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
医院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
医院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无论是用结构式报告模板,还是用自由式报告的方式书写报告,给送检医师和(或)受检者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都应包括以下项目:受检者人文资料,临床诊断、检查要求或目的,检查部位和名称、检查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包括报告书写医师的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人文资料人文资料即受检者的标识信息,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检查号码、检查日期等。
检查号码可根据检查内容分成X线号、CT号、MRI号等。
已采用PACS的单位应采用统一的医学影像学检查号码。
如果有可能,可逐步过渡到同一受检者的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号码统一为一个号码,或者直接采用门诊号或者住院号为检查号码。
统一号码的目的是方便搜寻、比较历次检查的资料。
二、临床诊断或信息临床诊断或信息主要指检查前临床初诊,或临床医师推荐医学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放射科医师根据临床医师所开检查申请单上有关内容而填写,采用电子申请单的医院,应采用自动电脑载入临床病史中的诊断结果,如会诊单上的临床诊断(病名);或者与医学影像诊断有关的受检者主要症状或化验结果,如“咳嗽"、“体检发现血AFP升高"等。
“临床诊断”项下应避免“空白”、“协诊"或“无"等现象。
三、检查部位和名称检查部位根据送检医师的要求,即实际检查之部位,如胸部、腹部或颅脑等。
检查名称,应根据医学影像学检查的相关规定正确书写,名称应与客观检查情况相符,各医院放射科应统一规定其名称,避免采用不规范缩写(例如胸大片、心三位片)。
四、检查方法X线检查应描述检查方法、体位、摄片张数以及机房、设备名称。
CT或MRI应写明扫描的部位、范围及受检者体位:应注明平扫或增强,以及具体扫描序列名称、主要参数(如层面、层厚、矩阵大小、FOV、扫描时间、MRI的TR/TE、NEX等)、图像数量和摄片情况。
凡增强者无论CT或MRI均应描述对比剂名称、给药方式、注射总量、注射速率和延时等:如为动态增强成像,应标明期相。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CT常规及增强要点病变描述:部位或分布、数目、大小、形状、边缘、密度、邻近关系、功能变化、动态情况、增强。
扫描基线:喉(颈4下缘),甲状腺(颈5下缘),胰腺(胸12下缘),肾脏(胸11上缘)。
方法:先平扫,设定增强扫描的范围以及两次或多扫描开始时间,扫描参数与平扫相同,经静脉用电动压力注射器注入对比剂80ml~100ml,3ml~4ml/s,对比剂注射完后与扫描开始时间同步。
注射对比剂开始后分期肝脏25s~30s 肝脏动脉期60s~70s 肝脏门静脉期120s 肝实质平衡期胰腺25s~30s 胰腺动脉期60s~70s 胰腺实质期肾脏30s~35s 肾皮质期70s 肾实质期5min~10min 肾排泄期或肾盂期肺、纵隔25-30S动脉期60-90-120延迟扫描头动脉20-30s动脉期二、影像诊断报告的艺术1、肯定诊断2、否定诊断:排除XX。
3、拟诊断:XX可能,XX首先考虑,XX不排除,XX待排除。
4、符合诊断:XX符合XX。
5、疑诊断:XX可疑,建议进一步检查。
6、活话:建议必要时复查。
三、头颅、五官X线报告1、头颅平片X线诊断报告(1)头颅大小与形态。
(2)颅骨内外板与板障厚度与密度情况。
(3)颅缝与囱门有无异常。
(4)脑回压迹有无增多、增深。
(5)颅板血管压迹有无异常。
(6)蝶鞍大小、形态。
骨质有无异常。
(7)颅内有无生理或病理性钙化,其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如何。
(8)头颅软组织情况。
2、副鼻窦X线诊断报告(l)各组窦腔发育情况。
(2)各窦腔大小、形态、密度有无异常,壁有无增厚,有否液平。
(3)鼻腔与眼眶情况。
(4)窦腔出现占位性病变应重点描述清理变化情况。
3、乳突X线诊断报告(1)乳突类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气房大小及密度。
(2)鼓窦入口与鼓窦区有无扩大或骨质破坏。
(3)鼓室、天盖、乙状窦骨质情况。
(4)内、外耳道情况。
(5)周围组织骨质结构情况。
CT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CT汇报书写规范一、颅脑与五官CT或MRI诊断汇报1.颅脑:(1)颅骨骨质状况。
(2)脑沟、脑池状况。
(3)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状况。
(4)脑室大小、形态, 位置与移位状况。
(5)中线构造与否移位状况。
(6)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等状况。
2.眼眶:(1)眶壁骨质构造: 眶顶、眶底、眶内外骨壁。
(2)眶裂与视神经管。
(3)眼球: 大小、形态与内部构造状况。
(4)视神经状况。
(5)眼外肌与眶内脂肪间隙状况。
(6)如有增强片应注意眼上部静脉与眼动脉状况。
(7)眶周围鼻窦与颅内状况。
3.耳与颞骨:(1)外耳道状况。
(2)中耳: 包括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上隐窝、耳咽管、听骨链等状况。
(3)内耳: 包括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管等构造状况。
(4)鼓窦入口、鼓窦区、天盖与乳突气房状况。
(5)颈静脉窝、颈动脉管、内耳道、乙状窦以及周围区域骨质状况。
4.鼻与副鼻窦:(1)鼻腔骨质构造, 鼻中隔、鼻甲状况。
(2)各组副鼻窦大小、形态及骨壁等状况。
(3)鼻腔内与各组副鼻窦内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
(4)鼻后孔及周围构造如眼眶、上颌齿槽骨、颞下窝、鼻隐窝部等状况。
