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林分改造
大龙山林区松材线虫病林分改造措施
大龙山林区松材线虫病林分改造措施大龙山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分之一,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
然而,近年来松材线虫病在该林区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保护大龙山林区的生态环境,必须实施松材线虫病林分改造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松材线虫病监测体系。
通过设立监测点位,每年定期对林区进行松材线虫病的监测,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和严重程度。
同时,建立松材线虫病的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林业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次,加强松材线虫病的宣传和普及知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林区职工和周边居民对松材线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同时,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培训,提升林区职工的专业防治能力。
第三,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的树木,采取杀虫防治方法,如喷洒杀虫剂、注射灭虫剂等,控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和传播。
对于高发病区域,可以开展集中砍伐、集中焚烧等措施,实施病源孤立,降低病害传播风险。
此外,加强对林区的物理防治,如修建防火带、做好灌溉保护等,提高松树的抗病能力。
第四,合理利用病树资源。
病树虽然已经感染松材线虫病,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可以将病树进行木材加工,生产成为其他木制品,如家具、地板等。
同时,对于无法加工利用的病树,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如用作木片燃料、环保饲料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
最后,加强科研力量的支持。
对于松材线虫病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力量的投入,开展病害病因、传播机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为林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大龙山林区松材线虫病的林分改造措施应包括建立监测体系、加强宣传和普及知识、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合理利用病树资源、加强科研力量的支持等方面,以保护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通过综合治理,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实现大龙山林区可持续发展。
《森林培育学》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ASilvicultureA课程代码:s01a0104p1理论学时数:60实践/实验:48学时学分数:6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学期:5-6主讲教师:马履一编写日期:2012年12月1日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最主要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林学专业学生了解生产实践和森林培育基本原理的主要途径,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之一,与《森林经理学》、《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构成森林培育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森林培育学》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森林培育过程的主要原理和重要的技术要点,充分认识森林培育过程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国际和国内热点,是林学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途径之一。
该课程对林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起到骨干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绪论(讲课2学时)教学内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意义、内容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基本要求:掌握森林培育学的概念,森林培育学在林业生产重的地位与作用2、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基本要求:了解林木个体、群体生长发育过程,重点掌握森林生产力调控的途径。
3、森林立地(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概述(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4)森林立地分类(5)森林立地生产力维持(6)造林地的种类基本要求:了解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过程以及造林地种类,悉立地衰退的原因、控制途径(难点),重点掌握森林立地相关概念,掌握立地因子类型,掌握基本概念:立地、森林立地、立地因子、森林立地类型、立地质量,掌握立地生产力维持途径与方法,立地因子、立地因子评价方法(难点)。
4、造林树种选择(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种规划与林种规划(2)树种选择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林业区划、林种区划方法、内容,各大区主要造林树种,掌握树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难点),重点熟悉各林种树种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重点掌握适地适树途径与方法,熟悉树种选择的基础。
林学概论-第9、10章
林学概论本篇主要内容第八章人工林栽培第九章林农复合经营第十章封山育林与低效林改造第十一章城市森林营造林学概论第九章 林农复合经营林学概论本章主要内容p 林农复合经营概念、意义与特征p 林农复合经营系统的分类及结构林学概论第九章 农林复合经营学习要求ü熟悉林农复合经营的概念,了解林农复合经营的意义和特征;ü了解林农复合经营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林学概论第九章 农林复合经营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林农复合经营也称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林农间作,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开展林农复合经营的目标是增加生产(包括生物量、食品、饲料、薪炭、工业原料等),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提高经济收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优化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Ø协调林农争地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实现长短效益有机结合;Ø挖掘生物资源潜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Ø促进物质多级循环利用,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Ø提升系统综合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u 复合性u 系统性u 集约性u 等级性u高效性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林学概论p 林-农(果)复合型林-农间作型,绿篱型,农田林网型,农林轮作型p 林-牧(渔)复合型林-牧间作型,牧场饲料绿篱型,护牧林牧型, 林渔结合型。
p 林-农-牧(渔)多层复合型 林-农-牧多层复合型、林-农-牧庭院兼营型、林-农-牧渔或林-牧-渔结合型p 特种农-林复合经营林木混交型(经济林)、林-药间作型、林-食用菌结合型、林木-资源昆虫结合型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1、物种组成结构乔木、灌木、农作物、牧草、食用菌、药、家畜、鱼类及其它。
