限法偿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完整word版)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完整word版)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在商业票据中,除了具有交易背景的票据外,还有大量无交易背景而只是单纯以融资目的的票据,为融通票据。
真实票据与融通票据
★真实票据是指为结清贸易价款而使用的票据,它是伴随商品流通而发生的票据,如商业发票、货运输单等都是典型的真实票据。
★融通票据是指不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而是专为融通资金而发行的票据,融通票据又称为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没有担保的,即使在到期时出票人不能偿付,也没有资产为抵押赎回本金。这表明,投资者仅以发行人的信誉做出投资决策。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发生商业票据的,只有那些信誉卓著的大企业才能发行商业票据。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
4、货币分析说
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加以发展,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应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和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5、金融资产说
国际资本大量流动,金融资产日趋多样化,投资者根据经济形势和预期,经常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从而引起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对汇率造成很大影响。

人大黄达《金融学》超级精讲

人大黄达《金融学》超级精讲
金融学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核心 学科,对于理解国家经济政策、 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个人投资理财 都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学的发展历程
金融学经历了从传统金融到现代 金融的演变,不断吸收数学、经 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 成果,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学科体 系。
金融市场的功能与类型
金融市场的定义
01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
国际收支平衡与政策调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其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它反映了该国在一定时期内 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交往的基本情况。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可能包括贸易不平衡、资本流动、通货膨胀、利率差异等。这些因素 可能导致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汇率水平。
金融市场的功能
02
金融市场具有资金集聚、风险分散、价格发现等功能,对于调
节国家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市场的类型
03
按照交易标的物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
金融工具的定义
01
金融工具是用于资金交易和借贷的各类证券、票据和
合约等。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具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管理金融市场等职能 。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而达 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
CHAPTER 03
投资学
投资组合理论
1 2 3
投资组合理论
该理论由Harry Markowitz提出,主要研究如何 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取得平衡,通过分散投资降低 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以美元为中心,以浮动利率为特征)
2、信用的概念: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商品经济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与商品货币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3.在不同的信用形式中,你认为最广泛的信用形式有哪几种?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银行信用的产生又促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存在相互替代的问题。

结论:各种信用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其他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1)以金融机构为媒介
(2)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国家信用主要工具:国家债券发行国库券发行专项债券银行透支借款国际信用分类两类:国外商业性借贷国外直接投资
4、对金融范畴的界定:(1)货币与信用——主要是银行信用——紧密结合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难以分开的统一过程(2)这个统一的过程,从其形成之始就立即向一切它所可能覆盖的经济领域渗透
5、利率的含义:利息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6、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也会发生变动。

7、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关系: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风险在内的利率.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物价变动率r=i+p 我们所能看到是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是我门所观察不到的.只有通过,经济学家的观察和计算,才能得到.
8、单利C=Pxrxn S=px(1+rxn) 复利S=Px(1+n)n C=s-p 终值同复利现值P=s/(1+r)n
9、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
10、所谓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可用做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并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和支付手段。

我国对外汇的界定
11、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
12、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13、汇率的决定:可比的基础;外汇作为外汇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存在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供求对比变化影响的因素有什么样的理论: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金融资产说
14、金融市场的类型:1、按金融交易的期限:货币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资本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

2、按金融交易的程序发行市场:金融工具最初发行上市的市场。

流通市场:已上市金融工具买卖转让的市场。

3、按交割时间的不同现货市场:现金交易市场,当天成交、当天交割,最迟三日内交割完毕。

期货市场:以标准化合约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4、按交易存在的场所:分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5、按交易标的物不同: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6、按活动范围来划分: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15.货币市场子市场:票据与贴现、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资本市场子市场:长期借贷市场和长期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16、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17、我国金融中介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券商、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汇金公司和中国投资公司、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17、我国金融中介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券商、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汇金公司和中国投资公司、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18、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
19、存款货币银行:1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其他负债业务 2资产业务 3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20、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A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中国)B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美国、德国)(2)跨国中央银行制度(3)准中央银行
21、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A集中存款准备B最终的贷款人C组织全国的清算)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22、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23、国际收支平衡表具体项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24、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成因: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于实际货币需求量”是通胀的根本原因,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总是引起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可能的原因:(1)消费过热,动用的储蓄超过了商品供应所能增加的限度;(2)投资过量,尤其是基本建设规模过大;(3)财政持续扩张,赤字财政政策;(4)对外贸易大量顺差,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过多。

25需求拉上及其治理成本推动及其治理
26、供求混合推动说
27、中介指标
28、货币政策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