二、颈部CT或MRI诊断汇报1.鼻咽部:(1)鼻咽腔: 腭帆, 鼻咽腔侧壁与顶壁、咽隐窝等状况。
(2)咽旁间隙状况, 咽鼓管隆突状况。
(3)咽后间隙状况。
(4)咀嚼肌间隙、茎突前咽旁间隙与茎突后咽旁间隙状况。
(5)鼻咽部周围骨质构造状况。
2.喉部:(1)声门上区: 会厌、杓会厌皱襞、假声带等状况。
(2)声门区: 真声带、喉室腔等构造状况。
(3)声门下区状况。
(4)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状况。
(5)舌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等状况。
(6)喉旁间隙与喉周构造及颈部其他构造有无异常状况。
3.颈部:(1)脏器区状况: 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喉部与气管及下咽部构造有无异常。
(2)两侧外侧区状况: 有无占位灶。
XX医院CT诊断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
CT室诊断报告的审核制度与流程
CT诊断报告作为CT室医疗质量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取保其诊断的准确性与出具报告的及时性,特制订此项措施:
1、诊断报告的书写必须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本院注册的医师书写,进修生及实习生原
则上不允许书写诊断报告。
2、中班或夜班单独一位诊断医师值班时,不能出具正式的诊断报告,须出具急诊临时报告,
并告知患者第二天到CT室换取正式报告。
审核医师须对此临时报告进行更换。
3、正式的诊断报告须由主治医师或其以上职称的诊断人员签字审核后方方可发放。
审核医
师需要核对报告的患者基本信息、书写内容、印象诊断等。
4、审核医师对有异议的诊断内容可以进行更改,审核医师不能定夺时要及时向科室主任或
上级医师汇报,必要时可以组织科内讨论共同出具正式的诊断报告。
5、登记人员再次核对诊断报告与胶片无误后,放置登记室。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
放射科诊断汇报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X线、CT、MRI)X线部分一、胸部X线汇报胸廓:对称、畸形、骨骼状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状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与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横隔:位置、形态有无变化,肋隔角与心膈角状况。
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状况。
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汇报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
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旳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体现.心脏:心外形增大旳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旳状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状况。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汇报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状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状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状况: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测。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状况。
(5)膀胱充盈状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状况。
(7)腰椎与骨盆区骨质状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旳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状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状况。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旳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变化应阐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旳关系。
(3)若观测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状况。
(4)男性应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状况。
(5)有无其他异常发现。
四、头颅、五官X线诊断汇报1、头颅平片X线诊断汇报(1)头颅大小与形态。
放射科影像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
放射科影像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
一、医学影像检查报告均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人员书写相关的诊疗报告,并提交上级一时审核.
二、签发报告的医生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的上岗资质.取得主治医师资格以上的人员审核并签发报告,严禁未经上级医师审核出具相关的诊疗报告.