农林复合经营林学概论2、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平原多层结构(水陆交互系统、庭院经营)、丘陵和山地多层次结构。
《森林培育学》第11、12章 森林抚育采伐
恢复
★因此,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的年龄,就是开始疏伐时期
(2)根据林木分化程度确定
Ⅳ 、Ⅴ级木占林分株数30%以上,应该开始间 伐。
小于平均直径的林木株数达40%以上,应该开 始间伐。
林分直径离散度≧0.9时,应该开始间伐。
根据树高与冠幅的相关规律(树冠系数)确定
树冠直径与树高的比值又称为树冠系数,它随树种、年 龄、林分密度不同而发生变化。
(一般树种采用1/5~1/4的树冠系数 ) 测得树冠系数,可用来确定其他林分的间伐强度。
原苏联
①透光伐:林分开始郁闭前后,去除非目的种。 ②除伐:林分郁闭后,去除劣质木、生长落后木。 ③疏伐:干材生长期,去除弯干、多杈、偏冠、受
害、生长弱的个体。 ④生长伐:疏伐后到主伐前一个龄级。
1、 国外抚育采伐体系
美国 ①除伐:郁闭前后,去除非目的树种和无用个体。 ②自由伐:去除上层过熟木。 ③疏伐:幼林后未成熟林分中进行的采伐。 ④整理伐:幼林后期去除次要树种,形状与质量不
生长抚育方法 ①下层抚育法 (多用于针叶树) ②上层抚育法 (适用于阔叶树) ③综合抚育法 (适用于复层林) ④机械抚育法 (又称隔行隔株法,适用于同龄纯
林)
下层抚育法 弱度:仅伐除Ⅴ级木 中度: 砍伐Ⅴ木外,伐除Ⅳb级木 强度: 伐除所有Ⅳ、Ⅴ级木
弱度抚育
中度抚育
强度抚育
上层抚育法 林木分类 A 优良木 B 有益木 C 有害木
四、 抚育采伐的强度
1、概念:
(1)抚育间伐强度:抚育采伐占林分蓄积量的比例 (2)抚育采伐总强度:各次采伐所得木材量之和与主伐时蓄积
林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点大全
林业: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等多种效益的社会生产部门。
林学:林学是研究与林业生产有关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管理森林、保护森林和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
林分:林分是指内部特征一致,与周围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地段。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包括:林木、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
植物的双命名法:目前统一采用的林奈倡用的国际通用的双命名法:属名+种加词(种名或种区别词)+定名人(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种全为小写)桃树Prunus persica Batsch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
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指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是两年生植物和一年生冬性植物成花的常见生理现象。
种群: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
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也称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功能单位称为生态系统,简称生态系。
五大成土因素:气候-climate、母质-parent material、生物-biology、地形-topography、时间-time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土壤剖面是土壤发育的结果。
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和淀积作用形成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发生层次,其特定的性质和组成反映在土壤剖面上。
引种:把树种从原有分布区扩展栽植到分布区外,或栽植外来树种。
乡土树种:当某一树种在该树种的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
种源:即种子的产地,指某一树种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采集地区。
母树林:又叫种子林,是在现有优良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比较好的林分,经过采用恰当的经营管理措施,以专门生产品质优良的林木种子的林分。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人员、居民;对重点项目和因素的调查,可采取组织 专业调查组的方式进行现场观测。
25
26
2、 森林资源调查 是一种林分调查,可以采用:
1)目测调查法 2)标准地调查法 3)角规调查法 4)目(实)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5)回归估计法 航空像片判读与地面实测蓄积量的回归估计法 利用航空像片对小班林地进行调查与地面实测蓄积量的回归估计 法 利用地形图、林相图或其它图进行现地林班区划测量,以及小班 林地目测调查与小班实测蓄积量的回归估计法 3、专业调查 在以上的调查过程中手工或通过各种辅助工具得到相关数据。
26
27
(3)遥感技术应用
林业遥感(Remote Sensing of Forestry) 是遥感技术结合 林业特点形成的应用体系。遥感主要指从远距离、高空以 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 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 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体系。
一、数据 ➢ 数据一般是指那些未经加工的事实或对客观事
物的描述,它是信息的载体、信息的具体表现 形式。
包括数值数据(例如各种统计资料数据)以及非数值 数据两种,后者如各种图像、表格、文字和特殊符号 等;
例如,当前的温度、一个人的体重、身高、胸 径、树高等
6
第一节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概述
二、信息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特征:
保护等) ✓ 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资料 ✓ 当地交通运输情况,与发展林业的关系 ✓ 当地人口密度,以及当地机关、企业情况,各种生活自用材、薪
炭材的需要情况和可供林业劳动力的情况 ✓ 林权情况和存在问题
林分的科学改造方法
林分的科学改造方法作者:李晓明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林分改造技术措施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林分改造的适宜条件。
叙述了林分改造的具体方式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林分改造措施,而达到林木分布均匀,密度合理,林分由低产变高产,由低价值林分变高价值林分的目的。
关键词:林分改造技术措施林分改造的目的是通过林学措施改造低产劣质的林分,改善林分组成,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
对于低产低价值次生林,单靠抚育采伐措施往往难以达到向速生、优质、丰产林分转化的根本。
改变此类林分状况,只有采用综合的改造技术措施。
林分改造是在密度小、经济价值低劣或有严重病虫害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中进行的经营措施。
其目的在于调整林分结构、增大林分密度、提高林分经济价值和林地的利用率。
林分改造的对象:确定林分改造时,要综合考虑经济条件,林分特征和演替趋势。
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有可能在一个地区需要改造,而在另一个地区不需要改造;就是在一个地区由于林分所处的立地条件不同,虽然现阶段林分组成相同,但其演替趋向不一定相同。
(1)没有特殊经营目的的灌丛;(2)林分郁闭度在0.2以下的疏林地;(3)林分生长衰退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4)由经济价值低劣的树种组成的林分;(5)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破近熟林;(6)受严重火灾及病虫害的残破林分。
改造的办法主要采取采伐和造林。
具体改造方法有以下五种。
1.全面改造和块状改造这两种方法都是在林地上保留少数小径级的珍贵树种,将其他林木全部伐掉的一项造林技术措施。
此法适用于地势平坦或植被恢复快不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地方。
全面改造的最大面积为10hm2以下。
块状改造的面积在5hm2以下,呈品字形排列,块间距离为树高的1~2 倍为宜。
如栽植的树种较耐荫,块状地可小些;如栽植树种为阳性,块状地就可以大些。
