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卷 ( A )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

A.陈云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毛泽东

2.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

D.中国已经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B.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C.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D.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4.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C.道光帝犹豫不决 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5、《海国图志》一文的作者是【】

A、魏源

B、陈独秀

C、康有为

D、林则徐

6.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B.《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7.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农村人民公社化

8.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9.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在七届中央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0.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

A.和平、民主、统一

B.和平、民主、团结

C.和平、民主、建国

D.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1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A.1945年8月14日

B. 1945年8月15日??

C. 1945年9月3日

D. 1945年9月2日

12.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是【】

A.反对官僚主义

B. 反对宗派主义

C. 反对党八股

D. 反对主观主义

13.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A.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 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统一战线

1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A.打击 B.赎买 C.限制 D.保护

15.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淞沪会战 ②《论持久战》发表

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6.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1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显著特点是【】

A.工业化与改造并举 B.改革与发展并举

C.建设与改造并举 D.稳定与发展并举

18.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合作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1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0.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0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先进的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

A.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B.促进经济发展

C.实行精兵简政 D.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3、东北抗日联军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的代表人物是【】

A. 杨靖宇

B. 彭雪枫

C. 左权

D.赵一曼

4、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是【】

A、民主

B、人权

C、自由

D、科学

5.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

A.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 B.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C.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 D.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现象

6、近代史上,与香港有关的条约有哪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下列人物中,属于维新运动著名领袖的有【】

A、康有为

B、梁启超

C、黄遵宪

D、皮锡瑞

8.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于黄海战役的清军将领有【】

A、邓世昌

B、林永升

C、丁汝昌

D、刘步赡

9.遵义会议解决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有【】

A. 组织问题

B. 军事问题

C. 政治路线问题

D.思想

路线问题

10.下列人物中,属于洋务派地方代表的有【】

A. 张之洞

B. 左宗棠

C. 林则徐

D. 奕訢

11.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动政策的学生运动有【AB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五二○运动

12.上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13、下列运动中,孙中山亲自参加或领导的是【】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护国运动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的“争取中间势力”的中间势力是指【】

A. 小资产阶级

B. 开明绅士

C. 地方实力派

D.民族资产阶级

15.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是【 ABCD】

A、要不要进行民主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实行共和制度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16.1961年,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这八个字是【】A.巩固 B.提高 C.调整 D.充实

17.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的领导出现过一些失误,属于错误的方针政策有【】

A、立三路线

B、五一六通知 ?

C、九大路线

D、十六条

1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

A.国营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 D.合作社经济 

19、下列哪些改革内容是清末“新政”中的内容?【】

A、鼓励留学

B、建立新军

C、废除科举

D、奖励工商2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有【】

A.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 B.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

C.鼓舞了士气 D.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三、简答题。(第1、2 小题7分,第三小题6分,共20分)

1、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

现“左”倾错误?

2、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3、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共1题,20分)。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广东工业大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A )

课程名称: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以下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A B C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B C D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以下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D AD AD AD AD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B AB AB AB A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B BCD BCD BCD ABCD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ABCD ABC D ABCD ABCD ABCD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卷 ( B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以下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 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

D.中国已经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4.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C.道光帝犹豫不决 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5、《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作者是( )

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李大钊

6.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B.《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7.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农村人民公社化 

8.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D )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9.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A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1.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败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美战场 

12.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13.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14.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五卅运动期间 D.一二?九运动期间

15.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

①淞沪会战 ②《论持久战》发表

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6.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17.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B.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C.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8.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

化”是指(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合作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1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0.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以下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AD )

A.领导工人运动 B.打倒封建军阀

C.争取民族独立 D.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 )

A.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B.促进经济发展

C.实行精兵简政 D.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3、太平天国后期支撑革命危局的重要将领有( )。

A、李秀成

B、韦昌辉

C、石达开

D、陈玉成

4、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是()

A、民主

B、人权

C、自由

D、科学

5.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A.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B.出任北大文科校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C.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D.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

6、近代史上,与香港有关的条约有哪些?(AB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下列人物中,属于维新运动著名领袖的有(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黄遵宪

D、皮锡瑞8.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 AB)

A.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 B.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现象C.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 D.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