三、审查报告时要审查:申请单的申请内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基本信息,与医学影像图像、报告上的基本信息是否符合,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检查资料及相应影像表现提出合理的意见或者相关建议,审查报告时要认真仔细,不得遗漏.
四、每天在科主任领导下和总住院医师指导下集体阅片,由当班医师统计并阅片,经常研究影像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五、工作人员应将每位患者的申请单进行扫描并保存.
放射科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1、经手术行病理检查的疑难病例,均列为诊断随访对象.
2、每月派专人到临床科室进行追踪随访.
3、随访内容包括病人的影像检查诊断、临床诊断、术中所见、病理组织学诊断等,并逐项记录,特殊情况应在备注中说明,以备复核.
4、随访的目的主要作为医疗质量和效率的考核依据;其次作为积累经验,以利提高诊断水平.
5、每月定期将追踪病例集中,由CT、普放组共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诊断质量.
6、年终将追踪的病例汇总,由专人保管,作为医学资料存档.
7、随访时应认真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汇报科室以便整改.。
CT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CT报告书写规范一、颅脑与五官CT或MRI诊断报告1、颅脑:(1)颅骨骨质情况。
(2)脑沟、脑池情况。
(3)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况.(4)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
(5)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情况。
(6)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等情况。
2、眼眶:(1)眶壁骨质结构:眶顶、眶底、眶内外骨壁。
(2)眶裂与视神经管。
(3)眼球:大小、形态与内部结构情况。
(4)视神经情况。
(5)眼外肌与眶内脂肪间隙情况。
(6)如有增强片应注意眼上部静脉与眼动脉情况。
(7)眶周围鼻窦与颅内情况。
3、耳与颞骨:(1)外耳道情况.(2)中耳:包括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上隐窝、耳咽管、听骨链等情况。
(3)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管等结构情况.(4)鼓窦入口、鼓窦区、天盖与乳突气房情况。
(5)颈静脉窝、颈动脉管、内耳道、乙状窦以及周围区域骨质情况。
4、鼻与副鼻窦:(1)鼻腔骨质结构,鼻中隔、鼻甲情况。
(2)各组副鼻窦大小、形态及骨壁等情况。
(3)鼻腔内与各组副鼻窦内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4)鼻后孔及周围结构如眼眶、上颌齿槽骨、颞下窝、鼻隐窝部等情况。
二、颈部CT或MRI诊断报告1、鼻咽部:(1)鼻咽腔:腭帆,鼻咽腔侧壁与顶壁、咽隐窝等情况.(2)咽旁间隙情况,咽鼓管隆突情况。
(3)咽后间隙情况.(4)咀嚼肌间隙、茎突前咽旁间隙与茎突后咽旁间隙情况.(5)鼻咽部周围骨质结构情况。
2、喉部:(1)声门上区:会厌、杓会厌皱襞、假声带等情况。
(2)声门区:真声带、喉室腔等结构情况。
(3)声门下区情况。
(4)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情况。
(5)舌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等情况。
(6)喉旁间隙与喉周结构及颈部其它结构有无异常情况。
3、颈部:(1)脏器区情况: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喉部与气管及下咽部结构有无异常.(2)两侧外侧区情况:有无占位灶。
(3)颈后区情况:有无占位肿块情况.4、涎腺:(1)腮腺大小、形态、位置、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有无占位情况。
0139+CT、CR诊断报告书写及审核制度
CT/CR室诊断报告书写及审核制度诊断报告书能反映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在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进程中,诊断报告书写、签字及审核的规范化、制度化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1、在书写诊断报告前,首先要确定检查技术和照片质量是否合乎诊断要求,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予书写报告。
2、在图像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检查的部位、项目是否与病人申请单相符。
申请单所填写的内容及附带的相关临床资料是否详细和充分,其中包括其它影像学检查结果。
若为随诊复查病例,需有既往影像学检查照片及诊断报告书以备对比。
确定以上项目无误后,方可进行报告书写。
3、从质量保证与控制的角度出发,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1)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3)医学影像学表现,如CT/CR室所见等;(4)医学影像学诊断或意见;(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4、诊断报告书写时严格按照要求书写,要使用专业术语,要描述全面、重点突出、语句通顺、逻辑性强。
5、诊断报告书写完毕后,书写医师要复审报告书各项内容,并需再次核对申请单所示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和检查项目的一致性,确认无误后方可将其保存。
6、科室内实行影像报告复核、审核制度。
审核医师须为执业医师以上影像诊断专业医师,对诊断报告书进行复审,依次检查报告书的各项内容,确认无任何差错后,准发报告。