栽植密度为每公顷2500~4400 株。
2.林冠下造林适用于改造郁闭度在0.3 以下的低价值林分。
林学综合考试大纲
《林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林学综合考试涵盖《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和《森林昆虫学》三门课程的内容,三门课程均为林学的骨干专业课程,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入学考试的重点内容。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一)考试内容一、森林培育学部分绪论森林培育学概论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森林立地基本概念:立地,森林立地,森林立地类型。
基本原理:森林立地的因子,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造林地的种类第二章林中规划和树种选择基本概念: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殊用途林,适地适树。
基本原理:林种的类型,树种选择的基础,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第三章植物组织基本概念:林分密度,初始密度。
基本原理:密度的作用,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种植点的配置方式,培育混交林的意义,树种混交的类型,混交树种原则,混交方法第四章森林的生长及其调控基本概念:森林生产力,森林的潜在生产力,森林的现实生产力。
基本原理:林木个体发育时期,林分生长发育的阶段,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上)人工造林第五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基本概念:良种,种子成熟,种子生理成熟,种子形态成熟,净种,种子的寿命,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种子休眠,种子催芽。
基本原理与技术:影响种子寿命因素,种子贮藏主要方法,种子催芽主要方法第六章苗木培育基本原理与技术:裸根苗的缺点,苗圃地施肥的原则,苗圃地追肥方法,苗圃地苗期管理的主要技术环节要点,硬枝扦插的主要技术环节,容器苗的优点,评价苗木质量的主要指标要点第七章植树造林基本原理与技术:造林的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式,造林的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法,造林的整理方式,造林地整地的方法要点,人工造林方法要点。
第八章农林复合经营基本概念:农林复合经营基本原理与技术: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时间和空间结构的主要类型。
第九章苗圃总体规划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基本概念:工程造林第三篇森林培育技术(中)----- 森林抚育管理第十章林地及林木抚育基本原理与技术:灌溉的主要方法,林地施肥的意义,林地施肥的方法,林木修枝的意义。
林分改造技术规程
林分改造技术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林分改造技术规程林分改造是指对森林进行人为干预,以提高森林资源的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林分改造技术规程则是对林分改造工作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操作方法的总称,是保障林分改造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
下面就林分改造技术规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林分改造的目的林分改造旨在通过对林分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制定合理的改造措施,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促进森林健康生长,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立足实际,科学合理。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植被类型,确定合适的改造措施。
2.注重效益,兼顾生态。
改造过程中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的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综合施策,全面考虑。
改造时要综合考虑林木生长状况、地形地貌特点、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4.科学管理,标准操作。
进行林分改造时,要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改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林分改造的主要内容1.林分调查和评价。
对待改造的林分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价,了解林木生长情况、植被类型、土壤条件等基本信息。
2.改造计划制定。
根据林分调查和评价结果,制定改造计划,明确改造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3.种子源准备。
选取具有优良基因的种子或苗木,经过繁殖繁衍,做好种子源准备。
4.乔木更新。
通过人工造林或天然更新等方式,对原有林分进行乔木更新。
5.间伐和疏伐。
对林分中生长状况差、密度过大的树木进行间伐和疏伐,促进健康生长。
6.抚育管理。
对改造后的林分进行抚育管理,包括除草、修剪、施肥等措施,提高林木生长速度。
7.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手段,控制蛀干虫害、病害等对林木的危害。
8.水土保护。
加强对改造后林分水土资源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9.检测和评估。
对改造后的林分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了解改造效果,及时调整措施。
1.设计施工。
根据改造计划,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各项工程内容和施工方法。
林分改造
• 带状采伐,引入珍贵树种。适于立地条件 好,由非目的树种形成的低价值林。 • 局部造林,提高密度。适用于主要树种符 合要求,但密度较小。 • 封山育林,育改结合
低价值次生林改造的原则
• 应坚持以育为主的方针,但又要兼顾经济条件。 • 改造的技术措施应该因林制宜、因地制宜,进行 综合培育。 • 由近及远,由易及难,先点后面。 • 要集中成片地搞,一坡一沟地搞。 • 与其他森林经营活动及造林工作结合起来进行。 • 要做到有调查设计,有改造技术细则,有检查验 收制度。
林分改造的概念
• 林分改造就是对在组成、林相、郁闭度与 起源等方面不符合经营要求的那些产量低、 质量次的林分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
林分改造的意义
• 低价值林相当普遍 ,通过林分改造,能够 发挥更好的生态效能。 • 部分低价值林立地条件优越,通过林分改 造能很快地获得经济效益
林分改造的对象与要求
• • • • “小老头”人工林 生长衰弱无培养前途的多代萌生林。 非目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郁闭度在0.2以下的疏林地。
次生林概念
• 原始林经过采伐、开垦、火灾及其他自然 灾害破坏后经过天然更新,自然恢复自然 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 由于次生林是天然 林,因而又叫天然次生林。
次生林的发生过程
• 一种是群落退化 (逆行演替) 指原始群落或 原始森林)在外因(如采伐、开垦、火烧、放 牧、病虫害、干旱、水涝等)的作用下,尤 其是各种人为活动的作用下,原来的群落 由比较高级的阶段往低级阶段退化。
• • • •
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林分。 生产力过低的林分。 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破近熟林 大片灌丛。
林分改造时要求
• • • • • 适地适树变低产林为高产林。 改萌生为实生林。 改低价值树种为高价值树种。 改疏林为密林 改低价值阔叶林为高价值阔叶林或针阔混 交林林。 • 改灌丛为乔林
林分改造与森林环境优化
Ab t a t F rs sa d i rv me ti ap oe u eo to o r f ils n e a itt n o meir— s r c oet tn mpo e n s rc d r rmeh d frat ca t d rh bl ai ra l a i i a i o o
维普资讯
8 2
广 东林 业 科 技
20 0 7年第 2 3卷第 6期
林 分 改造 与 森 林 环境 优 化
王华南 黄敏怡
张 苏 峻 曾 锋
(. 东省生态公益林研究 中心 1广
广 州 5 0 7 ; 2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 院) 1 13 .