9.下列关于1949年4月北平和平谈判的叙述,正确的是(AB )A.谈判以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 B.谈判双方代表达成了文字协定

C.谈判时蒋介石在南京执政 D.谈判双方分别代表共产党和国民党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具体体现在(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C.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1.“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共同点是( )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背景是面临着民族危机

C.以青年学生为先锋 D.始于北京后扩大到全国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

A.集体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13、下列运动中,孙中山亲自参加或领导的是()。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护国运动

14、下列人物中,属于洋务派地方代表的有()

A、奕訢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张之洞

15.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友好条约》签订16.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

A.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B.打倒军阀

C.统一中国 D.平均地权

17.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 )

A.减少运动的阻力 B.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C.发展农村经济 D.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18、下列人物中,被誉为“戊戌六君子 ”的是()。

A、刘光第

B、康广仁

C、谭嗣同

D、杨锐

19、下列哪些改革内容是清末“新政”中的内容?()

A、改革官制

B、改革兵制

C、改革学制

D、奖励工商20.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建立的作用是( )

A.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 B.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准备了物质力量

C.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D.有利于工矿企业的民

三、简答题。(第1、2 小题7分,第三小题6分,共20分)

1、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

现“左”倾错误?

2、简要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3、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四、论述题(共1题,20分)。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的的两大历史任务极其相互关系?(6分)

答:?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主要有两项,即:

(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分)(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分)

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2分)

四、论述题(共1题,20分)。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1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其有重大意义:一是对民主和科学的张扬,对旧民主、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予封建统治者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二是加速了中国人们的觉醒,促使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三是否定两千多年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人们敢于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接受新思想,这就为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对它的评价为:“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

的”,“自从有了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2分)

2. 在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这是因为: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3分)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3分)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直在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这就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土壤,再加上中国在巴黎外交失败,更是产生了避害意识,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

3.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民族解放希望。中国人民正当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中奋斗,新文化运动与西方文明危机发生碰撞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左右碰壁的知识分子忽然发现,高于资本主义文明的第三种文明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是如何推动知识分子的转变呢?那就是:第一,十月革命启示人们: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革命走向胜利;(2分)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分)第三,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2分)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主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

4.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经过五四运动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不仅从理论上知道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历史地位,而且亲眼看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他们开始在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运动,这就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并同工人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3分)

广东工业大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B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以下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A B C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B C D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以下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D AD AD AD AD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B AB AB AB BC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CD BCD BCD BCD BCD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ABC ABC ABCD ABCD ABCD

三、简答题。(第1、2 小题7分,第三小题6分,共20分)

1、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

现“左”倾错误?

答: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共党内出现三次“左”倾错误,原因有

(1)社会、阶级根源: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表现为:思想方法上的主观主义;政治倾向上的左右摇摆;组织生活上的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3分)(2)全党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积累不够,缺乏处理党内问题的经验;(2分)(3)共产国际对中共内部事务的错误干涉。(2分)

2、简要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1.战略防御阶段,表现为:(1)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2)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3)鼓舞了士气;(4)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迁争取了时间;(5)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对正面战场的评价,要着眼于战略而不是战役,以空间换时间。(4分)2、在相持阶段,表现为:(1)仍然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2)对日本侵略继续组织了抵抗。(3)牵制了日本在华兵力的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解放区战场的压力;(4)国民党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以大国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会议。(3分)

3、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答: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原因: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际无产阶级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3分)

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第一,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3分)

四、论述题(共1题,20分)。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答: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地。而且,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

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上篇综述很重要,鸦片战争,社会性质,矛盾跟任务的相互关系

第一章侵略途经反侵略失败的意义,民族英雄,侵略的双重性:促进者跟压迫者反侵略的根本原因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农民战阵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宗旨历史作用中体西用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清末新政革命与改良的内容

中篇三座大山土地革命战争第六章第五节三抗日……

第七章第二节二土地改革…… 三第二条战线……

第三节三第三条……

第四节三中国革命……

下篇中国在此过程遇到的小困难跟成就

第六章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人物杨靖宇,赵一曼

为什么国民党节节败退,正面战场的地位跟作用

抗日民主政权的原则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总方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聚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xi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A)。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最早组织成立的地点是B A、北京 B、上海 C、长沙 D、广州 3.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B) A.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B.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4.(C)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没有间断、一直延续到今的国家。A.古埃及 B.巴比伦 C.中国 D.印度 5.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C ) 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B.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C.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土地革命总路线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总统选举法》 7.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的惨案是( B )。 A.旅顺大屠杀惨案 B.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C.火烧圆明园 D.庄王府杀害义和团团民惨案