签名医师即是此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的责任人。
7、医学影像科提供诊断报告的时限要求:急症报告在检查完半小时取急诊结果和胶片;常规检查在检查完2小时取结果;少见及需要专家会诊报告<48小时,并向病人家属说明情况。
8、医学影像科每月组织专业人员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后,落实改进措施,并定期检查改进情况。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制度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制度一、目的X线片资料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或(和)功能改变。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提供临床参考的重要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诊断报告的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
二、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
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如下。
(一)一般资料: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门诊号、病区、病床、门诊号、检查号、检查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
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
检查号可以统一编号。
(二)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对于常规检查要注明检查名称,特殊检查要注明检查方法或技术。
(三)医学影像学表现: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疑似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大小、范围、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
2.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1)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路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2)正常变异的表现;(3)成像伪影;(4)难以定性的或可疑的征象。
3.对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征象应加以描述。
(四)医学影像学诊断:医学影像学诊断有其局限性。
不同疾病可有类似表现,同一疾病又可有不同表现,而且随时间改变,病变可以发生变化。
医学影像学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医学影像学诊断为整个医学影像检查的结论,不少阅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
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这一检查结论。
诊断结论一般分为四种情况:1.正常或未见异常。
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
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这种结论又可分两种情况:(1)以某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
(2)病变表现无特征性。
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可能的疾病。
CT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
CT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 CT室CT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颅脑与五官1、颅脑:(1)颅骨骨质情况。
(2)脑沟、脑池情况。
(3)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况。
(4)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
(5)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情况。
(6)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等情况。
2、眼眶:(1)眶壁骨质结构:眶顶、眶底、眶内外骨壁。
(2)眶裂与视神经管。
(3)眼球:大小、形态与内部结构情况。
(4)视神经情况。
(5)眼外肌与眶内脂肪间隙情况。
(6)如有增强片应注意眼上部静脉与眼动脉情况。
(7)眶周围鼻窦与颅内情况。
3、耳与颞骨:(1)外耳道情况。
(2)中耳:包括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上隐窝、耳咽管、听骨链等情况。
(3)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管等结构情况。
(4)鼓窦入口、鼓窦区、天盖与乳突气房情况。
(5)颈静脉窝、颈动脉管、内耳道、乙状窦以及周围区域骨质情况。
4、鼻与副鼻窦:(1)鼻腔骨质结构,鼻中隔、鼻甲情况。
(2)各组副鼻窦大小、形态及骨壁等情况。
(3)鼻腔内与各组副鼻窦内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
(4)鼻后孔及周围结构如眼眶、上颌齿槽骨、颞下窝、鼻隐窝部等情况。
二、颈部1、鼻咽部:(1)鼻咽腔:腭帆,鼻咽腔侧壁与顶壁、咽隐窝等情况。
(2)咽旁间隙情况,咽鼓管隆突情况。
(3)咽后间隙情况。
(4)咀嚼肌间隙、茎突前咽旁间隙与茎突后咽旁间隙情况。
(5)鼻咽部周围骨质结构情况。
2、喉部:(1)声门上区:会厌、杓会厌皱襞、假声带等情况。
(2)声门区:真声带、喉室腔等结构情况。