摘要
பைடு நூலகம்
林分改造就是根据当地的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 , 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 当地生长的树种 , 有 通过人
工手段对现有生态功能经济效益较差的森林进行改造, 而促进 森林向地带性 森林群落演替或按设计 目 从 标 形成某种植物群落的一种造林方法。林分改造是对于现有林分的结构和功能的优化。文章从林分改造的原 则和方法、 树种选择 、 林分改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林分改造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论述 了林分改 造对森 林环 境 的优化 作 用及林 分改 造与 林业 生 态建设 的 关 系, 述 了林 分 改造 的相 关研 究 , 对林 分改造 的 综 并
tto rtwa dsa t r ee oe tc mmu iy b sg a in o o r a g t d fr s o n t y de in. I s t e i r v me t o h x sig f r s t n n boh t i h mp o e n ft e e it o e t sa d i t n sr cu e a d f n t n tu t r n u c i .Th s atce r v ast e r lto so r s t n mp o e n ot e a l r to ff r s n— o i ri l e e l h e ai n ff e tsa d i r v me tt h me i ain o o e te o o vr n n n o f r s c l gc lc n t ci n,wih a fc s o rn i l sa d meh d fsa d i r v me t r e io me ta d t o e te oo i a o sr t u o t u n p i cp e n t o s o tn mp o e n ,te o
林分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分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林分改造是指对现有的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的一种手段,旨在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林木品质和产量,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对某地区的林分进行可行性分析,探讨林分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某地区的XX林分作为研究对象,该林分位于海拔XXXX米,覆盖面积约XX公顷,主要树种包括杉树、松树和桉树等。
三、研究方法1. 资料收集: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了解目标林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植被组成及经济价值等情况。
2. 问题分析:对目标林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林分结构松散、树种单一、老龄化严重、生长速度缓慢等问题。
3. 可行性分析:基于对林分现状的分析,结合政策法规和技术实践,评估林分改造的可行性,并提出改造方案。
四、研究内容1. 林分结构优化: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提出对目标林分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引进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提高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和经济效益。
2. 林木更新更新:通过定期修枝、疏伐和补植等措施,促进老龄化木材的更新换代,提高林木的品质和产量。
3. 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水分和肥力,保护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
4. 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生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和风景林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然景观和生态效益。
五、研究结论经过对目标林分的现状分析和问题调查,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 目标林分存在结构松散、树种单一、老龄化严重、生长速度缓慢等问题,需要进行林分改造。
2. 林分改造是可行的,通过优化结构、更新换代、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可以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 建议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引导和支持林农参与林分改造工作,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研究建议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和鼓励林农参与林分改造,并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
《森林培育学》第13章 林分改造
南方“杉家浜”
北方“杨家将”
领导叫干,奈何?
“现代中国愚公” “自然规律” ??
水土流失!!
爆破造林-----营造盆景林!!!