8.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9.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 A )。 A.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B.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半殖民地 C.为了传播文明 D.为了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10.《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处是都主张(B)。 A.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 B.向西方学习 C.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1.规定在中国通商口岸可以投资设厂的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12.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是在( B )。 A.中法战争以后 B.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1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A)。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4.“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先进制造技术试卷及答案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 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如:11031020512002.doc。 3.网上提交起止时间:2016年5月16日8:00—6月16日18:00。 试题: 一、简述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有哪些?(15分) 二、车削中心应具有哪些特征,其工艺范围是什么?(15分) 三、什么是智能制造系统?为什么说智能制造是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过程的制造业的重要生产模式。(15分) 四、试阐述立体光刻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20分) 五、钢铁行业环保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被注重和研究的热点,查阅相关文献,撰写一篇主题为“绿色制造 在钢铁工业中如何应用”的短文,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35分)

《先进制造技术》答卷 一、简述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1.先进制造技术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它的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2.先进制造技术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是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3.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要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它的竞争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竞争,因此它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的有效要素,同时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具有面向21世纪新的技术领域。 总之,成形技术和加工技术日趋精密化,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厂的柔性与可重性将成为制造业的显著特点,虚拟制造技术和网络制造技术将广泛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是先进制造的发展方向,提高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制造技术将超速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车削中心应具有哪些特征,其工艺范围是什么? 车削中心是在数控车床的基础上,配置刀库和机械手,使之可选择使用的刀具数量大大增加。车削中心比较全能,可以车,铣,钻等多种功能,刀库容量大,轴也多,速度也比数控车床快得多,车削中心分立式,卧式还有立卧式加工中心,加工大批量而且复杂零件时一般采用加工中心。车削中心也是一种多工序加工机床,它是数控车床在扩大工艺范围方面的发展。不少回转体零件上常常还需要进行钻孔、铣削等工序,例如钻油孔、钻横向孔、铣键槽、铣偏方及铣油槽等。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工序最好能在一次装夹下完成。这对降低成本、缩短加工周期、保证加工精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重型机床,更能显示其优点,因为其加工的重型零件吊装不易。 车削中心主要以车削为主,还可以进行铣、钻、扩、铰、攻螺纹等加工。其加工对象主要有:复杂零件的锥面、复杂曲线为母线的回转体。在车削中心上还能进行钻径向孔、铣键槽、铣凸轮槽和螺旋槽、锥螺纹和变螺距螺纹等加工。回转体表面及端面、沟槽、螺纹、成形面和切断等。具体如下:车端面、车锥体、钻中心孔、车特型面、车外园、用成型刀车特性面、 钻孔、车螺纹、镗孔、滚花、绞孔、切断。车削中心一般还具有以下两种先进功能。 1)动力刀具功能即刀架上某些刀位或所有的刀位可以使用回转刀具(如铣刀、钻头)通过刀架内的动力使这些刀具回转。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抗战胜利及其意义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抗战胜利及其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抗战胜利及其意义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抗战胜利及其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 2.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根据波茨坦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第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一,是近代历史上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二,捍卫了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弘扬了中国精神;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影响。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第一,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英勇抗争是决定性因素;第三,国际力量的帮助也很重要。 为什么说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①共产党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②共产党是引领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③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组织者和鼓舞者。④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⑤共产党人以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胜利的民族先锋。 6.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第一,人民的团结是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但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利。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先进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6.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柔性制造系统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PDM四层体系结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CIMS分为五个层次,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MRP和MRPⅡ分别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ERP指__________,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 并行工程的主要目标是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产生阳极溶解的电化学腐蚀将工件加工成形。电解加工的工具(阴极)发生溶解,可长期使用。可在一个工序内完成复杂形状的加工。(×) 3.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或FMC),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4. 特种加工是指直接利用电能、声能、光能、电化学能、热能以及特殊机械能对材料进行加工,它与传统的切削加工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特点:在加工过程中工具与工件之间没有显著的切削力;加工用的工具材料硬度可以低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能用简单的运动加工出复杂的型面。(√) 5. FMS可使工艺人员避免查阅冗长的资料、数值计算,填写表格等重复的繁重工作,大幅度地提高工艺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 (×) 6.制造技术就是指按照人们所需的目的,运用知识和技能,利用客观物资工具,将原材料物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即:使原材料成为产品而使用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三、名词解释 1.DFC DFC Design For Cost的意思是面向成本的设计,它最早出现于九十年代初期,属于并行工程中的DFX(Design For X)技术的一个分支。面向成本的设计是指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通过分析和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及其相关的销售、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后,对原设计中影响产品成本的过高费用部分进行修改,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设计方法。DFC将成本作为设计的一个关键参数,并为设计者提供分析、评价成本的支持工具。 2.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3.CE 并行工程即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零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相关过程)的一种系统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融合公司的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 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 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 《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 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 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 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 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 3、开设银行。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 中国农村逐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 2 东南沿海一带开始畸形繁荣 3 租界开始出现 4)大批华工被虐卖出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复习资料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超级强悍) 第一章 一、选择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2、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4、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5、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的是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6、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7、世界历史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9、清政府与美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望夏条约。 10、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英法联军。 11、近代中国,曾统治台湾半个世纪的国家是日本。 12、从中国攫取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最大的国家是俄国。 13、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14、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15、清朝外务部的前身是总理衙门。 16、英国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长达40余年。 17、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18、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资本 输出。 19、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规定税制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20、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1、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22、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为帝国主义制造侵 略有理 的舆论。 2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2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强迫中国成为其附属国。 2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6、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7、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最后壮烈牺牲的管带邓世昌所指挥的军舰是致远号。 28、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朝将领是冯子材。 29、中法战争期间,击退法舰保卫台湾的将领是刘铭传。 30、粉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事件是义和团运动。 31、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魏源。 32、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一系列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最根本的原因是 中国社会制度腐败。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 考试题 习题 复习题 答案 (全)