(3)声门下区情况。
(4)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情况。
(5)舌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等情况。
(6)喉旁间隙与喉周结构及颈部其它结构有无异常情况。
3、颈部:(1)脏器区情况: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喉部与气管及下咽部结构有无异常。
(2)两侧外侧区情况:有无占位灶。
放射影像科报告单书写规范及质控细则
放射影像科报告书写规范及质控细则一、书写规范影像诊断报告是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
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一、一般项目: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二、叙述部分: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
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
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
此外,还应对与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有关的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如:肠梗阻有无充气扩张肠管,有无液平,形态、位置如何,有无青鱼骨刺征,假肿瘤征等。
2、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疾病征象如:外伤发现骨软骨瘤、退变、各种正常变异等应在诊断意见中体现。
3、成像伪影、外影应在描述中加以说明;难于解释和不能据此作出影像诊断的一些表现等,应在描述后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三、诊断意见:在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以影像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论。
临床和影像表现典型者肯定诊断;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者,可结合临床诊断;影像表现和临床均无特征性而难于下结论时,可提出某种或某些诊断可能性以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四、医师签署:一份完整的影像诊断报告,应有医师签名。
书写者在“书写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住院医师或以上;另一医师在“审核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主治医师以上。
医师签名字迹应工整,易于辨认和保存。
二、质控细则X线部分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CT检查规范及流程
CT检查规范及流程(诊疗常规)第一节CT室规章制度预约常规1. 预约时首先应仔细阅读申请单,熟悉病人的病情,了解其检查部位与检查要求。
按不同检查部位的具体要求,核对申请单内容是否合乎标准,并将申请单补充完整;2. 嘱咐病人来检查时携带有关的病史资料,如既往的病历、超声、X线、放射性核素、MRI和以前作过的CT检查等各种资料和照片,以备参考;3. 预约时应视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检查顺序,优先安排急重病人;4. 发给附有“病人须知”的预约单;5. 需要作增强扫描的病人应询问其有无过敏史,了解其心肾功能,记录于检查申请单上,并向其解释签署《接受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志愿书》的要求;6. 需要作增强扫描的病人,应要求其家属陪同来检查。
危重病人需要有关医护人员监护;7. 对于部分儿童或神智不清、检查不合作者,应通知其检查前使用镇静剂或作基础麻醉;8. 胸部或腰椎间盘CT扫描的病人,要求检查时带一周内拍的胸部或腰椎正侧位片来;脊椎外伤作CT扫描的病人,要求检查时带三天内拍的脊椎正侧位片来;腹部或/和盆腔CT检查的病人,要求其一周内不服含重金属的药品,不做胃肠钡剂检查。
已作钡剂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行检查;9. 询问并登记病人的通讯地址、电话号码或转诊医院的地址和住院号。
接诊常规1. 登记员将当天预约好的申请单预先交给医师;2. 医师应仔细阅读申请单,熟悉病人的病情,了解其检查部位与检查要求;阅读病人所带来的病史资料和超声、X线、放射性核素、MRI及以前作过的CT检查等各种资料和照片。
审核申请单并根据检查和诊断要求将申请单和病史资料补充完整;3. 需要作增强扫描的病人应提前作好碘过敏试验,并请家属在《接受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志愿书》上签字;4. 医师根据临床的要求和疾病诊断的需要制定扫描计划,包括扫描前的准备、扫描体位、范围、观察野、层厚、间隔和X线剂量等;同时确定增强扫描病人使用造影剂的种类、剂量和注射方法。
CT扫描前准备常规1. 预先让病人了解检查过程,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向作胸、腹部CT扫描的病人耐心陈述屏气的重要性,并训练1~2次,直到病人掌握要领为止;2. 扫描前务必除去检查部位的金属或其他高密度物品;3. 眼眶CT扫描前嘱咐病人直视前方,闭上双眼,扫描时不眨眼或动眼;4. 喉部CT扫描前嘱咐病人检查过程中不作吞咽动作或咳嗽;5. 胸、腹部,盆腔和胸、腰椎CT扫描者应将双手上举抱头;6. 腹部、盆腔CT扫描或其他部位需作增强CT扫描者于检查前须空腹4~6小时;7. 腹部和盆腔CT扫描者应于扫描前口服1.5%~2%复方泛影葡胺500~1000ml,造影剂的服法和剂量因部位而异;8. 腹部CT扫描者如扫描前有腹痛或腹泻,应在无禁忌征的情况下,适量使用止痛药或解痉剂,以减少肠蠕动所产生的伪影;9. 盆腔CT扫描前应嘱病人饮水,待膀胱胀满后再检查。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解析在医疗领域,影像诊断报告是医生对患者疾病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其准确性和专业性直接影响到临床决策。