2、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措施
更换树种---对树种选择不当而形成的低产林,因树种 生态学特性和林地立地条件不适应,只有更换树种重 新造林才能解决问题
深翻抚育---对因缺乏管理而形成的低产林,可采用深 翻林地,疏松土壤
2、林分改造的意义
低价值林相当普遍 部分低价林立地条件优越 生产潜力巨大
远看绿葱葱,近看无用林
低价值林分——密度小、经济价值低劣或患有严 重病虫害、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包括低价值 人工林和低价值次生林(天然次生林)
低价值人工林:南方——杉木、马尾松等; 杉木:中心产区的边缘地带,“小老头“林占总
廊状造林(带状改造)
将要改造的林分作带状伐开,形成廊状空地,在廊内用目的 树种造林,使幼树长大,再逐次将保留带伐开,最终形成针 阔混交林或针叶纯林
这种方法能较好保持一定的森林环境,减轻霜冻,侧方遮荫 有利于幼苗幼树生长。便于机械作业。发挥边行优势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一种利用树木自然繁殖能力和林地自然环境能力 的育林方法。
次生灌木林
次生混交林
水土流失区次生林
松类天然次生林
南方山地次生林
南方山地人工次生用材林 (檫木×樟树)
南方山地人工用材林(毛 竹)
南方山地人工考题
1、什么是林分改造?它的对象是什么? 2、低价值人工林形成的主要原因。 3、次生林的特点及其类型。
面积的30%; 北方——杨树、榆树、水曲柳。 杨树:成林面积的38.1%是“小老头”林
低价值次生林:多次重复干扰形成的次生林。
林分改造造
基本内容:(1)林分改造的意义和对象;(2)低产低效人工林形成原因分析及改造措施;(3)低产低效次生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
重点:掌握低产低效林改造措施。
⏹低价值林分—密度小、经济价值低劣或患有严重病虫害、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
包括低价值人工林和低价值次生林(天然次生林)⏹低价值人工林:南方—杉木、马尾松等;北方—杨树、榆树、水曲柳。
⏹低价值次生林:多次重复干扰形成的次生林.⏹林分改造——对在组成、林相、郁闭度与起源等方面不符合经营要求的那些产量低、质量次的林分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
使其转变为能生产大量优质木材和其它多种产品,并能发挥多种有益效能的优良林分⏹低价值林分改造已成为中国森林经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灌丛改乔林:有特种经营目的,如做养蚕的柞树丛和用做编织的柳丛,采果用的沙棘的灌丛不须改造⏹郁闭度在0.3以下的疏林地改密林:造林保存率低;放牧破坏的幼林;多次采伐后留下的近熟、成熟残林⏹生长衰退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改实生林:多代萌生、生长衰退甚至枯死的杉木萌生林⏹“小老头”人工林适地适树,变低产林为高产林: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植株矮小、树干弯曲、萌条丛生、无明显主干、枯梢;未老先衰症状⏹生产力过低的林分――适地适树,变低产林为高产林;混交不当,生境不适等使林分生产量太低⏹遭受自然灾害的林分——火灾、风灾、雪害、病虫害⏹非目的树种组成的林分——无法通过抚育采伐来调整组成(缺目的树种);改低价值树种为高价值的阔叶林或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破近熟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在林下缺少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确定林分改造对策,还得考虑经济条件2.1 低产低效人工林形成的原因2.2 低产低效人工林的改造措施(1) 树种选择不当·违背了造林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
·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没有满足树种的生态学特性的要求(2) 整地粗放、栽植不当·精心整地是改善幼林生长条件的一道重要工序·栽植过浅、培土不够、覆土不实,降低保存率,成活率不高,形成疏林不匀的稀疏林(3) 造林后未及时抚育·密度过大,营养面积与生长空间不能满足幼树的需要·林木生长不良,易遭病虫和其它灾害,保存率低(4) 种苗质量低劣(1)更换树种对树种选择不当而形成的低产林,因树种生态学特性和林地立地条件不适应,只有更换树种重新造林才能解决问题(2)深翻抚育因缺乏管理而形成的低产林,采用深翻林地,疏松土壤(3)抚育间伐对密度过大,未及时间伐的低产林,可采用强度间伐,间伐后深翻林地(4)平茬复壮·树种具有较强萌芽能力的低产林,通过平茬,让其萌芽更新,次年在萌条木质化之间定株,培土护根·杉木幼林受破坏而变成枝多、早熟、树干弯曲、或无明显主干·平茬后萌芽更新,次年在萌条木质化之间定株、培土3.1 次生林的概念3.2 次生林经营的意义3.3 次生林的特点⏹“次生林”这个词是随着人们对森林研究的不断深入,森林经营工作的不断加强而出现的。
林分改造技术规程
林分改造技术规程林分改造技术规程是指对现有林分进行调整和改善,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和方法。
林分改造技术规程旨在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林分改造技术规程的详细介绍:1. 林分改造的目的是什么?林分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具体包括:(1)提高森林的碳汇能力: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增加森林的碳储存量,减缓气候变化。
(2)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通过改造林分,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4)提高森林的生产力:通过改造林分,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增加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产量。
2. 林分改造的技术方法有哪些?林分改造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疏伐:通过疏伐,去除林分中过密、病弱和劣质的树木,改善林分结构和光照条件,促进保留树木的生长。
(2)抚育间伐:在幼林阶段,通过抚育间伐,去除竞争激烈的树木,保留健康的树木,促进目标树种的成长。
(3)人工更新:通过人工更新,种植新的树木,替换林分中过密、病弱和劣质的树木,提高林分的质量和效益。
(4)物种多样性保护:通过保护和发展乡土树种,增加林分的物种多样性,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5)景观优化: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和树种配置,改善森林景观,提高森林的美观性和游憩价值。
3. 林分改造的实施步骤是什么?林分改造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调查:对林分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林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造的目标。