《先进制造技术》考试试卷(A)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典型FMS的三个子系统是:加工系统、运储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 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先进性、规范性、实用性、集成性、系统性、动态性。 3、CIMS系统的三要素:人、经营、技术。 4、FMS中央管理计算机肩负的任务:控制、监控、监视。 二、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3分) 1、DFC Design For Cost的意思是面向成本的设计,它最早出现于九十年代初期,属于并行工程中的DFX(Design For X)技术的一个分支。面向成本的设计是指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通过分析和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及其相关的销售、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后,对原设计中影响产品成本的过高费用部分进行修改,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设计方法。DFC将成本作为设计的一个关键参数,并为设计者提供分析、评价成本的支持工具。 2、AM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是在具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先进制造技术(以信息技术和柔性智能技术为主导)、有技术有知识的管理人员三大类资源支柱支撑下得以实施的,也就是将柔性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灵活管理集中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进度作出快速响应。敏捷制造比起其它制造方式具有更灵敏、更快捷的反应能力。 3、CE 并行工程即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零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相关过程)的一种系统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融合公司的一切资源,在设计新产品时,就前瞻性地考虑和设计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有关的过程。在设计阶段就预见到产品的制造、装配、质量检测、可靠性、成本等各种因素。 4、CI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简称CIM。20年来,CIM概念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CIM在世界各工业国的推动下,历经了百家争鸣的概念演变而进入蓬勃发展时期。8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关于CIM的定交基本上都是紧密围绕制造和产品开发这一范围。德国自80年代初期开始注意探讨CIM这一主题,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概念定义,直到1985年(联邦)德车经济和平委员会(AWFA)提出了CIM的推荐性定义,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统一。 5、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简答题(共15分,每题5分) 1、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目前对先进制造技术尚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公认的定义,经过近年来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开展的工作,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2、数据库系统在CIMS中的作用和地位 数据库分系统是支持CIMS各个分系统、覆盖企业全部信息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它是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的全局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数据和信息集成。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定义数据结构和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操纵的功能;具有安全控制功能,保证了数据安全性; 提供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正确性和一致性;提供并发控制,保证多个用户操作数据库数据的正确性。所以数据库技术是管理数据、实现共享的最通用的方法。 在CIMS中还有一个专用的工程数据库系统,用来处理大量的工程数据,如图形、工艺规程、NC代码等。工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与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数据按一定的规范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全CIMS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3、快速原型技术的基本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与答案25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典型FMS的三个子系统是:加工系统、运储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 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先进性、规范性、实用性、集成性、系统性、动态性。 3、 CIMS系统的三要素:丄、经营、技术。 4、FMS中央管理计算机肩负的任务:控制、监控、监视。 二、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3分) 1、DFC Design For Cost 的意思是面向成本的设计,它最早出现于九十年代初期,属于并行工程中的DFX(Design For X )技术的一个分支。面向成本的设计是指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通过分析和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及其相关的销售、使用、维 修、回收、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后,对原设计中影响产品成本的过高费用部分进行修改,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设计方法。