CT诊断报告签阅制度
CT诊断报告签阅制度
1CT诊断报告必须逐项填写,字迹清楚,用词恰当,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描写合理,诊断意见确切,板面整洁,签名正确无误。
2凡在科内的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进修医师等书写之诊断报告均经本科高年或总住院医师或/和主治医师签名后发出。
3.凡新来科的住院医师除急诊值班时的急诊报告发出外,其余的书写报告均须由上级医师签名。
4.每日的诊断报告均由主治医师主持签发,凡疑难病例诊断报告,由值班医师书写后由科主任或/和上级医师签发。
5.科主任或/和上级医师在签写下级医师的报告时,必须认真修改,签名恭正。
影像科诊断报告规范及审核制度
影像科诊断报告规范及审核制度影像诊断报告是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
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一、一般项目:病人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检查部位和位置;影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核对清楚。
二、叙述部分: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
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
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
此外,还应对与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有关的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如:肠梗阻有无充气扩张肠管有无液平,形态、位置如何,有无青鱼骨刺征,假肿瘤征等。
2、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疾病征象如:外伤发现骨软骨瘤、退变、各种正常变异等应在诊断意见里体现。
3、成像伪影、体外影应在描述中加以说明;难于解释和不能据此作出影像诊断的一些表现等,应在描述后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三、诊断意见:在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以影像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行逻辑推理,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论。
临床和影像表现典型者可以肯定诊断;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者,可结合临床得出可能性诊断;影像表现和临床均无特征性而难于下结论时,可提出某种或某些诊断可能性以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多个诊断意见,可根据诊断疾病程度由重到轻逐一列出。
四、医师签片审核制度:(一)、普放、胃肠签片医师必须由5年以上住院医生担任;CT、MR签片医师必须由2年以上主治医师的医师担任,完成当日诊断报告的审核。
遇有疑难病例,应在第2天全科讨论后出具报告。
(二)、签片医师对每份摄片必须核对“申请单、片头、报告”三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科别、住院号/门诊号、病房号/床号、检查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
一、颅脑与五官CT或MRI诊断报告
1、颅脑:
(1)颅骨骨质情况。
(2)脑沟、脑池情况。
(3)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况。
(4)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
(5)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情况。
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等情况。
2、眼眶:
(1)眶壁骨质结构:眶顶、眶底、眶内外骨壁。
(2)眶裂与视神经管。
(3)眼球:大小、形态与内部结构情况。
(4)视神经情况。
(5)眼外肌与眶内脂肪间隙情况。
(6)如有增强片应注意眼上部静脉与眼动脉请况。
(7)眶周围鼻窦窦与颅内情况。
3、耳与颈骨:
(1)外耳道情况。
(2)中耳:包括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上隐窝、耳咽管、听骨链等情况。
(3)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管等结构情况。
(4)鼓窦入口、鼓窦区、天盖与乳突气房情况。
(5)颈静脉窝、颈动脉管、内耳道、乙状窦以及周围区域骨质情况。
4、鼻与副鼻窦
(1)鼻腔骨质结构,鼻中隔、鼻甲情况。
(2)各组副鼻窦大小、形态及骨壁等情况。
(3)鼻腔内与各组副鼻窦内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
(4)鼻后孔及周围结构如眼眶,上颌齿槽骨、颞下窝、鼻隐窝部等情况。
二、颈部CT或MRI诊断报告
1、鼻咽部:
(1)鼻咽腔:腭帆,鼻咽腔侧壁与顶壁、咽隐窝等情况。
(2)咽旁间隙情况,咽鼓管隆突情况。
(3)咽后间隙情况。
(4)咀嚼肌间隙、茎突前咽旁间隙与茎突后咽旁间隙情况。
(5)鼻咽部周围骨质结构情况。
2、喉部:
(1)声门上区:会厌、杓会厌皱襞,假声带等情况。
(2)声门区:真声带,喉室腔等结构情况。
(3)声门下区情况。
(4)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情况。
(5)舌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等情况。
(6)喉旁间隙与喉周结构及颈部其它结构有无异常情况。
3、颈部:
(1)脏器区情况: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喉部与气管及下咽部结构有无异常.
