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7.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陈炳强
教学目标
1.认识 8个生字,理解“勋鉴、殉职、志司、踌躇、喃喃”的意思。
2.通过抓关键词来提升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心胸和无私襟怀。
4.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认识这人吗?(毛主席)1949年10月1日,他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他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开国元勋,第一任国家主席。然而,在举国欢庆的第二年,他在一封电文稿上忍痛签下了这样的诗句——(齐读)释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检查预习
1.校对自然段,问:全文有几个自然段?(10个)错的更正。
2.出示词语:拟定勋鉴殉职
奔赴踌躇黯然
(生读、女生齐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生读、男生齐读)
3.“忠骨”在本文中指谁?(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他是在什么中牺牲的?
(1)抗美援朝的资料(学生浏览):1950年6月,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发动朝鲜战争,且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直接威胁到我国安全。10月8日,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3年的顽强抗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但是,战争异常惨烈,有几十万的志愿军战士长眠在了朝鲜。
(2)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也有介绍?出示第3自然段。
谁的眼睛尖,哪个与“牺牲”的相近?(殉职)但两有一丁点儿的不同,知道吗?教师:通过找近义词来理解意思,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志司”呢?志愿军司令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也是一种方法)“勋鉴”呢?出示,学生读一遍。(对付这些挺生僻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的方法)主席是开国元勋,难怪彭总电报中用“勋鉴”。
4.得悉爱子殉职的消息之前,毛主席已有5位亲人为了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出示:——1929年8月,堂妹毛泽建(衡山游击队长)在湖南衡山县马王庙英勇就义。
——1930年11月,妻子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健杀害。
——1934年4月,二弟毛泽覃(任独立师师长)在掩护战友撤离时,倒在了血泊中。
——1942年9月,大弟毛泽民(任民政厅厅长),后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
——1946年8月1,侄儿毛楚雄被胡宗南扣押活埋,就义时年仅19岁。
毛岸英的牺牲,对主席来说,如同什么?(掉入万丈深渊、晴天霹雳待)板书:失子之痛
三、深入研读
(一)丧子之痛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哪些词句表现了毛主席失子之痛的?圈划相关的词句,并想想作者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并批注在文中。
2.交流:
(1)出示:“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教师:特别是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地”抽的烟多,“热了几次”、“原封不动”,那是悲痛呀!作者正是抓住最能体现主席失子之痛的细节,运用动作、神态描写来展现的。(板书:动作、神态描写)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板书:心理描写)你发现了这对父子怎样?父子“聚少离多”,前几次有去有回,可这次却一去不回,难怪主席闻悉爱子殉职后:出示(读):“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3)“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喃喃”是什么意思?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如此?(板书:语言描写)
3.小结。作者正是抓住最能表现主席失子之痛的这些细节,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来表达的。
(二)抉择之难
1.面对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彭总的观点是运回国内,而金日成首相的想法是葬于朝鲜,面对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对主席来说这种抉择难还是易?请同学们读7——10自然段,你发现作者又是抓住哪些最能表现主席抉择之难的细节来展现的?划一划。
2.交流: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fù)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
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
(2)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mā),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师:面对痛失爱子,毛主席想到的是什么?(许许多多像自己一样失去儿女的父母,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在怜已时更能怜人,不搞特殊,这是一种无私的胸怀才能拥有的。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伟人的宽阔胸怀展现,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
(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chóu)躇(chú)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
的动作一方面表现出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4)罗列上述句子,引导学生发现主席抉择之路:想见——打消念头——犹豫——忍痛批示。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四、小练笔
1.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一夜注定是个无眠之夜,主席是怎样
度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