DFC将成本作为设计的一个关键参数,并为设计者提供分析、评价成本的支持工具。 2、AM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 )敏捷制造是在具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先进制造技术(以信息技术和柔性智能技术为主导)、有技术有知识的管理人员三大类资源支柱支撑下得以实施的,也就是将柔性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灵活管理集中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进度作出快速响应。敏捷制造比起其它制造方式具有更灵敏、更快捷的反应能力。 3、CE并行工程即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零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相关过程)的一种系统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融合公司的一切资源,在设计新产品时,就前瞻性地考虑和设计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有关的过程。在设计阶段就预见到产品的制造、装配、质量检测、可靠性、成本等各种因素。 4、 CI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简称CIM。20年来,CIM概念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CIM在世界各工业国的推动下,历经了 百家争鸣的概念演变而进入蓬勃发展时期。8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关于 CIM的定交基本上都是紧密围绕制造和产品开发这一范围。德国自 80年代初期开始注意探讨 CIM这一主题,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概念定义,直到1985年(联邦)德车经济和平委员会(AWFA)提出了 CIM的推荐 性定义,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统一。 5、FMS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 统,英文缩写为FMS。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 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 足市场需求。 三、简答题(共15分,每题5分) 1、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目前对先进制造技术尚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公认的定义,经过近年来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开展的工作,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2、数据库系统在 CIMS中的作用和地位 数据库分系统是支持 CIMS各个分系统、覆盖企业全部信息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它是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的全局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数据和信息集成。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定义数据结构和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操纵的功能;具有安全控制功能,保证了 数据安全性;提供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正确性和一致性;提供并发控制,保证多个用户操作数据库数据的正确性。所以数据库技术是管理数据、实现共享的最通用的方法。 在CIMS中还有一个专用的工程数据库系统,用来处理大量的工程数据,如图形、工艺规程、NC代码等。工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与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数据按一定的规范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全CIMS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3、快速原型技术的基本过程 快速原型技术是用离散分层的原理制作产品原型的总称,其原理为:产品三维CAD模型-分层离散-按离散后的平面几何信息逐层 加工堆积原材料—生成实体模型。 该技术集计算机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于一体,依靠CAD软件,在计算机中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切分成一系列平面几何信息,以此控制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和速度,采用粘结、熔结、聚合或化学反应等手段逐层有选择地加工原材料,从而快速堆积制作岀产品实体模型。 1.FMS由哪几部分组成 2简单说明扫描隧道显微镜工作原理。 3简要说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实现零件的成型过程。 4 ISO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是什么?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由哪四个方面?问题补充: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先进制造技术A卷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先进制造技术试卷A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 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40分,每空2分) 1、先进制造技术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2.虚拟制造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持,在产品设计或制造系统的物理实现之前,就能使人体会或感受到未来产品的性能或者制造系统的状态,从而可以作出前瞻性的决策与优化实施方案。 3、CIMS分成五个层次,即工厂级、车间级、单元级、工作站级和设备级。 4、工业机器人的按系统功能分:1) 专用机器人2) 通用机器人 3)示教再现机器人4)智能机器人。 5、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是先进性、广泛性、实用性、系统集成性、动态性。