(2)设计方案: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制定林分改造的设计方案,包括改造的目标、方法、步骤和预期效果。
(3)实施改造: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林分改造,包括疏伐、抚育间伐、人工更新等操作。
(4)监测和评估:对改造后的林分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改造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 林分改造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在进行林分改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确定改造强度:改造强度不可过大,以免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第十一章林分改造
一、确定经营措施的因素
对于一个具体的林地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措施,决定于很多因素。
1、土地的类型
有林地可以抚育间伐或采伐利用
疏林地和灌木林应进行改造。
2、树种组成
目的树种占优势时(50%以上)进行封育或抚育间伐,原则要进行改造。
3、林分年龄
不同年龄阶段,林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林木可利用的程度都不相同。
8、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破近熟林
在林下缺少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 确定林分改造对策,还得考虑经济条件。
第二节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
一、低价值人工林形成的原因
低价值人工林 —— 生长非常缓慢,生长势极衰弱的未老先衰的“小老头 ”林。
产生的原因:
1、树种选择不当
违背了造林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我省的许多杉木人工林、低产林就是由此而生成的造林地的立
第十一章林分改造
第一节林分改造的意义和对象
一、林分改造的意义
林分改造即对低价值的林分进行改造
低价值林分——密度小、经济价值低劣或患有严重病虫害,没有培育前途的林
分。
低价值人工林:南方:杉木、马尾松等。
北方:杨树、榆树、水曲柳。
(未老先衰)即:“小老头林”或“小老树”
杉木:中心产区的边缘地带,“小老头“林占总面积的30%杨树:成林面积的38.1%是“小老头”林
南方:马、(常绿或落叶)栎类,次生林占很大的比重
可见,低价值林分改造已成为中国森林经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林分改造 ——对在组成、 林相、郁闭度与起源等方面不符合经营要求的那些产量低、质量次的林分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 使其转变为能生产大量优质木材和其它多种产品,并能发挥多种有益效能的优良林
森林管护工培训内容
森林管护工培训内容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础知识第一章树木识别(讲课6学时,实习4学时)1 植物的生物学特性2 植物的分类3 常见森林植物第二章森林立地(讲课4学时)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概述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4森林立地分类5造林地的种类第三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讲课2学时)1林种规划2树种选择第四章森林的结构及其培育(讲课2学时)1林分密度的概念和意义2种植点的配置3林分的树种组成第五章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讲课2学时)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上)人工造林第六章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造林用种与林木良种生产基地2采种与种实调制3种子品质检验与贮藏4种子休眠及催芽第七章造林苗木培育(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裸根苗培育2移植苗培育3营养繁殖苗培育4容器苗培育5苗木质量评价第八章植树造林(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造林整地2造林方法3 主要林种的营造第三篇森林培育技术(中)森林抚育管理第九章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讲课2学时)1林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林木抚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十章森林抚育采伐(上)(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1抚育采伐的目的2抚育采伐的种类与方法第十一章森林抚育采伐(下)(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抚育采伐的开始期2抚育采伐的强度3采伐木的选择4抚育采伐的间隔期5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第十二章林分改造(讲课4学时,实习2学时)1林分改造的意义与对象2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3次生林的发生及其重要性4低价值次生林改造第四篇森林培育技术(下)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第十三章择伐作业与更新(讲课2学时)1择伐作业的涵义与种类2择伐作业的理论根据3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与评价第十四章皆伐作业与更新(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1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2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3皆伐迹地人工更新第十五章渐伐作业与更新(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1渐伐更新过程及其特点2渐伐的种类3渐伐的选用条件与评价第十六章其他采伐作业法与更新(讲课2学时)1矮林作业法与更新2中林作业法与更新第五篇森林保护第十七森林病虫害防治(讲课6学时,实习4学时)1 昆虫基础知识2 病害基础知识3 常见森林病、虫的识别及防治4 农药基础知识第十八章森林火灾预防(讲课6学时,实习4学时)1 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2 森林火灾预防技术与措施3 森林火灾扑救技术与安全管理4 森林火灾的调查和统计。
说明林分改造的对象和要求
说明林分改造的对象和要求林分改造是指对已有林分进行调整、改造和管理,以提高林地的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系列措施。
林分改造的对象主要包括既有林分、森林植被和森林生态系统。
林分改造的要求主要包括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益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需求。