(2)两侧外侧区情况:有无占位灶。
(3)颈后区情况:有无占位肿块情况。
4、涎腺:
(1)腮腺大小。
形态、位置、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有无占位情况。
(2)颌下腺大小、形态、位置、深度或信号有无异常,增强后情况。
有无占位灶。
三、胸部CT或MRI诊断报告
1、气管:主气管及其各分支情况。
2、肺门:肺门结构,血管与淋巴管情况。
3、肺野:肺叶、肺段、肺小叶情况,发现病灶应重点描述。
4、胸膜:壁侧与纵隔胸膜及叶间胸膜情况。
5、纵隔:大血管、心脏各房室及纵隔各组淋巴结情况。
6、胸壁:骨骼骨质结构与软组织情况。
7、横膈情况。
四、心脏CT或MRI诊断报告
1、心肌:厚度、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
2、心内膜情况。
3、心房:大小、形态有无异常情况。
4、心室:大小、形态、肌小梁等情况。
5、心瓣膜情况。
6、心包情况。
7、肺动脉主干与肺静脉主干情况。
8、冠状动脉情况。
9、心脏内血流情况。
五、腹部CT或MRI诊断报告
1、肝脏、胆囊:
(1)肝脏外形与各叶比例有无关调。
(2)肝门结构、肝内胆管与总胆管情况。
(3)肝内动静脉(包括门脉)主干与分支情况。
(4)肝脏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特别注意增强后各期扫描包括延时扫描其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
(5)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囊内有无占位情况。
(6)腹腔内及周围脏器情况。
2、胰腺:
(1)胰腺包括钩突、头、体、尾部大小、形态情况。
(2)总胆管下端与胰管情况。
(3)胰腺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措况。
(4)胰周有无异常情况。
(5)扫描区域内动、静脉、淋巴结情况。
(6)周围脏器情况。
3、脾脏:
(1)脾脏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均匀度如何等情。
(2)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
(3)脾门与脾周围结构情况。
4、肾脏与肾上腺:
(1)肾上腺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改变情况。
(2)肾脏外形、大小、肾皮质与髓质结构情况。
(3)增强前后肾上腺与肾脏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
(4)肾盂、肾盏与输尿管上段情况。
(5)肾周间隙、肾筋膜、肾周血管与淋巴组织以及肾周各脏器。
六、盆腔CT或MRI诊断报告
1、男性盆腔:
(1)膀胱:包括大小、形态、位置、膀胱壁厚度等情况。
(2)精囊情况。
(3)前列腺情况。
(4)直肠情况。
(5)盆腔各脏器问脂肪间隙情况。
(6)盆腔内其它组织情况。
(7)盆腔骨质结构情况。
2、女性盆:
(1)膀胱情况。
(2)子宫、阔韧带、附件等脏器情况。
(3)宫颈、阴道情况。
(4)直肠情况。
(5)盆腔各脏器间脂肪间隙情况。
(6)盆腔内其它组织情况。
(7)盆腔骨质结构情况。
七、脊柱、脊椎CT或MRI诊断报告:
l、各椎体包括椎体、椎弓根、椎板。
关节突、横突、棘突各部骨质结构,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
2、各椎间盘结构、形态、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
3、椎管形态、结构情况:有无占位灶。
4、脊膜情况。
5、脊髓外形、位置、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改变情况。
6、椎管内如有占位灶,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
八、四肢关节、骨骼CT或MRI诊断报告:
1.骨皮质、骨膜、骨髓腔、骨质结构情况。
2、关节面、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结构情况。
3、关节腔情况。
4、关节滑膜、滑膜囊情况。
5、软组织情况。
发现病灶则要求重点描述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累及或浸润周围结构情况,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
报告审核制度
1.核片医师必须由获得主治医师职称二年以上的医师担任,完成当日诊断报告的审核.
2.核片医师对每份摄片必须核对“申请单,片头,报告”三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科别住院号/门诊号,病房号/床号,检查日期,核片日期以及书写报告医师的签名。
急诊检查还需要包括检查时间和临时报告的时间。
3.核片医师对每份摄片必须核对检查名称,部位和方法是否达到有关申请和经治医师提出的要求(针对性要强)。
认为不妥者需及时与主管该病员的经治医师联系商榷(亲自联系或请书写报告医师执行)。
4.核片医师在审核报告过程中应注意修正错误的或不当的专业描述用语,以及描述与诊断结论的一致性,特别是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
必要时提出加做和/或重做有关的影像学检查,交书写报告医师落实执行。
尽可能地减少误,漏,过诊之机率,提高报告的正确性。
5.核片医师还应注意对摄片中临床要求以外的阳性症状发现在报告中应有述及,并按诊断重要性的主次顺序写在结论中以供临床参考。
6.核片医师在同意的和修改后通过的报告上签名,字迹要清楚。
影像报告书写流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