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1. 制造系统是一个将生产要素转变成离散型产品的输入输出系统。( √ ) 2.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是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 3. 柔性制造系统按固定的生产节拍运行。(× ) 4. 中小企业不宜采用先进制造技术。( × ) 5. 制造技术基础设施要求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工具。( × ) 6.超精密加工又称为纳米加工。( √ ) 7.虚拟制造的类别有: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制造、以生产为中心的虚拟制造和以控制为中心的虚拟制造。(×) 8、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精度就越高。(√) 9、车削时,工件的转速很高,切削速度就一定很大。(×) 10.超高速切削加工有色金属时,通常采用金刚石砂轮进行磨削。(√)

三、问答题(40分) 1、简述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智能化 2、机器人的多机协调化 3、机器人的标准化 4、机器人的模块化 5、机器人的微型化 2、CIMS是指什么?从功能角度看,它的基本部分有那些? 答:(1)CIMS就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柔性制造技术基础上,将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经过新的生产管理模式,把企业全部生产过程中的有关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及其信息流与物料流有机地集成起来,以获得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高质量的制造系统。 (2)CIMS由管理信息系统(MIS)、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CAD/CAM)、制造自动化系统(或柔性自动化系统)(FMS)、质量保证系统(CAQ)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A)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A) 姓名:学号: 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40分) 1、制造过程产品从设计、__、__、__、报废、回收等的全过程,也称为产品____。 2、制造业将制造资源利用____,通过____,转化为供人们使用或利用的___或____的行业。 3、制造生产的运行过程,包括市场分析、____、工艺规划、____、____、产品销售、____、报废、回收、再利用等。 4、恩格斯指出:“直立和__制造了人类,而__是从____开始的。动物所做到的最多是收集,而人则从事__。” 5、现代制造技术的四个差不多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 6、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不重视____,把____称为“____”,结果导致美国80年代的经济衰退。 7、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标志:____、____、____、集成电路、____等。 8、二十一世纪改变人类的科学与技术包括____、生命科学、____、生物技术、____。 9、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健指出:“____是实现现代化工业的____、____,是实现工业化的____和_

___,是国家实力的脊梁,是支持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没有强大____的国家永久成不了经济强国。” 10、制造业市场竞争的新特点:____到____到____更新的____更短。 二、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我国工厂在()设计研制出电火花穿孔机床。 A、20世纪50年代中期 B、20世纪50年代后期 C、20世纪60年代中期 D、20世纪60年代后期 2、以下内容中那个不是线切割机床的要紧工艺指标。 A、切割效率 B、加工精度 C、表面粗糙度 D、电极丝损耗量 3、磨削加工经常用的切削液是() A、合成切削液; B、低浓度乳化液; C、切削油; D、极压切削油; 4、粗加工后安排调质处理可提升零件的() A、硬度 B、耐磨性; C、强度 D、综合力学性能; 5、制定零件工艺过程中,第一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 A、设计基准; B、工序基准; C、定位基准; D、测量基准; 三、判定题(每题1分,共计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库(带答案)

先进制造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先进制造技术包含主体技术群、支撑技术群和制造技术环境三个技术群。 5.先进制造基础技术的特点除了保证优质、高效、低耗外,还应包括无污染。 6.微细加工中的三束加工是指电子束,离子束,激光束。 8. 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 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11.超高速机床主轴的结构常采用交流伺服电动机内置式集成结构,这种主轴通常被称 为空气轴承主轴。 12.快速原型制造常用的工艺方法光固化成形,叠层实体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制造。 15.虚拟制造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持,在产品设计或制造系统的物理实现之前,就能使人体会或感受到未来产品的性能或者制造系统的状态,从而可以作出前瞻性的决策与优化实施方案。

17.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细制作方法有外延生长,氧化,光刻,选择扩散,真空镀膜。 18.优化设计的两个前提条件以数学规划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为基础。 20.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熔丝沉积成形法通常采用的原材料是热塑性材料。 27.优化设计的三要素是:目标函数,设计变量,约束条件。 31.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可维修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和绿色产品设计数据库。 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35.LIGA技术的工艺过程分为:(1)深层同步辐射X射线光刻;(2) 电铸成型;(3)模铸成型。 36.微细加工工艺方法主要有:三束加工技术,光刻加工,体刻蚀加工技术,面刻蚀加工技术,LIGA技术,牺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一单元: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 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评价林则徐: 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客观原因: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5、左宗棠收复新疆: 原因: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9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境出现危机。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认识: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功垂青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左宗棠) 6、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