一、林分改造的对象1. 既有林分:指已经形成的林分,包括天然林、人工林和混交林等。
既有林分的改造可以通过抚育和更新等措施,提高林分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人类需求。
2. 森林植被:指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等。
森林植被的改造可以通过调整植物种类和密度,优化林分结构和生态功能,实现林分的可持续发展。
3. 森林生态系统:指由森林植被、土壤、水源和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改造可以通过恢复和重建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林分改造的要求1. 保护生态环境:林分改造应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原则,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林分改造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破坏和污染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景观,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2.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益:林分改造应注重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益,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木材、竹材、果实等经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森林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 保障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需求:林分改造应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求,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和提供生态产品,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创业。
三、林分改造的措施1. 抚育和更新:通过抚育管理和人工更新等措施,调整林分的结构和物种组成,促进林木生长和更新,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 造林和绿化:通过人工造林和城市绿化等措施,改造和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增加森林面积和植被密度,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林分改造第一节林分改造的意义和对象一、林分改造的意义林分改造即对低价值的林分进行改造低价值林分——密度小、经济价值低劣或患有严重病虫害,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
低价值人工林:南方:杉木、马尾松等。
北方:杨树、榆树、水曲柳。
(未老先衰)即:“小老头林”或“小老树”杉木:中心产区的边缘地带,“小老头“林占总面积的30%杨树:成林面积的38.1%是“小老头”林南方:马、(常绿或落叶)栎类,次生林占很大的比重可见,低价值林分改造已成为中国森林经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林分改造——对在组成、林相、郁闭度与起源等方面不符合经营要求的那些产量低、质量次的林分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
使其转变为能生产大量优质木材和其它多种产品,并能发挥多种有益效能的优良林分。
二、林分改造的对象与要求1、灌丛→改乔林有特种经营目的,如做养蚕的柞树丛和用做编织的柳丛,采果用的沙棘的灌丛不须改造2、郁闭度在0.3以下的疏林地――改密林造林保存率低;放牧破坏的幼林;多次采伐后留下的近熟、成熟残林3、生长衰退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改实生林杉木:多代萌生形成林分,生长衰退,甚至枯死。
4、“小老头”人工林――适地适树,变低产林为高产林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植株矮小、树干弯曲、萌条丛生、无明显主干——枯梢未老先衰症状5、生产力过低的林分――适地适树,变低产林为高产林混交不当,生境不适等使林分生产量太低6、遭受自然灾害的林分火灾、风灾、雪害、病虫害7、非目的树种组成的林分无法通过抚育采伐来调整组成(缺目的树种)改低价值树种为高价值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8、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破近熟林在林下缺少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
确定林分改造对策,还得考虑经济条件。
第二节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一、低价值人工林形成的原因低价值人工林——生长非常缓慢,生长势极衰弱的未老先衰的“小老头”林。
产生的原因:1、树种选择不当违背了造林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
我省的许多杉木人工林、低产林就是由此而生成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没有满足树种的生态学特性的要求杉木:喜肥、喜湿、怕旱、怕瘠2、整地粗放、栽植不当①精心整地是改善幼林生长条件的一道重要工序、草与杉木严重争夺养分、水分和生存空间,大大影响杉木的生长②栽植过浅、培土不够、覆土不实,降低保存率,成活率不高,形成疏林不匀的稀疏林3、造林后未及时抚育密度过大,营养面积与生长空间就不能满足幼树的需要。
——林木生长不良,易遭病虫和其它灾害,保存率低。
4、种苗质量低劣二、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措施针对其生产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改造措施1、更换树种对树种选择不当而形成的低产林,因树种生态学特性和林地立地条件不适应,只有更换树种重新造林才能解决问题。
2、深翻抚育对因缺乏管理而形成的低产林,可采用深翻林地,疏松土壤,以促进根系的生长,有条件的可结合深翻施肥。
3、抚育间伐对密度过大,没有及时间伐的低产林,可采用强度间伐,间伐后深翻林地。
4、平茬复壮树种具有较强萌芽能力的低产林,通过平茬,让其萌芽更新,次年在萌条木质化之间定株,培土护根。
杉木幼林受破坏而变成枝多、早熟、树干弯曲、或无明显主干,平茬后萌芽更新,次年在萌条木质化之间定株、培土。
第三节次生林的概念及其特点一、概念“次生林”这个词是随着人们对森林研究的不断深入,森林经营工作的不断加强而出现的。
次生林是森林的一大类型。
世界上的森林按其生成的方式可分为:天然林(原始林、次生林)人工林原始林:从原始裸地上产生并经过一系列的植物群落演替而形成的森林。
次生林:在次生裸地上发生并形成的森林群落。
是在原始林受到人为的(采伐、放牧、垦殖)或自然的(大火、风倒、病虫害)因素的破坏后,在次生裸地上经过一系列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而形成的森林。
注:次生林也有在人工林破坏后的迹地上产生。
例:杉木人工林砍伐后经萌生形成的新林也是次生林。
次生林是在原有森林经过自然或人工林的各种因素破坏后自然形成的一代新林。
需要特别指出,人们容易对次生林的“次”字产生误解,把森林的发生与森林的质量混为一谈,认为次生林就是劣质低产林,这需要澄清。
这里“次生”是再生之意,次生林是再生林,并不能说明次生林是质量低劣的森林。
在次生林中确实有些类型是劣质低产的,它们与原始林相比,树种的经济价值较低,木材产量较少,可是许多次生林是优质高产的(材质生长速度比原始林好、快,甚而比人工林也长的快)。
例如,我国南方马尾松林、云南桕林、北方的油松林、落叶松林。
所以我们在理解次生林的概念时应将发生学上的分类与经营方面的价值区别开来。
二、次生林经营的意义我国的次生分布广面积大,除边远地区的原始林可以说凡是交通方便,靠近农牧区的森林都是天然次生林。
目前我国次生林的面积约占森林面积的46.2%(约1/2),占蓄积量23.3%(约1/4)。
我省次生林面积约占90%,主要的次生林类型是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楠木、丝栗栲、木荷、樟树等。
次生林树种繁多,生长速度快,培育期短,能够提供多种多样材种,以满足国民经济多方面的需要,而且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防护农田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在我省来说,次生林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维护我省森林环境和生态环境,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次生林的特点为了认识次生林,对次生林进行全面而合理的利用,就需要了解次生林的一些基本特点。
(一)树种组成较单一由于次生林是在原始林破坏后形成的生态条件恶化的裸地上发生的。
而次生裸地的环境条件只适宜于少数树种生长。
所以次生林的树种组成较单一,尤其在初始化阶段,常为单优结构。
①喜光中性树种在原始林破坏前居于中上层或生长在较开阔的山地河岸,所以在原始林破坏的迹地环境能大量结实飞子成林,不怕日灼、霜害,形成森林。
②伴生种有较好的萌芽、根蘖能力,能产生大量的萌蘖条形成次生林。
(二)年龄较小,年龄结构变动大1、由于次生林是在原始林遭受破坏后产生的或者是在年龄较大的次生林砍伐后重新形成的,因而多数次生林的年龄较小。
我国现有的次生林多是在解放后经过封山育林、抚育、改造或主伐后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幼林较多。
杨、桦、栎类次生林在解放后有的进行过多次采伐,因而林龄普遍较小。
2、林分的年龄结构相差甚大在撩荒地,火烧迹地或皆伐迹地上发生未遭破坏的初始林多为同龄林,如在火烧迹地上发生的落叶松林,马尾松林。
经过反复破坏(单株或群状砍伐过)的次生林则为异龄林。
(三)起源多为无性繁殖因为组成次生林的树种,如栎属、杨属、柳属,如一些硬阔,具很强的萌芽力,人为的多次破坏加速了这一特点的发展。
越是交通方便之处,靠近居民点的地段,林分中萌生比重愈大;越是偏远,破坏越轻,萌生的比重愈小。
破坏次数越多,林分年龄越小,则萌生者越多。
从浅山到深山次生年龄越大,萌生的比重越小。
(四)林分不稳定次生林→次生裸地←先锋树种(喜光)幼苗、幼树↘森林环境←耐阴针、阔叶林→形成针、阔混交林分→反复破坏形成灌丛、草地次生林处于不稳定状态。
现在所见的某一林分只是演替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由阳性树种组成的次生林,稳定性最小,由中……………………………………………居中由落叶栎类、常绿栎类…………………………最大但由云南松、马尾松、落叶松等能反映地带气候与土壤的树种构成的林分,则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五)生长迅速,衰退较早因为组成次生林的树种大部分都是速生、萌芽起源。
因此林木生长迅速生长率较大,但衰退较早,寿命也短。
(六)林木分布不均,层次结构简单由于原始林破坏的原因,时间以及破坏的程度不同,使形成次生林群落内部及群落之间常常出现林木分布不均状况。
单株散生:林木单株生长,星散分布,多出现在有实生的植株林分中。
(由于下种的偶然性与环境条件不一样而产生的)簇式或群团状分布:筏根萌芽或根系萌孽所形成的母树四周产生萌孽条可多达三、四十棵到一百棵,形成团状栎类:一个伐桩上产生的萌芽条可达十几根,形成一簇第四节次生林的分类与经营方针一、次生林的分类为了认识不同林分所具有的特性(如森林结构,森林的发生、发展规律等),并对不同的林分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措施,实现集约经营、提高林分总生长量的目的,需要对次生林进行分类。
目前我过林学界对次生类型的划分有不同的意见与不同的划分方法,归纳起来有:1、按次生林的自然类型划分:根据优势树种来划分。
优势树种——对群落起支配作用,能确切表现森林的演替阶段和人为作用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森林环境质量,且是经营森林的主要对象。
杉木林、马尾松林、山杨林、栲树林、苦槠林等依优势树种的林学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
次生林由于人为的破坏,同一优势树种可能占有很不相同的立地条件类型,因而生产力相差很大,要求管理措施很不相同。
为此,优势树种为经营的主要对象立地条件:直接影响林木生长生活和经营活动的开展2、按次生林的经营类型划分:——根据林分的主要特征:树种组成、树龄、郁闭度、密度、培育目的、卫生状况等,结合拟采取的经营措施划分。
可直接了解某一具体林分采用何种经营措施。
如:抚育型、改造型、利用型、封育型、封禁型划分的经营类型是不稳定的。
3、按经济类型划分根据林分的经济价值的高低,进行集约经营还是粗放管理进行归类。
难以反映林分的自然特性与培育措施的不同,故不可单独采用,只能与前两类结合应用。
经验说明:自然类型、经营类型结合起来划分,既能反映林分的主要特点,又能体现不同的培育方向,生产人员便于掌握为此,划分几个大的经营类型:①主伐更新型:又可称利用型,对零星分散的老熟次生林及时砍伐利用,同时做好更新工作。
②抚育型:密度、郁闭度大,组成合乎经营要求的幼、中龄林。
可通过抚育采伐及整形、修枝等措施,留优去劣,提高林木的质量和数量。
③改造型:郁闭度小、非目的树种占优势、无培育前途的林分。
④抚育采伐结合改造型:树种组成复杂,通过抚育采伐除去低劣和生产力不高的树种,引进目的树种。
⑤保护型:又称封育型,有一定优良林木,但郁闭度、密度不够抚育采伐标准的中、幼、近熟林,或处于山脊、陡坡生产力低、有重要防护作用的林分。
二、次生林的经营方针“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抚育为主,抚育改造利用相结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搞好经营管理的工作,必须搞好调查规划。
二是在经营技术措施上要根据林分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宜的措施。
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追求眼前利益把抚育改造工作作为变相“拿木头”。
二是缺乏经营观念不敢对次生林进行必要的抚育改造。
第五节次生林的经营措施一、确定经营措施的因素对于一个具体的林地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措施,决定于很多因素。
1、土地的类型有林地可以抚育间伐或采伐利用疏林地和灌木林应进行改造。
2、树种组成目的树种占优势时(50%以上)进行封育或抚育间伐,原则要进行改造。
3、林分年龄不同年龄阶段,林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林木可利用的程度都不相同。